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新发现 | 西藏当雄发现吐蕃时期大型封土墓 出土遗物见证与中原文化交往交流

  当雄墓地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当曲卡镇当曲居委会,县政府驻地西北约2公里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果瓦那布山东侧平缓坡地上。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2020、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了6座大型和30座小型封土墓,当雄县文化和旅游局全程配合参与。2020年度发掘全景2020年度发掘区2021 ...

• 再现莫高窟220窟奇境:看长安城上元夜大型灯会

莫高窟第220窟创建于初唐,窟内主室北壁药师经变的乐舞场景占据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一,场面宏大。这是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经变乐舞图,其题材、布局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澎湃新闻获悉,2021年12月31日,“敦煌奇境——传奇洞窟220窟之谜”多媒体展全国首展在上海城市更新地标上生·新所正式开幕。作为敦煌研究院授权指导的线下多媒体特窟特展,展览聚焦莫高窟“ ...

• 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错位时空”遇见唐戍边将士

  历时10年,新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遗址中出土的750多件纸文书、120多件木简,是近年中国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唐代汉文文书资料,成为还原唐代戍边将士生活的鲜活素材。  位于新疆尉犁县荒漠中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属于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和情报通讯设施。经过考古发掘,克 ...

• 沙堆烽燧遗址10年考古发掘——为世人打开了一幅唐朝边塞军事生活全方位图景

临离开工作了19个月时间的沙堆烽燧遗址的早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兴军总觉得心里还有些牵挂。他不自觉地又走到烽燧遗址,绕着沙堆走了两圈,最终站在烽燧旁的沙堆顶部,凝视着即将回填保护的千年烽燧遗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一天,是2021年12月15日。从2011年3月第一次进入沙堆烽燧(以前报道中曾写作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调查、勘探 ...

•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即将开展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将于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3月28日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展出。  展览由南越王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以中、乌联合明铁佩遗址考古成果图片为主,辅以公元前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考古发掘成果图片,从“寻找大宛”“丝路明珠”“天马西来”“走向世界”四个方面展开, ...

• 东西问·考古文旅|刘庆柱:考古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像?

 (东西问)考古文旅|刘庆柱:考古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像?  中新社郑州12月23日电 题:考古视角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像?  ——专访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文龙杰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考古正是对中华文明根脉的 ...

• 2021年度山西考古新发现 | 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北魏吕续浮雕彩绘石椁墓  为配合大同市上华琚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位于大同市开源街北、永泰南路东,智家堡村西北的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北魏时期墓葬67座。其中,发现了大同市目前唯一的一座浮雕彩绘带前廊仿木石椁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墓葬形制M57,长斜坡墓道方形石椁墓,坐北朝南,方向1 ...

• 190余件世界文物诠释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互鉴

  波斯金银器、古希腊祭祀仪式中的来通、公元3世纪的玻璃器皿……190余件来自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伊朗地区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文物17日亮相山西,诠释着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互鉴。民众正在参观展览 胡健 摄“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展品。 胡健 摄  上述展览名为“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丝绸之 ...

• 西北大学举行陕西丝绸之路考古工作推进会

12月10日下午,西北大学在长安校区举行陕西丝绸之路考古工作推进会。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赵荣出席会议,西安市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相关单位领导,我校党委书记王亚杰,校长郭立宏及学校相关处室、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振磊主 ...

• 早期的飞天长啥样?甘肃发现一幅完整北凉飞天壁画

  从甘肃省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了解到,敦煌研究院在对天梯山石窟进行搬迁壁画彩塑修复过程中,发现一幅完整的北凉飞天壁画。揭取修复的北凉弧形重层壁画。  据了解,天梯山是祁连山东线的一条支脉。开凿于岩壁上的天梯山石窟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北凉时期的飞天壁画,在时间上早于 ...

• 中日敦煌合作再“续航”

  新华社兰州12月7日电 12月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举办线上交流活动,回顾30多年来中日在敦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合作历程,并发表联合宣言。线上交流活动截图。(敦煌研究院供图)活动中,来自两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艺术、文物保护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根据联合宣言,疫情过后双方将重启交流合作,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和展览,继续联合培养人才 ...

