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巧妹:坚守热爱 破译古代人类基因密码
付巧妹是我国古遗传学领域的青年科学家。重写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历史,填补世界人类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国篇章;揭秘中国石峁古城、良渚等逝去文明的族群关系。付巧妹带领团队推动我国的古遗传学研究进入世界前列。古DNA是指在古代生物遗骸中残存的DNA片段,通过这些古老的基因片段,付巧妹和她的团队探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 ...
付巧妹是我国古遗传学领域的青年科学家。重写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历史,填补世界人类演化史所缺失的重要中国篇章;揭秘中国石峁古城、良渚等逝去文明的族群关系。付巧妹带领团队推动我国的古遗传学研究进入世界前列。古DNA是指在古代生物遗骸中残存的DNA片段,通过这些古老的基因片段,付巧妹和她的团队探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历史 ...
有意识地收集考古遗址各种堆积中的动物骨骼,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数量统计、具体分析和综合研究,是动物考古学的基本内容。收集动物骨骼的行为在考古学中产生较早,特别是在年代较早的旧石器时代,通过动物骨骼不仅可以了解古人类社会经济基本构成的狩猎和捕捞活动,而且在没有研究出测定地质时期绝对年代的自然科学方法之前,动物群的组合变化和绝灭 ...
近年来由于龟版文的出土,殷虚之名广为人知起来。不过殷墟这个地名其实早已见于文献记载。《汉书·项籍列传》载项羽与章邯盟洹水南殷虚上,注引应劭曰:“洹水在汤阴界,殷虚,故殷都也。”又《水经注》:“洹水出山,东迳殷虚北。”其下引《竹书纪年》曰:“盘庚即位,自奄迁于北蒙,曰殷,昔者项羽与章邯盟于此地矣。”据此可以知道这里是殷的都城遗址。 ...
张光直(1931-2001) 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对中国早期具有学术兴趣的人如此,对那些受到商艺术或商文明其他方面的吸引的人们也是如此。由于商人起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我们有理由认为商人起源问题不只有一般的重要性。但是“起源”这个字包括了许多复杂又互相纠缠的问题。在商人起源标题下起码有下列几个问题:商人从 ...
梁启超在其1902年发表的《新史学》中说,“上自穹古之石史(地质学家从地底僵石中考求人物进化之迹,号曰石史),下自昨今之新闻”,皆史家研究所当取材。他提出了十种“与史学有直接之关系”的“他学”,前五种依次是地理学、地质学、人种学、人类学和言语学。① 到1928年,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明言:“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
从1978年至2020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达四十二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学术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的研究,四十余年的成就蔚为大观,也很值得进行学术史的梳理和反思。如何作梳理和反思,也许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学术的进步,最本质的是学术思想和方法的推进与突破,这是学术的灵魂。为此,本文从学术思想的变化,对改 ...
谈论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有必要先对概念(或称定义)问题做一申述,以为讨论的 前提。这里所谓“历史学”,可以做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的历史学,或称历史科学,即 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另一是狭义的历史学,指依靠文献资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 学科。讨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时,所云历史学可以是指前者,即广义历史学;也可 以是指后者,即狭义历 ...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虽然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但它使传统历史学中单靠文字叙史的历史得以改变,传统的治史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考古学以其独特的叙史语言体系和方法在史学研究中担当着“重建史前史”和“证经补史”的重任,极大地开拓了传统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视野,促进了历史研究的进展。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因资料的可靠性与特殊 ...
8月18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在“牢记总书记嘱托 喜迎党的二十大——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座谈会”上从甘肃的考古新发现对黄河文化进行了讲述。他认为,整体来看,甘肃考古文化资源延续性好、类型多样、保存较好,对于解决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秦汉以来诸多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陈国科介绍,近年 ...
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雄踞于世界之颠,更以其独特的人文传统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无论人们怀着何种心态和眼光来观察和感知这片神秘的雪域高原,她所展示出的无限风光,都远远不及其背后所隐藏的远古历史之谜那样充满魅力。人们是从何时开始踏上这片高原?又是如何在至今仍被不少人视为“生命禁区”的高海拔地区生存下来?这 ...
基建考古是配合基本设施建设而开展的考古工作,是当前各考古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本次中国人民大学2019级考古本科生在通州进行的考古实习,就是配合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而开展的考古项目。为此,我们特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于2022年7月30日下午为师生们分享北京市基建考古的 ...
