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小吏连续14年的日记,何以成为考古史传奇发现 | 睡虎地西汉简牍发布
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意义。1975年,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部的睡虎地墓地,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简出土,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简。2006年,在同一墓地发掘的77号西汉墓,获得2000多枚简牍。11号秦墓与77号西汉墓,南北相距70米,入葬时间相隔60年,均出土大批重要简册,是中国考古史上富有传 ...
简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赓续中华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意义。1975年,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西部的睡虎地墓地,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简出土,这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秦简。2006年,在同一墓地发掘的77号西汉墓,获得2000多枚简牍。11号秦墓与77号西汉墓,南北相距70米,入葬时间相隔60年,均出土大批重要简册,是中国考古史上富有传 ...
为服务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大局,促进多学科协同,加速文物科技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于2024年1月23日至26日在河南郑州举行“2023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研讨会”。会议以“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文物科技保护”为主题,围绕我省文物保护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归纳与经验总结,实现科技保护学术交流与人才队伍建设的跨越发展,为推动我省文物科技 ...
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以东28公里处。策勒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保留着众多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城堡、佛寺遗址及古墓群,达玛沟佛教文化遗址群目前已发现30余处佛教遗存。正如《魏书·西域传》所载,于阗“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众”,古代于阗(古于阗区域大致相当于今新疆和田地区的范围)佛教文化盛行,境内塔寺林立 ...
神州学人(第9-10期)作者:吴 琼 赛 楠 一、丝路时空——穿越千年的文化交融 1.考古与丝绸 1926年,清华学校研究院组织的一支考古队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一个史前遗址,意外发现了半个蚕茧。据考古队长李济说,夏县丝织业历史很长,可能很早以前这一带丝织业就很发达,现在的丝织业是那时“文化的遗留”。西阴村出土的半个蚕茧 图|罗瑞林,刘柏 ...
中新社呼和浩特1月23日电 (记者 李爱平)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23日称,近期该院联合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在该县二铺梁墓葬群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4座,首次大规模发现战国时期围沟墓。 围沟墓是指在一座、两座或多座墓葬的外围挖有壕沟的墓葬形式。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负责人赵强胜介绍,在二铺梁墓葬群中,此种围沟墓共20 ...
作者:齐欣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月22日 第11版)虽已历经1800年沧桑岁月,莫尔寺仍然保留了丰富的人文信息。地处高崖又基于多重台基之上,慕名前来瞻仰的人们要抬首仰望才能见到佛塔的巨大全貌。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莫尔佛塔以清晰、简洁、准确的线条展现了覆钵式舍利塔的主要特征,再现着震撼人心的历史之美。莫尔寺遗址中的文物建筑,持续受 ...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河北省2023年考古成果交流会上获悉,邺城考古队公布了邺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取得的阶段性重大发现。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航拍示意自1983年以来,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持续进行了40余年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收获。邺城遗址本次考古发掘于2023年3月开始启动,重点围绕“探索东魏北齐宫城区平面布局和制度”的目标,聚焦邺城遗址的宫城西 ...
本文转载自:《北京日报》,作者:王岗2023年,金中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收获,在金中都城遗址又发现了一处金代大型建筑基址,据有关专家判定,这里是金代皇家御容殿(又称神御殿)的遗址。台基包边和甬道遗址。御容殿里供着谁御容殿这个词,对于很多人而言是比较陌生的,俗话说就是安放帝王画像的殿。御容最初是被安置在原庙的,是西汉初年汉惠帝为纪念汉高 ...
墓葬鸟瞰本年度M189的发掘过程中,包括墓顶的两层石砌网格结构、墓室中部的石砌围框结构、木结构以及石层中间呈鱼骨状分布的木头层等,都是以往匈奴贵族墓葬中未曾发现的新迹象。该墓葬虽然规模不大,但这些新迹象和盗洞中发现的遗物为我们了解匈奴贵族的丧葬习俗、匈奴与中原汉王朝的互动交流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材料。2018年7月4日和8月1日,来自河南省文 ...
