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 争鸣 | 再说“王姊”

铜盘(M2158:84)绛县横水墓地出土内有铭文:“芮伯拜稽首,敢作王姊盘,其眔倗伯万年用享王逆洀”近读田秋棉《金文王姊、王姑考》[1],颇受启发。细读原文,似觉作者论证不甚周密,再说如次。关于绛县横水墓地M2158出土的“王姊”铭文,最早是我参加台湾史语所会议时提交的一篇小文[2]中提到的。后来陈昭容先生引用了此铭文,并同意我的认识[3]。 ...

• 杂志精选| 不朽的考古学传奇——重读西拉姆《神祇·坟墓·学者》

不朽的考古学传奇——重读西拉姆《神祇·坟墓·学者》文 图 / 陈洪波德国学者C.W.西拉姆的《神祇·坟墓·学者》融传奇性、个性和科学性为一体,在学术观点和写作风格上独树一帜,有“考古学传奇”的美誉,是一部考古学史经典之作,对当今考古类论著的撰写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少人将德国学者C.W.西拉姆的考古学史专著《神祇·坟墓·学者》称作是一部“考古学 ...

• 在历史烟尘中触摸楼兰

  记载在《史记》《汉书》中的楼兰古城,因为自然条件的变化而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上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开启了楼兰研究之门。  当时的考古发掘,多由海外冒险家完成,直至1927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来到这里,中方队员黄文弼在土垠遗址所掘得的汉代木简,让寻找楼兰的印记里有了中国人的名字。1980年4月,侯灿率 ...

• 向历史深处探索 为民族复兴奋发

 “因为中国梦,我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我们挖掘的是历史,也是属于民族、属于自己的意义。”2013年4月28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学生给总书记写下了这封信,汇报了参与以“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和野外考古实习的所思所想。陕西旬邑枣林河滩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同年5月2日,总书记 ...

• 保护散落在田野里的“星星”

  躬身田野、风餐露宿、青灯黄卷,这是广大考古文博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为了发掘、为了探究,他们会在考古现场一待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直波村的两座碉楼。资料图片  “我曾经先后两趟去直波村,调查那里的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王思渝说。  直波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 ...

• 云梦郑家湖:见证秦汉大一统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即“十大”)日前揭晓,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几乎是没有悬念地入选;而在此之前,这个项目还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即“六大”)。M225出土的葬具木板画 图片来自作者  郑家湖墓地考古工作公布了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有珍贵的木牍文本,有罕见的板画图像,还有大批精美绝伦的秦文化漆器,共同填补了许多历史 ...

• 白荣金——一生致力古代甲胄修复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刚刚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项开始于2019年的考古首次发现了木质胡床、六曲屏风等罕见的唐代文物,最让人意外的是还有一套完整的唐代铁甲胄。86岁的古代甲胄修复专家白荣金被甘肃省考古所请到了兰州,“考古出土的唐代完整铁甲很少,这个墓没有被盗,一起出土的还有其他武备,我们边清理、边保护、边 ...

• 石语梵行 | 巴基斯坦白沙瓦雅库特的犍陀罗壁画

    巴基斯坦警察查抄白沙瓦市雅库特地区的一所房屋时,一堆超过一百件文物包括石头和灰泥雕塑、硬币、等金属物品被执法扣押。随后移交给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政府考古和博物馆局,这些古物一些漂亮壁画被移藏到考古局,这些古物并非来自合法考古发掘,因此导致它们的确切的出处、背景和日期会带来了问题。~~ END ~~为进一步促进知识发展,人们需要 ...

• 【考古札记】王加:东方人物画中表现的主次及尊卑

尽管《历代帝王图》那种不加修饰的封建王权尊崇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绘画作品中有所收敛,但日益兴盛的文人画依旧延续了主次尊卑的表达方式,取而代之的仅是形式上的隐晦。▲ 《历代帝王图》(局部) 阎立本 波士顿美术馆藏早在汉代,画像砖上就已经开始利用人物比例的大小来区分主次尊卑。在之后我国近十四个世纪的封建统治中,为了凸显王权政治地位的至高无上 ...

• 石语梵行 |《沙畹中国考古调查巩县石窟旧影》1907年,10000像素超高清电子版免费分享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及摄影师一行人等,数月遍历我国河南、四川、山西、山东、陕西、辽宁、北京等地名胜古迹,采集了一手石窟造像图文、金石拓片资料等。归国后,于1909年在法国巴黎发布了《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Chine septentrionale》(中国北方考古调查),这比日本关野贞和常盘大定合著的《支那文化史迹》早20年左右。爱德华·埃玛纽埃尔 ...

• 郑岩 | 压在“画框”上的笔尖——试论墓葬壁画与传统绘画史的关联

一1994年,陕西省富平县吕村乡朱家道村一座古墓被盗,考古工作者随即进行了调查。据调查者报道,该墓位于唐高祖李渊献陵陪葬墓区内,是一座4米见方的单室墓,由于随葬品和墓志已佚,墓主身份不明,从人物服饰、发式等方面判断,其年代为盛唐。墓室内绘有壁画,保存尚完整。其西壁绘一组水墨山水六曲屏风(图1),东壁绘乐舞(图2),北壁绘两具横长的屏风 ...

• 李青:结根于西海 擢繁于中华——来自域外的奇花异木

  丝绸之路的凿通和畅达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地中海各国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商旅通行、使节往来一并带来了域外的珍奇物产、鸟兽植物。域外植物的输入到了魏晋时期已有大量记载可循。来自异域的奇花异木有两种途径被引进中国,一部分由使节进贡带入宫廷,有的种子通过宫内园艺人的传播得以扎根于宫墙之外,文人士大夫们出于玩赏心态购入这些稀有品种 ...

