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长城是“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子今,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 技术艺术史研究方法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

技术艺术史研究方法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丁方 摘要:作为一个新兴跨学科研究领域,技术艺术史研究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建立的“斯特劳斯修复技术研究中心”、耶鲁大学丹尼尔·W·汤普森教授发表的《中世纪绘画的材料与技法》、80年代中期汉堡大学引入可以追溯绘画作品支持体年代的树木年代学。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高校和相关艺术品收藏机构越来越重视艺术品保存与修复工作的开展,引进尖端设备

• 世界遗产大会学术解读|Dying of Success

Dying of Success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今天结束了。大会涉及的内容很多,很难对所有热点都进行详尽的阐述,那我挑选其中争议最大的一个来说说。那就是——委员会和咨询机构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专业意见完全沦为国际政治的牺牲品。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会场咨询机构认为应该列入濒危名录的遗产,被委员国否掉;咨询机构认为不应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被委员国直接列入;咨询机构认为应该尽快列入名录予以

• 库车县出土唐代窖藏钱币

2013年4月23日,阿克苏地区库车县老城区福利院在进行宁波援建工程项目施工,开挖地基时出土了一批唐代的窖藏钱币。这批窖藏的古代钱币数量巨大,种类较丰富,经过清理总数达到23124枚,相较于2012年7月12日库车县老城区萨克萨克社区基建工地出土的晋十六国时期钱币要多近10000枚,是近年来在新疆一次性出土窖藏钱币数量最多的。一、唐代窖藏钱币出土情况这批钱币当时是被施工的挖掘机械偶然挖出,散落和混

• 《欧洲历史建筑材料及修复》

关于本书作者简介❖   ❖ 陈雳博士197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2006年获DAAD奖学金资助赴德国亚琛工大(RWTH)古迹保护研究所访学2007年获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后工作2013年获DAAD奖学金资助赴德国班贝格大学(Otto-Friedrich-Universität Bamberg)博士后工作现为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主

• 法国解放报:法国考古工作者就业现状报告

2003年八月份通过的法案使得法国预防性考古(我国习惯称抢救性发掘)开放为市场竞争模式。这虽然有助于创造就业岗位,但就业条件已变得非常不堪。在上萨瓦省,我们采访了这些满身尘土的无产者。一条幽径的尽头,一道栅栏,两个箱子,这就是考古工地的正门。十几名考古工作者正在忙着清理脚下的土地。这座六百年前的中世纪墓地位于安纳西边上的Metz-Tessy村,考古队员们为了清理它,已经忙了整整5个月了。发掘工作结

• 马晓玲: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的发现与研究马晓玲(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粟特人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在公元3至8世纪之间,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粟特地区的动乱、战争等原因,粟特人沿丝绸之路大批东行,经商贸易。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粟特人入华逐渐达到高潮,他们在东行的丝绸之路沿线不但留下了足迹,而且形成了聚落。20世纪以来,在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重镇与政治、文化中心

• “抖”起来的文物,焦虑中的博物馆

当人面纹铜方鼎做起了“98k电眼”,当三彩釉陶坐俑跳起了“千年拍灰舞”,当秦陵兵马俑们高喊着“我们不红,始皇不容”……这些动起来的博物馆文物似乎在向公众宣告着博物馆抖音时代的到来。然而,“古老+新潮”反差下激起的全民狂欢之余,博物馆与抖音的此次合作同时也面对着一系列争议与质疑。那么,博物馆与抖音的合作为博物馆行业所带来的究竟是新生还是堕落?是短暂的热度还是长久的影响?瞬间引爆  为响应今年“5.1

• 中国南海疆域研究

【新朋友】点击上方“边疆时空”关注我们【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精彩文章给朋友们作者:李金明ISBN号:9787531669128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4-01  作者简介  李金明,福建省泉州市人,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资深专家、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终身顾问、南方防务智库顾问

• 傅璇琮 |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序

徐俊同志在即将完成《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时,就嘱我为此书写一序言。去年九月初,我应台湾清华大学之邀,赴该校中文系讲学,我本想将已排出的校样带去,于教学之馀阅看并即撰序。但当时校样未能出齐,徐俊又有一种执着过细的本性,还想在校样中再作修改,就说等回来再看吧。我于今年二月初返京,徐俊就给我厚厚一叠已经排好但还有他不少改动字迹的校样,我接过来,就好像接过一副重担。说实在话,我对撰写此序,是感到很为难的。因

• 孙英刚 何平丨犍陀罗文明史、迦腻色迦的遗产与犍陀罗故地塔克西拉

来源:澎湃新闻孙英刚:迦腻色迦的遗产迦腻色迦的统治时期是公元二世纪(东汉时期),此时是贵霜帝国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佛教和犍陀罗文明的鼎盛时期。犍陀罗离我们并不遥远文明,而是跟中国文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文明从开始就是开放性的文明,不是闭关锁国的文明,其开放性是我们的文明可以不断更新和绵延不绝的原因。从我们和犍陀罗文明的关系可以看出这点,犍陀罗文明对古代中国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无论是

• 经济视角下的汉匈战争:打垮匈奴帝国的不是卫霍,而是李广利

以往我们读史书,视角其实是以汉朝为基点,更确切地说,以长安为出发点,越近的信息越清晰,越远的信息就越模糊,所以,对于宫廷阴谋、人事变迁,可以说是有鼻子有眼,而对于郡县豪强、巨商大贾、北方敌国,反倒是语焉不详。这不是《史记》、《汉书》的问题,而是古时候信息掌握的必然,可如果今天的读史人仍满足于这种信息的详略,就有点刻舟求剑了。一说回匈奴来,在《史记·匈奴列传》里对于伊稚斜这位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大

• 楊富學《回鶻文佛教文獻研究》出版(附:後記)

《回鶻文佛教文獻研究》出版(附後記)圖/文 閆珠君整理作者:楊富學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2018-4頁數:427定價:118.00裝幀:平裝ISBN:978-7-5325-8660-8內容簡介:《回鶻文佛教文獻研究》作為西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文獻研究基地主任(现为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才讓教授主編《西北民族文獻與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18年4月刊行。本書作為楊富學教授主

• 再论中国发现的六枚拜占廷中期金币

再论中国发现的六枚拜占廷中期金币(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郭云艳) 2005年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金德平先生,在《中国钱币》上刊登一篇文章,记述了近年来中国钱币博物馆陆续从银行以及民间收购来的拜占廷金币共17枚,1其中包括以前未在中国发现过的拜占廷帝国中期的金币6枚,分别是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641-668)金币2枚,塞奥菲鲁斯(Theophilus,8 ...

