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左江岩画中所见壮族先民之生死观

摘 要:左江岩画作为壮族先民重要的宗教艺术遗存,包含着众多的生死观 念。这些生死观既含有对人类自身来源的思考、引导亡者灵魂升天的 愿望,也包括祈求动植物的丰产,以及人类自身的延续。这些观念体 现在岩画地点的选择、岩画内容的设计以及与岩画共存的遗址和墓葬 等各个方面。总体而言,左江岩画是壮族先民生死观的一次 ...

• 亚洲北部地区带胡须或牙齿纹 人面像岩画研究

摘 要:带胡须或牙齿纹的人面像岩画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以及西伯利亚中南部地区。其产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期,经过若干发展阶段,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向北境扩散。向东到达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向西通过外贝加尔到达安加拉河下游地区。亚洲北部地区的人面像岩画是萨满教观念下的作品,就该类型人面像岩画而言,大致反映了祖先崇拜、颅骨崇拜以及树木崇拜 ...

• 欧亚大陆北部的岩画世界

  本文所谓的欧亚大陆北部,主要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但也部分涉及到西欧的洞穴岩画。这是因为本文对上述地区岩画的介绍是基于时间的发展序列,而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主要集中于西欧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只有少数几幅疑似旧石器时代的岩画。现按照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中世纪几个阶段分别介绍。一、旧石器时代 目前,在 ...

• 亚洲北部地区“水珠形”眼睛 人面像岩画年代研究

人面像岩画作为岩画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面像岩画主要是环太平洋地区的一种文化现象。在我国学者出版的著作中,通常有“人面像”、“类人面像”、“神格人面”、“面具”、“神像”等称谓;而在国外,一般被称为“面具”、“人面”、“类人面”等。近年来,为了方便叙述,我国学术界逐渐统一将其称为“人面像” ...

• 俄罗斯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地区的岩画

在西伯利亚岩画系统中,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地区的岩画被分为一个大区。该地区的岩画被称为阿穆尔—乌苏里岩画区(注:阿穆尔河即我国的黑龙江)。大致包括萨卡齐—阿连、谢列梅杰沃、基亚、卡利诺夫卡、梅德韦日—谢基和马伊6个岩画点。实际上,从岩画的作画方式、图像的类型、风格等方面来看,该地区的岩画又可以划分为两个特色分明、界限清晰的小系统 ...

• 焦伊斯基类型岩画年代研究

【摘要】焦伊斯基类型岩画是欧亚大陆上比较典型的一种岩画类型。岩画均为人面像,无轮廓,由红色颜料涂绘而成。绝大部分岩画均使用非具象的概括性表现手法,具有非常明显的神格特征。通过与该地区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地面考古遗迹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焦伊斯基类型岩画属于奥库涅夫文化时期的作品,按照发展序列大致可以分为奥库涅夫文化早期、中期 ...

• 南西伯利亚岩画中的心形人面像

前言类人型图像最早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艺术中,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并未预先假定它们的广泛分布,更不用说人格化了。小型的艺术品比较流行,尽管原始艺术具有自然主义的特点,然而,大多数女性形象的雕塑还是失去了个性。侧部轮廓的平面图像带有动物造型的艺术传统,并且通常以具有夸张的面部细节特征的漫画图像的形式表现。尝试从正面显示人脸的情况是 ...

• 考古发现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丰富内涵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中国的考古学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有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问世。总书记最近关于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考古学的重要文化意义和政治意义,对考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中国考古学乃至整个历史学,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考古中的中华文明|| 孙波:中国文化精神内核与世俗社会模式之奠定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万年左右,到二里头时代之前,历时六七千年,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阶段,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阶段性变化十分显著,尤以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之间最为典型。    仰韶时代宗教氛围浓厚    强烈的血缘色彩几乎是所有仰韶时代文化的共同特征。而其宗教气氛,在我们的印象中则主要还是红山、良渚、凌家滩、 ...