• 海上丝绸之路的国清寺遗址将回填保护再度“安眠”

数年前“重见天日”的千古名刹掘港国清寺遗址,将再度回归安眠地下的状态。记者现场探访获悉,国清寺遗址回填保护工程已经展开,目前正在抓紧进行施工前的筹备工作,出土的千余件文物已得到有效保护。掘港国清寺遗址位置图。踏访遗址:当年勘探挖沟正好卡在唐砖上在如东县城掘港镇江海东路北侧,有一片被居民小区所包围的保护棚,其下方就是国清寺遗址发掘 ...

• 探访元上都遗址

  来源:新华网  这是7月22日拍摄的元上都遗址(无人机照片)。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包括整体格局清晰、保存较为完好的上都城、防洪渠、墓葬群等,与周边的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和蒙古包、敖包等人文景观相互配合。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徐钦 摄  7月22日,游客在元上都遗址参观(无人机 ...

• 土耳其艾登考古新发现 部分宙斯神庙遗迹出土

    来源:IC photo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18日,土耳其艾登,航拍出土的宙斯神庙景观,该神庙位于玛格尼西亚古城。

• “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理论到实践”中乌文旅合作与发展论坛召开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11月26日电(记者 周文冲)主题为“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从理论到实践”的中乌文旅合作与发展论坛于11月24日至25日在线上召开。中乌两国20名顶尖专家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近300名专业观众线上参会。这也是疫情以来两国间影响力最大的文旅专业峰会之一。本次论坛由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和体育部、乌兹别克斯坦旅游发展研究院和绿色智慧能 ...

• 陕西战国秦墓发现金饰品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考古人员在塔儿坡战国秦墓新发现的金饰品,对于探索“前丝绸之路”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传播路径具有实证意义。  2021年8月至9月,考古人员为配合塔儿坡村棚改项目的建设,对建设用地内发现的6座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秦墓3座,西汉墓葬1座,东汉墓葬2座。出土文物89件(组)。  据介绍,此次发掘的3座秦墓较为重要,从墓葬形制和随 ...

• 在线看海量丝路数字遗产,敦煌研究院上线新项目

11月17日,敦煌研究院对外宣布,由其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建设》完成了所有研究任务,“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开始上线试运行。平台首页截图“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展示与交流平台”立足于敦煌研究院对丝路沿线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科研成果,纳入了丝绸之路中国段的 ...

• 【申遗】塔国拟将卡隆古城遗址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个人网站:www.tojiko.cn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 ...

• 新展预告: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

新展预告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山西博物院即将推出“平山郁夫藏丝绸之路文物展”,本次展览共展出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文物192件(套),包括部分平山郁夫敦煌写生作品。平山郁夫先生(1930—2009)是日本当代大师级画家,以佛教题材绘画在日本画坛独树一帜,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此次展出的绝大多数展 ...

• 传说中的疏勒王庭——喀什汗诺依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一 遗址情况位于喀什市东北约25千米的汗诺依古城遗址,坐落在恰克马克河南岸的一座大型台地之上,北距恰克玛克河千余米。遗址中的陶片随台地的形状呈条带状分布,台地西部因开荒种田遭到人为破坏,南北两侧的土地因严重盐碱化,腐蚀酥化的陶片半掩在松软碱土中不易发现,陶片多见于台地之上,实际分布范围可能略大于台地规模。汗 ...

• 丝路信息平台入选“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

  NEWS  日前,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打造的丝绸之路网络信息档案管理平台成功入选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同时入选的丝绸之路相关信息平台还有中国丝绸博物馆-世界丝绸互动地图,敦煌研究院-丝路珍宝,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丝绸之路数字遗产与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中科院空天所-数字丝路国 ...

