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城湾堡遗址
成城湾堡遗址位于敦煌市莫高镇五墩村大泉河道成城湾水沟南岸,北距莫高窟2公里。遗址平面呈方形,土坯砌筑,坐东向西,开西门。城址东西长15.65米,南北宽16.10米,墙高4米,墙宽1.20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院内有土坯修筑的隔墙。东墙中部后期凿开一弧形门洞,门宽1.4米,高2.8米。另外遗址内有晚期修建的羊房子,土坯长0.32米,宽0.15米,厚0.10米。城 ...
成城湾堡遗址位于敦煌市莫高镇五墩村大泉河道成城湾水沟南岸,北距莫高窟2公里。遗址平面呈方形,土坯砌筑,坐东向西,开西门。城址东西长15.65米,南北宽16.10米,墙高4米,墙宽1.20米,建筑面积256平方米,院内有土坯修筑的隔墙。东墙中部后期凿开一弧形门洞,门宽1.4米,高2.8米。另外遗址内有晚期修建的羊房子,土坯长0.32米,宽0.15米,厚0.10米。城 ...
青城山摩崖石刻.石窟寺及石刻.唐至民国.成都市-都江堰市.四川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城古墓群 汉至明会泽县金钟镇水城村,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墓葬 24座,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水城村部分带斜坡墓道,有棺有椁,出土器物有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玉石器等,时代为西汉末至东汉初期,为汉代在云南置郡县以后的遗存。会泽水城古墓群的发掘,对研究滇东北的古代文化和云南的汉化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 (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至清代 地址: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至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南界的中条山北麓 运城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水经注》载:“池水东西70里,南北17里。”为防止盗盐走私,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但依 ...
天 井 关(第四批省保) 时代:汉、唐至清 地址:泽州县晋庙铺镇 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因关南有三眼自然形成的深穴(天井)而得名。是利用太行天险而修筑的重要关隘,晋豫两省穿越太行之交通要道,《汉书・地理志》“上党高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是有关天井关的最早记载。汉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至此战事频繁。是古代重要的 ...
栖岩寺塔群(第二批省保) 时代:唐至明 地址:永济市韩阳镇上栖岩寺 清乾隆年间《蒲州府志》记载,栖岩寺初名“灵居寺”,北周建德年间(572―577年),隋仁寿年间(601―604年)改名“栖岩寺”。隋文帝曾将国外所贡玛瑙盏施寺为供。隋唐时栖岩寺在河中诸寺中最负盛名,分上、中、下三寺,中、下寺已废。现存上寺宏伟的塔群建筑。 现存有唐天宝建圆 ...
郭有道墓(第一批省保) 时代:后汉 地址:介休市城区东门外 郭泰,字林宗,人称有道先生,山西介休人,东汉末太学生首领,位居“八顾”(指能以德行引导人的八个名士)之首。因看到东汉王朝腐败将灭,不应征召。归乡执教,弟子达数千人。不慕高爵,乐与士人为伍,被世人视为楷模。建宁二年(169年),病殁于家,时年四十一岁。 墓地南北长50米、东 ...
大唐天宝战士冢 位于大理市下关天宝公园,“天宝战争”结束后,阁逻凤下令各地收拾唐朝将士的尸骨,就地祭祀埋葬。是安葬唐天宝之战剑南留侯李宓及阵亡将士的大型墓冢,墓冢呈圆型上包,两层基石全部用青麻石砌成,墓冢前立着刻有“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云南点兵官邓子龙将军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 ...
茂兰茶马古道 位于云县茂兰镇茂兰村至安乐村、马洒村、岭磨村、哨街村、神舟渡一线。包括1个古渡口、9千米古驿道、4座石桥。茂兰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形成元代,兴盛于明、清直至民国时期。2019年2月公布为云南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滇中古驿道(禄丰段) 位于禄丰市,年代汉至民国,由老鸦关入境至广通回蹬关出境,全长约88千米,全用石块铺砌,仍然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实物古迹,古驿道残段有狮子口段、炼象关段、石门哨段、南平关至响水关段,勒马关段、蒙七铺段、回蹬关段等,关址有炼象关、响水关、勒马关、回蹬关等,桥梁有老鸦关桥、衍庆桥、启明桥、星宿桥、响水关桥、安乐桥、 ...