• 杨富学、薛文静 | 霞浦摩尼教夷数(耶稣)崇拜考

  内容提要:在霞浦摩尼教文献中,夷数(耶稣)极受崇拜,被称作“夷数如来”“夷数和佛”或“夷数王”。《摩尼光佛》所见“末尸诃”应为弥赛亚(Messiah)汉译中的一种,用以指耶稣的救世主属性。有的文献把夷数描绘为第三使或光明少女的化身,曾化作裸形美女诱惑雄魔射出吞食的光明分子,有些文献对夷数似乎更为推崇,甚至有凌于摩尼之上的倾向。摩尼教的“五佛”后来演变为“三佛”,但夷数一直赫然在列,其地位仅次于

• 杨富学 王书庆 | 从生老病死看唐宋时期敦煌佛教的世俗化

    内容提要:生老病死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是佛教在取信于民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保存于敦煌石窟中的为数丰富的唐宋时代的佛事文书,展现了当时佛教界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世俗化特色,把释迦牟尼总结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转变为人人都可以接受的生老病死之俗谛,通过这一转变过程,佛教慢慢地褪去了神秘的袈裟外衣,被深深地融入俗世。烧香设供、祈祷还愿,成为佛教徒不求成佛,只求禳灾祛魔、多子多寿、保家庭

• 彭晓静、杨富学 | 福州福寿宫摩尼教神祇探原

摘要:福州福寿宫,原名明教文佛祖殿,为祭祀霞浦摩尼教教主林瞪而建,初建于宋。寺院主祀摩尼光佛和林瞪,左右配祀张真君、真武大帝,另有三十六护法神将;临水夫人殿、华光殿、大王殿三座偏殿分别供奉临水夫人、华光大帝马天君和黄、赵二大王,另有观音阁,供奉观音菩萨。通过对福寿宫所供诸神之考察发现,福寿宫护法神祇来源于摩尼教、佛教、道教和当地 ...

• 再论“中原制造” ——欧亚草原古代金属动物纹饰品的产销与仿制(上)

再论“中原制造”:欧亚草原古代金属动物纹饰品的产销与仿制(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邢义田) 二○一四年我在一本小书中,曾针对草原斯基泰风格金属牌饰等工艺品的生产者,略略提过以下的揣测:一九九九年在西安北郊北康村发现了战国铸铜工匠墓,可以说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迄今最有利的证据。墓中发现了很多用于制作金属工艺品的泥范和工具,因此可判断墓主的身份是一个工匠。从出土模具的纹样,可以清楚

• 彭晓静 杨富学 | 丝绸之路:一条宗教传播与交融之路

      摘要:当今世界纷争不断,究其实质,很多都与宗教冲突息息相关。然而,在古代东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宗教繁多,不仅少见争斗,反而是一种不同宗教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友好场景。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并行不悖,教义上互相吸纳融摄,不同宗教间相互借用各自的术语,采用其他宗教的表现形式,使丝绸之路成为不同宗教相互交流、融合的大舞台,构 ...

• 再论“中原制造” ——欧亚草原古代金属动物纹饰品的产销与仿制(下)

再论“中原制造”:欧亚草原古代金属动物纹饰品的产销与仿制(下)(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邢义田) 三.域外与域内的仿制工艺品相互仿制是文明交流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所谓仿制可有几层意义:一是制造技术的引入或输出,二是装饰母题或形式的模仿,三是母题或形式模仿后的再创造或在地化。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在欧亚大陆这块广阔的区域内,工艺接触和模仿的过程极其复杂,至今仍有太多的谜,但可以确信的是其中应有很

• 石硕 王丽娜丨清朝“驱准保藏”行动中对由打箭炉入藏道路的开拓

清朝“驱准保藏”行动中对由打箭炉入藏道路的开拓石硕,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教授;王丽娜,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摘 要: 1717年,蒙古准噶尔军队攻入拉萨,对清朝在西藏的统治权构成严重威胁,清朝决定出兵西藏。在北路进兵受挫后,清朝开始谋划由打箭炉向西藏进兵。经过沿途招抚、筹措粮草、探查道路等近三年的准备与筹措,清军最终成功实现由打箭炉进兵西藏,完成了“驱准保藏”。对打箭炉入藏道路的开

• 厉害了,唐都长安!人口破百万,面积比拜占庭大7倍!