• 中蒙联合考古:匈奴古墓中发现了这些罕见文物

近日,三星堆新出土一批文物,再次惊艳了世界,并带起了一股考古新热潮。鎏金银龙、玉剑璏等珍贵文物,匈奴墓葬中第一座保存完好的甲字形墓……在一个中蒙联合考古项目中,考古学家也收获颇丰。今天,我们就把坐标移到北方,一起来看看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和M10匈奴贵族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先来看看都出土了哪些高级文物,都说有图有真相, ...

• 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31座汉墓

中新社呼和浩特11月4日电 (记者 李爱平)记者4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获悉,近期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发现31座汉墓。该汉墓的发掘,对于补充中国内蒙古中南部汉墓形制具有重要意义。  该挖掘地址位于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小红城村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2021年6月至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 ...

• 黄文弼与中国丝绸之路考古的开创 | 中国考古百年

“丝绸之路”是欧洲学者最早提出的概念。古希腊、罗马学者的《历史》《博物志》《地理志》等著作中,即记述了传说中通往“丝国”的贸易道路。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游记》的风靡,强烈激发了西方对神秘繁荣的东方世界的向往,逐渐促成了西方汉学的兴起和18世纪末以来“东方学”的热潮,开启了丝绸之路研究的先河。鸦片战争之后,随着李希霍芬等西方人在中 ...

• 内蒙古发现约2000年前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村中的西汉中晚期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村揭露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中晚期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据了解,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汉代单体夯土高台建筑。这座大型沟槽式夯土高台建筑基址,位于一座面积约11万平方 ...

• 新疆首次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城址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史前文明提供重要线索

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黑龙江东北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发掘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历经三年的主动性考古工作,明确了古城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公元元年前后废弃,是目前新疆经科学考古确认年代最早的城址,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史前文明由聚落向 ...

• 中外学者在新疆联合发现距今约9000年的古老遗传谱系

  由吉林大学牵头的中外研究团队近日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借助最新的古基因组技术,研究人员发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古老人群代表了一支距今约9000年,广泛存在于欧亚草原中、东部广袤区域的古老遗传谱系,这一人群虽然遗传隔离但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并未阻断。这一发现对还原古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历史和阐释新疆在欧亚文明中的地位意义重大。小河墓地的俯瞰图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 中国与柬埔寨:往来不绝两千年

编者按: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为落实主席这一重大主张,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于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会议旨在为亚洲文化遗产行动凝聚共识,搭建合作机制。在对话会即将召 ...

•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胡笳声,今朝谱新曲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胡笳声,今朝谱新曲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从带有神话色彩的《穆天子传》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唐代中亚名城碎叶到元代的察合台汗国,从清代末期的同族异国到“一带一路”的重新出发,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往源远流长。(一)两国交往历史汲冢竹书《穆天子传》曾记载,周天子在西巡的归途中经过了西北大旷原。清 ...

• 辽上京遗址考古重要新发现

    经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近四个月的对辽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遗址两处建筑址进行的考古发掘,获得重要考古新发现,为进一步推进对辽上京城址布局和沿革的认识以及为辽上京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学术支撑。  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为进一步了解辽上京皇城遗址的布局和沿革,考古人员从2021年6月3日开始, ...

• 当六百年故宫相遇千年敦煌,午门今展“敦行故远”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今天(9月17日)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上世纪50年代,敦煌研究院曾在故宫午门举办展览,时隔70年后,两家文博机构再聚首,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不仅再现丝路重华,也展现了多年来文物保护成果。六百年故宫,如何呈现1650多年的敦煌?面对故宫午门和东西雁翅楼这样的特殊场域,如何进行展览设 ...

•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

9月17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伟,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院长苏伯民等出席开幕活动。王旭东、苏伯民代表展览承办单位致辞。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主持开幕式。开幕式现场本 ...

• 敦煌特展亮相故宫午门 三大复原窟再现盛况

  时隔70年,敦煌再度与故宫聚首——17日,“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亮相午门展厅。这两个顶级博物馆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颇令人期待。复原的220窟 杜洋 摄  展览分为“丝路重华”“万象人间”“保护传承”三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 ...

