资讯

• 南京中华门西街地区发现西周环壕遗址

  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上,在南京建造的第一座城池便是越城。公元前472年,范蠡在濒江临淮的长干里筑越城。一直到南朝,越城都在,但此后神秘消失,只剩传说。中华门外西街地区,被认为是越城遗址所在地。果真如此?  11月12日,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大海做了《南京西街遗址考古发掘与初步认识》的报告。他说,从2017年进场考古至今,尚未找到2500年前 ...

• 四川成都市区发现保存良好汉墓

图为墓葬出土的陶器。(钟欣摄)  15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通过近期对成都市成华区槐荫路发现的遗迹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学家初步发现4座东汉早中期的券顶砖室墓。  据悉,4座汉墓中有3座保存较差,1座保存较好,墓葬墓向均朝西,呈一致平行排列。其中保存较好的汉墓M3总长约14米,墓室长约6.8米,甬道长约0.7米,墓道长约6.5米,其券顶、甬道、墓门及墓道较为完整,但墓门处有一盗洞。图为墓葬出土的陶俑和铜钱。(钟欣 ...

• 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人工台基及规整院落

  16日从陕西文物部门了解到,考古人员在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发现了大型人工台基及其上构建的多座规整院落和玉器奠基现象。据介绍,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似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城雏形。  芦山峁遗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双田村芦山峁自然村北。考古人员在遗址核心区“大山梁”的顶部钻探确认了至少四座大型夯土台基,由北向南依次为寨子峁、小营盘梁、二营盘梁、大营盘梁。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 ...

• 山西太原悦龙台M6室内考古的新发现

  悦龙台墓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街道办店坡社区西侧700余米,西临东中环路,北临西太堡街,西南距离晋阳古城约20公里。为配合基本建设,2017年7月至12月,考古队对该建设项目施工区域进行勘探并进行抢救性发掘。  本次共发掘汉、明清时期墓葬29座,其中汉墓11座。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M6。该墓由墓道、过洞、墓室组成,方向270°。斜坡墓道长11米、宽1.5米、深6.9米,墓道内出土豆形铜灯1盏、“半两”铜钱40枚;过洞 ...

• 山西发掘一西汉墓葬并首次发现汉代简牍

 从山西省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2018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搬迁至太原市博物馆的一座西汉时期墓葬进行室内考古和出土文物的应急保护。该墓葬椁室内共出土各类文物66件(组),其中,汉代简牍是山西境内首次发现。  为做好太原市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2017年7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对该市一建设项目施工区域进行考古勘探,并对发现的29座汉、明清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竖穴汉墓被整体套箱搬 ...

• 西藏吐蕃时期石碑文物获发掘保护

图为嘎尔琼拉康石碑碑身碎块。 赵朗 摄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拉萨吐蕃时期一座封授立盟碑正在发掘中,这座石碑记录了誓文与历代赞普业绩。图为碎块石碑上的清晰藏文。 赵朗 摄  由于拉萨城区发展,原在偏僻之地的嘎尔琼拉康被林立高楼所包围。而在这座寺庙的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围墙内挖土抛石,约50平方米的面积挖了1米多深。图为石碑碑身碎块。 赵朗 摄  该所研究员陈祖军介绍,这座石碑立于赤德松赞赞 ...

• 西藏完成清朝亚东关遗址考察工作

  近日,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成立联合专家组,完成清朝亚东关遗址实地考察工作。实地考察中,专家组发现,清朝亚东关遗址由6座建筑废址与穿越遗址的驿道组成。整个建筑废址残存大量倒塌堆积,大量残留的瓷器、铁器、铜器等物件被发掘。依据布局、规模、室内结构等分析,专家初步推测建筑功能属性分别为海关官署、关帝庙、海关工作人员及驻军宿舍、海关办理通关手续场所、海关日常用品交易场所。  专家组通过对遗址及周边环境实地 ...

