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纪要 | 换一个视角认识新疆 |《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

摘要: 课程介绍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一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2018年9月2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学者王炳华先生以《换一个视角认识新疆》为题,围绕新疆的地理、历史等方面,分享近 ...

课程介绍

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一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

2018年9月2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学者王炳华先生以《换一个视角认识新疆》为题,围绕新疆的地理、历史等方面,分享近几十年来新疆考古中的重要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先生、院长孙庆伟教授、副院长沈睿文教授、副院长张剑葳助理教授出席本次讲座。

孙庆伟院长与李伯谦先生首先进行讲座致辞。孙庆伟院长高度赞扬王炳华先生的学术生涯,王先生见证了新疆考古从零开始至今日的辉煌,在新疆开展考古工作条件极为艰苦,而挑战困难可能是成就自我的最佳途径。李伯谦先生与孙庆伟院长希望同学们从王炳华先生的讲座中,不仅能够学到新疆考古的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考古学者,成为一个有情怀、有抱负、有理想的考古学者。

王炳华先生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王炳华先生首先介绍新疆的地理位置。通常可以简单将之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即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山系,再加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然而,王炳华先生指出,从历史学、考古学的角度研究新疆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关系时,则需要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区域——越过昆仑、喀拉昆仑,可以通向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穿行帕米尔中的峡谷、大坂,可进入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天山东端在新疆境内,西端却地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沿天山南北麓前行,或穿天山山脉中的峡谷,可进入中亚两河流域;北部阿尔泰山,西段在欧洲俄罗斯,东段在蒙古高原,中段近800公里,绵亘在新疆北部,缘山前额尔齐斯河前行,可以成为蒙古高原进入新疆准噶尔及欧洲的坦途。

新疆在欧亚大陆上的位置

新疆所见最早的人类遗存,包括通天洞、乞尔尕勒、孔雀河谷老开屏以及交河故城沟西台地。目前虽尚未发现早期人类遗骸,却见到了深埋土层下的火灰、较原始的打制石器。距今4000年前,孔雀河谷突现一支高加索居民,古墓沟、铁板河、小河等遗址的发掘,拉开了对这批印欧人来源的讨论。而在距今3700年至2300年前,新疆与东、西方文明中心,已见经济、文化交流:如小河墓地出土的海菊蛤源自于东南沿海地区,河南安阳商王朝妇好墓可见大量新疆和田玉等。

古墓沟墓地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李广利征大宛、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新疆进入汉王朝版图。王炳华先生以尼雅遗址、乌孙古冢、阿拉沟的考古发现,阐释汉、晋西域绿洲城邦(所谓“国”),兴屯田、修水利、倡牛耕,保证丝路供给,推行汉文、儒学、汉医药学的重大变化。

尼雅遗址及精绝王墓

其后,王炳华先生以回鹘高昌遗存以及如今见到的伊斯兰遗迹等材料,证明了公元9-10世纪,原本在吐鲁番地区的汉人与塔里木盆地的印欧人均回鹘化,多种宗教均趋于伊斯兰化的过程。

张剑葳副院长在讲座后做总结致辞,感谢王炳华先生用精彩的图片带我们领略了新疆的大山大水,以大尺度时空,彰显了新疆作为东西方文化桥梁的重要地位。除了展现考古资料外,王炳华先生由古及今,关注新疆地区人与人、人与文化、人与政府的关系。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新疆的历史中,也在现今的地缘政治中有所体现。此外,人类活动对新疆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影响,因此王炳华先生的考古学研究在关注细节之外,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高的关注,值得我们思考学习。

2018年10月12日,王炳华先生继续从新疆地区民族、科技、宗教、语言、艺术等综合视角,全面讲述新疆地区的文化特征。

王炳华先生讲述新疆地区的文化特征

王炳华先生介绍在新疆地区发现的以汉字为载体的汉文化遗存,包括刘平国治关亭颂、精绝汉晋简牍、高昌太守且渠封戴墓表、李柏文书、张雄墓志、《西厢记》抄本等。这些出土资料表明汉文化在新疆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认识新疆的历史有巨大意义。

高昌太守且渠封戴墓表

新疆地区的早期文化留下了其他区域少见的医学遗存。王炳华先生指出,孔雀河青铜时代常见使用麻黄,而阿拉沟墓地中妇女头骨上发现有圆形穿孔,经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为开颅手术的证据。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大地上汇集、积淀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思想遗存,如佛教、摩尼教、景教、喇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祆教等可称作人类宗教思想的博物馆,在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新疆地区佛教遗存

通过一百余年的新疆考古工作,可以明确新疆最早使用的文字工具为汉字,之后曾运用佉卢文。再晚,可见印欧语系的梵文、焉耆文、龟兹文、和田塞语文书、粟特文、据史德语文等。内容虽涉及世俗生活,但更多则与宗教文化关联。公元9世纪后,回鹘文的作用愈发重要。而察合台文自蒙元以来,居于核心地位。还有波斯文、摩尼文、突厥文、西夏文、契丹文、希伯来文、阿拉伯文等,均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显示了自身特色。

精绝汉简及佉卢文木椟

新疆地区的艺术素材多彩缤纷,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阿尔泰多尕特狩猎岩画、青铜时代的呼图壁生殖崇拜岩画,再到公元2世纪至8世纪汉式墓葬壁画以及佛教、伊斯兰教的艺术,深蕴时空特色及思想特征。

阿尔泰多尕特狩猎岩画

王炳华先生最后总结道:在地理视角上以“三山夹两盆”说新疆地理形势只是一个高度概括,在具体研究中稍显疏略;新疆考古至今没有发现中原地区典型形态的新石器时代文明,木器曾是新疆考古发现的主要收获。

新疆考古,就其总体特征,就是民族考古,种族多元、民族活动复杂、更替迅捷。考古学者必须具备一个宏大视角,认识周邻古代文明,把握重要考古文化的时代及主要特征。探索其彼此关系,方可认识西域大舞台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实。最后,在气候干旱、生态脆弱的新疆,通过考古遗存认识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它处难求的优势,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课题。

文章代表作者学术观点,学院提供信息分享平台,欢迎学界内外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

讲座预告 | 王炳华:《换一个视角认识新疆》

本文经主讲人审阅后发布

文字整理:安文、邓盈盈、陈绰敏、高勇

编辑:商晨雯、李凯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关心学院发展的您看到一个更活跃、更资深、更全面的考古文博学院。

了解更多信息,请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网站:

http://archaeology.pku.edu.cn/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