• 桑晔:无法逾越的中国建筑艺术之旅

  恩斯特·柏石曼(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年)是全面考察和记录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人。1902年,他以德国政府东方殖民地建筑事务官员的身份第一次到中国,访问了青岛、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在北京,他遇到了正在为德国政府规划东亚科学考察计划的约瑟夫·达尔曼(Joseph DahlMann),两人就探究中国建筑艺术与周边景观的关系,以及建筑物所表 ...

• 张明:《张迁碑》的发现及其流传问题考辨

  《张迁碑》是著名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自问世以来,即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从明、清至今,研究成果甚夥。但其中亦存在很多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直至今日。在此仅就《张迁碑》的发现与流传等问题进行考辨,以求教于诸方家。《张迁碑》的发现及出土年代  关于《张迁碑》发现及出土年代,明清以来众说纷纭,未有确论。 ...

• 精彩的吐鲁番佛教艺术

前言提起吐鲁番,就不得不提“火焰山”。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那个燃烧着熊熊火焰的山,人和飞鸟都无法逾越。根据西游记的说法,它的形成是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掉下人间所致,并且,火焰山的火只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熄灭。这样的神话想象确实有趣。事实上,火焰山的山体是由赤色砂岩构成,在阳光下就像燃烧的火焰,因此得 ...

• 2018年甲骨文、金文研究综述

 本年度,出版和发表的甲骨文金文著作约有20部,论文约有350篇。  一、甲骨文部分  (一)专著  今年出版的甲骨研究专著有林沄《商史三题》(中研院史语所)、 宋镇豪《夏商风俗》(. 上海文艺出版社)、晁福林《夏商西周史丛考》(商务印书馆)、 刘钊《书馨集续编:出土文献与古文字论丛》(中西书局)、张玉金《古文字考释论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李 ...

• 北周骠骑大将军云宁公拓跋虎墓

©渭城区文管会拓跋虎墓,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坡刘村,1990年4月坡刘村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随后报告给咸阳市渭城区文化部门,渭城区文管会派人前往进行了清理工作。但因砖瓦厂在起土时墓室与墓道已大部被掘掉,器物多被起出,此墓又因早年遭受到严重的盗掘破坏,现今仅残存部分陶俑和一合墓志。由于墓室被掘掉,墓室的形制和结构等,已不甚清楚, ...

• 西周制陶遗址:解密炊器生产基地

    经过连续5年的考古发掘,近期,考古工作人员在位于陕西西安的丰镐遗址大原村西南发现并发掘了最大的一处西周制陶遗址,出土陶拍、陶垫、石刀、蚌刀等400余件与制陶相关的小件器物。该遗址专门生产一种名为“夹砂褐陶分裆疙瘩鬲”的炊器,可见其制陶专业化程度非常高,为研究西周制陶工艺流程、烧陶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发掘现场      “ ...

• 辽宋夏金时期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西夏文《维摩诘所说经》下卷10至13世纪中叶,中原与周边地区政权更迭,时局动荡,丝绸之路上同样也是政权林立。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地由不同部族和不同政权割据掌控,使得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政权并立交错这段时期内,民族关系纷繁复杂,统一王朝掌控下的丝路交通不复存在。开辟通道经过汉唐时期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网趋于完备,这一时期道路发生 ...

• 鉴真、最澄、圆仁:“唐决”中的中日文化交流史

今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不仅造福了两国人民,也在延续着两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传承。关于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往往是日本的遣唐使入唐与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东渡。其实,在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过程中,以佛教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纽带。与此相关,古代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有一种特 ...

• 卡纳莱托笔下的威尼斯:大运河为舞台,建筑为幕布

威尼斯以大运河代替了街道,这种模式正是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核心,吸引着几代游客与艺术家。近期,特展“重访卡纳莱托的威尼斯 ”在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举办,展出了来自英国沃本修道院及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馆藏的绘画、版画、照片等,以此呈现意大利画家卡纳莱托对18世纪的威尼斯城市景观,并反映了当下的威尼斯所面临的社会和环境挑战。在策展人看来,在卡 ...

• 缂绣里的山水人物,台北故宫新展“镂绘集锦”

缂丝和刺绣在我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技巧愈成熟,缂绣渐成为一种艺术欣赏。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缂绣作品质量具精,澎湃新闻获悉,4月2日,“镂绘集锦──缂绣山水人物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呈现宋至清代三十余件缂丝精品,其中宋缂丝《仙山楼阁》册为国宝文物。据介绍,此次展览一方面从山水、人物等内容、物象的布局配置及技法,说明缂丝与刺绣 ...

• 牡丹: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以“国色天香”闻名的牡丹已经盛开,说到描写牡丹的诗词,名句极多:唐代刘禹锡有“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商隐有“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据说在唐代,牡丹花开,全城人会倾城而出前去观赏。以牡丹驰名的洛阳近日宣布,因为疫情将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推迟至明年举办,牡丹花仍盛, 其实不妨“ ...

• 古书画中的二十四节气|清明:重壤幽隔,明月前身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缅怀先人,慎终追远,既是一种精神寄托,也是一种传统仪式。在古代书画中,墓志见证了逝者的世界,手札则涵盖了生者的世界,前者名篇有《张九龄墓志》《王之涣墓志》等,后者则有王羲之《丧乱帖》《先墓帖》,颜真卿《祭伯稿》等。说到绘画,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外,也有不少名作,而吴昌硕悼元配章夫人则有“明月前身”印,人 ...