阳苴咩城遗址 位于大理市苍山中和峰麓,南诏大理国时期(公元779-1253年)的都城遗址。现仅存北垣残墙于桃溪南岸的西段,残墙基厚8-10米,高2-4米不等,残存约1.5公里,城墙用土夯筑,桃溪的溪水深沟成了天然的护城河。从公元739年至明初的600年间,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及滇西重镇,对研究南诏、大理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等具有重 ...
蟆颐山重瞳观,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蟆颐村4组。始建于唐,为蜀中三大名观之一。林峦奇秀,江水碧透,楼阁漫布,古眉州八景独占其二,“蟆颐晚照”“江乡夜月”宛若仙境。现存山门建于清代,抬梁结构,庑殿屋面,檐下如意斗拱,乃川滇传统样式;大殿在明成化十三年(1477)重建,平面方 ... ... ... ...
1 太清观 唐至清 成都市蒲江县
盐官盐井遗址,汉至民国时期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2023年4月,入选甘肃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礼县盐官镇的盐井位于红河与汉水交汇处的右侧,在汉代以前这里当属西县,所以盐官镇在当时称“西盐”,在《汉书·地理志》以及《水经注·漾水注》里都对这一地区称以铁官、西之盐等。自西安出土的秦封泥上发现“西盐”字样之后,这一重大发现将盐井的 ...
刘李沟遗址,隋唐、五代 ,咸阳,三原县西阳镇刘李沟及以西贾家坡村、苏家坡村、李家坡村、孙家坡村,古遗址,第五批 遗址处于关中黄土台地,呈长方形,东西长4千余米,南北宽1千余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遗址区域及四周为杂果林和耕作区,南部为平原地带简介遗址区文化层厚1—3米,地表可见大量建筑构件残块、陶瓷残片,发现有多处灰坑遗迹,,发现有绿釉 ...
大散关遗址 : 大散关,亦称散关,关中四大门户之一,也 是我国历史上颇负盛名的雄关。该关位于宝鸡市 南郊20余公里的秦岭北麓,大散岭附近的散谷 水(清姜河)谷道里,扼南北交通要道,东临绝 涧 (清姜河),西倚高峰,自古为“川陕咽喉”, 地势险要,绝壁摩天,出可以攻,退可以守,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大散关大散关始于汉代,唐、宋、元、明历代均于 ...
马家河石窟寺 : 马家河石窟寺位于旬邑县排厦乡马家河村 西南1500米处,东北距旬邑县城12.5公里。马 家河村位于三水河东岸,村东南有一山峁名菜花 山。菜花山海拔高度为858米,相对高于马家河 村150米,是这一带三水河东岸的制高点。菜花 山平面呈扇面形,其北侧为悬崖绝壁。三水河从 山脚下峡谷北来西折蜿蜒而去,使菜花山北侧绝 壁正对三水河谷,山顶与河床相对 ...
冯晖墓 : 冯晖墓位于彬县城西南约21公里处的底店 乡前家嘴村。从村向南1公里处只见一庞大的凹 沟呈现在眼前。此沟就是当地群众常说的冯家 沟。冯家沟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沟内北高南低 为缓坡地形,茂林修竹,景色绮丽,该墓就坐落 在风光宜人的向阳坡地上。两边有潺潺的溪流流 向南边两山垭口处,垭口处有一口泉眼,日夜不 息地奔流,当地人戏称为“二龙戏珠”, ...
仙游寺 :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南600米 处,北距县城约15公里。地处秦岭最高峰太白 山北麓群山突兀的黑河谷内,这里崇山峻岭,山 势峥嵘,群峰叠翠,林木丛郁,竹林密布,黑峪 河水曲流其间,水源丰富,是西安市区供水的主 要源头之一,寺址山水风光十分秀丽。仙游寺始 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仙游宫,是隋 文帝夏日避暑之地。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 ...
