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第二届“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隆重开班

 2018年8月13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文物局、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协办的“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2018)”在契丹•大辽首都——辽上京遗址所在地,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隆重开班。全体来宾及学员合影  开班仪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主持,国家文物局党组成 ...

• “高句丽墓葬壁画原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家座谈会”成功举行

  2018年8月9日至8月11日,由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考古遗址与出土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主办,集安博物馆承办的“高句丽墓葬壁画原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专家座谈会”在吉林省集安市顺利召开。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河南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国文信文物保护有限公司、集安市文物局及集安博物馆等 ...

• 上海博物馆考古队首次走出国门考古发掘

 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地考察,上海博物馆考古队即将赶赴斯里兰卡,与当地研究机构开展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工作,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上海博物馆考古队第一次走出国门进行跨国考古。“对于此行,我们充满期待!”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昨天的启程仪式上表示,斯里兰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史,外界对其“海丝史迹”知之甚少。此次跨国考古将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的 ...

• 河南栾川直立人化石-人类演化新证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研究员等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的河南栾川古人类化石研究最新成果发表于近期《人类学学报》(第37卷第2期)。文章报道了栾川孙家洞出土的中更新世直立人化石,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直立人儿童化石,为解读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提供了宝贵证据。图1 河南栾川孙家洞古人类遗址外景(赵凌霞供图)  围绕东亚直立人演化与现代人起源问题争议依然激烈,中更新世古人类化石是解决这一难 ...

•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团队于2018年7月14日在《人类进化杂志》(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上发表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第1地点)的新研究成果,报道了2009年以来遗址新发掘空间坐标系与20世纪30年代遗址发掘坐标系的对应关系。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洞壁保留的探方和水平层痕迹及遗址发掘平面  考古学发展之初,多采用“漫掘法”发掘,较少关注出土遗物的空间位置,限制了考古学家对人类行为(如古人 ...

• 各美其美,相映成辉——记罗马尼亚考古之行

  罗马尼亚位于沟通中欧、东欧和东南欧的十字路口地带。西靠匈牙利、塞尔维亚,北接乌克兰,东邻摩尔多瓦,南依保加利亚。流经欧洲十余国的第二长河——多瑙河在罗马尼亚东部城市苏利纳附近注入黑海。雅什(Iasi)是仅次于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第二大城市,位于罗马尼亚东北部的摩尔多瓦历史文化区,其东紧依摩尔多瓦共和国,历史上曾一度作为摩尔多瓦公国(1346-1859)的首都。雅什市因其悠久的建城史而成为罗马尼亚的历史文化、艺 ...

• 陕西银西铁路基建考古发现秦汉至唐宋墓葬

  新建银川至西安铁路线南起西安市,向西北途经陕西省西咸新区、咸阳市、甘肃省庆阳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终达宁夏首府银川市。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铁路线途经的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和咸阳市礼泉县境内的墓葬和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1座、遗址1处,时代可从秦汉到唐宋时期。坡刘村M4 全景  墓葬  秦汉墓葬 发掘秦汉时期墓葬9座,编号坡刘村M2和M3、M4和M4-3、M7、陵照村M8、东大寨村 ...

•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西走廊铜冶炼规模空前

  经过8年的发掘,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获。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西走廊一带铜冶炼活动规模空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冶金区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发掘信息。信息显示,河西走廊的冶金活动在距今约4100-4000年的马厂文化晚期就已存在,至距今4000-3700年左右的西城驿文化时期,冶炼活动规模空前。西城驿文化和齐家文化在冶金遗址多有共存,形成“西城驿—齐 ...

• 江苏南京浦口星甸发现汉代家族墓地

 今年年初,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浦口区星甸园区一处项目地块进行了前期勘探,并对勘探发现的地下遗迹展开考古发掘,共发掘西汉、东汉晚期及宋代墓葬37座,出土遗物200余件。根据墓葬方向和排列方式,初步推断为一处汉代家族墓地,为认识星甸地区汉代社会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图一(右一):考古现场发掘的西汉墓葬。图二(左上):墓葬出土的陶质香薰。图三(左下):墓葬出土的陶器。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南京市 ...

• 西藏新发现16至17世纪摩崖造像

  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简称:西藏文研所)获悉,在墨竹工卡县境内拉萨河附近新发现封土墓葬、岩画、摩崖造像等文物遗存,其中摩崖造像风格初步判定其年代为16世纪至17世纪。  据西藏文研所研究员陈祖军介绍,今年7月31日,西藏文研所与拉萨市文物局、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相关部门前往该县多地对新发现的文物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  此行,考古工作人员先后调查了拉萨河左岸的切囊墓地、玉布岗墓地。经现场查勘,确认两处 ...