鎏金银壶是古代波斯萨珊王朝的一件金属器物,其制作工艺具有典型的萨珊金银器风格,但主题图案描绘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鎏金银壶现藏于宁夏固原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也是中国国宝级文物。1500多年前古代波斯制作的鎏金银壶为何出现在西北内陆宁夏固原,并成为中国国宝级文物?鎏金银壶如何见证古今中外文化、贸易交流?宁夏固原市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王 ...
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史前时代,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在交互影响的区系类型文化格局下,步入了文明进程的初期阶段,犹如“满天星斗”般呈现出文化格局上的辉煌篇章。进入稍晚的龙山时代,山东龙山文化、后冈二期文化、王湾三期 ...
漆绘提梁铜筒(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在岭南地区的汉代考古中,常见一些青铜器种类,如高足杯、小杯、钵等,在中国传统器物中没有更早的原型可寻。对于这类器物的研究,过去尚未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受到进口的域外玻璃器等造型艺术的影响,作为替代品出现的新的青铜器种类。它们不仅是探讨汉代青铜器新风尚的 ...
汉唐美术开创格局,成就风范,在诸多领域开后世之先河。近期,《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知名文物研究学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贺西林历年来发表的十篇有关汉唐视觉文化研究的论文。此书既可见这位学者成长的足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美术史研究近三十年来发展的缩影,书名清晰地概括了作者的学 ...
今年是金石家吴大澂(1835—1902)逝世120周年。这位清同治七年的进士,原名大淳,字清卿,又字止敬,号恒轩、白云山樵、愙斋等。历官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太仆寺卿、太常寺卿等职。受到外祖父韩崇、业师陈奂等人的影响,终其一生致力于金石文字之学的研究。近年来,学界多侧重于对愙斋所藏金石之研究,讨论其书画收藏者并不多。近日,浙江人民美术出版 ...
杰西卡·罗森(Jessica Rawson),1943年生,英国艺术史家、考古学家、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故宫研究院顾问,北京大学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曾任大英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牛津大学墨顿学院院长、牛津大学副校长,是目前研究中国艺术与考古领域最为活跃的西方学者之一。罗森在学术生涯中笔耕不辍,已累计撰写 ...
晋阳古城是春秋至北宋时期的太原城,从建城到废弃,其连续使用近1500年,是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也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城”。 晋阳古城遗址发掘有何重要发现?晋阳古城何以成为中古时期东西文明的重要见证者?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晋阳古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韩炳华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 ...
曾经与徐怡涛兄聊到先生的学术品格,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纯粹”二字。纯粹,对一个学者来说,是何其难得的一个品质。不为世事纷扰所困、以求真为己任,心无旁骛地读书和写字。这真是一个学者的理想状态。在先生的一生中,要做到这一点恰恰是非常困难的,可他真正做到了,始终潜心问学,不问其他,保持着对学术的纯粹追求。先生常说∶“我从17岁进入北 ...
宿先生为人低调,治学谨严,曾经不止一次抄写西藏《萨迦格言》“山涧的小溪总是喧闹,浩瀚的大海从不喧嚣”,极少谈及自己。所以,读者要想了解宿白先生的研究思路,只有通过他的论文和讲义。在宿先生的论文中,《武威行》是比较特别的一篇,宿先生的多数论文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的,而这篇《武威行》分为四个部分,涉及了墓葬、馆藏重要文物、西夏蒙 ...
跨进大学的门槛后,我一直憧憬着能够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学习了大量的课程以后,头脑中的知识越积越多,但是量的增加并不能自动地引起质的飞跃,学得越多反而感到更难驾驭,至于如何进行专题研究,依旧是茫然的。授给我打开专题研究之门钥匙的是宿白先生,当时我已经读了三年大学,开始写学年论文,我所在的小组一共三个人,由宿先生指导。 开始宿 ...
1990年7月20日至8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沙漠路线(中国境内)的第一次考察,乘汽车从西安出发直到喀什。宿先生向中方领队徐苹芳先生提出参加新疆段的考察,那年他已经近70岁了,是国际考察队中最年长的学者。在考察途中,宿先生总是一马当先,带领着我们,看得出他十分热爱田野考察。休息时,先生就随便坐在路边的石头上与我们讨论。在对柏 ...
1992年5月至6月,美国全国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在周口店举办了为时三周的“动物考古训练班”,训练班由亨利·露西基金会资助,贾兰坡任训练班主任,美国加州大学副教授吉黛娜·冈萨雷斯为任课教师。学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及全国各地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馆的中青年在职者二十五人。 ...