据项目负责人李晓杨介绍,王寨墓地位于襄阳市樊城区王寨社区。2023年6月至9月,为配合襄阳市基建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王寨墓地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共清理东汉至明清时期墓葬52座,出土各类文物600余件(套)。▲M299墓室项目现场负责人高顺利介绍,这处南北朝家族墓中以M295、M299规模最大、规格最高, ...
考古工作蓬勃发展20世纪40年代,敦煌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考古工作就已经开始。1949年后,随着基本建设增多,这一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20世纪40年代至今,敦煌佛爷庙湾—新店台墓群先后进行了10余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400余座,以魏晋十六国时期墓葬为主体。墓葬形制以带长斜坡墓道洞室墓为主,其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及组合 ...
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位于西周都城遗址之一的丰京遗址西南台地上。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2023年3月至9月对该遗址进行了6个年度的考古发掘。通过前5个年度的发掘,确认该遗址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主烧夹砂褐陶微分裆疙瘩鬲。是一处产品相对单一、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发掘全景(上北)2023年,为了进一步了 ...
近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布最新考古结果:历经两年考古发掘,贵州普定穿洞出土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骨角器和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墓葬,并且在早年发掘的地层之下又发现新的更早的文化遗存!地层分析及光释光与碳14测年结果将该遗址古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至少5.5万年以前。发掘现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城西南约5公 ...
2020年为配合太原市晋源区龙山大街西段道路建设,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一批汉至清时期的墓葬,其中唐代砖室墓M23出土器物最为丰富,简报如下。一 墓葬位置墓葬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龙山山前坡地上,该地区属于晋阳古城遗址墓葬区,南边有初唐到盛唐时期的温神智墓、TL2001M552和赤桥村TC2001M1,北边有盛唐时期赫连山、赫连简墓以及晚唐 ...
武威钟鼓楼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地处河西走廊之武威,历史悠久,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这里也是“马踏飞燕”铜奔马的出土地,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门户重镇。武威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在武威市,矗立着一座年代久远、古色古香的二层木质古 ...
“十万屋基”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酉阳县”)车田乡,于1987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参考《何氏家谱》等资料将该遗址定名为“何土司城遗址”,于1988年被公布为酉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何土司城遗址进行复查,认为该遗址是酉阳县域内保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土司遗址,是研究酉阳县少数民族地区 ...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1月9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最新考古成果,东西向呈四排分布的38座十六国墓葬,是近年来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最集中的一次发现,尤其是墓室内土雕及刻划出的仿木结构建筑造型罕见。考古专家表示,北城村墓地东北部东西向呈四排分布的38座十六国墓葬,是近年来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最集 ...
阿富汗北部古代遗址调查信息更新2023年12月,阿富汗国家考古局组织专业人员在对阿富汗北部朱兹詹省(Jowzjan)进行了年度调查,朱兹詹省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世纪70-80年代,苏联考古队对该地区进行大范围调查,发掘了黄金之丘(Telly tepe)等举世闻名的墓葬。这次考古人员对Faizabad、Khaje Dukoh和Sheberghan地区的15处古代遗址踏查, ...
昨日,虽然第一阶段的野外考古工作已结束几天了,但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几名考古队员,仍旧顶着烈日,在泉州翠屏山东侧的西姑山遗址考古现场,细心挖掘、挥汗如雨。考古发掘中,队员陆续清理出大量的砖铺地面、墙基、柱础、磉墩等与建筑基址相关的遗迹。同时,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建筑构件、生活用品。建筑基址面积大,规格高,出土物数量大、种类多、来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新文本报讯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孔雀河烽燧群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开馆。该博物馆位于尉犁县旅游路以北、西环路以东、玉屏湖以西、达西水世界以南,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252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600余件(组)。博物馆整体建筑设计风格来源于孔雀河烽燧群,利用博物 ...