• 秦始皇陵修陵人的日常生活

  2003年3月,为了配合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前环境改造工程,我们在秦陵东侧山任村秦代窑址附近发现了一处乱葬坑!里边没有棺木,也没有墓志,从上到下,一层压一层,非常凌乱地堆放了121具人骨,个别骨架旁还发现了铁质刑具和铁锤等。在骨架周边发现大量的筒瓦、板瓦残片,瓦的大小、纹饰显示出秦始皇时期的特征。  我们对骨骼进行了鉴定,他们都是男性 ...

• 作为考古学家的夏鼐是如何长成的

王世民先生的《夏鼐传稿》,是考古学界期盼已久的一部学术史著作。这本传记,按照夏鼐先生的生平经历,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这位杰出考古学家传奇的一生。作者的记述,或追迹《夏鼐日记》,或访求故友良师,或实录亲身经历,所言、所记、所忆,如晤故人、如数家珍……读来让人感到既真实又亲切。当年裴駰在评价太史公《史记》时曾说:“其文直,其事核,不 ...

• 西安市大慈恩寺明日起暂停开放 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1月29日,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大慈恩寺方面了解到,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大慈恩寺决定自2021年1月30日起开始实行“双暂停”(暂停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管理,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华商报记者 卿荣波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 史金波:西夏对中国印刷史的重要贡献

 宋辽夏金时期,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印刷事业繁荣。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至宋代臻于完美,技术精良,印制了很多文献精品,还发明了活字印刷,使印刷事业达到新的高峰。    西夏(1038—1227)提倡文化,重视教育,善于接受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了中原地区的印刷事业,对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

• 龙门石窟海外回归文物七品

七件流失海外80多年的珍贵佛雕,8年前,由中国政府出资购回,并移交龙门石窟研究院;前不久,这批文物在洛阳与公众见面,现身新近落成的龙门博物馆,从而再度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笔者在该馆负一楼里间展厅“龙门石窟海外回归文物展”上看到,这些“国宝”,均系实物真品,每件一柜,一字排开,灯光幽暗,环境神秘,似乎在向人们轻声诉说其非凡身世与坎坷经 ...

• 考古记忆:迷雾重重的波马古墓

  1997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在昭苏边防站附近修路,在挖掘机向一列高出两米的丘形土墩犁去时,竟然出人意外打开一座千年古墓,霎时间石破天惊,墓穴洞开,无数红彤彤的宝石和金灿灿的金器出现在人们惊愕的眼前,接着是一阵疯狂抢劫,古墓被破坏殆尽。  经过伊犁州文管所四年的艰苦努力,追回来70件文物,遗憾的是这些珍贵文物离开了它们 ...

• 最早的农人:农业社会的起源

  基本信息:  作者:彼得 贝尔伍德 著;陈洪波、谢光茂等译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32597062  作者简介:  彼得·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  国际著名考古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曾任该校考古学与人类学学院院长,长期担任印度—太平洋史前协 ...

• 2020年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委员会年会召开

10月29日由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委员会主办、浙江省博物馆承办的文化创意发展委员会年会在杭州召开。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副会长王军,副会长、四川省文旅厅一级巡视员王琼,副会长、中国文物报社副社长杨晓波,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水华出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和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会议。黄元在讲话中说,去年底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委员 ...

• 中国古代凌阴的发现与研究

摘要凌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冷藏设施,王国时期凌阴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限制。本文对与凌阴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不同时代凌阴的考古资料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凌阴及其储藏物在中国古代祭祀、丧葬等活动中的作用,提出凌阴是早期社会治理体系下王权和帝权的象征,隋唐之际开始向平民化过渡,两宋明清时则成为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文献记载中的凌阴( ...

• 在神殿圣迹之间——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考古发掘新进展

柴焕波(中孟联合考古队中方领队)2017年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团队第四次赴孟加拉国,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奥迪海亚·阿斯温(Oitihya Onneswan)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古城纳提什瓦(Nateshwar)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中方成员为柴焕波、莫林恒、李

• 宁乡杨家湾东汉墓和宋代家族墓发掘收获

杨家湾墓群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坝塘镇南芬塘村杨家湾组(图一),为配合宁乡至韶山高速公路的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5月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乡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对杨家湾墓群红线范围内发现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900平方米,共发现汉墓2座,北宋墓5座,宋元炭窑1座。图一 杨家湾墓群远景  01主要收获  1  东汉 ...