2022年7月19日上午,2022观看之外策展工作坊“考古测绘100年”专题讲座在山西考古博物馆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主讲。主讲人刘建国研究员 讲座开始,刘建国研究员首先强调了考古学测绘的重要性。考古测绘是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中对遗址地形、水系、地标性建筑和发掘探方以及各类遗迹、遗物的测量与绘图工作。从中 ...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近出台的《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对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宏观规划。规划的制定,为黄河文物的保护利用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黄河大堤开封段。图片来自张立东 近些年,中国考古学得到全面发展,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各地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也得到全 ...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发掘最近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连续三天的第三次直播,及时将最新考古发现呈现给全社会,再次掀起一波“三星堆热”。 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最新出土近13000件古代遗珍,其中不乏 ...
自农业产生以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各个区域都有人口不断增多、聚落规模不断增大、社会群体日益复杂化的趋势。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组织的扩大,会出现新的社会权力、社会制度以及支撑权力和制度的意识形态,但不同的区域文化传统、不同的社群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本文以燕辽地区兴隆洼文化到红山文化时期的社会信仰为案例,从分析信仰的内 ...
近40年来,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内的一系列重要考古工作,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也要看到,要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 ...
斯坦因所获敦煌汉简释读札记张俊民摘要:斯坦因发现敦煌汉简是1907年的事,其重要性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但因这批数据整理的时间比较早,在简牍整理的草创期、可供使用的图版、数据非常少,制约与影响简牍的释文乃至研究。在掌握充分资料与手段的今天,藉助积累的人名、地名、官名等辞例重新对读原书图版,会发现一些重要的字词还是有必要加以纠正的。如“ ...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奋斗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院文物保护成效显著、学术研究成果丰硕、文化影响持续扩大、管理服务不断提升,全院发展迈出新步伐,各项事 ...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专门对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作出战略部署,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深刻阐述了历史文脉与现实道路、文明认同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思接千载、鉴往知来,传递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烈信号。这 ...
请点击下方视频文件观看本次讲座视频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517908214009593856SILK ROADS主/讲/人/简/介LECTURER PROFILE主讲人:岳
1984年暑假,我和两个研一的同学利用假期考察丝绸之路。我们从北京出发,经西安、天水、兰州、永靖、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路上走走停停,于7月下旬到了莫高窟。当时,敦煌的行政建制是县,还没有机场和火车站。我们在柳园站下火车,转乘公交车至敦煌。县城内基本都是土坯盖的平房,只有县委招待所是三层楼房,显得“鹤立鸡群”,是城内最好的建 ...
虽然突厥游牧民族对星空的观察要比我们城里人深入得多,但对一些重要天体的认识却极为有限。这一论断也同样适用于古代回鹘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天文学在突厥学研究中是一个少有问津的课题,甚至连很多现代辞书都很少触及过它。关于星宿名称的研究,不仅对天文学的研究有意义,而且还可通过它来了解古人的思维领域,这一点前贤都曾注意过。除巴赞曾对古 ...
按照中国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留下的实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①。定义指向非常明晰,考古学要研究人。1962年美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发表《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指出考古学如果不是人类学,就什么都不是,考古学研究要回答人类演化、行为变迁、文化发展等重要问题②。 ...
东周青铜器经历了从典型的周文化风格向列国风格发展的过程。大体而言,春秋早期阶段延续了西周晚期以来的铜器风格;到春秋中期阶段,铜器的形制、纹饰乃至铸造方式都产生了明显的变化,铜器造型愈加规整,开始出现耳、足分铸的现象,同时各个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进一步拉大;到春秋晚期阶段,形成了秦、楚、晋系等列国风格青铜器。晋系青铜器是列国铜器中 ...
倪润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唐考古、民族考古。大唐盛世的形成、稳定与繁荣,基于其成熟的制度文明,比较成功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和关系,具有长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过这种状态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此前反复的制度实践、选择和磨合。本文拟从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演变的层面来观察这一历史过程,梳理其发展脉络。一、北魏平城墓葬 ...
白滨教授于今年6月2日因病逝世。3日凌晨其夫人来电话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当即表示沉痛哀悼,并请家属节哀,询问了后事安排。放下电话后我即向西夏研究微信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所离退休老干部群发了白滨先生去世的消息,学界同仁一片怀念哀悼之情,令人唏嘘感动。白滨先生一生从事包括西夏研究在内的民族研究,勤勉认真,不懈调研,踏实写作,孜孜 ...