• 东亚最早的勒瓦娄哇(Levallois)技术:贵州观音洞遗址新发现

 11月20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Late Middle Pleistocene Levallois stone-tool technology in Southwest China”的研究文章,表明距今17万至8万年前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遗址出现了勒瓦娄哇技术。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与的研究成果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完成。  我国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历来较为丰富,而西南地区无论在年代和材料的认知方面都相对较为薄弱 ...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动”会议纪要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动”会议纪要2018年10月22日下午至10月23日,经过1天半的时间,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柬埔寨、蒙古国、日本的近30位中外参会代表参加了丝绸之路考古专委会的会议议程。参加发言的24位中外代表紧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互动”这一主题,分6组进行了报告和研讨。会议首先由丝绸之路考古专业 ...

• 第二届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2010年,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院)和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自此以来,中国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事业又走过了一个八年。这八年里,我们看到了女性考古工作者与女性遗产工作者更加活跃的身影,看到了女性考古学与女性遗产研究更加丰硕的成果。为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决定发起召开第二届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女性考古与女性遗产学术研讨会计划于2018年11月24 ...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研讨纪要

  2018年10月21-24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按照中国考古学会秘书处安排,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研讨于10月22日下午开始在金牛宾馆举行,会期一天半,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英国牛津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师范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日本金泽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武汉大学、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淮北师范大学、首都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文化交流与融合视域下的秦汉考古”会议纪要

  2018年10月22日下午至10月23日,经过1天半的时间,来自国内外的近70位参会代表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会。会上发言的38位中外代表紧扣“文化交流与融合视域下的秦汉考古”这一主题,分六场进行了报告和研讨。这些报告内容涉及秦汉城址与陵墓考古研究、西南地区秦汉考古研究、秦汉手工业考古与相关研究等。会议最后由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白云翔研究员作发言讨论小结。会议

•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纪要

  2018年10月21~24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按照中国考古学会秘书处布置安排,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于10月23日在金牛宾馆礼堂二楼D会议室举行,为期一天,共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保

• 元代海上瓷器贸易的规模与特点(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纪实)

 10月22日晚上七点,“考古·发现”学术系列沙龙即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元代海上瓷器贸易的规模与特点”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主讲。讲座由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代表主持。  秦大树教授开篇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大规模海上贸易的概况:中国古代大规模的海上贸易大体始于8世纪后半叶,从此相沿不断,直到20世纪初期。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外销的规模和范围并 ...

• “第四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继往开来的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研究”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第一轮通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我国文物与博物馆事业面向未来、迈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青年学者起到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他们常年奋战在事业第一线,青春朝气,活跃开放,勇于思考,勇于担当,不断成长为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青年考古学者的思想高度密切关系到我国未来文物与博物馆事业的高度。“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正是为45岁及以下年龄的青年学者搭建的展现学术风采、

• 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 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

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 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召开发布时间:2018-11-20丝 博本报讯11月5日至9日,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丝路之绸: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暨第四次理事会在韩国扶余国立传统文化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IASSRT主办,中国丝绸博物馆和韩国传统文化大学承办,并受到韩国国家非遗中心、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庆云博物馆等多方支持。共有来自中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瑞典、瑞士、俄 ...

• 【快讯】“一带一路”中国援助乌兹别克历史遗迹修复项目国际研讨会在塔什干召开

图/‘一带一路’文物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希瓦古城保护与利用国际交流会开幕式2018年11月10日-14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乌兹别克斯坦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遗产修复”统一企业承办的 “一带一路”文物保护技术国际研讨会-希瓦古城保护与利用国际交流会在塔什干召开。本次国际交流研讨会为期五天,围绕乌兹别克斯坦花剌子模州历史遗迹修复项目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探讨,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 ...

• 敦煌研究院与上海科技馆签署合作协议

2018年11月,敦煌研究院与上海科技馆在上海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加强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实现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弘扬的全方位发展。  双方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交流互动为原则,以协同创新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为目标,共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平台,促进科普教育发展;共同为文化注入科技新活力,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事业探索新途径,开辟新空间。此外,双方将加强人员和学术交流,通过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由上 ...

• 甘肃等9省市区诗词学会收集编纂的《丝绸之路诗词选》出版

记者今日从甘肃省诗词学会获悉,由甘肃省诗词学会联合甘肃省家校合作教育协会和北京、陕西、河南、新疆、宁夏、广东、福建、内蒙古等省区市诗词学会收集、编纂的《丝绸之路诗词选》于日前正式出版。《丝绸之路诗词选》共1200首(阙),其中春秋到1949年间463首(阙),当代诗人757首(阙)。《丝绸之路诗词选》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甘肃省诗词学会会长张克复主编,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张克复介绍,《丝绸之路诗词选》的内容大致有五个 ...