• 史金波:当代留存的西夏文献资料纵览

  保存至今的西夏文文献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字十分丰富,有巨大的学术价值。这些丰富多采的西夏文文献,把我们带回到古代的西夏王国之中。  (一)西夏文文献中有各种官私应用文书。  草书《瓜州审案记录》再现了一幅西夏时期在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审理侵夺牲畜财产案的图象。已发现有十二纸残页,其中有五页记载着日期,知和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午(1 ...

• 每月一讲:滇青铜文化的瑰宝——青铜贮贝器

青铜贮贝器,顾名思义,就是青铜铸造,用于贮藏海贝的容器。青铜贮贝器是滇青铜文化的独有器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尚未在其他地区发现过。代表了该地区青铜时代青铜冶铸技术和工艺美术的最高成就,是滇青铜文化的瑰宝。此类器物集中出土于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和呈贡天子庙等古墓群的滇国高等级贵族墓葬中,是显示地位、权力、财富的滇国“ ...

• 六官与西魏北周政治新论丨薛海波

作者介绍薛海波(1979—),男,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导师为张鹤泉教授。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  周礼六官是对西魏北周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政治体制。陈寅恪先生对六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其文化意义上,“故宇文苟欲抗衡高氏及萧梁,除整军务农、力图富强等充实物质 ...

• 探索文化遗产价值理念与实践的新力作 ——读《走向新遗产》有感

《走向新遗产——价值为本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实践》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成员刘保山的新作。他将自己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探索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集结成册,以价值为主线对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保护、监测与评估展开阐述。通读此书,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论点值得关注和思索。价值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现代文化遗产理念最早发端于西 ...

•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食官监”陪葬墓墓主人探析

殉人现象在西汉诸侯王墓葬中时有发现,如徐州的狮子山楚王陵墓、广州的南越王墓等。狮子山楚王陵墓墓道内发现陪葬墓1座,墓室内2座。其中位于墓道内陪葬墓未被盗扰,出土印文为“食官监印”的铜印一方。据此,发掘者及相关研究学者多将其称为“食官监”陪葬墓,认为墓主为负责楚王饮食的食官监。该陪葬墓出土铜鼎、铜印、玉枕、玉璧、玉璜、铁剑、无字玉印 ...

• 热瓦克佛寺雕塑综考

2019年第06期  张健波博士,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丝绸之路造型艺术。两晋时期是西域佛教美术发展的兴盛期,塔里木盆地佛经翻译与本土化造型艺术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是受中亚河中地区(Transoxiana)大夏—巴克特里亚画派与犍陀罗造像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双向传播所致。这一时期,阐释佛教思想与仪轨的视 ...

• 刘全波《织网与凿井:中西交通史研究论稿》出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19-10页数:254定价:97.00元装帧:平装丛书: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至公史论 第一辑ISBN:9787030627063作者简介  刘全波,1984年生,山东阳信人。200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同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

•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基本信息:  作者:李零 刘斌 许宏 唐际根 高大伦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段清波 杨军 刘瑞 崔勇 樊锦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0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0年5月  印次:1  ISBN:9787108067968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国重大考古发现中遴选出十个独具代表性的考古遗址——新石器时代的 ...

• 【石窟】杨波:龟兹石窟“因缘佛传”图像的叙事艺术 ——人物、空间及隐藏的细节

论文选摘|龟兹石窟“因缘佛传”图像的叙事艺术 ——人物、空间及隐藏的细节  艺术设计研究 1周前摘要龟兹石窟的因缘佛传图是一类以坐佛为中心,通过佛周围人物表现情节内涵的故事画。这些壁画反映出古龟兹人拥有高超的图像叙事技巧,画面看似千篇一律,实则表现了不同的佛经故事。按照角色与情节关系的深浅,本文将因缘佛传图中的人物分为四类。这些人 ...