宿白先生(1922.8.3~2018.2.1)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者、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在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城市考古、墓葬考古、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学术贡献。2016年获首届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2022年8月3日,是宿白先生100周年诞辰。澎湃新闻获悉,“云冈学建设暨宿白先生诞辰100周年 ...
拥有众多名衔却始终自称“北大教员”,在众弟子眼中,宿白是先生,亦是考古事业的引领者。 “从宿先生的家门出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师道尊严。在先生的指引下,这些年云冈的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忆及2006年10月25日到北京拜见宿白先生的情景,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仍觉得历历在目。 8月3日,“宿白先生纪念展”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开展, ...
桋伯盤銘文考釋*謝明文桋伯盤,是一件西周中期器,2006年山西省絳縣橫水墓地M2022出土,現藏山西博物院,器內底鑄銘文90字(見文末圖一至圖四)。《山西珍貴文物檔案10》、《吉金永年——近年新出金文拓片集萃》曾著錄了其銘文拓本。前者還著錄有器形與銘文彩照,但無釋文。後者爲非正式出版物,所收拓本質量不高,但附有盤銘釋文:年白(伯)蔑休于王。沪 ...
未央宮“殿中”考陈苏镇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内容提要:西汉未央宫中有宫、殿、省三个区域。“殿中”区域以前殿、宣室殿、承明殿等建筑为中心,有殿墙环绕,由“殿门”出入。温室殿是皇帝寝殿,在承明殿后,在“禁门”内,称“省中”。可考的殿门有端门、白虎门、“殿东门”、小苑东门和小苑西门。该区域可能呈“凸”字形,南部凸出,东西较窄,北部 ...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汉文帝霸陵位置的文献资料,考证霸陵在“凤凰嘴”之说系误传;同时,根据新发现的江村大墓的位置、墓葬形制、规模、外藏坑、陵园设施等考古证据,分析并确认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 关于汉文帝霸陵的位置,早期文献记载在白鹿原上,但具体地点不详。自元代以降,霸陵一直被认为在白鹿原东北的“凤凰嘴”。但近年来,在西安市灞桥区狄 ...
郑(州)、洛(阳)地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先祖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不息。考古学家在这里相继发现了百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上千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层层叠压、连续不断的文化遗存书写着郑洛古地悠久的历史,诉说着这里曾经的辉煌。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历史长河中,地处“天下之中”的河洛地区有着重要地位。《史记》云:“昔 ...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润物 遗产”关注我们֍ 祈愿疫情平息,时和岁稔 ֍∣编者按∣本文为《中国测绘》杂志对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晓帆教授的访问稿。文化遗产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何为要保护?如何保护?这是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杜教授从他的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出发,分享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 ...
石窟寺(包括摩崖造像,下同),是我国众多种类野外不可移动文物中一个很重要也很特别的类别。与传统金石学不同的是,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除非其中有重要题记的碑刻,它基本是被忽视的。受到重视主要是近代以来的事,以西方探险家在新疆、甘肃发现石窟寺并向世界公布为起始,随后是云冈、龙门、麦积山、大足等大型石窟寺的不断发现,令我国的石窟寺文 ...
来源:“新疆是个好地方”微信公众号阿拉沟横亘于天山中部,位于天格尔峰东侧,距乌鲁木齐210公里,全长90多公里。据考古调查研究,早在张骞西走中亚之前,这条沟通东西的天山廊道即已开拓。在汉代,阿拉沟古道成为车师、高昌(今吐鲁番)通尉犁(今焉耆)、龟兹(今库车)的重要支道,再向西可至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唐代自西州(今吐鲁番 ...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考古文明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7月29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其众多重量级文物及其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在上海引发观展热潮。展览开幕当天,澎湃新闻专访了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邀请他解读此次大展。田凯以河洛地区的考古项目与“中国”之间的密切关联,讲述了“何以中国”的概念, ...
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文化中,经常能够发现这样一类石器或玉器:整体呈梯形,顶部平或略弧,弧刃,器身薄,上部有一个(偶尔有两个)对钻的穿孔。整体磨光,形制规整。这类器物其造型和制作工艺与很多遗址中多见的石斧区别甚大,以往的报告多称为“石铲”,现在越来越多地判定为“玉钺”,我们把这类器物统一称为“钺”。这类器物的出现和发展,见证了长江 ...