• 从景泰神话到乾隆新样,台北故宫呈现“谜样景泰蓝”

景泰蓝是指在金属胎上以金属丝勾勒图样,再反覆填烧珐琅釉,打磨而成的作品。此项工艺又称掐丝珐琅,于元代自拜占庭经伊斯兰地区,传入中国。十七世纪的鉴赏家宣称,明代宗景泰时期烧造的掐丝珐琅最值得收藏,此种工艺因而得到“景泰蓝”的俗称。然而,景泰年间制作的掐丝珐琅已近乎失传。乾隆在位时期曾试图搜罗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掐丝珐琅。不过,比起追索 ...

• 屋檐上的艺术:从秦汉以来瓦当,看岭南千年城史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是两千多年来岭南的政治中枢。自1995年以来,在此清理出不同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了大量秦汉至明清时期的瓦当。澎湃新闻获悉,“小瓦当 大世界——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瓦当专题展”近日在广州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开展。该展为南越国宫署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精选出一百余件在遗址出土的瓦当。它们见证着岭南文化发 ...

• 看明代嘉靖帝对瓷器的影响,台北故宫展“花样何处来”

明代对于国家祭祀与皇室象征的色彩与图像,规定明确。年号嘉靖的世宗朱厚熜以旁支即位,更严加落实,以宣示正统。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嘉靖时期单色釉及龙纹瓷器,除呈现尊天敬祖与皇室尊荣的思维,也显示釉彩的创新与设计的变化。此时期的五彩瓷器烧造,仿制成化时期的花色与样式,则可见刻意营造嫡系传承的端倪。另一方面,宫中用瓷上出现大量修仙永寿的纹 ...

• 从文献著录看朵云轩旧藏本《上尊号碑》的鉴定

《上尊号碑》汉延康元年(220年)刻立,记东汉献帝末年,华歆、贾诩、王朗等人向曹丕劝进之事,最终禅位称帝事。作者从文献著录视角对朵云轩旧藏本《上尊号碑》进行鉴定,通过清代文献的查核工作,对《上尊号碑》的递藏关系和具体题跋时间有一清晰认知。本文原刊《书法丛刊》杂志2022年第二期。《上尊号碑》汉延康元年(220年)刻立,全称《魏公卿将军上尊 ...

• 伦敦拉斐尔大展,他笔下的圣母是对乌托邦的投射

他生命短暂,却作品不朽。作为一位画家、建筑师、考古学家和诗人,拉斐尔在他的艺术中捕捉到了人与神、爱与友谊、学识与力量。澎湃新闻获悉,4月9日起,英国国家美术馆推出拉斐尔大展,这是首个探索拉斐尔完整职业生涯的展览之一,展览云集了英国国家美术馆和法国卢浮宫、华盛顿国家美术馆、意大利普拉多博物馆、乌菲齐博物馆、梵蒂冈博物馆等机构的藏品, ...

• 权威与焦灼:拉登·萨利赫与十九世纪东南亚艺术

东南亚的身份是模糊的,西方视之为通往中国的过渡地带,中国视之为朝贡体系附庸。对西方来说,它是旅途,不是目的。对中国而言,它是附庸,不是主体。今天,东南亚满足了西方背包客廉价旅行的需求,也是中国出国游产业链的低端,哪怕这是世界上文化最复杂、信仰最多元、文明冲突最激烈、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季风吹拂的土地上,外界对其艺术的认知 ...

• 白金汉宫收藏的日本艺术,外交中的“宫廷与文化”

当遥远的、东方的日本艺术、工艺品到达英国海岸时,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受到了广泛的追捧。而在英国的外交环节中,日本艺术品也成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近期,展览“日本:宫廷与文化”在英国白金汉宫女王画廊举办,呈现了英国皇室收藏的日本艺术品,包括漆器、瓷器、屏风、武士盔甲等,讲述了英国与日本300年来的外交、艺术和文化交流故事。1881年,两 ...

• 元代中后期士人题跋中的文化与交游

从宋代至元代,以诗入画的风气一直得以延续。至元代中后期,以“元四家”倪瓒(1301—1374)、吴镇、黄公望(1269—1354)、王蒙(1308—1385)为代表的文人画家皆长于此道,如明代沈灏(1586—不详)在《画麈》“落款”中提到倪瓒多题画诗:“迂倪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随意成致。宜宗。”限于篇幅,此处仅举几例加以说明。一、吴镇画中的题 ...

• 文彭“画隐” ,开启中国印章的华丽转身

在中国篆刻史上,文彭被后世尊为明清篆刻流派开山人物。他顺应时代潮流,采用石材刻印,使叶蜡石被文人篆刻家广泛地接受和使用,进而改变了文人和印工“篆”“刻”分工的创作模式,引发了印人自篆自刻的群体现象,并沿袭至今。在中国篆刻史上,如果要公推一位,且只能推出一位篆刻家作为代表的话,被后世尊为明清篆刻流派开山人物的文彭必定高票当选。他顺 ...

• 紫藤: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

“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这是唐代白居易笔下的紫藤。正是紫藤花开的时节,大串大串的紫色花穗垂挂枝头,灿烂繁华,让人惊艳。清代恽南田题紫藤画有“紫茸垂组绶,宝帐飘缨络”之句。事实上,紫藤在书画创作中,似乎从清代渐盛,这与当时追求画中的金石味不无关系,尤其是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以其骨力形成了紫藤花卉写意的高峰。《澎湃新闻·古代 ...

• 故宫藏画中的蔬菜:红脂凝艳,翠光掩映

疫情封控期间,买菜、运菜、抢菜成为上海等地关注和讨论的热门话题。居家生活,蔬菜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无论是白菜、青菜、竹笋,抑或丝瓜、茄子、萝卜、青椒,这些蔬菜既是生活中的平常物事,也是中国历代画家喜爱描绘的对象。在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历代名迹中,即有大量表现蔬菜的画作:宋代许迪笔下的 《野蔬草虫》,清雅传神;明代沈 ...