长武城遗址城门口照 长武城遗址城墙照 长武城遗址城墙夯土 位于泾川县泾明乡长武城村。是一处大型土筑古城。城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北墙长1000米,南墙长950米,东、西墙各长1200米,墙体夯筑,基宽12米,残高3.5米,夯层厚0.08--0.1米。四面开门。城内及附近出土有唐石造像塔及瓷碗、牌饰、驽机等。城东南角发现有铜矿石、冶铜渣。据《元和 ...
东旱坪遗址全貌 东旱坪遗址采集陶片 东旱坪遗址采集陶片 位于武山县金川村南。面积约50万平方米。出土有石斧、石刀、石环、彩陶罐和泥质灰陶罐等。另有一些土坑墓和砖室墓已经暴露。文化内涵从仰韶文化、辛店文化,一直延续到明代,遗址保存较好。1960年,甘肃省文物工作队曾作过调查。2000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过发掘,发现 ...
7-1102-3-400.槎滩陂.五代.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古建筑..第七批
7-0988-3-286.瑞隆感应塔.五代.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古建筑..第七批
7-0617-2-101.后汉皇陵.五代.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古墓葬..第七批
7-0521-2-005.王处直墓.五代.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古墓葬..第七批
7-0155-1-155.黄泗浦遗址.南朝至宋.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古遗址..第七批
8.溪州铜柱.五代.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其他..第一批
10.沧州铁狮子.后周.河北省沧县.其他..第一批
14.焦山碑林.南朝至清.江苏省镇江市.石窟寺及石刻..第三批
16.南唐二陵.五代.江苏省江宁县.古墓葬..第三批
58.青莲寺.唐至清.山西省晋城市.古建筑..第三批
59.镇国寺.五代至清.山西省平遥县.古建筑..第三批
60.大云院.五代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古建筑..第三批
13.正定文庙大成殿.五代.河北省正定县.古建筑..第四批
9.梵天寺经幢.五代.浙江省杭州市.石窟寺及石刻..第五批
19.临安吴越国王陵.五代.浙江省临安市.古墓葬..第五批
29.后周皇陵.五代.河南省新郑市.古墓葬..第五批
103.通济堰.南朝至清.浙江省丽水市.古建筑..第五批
10.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古遗址..第五批
11.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市.古遗址..第五批
Ⅳ-6.碧落寺.南北朝至民国.山西省泽州县.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24.吴汉月墓.五代.浙江省杭州市.古墓葬.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安吴越国王陵合并。名称:吴越国王陵.第六批
46.西湖南山造像.五代.浙江省杭州市.古建筑.归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峰造像.第六批
14.龙门寺.五代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古建筑..第四批
42.上林湖越窑遗址.东汉至宋.浙江省慈溪县.古遗址..第三批 余姚上林湖越窑址 : 东汉至宋代瓷窑址。在今浙江慈溪县上林湖一带。古代属越州,故名越窑。1957年以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对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在慈溪县上林湖、上岙湖、白洋湖、杜湖和古银锭湖周围共发现古窑址 100余处。越窑开创于东汉,唐、五代时得到蓬勃发展,在中国陶瓷史 ...
21.苏州云岩寺塔.五代.江苏省苏州市.古建筑.包括云岩寺其他建筑.第一批苏州云岩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山上,俗称虎丘塔,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 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苏州云 ...
14.王建墓.五代前蜀.四川省成都市.古墓葬..第一批王建墓王建墓,史称永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永陵路,为五代前蜀(907年—925年)高祖王建的陵墓。20世纪40年代,四川博物馆对王建墓进行考古发掘,在棺床上发现完整的唐朝宫廷乐队形象,出土了兔头龙身谥宝、银钵、玉哀册、琥珀、银猪等20余件文物,为研究唐及五代时期的建筑、音乐、舞蹈、服饰、朝廷 ...
7-0213-1-213.七里镇窑址.唐至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古遗址..第七批 七里镇窑址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和沿垇村。 1986年进行了调查和小面积发掘。七里镇窑遗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宽约0.5千米。在1平方千米多的范围内,分布有大量的古代窑址,其中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窑址堆积如杨家岭、梧桐栋、高岭、殷屋对门、殷屋背、袁 ...