• 邾国故城遗址2015、2017 年度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

  摘要:邾国故城遗址2015和2017年两次发掘获得动物遗存14010件,可鉴定出蚌、鲤鱼、乌鳢、黄鱼、龟、鳖、鸡、鹰、猪、绵羊、黄牛、麋鹿、梅花鹿、马、狗、兔和鼠等。动物构成中明显以家养哺乳动物(猪、牛和狗)为主,从死亡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先民饲养这些家畜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除以饲养家畜获取稳定的肉食资源外,还会狩猎野生动物、捕捞少量水生种属 ...

• 孫東波、楊芬:走馬樓三國吴簡吴昌長朱表盗米案初探

三国吴简研究走馬樓三國吴簡吴昌長朱表盗米案初探孫東波、楊芬(長沙簡牘博物館)《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柒》有一份與吴昌長朱表盗割官米有關的簡册。該簡册有相對應的簡牘揭剥位置示意圖,内容相對完整。綜合哂媒野?D、簡文内容、文書格式、書寫風格、編痕等信息,對相應簡册作出有意義的編排整理,能够解决一些單純依賴簡文難以搞清楚的問題,這種 ...

• 考古新知 | 基层聚落还是军事据点 ——山东滕州西孟庄龙山寨墙聚落的一些探讨

    西孟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距庄里西龙山城址12公里,2018-2019年发掘出了完整的龙山文化小型围墙聚落,引起了学界的注意。  围墙聚落分两个阶段:早期呈方形,45~48米见方,面积近2200平方米;晚期呈圆形,半径约36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无论从聚落形态还是从建筑形式来看,两个阶段的围墙聚落都应该是同一社会群体前后相继的

• 汉朝与匈奴交流的见证 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 M1出土的玉璧

蒙古国高勒毛都 2 号墓地(Gol Mod 2)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该墓地于2001 年被发现,随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对编号为 M1 的大型墓葬及其陪葬墓进行了考古发掘。01出土概况Law M1 为一座墓室达 46 米 ×46 米、墓道长37米的在地面用石块砌出明显“甲”字形的大墓。在其东侧有 27 座圆形积石墓组成南北向的弧形队列,在弧形队列和主墓 ...

• 塔吉克斯坦:如何成为商贸要道

  本文系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萨义穆洛德·波波穆洛耶夫2016年在上海博物馆的讲座实录。      塔赫蒂-圣金遗址,公元前5世纪-2世纪      丝绸之路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历史学家、地理学家、旅行家和古迹爱好者极大的关注。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其诞生之前的时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到前2000年的远古历史阶段,大量 ...

• 涑水河岸的晋国末期高等级大墓

2019年  山西考古新发现和新成就硕果累累  在阅读此篇之前我们推送了2019山西考古新发现系列文章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2019山西考古综述以及离石德岗仰韶中期聚落遗址火映夏商——绛县西吴壁夏商冶铜遗址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揭开晋国末期高等级大墓的神秘面纱 发 掘 与 收 获邱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庄村北约100米的鸣条岗东 ...

• 聚落考古与龙山文化社会形态

    摘要:史前聚落考古的丰富研究成果表明,龙山社会在家户形态、经济生活、社会分层、政体形态等层面展现出丰富内涵与重要变化。在此时期,核心家庭上升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主体,并与社会和生活的诸多变化息息相关。活跃的经济活动建立在集约化之上的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倾向开始的基础之上,得到了依托于各级聚落的贸易网络(尤其是区域中心所在城市) ...

• 视点 | 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新型临时固型保护技术及应用

 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与遗迹众多,将其完整、安全、有效地提取到实验室进行永久保护,不但是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濒危文物抢救、中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需求和任务。 而在考古现场,随着发掘工作的进展,文物遗迹所处的环境瞬间发生了巨大变化,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环境因素作用,使得文物迅速因失水、收缩、开裂以及变色而产生 ...