• 山东地区30年来唯一一次科学系统发掘隋代瓷窑作坊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奔赴分别位于宁阳、东平的3处考古发掘现场,探寻最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宁阳县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发掘成果最为丰硕,出土包括支钉、窑壁、支柱、垫圈在内的窑具约1万件,可复原瓷器100多件,可作为标本的瓷器1000多件。作为山东地区近30年来唯一一次科学系统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柳沟新村西南遗址完整呈现了隋代瓷窑的烧制技术和生产方法。  上万件窑具、瓷器再现隋代瓷窑烧造工艺  在宁阳县柳沟 ...

• 陕西西咸新区岩村墓地发现秦人墓葬

  岩村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南部,属于秦都咸阳城遗址坡刘至花杨村平民墓区范围。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为配合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队在该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6座,其中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49座、汉代墓葬1座、清代墓葬6座。  战国晚期至秦代墓葬形制分为直线式洞室墓、竖穴土圹墓和瓮棺墓三类,其中以直线式洞室墓数量最多,墓向多样,体量均较小,属于秦咸阳都城时期 ...

• 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2018年水下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江口明末战场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北距成都市约60公里,南距眉山市约20公里。岷江干流于都江堰分水,穿成都平原后在此地交汇。20世纪20年代起,遗址所在的岷江河道内陆续有文物出水;2005年岷江河道内修建饮水工程,出水一段木鞘,内藏7枚银锭;2011年岷江河道内取沙,发现了金册、西王赏功金币等文物;2013年以来江口明末战场遗址遭到严重盗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 ...

• 南宋临安城考古十年间取得系列成果

  “双峰插云”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而在历史上,西湖南北高峰上还各有一座高塔。在11日开幕的2018年杭州文史论坛暨中国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唐俊杰介绍,继对南高峰塔遗址进行发掘后,他们也有计划调查北高峰塔遗址。  2017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南高峰塔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塔基、塔院(荣国寺)等建筑基址。研究所还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对南高峰塔进行了复原 ...

• 都邑考古新收获——2017年周原遗址东部边缘地带的考古工作

  从石璋如先生开展周都调查以来,周原考古走过了近80年的历程。通过一代代周原考古人的探索,周原遗址的考古学文化编年体系和文化谱系已基本建立,局部区域的文化内涵也日渐清晰;然而对于遗址整体布局的认识仍不够深入,成了当前制约周原考古研究的瓶颈。这种情况下,有学者根据遗址内不同性质遗存分布情况,将其划分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并认为周原 ...

• 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先生到访莫高窟

8月1日上午,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先生一行到访莫高窟,并与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亲切会面。横井裕一行首先参观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随后前往莫高窟窟区参观。早在1992年,横井裕先生就曾到访过莫高窟,所以此行莫高窟让他感慨良多。他说,26年后的敦煌依然熟悉,不一样的是今天来敦煌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文化的热爱已经觉醒。王旭东院长非常欢迎横井裕先生再次回到敦煌莫高窟。横井裕先生素有“中国通”的称号,1992年他 ...

• 《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在敦煌莫高窟开展

开幕式现场2018年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晚9点,展览开幕典礼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的阙形广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横井裕及夫人横井英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理事长平山廉,东京艺大名誉教授宫迴正明 ...

• 敦煌研究院举行与东京艺术大学学术报告会

学术报告会现场8月2日,为了向对丝路文物、对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做出巨大贡献的平山郁夫先生致敬,纪念平山郁夫先生与敦煌的不解情缘,作为系列纪念活动之一的“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学术报告会”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举行。报告会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主持,东京艺术大学客员教授前田耕作、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张元林、东京艺术大学客员教授青木繁夫、敦煌研究院研究员张小刚在报告会上作了精彩报告,敦煌研究院相关研究人 ...

• 敦煌研究院与英国国家罗斯福实验室签署合作备忘录

8月3日,敦煌研究院与英国罗斯福国家实验室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在文化遗产价值挖掘、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文物保护装备研发、人才培养等九大领域开展战略性合作,本着平等、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共同推动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领域的国际交流。备忘录签署仪式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大报告厅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英国罗斯福国家实验室Robert McGreevy教授分别代表敦煌研究院和罗斯福国家实验室在合作备忘 ...

• 《金佛光明—中国古代汉传金铜造像艺术》讲座在我院举行

8月3日下午,《金佛光明——中国古代汉传金铜造像艺术》讲座在敦煌研究院学术小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敦煌学信息中心主办,主讲者是山东青州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刘雍先生。作为佛教金铜造像收藏家和研究者,刘雍先生十余年来收藏的以金铜造像为主的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作品逾260多件。他的藏品自东汉、五胡十六国始,跨越南北朝、隋、唐、宋、辽、金、乃及于南诏大理国。讲座中,刘先生用精美的图片及详细的介绍向大家阐述了自己对 ...