7-0616-2-100.后晋显陵.五代.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古墓葬..第七批
李茂贞墓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陵园乡陵园村,从2001年开始,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对其进行科学发掘和资料整理,共发现瓷器、陶器、铜器、铁器、石器等各种文物共七百三十五件(组),其中铜器绝大多数鎏金。7-0678-2-162.李茂贞墓.五代.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古墓葬..第七批
7-1162-3-460.少林寺.唐至清.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古建筑..第七批
陀罗尼经幢.五代.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石窟寺及石刻..第七批
Ⅱ-51.南汉二陵.五代.广东省广州市.古墓葬..第六批
Ⅲ-58.老君洞.唐至明.山西省浮山县.古建筑..第六批
Ⅰ-24.黄河栈道遗址.汉至清.山西省平陆县.古遗址..第六批
8-0207-3-010.栖岩寺塔林.唐至清.山西省永济市.古建筑..第八批
8-0349-3-152.郓城观音寺塔.五代.山东省郓城县.古建筑..第八批
Ⅱ-57.孟知祥墓.五代.四川省成都市.古墓葬..第六批和陵即孟知祥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距北郊公墓西侧约0.5公里。长期以来,误传这是一座古代的砖瓦窑址。1970年冬,当地农民在改土中发现这是一座大墓。1971年春,由四川省博物馆会同有关单位进行发掘,起初还以为是大型明墓,其后随着福庆长公主墓志铭及玉册残简的相继出土,始知 ...
Ⅱ-61.八塔台墓群.周至明.云南省曲靖市.古墓葬..第六批 八塔台墓群 位于麒麟区珠街街道董家村,珠江上游南盘江东岸,年代周至明,由8个相傍而又独立的椭圆形封土堆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出土文物1000余件,有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乐器和货币等,包括青铜、铁、陶、玉、石等器物。器物中的兵器有刀、剑、戈、矛;炊饮器有鼎、釜、罐 ...
查拉路甫石窟,中国藏传佛教石窟。位于西藏拉萨药王山东面半山腰。据当地传说,此石窟约在公元7世纪40年代由尼泊尔工匠始凿。1564年成书的《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的一位王妃茹雍妃在查拉路甫雕刻大梵天等像。可知此石窟非一时雕凿而成。窟中有七十一尊造像。题材有两类:一类为释迦牟尼佛、三世佛、释迦牟尼弟子、菩萨和金刚力士等;另一类为西藏历史 ...
501 8-0501-4-024 重龙山摩崖造像 唐至民国 四川省资中县 第八批重龙山摩崖造像保护标志重龙山摩崖造像全景重龙山摩崖造像局部(晚唐)维摩诘经(中唐)阿弥陀佛(中唐)毗沙门天王(北宋)观音(中唐)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中唐)天王(晚唐)毗沙门天王(中唐)华严三圣(中唐)千手观音重龙山摩崖造像局部古北岩重龙山摩崖造像位于资中城东北隅山麓,又称 ...
481 8-0481-4-004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北朝至明 山西省吉县 第八批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 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 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 ...
固原古城遗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2014年7月21日,固原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固原市区西边五公里处的原州区中河乡庙湾村,安静的坐落着一座面积达15万平米的巨大古城遗址,这是宁夏目前所见到的最大古城遗址。从城南侧的石碑得知,该城名叫大营城,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年多年的历史。 从该城北门走进城中,放眼 ...
乌什吐尔位于库车县三道桥乡西北渭干河出龙口处东岸,东南距县城约23公里。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山坡上,西临河床断崖。与夏克吐尔隔河相望,南距库木吐拉遗址的1.7公里。乌什吐尔遗址呈南北向坐落,东西长约60~100米,南北长约210米。遗址城墙保存较好,墙基宽约3~6米,高约2.5~7米,顶部宽约0.7~3米。局部墙上有马面,转角处有角楼。夏克吐尔遗址破坏 ...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2020年4月1日,《嘉峪关市黑山岩画保护条例》经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战国至明。岩画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延绵约2公里。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 ...
塔儿庄五代塔位于盘克镇罗山府林场,修建于五代时期。塔基平面呈正方形,高三层、11米。该塔塔体表层砖经过精心打磨,做工精细,堪称一绝。塔内呈四方形塔室,有壁画为修补时所绘。造型优美,庄严富丽,建筑工艺极为精湛。1981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儿庄塔(五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庆阳市宁县盘克镇罗山府林场子午岭西 ...