• 山西发掘一晋国晚期高等级大墓

邱家庄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庄村北约100米的鸣条岗东端,西邻涑水河,西距县城约2公里。该墓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的一部分,南距上郭古城约1.4公里。自1974年以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陆续对该遗址群进行过五次发掘,出土一大批重要珍贵文物,结果表明,邱家庄墓地为东周时期的一处大型墓地。

• 新书共赏 | 上帝的剧本——读《解读“南海I号”打捞篇》

沉船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水下考古人则是续写另一半剧本的人。李岩先生的《解读“南海I号”:打捞篇》,让人领略了剧本的精彩与传神。"“南海I号”是南宋时期的一艘沉船,1987年被发现之前,已经长眠海底800余年。2007年,“南海I号”被整体打捞并移入博物馆;2013年,有关机构启动室内考古发掘与保护工程;截止目前,“南海I号”的发掘与保护工作仍在 ...

• 平江福寿山发现晚清造纸遗迹——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收获(二)

01造纸遗迹的发掘造纸遗迹位于大湖坪遗址的中南部,包括一组建筑F2和相关的沤竹池(图一)。F2所有的墙基均采用不规则小石块垒成,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用石块相对竖砌,中间以碎小石块填缝,一般墙厚约0.28米。另一种采用方形或长方形的扁平石块平铺,然后在其上用小石块相对竖砌,墙基的宽度约0.4米左右,墙基残存的高度约为0.1~0.35米。共隔出16个房 ...

• 帝国体制下独立陵园制的发展演变

人们对死去亲人的尸体有意识地进行掩埋处理,意味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已经成熟,该观念指导下的墓葬开始出现。“居室葬”和氏族公共墓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相适应的,是血缘制下先民原始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等级观念的加深,公共墓地出现公墓与邦墓两种主要形式,逐渐形成与死者生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匹配的陵墓制度,在墓 ...

• 向海而生:古罗马海港的传说

  基本信息:  编著: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272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古罗马精美文物为切入点,揭秘两千多年前的“全球化”历程,讲述古罗马与海相关的一切:海洋崇拜、海港建设、 ...

• 莫高窟第158窟图像与祆教关系辨析

一、问题的提出 莫高窟第158窟约开凿于公元9世纪初吐蕃统治晚期的前段,该窟壁画内涵丰富,体现出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交融,“主室长方形盝顶,西壁设大型涅槃佛坛,佛坛上塑大型涅槃佛一身。窟顶画十方净土变及赴会菩萨等;南壁的主题是佛祖涅槃图,壁画内容为十大弟子举哀,图中两个弟子手捧箱型物,表情哀伤,俯于佛祖面前;西壁画菩萨与天龙八部、众罗汉;北壁为各国王子举哀;坛下一龛,两侧画涅槃变情节”。1(图

• 萨帕尔巴耶夫建议哈蒙科学家共同研究历史遗迹

哈通社/努尔苏丹/10月31日--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别尔德别克•萨帕尔巴耶夫在金帐汗国750周年纪念框架下组织的圆桌会议上表示,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应共同参与历史研究。 蒙古国政府副总理乌力吉赛汗·恩赫图布辛、哈萨克斯坦国家和社会贡献人士穆尔扎泰·卓勒达斯别科夫、蒙古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代表以及多家科研机构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圆桌会议上副总理别尔德别克•萨帕尔巴耶夫表示,今明两年会是个非 ...

• 安徽阜南迎水寺遗址发现龙山到西周遗存——系夏商之际遗存在淮河流域北部地区的首次发现

  迎水寺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大桥村大桥集,紧邻润河的支流沿岸。遗址为平面近圆形的台墩,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为配合305省道拓宽工程的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武汉大学考古系、阜南县文物管理所于2018年3月至7月,对被工程占压的遗址西侧部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根据前期考古调查并结合遗址现场实际情况,拟定发掘面积为400平方米,布设5×10米探方8个,实际发掘面积约

• 哈萨克斯坦斯格纳克古城发现古代金饰文物

哈通社/克孜勒奥尔达/10月15日--对坐落在克孜勒奥尔达州的斯格纳克古城进行的考古挖掘工作中,在古墓里发现了属于13-14世纪的饰品。 克孜勒奥尔达州文化和档案管理局局长米拉·阿布沃娃表示,考古学家通过近几年对斯格纳克古城进行的一系列考古挖掘研究工作,收获了一些值得研究的古迹和古物。 米拉•阿布沃娃说道:“首任总统、民族领袖纳扎尔巴耶夫提倡的‘面向未来的计划:精神文明的复兴’国家规划的框架内,我们进行了一 ...