点击上方“华商报”可快速关注哦!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这是唐太宗描写唐都长安的作品。    那么,唐长安城的规模和城市格局怎样?又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近日,华商报记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专访了该校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双怀。王双怀,历史学博士,生态学博士后。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西安唐代文化史学会会长、

• 历史学研究必须掌握的GIS数据库②CCTS

1. 什么是“中华文明时空基础架构”?“中华文明时空基础架构”(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ime and Space,CCTS) 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与计算中心利用时空信息技术与基础图片,整合中研院相关研究成果发展而成。该项目第一版于2002年9月发布。该项目期望建构以历代中国为空间范围,并以原始社会迄今的中国历史为时间纵深,以中国文明为内涵的整合性信息应用环境。主要

• 中国丝博馆馆长赵丰谈丝绸故事:丝绸是丝路原动力

6月22日是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四周年。位于杭州玉皇山前的中国丝绸博物馆4年来是如何通过文物和展览讲述丝路上的丝绸故事的?经过改扩建工程后于2016年重新开放的中国丝绸博物馆6月22日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丝绸之路申遗成功4周年。4年间,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互动日益频繁。去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与交

• 粟特艺术中的娜娜神话(上)

  粟特艺术中的娜娜神话(上)  葛乐耐 (Franzt Grenet)、马尔沙克(Boris Marshak)著,  施品曲译注  摘要:  知名的《哭丧场景》,乃是片治肯特二号神殿前有四柱的大厅壁画中的一部分,断代于公元6世纪。近期的研究,让该主题有了被重新思考、认识的机会。做为画面主神的四臂女神自始就被正确地视为是娜娜;然而,却是直到两篇相关的文本获得更多分析之后,其构图中所蕴藏的美索布达米

• 【敦煌书讯】《敦煌民族史探幽》出版

《敦煌民族史探幽》作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之一种,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于2018年4月推出。作者杨富学博士,现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敦煌民族史探幽》除丛书主编杨富学先生撰写的总序外,正文由十六章组成:第一章 少数民族对古代敦煌文化的贡献(1)第二章 河西考古学文化与月氏乌孙之关系(26)第三章 敦煌文献与唐代吐蕃史的构建(52)第四章 摩诃衍禅法及其在吐蕃中的流传与影响(64)第五章 西域 ...

•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的保护与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572691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将考古研究、科学分析与具体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相结合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对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文物进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大葆台西汉墓出土黄肠题凑和漆棺漆椁文物的病害调研、分析检测、保护修复等具体工作的研究与实施。目录第一章 大葆台汉墓黄 ...

• 丰镐考古八十年·资料篇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西安市周秦都城遗址保护管理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571649内容简介:  本书从西周都城——丰镐遗址80余年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大量成果中选取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调查、发掘报告和相关研究论文,梳理了丰镐遗址的文保工作 ...

• 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广义的丝绸之路还应该包括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使分布在世界各个地区“社会空间”的不同人群,在持续不断的相互接触与碰撞中,逐步打破了原来相对孤立、封闭和分散的状态,逐渐融合成为一个具有密切联系的整体世界。因此,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实际上是一部人类文明互动与交往的全球史。  用全球史观来透视古代丝绸之路  作为一门 ...

• 考古专家谈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发掘

2016年,良渚古城遗址考古队对古城内的姜家山贵族墓地遗址进行发掘。大家意外地发现,墓地边还有一处宋代的房屋遗迹,遗迹边到处是宋人丢弃的酒瓶。刘斌蓦然焕发了学生时代的诗兴。良渚古城遗址1985年,作为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当时分配到“最南边”的毕业生,原籍陕西的刘斌来到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后来担任第四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系主任张忠培教授叮嘱自己的学生:“长江下游是个独立的区域,文化面貌单纯,是块做考古的 ...

• 《敦煌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出版

《敦煌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作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之一种,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于2018年4月推出。《敦煌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由《敦煌边塞诗歌综论》《敦煌P.2672卷残诗集内容考释》《敦煌讲唱文学作品的小说特征及其与唐传奇之比较》等23篇论文组成,为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研究员王志鹏博士二十余年来研究敦煌文学及其与佛教文化关系成果的汇集。王志鹏研究员长期从事敦煌文献、宗教思想文化及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研 ...

• 书单 | 文物(遗)保护与修复研究书目

  文物保护与修复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意大利人布兰迪在其专著《文物修复理论》中说:“所谓修复,是在充分尊重文物的历史性、真实性和美学性的同时,多学科共同参与,对文物进行处理的重要行为。”  文物保护与修复如此重要,没有参考书可不行,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有关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相关书目!  本次书目分为以下三部分:  保护理论与法规  文保成果及案例  文物修复与鉴定  说明:  ·

• 希腊博物馆守夜人监守自盗

希腊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上一座考古博物馆多件珍贵藏品不翼而飞,希腊文化部27日宣布发现失踪古董下落:博物馆一名守夜人“监守自盗”。这名守夜人26日被捕。警方在他家中找到多件博物馆藏品,包括在阿克罗蒂里遗址发现的15件公元前17世纪陶罐,源于一座公元前8世纪神殿遗址的两件石质人偶,一件陶质人偶和一件“石英晶体物件”。这座神殿供奉古希腊神话中的爱神阿佛洛狄忒。这名守夜人从博物馆库房窃得这些古董。警方说,失窃古董 ...

• 今年秋天,大英博物馆一个以“异议”为主题的展览值得关注

2018 年 9 月 6 日到 2019 年 1 月 20 日,大英博物馆将推出展览:I object:Ian Hislop's search for dissent。展览以“异议”为主题,一共 100 件展品,每一件都在表达“我反对”。负责挑选 100 件展品的是 Ian Hislop。他是杂志 Private Eye 的编辑。这是一本以其独特的讽刺风格而为人熟知的新闻杂志。此外,Ian Hislop 还参与 BBC 新闻时评辩论节目 Have I got news for you 。在节目中,他会带着

• 法国专家期待法中博物馆领域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朱增兰):6月7日,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创办人之一、法国阿拉伯世界博物馆文化顾问克劳德·莫拉(Claude Mollard)在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法中双方在文化领域交流成果颇丰,希望进一步加强在博物馆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一带一路”建设。此次莫拉先生到访中国,应邀于5月26至29日参加了在江苏举行的“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谈到这次活动,他指出,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博物馆发展的重视,中 ...