• 北京大学翟崑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

8月6日,应我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科研管理处的邀请,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前来我院讲学。讲座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主持,我院考古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科研管理处、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讲座。翟崑教授在作讲座翟教授讲座的题目为:《“一带一路”的国家实践模式及对敦煌国际化战略的启示》。讲座从五个方面展开。翟教授强调:丝绸之路是 ...

• 2018年“奔向敦煌”夏令营圆满收官

2018年7月25日,由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主办的“奔向敦煌”游学夏令营正式开营,迎来广州市13名不同学校16-20岁的营员欢聚,开展为期十天的敦煌文化体验之旅。陈列中心精心策划,集结馆内优势资源,在面对筹办两场盛大展览的高压下依然为来自东南沿海城市的营员奉上内涵丰富的文化大餐。此次夏令营活动层次分明,不仅带领营员参观以莫高窟、榆林窟为代表的敦煌石窟,近距离感受敦煌石窟石窟艺术,还前往以雅丹地貌、阳关、玉门关为代 ...

• 我院学者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学术讲座

为配合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香港文化博物馆与敦煌研究院联合筹划的“数码敦煌:天上人间的故事”展览系列活动,受香港文化博物馆邀请,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助理赵晓星研究员,于8月5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学术讲座。8月5日下午2:00至5:00,我院两位学者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一楼剧院以“敦煌五台山图”为主题作了两场讲座,包括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副署长吴志华博士和新世界发展 ...

• 《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的斯坦因收藏》讲座在我院举行

8月8日下午,《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的斯坦因收藏》讲座在敦煌研究院学术小报告厅举行。主讲者是匈牙利科学院图书馆东方收藏部主任Dr. Kelecsényi ágnes(凯莱切尼·阿格奈什博士,东方学博士学位,印度学家,斯坦因收藏的管理人)。讲座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主持,我院考古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科研管理处、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等部门的研究人员参加了讲座。Dr. Kelecsényi ágnes(凯莱切尼·阿格奈什博士)在讲座中 ...

• 香港青年敦煌实习计划分享会在敦煌研究院举行

8月10日,由香港民政事务局资助、敦煌研究院全力支持的“敦煌青年实习计划”,顺利完成前期计划课程并在敦煌研究院举行了实习计划分享会。在敦煌期间,来自香港各大专院校的15位文化精英,经历了两周的密集培训和四周的文化岗位实习,分别在石窟导赏、协助壁画临摹、彩塑修复、制作动画、采取石窟数码化数据及环境保护等岗位上得到了全面和专门的特别实习经验。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参加了实习计划分享会并致辞。他说,此次参加青 ...

•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章国贤一行在敦煌研究院开展工作调研

8月6日-9日,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章国贤、调研处处长周晓慧、副调研员井立滨一行在敦煌研究院开展事业单位用工变化对工会工作影响专项调研,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刘虎林、副主席龙青松一同参加了调研活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与调研组进行了会谈,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历史沿革、基本情况、发展状况等方面,特别介绍自组织召开第一届职代会之后取得的成效,涉及职工利益的事都通过职代会来决定,职工群众的认可就是工会 ...

• 第43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8月13日下午,第43期“敦煌读书班”在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开讲。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联合主办的“2018敦煌论坛:敦煌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8月18-22日在敦煌莫高窟举办。按照惯例,凡是本院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院内代表提交的论文需在会前进行报告,以确定是否提交大会,是否发言,同时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补充、修订。应讲论文9篇,由于杨富学、米小强论文:《贵霜王朝大夏建立说献疑》 ...

• 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内容8月11-12日,“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协办。来自全国各地历史地理研究机构的共两百多位研究人员参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宫辉力、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松弟、中国

• 会议丨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先生/女士:您好!受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托,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拟于8月上旬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协办。今邀请您拨冗出席,参与交流。现将会议相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会议时间1、报到时间:8月10日(周五)2、会议时间:8月11~12日(

• 发掘 | 甘肃考古发现西北地区年代最早土坯建筑,距今4000年

  西北地区迄今为止所见年代最早的土坯建筑是什么时期的?考古发现,河西走廊西城驿文化时期的土坯建筑,距今4000余年,是西北地区所见土坯建筑年代最早者。  经过8个年度的发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西城驿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西城驿遗址考古发掘信息。  发掘信息显示,西城驿遗址的发掘,除了发现了铜冶金遗址外,还发现了大量土坯房屋遗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介绍,