在史前时代,诸多非单纯实用、而是有一定礼仪作用的手工业产品,学界常以“礼器”“奢侈品”“高端产品”等名称统称,大多情况并不做进一步的划分。在良渚文化玉器手工业的产品中,除了可做饰品的珠、管等小型玉器外,其他玉器基本都属此类。 但考察民族学记录、文献记载等资料,可以发现,此类产品其实性质并不一致,可做进一步的划分。笔者认为至 ...
玉技术指从石技术分化出来攻玉的工艺,如砂绳切割、轮轴机械管钻等。玉作坊,专指生产玉器的聚落,生产的玉器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供交换贸易,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玉作坊可以是全聚落的参与,也可是个别成员的玉作。玉器的定义从矿物而言,只有软玉和硬玉是真玉。而广义的玉器,包括一切“石之美者”,可称为古玉。东亚玉文化特征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 ...
2022年5月,北京大学考古百年、新中国考古专业教育七十年的纪念活动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 86岁的考古学家李伯谦在致辞时感慨:“北大考古100年的发展史,我有60多年参与其中。” 李伯谦1956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61年毕业留校,开始教书育人,多年带学生田野考古实习,即使后来忙于授课、研究,每年也都会抽空到考古现场。“考古 ...
漆作为制造漆器的主要原材料,又被称为生漆、大漆、天然漆、国漆、土漆等,是漆树上分泌的汁液。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漆”,指的均是生漆。作为一种涂料,生漆不同于人造漆。人造漆是随着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而诞生的,在古代是没有的。刚刚割出来的漆液是一种乳白色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与空气接触后呈褐色,逐渐变成黑色,其主要成分有四种:漆酚、漆 ...
漆器与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等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物化载体,可以称为最具“中国特色”的物质文明。作为“物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不同时期有着各自不同的代表性“物质文化”,如史前陶器与玉器、三代(夏商周)青铜器、秦汉漆器、汉唐丝绸、隋唐金银器、唐宋元明清瓷器等。其中,秦汉时代漆器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非常突出的,汉 ...
为什么要研究中华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史从何时发端?良渚古城的发现有哪些重大意义?近日,人民网推出“文明之美看东方”思政课特别策划,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到第四阶段首席专家王巍担任主讲嘉宾,从自身亲历的角度,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成果和未来发展,阐释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思考,展现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灿烂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考古是和古人的一次对话,出土文物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延续和承载着民族精神家园的结晶。近年来,考古逐渐撕下了往日的神秘面纱,通过积极寻找与流行文化的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为剖析“考古热”的生发机制和传播规律,探究中国 ...
石器作为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之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并且在人类社会早期历史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支配性地位和作用。因此,石器手工业是最古老的手工业之一。加之石器易于保存,石器和石器手工业研究成为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并且长盛不衰。 这里所说的“石玉器手工业”(取其广义),既包括旧 ...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宋辽夏金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期。西夏政权控制河西地区之后,发展农牧业、重视文化、积极经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文献资料体现出西夏对丝路贸易的重视自西夏太祖李继迁攻占灵州,太宗李德明拥有甘州、凉州,到景宗李元昊夺取瓜州、沙州、肃 ...
塔里木盆地位于***南部,是由天山、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环绕形成的一个大型封闭型内陆盆地,自然景观由高山雪峰、河谷草原、戈壁沙漠与低地绿洲构成,适合人类生息的地区仅限于山间草原与河谷绿洲。汉初有36国,分为定居的绿洲城国和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行国。汉代以前的情况则不见于史载,为史前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域考古兴起,随着大 ...
“五谷丰登”最早见于先秦典籍《六韬·龙韬》中,是我国古代先民尤其是生活在中原地区为代表的中国北方先民,对作物丰收仓廪充足的美好愿景。其中的“五谷”,在《周礼·天官》《孟子·滕文公》《楚辞·大招》等典籍中都有记载,尽管所记载作物种类不完全一致,但大体上包括了粟、黍两种小米,及稻米、大豆、小麦和大麻这几个作物种类。其中,除了大麻 ...
日前,今年第14期《求是》杂志刊发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卓著成绩,并为深化中华文明研究和成果转化传播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学科联合攻关。20年来,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在推进中华 ...