凝寿寺塔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宁县政平乡政平村泾河北岸,地处马莲河、无日天沟河、泾河三河交汇处,该塔即是凝寿寺内之塔。明代因遇山洪,淹没凝寿寺,仅存此塔至今。这里历史悠久,唐代在此设过定平县,明代设政平驿,清代为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古寺道观林立,凝寿寺尤为著名。传说凝寿寺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四方僧俗顶礼膜拜,到宋代香火依然 ...
769 Ⅲ-472 精进寺塔 唐至宋 陕西省澄城县澄城精进寺塔又名宝塔,是一座古建筑,属于陕西名塔。座落在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因建于原精进寺院内而得名。据《澄城县志》(韩志)记载:唐肃宗李亨从公元756年至761年共在位6年,此塔从始建至今已有1240多年的历史。通过史料考证证实我县精进寺佛塔创建于唐代,而在宋 ...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北20公里,又名杨家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置州于此,至北宋乾德初。麟州故城分内、外城,外城周长约4公里,东、南、北设三门(内城亦设南、北两门),西面临绝壁。当年为保证军民饮用水,城内东北挖有井二口,一口略大,周8米。东门外原有真武庙,城东南约70米处古时有大松两株,宋时以此称神木寨。元以寨命县名。今存城垣 ...
府州城为陕北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东部,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城墙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北宋曾多次修葺,一直沿用。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武德年间设府谷镇,天祐七年(910年)升镇为县,次年设府州。府州城建于黄河北岸的石山梁上,负山阻河,地势险峻,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 ...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石门在褒斜谷两端。北端为大石门,在眉县;南羰为小石门, ...
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五层八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 ...
闸口白塔,中国五代吴越国(907~978)佛教建筑。在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边闸口白塔岭。发展历史1930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携妻林徽因来到杭城,对白塔做测绘、调查,发现了五代吴越国建筑的遗传密码。1937年,梁思成写就《闸口白塔及灵隐寺双石塔》一文,这是发现的对白塔最早的研究论述:“这样的建筑实体,跟宋李诫《营造法式》相互印证,甚至日本唐构 ...
崇妙保圣坚牢塔,别名乌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东麓。历史起源崇妙保圣坚牢塔,用花岗石砌建,风化后呈黑色,故俗称“乌塔”。崇妙保圣坚牢塔位于福州市内乌石山东麓,与于山白塔遥遥相对,因塔石呈墨黑色,当地人们喜欢称之为乌塔,两塔从古至今都是福州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前身为“无垢净光塔”,唐贞元十五年(799年)观察使柳冕建、庾承宣 ...
功臣塔,位于浙江省临安市锦城镇的功臣山顶,因山得名。具体位置在临安汽车站附近一公里处。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1982年维修。功臣塔位于临安镇东南方一公里的功臣山顶,功臣山海拔157.7米。东有钱祖墓,北有石镜山,南坡下有钱故居遗址。塔因山而得名,始建于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1982年重修。 功臣塔为砖砌仿木构楼阁式,方形平面, ...
明惠大师塔,位于平顺县城东北35千米的虹梯关乡虹霓村西海慧院旁。寺院早废,仅存孤塔一座,这里群峰壁立,沟壑纵横,瀑布飞流,道路崎岖,地势十分险要。这里又是古代一处重要的关隘。塔建在红褐色的紫峰山下,显得极为庄重古朴。历史由来据塔铭记载:塔创建于唐乾符四年(877),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6.5米,边长2.21米,单檐单 ...
南龛摩崖造像是中国隋至宋代佛教造像。位于四川省巴中县城南1公里化成山。现存龛窟133个,造像2100余尊。始凿于隋,多为唐代造像。此外,宋代2龛、清代2龛、民国时期5龛。最早的造像题记为唐开元二十八年 (740)。造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千佛岩、大佛洞、佛爷湾一带长约350米的崖壁上。以大佛洞最为集中。该石窟汇聚了佛教各教派的造像。1988年中华人民共 ...
