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北魏薛怀吉墓志盖与石棺纹饰研究

一 线刻图像介绍为便于讨论,本文将类似薛氏墓线刻的各类奇禽异兽统称为神兽图像,其中的一类人形怪兽,按学界一般说法,称之为畏兽形象。盝顶志盖与方形志石的组合,作为中国古代墓志的成熟形态,正式定型在北魏洛阳时代。忍冬纹是墓志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而装饰四神、忍冬、莲花与各类神兽等组合图像的北魏墓志,笔者共搜集到14组(附表一),其中年代 ...

• 三身索勋像所见归义军史事

关键词:索勋;张议潮;莫高窟;供养人像;归义军政权前 言此前,敦煌归义军时代节度使及其家属的供养人像,很难说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已得到充分利用。长期以来,作为与敦煌政治、社会等相关的历史研究材料,只关注与供养人像相关的题记,对供养人像本身的分析非常薄弱。 确实,题记对了解供养人的地位和人际关系所提供的信息弥足珍贵。题记本身只不过是供 ...

• 西域占卜术东传与北齐西胡化问题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2期西域占卜术东传与北齐西胡化问题谢振华内容提要北魏分裂后,每逢东、西交战,邺下先行“黄黑蚁阵斗”以占胜负。黄蚁代表东魏,黑蚁代表西魏,双方展开阵斗,存活方预示胜利。这是源自西域的占卜术,龟兹、拔汗那等国皆盛行以元日斗戏占验当年丰歉,原理与邺下相同。西域占卜术的东传,隐含着西胡东迁的历史。5世纪末,嚈哒吞 ...

• 十六国、北朝长安城遗址出土建筑材料简论

早在1957年发掘汉长安城直城门、宣平门遗址时,就出土有后赵时期的砖。这些砖制作粗糙,大小不一,表面往往带有不很规整的绳纹、席纹或菱格纹,部分砖上有戳印文字,其中直城门遗址北门道出土的有“石安田黑”“石安宗□”“石安曹□”等,宣平门遗址出土的有“石安田□”“石安宋利”“石安曹处”“石安曹平”“石安王苻”“石安王承”“石安宗成”等。20 ...

• 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及其开凿背景研究—基于写经与题记

《敦煌莫高窟隋代洞窟及其开凿背景研究—基于写经与题记》百桥明穗 著 王云 译摘要: 对于隋代,这个夹在分裂的南北朝与世界性帝国唐朝之间的朝代,学术界习惯于将其仅仅看作一个过渡时期,甚至与唐代一并处理。文章将重新考察莫高窟隋代洞窟的开凿背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隋代佛教美术动态。隋窟在莫高窟现存洞窟中所占比例高达两成。这些洞窟的营建处于 ...

• 荣新江丨敦煌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评《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1-15卷)

编者首按近日我们陆续推出一组介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最终成果《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相关文章。今日推出这个系列的第四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简介《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最终成果,其主要工作是将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古 ...

• 北齐长城考

摘要:北齐王朝作为一个地方性政权,立国仅28年,却前后兴工7次,共修筑了5道长城,纵横数千里,其工程之大,在秦汉之后、明朝以前的长城修建上可推为第一。但由于有关史籍记载不详,地望多变,使后人对北齐长城分布、走向的认识产生混乱。本文立足田野考古调查的成果,并结合史料的有关记载,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结论,对北齐长城有了一些新 ...

• 广州市黄埔区百草岗东晋墓M2、M7发掘简报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关键词:广州 东晋 墓葬 青瓷2013 年1 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萝岗区(今黄埔区)三旧改造办公室和广州市宏康福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三旧改造项目,对线坑村小区项目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该地块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道线坑村,地块北部为一片低矮山岗,名为百草岗,勘探时候发现了古代墓葬7 座, ...

• 汉代长沙王陵陵园初探

内容提要:通过对出土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并参考汉代帝陵及其他诸侯王陵等考古资料,对汉代长沙王陵的区划及主属问题进行探讨。汉代长沙王陵可能有14个陵园,其中刘兴的陵园可能另择陵区,吴芮的陵园可能在长沙城北,而天马山陵园可能为成王陵园,凤凰山陵园可能为哀王陵园,象鼻嘴陵园可能为恭王陵园,望城坡陵园可能为靖王陵园,东山陵园可能为康王陵园, ...

