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甘肃建筑遗产研究:阶州古建筑实测图
丝路阶州古建筑实测图甘肃建筑遗产研究甘肃古称“雍凉之地”,她的问世似乎就被上苍赋予了某种使命般的作用。甘肃古称“雍凉之地”,她的问世似乎就被上苍赋予了某种使命般的作用。甘肃的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两端阔大,中央狭窄,非常像古代的一把锁钥、或者一支如意。狭长的河西走廊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地理通道。这里地势 ...
丝路阶州古建筑实测图甘肃建筑遗产研究甘肃古称“雍凉之地”,她的问世似乎就被上苍赋予了某种使命般的作用。甘肃古称“雍凉之地”,她的问世似乎就被上苍赋予了某种使命般的作用。甘肃的地形东西长、南北短,两端阔大,中央狭窄,非常像古代的一把锁钥、或者一支如意。狭长的河西走廊横亘在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地理通道。这里地势 ...
石窟研究重庆龙多山石窟调查简报....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文物管理所 (1) 江苏连云港海清寺塔碑刻调查简报.....................................石 峰 吴漫春 (43)山东青州石佛寺出土造像与尧王山石窟造像年代考证......................................庄明军 傅 萍 (57)麦积山舍利塔发掘造像探析............................ ...
书名: 石窟寺研究(第四辑)作者: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龙门石窟研究院 编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3年12月定价: 128.00内容简介本辑收录石窟寺研究相关论文20余篇,分为石窟研究和石窟保护两大部分。目录有关中国佛教雕塑史的两封信 海洲(ⅰ)纵观当前的石窟保护 黄克忠(ⅴ)石窟研究四川阆中雷神洞石窟内容总录 蒋晓春 符永利 杨 ...
“《石窟艺术研究·第六辑》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 编书号:978-7-5010-7325-2定价:220.00元出版日期:2022年4月《石窟艺术研究》是由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文集。本文集以促进中国石窟艺术研究的传承与发展为宗旨,立足于麦积山石窟,内容涉及石窟考古及艺术、文物保护、文献整理与研究、文化遗产管理、佛教文化和思想等领域的研 ...
主编:徐卫民、王永飞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4年02月价格:96元ISBN:978-7-5604-5339-2
“本书是国内首部专门记述叙利亚历史遗址(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时代)的游记著作。作者朱慧中毕业于北大阿拉伯语专业,在2004—2005年赴大马士革大学访学期间遍访了叙利亚重要历史古迹和山川河流。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翔实的资料和大量一手照片,以行记形式,分为首都、南部、海岸等六部分对2011年叙利亚内战前叙利亚各地的文物古迹和历史沿革做了全景式记 ...
“本书是美国著名南亚史学者伯顿·斯坦的代表作和国外畅销25年的南亚史权威教科书。本书运用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三重视角,以印度文明形成和发展为主轴,全景式叙述再现了印度自远古时期印度考古遗址到21世纪印度现代国家政治实践的历史变迁与文明演变,对印度的地缘关系、王朝更迭、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将当代印度政治问题与其历史联系 ...
“古罗马艺术以其多样性和多种风格在历史长河中流淌,从前8世纪罗慕路斯时代绵延至今。本书是《加德纳艺术史》作者、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教授弗雷德·S. 克莱纳的另一代表作,本书追溯了自前8世纪罗慕路斯建立罗马城到4世纪君士坦丁去世期间古罗马艺术与建筑的发展,还以特别章节关注了庞贝、赫库兰尼姆、奥斯蒂亚等地的墓葬艺术、地域艺术与建筑 ...
作 者 :孙继民,宋坤等著出版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2015.05《英藏及俄藏黑水城汉文文献整理(上下)》主要对英藏及被误收入俄藏敦煌的黑水城汉文文献进行文书学整理,主要包括题解、定名、释录、校注、参考文献等几部分。共收录《英藏黑水城文献》第1—5册汉文文献87件、沙知《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汉文文献(非佛经部分)》收录文书298件、马斯 ...
基本信息:编著: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主编:林强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12月印次:1ISBN:9787573210166内容简介:197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盆地发现了一批旧石器资料,开启了广西,乃至整个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研究的新篇章。50年来,陆续公布了一大批旧石器考古重要发现,学界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推 ...
新疆考古是一部世界性巨著贺云翱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1年09月刊在我心中,新疆是中国最美丽、最神秘的地方,尤其对考古人而言,更是终生魂萦梦牵的一处圣境。新疆地处东亚与东欧、中亚、西亚、南亚的结合部,是名符其实的东西方文化桥梁、交通枢纽、文明交汇之处。清末以来,新疆吸引着许多野心勃勃的探险家与考古者来此进行考察和盗掘,其中包括斯文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聚集466件(组)山西古代珍贵文物,其中超半数为国家一级文物,8件为禁止出境(国)文物。全书通过6大单元,收录陶瓷、玉石、青铜、雕塑、壁画等类别的精品文物,日用到礼器、建筑、佛教、墓葬美术等,全方位展现山西古代艺术,探寻华夏文明。收录多篇学术文章,为解读文物 ...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 第1期 P4-16向上滑动阅览专题策划导言马冬青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作为这一传承的重要载体,不仅包含了古遗址、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囊括了传统技艺、习俗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正积极探索并应用数字 ...