• 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中期评估会在武威召开

会议现场马玉萍局长讲话专家评审察看修复现场部分壁画拼接修复前后对比(左图为修复前,右图为修复后)部分彩塑文物修复前后对比(左图为修复前,右图为修复后) 8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在武威市组织召开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中期评估会议。邀请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理事长李化元、国家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主任铁付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梁宏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

• 会议预告│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委会2018年度大会

近现代建筑保护专委会 Association For Neoteric Architecture Preservation Technology2018年8月10-11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将在成都召开2018年度大会暨“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欢迎各理事单位、委员、会员及其他有意列席会议的人员参加会议。▼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铭牌❶PART

• 甘肃:港澳台大学生走进丝绸之路 体验西北历史与文化遗产

研习营营员手绘景区导览图开展“奔跑吧,关城”景区小剧场活动近日,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18所80名青年学子将先后走访临夏、甘南、景泰、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通过参访文化遗产旅游地、体验不同民族特色文化、创新文化景观导览活动,深入了解西北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在临夏的红园和八坊十三巷,文化遗产友好使者研习营营员参访了回族传统砖雕艺术及特色市集,通过城市街拍和居民访谈等形式,推动营员深入了解回族传统 ...

• ICOMOS2017年度报告中文版

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2017年度报告中文版由IICC-X(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提供无偿翻译。点击此处下载PDF版本:http://www.icomoschina.org.cn/uploads/download/20180809153240_download.pdf

• 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考察援尼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

近日,中国驻尼泊尔大使于红来到位于首都加德满都的尼泊尔国家博物馆的援尼九层神庙修复项目震损木构件修复场地,实地察看项目进展,听取项目实施单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尼泊尔国家博物馆馆长施雷斯塔陪同考察。 于红在现场详细了解修复场地建设,震损木构件交接、寻配、修补及九层神庙坍塌部位预安装的情况,对项目整体修复工作表示肯定,希望项目实施单位继续优质稳步推进修复工作,将尼泊尔传统手工技艺与中国先 ...

• 陕西学者研究认为:法门寺“小金龟”原是香炉

唐鎏金银龟盒(资料图片)。新华社发(法门寺博物馆供图)  新华社西安8月1日电(记者王钊、杨一苗)慢慢揭开“龟甲”,其内侧的一处黄褐色渍痕引起了毛小东的关注。唐鎏金银龟盒出土自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一直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一种茶具。经过研究考证和反复实验,法门寺博物馆文博馆员毛小东认为,这件国家一级文物真实功用应该是一件香炉。  唐鎏金银龟盒1987年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盒长28.3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重 ...

• 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总体时间安排8月9日至8月12日:成果展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一楼大厅)8月10日: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晚上19:30—21:00,友谊宾馆嘉宾楼3号会议室(不对外)8月11日:上午开幕式、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二报告厅);下午小组讨论(七个分会场,都在人大校内);晚间为“历史地理学发展论坛”(19:30开始,地点在友谊宾馆嘉宾楼1号会议室);8月12日

• 中日专家学者聚焦“丝路”文化 探寻莫高窟壁画形象源头

  8月2日,“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学术报告会”在甘肃敦煌举行。图为活动现场。 杨艳敏 摄  中新网甘肃敦煌8月4日电 (闫姣 冯志军)“平山郁夫的‘丝路’文物收藏品有助于大众认识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乘马车’日神图像来源的多元性。”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张元林称,除此以外,还有助于壁画中“执风巾”风神形象“寻根”古希腊,更有助于探索莫高窟第285窟西壁摩醯首罗天是否有更古老的形象源头这三个

• 哈萨克斯坦考古人员再度发掘出“金人”

 中新社阿斯塔纳8月6日电 (记者 文龙杰)据哈通社6日报道,哈萨克斯坦考古工作人员日前在东哈州境内再度发掘出“金人”墓葬。  哈萨克斯坦历史考古工作组于当地时间6日在东哈州首府乌斯卡曼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工作组负责人泽诺拉・萨姆沙耶夫教授指出,墓葬中出土的“金人”保存完好。此外,所有的金质陪葬品均未受损,这些物品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塞人。  萨姆沙耶夫指出,这是时隔近50年,哈萨克斯坦再次出土完好无损 ...

• 解读文艺复兴与丝绸之路内在关联的钥匙(策展手记)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是在湖南省博物馆“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基础上,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南省博物馆合作,经重新策划,再次推出的大型国际艺术交流展。国博展的新理念和展览的新特色,以及“大型艺术专题展”在中国的兴起和前景,是解读本次展览的三把钥匙。  展览标题的变化,首先反映了展览主题的深刻变化,这是理解国博展特色的第 ...