一、工作概况北城村墓地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自贸大道以东、北杜大街以北,北杜北街以南的北杜街道北城村(原咸阳市渭城区北杜街道办北城村)原村址。墓地南距汉哀帝义陵8.2公里,东南距长安城遗址约21公里。墓地所处区域位于洪渎原(北周时称石安原)中心区域,周边历年来发掘了大批北朝隋唐时期的高等级墓葬,如其西南1.8公里有唐上官昭容氏墓,东 ...
—— “为何你选择留在罗马?“—— “因为我想用一生在这里等着壁画出土,等着它们被修复,等着它们与公众见面。”一个有些过于诗意的回答,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在意大利生活的每一天几乎都会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一个个传说中的遗址终于出土了,或是一幅名作刚完成了修复,即将对公众开放。现在,让我们回望在刚过去的2023年中意大利最重要的一 ...
调查发现遗址航拍图汇报人:格日乐图
2023年11月13日下午,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二楼2322教室,王晓琨副教授主讲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课堂举行了一场线下讲座。美国西密歇根大学熊存瑞教授来到教室向同学们讲授题为《隋唐长安和欧亚都城的比较》的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王晓琨老师主持。考古文博系主任李梅田老师、国学院张瀚墨老师、北京语言大学尹成君老师以及国家博物馆陈昊雯博士赶到 ...
广元市剑阁县境内的翠云廊古蜀道拦马墙。摄影 纪陈杰两千多年来,一条蜀道穿越崇山峻岭,将中国西南和中原联系在了一起,这条古道如今已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实证和独特的文化地理符号。来自四川省文物局的消息,为展示中国蜀道的独特地位及其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助力蜀道申报世界遗产,国家文物局同意蜀道考古研究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
2023年12月18日,适逢古都金陵大雪,由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社承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协办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新书发布会暨“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与四世纪开端”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李奇茂美术馆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 ...
如果将中华文明比作一部巨著,那么周原一定是其中十分厚重的一卷。中华文明正是由此开始,正式告别远古洪荒,走向理性质朴的新天地。10月29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2021年度周原考古队领队种建荣做客“南博讲坛”,以《周原与中华文明》为题,探秘秦川大地上,西周王朝如何逐步兴起,破解遗迹、遗物背后的文明密码。大型建筑遗址锚定古公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焦建辉 马洁怡11月20日至23日,“国家文物局石窟寺保护技术培训班”在洛阳龙门石窟举办。此次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共有50余名来自全国各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参加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授课与实地教学并重、交流分享为辅的授课模式,来自石窟寺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参训学 ...
2023年12月30日,专家们在考察小古城遗址商代水门遗迹。新华社记者 冯源 摄中国南方先秦考古新年“上新”了。1月2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小古城遗址发现了院落型建筑群、人工堆筑台体、水门及木构件等一系列重要商代遗迹,刷新了学界对浙江商代考古重要性的认识。小古城遗址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处先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文宣本报讯为落实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相关决议要求,受国家文物局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组成国际联合咨询小组于12月13日至18日来华,就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考察研讨。国际联合咨询小组先后实地调研了遇真宫顶升工程实施情况,太和宫等13处遗产点保护管理状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文宣本报讯12月16日,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敦煌研究院与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的“丝路光华——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台湾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开幕。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会长李群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李群在致辞中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明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家园。多年以来,中华 ...