• 堂上书生空白头——杜甫后期创作中的咏物与诗画

对于杜甫五十九年的人生,一般将其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年底四十八岁入蜀后的作品,笼统称为后期诗。在其存世的一千四百余首诗中,后期诗占七成多,其中涉及的动物,与之前时有重合,但生活状态变迁引致的心态变化,令其兴味多有所变异。杜甫晚年在《壮游》(公元761年)中,曾这样忆及自己天才儿童式的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可知他自小便对 ...

• 国字山战国墓葬何以刷新中外对“越文化”的认识?

  3月18日,江西樟树市国字山战国墓葬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出土的2600余件套文物再一次为世人揭开了“越文化”的神秘面纱。国字山战国墓葬能否为西方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新思路?又何以刷新中外对“越文化”的认识?东周时期的“吴头楚尾”曾上演怎样纵横捭阖的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江西樟树国字山墓葬考古发掘2019年度 ...

• 周代金文与先秦文学

  一  有周一代,礼乐煌煌、文采纷郁。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青铜器经过夏商两代发展,到周代达到鼎盛时期,其上铸刻的品类多样、内容丰富的铭文,是我们了解周代文明的重要文献。青铜器作为藏于宗庙,被冀望永传后世的家族重器,其铭文记载了诸侯分封、官员册命、诉讼纠纷、家族世系、战争婚姻、道德说教等内容,涉及周代政 ...

• 探寻稷下学宫的“文化密码”

  近日,经过近5年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专家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稷下学宫与齐故城小城的位置关系图(图片来自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穿越2000多年时空,稷下学宫“大门开启”。除遗址范围外,其样貌特点、历史职能、文脉流变等话题,也引起了人们 ...

• 中国考古40年发展见证者王巍:想让文物离民众再“近”些

  我们拥有历史悠久的文化素材,为什么不建一个类似迪士尼、环球影城的主题乐园,把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留下来,传承下去?2000年,王巍组队赴德国参加考古发掘。这也是我国考古机构首次组队赴国外参加考古工作。图片来自受访者  可以充分利用VR(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让全国、全世界对中华文明充满向往的人,都能沉浸式感受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博 ...

• 新疆“文物医生”巧手“医”文物 让历史“复活”

  “作为文物修复师,需要具备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新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技术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康晓静说。康晓静正在修复纺织品文物。 图片来自受访者  近日,中新网记者见到了这位“文物医生”,她主要司职纺织品文物修复。一间不大的工作室内,满是她修复文物时所用的材料、工具和设备。数十种镊子和毛刷等小工 ...

• 考古解开“晋都新田”之谜

  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科学,对于文献记载中的历史,具有证实和证伪的功能。从1952年拉开晋国考古的序幕算起,晋国考古的70年,一直在实践着这两种功能。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对晋都新田的确认过程。侯马铸铜作坊遗址出土的空首布陶范。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废弃旧都绛,迁都新田。在新田的200多年中,尚法求变、和合狄戎、会盟诸 ...

• 诗中的遗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韩愈的这首诗中,绵绵春雨滋润着京城,早春时节蕴含着无限生机。诗中的天街,据认为就是西安朱雀门外的大街。如今的朱雀大街两旁高楼林立,路上车水马龙,早没了青青草色与朦胧烟柳。不过在大街一段的西侧有一面唐诗文化墙,上面就写有这首诗和对天街的介绍,记录并提醒人们这里 ...

• 汉代拓边平民吃什么?最新考古研究发现烤饼与肉串肉干

  汉代拓边平民主要食物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制作食物的?当时的胡汉民族饮食文化有怎样的交流融合?面食遗存CL 1(A, B)、CL 2(C)和 CL 3(D)中的植硅体;标尺20μm。 图片来自杨益民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课题组与故宫博物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宁夏中卫市常乐墓地出土的汉代食物遗存开展系统研究,发现生活 ...

• 石语梵行 | 《希腊佛教艺术 Greco-Buddhist art》

  北印度次大陆的希腊佛教艺术或犍陀罗艺术是希腊佛教的艺术表现,是古希腊艺术与佛教之间的文化融合。导致犍陀罗艺术的一系列互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从亚历山大大帝短暂入侵该地区开始,随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也皈依佛教,佛教成为印度-希腊王国的主要宗教,后期,希腊佛教艺术在贵霜帝国下真正开花和传播,犍陀罗艺术在公元3至5世纪达到顶峰。   ...

• 如何读懂古墓中的墓主正面像

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图像中,墓主画像是颇为重要的构成,因其突出的特色吸引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墓主画像的形式为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不同时期的墓主形象为何会发生转变?本文作者系统梳理评介了相关研究,为我们全面认识此时期的墓主画像提供了有益借鉴。山西大同智家堡北魏石椁上的墓主正面像#本文节选自《美成在久》第36期『如何读懂古墓 ...

• 发现 | 山西临汾桃园遗址F1——仰韶中期房屋实例

桃园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贾得乡南部桃园村东南与襄汾县邓庄镇寺头村北交界处,东临卧虎山,西眺汾河。(图一,图二)第三次文物普查资料显示,该遗址面积约4.6万平方米。2016年7月至12月底,为配合青兰高速山西段(长治至临汾)建设工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山西大学、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襄汾县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 ...

• 杂志精选| 天山古道阿拉沟

天山古道阿拉沟文图 / 尚玉平 蒋静阿拉沟横亘于天山中部,位于天格尔峰东侧,距乌鲁木齐210公里。阿拉沟全长90多公里,最宽处约500米,最窄处不足10米,呈东西向走势,沟口喇叭形,朝东略偏南,正对托克逊、吐鲁番等地。沟谷内发源于天山一号冰川的阿拉沟河蜿蜒流淌,奔腾不息,诉说着千年不朽的历史文化。沿着沟谷向西,道路崎岖而上,险要处,一夫当关 ...