• “回顾平山郁夫先生的贡献”座谈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

座谈会现场  8月2日晚,“回顾平山郁夫先生的贡献”座谈会在敦煌莫高窟召开。座谈会由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主持,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日本东京文化财保护·艺术研究助成财团理事长、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副理事长宫迴正明,敦煌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最雄,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理事会理事长平山廉,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嘉宾、东京艺术大学敦煌莫高窟壁画特别参观团嘉宾,以及敦煌研究院各部

• 数字敦煌:让莫高窟神韵永存

让莫高窟神韵永存发掘科技魔力,挖掘艺术魅力,破解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  图为技术人员在对壁画进行拍摄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稀世珍宝敦煌莫高窟 50 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忧心不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破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各方联手推进的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

• ”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主题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展

开幕式现场  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晚9点,展览开幕仪式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阙形广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郝远,日本国驻华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横井裕及夫人横井英子,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甘肃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马聪,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平山郁夫丝

• 东西方古今文献艺术品齐聚甘肃敦煌 呈现古丝路交流例证

  7月31日,由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书写的温度——从古代文献到书籍艺术》展览在敦煌莫高窟陈列中心启幕。图为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致辞。 孟捷 摄    中新网兰州7月31日电 (记者 冯志军)7月31日,由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书写的温度——从古代文献到书籍艺术》展览在敦煌莫高窟陈列中心启幕。免费对外开放的此

• 海上丝绸之路又添佐证

李佳霖来源:中国文化报专家查看遗址内出土的瓷器遗存新华社记者李贺摄原标题:海上丝绸之路又添佐证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镇的唐宋国清寺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7月20日,如东县人民政府和南京大学通报了考古发掘和初步研究成果:共清理出文化遗迹17处和近千件文物标本,初步确认其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沿海一带罕见的唐宋寺庙遗存,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证据,更对见证和研究古代中日文化友好交流 ...

• 【天山网】走访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

来源:天山网记者尼加提·尼牙孜【2018全国网媒甘肃行】走访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  天山网兰州讯(记者尼加提·尼牙孜摄影报道)近日,由每日甘肃网和兰州市委网信办组织的“2018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网络大V甘肃行”采访团一行走进黄河风情线,对水车博览园、百年中山铁桥、黄河母亲雕像三处兰州地标进行采访,在欣赏沿途山静水动、风光旖旎的优美景色的同时,感受历史变迁、聆听金城故事。兰州水车。  水车博览园  兰 ...

• 揭秘 |这两天刷屏的“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 到底有哪些精彩看点

  2018年7月22日-23日,第三届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在重庆合川举行,来自比利时、印度、韩国、日本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军事遗产研究方面的国外专家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军事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中国社科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专家,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防大学等高校的80余名专家,通过实地考察、主题报告会、专题研讨会,围绕钓鱼城遗址的考古、突出普遍价值、军事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研

• 钓鱼城国际学术会议:专家为“申遗”支高招(二)

  钓鱼城遗址,是迄今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战场遗址之一,是中国古代军事要塞和战区筑城防御体系的突出代表,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于2012年9月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6年11月入选国家“十三五大遗址规划”。36年的“钓鱼城之战”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钓鱼城也因此与世界格局变迁相关联,成为了著名的军事遗产。以军事遗产为核心的钓鱼城

• 【考古前沿】洛阳发现千年古墓:主人或为唐朝著名官员

中国洛阳以古墓博物馆闻名于世,是游客和考古学家都特别喜欢的地方。随着一个被认为有1100多年历史墓穴的发现,这座河南省城市似乎比以前更加热闹了。关注这一发现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纷纷赶到现场,解读它的碑文,描摹它的图形和图案。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谁是这个古墓的主人。考古学家正把墓穴壁画拓到玻璃纸上,以便深入研究这个墓穴的历史。他们发现了可追溯到公元713年开元时代的硬币。在那个时期,唐玄宗(也叫唐 ...

• 贵博讲坛(5)纪要 || 欧亚大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晚新石器时代商代的中国

概览2017年7月25日,贵博讲坛第五期在贵州省博物馆A区二楼学术报告厅如期举行。来自剑桥大学的刘歆益博士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T. R. 基德 (T.R. Kidder)教授是作了《欧亚大陆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晚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中国》的报告。本期论坛由贵州省博物馆李飞副馆长主持。李飞副馆长对刘歆益博士和T. R. 基德 (T.R. Kidder)教授的学术简历作了介绍。之后,刘歆益博士和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