全文刊登于《中国文化遗产》2024年 第1期 P17-26向上滑动阅览迈向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综合方法:从调查到信息管理的案例研究佛朗哥·斯佩托 张开 艾哈迈德·阿莱利卢卡·佩尔费蒂 克里斯蒂安娜·阿奇尔弗朗西斯科·法西摘要:近年来现实采集技术促进了文化遗产数字化进程,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也对数字化方法提出具体而新的要求。本文通过案例展示文化遗产数字化 ...
南秦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南秦村西南约200米的一处台地之上,北面有瓦日线铁路东西横穿墓地,西南距洪洞县县城约5千米,北距永凝堡遗址约1千米,东北距坊堆遗址约2.5千米,南十余千米为东周洪洞古城遗址。墓地地势较为平坦,东北望霍山,出霍泉河,北面有磨河,南面有洪安涧河。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解放初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 ...
洛阳邙山东汉帝陵再探李继鹏(原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5期)内容提要根据最新考古发现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洛阳邙山五座东汉帝陵的地望已基本确定,陪葬墓的分布规律逐渐明晰,但仍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深入探讨。本文主旨在于考察邙山东汉帝陵的营建过程,重点分析明帝选址洛南和安帝复葬邙山的原因,强调成年皇帝的个人意志在陵墓选址过程中 ...
------------------------------------------------------------------------全文阅读公元前二千纪前后的晋南至嵩山地区——以石器为视角(作者:翟少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3年第1期)
2024年2月26日,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对公众开放。 走进殷墟博物馆新馆,迎面而立的高墙上镌刻着一行醒目的大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记载,这九字箴言是商王朝建立者汤的盘铭,向参观者展示了一个民族一以贯之的革新姿态、进取精神,展示了中华文明从历史中演化创造、于传承中生生不 ...
参加《何以中国》的拍摄很偶然。2021年4月,《何以中国》在北京举办项目发布和专家研讨会,我受邀参加,简单提了一些想法,总导演干超很感兴趣。随后,我就发了几篇以前发表的文章给他,供导演组参考。没想到,5月的时候,干超导演突然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参加脚本的撰写,去上海开个座谈会详谈。从2004年开始,我一直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研 ...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上接辽西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农作物种植制度是研究古代农业发展水平和演变趋势的关键,包括作物结构、熟制和种植方式。近年来,随着浮选法的推广,植物考古遗存的发现成倍增长,较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早期农业发展中的作物结构和时空分布的认识,为我们探索当时的农作物种植制度提供了可能。 中国古代早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可以简单分为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代表 ...
近几年考古很热,而且越来越热。考古报道也从以前的以发现为主,逐渐向透物见人转变。这里透物所见的人,既有与遗物遗迹相关的历史人物,也包括考古学家们。通过媒体的报道,考古工作和考古工作者渐渐为世人所了解。 但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思维定式的限制,因长年野外作业,体力活既重又多,在许多人看来,考古是个辛苦职业,考古人很难家庭和事业兼 ...
在中华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堪称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和独特文化标识。龙,无人见过,但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在脑海中描绘出它的样子: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红山“玉时代”,标配玉猪龙。玉猪龙的发现基本奠定了后世龙形象的标准造型。一枚不像猪也不像龙的小小玉器,如何为“龙的传人”找 ...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大家谈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围绕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了重点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 陶寺遗址是探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代表性遗址之一。1978年,陶寺遗址开始科学考古发掘。四十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让人们对 ...
2024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龙年,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没有现生动物的属相,但作为“龙的传人”,人们对龙的喜爱历史悠久,龙图腾文化从史前时期开始形成并一直延续至今。 中华龙文化源头在哪里?又是如何传承发展的?在龙年新春到来之际,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从考古视角对此 ...
龙年·说龙 大家新年好,欢迎大家关注爱考古!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吕鹏。 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转眼到了甲辰龙年,爆竹声中一岁除,迎新送故,且听我——“龙年说龙”。吕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 东方之象,五行属水,四季主春,五色呈青,十二地支为辰,负责行云布雨 位列四灵、五灵之一 最受欢迎的十二生肖之一 东 ...
在《考古》1959年第4期,我曾写过一篇《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讨论。最近接触到一些同志,谈论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这问题有再加讨论的必要。现在分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 什么是考古学文化 “文化”这一名词有好几种不同的意义。普通用语中的“文化”,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是指“社会在教育、艺术、科学方面和精神生活及 ...
基本信息:编著: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82346内容简介: 沙埠窑于1956年被发现,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深入挖掘沙埠窑的文化内涵,并为考古遗址公园 ...
基本信息:编著: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邓聪 朱章义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3年10月印次:2ISBN:9787220129322内容简介: 《金沙玉工Ⅱ——玉石琮工艺研究》是以一件金沙良渚玉琮研究为核心的专著,综合分析国内外所有相关良渚玉琮。包括对玉琮制作微痕打破关系辨识,复原玉琮生 ...
基本信息:编著:韩建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月印次:1ISBN:9787522726373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早期东西文化交流和早期亚欧世界体系的论文20篇。提出全新世以来亚欧大陆存在东方、西方和北方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为东西方文明的形成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认为距今5000多年开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