•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的圣都

    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牛河梁遗址处于红山文化分布区的中心部位。牛河梁遗址及其临界地区是红山文化积石冢分布最为密集也是迄今所知规模最大、出土玉器最为丰富的中心区域。牛河梁遗址是红山人远 ...

• 安徽:考古专家发掘廓清明中都遗址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布局

▲ 安徽明中都遗址前朝区宫殿发掘区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安徽明中都遗址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年至2021年的考古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当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结果,凤阳明中都遗址成功入选。 明中都是明初开国皇帝朱元 ...

• 青海2021年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汇报

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第一期项目 汇报人:张小云该项目是对都兰血渭草场察汗乌苏河北岸墓葬出土的8件纺织品文物进行保护修复。项目中纺织品文物均为较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二级文物,纹样形象生动,图案基本完整,色彩清晰,并且在一组动物图案身上写有“王”字,具有较高的研究、艺术价值。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原则 ...

• 常青:骁勇武将的不朽功德:庆阳南、北石窟寺

甘肃陇东,是佛教石窟寺比较集中的地区,这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20多处石窟群体,有泾川县的王母宫石窟、罗汉洞石窟、丈八寺石窟,镇原县的石空寺石窟,华亭县的石拱寺石窟,庄浪县的云崖寺石窟、主林寺石窟、陈家洞石窟,合水县的何全寺石窟、张家沟门石窟和莲花寺石窟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庆阳地区的南、北石窟寺,更有趣的是,这两处甘肃陇东的重要石窟 ...

• [日]樢恍壑??罡谎А⒎?錾骋

一汉佉二体钱指在和田地区出土的一批古代钱币,因钱币面文有汉文和佉卢文两种题铭而得名。佉卢文曾一度被认为是大夏文,所以这些钱币亦被称为汉-夏二体钱币。若将佉卢文认作梵文,则亦可称之为汉-印二体钱。因为不少钱币上都有马的图案,所以中国学者多唤之为“和田马钱”。福塞斯(D.Forsyth)曾率使节团前往莎车,在克里雅附近的一个废弃遗址中发现了两 ...

• 石语梵行 | 莲花在犍陀罗艺术中的意义

摘文:燃灯佛本生像,经在犍陀罗艺术中反复出现,这部本生经是关于一个苦行僧善慧(Sumedha),他从一个名叫Yashodhra的女孩那里购买莲花。燃灯佛即将参观苏梅达镇,当他到来的消息传到苏梅达时,他想买些鲜花迎接燃灯佛,但他无法购买,是因为国王下令保留镇上所有的鲜花来迎接燃灯佛,善慧设法从一位少女那里得到了五朵莲花,后来他把那些莲花在燃灯佛上空 ...

• 新发现 | 内蒙古沙日塔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出土玉器类型多样

  沙日塔拉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沙日塔拉村南。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显示,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由于地表植被稀少,加上地表流水侵蚀,遗址地表沟壑纵横,峰谷交错,切割成大小不同的冲击台面和峰体,遗址约三分之一以上已遭自然原因破坏。遗址发掘区局部为有效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2021年 ...

• 新发现 | 晋东南史前考古新突破——山西泽州下町遗址发掘收获

  泽州下町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下町村西南、沁河中游支流长河西岸一处三面环沟的台地上,地处南太行与沁河交汇片区。遗址北距长河干流圪套水库约2公里,整体地势北高南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曾采集到龙山时期陶片并做了登录。此次根据地表陶片及局部钻探确认,大致分布在东西250米、南北500米的范围内,面积约10万平方米,现晋城至 ...

• 石语梵行 |《如何赏析佛教艺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20年

  佛教意象从起源于印度到传播到中国、日本和南亚的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介绍。2000 多年来,人们创作了崇高的艺术作品,以体现佛教思想的基本方面,随着佛教实践从印度传播到东亚及其他地区而发展和演变。《如何赏析佛教艺术》通过考察六十件开创性的作品,向普通观众介绍了这种复杂的视觉传统,本书从印度佛像的起源开始,继而探讨佛教艺术在亚洲传播 ...

• 2018年夏商周考古研究综述

2018年11月14日,宝鸡高新区东沙河西岸旭光村意外发现这件西周青铜提梁卣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赶赴现场调查,发现该铜卣出自一座墓葬,随后在其周围进行勘探又发现了7座古墓葬,,随即展开抢救性发掘。  2018年夏商周时期考古成果颇丰,发表简报、报告和研究论文近500篇,出版田野考古报告、专著、论文集和图录100余部。召开了“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 ...

• 带你揭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的神秘面纱

    城址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出土了以觚、大口尊为代表的成套成组的陶礼器,罕见的4人一次合葬墓……近日,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成功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座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巨型城市,缓缓揭开了神秘面纱。  从地图上看,位于泰沂山山脉西南麓延伸丘陵地带的岗上遗址,像一片树叶或靴子。遗址东西最大跨度1500米,南北跨度1000 ...

• 杂志精选| 黑暗中的怨灵 英国林道沼泽木乃伊

传奇问世林道沼泽(Lindow Moss)位于英格兰西北部,随着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结束而形成,自中世纪以来就一直被用作政府的公共用地,这片沼泽因富含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出名。1983 年 5 月 13 日,煤炭工人安迪 · 莫尔德(Andy Mould)与埃迪 · 斯莱克(Eddie Slack)像往日一样在林道沼泽开采着煤矿,他们把沉重的大块煤炭搬上一座运煤的电梯运出沼泽。突然 ...