我1938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大家庭,家住段湾西镇。我兄弟姊妹七个,其中五个男孩,我排老三。父母都是农民,但很重视孩子们读书。我的两个哥哥皆因旧社会家里穷,掏不起学费,或上到初中而辍学、或考上初中而未报到,终究没有读完,就早早地养家糊口。托中国共产党的福,家乡解放,各行各业逐渐兴盛,突飞猛进,两个哥哥先后参加了 ...
烈火淬石 透物见人 高星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发展历经百年,人才辈出,成果迭生,不断推陈出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裴文中、贾兰坡等大师领衔的周口店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实践奠定了模式,标记了一个很高的起点。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实验模拟领域在我国的滥觞,就始于裴文中先生当初对北京猿人的砸击技术与石英制品破裂形态 ...
这个骄阳似火的7月,一部聚焦良渚古城古往今来的新作,或许能令读者略感平静。它试图通过考古随笔的形式,找回千年前失落的文明。《寻找失落的文明》 刘斌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也许是机遇,或许是巧合,7月对作者来说是个特别的月份。三年前的2019年7月,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在阿塞拜疆巴库见证了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5 ...
考古及研究显示,陶寺遗址已经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进入早期文明社会。除了展示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陶寺遗址也呈现出距今4000年前后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影响了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建设,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陶壶。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各地积极作为,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全国文物系统砥砺奋进,文物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文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文物保护利用凝聚新共识。总书记对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全面部署,“坚持保护 ...
我是一个平凡的考古人,做了一点平凡的考古事,就是用38年的时间守望田野,因为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是考古学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是个农家子弟,1980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了一所省属大学,不能干田野考古了。这怎么行?我索性跑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的田野工地,就“赖”在那里,当了10个月的临时工。 也许 ...
安史之乱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唐廷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学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各种角度对此事件的研究已有很多,这些成果也多维地呈现出安史之乱的历史面目。前有蒲立本的《安禄山叛乱的背景》从经济、政治、军事、地域和人事关系层面讨论安史之乱的成因,后有仇鹿鸣《长安与河北之间: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利用出土碑 ...
郑芝龙家族在西洋火炮流布东南沿海的过程中,表现极为突出,其所掌控的海上集团对火器的依赖甚深,铸炮水准亦颇精。事实上,郑军从芝龙开始就已拥有许多欧制及自制红夷大炮。如天启、崇祯之交,芝龙曾虏获荷船五艘,其中想必配置不少火炮;由于郑芝龙“所资者皆彝舰,所用者皆彝炮”,且“徒党皆内地恶少,杂以番、倭,骠悍三万余人矣。其舡、器则皆制自外 ...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经过几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考古工作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从史前时期 ...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项目22个遗产点中的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是泉州冶铁手工业传承千年的见证。 地处深山腹地的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为何能成为宋元时期世界海洋贸易的回响?“中国制造”铁器如何通过泉州远销海外?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 ...
2022年7月10-1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老师来甘肃省庆阳市南佐遗址参观交流,并对南佐遗址出土的典型陶片标本进行取样。在工作之余,他以“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史简论”为题,为南佐遗址考古队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韩建业老师主持。图1 崔剑锋老师在遗址发掘现场参观 崔老师首先介绍了陶瓷的定 ...
浙江纪年墓与纪年瓷(丽水卷)作者: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9-12装帧: 精装ISBN: 9787501063178内容简介 · · · · · ·浙江是我国瓷器的发源地和青瓷的主要产地,迄今已发现古窑址近二千多处,从而构成了上起商周、下至清代的庞大瓷窑体系。自东汉成熟瓷器创烧后,制瓷业发展迅速,在长达一千五百余年的瓷业史中,出现了越 ...
“丝绸之路”是一个近代形成的概念。虽然古代东方及西方的文献中并没有关于丝绸之路的直接表述,但其确确实实存在于欧亚大陆之间。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丝绸之路”。1910年,德国地理学家艾伯特·赫尔曼在《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考古材料,进一 ...
公元前二千纪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也是农业起源以来东亚地区生业与技术变革最为剧烈的历史时期。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以此为视角对人类社会进行审视,生业经济的变革、技术水平的提升,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提供更丰富的基础资源,还会对文化演进与社会变迁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公 ...
2009年12月27日,考古发现曹操墓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其所产生的巨大轰动和影响,不敢说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社会的参与和热议、讨论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世上罕见,这种现象曾被称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曹操墓的发现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和影响?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深思。时间转瞬间已经过去十年,这些年来我们都做了哪些 ...