• 蜀韵佛光——四川出土南北朝隋唐佛教造像

《蜀韵佛光——四川出土南北朝隋唐佛教造像》为同展图录,主要聚焦南朝造像艺术,展现成都万佛寺遗址、邛崃龙兴寺遗址出土佛像以及相关石刻造像,体现了当时四川地区佛教艺术的历史成就,同时增加了2013年前四川其他地区出土的部分南朝造像作为附录资料,能更全面地了解四川南朝造像的诸多面貌,所据资料也多在此资料发表之前。 ... ...

• 向西万里行——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协议签订始末

罗丰,1962年生,宁夏固原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朝隋唐考古、丝绸之路和北方民族考古研究,同时涉及艺术考古、书法研究等领域。著有《固原南郊隋唐墓地》(文物出版社,1996年)《胡汉之间: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2006年)《以王羲之的名义:〈集王圣教序碑〉的经典化之路》(生活·读书·新知三 ...

• 陕西咸阳唐刘静夫妇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 位置与地层关系二 墓葬形制墓道 平面呈长方形,土圹斜坡式结构,口小底大。坡度16°,开口长10.58米,南端宽1.66米,北端宽1.34-1.46米,斜坡长10.44米,北壁从开口至坡底深3.4米。天井 3个,平面均呈南北向长方形,土圹竖井式结构。四壁基本平直,东西两壁在下部稍外扩。内填五花土,土色浅黄,土质较硬。第一天井开口长2.2米,宽1 ...

• 稳步推进文物数字化 激发文物资源生命力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万菲为使文物得到更加高效、永久的保护和传承,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技术能够以非侵入和非接触的方式对文物本体进行高精度的数据记录、分析和重建,依托数字化技术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播文物,让人类文明的瑰宝能够挣脱时空的束缚,生生不息的为更多人所了解和欣赏。政府对文物数字 ...

• 欧洲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举措概述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吕亚芳 胡文英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欧盟(EU)十分重视利用数字创新来保护和利用欧洲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数字技术融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被视为一种先进的遗产保护机制,也被视为一种增强欧洲人民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在欧盟采取的各项措施和行动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Europeana”倡议、“时光机”(Time Machine)项目 ...

• 沉沉一线穿南北 汤汤不息续文脉——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管理实践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叶楠时隔10年,北京再次迎来一份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喜讯,成为拥有7处世界遗产的遗产城市。北京中轴线因其所处位置之重要、承载价值之重大、构成要素之多元、涉及部门之复杂,成为北京甚至国内所有申遗项目中分量最重但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跨越四十年的保护之路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念的杰出代 ...

• 遗产共享共治——北京中轴线的遗产展示与公众参与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孙燕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核心区域,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祭祀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居中道路遗存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共同构成,是统领整个老城规划格局的建筑与遗址的组合体。建筑群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历经逾7个世纪的发展而延续至今,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景观,见证了影 ...

• 北京中轴线的世界遗产价值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吕舟“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以下简称“北京中轴线”)在今年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自13世纪至21世纪初的15个遗产构成要素组成的遗产整体,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明“气势恢宏、大度雍容、纲维有序、礼乐交融”的文化精神和都城秩序,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统一性、创新性、 ...

• 汉服的形成——东周秦汉服饰的考古学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王方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月印次:1ISBN:9787030779359内容简介:本书在全面占有、系统分析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东周秦汉时期服饰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勾勒出“汉服”的起源与形成过程,并就服饰考古的理论和实 ...

• 三原天井岸建筑遗址:2015-2019年考古发掘报告

本报告对于搞清楚天井岸遗址的基本布局特点以及与秦汉时期渭北地区高等级建筑遗址的分布关系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天井岸建筑遗址主要由陕西省天齐塬西南侧的天井坑和天齐塬中南部的五处夯土台遗址组成,此处刚好位于关中平原北部黄土高原边沿处,距汉长安城遗址仅35.8公里。2015~2019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 吐鲁番地区十六国墓葬壁画与纸画

出土壁画与纸画(一)壁画图一  阿斯塔那墓地06TAM605壁画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出土有东晋咸安五年(375年,“咸安”实际只使用二年)隗田英随葬衣物疏,此时属前凉末期,出土文书中前凉往往奉行东晋年号。2.阿斯塔那墓地西区M408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根据其形制、器物及出土文书,发掘者将其时代判定为十六国时期,墓主为吝尊锺及其妻令狐阿婢。壁画绘于 ...