• 《超越国界:犍陀罗佛教艺术》2021年

石语梵行 | 《超越国界:犍陀罗佛教艺术》2021年

• 陕西古代文明:冲突融合(魏晋南北朝)——融合互通 丝路来客

前 言陕西地处中国腹地,黄河中游。这里山川壮美,物产丰饶,人文荟萃,兼有黄土高原的苍莽豪迈、关中平原的广阔坦荡和秦巴山区的巍峨雄奇。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陕西古代文明的演进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就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115万年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猿人用打击石器和星星之火,拉开了中国历史的帷幕;5000年前 ...

• 2018年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综述

日照两城镇遗址发现龙山时期三种形式房址  2018年发掘面积共计1000平方米,发现房址31座,墓葬18座,灰沟14条,灰坑387个,出土可复原陶石器上千件。其中,房址全部属于龙山文化时期,有仅剩柱洞的房子、挖基槽立柱的房子和平地立墙的房子三种形式。平地立墙的房子发现最多,平面形状多为圆形和方形,墙体建筑形式有夯筑和土坯垒砌两种。2018年有关中国 ...

• 考古的温度丨寂静的诉说——丁村旧石器考古3.0

2013年开始的丁村遗址群考古工作,是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几十年来最大的一个旧石器考古项目,也是丁村遗址自1953年发现以来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次田野考古工作,我们称之为“丁村旧石器考古3.0”。这次考古工作较前1954年和1976—1980年的两次调查发掘而言,持续时间最长(从2013年至2020年),探索的范围最大,收获也最为突出。考古学研究是一个推理的过 ...

• 百年烽燧考古 还原千载河山——访新疆文物考古所研究馆员胡兴军

    大漠孤烟,雄关漫道。一座烽燧在西域矗立1200年之后被发现,引发了考古界的广泛关注。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说,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近年来中国边疆考古、丝绸之路考古、长城考古的又一重要发现,意义深远。特别是出土的文书,是迄 ...

• 杂志精选| 唐物漆器“存星”的演变

唐物漆器“存星”的演变文 图 / 盐泽阿美在日本漆器中,“存星”一般是指使用填漆技法的漆器作品。此种“存星”作品,不仅使用了填漆技法,而且有刀刻花纹,并用“沉金”技法将金箔填入花纹处,亦或不用金银,而用彩漆进行线刻。但我们通过对文献的追根溯源能发现,日本室町时代(1336—1573)的史料《君台观左右帐记》中所记载的“存星”,指的是雕漆的一 ...

• 2019年甲骨文、金文研究综述

  2019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安阳隆重举行。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举办的以甲骨文为专题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展示。11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8个单位于人民大会堂 ...

•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南陵封土西北分布有380座小型外藏坑

陕西西安江村大墓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332226157506756609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原上,北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000米,东距窦

• 旃檀精舍 | 阿富汗索托拉克佛教造像

位于卡皮萨省的索托拉克寺院是一处位于今阿富汗的古老的寺院。它与一起帕塔瓦地区的卡皮西寺院,40公里以北的喀布尔,这是北部贵霜帝国区域。从这个遗址点可以看到美丽的佛教供养人身着贵霜服饰的雕塑风格。帕塔瓦和索托拉克的艺术手法从肩膀上喷出火来代表佛陀,这是沙拉瓦斯蒂(Sravasti)奇迹,这在贵霜国王的造像中也可以找到。(中国十六国造像中也有 ...

• 新石器时代 · 泉护村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城东柳子镇附近,地处华山脚下,渭河南岸。1958~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队陕西队华县分队两次进行发掘。泉护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为主要内容,是该类型一处颇具代表性的遗址;同时,还提供了该类型发展去向的重要物证。▲ 泉护村遗址发掘现场泉护村庙底沟类型(即泉护村一期文化)的主 ...

• 奉国寺造像之美

辽宁义县奉国寺位于塞北佛乡、神奇义县古城东街,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是世称释迦牟尼转世的辽朝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母亲萧太后(萧绰)的“家族封地”所建的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标志性古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为世界之最,殿内 ...

• 2019年旧石器时代考古与古人类学研究综述

图为夏河丹尼索瓦人发现地——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白石崖溶洞。该遗址确定为青藏高原目前已知的最早考古遗址。(资料图) 丁思 摄2019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带领的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在会议上公布,夏河丹尼索瓦人发现地——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白石崖溶洞保存有丰富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包括大量石器和动物骨骼化石。(资料图) 丁思 摄图为夏河丹尼 ...

• 考古发掘中的破镜墓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破镜拓片成语“破镜重圆”寓意夫妻之间经历磨难最终走到一起。关于破镜重圆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唐代,唐·孟棨的《本事诗·情感》,记载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把一个铜镜破开,跟妻子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新相见的凭证。后来,徐德言果然靠半块镜子找到妻子,重新团聚。“破镜重圆”的故事在唐以后的文献中也多有记载 ...

• 一帙文物富,华夏数风流——读《华夏之路:文物里的中国通史》

一 华夏,原指上古生存在中原地区的中国人,他们走出蒙昧时代,凝聚为中华大地上最早的民族。这个民族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中心,繁衍发展并融汇周边各部落、民族与文化,逐渐形成统一的帝国疆域与统一的帝国文化。在此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夏一词也超越中原民族的最初含义,而成为古代中国大地上国家领土和全体人民的总称。今天我们说到华夏这个概念,从内 ...

• 2019年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综述

  青塘遗址位于广东省北部清远市所辖英德市青塘镇。该遗址发现于1959年,当时青塘镇属韶关市翁源县管辖,故命名为翁源县青塘遗址。上个世纪60年代与8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曾两次对青塘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未进行过正式考古发掘。  为全面了解遗址内涵、建立可靠的地层序列与年代框架,促进华南—东南亚地区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诸学术课题的深入探 ...