• 走进日本“无边界”数字艺术博物馆

这是6月11日在日本东京拍摄的“无边界”数字艺术博物馆媒体预展。 “无边界”数字艺术博物馆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与日本艺术团体teamLab共同打造,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完全依靠数字技术展示艺术作品。展览将于6月21日开幕。新华社记者 马峥 摄

• 意大利庞贝古城新挖掘区探秘

这是6月8日在意大利庞贝古城拍摄的带阳台楼房。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罗马城市遗址。日前,记者探访了庞贝古城正在挖掘的新区域。在这片楔形区域中,布满了施工用的脚手架,远处可见起重机在作业,考古工作者在烈日下用小毛刷一点点对房屋墙壁进行清理和修复。经过挖掘和保护之后,这一新区域将对公众开放。

• 日本京都大谷大博物馆举办展会 介绍京都全年节日活动

6月12日在大谷大博物馆(京都北区)举行了介绍京都四季活动的企划展“京都年间节日活动”。展示了与葵祭、祇園祭、五山送火等相关的文献和画卷约40件,到场者兴致勃勃地欣赏作品。活动截止于7月28日。江户时代的画卷《四季画图》,描绘了1~12月期间京都的风俗和节日活动。描写上贺茂神社(该区)的神事·贺茂竞马的“竞马图屏风”,以富有远近感的构成设计,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观众和奔驰马匹的景象。另外,幕府末期的“元治精选京 ...

• 这些5000年前神秘的石球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

欧洲石器时代晚期最神秘的一些人类制造物品——雕刻复杂的石头球,每个都有一个棒球那么大——在第一次被发现200多年后,考古学家仍然困惑不解。目前已经发现了500多件神秘的物体,其中大部分在苏格兰东北部,也有在英国、爱尔兰和挪威的奥克尼群岛发现的。考古学家仍然不知道新石器时代的石球最初的用途或意义,这被认为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现的最精美的新石器时代艺术的例子。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创造了华丽的球的虚拟3D模型,主 ...

• 伊拉克下大雨冲出文物

古代文物下大雨除了能让空气更清新、更湿润,居然还能让文物重见天日。据法新社,伊拉克当局当天宣布,巴比伦省近日降下倾盆大雨,这场大雨冲刷出当地波尔西帕考古遗址的75件文物。当地考古官员称,这些文物包含赤陶器、古钱币、金属器物等,可追溯至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但具体的年代还需进行测定。因降雨出土文物在伊拉克并不罕见。当地考古官员称,去年也有1000件文物因大量降雨而出土,这说明这些古物埋得并不 ...

• 谷歌和央美合作,把徐悲鸿200件画作搬到线上

2018年的博物馆日以「超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为主题,科技和艺术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Google也有这样一个非营利性的项目,叫Google Arts Culture,简单来说就是把艺术文化作品数字化,搬到线上,还用VR等技术加深用户的观赏体验。去年12月,Google Arts Culture和故宫合作,把故宫博物院的几百件珍宝做了线上高清处理,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策展活动,这对中国艺术的传承和传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2018年6 ...

• 做多元文化的桥梁——探访澳大利亚澳华历史博物馆

在澳大利亚最古老的唐人街——墨尔本唐人街深处,隐藏着一栋五层红砖小楼,澳华历史博物馆就坐落在这里。跨进博物馆的红漆大门,仿佛走入另一个时空,一份份资料、一件件展品,将参观者带回200年前华人移民刚刚登陆澳大利亚时的情景。1818年,来自广东的麦世英在杰克逊港下船,成为有记载的最早一批来澳华人移民中的一员。19世纪50年代,伴随着淘金热,不少华工出现在澳大利亚的金矿里。现在,澳大利亚的华裔人口已超过 ...

• 著作导读|《公众考古学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s in Public Archaeology

  《公众考古学的关键概念》(Key Concepts in Public Archaeology)由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师Gabriel Moshenska博士主编,汇集了该校公众考古学研究生项目多位教师和毕业生的专题文章,旨在较为全面的向考古工作者和公众展示最新的公众考古学研究领域,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的教材使用。  全书正文共十三个部分,包括:1)引言2)社区考古学3)经济学与公众考古学4)考古与教育5)公众考古学中的数字媒体6)向公众介绍考古遗址7)考 ...

• 《敦煌古代工匠研究》介绍

2018年4月,耗费十余年之功的《敦煌古代工匠研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我们节录本书的内容以飨读者。目 录研究篇绪论第一章敦煌古代工匠概况第一节工匠职业类别第二节工匠技术级别第三节敦煌壁画所见工匠第二章敦煌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第一节工匠身份第二节工匠生活待遇第三节敦煌古代工匠与欧洲中世纪艺人第三章敦煌古代工匠与手工业经济第一节敦煌的官府工匠与手工业第二节敦煌寺院工匠与手工业第三节敦煌个体工匠及其兼业第四章敦 ...

• 居延汉简整理添新作——《地湾汉简》评介

  2017年12月,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地湾汉简》一书,由上海中西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收录了1986年甘肃金塔地湾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全部汉简778枚,以及当年在肩水金关遗址采集的散简25枚,是继《居延汉简甲编》《居延汉简甲乙编》《居延新简》《额济纳汉简》《肩水金关汉简》之后,中国大陆地区出版的又一有关汉代居延地区出土简 ...

• 西域古佛寺——新疆古代地面佛寺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林立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577696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新疆地区公元3世纪至13世纪的地面佛教寺院。书中把这些寺院分为巴楚、库车、焉耆、吐鲁番- 哈密和丝路南道五个区。对每个区的佛寺建筑遗址现状、佛堂建筑形制、寺庙布局以及年代分别进行论述,最后对这些佛寺 ...

• 敦煌西夏石窟研究赓续前行

  对于敦煌石窟研究来说,西夏时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阶段。在当前敦煌西夏石窟的研究中,学者们努力从各种资料中寻找新线索。  风格独特 内容丰富  在西夏时期,敦煌除闻名中外的莫高窟之外,还有安西县的榆林窟、东千佛洞和肃北县的五个庙石窟等。这些西夏石窟在敦煌石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风格独特、内容丰富等特征受到学者关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榆林窟第3窟的壁画中,出现了唐僧取经图。图中玄奘和悟空师徒二 ...