一.曹操墓的考古学证明 西高穴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该墓近年来不断被盗掘,为了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已经考古发掘完成的西高穴墓有两座,编号为一号墓和二号墓,二号墓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一号墓考古发掘正在进行之中。从已经考古发掘的资料来看,南 ...
族制是人类的亲族组织与相关制度,包括父系、母系的亲属人群、姓氏称谓、家族宗族及其相关制度。既是传统史学中的重要内容,属于“礼”的范畴,也是当代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所关注的课题。对“族制”较早开展研究的有章太炎,他在《訄书》中设“族制”一目。吕思勉于1932年出版《白话本国史》,也列“族制”一章,认为族制为血缘亲属之制, ...
汉承秦制已是学术界公认的定论,但反映在帝王陵的建制上,汉陵有哪些是承袭于秦?又有 些什么新的创建?这对于进一步了解汉承秦制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拟根据文献及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现将秦、汉帝陵的异同分述如下:一、 陵墓 秦始皇陵和西汉诸陵的墓穴均为方形或近似方形的土圹,四面有斜坡形的墓 道,主墓道在东边,墓 ...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园中的一组陪葬坑,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一、二、三号俑坑内共有陶俑、陶马约8000件。车兵、骑兵和步兵等不同的兵种,一列列、一行行的排列有序,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陶俑、陶马的造型是以秦王朝真实的军队作为原型塑造的,是秦军的缩影。 陶俑、陶马身上原来通体彩绘。由于俑坑建成初期,骊山的山洪暴发,俑坑内被洪水浸泡 ...
法门寺文物所反映的中外交往发布时间:1989-06-23 作者:韩伟唐代国势强盛,对外又推行着开放政策,因此,唐长安是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那时,中亚诸国包括昭武九姓、拔汗那和阿姆河两岸,在七世纪后半叶都属唐朝的羁縻州。阿姆河以北的康国、以南的吐火罗都是大国,这些地方在唐前期是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双方使节来往,关系密切,文化、贸易 ...
西夏陵在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上的地位韩小忙 西夏陵寝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地域上来讲,在我国仅属西北地区一个局部的问题。从时间上来看,在此之前,我国陵寝制度至少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约上溯至秦代)。因此,西夏陵寝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在我国也只是一个阶段的问题。然而,西夏陵寝制度却独有其特色,在我国古代陵寝制度发展史上亦应占有一席之地 ...
中国考古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将这一历程的纵向发展与国际考古学界的发展作一横向比较,可以发现许多值得深思的现象。虽然当下新材料不断涌现、学界思想活跃、科技考古蓬勃发展,但是考古学学科内部的隔膜与分歧却在加深。我们试图通过学科交叉达到历史重建的目标似乎仍然遥不可及。在这种背景下,笔者认为应该建立能够整合历史、科技和人文不同取向的考古学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考古学界针对“中国考古学向何处去”产生了激烈讨论。其中,如何看待自然科学的作用是这一讨论的重要内容。按照夏鼐的定义,考古学是一门利用实物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其研究对象是反映古代人类活动的实物遗存,不只限于古代器物,还包括人类居住及其他活动的遗迹和反映古代人类活动的自然物。遗存的 ...
北京老城中轴线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北京老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既是呈现北京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全面科学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的抓手。 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规划思想有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贡献,另一个是精神与物质结合层面的贡献 ...
朱岩石这以讹传讹的曹操“七十二疑冢”,在现代考古学诞生以前是难以平反昭雪的。考古学之所以逐渐成熟为一门科学,是因为它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日臻成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疑惑不断给予科学的回答。20世纪30年代以后,磁县古墓群的一些出土遗物引起学者的注意,有人开始怀疑:磁县古墓群与曹操“七十二疑冢”或许并无关系?20世纪50年代,在举国一片建 ...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约20公里处,由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邺城始筑于春秋,秦汉时期先后是邺县和魏郡的治所。东汉末年,曹操占据邺城后,对邺城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建设。邺城始为三国曹魏“五都”之一,后又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诸王朝的国都,故也称之为六朝古都。邺城的布局前承秦汉,后启隋唐,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 ...
“保护老城不能过多复建复原已经消失的古建筑,要做好取舍,怀着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朱岩石今天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加快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联组讨论会”上建言。 北京近年陆续复建了永定门城楼、地安门燕翅楼、左安门角楼等古建筑。保护北京老城,是否要复建已经消失的文化古迹,一直存在争论。朱岩石 ...