• 第三届乌克兰丝绸之路论坛在基辅举行

为期一天的第三届乌克兰丝绸之路论坛16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乌总统派驻最高拉达(议会)的代表伊琳娜·卢岑科在开幕式上说,乌克兰愿全面加强同中方在各领域的合作。当天,中乌两国政界、商界和社会组织代表约800人参加了论坛。代表们就中乌两国合作总体情况、新能源领域合作、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和投资合作等议题交流看法,提出建议。本届论坛主办方——乌克兰丝绸之路联盟的主席伊琳娜·尼科拉克在接受新华 ...

• 西安市人民政府徐明非副市长一行莅临IICC视察工作

2018年11月15日下午,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明非、副秘书长王伟,市文物局局长马锐、文广新局局长李彬,市政府办公厅综合六处处长郭涛一行考察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并与IICC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 中国博物馆协会2018年国际文物保护专业培训第一轮通知

中国博物馆协会拟于2018年11月18-2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国际文物保护专业培训,培训主题为“博物馆藏品现状分析及防护( Condition and Care )”。培训教师均为ICOM-CC(国际博物馆协会-保护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培训主要内容为博物馆藏品(金属、彩画、木质、图片等)的保藏现状分析和相应保护方案。 现就参加培训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时间和地点1、报到时间及地点:2018

• 学术会议|第十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征稿启事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将于11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现面向学界征集参会论文,欢迎广大学者踊跃投稿。  一、论坛主题:社会性质与历史分期  二、投稿要求:1.主题与字数:结合会议主题和作者研究领域,题目自拟;字数控制在2.5万字以内;  2.学术规范:未公开发表的原创性论文;  3.体例

• “‘丝绸之路’沿线新发现的汉唐时期的法律文书研究”研讨会邀请函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不仅是连接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通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法律文化交流通道。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在“丝绸之路”沿线发现了许多古代各时期、各民族的法律文书,这些法律文书的发现,为深入探究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了加强法学界与历史学界之间的学术交流,为了深入探讨出土法律文书与汉唐时期的法律制度。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法学界和历史学界的专家朋友一同来研讨这些大家共同 ...

• 雒树刚考察援尼九层神庙修复现场

发布时间:2018-11-16文 研本报讯11月14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和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部部长阿迪卡里,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尼泊尔考古局局长达哈等,一同考察了中国援尼泊尔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现场。雒树刚实地察看项目进展,听取项目实施机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了解项目工期、项目范围、修复原则、文物建筑震损 ...

• 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办

本报讯 记者杨逸尘报道11月12日,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开幕。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古代城市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大众考古》编辑部承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考古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日韩等国的近120余位考古学者围绕“中国古代都城考古 ...

• 中日韩学者南京交流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

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 杨颜慈 摄  中新网南京11月12日电 (杨颜慈)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120位考古学者围绕“古代都城考古”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分享最新成果。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冬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5000多年 ...

• 【会议通知】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交流研讨会会议通知

  在中国的文明长河中,许多城市做过统一或割据政权的都城。都城历来是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在多数情况下,还是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是当时物质成就和精神文明的最高见证。都城遗址大多规模宏大,历代考古学者薪火相传地进行发掘和研究,近年来从文明早期的良渚、石峁、陶寺,到汉唐之间的长安城、洛阳城、建康城、邺城,再到封建帝国中晚期的辽上京、元上都、明中都,都有重要新发现和新的研究成果问世,有些甚至改变了我们对

• “一带一路”文物保护研讨会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

发布时间:2018-11-13新华社塔什干11月10日电(记者蔡国栋)中国与中亚5国代表10日聚首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保护问题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由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举办,除两个主办国,还吸引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共60余位专家和学者与会。专家们就本国文物保护理念、项目合作,以及修复技术等议题做了经验交流。中国文物保护专家还就中乌两国联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

• 全球视野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

全球视野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发布时间:2018-11-09澄 远本报讯11月3日至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和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2018“全球视野的文化遗产”国际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文化遗产的国际视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演变”“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遗产”“海外流失文物追索”以及“现代科技与文化遗产传承”等问题展开研讨,共同聚焦文化 ...