2023年12月22日下午,“黄河考古座谈会”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新行政楼517举行,座谈会主题为“黄河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和路径”,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大学黄河文化遗产实验室联合主办。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荆志淳,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二里头夏文化研究院院长张立东,河南大学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文宣本报讯12月15日,“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开幕式在上海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龚正出席并讲话。李群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积极推进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创新发展模式,树立“大考古”工作思路,在建设中国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游敏本报讯12月14日,在“南海Ⅰ号”全面保护发掘工作启动十周年之际,由广东省阳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主办的“南海Ⅰ号”闪耀“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广东省阳江市召开。研讨会以“互之道”——东西互鉴、陆海互鉴、文旅互融为主题,共商“一带一路”文物保护与研究,共议“一带一路”考古发现与合作,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何文娟本报讯 记者何文娟报道12月16日,由广东省文物局指导,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以下简称“南方海洋实验室”)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澳门城市大学、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共同举办,南方海洋实验室 ...
2023年12月8日上午,由故宫博物院考古部、故宫考古研究所主办的“故宫考古名家系列讲座”第十一讲在故宫博物院数字研究所演播厅开讲,本讲特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我国水下考古名家孙键研究馆员作题为《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沉船考古视野下的交流与融合》专题报告。讲座由故宫考古研究所所长徐海峰研究馆员主持,院内外听众50余人聆听了本次 ...
2022年10月17日晚7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贾伟明老师应我校邀请,以“欧亚草原青铜文明与新疆青铜时代考古”为主题,在博雅楼三楼会议室以线上视频的方式为我校师生做专题讲座。我院教师郭璐莎担任此次讲座主持。 讲座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欧亚草原西部新石器-红铜(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其次是欧亚草 ...
12月27-28日, 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考古研究室、中国考古学会边疆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常务副 ...
陶瓷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重大贡献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深化陶瓷考古研究,经中国考古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九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于2023年9月25日批准成立。陶瓷考古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整合全国各地从事陶瓷考古的研究力量,充分发挥考古学调查、发掘、整理、研究的 ...
12月13日,由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朝阳市委、朝阳市政府主办,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朝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文明发端地 古国牛河梁”牛河梁红山文化最新研究成果论坛在辽宁省朝阳市举办。 此次论坛是辽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
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考古技师培训班并讲话。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高翔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工作者、考古工作者的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头等理 ...
为推进考古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考古技师专业技术水平,2023年12月4日—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年考古技师培训班在京举办。考古技师培训班座谈会现场 12月8日上午,考古技师培训班在社科会堂举行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 高翔指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 ...
2023年12月10日上午,燕文化考古研究中心成立活动暨首届京津冀考古论坛在京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出席活动并致辞,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凌明主持活动。 关强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调研时多次强调要重视文物保 ...
一 生平与学术经历 郭宝钧字子衡,祖籍山西汾阳,辗转迁至河南南阳。祖父怀才未遇而逝,父亦早亡。郭宝钧为遗腹子,生于父亲逝世后二十日,即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二月二十五日。祖母、母两世孀居,家贫而无可依者,使他自幼养成生活简朴、勤奋向学的性格。1922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返回家乡邀约友人创办南阳中学,成绩斐然,被调至河南 ...
“纪念青台遗址发掘90年暨郭宝钧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12月24日在郑州举行,考古学界专家学者代表等相聚一堂,共同缅怀郭宝钧先生对中国考古的学术贡献,并围绕青台遗址、殷墟遗址等发掘研究新成果进行研讨。“纪念青台遗址发掘90年暨郭宝钧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场。研讨会主办方供图 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1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 ...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系统展现中国古代祭祀制度 下站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地处秦岭北麓 ...
12月18-19日,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召开“长干古城——南京西街遗址重要成果专家论证会”,论证西街遗址的重要发掘成果,研讨西街遗址发现的长干古城的年代、性质和保护等问题。 李白名作《长干行》脍炙人口,其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唤起人们对南京古长干的千年情愫。《建康实录》称,“长干是里巷名,江东 ...
2023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类学系列讲座在王府井小山坡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纽约大学古代世界研究中心的李丹妮(Daniela Wolin)助理研究员,以色列海法大学考古系的樊榕博士后研究员先后为听众带来了两场精彩讲演,各自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 讲座由科技考古中心主任王明辉主持,来自科技考古中心、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