• 舞钢大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舞钢大杜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遗迹与遗物,其中遗迹单位101个,包括灰坑70个、瓮棺墓18座、窑址5座、房基4座、沟4条,以及丰富的陶、石器等遗物,并从早、晚两段遗存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了聚落的发展演变过程。

• 西藏阿里地区曲龙遗址出土珠饰的科学研究

摘要:曲龙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的白色滑石珠以及公元1~4世纪的赤红色不透明玻璃珠。通过分析这两种珠饰的工艺、原料,本文认为玻璃珠与巴拉遗址等南亚北部的玻璃珠相似,滑石珠显示出与西喜马拉雅高山地区滑石珠的密切联系。这些发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曲龙遗址先民可能与南亚次大陆北部存在物质交换,通过象泉河等河谷地带将 ...

• 庞霄骁 | 奥克苏斯河畔的亚历山大里亚考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3期奥克苏斯河畔的亚历山大里亚考庞霄骁内容提要托勒密《地理学》中的“奥克苏斯河畔的亚历山大里亚”实质上是多种信息相互叠加的产物。阿伊·哈努姆、塔赫特—伊·桑金、坎培尔·特佩、泰尔梅兹老城等希腊化城市跟亚历山大实际上关系不大,它们的发展实际上得益于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在《地理学》成书时,这些城市或者衰落,或 ...

• 浙江石窟造像调查报告

2020年12月起,浙江省开展了全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工作,对全省石窟造像的基本情况和保护管理利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此次调查共核定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和摩崖造像87处,其中新发现16处。本报告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杭州地区的46处石窟造像,下册为杭州以外地区的41处石窟造像以及部分附录,是对浙江省内石窟造像资料信息的首次全 ...

• 杨益民 王昌燧|科技考古对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及今后工作思考

一、国内外科技考古的发展现状考古学对古代遗存的信息提取,离不开以发掘、整理、研究为主的田野考古和理化析为主的科技考古,而前者是后者有效开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科技与考古全方位地交叉融合,考古学已从“冷门绝学”逐渐演变为“热门显学”。科技与考古关系的发展史表明,考古学须臾离不开科技,而所谓的科技考古学——利用现代科技分析古代遗存,取得 ...

•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汪万福 等:文化遗产微生物学学科构建的设想与思考

长期以来,谈及文物价值,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但从社会、文化、宗教等角度对其价值的理论探讨并不充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提出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样是文化遗产所应具备的重要价值。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文化多样性, 这种文化多样性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是今天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文化遗产在社会凝聚力、情感 ...

• 吐鲁番雅尔湖石窟第5窟鲁尼文题记释读与研究

吐鲁番雅尔湖石窟位于交河故城西南雅尔乃孜沟南岸的崖壁上,东距吐鲁番市10公里(图一)。该石窟群始建于北凉据有交河时期(450-460年),延续使用到蒙元时期。现存15个洞窟,分上下两层(图二)。其中,位于上层的第5窟西壁上,残存有一批用尖锐物镌刻的鲁尼文题记。笔者参加大阪大学荒川正晴教授主持的科研项目,曾于2012年9月5日18:00-18:45对这些题记 ...

• 唐“都管七个国”六瓣银盒考

图三鹦鹉纹海棠形五瓣银盒、龟背形银盒图五都管七个国之间交通示意自唐天宝年间,南诏并其余五诏后,建都羊(阳)苴哶城(今云南大理),由此往北或东北,有达剑南节度使治所成都的道路。《蛮书》卷一云南界内途程记载颇详,主要有所谓“清溪关道”和“石门关道”两路。此两路早于秦汉之时即已开通。因为此两路与都管七国关系不大,故略而不论。1.由南诏羊苴哶 ...

• 成都市青白江区双元村春秋墓M270、M276、M293发掘简报

成都市青白江区双元村春秋墓M270、M276、M293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白江区文物保护中心(原载《四川文物》2024年第2期)摘要:成都市青白江区双元村墓地共发掘清理东周墓葬274座。其中M270、M276、M293三座墓葬均位于发掘Ⅱ区,M276为无葬具竖穴土坑墓,M293和M270为船棺墓。三座墓葬共出土铃、鞘、剑、戈、矛、箭镞、斤等各类铜器10件(套),仿铜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