• “物联网+生物科技”实时守护文物安全

文物保护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将科技手段融入文物保护,是文物保护人员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天津博物馆利用物联网和生物技术等构建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系统,将文物保护关口前置,使“预防性保护”在文物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物预防性保护,是通过有效的环境质量管理、监测、评估、调控干预,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环境,以达到长

• 史金波:西夏文明在中国文明史上的地位|文史知识

“ 大专家写小文章准确、生动、有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兼备内容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作者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微信号:wszs1981QQ群: 363031535投稿信箱:wszs@263.net.cn新浪微博 :@文史知识杂志官方网站: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者按:西夏作为中国中古史上位于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的王朝,创造了独特而灿烂辉煌的文明。公元1227年西夏的覆亡,使西夏文明

• 【论文】段清波:汉长安城轴线变化与南向理念的确立

汉长安城轴线变化与南向理念的确立——考古学上所见汉文化之一汉长安城并不是一次性设计建造实施的产物,期间经历草创、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汉长安城存续期间,先后存在着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①。前期的轴线为霸城门至直城门大街,西汉后期轴线为安门大街。南北向轴线形成于王莽时期,三大标志性建筑:南郊礼制建筑群、三原天齐祠、子午道的建造或更名,意味着贯穿长安城的南北向超长基线的确立,同时也意味着汉文化中最重要的

• 孟加拉国十字形中心神殿遗址的发现

 在佛教建筑史上,出现过一类特殊的建筑,被称为“十字形中心神殿”,其本质就是金刚乘中的曼陀罗。曼陀罗具“含藏宇宙本体”之意,修行者可以在曼陀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摆脱一切干扰,感受宇宙与人之对应性。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孟加拉国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对孟加拉国达卡市郊毗诃罗普尔古城内的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一方面通过精细的地层和遗物 ...

• 段清波:考古是我生命中的光

段清波 资料照片【光明访名家】   体内的癌细胞正在多发性转移,病魔正在无情地吞噬着他的健康和生命,但眼前的他却站在讲台上,毫无保留地给爱徒们传授他的“真经”——  “考古学科的意义不应局限在内部的肯定和理解,而在于超越自身的畛域,达到启迪其他学科的作用。”  “考古重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考古学让遥远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血肉相连。”  “未来中国考古人能立足于世界考古学之林,就必须

• 平城魏碑与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

  魏碑,又称“北碑”,是南北朝时期碑碣、墓志铭、造像题记等诸种石刻文字的统称。中华书法自汉隶肇始,到了魏晋时期,板正僵化、波磔矫饰的隶法不再适应时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而转向化圆为方的楷书之变。北魏正处于这一变革期,平城则是这一变革期的关键点,其最终成就了上承汉隶余风、下开隋唐真书,隶楷兼形、方正凝重的书体——即魏碑的初创。随着北魏迁都洛阳,其后来又滥觞于河洛,盛名于世。关于魏碑始兴及其流衍,

• 河南洛阳发现一处明代家族墓地

2018年8月至12月,为配合河南省洛阳市定鼎北路与魏紫路交汇处西南角的城市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占压区域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西晋至清代不同时期古墓葬51座,其中包括30座明代墓葬。这批明代墓葬中,除C8M3462(钻探编号M140)外,其余墓葬均被不同程度盗扰。墓葬的结构相同,均为平面近长方形竖穴墓道倒梯形墓室的土洞墓,墓道南向。墓门有的为空

• 【考古前沿】山东济阳发掘出一大型汉代画像石墓

位于山东济南的济阳区近日发掘出一大型汉代画像石墓。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共清理墓葬两座,均为汉代画像石墓,并发现大量画像和画像石。▲ 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共清理墓葬两座。记者7日采访获悉,该汉墓位于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三官庙村西,是当地民众于2018年12月中旬在池塘清淤过程中发现。经现场勘察,考古人员初步确定其为汉代大型砖室墓。后经

•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0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04月印次:1ISBN:9787030609960内容简介:   “小白礁I号”清代沉船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披市象山县石浦镇东南约26海里的北渔山岛小白礁北侧水下24米。该沉船遗址的发掘是国家水下文化遗 ...