• 《壬寅日记》:清代西北丝绸之路实录

林则徐的《荷戈纪程》,亦称《壬寅日记》

• 跨境遗产 | 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为何会成为经典?

世界遗产中的跨境遗产很特殊,在管理上往往更复杂,需要根据不同的遗产类型、各国的保护体系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设计。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跨越多国,却能在遗产的价值标准和描述上保持一致性和内在联系。这样的“跨国”一致性是如何做到的?遗产简介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城——朝圣的终点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又被称为“圣詹姆斯之路(Way of St. James)”。相传,公元一世纪时十二使徒中的圣雅各殉道后,尸体被他的门徒 ...

• 维罗纳,莎士比亚之前,罗马人之后

维罗纳属于莎士比亚。有着“茱莉亚阳台”的卡普雷提之家是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的景点,游客们都想站在那里俯瞰花园,好找到自己的罗密欧。不过,维罗纳在莎翁作品中出镜不止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喜剧《维罗纳二绅士》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但也许莎士比亚太有名,很多人还没意识到,在莎士比亚出生前一千年,维罗纳已经诞生,它是一座罗马人的城市。维罗纳著名的斯卡利杰罗桥修建于中世纪末期 本文图为Sophie Ibbotson摄维罗纳老 ...

• 李星明:留住史迹——《中国文化史迹》踏查勘校记

李星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二〇一四年八月五日,我们一行来到河南省安阳市西南约二十五里善应镇宝山灵泉寺踏查,宝山灵泉寺是我们组织的常盘大定、关野贞《中国文化史迹》首轮踏查中的一站。当我在寺院库房中看到被盗后又被追回的两尊大留圣窟中的北齐佛像(图一、图二)时,感慨万分。大留圣窟中原有三尊石佛像,常盘大定于一九二一年造访时,尚保存完好 ...

• 齐东方:交流的价值——外来器物与中国文化

齐东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没有外来文化的参照,我们很难看清楚自身,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借鉴乃至融合,古人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和方向。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同的文化享有许多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交流的价值在于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外来文化不仅是补充,还将激发出创造和发展的活力。中国汉唐时期有很多外来文物,自身制造的一些器物中有些造型、纹样,原本也来自 ...

• 地图中的历史——改变世界的58幅地图

  地图不仅能开启世界的真实面貌,还有助于人们想象未知的世界。地图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点、线和空间都描绘着希望与恐惧,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本书收录的地图,证明了地图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虽然出现的时间早于书写文字,但时至今日,地图已经用上了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和成像系统。从许多地图中,我们得以窥见制图者对于宇宙的信念,以及对地理的探索。此外,地图上对领土的控制和对所有权的宣示,也代表着社会政治

• 访谈︱许宏:城墙未必是社会复杂化的必要条件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杨炎之来源:澎湃新闻【编者按】关于考古,许宏研究员有句颇富诗意的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当时的真相,但仍怀着最大限度迫近真相的执着。”虽然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的队长,但他并不轻易给自己主持发掘的遗址定性,五卷本的考古发掘报告《二里头(1999—2006)》仅在结尾处提到了夏:“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商文化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在《先秦城邑考古》中,他以“二里头—西周时 ...

• 《陕西省历史地图集》出版发行

6月,《陕西省历史地图集》(简称《图集》)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是陕西省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由陕西省文物局编著,50人的团队,6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部省域历史作品。《图集》为8开本设计,27.5印张,收录67幅地图,362张历史照片,以图说文述的方式展现了陕西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变、政区沿革、地名变迁以及环境变化,采用特种纸印刷,烫金、压凹、浮雕等多种工艺结合

• 世遗大会预热|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走近波斯湾与海湾明珠巴林王国

图/波斯湾 图片来自网络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于6月24日至7月4日,在波斯湾西南部的海湾明珠——巴林王国举办。CHCC团队将一如既往地关注遗产大会,现场观察队伍即日启程。届时,清源会进行“清源独家现场观察”报道,敬请期待!今天先给大家介绍巴林及波斯湾附近的世界遗产。提到波斯湾,可能大部分人脑海里首先闪过的是石油、富豪和茫茫沙漠中、广阔海岸边的种

• 荣新江 | 敦煌藏经洞的性质及其封闭原因

清末莫高窟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的藏经洞,为学术界提供了大量的写本和美术品。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于这些资料的研究成果,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代东西方文明的理解。敦煌藏经洞的封闭年代和原因,关系着我们对藏经洞出土资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是敦煌学研究者长期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我们对藏经洞资料的总体认识,也离不开我们对大约十一到十三世纪(宋元时代)西北地区的重大历史

• 践行西湖世界遗产文物本体监测“技术规程”

原创:屈江涛 沈 飞文博中国今天日前,浙江大学文物保护实验室张秉坚教授团队遗产监测小分队带着便携式仪器又定期来到了西湖景区的开化寺遗址、钱塘门遗址、飞来峰石刻、灵隐寺经幢、清行宫遗址、司马光家人卦刻石等6处遗产点进行现场专业技术监测工作。据了解,该工作是受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委托,对西湖不可移动文物本体以及周边环境因素进行例行检测,监测内容包括:(一)遗产点周边环境要素检测。如空气温湿度、光 ...

• 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2014~2015年发掘

  “南海Ⅰ号”第一阶段考古发掘报告即将出版,这标志着“南海Ⅰ号”沉船发掘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将这个成果正式向社会公布,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和赞赏的事情。“南海Ⅰ号”发现于1987年,可以说,“南海Ⅰ号”的发现和考古工作的开展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萌生到成长的历史。今年恰是这条沉船发现30周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完成这部报告,既是对“南海Ⅰ号”沉船既往工作的交代和总结,也是对中国水下考古工作开展30周年的 ...