• 美媒惊叹:三星堆文物展现中国古人超凡想象力

参考消息网9月15日报道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9月14日报道,四川省文物局说,在中国西南地区一处遗址发掘的一系列祭祀坑中出土了数百件文物,其中包括一个距今3000多年的黄金面具。报道称,这次的文物来自三星堆,这里是成都之外一处面积4.6平方英里(约合12平方公里——本网注)的考古遗址,自上世纪20年代当地一名农民偶然发现它以来,这里已经发掘出 ...

• “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临夏州博物馆揭幕

9月8日,“飞天神韵•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在临夏州博物馆前广场正式揭幕。展览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临夏州博物馆承办,临夏州委宣传部、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展期为1个月。开展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张元林,临夏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州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维 ...

• “考古现场纺织品(丝、毛)文物免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经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2021年8月28日,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在浙江省杭州市组织召开了 “考古现场纺织品(丝、毛)文物免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该成果来源为“丝绸之路纺织纤维的精细鉴别及技术交流”(文物保护优青计划,2015294)、“考古发掘现场遗存鉴别与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K08B08)、“古遗址中蚕丝蛋白微痕迹免疫检测研 ...

• 俄罗斯图瓦(唐努乌梁海)发现鲜卑时期冶铁遗址(Katylyg 5)

俄罗斯图瓦(唐努乌梁海)发现鲜卑时期冶铁遗址(Katylyg 5)编译 ★ 刘斌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遗址位置图遗址平面图出土陶器发现炉渣5号炉三维和复原图图锻炉炉壁和铁饼渣图木炭烧坑左右滑动看图遗址发现的遗物包括陶器、骨制饰品、石纺锤、铁刀、铁锥、骨箭镞、铁箭镞,以及大量的冶铁遗存,包括有熔炉内及文化层中的大块炉渣、冶炼用木炭、耐 ...

• (百年考古—从沧桑到辉煌)从海底沉船到海上丝路——水下考古发现印证中外交流源远流长

  中沙考古队员在红海开展水下考古调查 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  中沙考古队员在塞林港遗址发掘现场 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  中沙联合考古队现场合影 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  塞林港遗址发掘出来的地下建筑遗迹 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  沙特官员接见中国考古队员 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  沙特考古局长接见中国考古队员并察看碑文拓片 中沙联合考古队提供  中 ...

• 罗马尼亚发现柔然人墓地

2012到2015年,在罗马尼亚的克卢日纳波卡考古和艺术史研究所与阿拉德县博物馆联合,对Nădlac-Pecica地区的高速公路项目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2014年的考古工作中,共发掘198处各类遗址,包括居址和墓葬,考古人员将发现遗址的时代定为公元3-4世纪,认为这些遗址群属于萨尔马提亚和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可能与柔然有关系,有学者认为柔然最后西迁至罗马 ...

• 蒙古国考古史上的十大发现(1)

   篇首语:耿世民先生在《古代突厥文碑铭研究》书中所作前言中说:我这一代中国学人,由于历史原因,在掌握材料,特别是国外这方面研究的材料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痛惋之情,溢于言表,故不揣冒昧,做点微小的贡献,翻译此文。原文是蒙古旅游网上的一篇介绍文,对我这样对蒙古的历史考古不甚了然的小白,正合适。蒙古考古十大发现分成五篇,一次 ...

• 距今约1600年天梯山石窟大佛的脚“康复”了

经过一年多的保护修复,位于甘肃省武威市的天梯山石窟第13窟大佛足部抢救性保护工程日前完工,大佛足部获得“康复治疗”。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智介绍,由于大佛建在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加之地处黄羊河水库旁,地面及两侧岩体裂隙渗水严重,导致大佛足部、衣褶底部、两侧天王足部及天王脚下赑屃(音bìxì,塑像天王脚踩部分)泥层酥碱脱落, ...