• 西藏昌都市三县古籍普查工作完成 共登记古籍千余部

作者: 韩海兰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是古籍资源大区,传世古籍历史久远、卷帙浩繁。古籍收藏单位主要以寺院为主,数量达到千余家,覆盖西藏自治区所有市地的74个县区。为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古籍,西藏自2009年正式启动西藏古籍普查保护。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了解到,为进一步推进古籍普查工作,摸清西藏各县寺庙储藏的古籍藏量、保存条件并进行前期登记,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研究员白张教授、工作人员普珍与昌都 ...

• 第三届艺术和文化遗产法研讨会

会议名称:第三届艺术和文化遗产法研讨会主题:作为“国家珍宝的艺术品”: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及其出口管制时间:2018年11月9-10日地点:瑞士日内瓦大学主办方:日内瓦大学艺术法中心、艺术法基金会报名提交截止日期:2018年7月23日来源:http://www.art-law.org/centre/all-art.html

• 第三届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学术研讨会(2018,韩国扶余)会议公告(第一轮)

第三届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上的纺织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 Silk Road Textiles: Tangible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将于2018年11月5日至11月10日在韩国扶余举行。本次研讨会将对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传播的重要有形和无形纺织品文化遗产进行深入探讨,诸如韩国和亚洲的纺织品传统、丝绸之路东

• 丝绸之路上的纺织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会议名称:第三届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学术研讨会主题:丝绸之路上的纺织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2018年11月5日-11月10日地点:韩国传统文化大学主办方: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论文截止时间:2018年8月1日之前来源:http://www.chinasilkmuseum.com/xwdtIR/info_9.aspx?itemid=26634

• 第三届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学术研讨会

会议名称:第三届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学术研讨会主题:丝绸之路上的纺织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间:2018年11月5-10日地点:韩国传统文化大学主办方: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IASSRT)论文截止时间:2018年8月1日之前来源:http://www.chinasilkmuseum.com/xwdtIR/info_9.aspx?itemid=26634

• 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11月3日,由敦煌市政府、酒泉市文物管理局等主办,敦煌市博物馆承办的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敦煌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20多家高校、科研机构的70余名学者参加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敦煌文物与考古、秦汉简牍、敦煌遗书、莫高窟壁画、阳关与玉门关、古丝绸之路与新时代丝绸之路探析、近代敦煌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交流,阐述分享了对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的研究 ...

• “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11月4日起,“复旦大学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举行。  中国石窟寺是丝绸之路上见证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石窟寺保护与修复的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水平。  “中国石窟寺保护科技创新联盟”4日成立,将联合国内相关机构和企业,强化学术研究和交流,共同为攻克石窟寺保护难题提供相应的人才及技术支持。据悉,“中国石窟寺保护创新联盟”的成立,也将使中国的文化 ...

• 走着瞧 | 叙利亚国家博物馆再度开馆,大马士革重生了么?

钱成熙2018-11-02 19:26来源:澎湃新闻字号位于大马士革的叙利亚国家博物馆在经历了数年炮火的威胁后,终于在最近重新向公众开放。在博物馆的开馆仪式上,叙利亚文化部长说道:“这意味着叙利亚依然在这里,它的历史遗产经受住了恐怖主义的威胁。大马士革正在复兴。”参观者在新开放的大马士革博物馆中 本文图 均为 资料图叙利亚国家博物馆于2012年关闭,其中藏品陆续被转移,在安全且隐秘的地方期待重见天日的一天。据粗略统计, ...