•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论集

基本信息:编著:牛鹏涛 苏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3月印次:1ISBN:9787030562050内容简介:  本书以首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前沿论坛的成果为主,共收录37篇论文,汇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就出土文献与周汉古籍、先秦秦汉史、考古新发现与古代文明起源及其发展、学术史重写及早期思想史理论与方法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目录丛书序(景海峰)非盂铭文试析(李学勤) 1近年 ...

• 石窟寺研究(第七辑)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  龙门石窟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2月印次:1ISBN:9787030518187内容简介:  本书是科技领域的第一本全国性专辑出版物,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合办,每年出版一辑。通过专家评审,从众多来稿中择优选录了20余篇文章, ...

• 有凤来仪:湖北出土曾楚玉器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博物馆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出版时间:2018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3月印次:1ISBN:9789881949257内容简介:  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有凤来仪:湖北出土楚文化玉器”展览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展出。本书为此次展览配套图书,展示了湖北随州曾侯乙、枣阳郭家庙等曾国墓葬及襄阳山湾、枣阳九连墩、枝江姚家港等楚国墓葬出土西周晚期至战国中期玉器140件(套),展示并探讨 ...

• 南海Ⅰ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二——2014~2015年发掘(上下册)

基本信息:编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54589内容简介:  本报告为“南海Ⅰ号”正式发掘以来第一部阶段性报告,以年度报告的形式编纂。考虑到“南海Ⅰ号”整个工作周期过 ...

• 再论个旧黑蚂井墓地所葬人群的族属及身份

——————————————————————————————————————————全文阅读再论个旧黑蚂井墓地所葬人群的族属及身份(作者:杨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考古》2018年第4期)

• 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研究

----------------------------------------------------------------------------------------全文阅读殷墟铜爵铸造工艺研究(作者:岳占伟 岳洪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文物》2018年第4期)

• 妇好墓圆雕玉器工艺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妇好墓圆雕玉器工艺研究(作者:叶晓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2期)

• 甘肃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铜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

——————————————————————————————————————————全文阅读甘肃玉门火烧沟四坝文化铜器的科学分析及相关问题(作者:陈坤龙1 王璐1 王颖琛1 梅建军1.2 王辉3  1.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2. 李约瑟研究所,英国剑桥; 3.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2期)

• 长城学术|观念与制度:长城保护维修的两个基础问题

一、不可移动文物分类对长城保护维修理念的影响1、长城的文物属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公布与管理,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是长城保护维修工作开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后文简称文保法)第三条将不可移动文物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类别,也成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分类标准。据统计,全国已公布各级长城文物保护单位209处。从

• 定义“丝绸之路”

定义“丝绸之路”刘文锁(中山大学)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出版的《中国亲程旅行记》第一卷,根据公元1世纪撰写的《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以及《史记·大宛列传》,在描述公元前后中国与印度和内亚巴克特里亚(大夏)之间的贸易和交通时,创立了“丝绸之路”(Seidenstrassen)一词。1在这部著作中,李希霍芬论述到: 第一位谈到中国的作家,正如所提到的那样,是填写到印度去的航海日记——就是后

• 【清源快报】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丨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辑

图/2018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北京市主会场-周口店猿人洞遗址现场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每年6月第2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全国各地围绕2018年遗产日主题——“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推出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其中北京市以“新技术护航文化遗产未来”为主线,将主会场设立于周口店遗址,发布北京市近年来科技保护文物成果,并以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猿人洞)保护建筑工程

• 【清源快讯】凤凰花开 纷至沓来 凤凰花落 成果硕硕——国保单位(近现代类)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精彩课程及成果汇报

图/学员培训班感想 图片来自本次培训学员汇报PPT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由清源团队和鼓浪屿—万石山管委会共同承办的国保单位(近现代类)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已经于6月1日圆满结束。一百多位学员顺利结业,带着满满收获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本期继续与您分享培训的精彩课程内容,还有工作在保护管理一线的学员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近现代文物保护原则、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保护利用四大重

• 【学术分享】“一国一项”申报限制等规则的背景及出台——近期《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修订追踪研究(下)

图/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操作指南》工作组讨论 (摄影:解立)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结合对第39-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现场观察,本文作者将这四年来对《操作指南》包括申报限制、预备名录等重要修订内容产生的背景、经过进行了追踪研究与分析。文章已发表于《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1期。我们节取了文中关于“一国一项”和“预备名录”的申报规则分上下两期发布,今天将“预备名录”部

• 【学术分享】“一国一项”申报限制等规则的背景及出台——近期《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修订追踪研究(上)

图/2015年德国波恩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会间工作的《操作指南》修订工作小组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结合对第39-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的现场观察,本文作者将这四年来对《操作指南》包括申报限制、预备名录等重要修订内容产生的背景、经过进行了追踪研究与分析。文章已发表于《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1期。我们节取了文中关于“一国一项”和“预备名录”的申报规则,分上下两期分享给大家

• 【学术分享】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审议环节的博弈关系分析

图/第41届遗产大会申报审议现场 (摄影:徐桐)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于2018年6月24日拉开序幕, 清源团队会继续坚持和大家分享大会现场的即时报道,并在会后发布《世界遗产观察报告》。敬请期待!*文章发表于期刊《中国文化遗产》2018年第1期“世界文化遗产近期态势”专题研究栏目。 摘要世界遗产申报审议环节是每年遗产大会的热点和焦点,一方面是

• 【跨境遗产管理专题】皇家大道:安第斯山道路系统

图/印加之路 玻利维亚段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随着世界遗产理念的发展、拓宽和完善,跨境世界遗产的保护与管理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受到跨境规模、遗产类型、价值内涵、各国保护体系等因素的影响,跨境遗产的管理具有很大的难度和差异性。“清源”已经介绍过两个跨境遗产案例: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朝圣线路和阿尔马登和伊德里亚的制汞遗产(详情查看文末往期链接),今天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条南美洲著