• 蒙古、匈牙利联合发掘重要发现

编译 ✪刘斌 |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副研究员蒙古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匈牙利科学院考古所在乌兰巴托北郊Belkhiin Amn墓地的联合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该墓地为一处小型匈奴贵族墓地,共有6座带石封堆的甲字形贵族墓和4座圆形石堆陪葬墓。考古发掘开始于6月30日,此次发掘了1座墓葬和3座陪葬墓,墓葬是一座6.5 × 5米的甲字形墓,西南方向有一个4米长的 ...

• 唐纳职城寻踪——哈密市拉甫却克墓地考古记

一 纳职城记忆寻找纳职城,当从唐与突厥之战谈起。唐朝初年,薛延陀、回纥等部族不堪忍受东突厥的欺压,起兵反抗,攻破欲谷设,势成燎原之火,再加上突厥之地五月霜降,天灾不断,势力大损,于是,唐太宗在贞观三年,派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统兵攻打东突厥,战而胜之。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兵势大盛,生活在哈密的粟特人首领石万年率七城降附,唐在哈密设西伊州 ...

•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出炉!

最近随着泉州申遗成功,再次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我国璀璨的文化遗产上。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跨国系列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自2014年6月22日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一直都是我国世界遗产名单上最特别的一个存在。它的背后,不仅是漫漫历史的经年积淀和多国文脉的相互交融,更在现实层面上考验着我们:如何在多国之间建立有效的保护管理协 ...

• 新疆石头城遗址考古:佛教曾在此兴盛,中原文化曾在此流播

2015年至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5年对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这一考古也让世人对遗址的历史脉络有了更多认识:如出土的打制石核和石片可以将其历史可以推溯到石器时代;对遗址的空间布局的发掘揭示了不同的构筑方式和历史沿革;对佛教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佛教曾在此兴盛;出土的木棺则反映了中原文化向帕米尔高原地区的传播… ...

• 山西发现金代砖雕墓 墓室雕刻墓主手执经卷佛珠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侯马发现14座古代墓葬,其中两座金代砖室墓再现了当时小富之家的丧葬风俗。M12出土的瓷枕。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6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山西省侯马市东庄村北环路和晋珠街相交东南侧的建设区域内发现的14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两座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编号M12、M14)保存完整,装饰精美。M1 ...

• 《敦煌艺术大辞典》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2021年7月29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中宣部有关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和有关中央主管部门领导、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代表等约13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对全国获奖的期刊、图书、出版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敦煌艺术大辞典》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 ...

• “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敦煌石窟全集》专题悦读会” 第一期:敦煌石窟中的山水画

2021年8月13日,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期“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敦煌石窟全集》专题悦读会”在院小报厅进行。本期悦读会的主题是“敦煌石窟中的山水画”,领读专家为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研究员。 赵老师首先介绍了《敦煌石窟全集》编撰的缘起,并从亲历者、编撰者的角度为在场的听众简述了《敦煌石窟全 ...

• 平山郁夫“又到”莫高窟,“琉光溢彩”珍品展出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千百年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各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玻璃艺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玻璃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并在东方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象征之一。澎湃新闻获悉,8月8日,“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

• “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揭幕

8月8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日本黄山美术社协办的“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珍品展”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一楼展厅揭幕。展览共展出西起罗马东至日本,横跨欧洲、西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25件古玻璃器,全景展示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10日。展览分为“玻璃的 ...

• 贝鲁特爆炸一周年,苏尔索克博物馆在创伤中重建

一年前的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爆炸摧毁了历史悠久的苏尔索克博物馆(Sursock Museum)和一些珍贵的艺术品。但一年后,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博物馆之一正在恢复之中,其部分区域已对公众开放。对于博物馆所在的华丽建筑来说,这将是与贝鲁特港百年关系的新阶段。爆炸前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当走廊里的工人们操做着建筑设备时,苏尔索克博物馆馆长Zeina Arida打开了 ...

• 5000年前小麦与黍在这里“相遇”——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考古发掘最新收获

  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将通天洞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只见沙网上不断出现一粒粒炭化的植物种子颗粒,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在显微镜下仔细观看,发现它们是炭化的黍、青稞和小麦颗粒。  ——这一时间定格在2020年对通天洞遗址考古期间。日前,通过对这些颗粒进行碳14测定,研究人员发现,小麦、青稞竟然是距今5200年前的作物。黍出土的地层与小麦、青稞相 ...