山东济南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千佛崖在济南柳埠。柳埠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南40公里,造像集中位于四门塔西北在白虎山东麓,是山东省内的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主要遗存。山东济南山东济南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中国唐代佛教雕刻。千佛崖在济南柳埠。柳埠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南40公里,造像集中位于四门塔西北在白虎山东麓,是山东省内的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主 ...
灵泉寺石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安阳市境内。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创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隋文帝诏寺僧灵裕法师(道凭的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管理全国寺院僧尼;又将宝山寺改为灵泉寺。历史由来灵泉寺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安阳市境内,是一 ...
石泓寺石窟又称川子河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城西65公里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唐、宋、元、明历代断断续续建造了一千余年,最后建成石如刀切,分布于东西长约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个洞窟。主洞前有木结构三开间二层楼房。楼前接寺院,院门正上方雕刻有“石泓寺”匾额。石窟介绍1号窟,窟平面呈长方形,近窟后壁及左右两 ...
药王山石刻丰富多彩,隋至明摩崖造像一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五尊。分别属于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药王山石刻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地理位置药王山石刻,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海拔812米。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 ...
12.东千佛洞石窟.北魏至西夏.甘肃省安西县.石窟寺及石刻.归入榆林窟.第四批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 ...
胜金口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北部,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沟口的一处河湾地内,曾是古代僧侣修行的场所。2012年春夏之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吐鲁番胜金口石窟抢险加固工程进行前期清理挖掘。2013年年初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鲁番胜金口石窟考古发掘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 ...
名 称:温巴什石窟 时 代:唐至宋 类 型:石窟寺及石刻 所在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 简 介:温巴什石窟位于拜城县温巴什乡二大队东南约12千米的雀尔塔格山的一条大峡谷内。石窟群主要分布在一个长约1千米蜿蜒曲折的大沟内。石窟开凿于唐宋时 期,现存编号洞窟26个,半数以上窟形完整,其中有4个洞窟保存有精美壁画。洞窟形制有中心柱窟、 ...
五个庙石窟是古代瓜、沙地区(今瓜州、敦煌地区)以敦煌莫高窟为中心的外围中、小石窟之一,位于莫高窟正南约100公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北20公里的党河西岸峭壁上。洞窟开凿在党河水冲刷形成的砂崖上,砂崖高约30米,洞窟悬于半崖,距地约12——15米。在由南向北长约300米的悬崖峭壁上,现存的洞窟共有19个,唯有中间5窟可以登临,故被人们称为“五 ...
甘肃省庄浪县韩店乡佛沟(云窟)和水洛镇东北25公里六盘山麓陈家堡村。云崖寺石窟建于北魏永平五年(512年),金、元、明各代均有增建。现存大小窟龛12个,分三层,上层白云洞大,洞内无遗存。白云洞下为北魏开凿的二洞窟,内有石佛十二尊,其中一尊高3.2米,神态生动。下层大窟深10米、宽5米、高4米,保存明碑两块,一为《主山云崖寺成碑记》、一为《云崖 ...
草沟井城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乡南沟村西10千米处。城址由南、北两城组成,两城均坐北向南,相距2.5千米。南城保存较好,地表遗存有残砖、瓦、瓷片、陶片及明代钱币。北城有一组建筑遗址。南、北两城中间有墓群,地表可见五个高大的封土堆(俗称“中五个疙瘩”),地面散落大量青砖和灰陶残片。草沟井城址是河西走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 ...
昌马石窟,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昌马乡水峡村西面紧靠村庄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南北走向的约50米的山崖,山体南北长约500米。2019年10月7日,昌马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沿革昌马石窟开凿于五代宋初,后历元明又有续凿和修复。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分布在昌马乡水峡村的上窖山和下窖山一 ...
童子寺石窟座落在民乐县城东面约十公里的童子坝河的中游。 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石窟穿凿于河水冲刷而咸的一段砾石崖面上,有大小石窟几十个,窟与窟之间有暗洞相连。窟内壁画清晰可见,多受喇嘛教影响。而最南窟1号洞所画的《西游记》故事,最为生动逼真。画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师、 八戒受戒、溪边饮马,柴门问路,穿越 ...