• 公元前一千纪后半中韩交流的考古学探究

  摘要:公元前一千纪后半,是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人群移动和文化交流逐步兴盛的一个时期。考古发现和比较研究表明:韩国完州郡上林里出土的“中国式”铜剑,是公元前4世纪中叶从中国大陆东渡到韩国西南部沿海一带的吴越铸剑工匠在当地铸造的;韩国出土的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的舶载铁器,是分别从中国大陆的燕地和齐地传入的;韩国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纪年前后的“横置式”前期瓮棺葬,是在中国大陆黄海和渤海沿岸地

• 丝绸之路上的文物保护修复新探索——记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远古时代大地湾文化的发祥,到商周时期先秦文化,以及西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与丝绸之路的兴起,奠定了陇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遗留下来大量极具地域特色的古代文化遗存。随着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多精美的历史文物出土,再现于世人面前。甘肃省博物馆是综合性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8万多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珍贵文物,藏品

• 终于见到了马丽华——法国、英国藏敦煌西域古藏文文献的出版

就对西藏和西藏文明的全面了解、对西藏同胞和西藏文化的深切关心、对进行汉藏文化对话之意义的理性自觉和对汉藏文化交流的鼎力推动,作为藏学家的我们中间又有几个能够和作为作家的马丽华相提并论呢?我们中间又有谁的作品能像马丽华的《走过西藏》一样受到如此众多的读者们的喜爱,并产生如此巨大、积极的社会影响呢?——沈卫荣:《我读马丽华》一 第一次看到马丽华的书,是二十年前的事了。1994

• “东瀛文人·印象中国”丛书(全五种)

“东瀛文人·印象中国”(全五册) 芥川龙之介、谷崎润一郎、内藤湖南 等著施小炜、徐静波、李振声 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3月出版装帧:32开圆脊精装全五册总价:205元二十年前,尚未翻译村上春树《1Q84》的施小炜,满怀热情策划了“东瀛文人·印象中国”译丛,计划将尚未引起国内重视的大师级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的旅中作品引进国内,包括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内藤湖南、村

• 从考古到历史类博物馆:基于考古学的解读和展示

  考古学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囊括了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和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有关的各种非人工遗存以及这些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获取、整理、分析、解释和研究这些资料需要具有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考古学研究的终极目标是人类古代社会和历史【1】。关于考古和博物馆,早在1950年苏秉琦《如何使考古工作 ...

• 新形势下考古工作的思考与探索——以洛阳地区为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更大的历史使命。这对广大文物工作者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文物保护工作重大的利好。  如何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做出我们应有的贡 ...

• 秦汉历史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资料宝库——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张德芳谈西北汉简

  中华文明流传赓续,简牍功不可没。它们见证文脉之昌,记录过往沧桑。作为以西北汉简为馆藏特色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掌门人,张德芳近日在沪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汉简的独特价值。  竹木简牍作为书写材料和文字载体承担历史重任  问:简牍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已有几千年的文字传承和文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埃及人用纸草,两河流域用泥版,印度人用贝叶,中国人则用竹木 ...

• 中国科技考古导论

  自20世纪50年代碳十四测定年代技术应用于考古学开始,几十年来,多种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被引入考古学,应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的考古学研究被称之为科技考古。夏鼐先生当年在《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一文中指出,碳-14测定年代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推动全世界的史前考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 ...

• 西部考古(第15辑)

基本信息:编著: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 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唐仲英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实验室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572493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研究论文等共计27篇,以中国西部地区为立足点,面向全国,内容涉及考古学、文物学、文化遗产保护 ...

• 辉腾锡勒草原访古

基本信息:主编:张文平 袁永明编著: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1051229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研究阴山山脉一个特殊地区——灰腾梁的考古学著作。其新颖之处在于,它研究的是一个区域,而不仅仅是一座古城、一块墓地、一处遗址,而是由自然因素与人文历史因素共同合成的自成体系、自我完整的地理单元。这令考古学者感兴趣,也令历史地 ...

• 吴小红:为文明探源提供一把精确的时间“标尺”

 北京大学考古年代学实验室主任吴小红至今记得,在一次中华文明探源项目的学术讨论会上,她作为最后一位发言人公布了良渚测年数据,结果令在场的各方专家吃惊不小。  良渚,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在中华文明初始阶段的漫天星斗中,它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北京大学考古年代实验室主任吴小红(新华社记者屈婷摄)  考古学家发现,良渚古城有着周长约6000米的城墙,城墙内外有两道防御性的水沟,每面有两座水门。先人们或 ...

• 成一农|从古地图看中国古代的“西域”与“西域观”

从古地图看中国古代的“西域”与“西域观”摘要:宋代至清代中期之前的全国总图中很少详细的表现“西域”地区, 在少量表现了“西域”地区的全国总图以及专门描绘“西域”的区域图中, 主要绘制的是曾经在西域地区发生的历史事件, 而对当时的现实地理情况只给予了极少的关注。清代中期之后, 全国总图中逐渐囊括了对“西域”的描述,与此同时地图中对“西域”的描绘也由“历史”转向了“现实”,这种转变除了清朝长期以来对西

• 绿洲连缀体,内部嵌合性与丝绸之路——基于河西走廊绿洲社会的思考

李建宗,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西北民族走廊和区域社会研究。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社会有其重要性,河西走廊绿洲社会由于地理特征与历史语境的特殊性,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河西走廊碎片化的绿洲与绿洲连缀体,绿洲内部农耕社会与游牧社会的嵌合性,以及作为丝绸之路不可缺的地段。如果从“国家视角”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角度关照河西走廊绿洲社会,就会发现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上的意义 ...