2018年11月2日,“华大古史论坛(第二十九期)·学术讲座之二十二”于华中师范大学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讲座主题为“东汉洛阳城与帝陵的布局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洛阳工作站站长、洛阳汉魏城考古队队长钱国祥先生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尤学工副院长主持,武汉大学毋有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尚明 ...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度田野考古交流会举办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龙国研究员受邀来我单位做学术报告。1月27日上午,徐龙国先生以《古代城门形制与匠人营国》为题开展讲座,讲座由孙波副院长主持,全体业务人员参加。徐龙国先生讲座以《匠人营国》所描绘的古代都城建制为切入点,以“一门三道”城门形制为突破口,通过梳理历代都城城门形 ...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史地之学的重要著作,以此为开端,乾嘉学术从朴素的考据转向经世致用。其后,由新疆布政使王树枏主持编修、成书于宣统三年的《新疆图志》是古代中国最后一部新疆地方通志,也是清代新疆的一部“百科全书”。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松与〈西域水道记〉研究》;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整理本《新疆图志 ...
清代西北边疆的平定历经康、雍、乾三朝,伴随着历次西域战事的胜利,亦仿汉唐模式,勒石战地。与前代相异的是,清代皇帝不仅要举行胜利庆典,亦向先师孔子举行释奠祭礼,并勒石太学。久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各府、州、县自上而下立碑于孔庙的现象。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朱玉麒教授在内地十多个省区都发现了这些碑刻实物或档案史料。他认为在 ...
《辞海》上说中国有两个鉴湖,一个在绍兴,一个在乌鲁木齐。如你所知,一个是鉴湖女侠秋瑾的出生地;一个是倡导戊戌变法的张荫桓被赐死的流放地,这个“鉴湖”就在乌鲁木齐的西公园。在迪化,外国探险家也留下了西公园湖面的游船、岸上的亭台的摄影,可是有哪一位能像袁复礼这样的一个中国摄影师,特别地给鉴湖的榜书和对联留下一个特写,用图像中的文字来 ...
今年三月,我本应当站在静园二院展厅的楼梯口,担任北大文研院的编外,备你垂问这个“袁复礼旧藏西北科学考查团摄影”展览中那些摄影家眼里是作品、科学家眼里是样品、历史学家眼里是文献的西北科考团的老照片。至少九成以上的照片,你都没有见到过。 袁复礼先生的藏品非常丰富,但也异常坎坷。1932年他考察归来,开始了采集品的整理工作,东部天山恐 ...
出水文物总数达18万件(套)的“南海Ⅰ号”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南海Ⅰ号”陶瓷器产地确认是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近年来,考古专家围绕古船的远航路线、途经地等谜团展开破解。日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新发现,明确“南海Ⅰ号”沉船部分陶瓷器产自佛山南海奇石窑和文头岭窑,并确认“南海Ⅰ号”曾经到过广州。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起源于近四千年前的中国瓷,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走出国门,刺激了海外的仿烧之风,带动了世界各地的瓷器生产与销售。如今,瓷器依然是世界艺术瑰宝,成为促进世界多元交融、增强民心相通的窗口。 中国瓷器为何广受世界欢迎?阿拉伯、欧洲商人怎样将中国瓷器带向世界?在当今,东西方的瓷器有哪些技术创新,如何在各自的发展中促 ...
三星堆埋藏坑,又称“器物坑”“祭祀坑”,是中国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南部,当地砖厂取土发现了两个装有象牙、玉石、青铜、黄金等材质器物的埋藏坑(编号为一、二号坑),轰动了海内外的学术界。2018-2019年,在先前发现两个埋藏坑之间的位置,又陆续发现了6个类似的埋藏坑(编号为三至八号),一度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经过百余年的持续努力,考古工作者与其他研究者一起,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思指出:“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总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更多人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深刻认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缘起、实施过程和意义,有助于工程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推动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是“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 ...
秦自西部崛起,以强势国力击灭六国,实现了统一。秦帝国的政治建设对后世有长久影响,因此秦史的意义受到重视。秦人典籍文化建设曾经落后于东部诸国。历史记述也起步稍晚,秦史古籍数量并不多,《史记》等经典文献保留的记忆非常珍贵。随着考古工作的进步,累年获得的多方面信息充实、丰富了我们对秦史和秦文化的认识,秦古籍研究因此获得了较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