• 燕京胜迹: 曾作为道场的北京以及消逝的1000多座寺庙

曾作为道场的北京以及消逝的寺庙北京曾经有多少座寺庙呢?据统计,自1750年至1950年这二百年间,在北京内城——明永乐皇帝迁都后最早修建的城域,即旧城“凸”字形上端部分——不到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曾经存在过1500座寺庙。这意味着,平均每平方公里大约坐落着40座寺庙。也就是说,如果我

• 发现 | 朔州后寨墓地发现唐墓,为朔州地区唐代庶人丧葬习俗提供新实证

后寨墓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窑子头乡后寨村西约2公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邑汉墓群的一部分。墓地东临恢河,西靠管涔山,北距秦汉马邑城址约9公里,南距阳方口约18公里,处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关键地带(图一)。2019年—2020年,为配合朔州市新建殡仪馆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朔州当地文物部门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 ...

• 宋国故城 再探“殷商之源”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商祖、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心中的“殷商之源”。宋国故城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来自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为追寻“先商文化”,解开商丘古城城摞城之谜,时隔20年后的2021年5月,“宋国故城考古发掘”项目再次启动,宋国故城的研究对 ...

• 论龟兹画师的审美意识

1、引言新疆石窟艺术在整个佛教艺术中,特别是在壁画艺术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成为人类造型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新疆石窟艺术是以壁画为主,熔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环境等艺术为一炉的综合体。在社会历史的昌盛时期,其营造规模宏大,艺术门类繁多,延续时间长,艺术价值高,有巨大的影响和声誉,是荟萃佛教艺术的宝库。龟兹石窟在新疆诸石窟中作为自成 ...

• 苏晓威:中国早期文献及考古材料中黄帝形象的研究

  道家典籍中,有一类以黄帝故事为形式的书——黄帝书,“黄帝书和《老子》不同,它不是一种书,而是一类书。这类书的共同点是以黄帝故事为形式。如道家书《管子》、《庄子》、《鹖冠子》,法家书《商君书》、《申子》、《慎子》、《韩非子》,杂家书《尸子》、《吕氏春秋》,数术书《山海经》,方技书《黄帝内经》,兵书《孙子》、《尉缭子》,以及《左 ...

• 劉安志 | 唐代龜茲白寺城初考

唐代龜茲白寺城初考劉安志本文原載《敦煌學輯刊》2002年第1期,后修訂收入作者《敦煌吐魯番文書與唐代西域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感謝劉安志先生授權推送!敦煌所出四件張君義文書中,有兩件是張君義立功的公驗,分別記錄了張君義在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五月、六月參與救援被突騎施包圍的安西的兩次戰爭。此事不見史載,值得重視。兩次戰 ...

• 杨泓丨中原北魏石窟:以石雕为主要艺术形式的中国石窟

对中原北魏石窟寺遗迹的考古勘察和研究,首先要将着眼点放在北魏平城时期凿建云冈石窟,正是文成帝拓跋濬和平初年沙门统昙曜在武州塞开山为皇帝凿窟造像,开启了北魏一代凿建石窟的热潮。……待到孝文帝将都城南迁洛阳以后,北魏皇室凿建石窟的地点也随之移至洛阳附近的伊阙,到北魏晚期,更扩展到洛阳周围区域,著名的如河南巩义的大力山石窟,所以对北魏 ...

• 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分期

  作者:王震(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滕铭予(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关键词:郑州,东周,郑韩,陶器墓葬,分期  摘要:本文以郑州地区东周时期郑韩陶器墓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墓葬所出陶器进行类型学分析,依据器物共存关系,参考以往研究成果将其分为六期十一段;第一至六期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战国早期、战国中期、战国 ...

• 谁最早发现了周口店猿人遗址?

谁最早发现了周口店猿人遗址?——顾梦红2018年是周口店遗址发现100周年,一提到周口店遗址的发掘,许多人都知道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贾兰坡发现北京人头盖骨的巨大贡献。实际上,在周口店遗址漫长的发现、发掘过程中,瑞典的安特生、奥地利的师丹斯基、加拿大的步达生等早期考古学者的发现发掘功不可没。初到中国安特生1874年生于瑞典,1902年毕业于瑞典 ...

• 2019年秦汉考古研究综述

 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考古队在咸阳市渭城区(即秦汉新城)渭城镇龚西村村北发掘出93座墓葬,其中以战国秦代墓葬为主,此外还有汉代墓葬和明清墓葬。  其中M26、M8两座高等级墓葬,葬具均为一椁两棺。  M8随葬品极其丰富,绝大多数为铜器。出土随葬器物有鼎、圆壶、扁壶等铜礼器以及大量的车马器、兵器等,棺内出土有数量丰富的玉

• 2019年夏商周考古研究综述

 邱家庄墓地位于运城闻喜县桐城镇邱家庄村北约 100 米的鸣条岗东端。2018 年 11 月—2019 年 9 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一座大型墓葬。该墓墓上有夯土建筑基址及由板瓦和筒瓦组成的护坡,墓上夯土建筑基址东西宽 21.6 米,南北长 26.6 米,超过墓口范围。在夯土建筑基址下、墓口上方外围约 1 ...

• 中国新疆人群五千年来如何演化?最新古DNA研究揭晓答案

    中国新疆是联结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也是丝绸之路上亚欧大陆东西文化传播、经济贸易以及人群交流的桥梁,成为亚欧大陆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并存之地。      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一元,不同族群和文化在新疆的融合交流非常久远,新疆人群五千年来如何发展演化一直备受关注。  不同时期新疆人群的qpAdm admixture比例。图片来自中科院 ...