• 张多勇 李并成 |《西夏地形图》所绘交通道路的复原研究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摘要:文章在系统研究西夏监军司驻地的前提下,借助《西夏纪事本末》收录的《西夏地形图》所绘制的道路,在历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考察所见古城遗址、驿站遗址、烽燧线状排布、古道遗迹以及佛教石窟寺分布走向,提出西夏交通道路的十三条干线。将兴庆府通往黑水城的道路命名为“居延道”;将兴庆府通往夏州、石州、银州,在宋境内经米脂、绥州、义合、吴堡渡黄河,进入汾河谷地,抵宋都开封

• 东方考古(第14集)

基本信息:编著: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564504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东方地区和东亚地区考古学为重点,广泛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考古学研究的新思路、新理论和新方法,收录18篇研究论文和3篇调查、发掘报告,内容涉及聚落考古、动植物考古等方面 ...

• 山东临淄城排水系统与殉马坑的往事

  淄河又称淄水或淄江,是山东重要河流之一,也被临淄人视为母亲河。淄河既滋润了古齐大地,也孕育了临淄文明。齐国故城临淄位于淄河西侧,因临近淄水而得名。在这片被淄河滋润的古老土地上,孕育出了光耀后世的齐文化,谱写了区域文化的绚丽篇章。    淄水无言,见证了临淄故城的繁华与落寞。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都,临淄曾是列国中最为繁华的都市之一。据《战国策》记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 ...

•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王青:考古为研究齐国盐业提供实物资料

  先秦时期,齐国的富足与强盛,与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密切相关,齐国重视盐业、强化盐政的政策主张,不仅推动了齐国走向强盛,而且对汉代的盐政也产生深远影响。  最近十多年来,山东北部商周时期盐业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研究齐国盐业发展史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齐国的盐业是如何运作的?在几百年中,齐国盐政体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王青。  盐业考古重点地区  ...

•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刘延常: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脉络

  齐文化是齐鲁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考古学视野下的齐文化研究出现了哪些学术增长点?围绕相关问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刘延常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以临淄齐都故城为中心分布  《中国社会科学报》:现代考古学在齐文化研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刘延常:考古研究不仅可以发挥传统的证史、补史作用,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最大程度上了解齐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青铜铸造、冶铁业说明齐国 ...

• 我的甘肃考古之旅

  “甘肃有一个不错的考古工地,你去参加发掘吧。”在2017年秋季学期刚开始的那个月里接到了老师安排的新任务,那时那刻的心情是复杂的,在激动兴奋之余也有忧虑和犹豫。按照以往的惯例,秋季学期业界大咖会开设很多很有吸引力的专业课程,各种重量级的讲座也会接踵而至,这也是看书学习写论文的好时节。可是甘肃、西北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地方,长这么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姑娘,我还没去过大西北呢,很想去那个神秘 ...

• 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二期工程监测课题通过开题评审

作者:许德臣 为全面科学高效开展嘉峪关夯土长城、古建木构城楼的调查、评估、分析及实验研究,并对嘉峪关城楼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建模及人员培训,有效促进文物保护与科学技术的高度结合,提高文化遗产监测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监测队伍,提升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自主科研能力。根据《嘉峪关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系统工程二期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国内 ...

• 荣新江谈《唐研究》

  荣新江( 蒋立冬画)  《唐研究》第23卷出版之际,荣新江教授在编后记中说:“我自1995年以來,受唐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罗杰伟先生委托,承担大型学术年刊《唐研究》的编辑工作。二十三年來,可以说恪尽职守,保证了每年按时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23卷,多少为唐研究做出些许贡献。今年夏季,我決定在完成第23卷的编辑出版工作后,辞掉《唐研究》主编一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究、考察、写作上。”

• 阿曼,堡垒林立之国

  沃希拜沙漠是如此空旷,如此令人生畏,是天然的防御。任何想要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继而获得进入波斯湾入口的力量都需要渡海而来,而当他们上岸时,首先需要面对的便是这片茫茫大漠。阿曼便坐落在这片沙漠之中,守护着出海口。坐落在阿拉伯海边的茫茫大漠 本文图均为 Sophie Ibbotson 摄  阿曼的历史便和海岸线上发生过的这些有关进攻和防守的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这些战役甚至深入内陆。正因为此,阿曼的

• 维舟:匈奴“阏氏”不是“皇后”吗

  古代匈奴王号“单于”,王后则称“阏氏”,如西汉时王昭君出塞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后号“宁胡阏氏”,这都是古代史的常识。晚清女诗人薛绍徽跟随她的外交官丈夫陈寿彭出使欧洲,写了一阙词《八宝妆》,其中还将法国拿破仑三世的皇后称作“阏氏”。由于这是对早已失传的古匈奴语的音译,因而都有特殊读音,《现代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等各种工具书都标注“阏氏”当读如焉支,为人所信从。然而,这个读法其实是错的。  最早训

• 辛德勇漫谈《燕然山铭》︱汉代经学与史学家班固

  在前面的篇章里,我已经谈到,《燕然山铭》的发现,在文献学上的价值,不在于找到了前所未知的著述,而是目睹了更加原始的版本。这样的“原始版本”,对史学问题的研究,虽然也具有很大价值,但对经学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的作用要更为关键,其文本的差异也更有特殊意义。  至于这篇铭文对研究东汉时期相关历史问题的作用,前面我已经就其中最主要、或者说是最突出的问题,做了比较具体的阐释,只是特地留下一个与其作者班固个人

• 访谈︱孙英刚: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吗?

  《犍陀罗文明史》(孙英刚、何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2月)是国内首部有关犍陀罗历史、艺术的通史性著作。在作者看来,犍陀罗文明和中国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犍陀罗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自身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就这个话题,浙江大学历史系孙英刚教授谈了他的看法。孙英刚  :您反复说犍陀罗是佛教的飞翔之地,研究犍陀罗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文明本身和佛教发展的历史脉络。您是怎么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