• 会议资讯丨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南京论坛

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南京论坛1 起 源 中国的近现代建筑遗产,在转型的近现代历史中形成,主要特点体现在传统承续与外来影响之双重性,即中国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在外因与内因作用下, 通过与其他地区,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交流,以各异的方式迈入近代化与现代化的道路,并在这复杂过程中形成 丰富多彩的建筑面貌和形态。作为城乡建筑遗产,它们已成为各地文化传承重要证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

• 【推荐】面向全国遗产地管理人员 | 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法国站

图/卢瓦尔河 图片来自网络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重磅!由法国世界遗产协会主办,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ACCR)以及ICOMOS法国合作组织的“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将于2018年11月2日-8日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法国卢瓦尔河谷开课。欢迎中国遗产地管理人员积极报名参加!(课程配有全程中文翻译)本次课程旨在提高遗产地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课程主要包括法国的遗产政策,世界遗产

• “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各位学者: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的研究,敦煌市博物馆与重庆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学理论与文化史研究室联合举办此次研讨会。一、 举办时间: 2018年11月2日-5日二、 举办地点:甘肃省敦煌市三、论文参考选题:1. 敦煌汉简研究2. 丝绸之路研究3. 敦煌文物与考古4. 古代敦煌研究5. 近代敦煌研究6. 敦

• “法国世界文化遗产培训班”在法国图尔正式开班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和法国驻华大使馆促成,法国世界遗产协会(Association des biens francais Patrimoine Mondial)主办,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ACCR)以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法国国家委员会(ICOMOS France)合作组织的“法国世界遗产培训班”于当地时间11月3日上午在位于法国卢瓦尔河谷中心的图尔市正式开班。

• 全球专家聚会讨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黄山共识》

第三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11月2日在安徽省黄山市闭幕。

• 丝绸之路与西北城市史学术论坛在兰召开

【本报讯】10月24日,记者从西北师范大学获悉,由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甘肃省历史学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丝绸之路与西北城市史学术论坛”在兰召开。来自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天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与会专家探讨了西北城市史特色主题。首都师范大学张萍教授在题为《明代“府卫同城”城池形态及其职能分工:以陕西布政司为中心》的报告中提出了明代西北城市出现 ...

• 走进交河故城

来源:兵团日报走进新疆吐鲁番市以西的交河故城,迎面而来的是一片残垣断壁。无数土墙、破壁或土台还带着一点依稀可辨的原初模样,以信息碎片的方式,在我脑海里一片一片拼凑,慢慢复原高台之上这座故城的繁华秀丽和往来熙攘。交河故城曾是通达焉耆的“银山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和北抵吉木萨尔的“金岭道”三道交汇之处,是当时重要的交通枢纽、吐鲁番盆地的门户,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整座城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 ...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首次会议

图/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筹备座谈会与会代表合影 摄影:黄晓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2018年度会员代表大会于2018年10月27日-29日于上海召开,在大会期间,文化遗产管理研究专委会召开了首次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ICOMOS中国理事长宋新潮参加会议。来自不同类型遗产地管理机构、各地文物主管部门、专业研究机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经验,并就专委会设立工作目标、 ...

• 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10月11日上午,为期3天的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威市拉开帷幕,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的近70位知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围绕“凉州文化与丝绸之路”议题展开研讨。  武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黄金节点,也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大舞台,正日益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枢纽。武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坚持文化以旅游为体、旅游以文化为魂,大 ...

• 叙利亚国家博物馆关闭多年后重新开放

新华社大马士革10月28日电 (记者郑一晗 汪健)因安全原因关闭6年多后,叙利亚国家博物馆28日重新对公众开放。叙利亚政府官员、多国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出席了当天的开馆仪式。叙利亚文化部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在仪式上说,叙利亚国家博物馆见证和记录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奋斗和文明成果,叙利亚文化部将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发掘和研究工作,推动叙利亚文化发展。叙利亚文物和博物馆总局局长马哈茂德·哈穆德介绍说,叙利亚国家博物 ...

• 征稿通知丨关于举办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8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8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通知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将于2018年11月1日至2日在故宫举办“国际文物修护学会-故宫博物院2018北京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为“纸质文物的修护”,以“纸质书画修复”“档案、胶片、相片”“古籍善本”“科学分析”为副题进行分类讨论。研讨会规模为120人,其中将特邀在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进行大会发

• 会议资讯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第三届黄山对话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可持续发展第三届黄山对话会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193个成员国一致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概述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和169个相关目标。SDG旨在为各国提供明确指导和目标,帮助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采取相应的行动,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通过和实施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一项普遍承诺;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将世界各国团结起来,为人类和地球做出积极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