• 关于夏文化研究——对刘绪先生的访谈

1.您本科时,北大教学体系中是如何从考古学角度论述“夏代”或者“夏文化”的?您个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夏文化问题的? 我是1972年上的大学。当时还是“文革”期间,上课不是太正常。我们这个班是北大自1966年停招之后,时隔7年招入的第一届学生。老师们对我们这一届同学都非常用心,有点恨不得把失去几年的时间都追回来的感觉。 但是我们当时因为不是应 ...

• 杭州地区宋代历史遗存调查

一 引言  今天的杭州,辖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富阳和临安十区,建德、桐庐和淳安三县(市),全市总面积 16596 平方千米。北宋时,杭州先后隶属江南东道、两浙道和两浙路,南宋时先升杭州为临安府,后分两浙路为东、西两路,临安府属浙西路,辖钱塘、仁和、余杭、富阳、盐官、新城、临安、昌化、於潜九县。至清末,九县中 ...

• 考古专家发掘廓清安徽明中都遗址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布局

安徽明中都遗址前朝区宫殿发掘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中新网合肥3月31日电 (张强 李瑞生)记者31日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安徽明中都遗址前朝区宫殿的形态因史料记载不详而一直成谜,2015年至2021年的考古发掘,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  当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 ...

• 浙江仙居高迁古民居建筑群

浙江仙居高迁古民居建筑群文 图 / 张静思高迁民居建筑外墙● ●高迁古民居建筑群位于浙东仙居县白塔镇,始建于元代,建筑风格横贯元、明、清、民国时期,现存以清代民居建筑为主。镶嵌在门窗棂台上的精美木雕、石雕、砖雕和门堂卵石镶嵌各有风格,内涵丰富,因此高迁古民居建筑群又被称为“江南雕刻博物馆”。概况高迁古民居建筑群有700多年历史,至今还聚 ...

• 2019年宋元明清考古研究综述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刊布的宋元明考古相关文献达到210余篇,涉及城市考古、墓葬、手工业遗存、宗教遗址、水下考古及古代交通等多项内容,其中关于墓葬考古资料及研究的文献数量最多,达120多篇,占比超50%。总体而言,这一年刊布的考古资料与研究成果不仅数量丰富,而且研究内涵上也颇具多样性。  浙江金华武义的南宋徐谓礼墓,2012年抢救性考古发 ...

• 常青 | 大佛寺的唐风艺术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峰,是当时闻名于世界的东方最强大的帝国。唐朝首都长安是一个上演世界性文化的大舞台,它相容并蓄著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又独立创造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继承发展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从中国佛教史的发展情况看,唐朝也是最繁盛的时期,层出不穷的高僧大德,宝刹林立的佛家香火,丰富多采的艺术 ...

• 走出国门第一铲——记十年前的越南考古

专家们正在修复越南遗址出土的陶器 图片由作者提供作者在研究越南遗址出土的玉璋 图片由作者提供越南遗址出土的高领陶罐 图片由作者提供  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考古历程,从20世纪20年代的外国人来中国探险和考古调查,到此后的中外合作,再到拒绝外国人来,后来再次中外合作,中外考古学术交流一派繁荣。但是,冷静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合作交流都是在中国 ...

• 全球史视野下的秦汉考古学体系重构

  【内容提要】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文化和 ...

• 龙骨坡遗址:现实与争议

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该遗址于1984年首先作为化石点被发现,之后的数十年,包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内的多家科研单位陆续对该遗址开展了多次联合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部分人工制品,尤其是距今约200万年的“巫山人”化石的出土使得龙骨坡遗址闻名遐迩,震惊中外。1996年11月,国务院将“龙骨坡 ...

• 【考古札记】郝维彬:“非典”时期的一次考古 竟然获得惊人发现

2003年,非典肺炎肆虐,但是内蒙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的山麓上,曾经出土过一座未被盗取的辽墓,这座大墓历经1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仍然保存完整、熠熠生辉,震惊考古界。该考古发掘项目曾被评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3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获得“2003至2004年度田野考古奖三等奖”等。吐尔基山在内蒙古自治区通 ...

• 杂志精选| 考古寿春城之二 西圈墓冢

考古寿春城之二西圈墓冢文 图 / 蔡波涛 张钟云西圈墓地 2017—2018 年度发掘区寿县博物馆展厅内有一件自铭为“越王者止于赐”的青铜剑,是馆藏古代兵器中的镇馆藏品。此剑通长54.5厘米,宽3.5—4.6厘米,由剑身、剑格、剑柄和剑首四部分构成。在磨砺精细的剑格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极富美感的白色双勾空心鸟篆八字铭文:“王戉(越)王戉(越),者旨於赐” ...

• 古代特洛伊:城市与传说

土耳其特洛伊的罗马圆形剧场遗迹特洛伊是今土耳其境内的一座古代城市与考古遗址,但也同样因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的特洛伊战争传说背景而闻名于世。传说中,特洛伊城被围困十年之久,最终被阿伽门农国王领导的希腊军队攻陷。这场特洛伊战争因海伦而起:《伊利亚特》中,她本是斯巴达王后,为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之子帕里斯诱拐,在双方的争 ...

• 匈奴“祭天金人”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汉武帝将其放置在甘泉宫中,此后史书再无记载。汉代以来,有关匈奴“祭天金人”的来历、原型、大小、质地等,引起了专家学者的不断争论,至今亦然。那么,“祭天金人”对匈奴而言有怎样的象征和意义?它昙花一现的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神奇故事?古老的祭天仪式公元前121年正月,一场庄严的祭天仪式在河西休屠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