玛纳斯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坐落在古代丝绸之路内地与西域通路的中心,唐代前后曾盛极一时,从长安往西域各处,或从国外到唐代长安都要经过玛纳斯古城。当时城中有居民区、商业区及官府。这段古城墙所守护的古城叫“乌宰守捉”,是盛唐时期建造的屯军之城。2019年10月7日,玛纳斯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 ...
伯西哈石窟 吐鲁番市 国家第七批(唐至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藏塔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三堡乡,在高昌故城北1.5公里处,为新疆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唐宋佛塔遗迹。佛塔夯筑而成,基部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0米,塔身平面也为正方形,高约20米。佛塔四面有排列整齐的佛龛,佛龛内有泥塑佛像和壁画。塔体内还凿有一条长方形纵券顶式洞窟及两个耳室。台藏塔位于新疆吐鲁番市,该塔是高昌三国时期的佛教建 ...
弘圣寺塔位于大理中和镇弘圣寺旧址,寺毁于明初。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块石砌成。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3部分,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其上逐层收分。
什邡堂邛窑遗址为隋至宋代民间瓷窑遗址。在四川省邛崃市南河乡什邡堂村。邛崃,唐至明清均属邛州,故名邛窑。创烧于隋,盛于唐而终于宋。该窑古无文献记载,20 世纪30年代始被发现,引起考古界、古陶瓷界重视...
蒲江石窟位于四川省蒲江县西南10公里处的朝阳湖山崖上和鹤山镇蒲砚村。该石窟包括唐代68龛、五代1龛、宋代7龛、明代1龛、清代10龛。飞仙阁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共92龛,造像777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唐代造像64龛491尊,主要有唐永昌元年(689年)所造瑞像龛、释迦、三世佛、华严三圣、弥勒、观音、千手观音、如意轮观音、地藏、天龙八部、胡人天王
八角城城址,位于甘肃省夏河县驻地拉卜楞镇东北24公里白石崖南麓、央曲北岸。海拔2100米。汉代曾在此设白石县,古为军事交通要地。古八角城为一空心十字形城。在十字城各角上设城墩八个,形成八角,故名。古城占地2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2193米,墙高达10米。东西瓮城有s形通道。城外有护城河。北城依山、无门,从西城经南门至东城筑有外廓,南门外筑有外城 ...
木梯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马力乡杨家坪,在榜沙河边依山建造,相传入寺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寺,故名“木梯寺”。木梯寺北魏始建,唐、宋增建。仅有北端一门入寺,传早年架一数丈木梯于绝壁处以便登梯入寺。寺西有大石佛一尊。寺内现存窟龛18个,有造像78尊、壁画234幅,绘画面积2100平方米。木梯寺内容广,碉饰多变,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尤以五、七、十六窟规模最大,保持原作风貌。造 ...
灵岩寺摩崖位于陕西省略阳县城南3.5公里嘉陵江畔。 灵岩寺又名灵崖院、白鹿洞。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建,分前、后两洞由奈何桥连接。现存石碑、摩崖题刻约一百二十方有小碑林之称。以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刻“郙阁颂”,宋绍定三年(1230年)重刻“郙阁颂”,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刻“灵崖叙别记”,唐开成二年(837年)刻“开成题记”唐权德舆撰 ...
夏塔古城遗址位于昭苏县夏塔乡,地处南天山北麓、特克斯河南岸的昭苏盆地的平原区,北临特克斯河,东为夏塔河支流。1957年,夏塔古城遗址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平面略呈正方形,不很规整。北墙长390米、南墙长212米、西墙长480米,东面靠夏塔河。城墙夯筑而成,墙基皆存,顶宽3~5米、底宽11~12米、残高3.9米。城内建筑均无存,城外有护城壕 ...
全景柳中古城遗址位于鄯善县鲁克沁镇西约0.5千米,地处火焰山南麓,西连高昌故城,东通鄯善(唐蒲昌所在地),北有连木沁沟谷通往火焰山北,东南翻过库鲁克塔格,穿越哈顺沙漠可直抵敦煌。1930年,黄文弼先生曾考察该遗址,1988年正式调查并记录。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00米、东西长约1000米,周长约3000米,面积约62万平方米。现城墙仅存古城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