•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 从中国泉州申遗成功回顾丝绸之路遗产历史

San Fang Qi Xiang (三坊七巷) ©Fuzh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Opening Ceremony of the Extended 44th sess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16/07/2021 ©️Fuzhou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于7月16至31日在线上召开,举办地为中国福州。会议探讨当前工作以及去年因新冠疫情推迟年会而遗留的内容。I

• 让博物馆成为“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

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03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刘江伟 李韵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记者刘江伟、李韵)4月12日,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闭幕。在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余位国际知名博物馆馆长和代表,以及国内50余位博物馆馆长和代表围绕“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的功能与使命”的主题深入研讨。参会的各博物馆之间不仅建立了更加深厚的友 ...

• 通讯:千年古瓷见证“海丝”繁景

新华社马尼拉7月25日电通讯:千年古瓷见证“海丝”繁景新华社记者刘锴 闫洁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国家人类学博物馆,二层陶瓷区。鲍比·奥里拉涅达几乎每天都会经过他最钟爱的那件元代青花瓷碗。在这座位于马尼拉老城区的博物馆里,数以万计在菲律宾发现的中国陶瓷藏品,讲述着两地绵延千年的交往故事。而泉州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正是这些古陶 ...

• 宁夏罗山地区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2020年6月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宁夏文化和旅游厅、宁夏文物局局的大力支持下,2021年3月至6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业人员对大罗山及周围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考古调查,取得了重要的收获。目前共调查发现旧石器时代点4 ...

• 车轮留痕,古道展现丝绸之路昔日繁华

经过连续多年发掘,甘肃文物保护工作者研究认为,甘肃境内石道坡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古道北段的遗存。目前,当地正在开展保护研究工作,希望推动古道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石道坡遗址现状。新华社记者张百慧 摄世界遗产大会举办之际,记者来到石道坡遗址看见,这条长约3180米的丝绸古道历经千年依旧较为完整,路面上一条车辙清晰可 ...

• 泉州申遗成功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钱雪儿  “这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公元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古城泉州如此描述。  澎湃新闻获悉,7月25日下午5点35分,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在提交大会审议正式获得通过,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再添一 ...

• 长城、布达拉宫等世界遗产保护报告通过世遗大会审议

正在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22、23日晚先后审议并顺利通过我国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澳门历史城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武当山古建筑群、长城等6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其中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保护管理示范案例,这是继2018年大运河之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再一次获此殊 ...

• 资讯 | 国丝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项目第三十一周年网络纪念会

1990年至1995年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对话之路:丝绸之路综合研究”(Integral Study of the Silk Roads: Roads of Dialogue)框架下举行了五次国际性丝绸之路考察。1990年7月20日是整个项目正式启动即“丝绸之路沙漠路线考察”从西安启程的日子。2021年7月20日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组织邀请相关考察亲历者和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 世遗嘉峪关启预防性保护:数据监测找病因 小修小补做试验

图为7月中旬,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它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高展 摄中新网兰州7月22日电 (记者 丁思 高莹 李亚龙)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是中国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历经数十载保护修缮的古老关城得以延年益寿。如今,当地文物部门不仅将无人机、三维扫描等高科技技术不间断运用于遗产监测和日常保养维护中,开启预防性保护;当地文物 ...

• 海上丝路如何跨国联合申遗,世遗大会聚焦研讨

7月18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上 ...

• 樊锦诗当选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致敬读书人物”——“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1938 年7 月出生于北京,1963 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只身赴大漠,守万佛千窟,经风吹沙打,将一生都付与敦煌。半个多世纪,樊锦诗致力于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她把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紧密结合起来, ...

• 古道新知:丝绸之路与河西走廊学术交流会在张掖开幕

  7月16日,由甘肃省文物局、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一带一路考古与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甘州区文物保护中心、甘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甘州区博物馆、甘州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