• 纳提什瓦: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古城2013—2017年发掘报告

孟加拉国考古学家于2013年首次发掘了毗诃罗普尔古城的纳提什瓦遗址。2014—2018年,中国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阿哥拉萨–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基金会聘请的欧提亚·欧耐斯恩考古研究中心(Oitiya Onneswa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Center)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三次对纳提什瓦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5236平方米,取得了重大 ...

• 国宝“南宋徐谓礼文书”首次展出

国家一级珍贵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日前在新建成的浙江武义县博物馆公开展出。文书上记载的徐谓礼仕宦生平,展示了南宋时期的官僚制度、政务运作和社会风情以及南宋中后期一般中下级官员的政治生涯,是迄今国内出土的最系统完整宋代“官员档案”,填补了宋史研究的一个空白。

• 三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的源流与传播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太阳崇拜传统,从考古学上观察,太阳崇拜在史前时期已紧密联系着中华诸族。先秦及其以后历史阶段,太阳崇拜传统亦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从史前时期始,各区域的文化相互交汇、撞击、组合和更新,最后融合一体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本文以三峡地区的考古发现为基础,解析我国太阳崇拜的文化源头及其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一 三峡地区太阳崇拜文化的形成城背溪文化在三峡及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

• 元代瓷器精品汇聚国家博物馆

 5月2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汇聚了国内11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的“海宇会同——元代瓷器文化展”在国博开幕。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等出席开幕式。展览为期两个月。

• 秦陵考古的新认知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震惊世界。随着1979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标志着秦陵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文物保护事业开始更上层楼,兵马俑、铜车马等秦文明、秦始皇帝的物化符号从此驰名中外。秦俑一号坑全景40多年来秦陵考古从未停止过,通过持续的考古勘探和发掘研究,我们对秦始皇陵园、秦帝国乃至于对秦始皇帝、秦文明都有了新的认知。这些新知与此前从《战国策》《史记》《汉

• 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公园文物首次集体亮相首博 巨大体量佛像缂丝图、慈禧油画像悉数展出

5月18日,“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190件(套)来自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11家公园的园藏文物集体亮相,50余件(套)见证北京市属公园历史变迁的资料品一同展出。作为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今年的重要文化活动,“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是近年来市属公园藏文物首次集中展示。展览通过丰富文物和历史资料,以北京市属古典名园在北京800余年城市建置和变迁中的

• 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五)| 纪要: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

2019年4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五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姜波研究员带来题为《水下考古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精彩讲座。姜波老师指出水下考古工作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水下沉船和海港两个角度对水下考古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强调其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的重要性。水下沉 ...

• 敦煌悬泉置:被列为世界遗产的古代邮局

在酒泉瓜州与敦煌之间的戈壁荒漠中,沉睡着一个距今已经2000多年的古老驿站。如果不是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的意外发现,这个记载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保障的驿站,也许将永远停留在文献中。1990年到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历时3年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汉代简牍3500

• 佛教文明的珍贵遗产——《纳提什瓦》《山南壁画》编后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孟加拉国阿格拉厦·毗诃罗普尔(Agrashar Vikrampura)基金会达成了联合考古协议。从2014年12月~2019年1月,我和莫林恒、李意愿、贾英杰等核心队员,会同孟加拉国欧提亚·欧耐斯恩(Oitiya Onneswan)考古中心的考古学家,对毗诃罗普尔古城内的纳提什瓦(Nateshwar)佛教遗址进行连续四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六千多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