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回顾与思考: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技术演化历史及其气候环境背景

  泥河湾盆地作为华北乃至整个东亚史前人类遗址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素有“东方奥杜维”之称。长期的调查、发掘和年代学研究证实盆地内保存了大约距今1.7 Ma到11.7 ka间的考古记录。盆地内发育良好的晚新近纪以来的河湖相地层为年代学和古环境研究提供了可能;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与研究以及泥河湾动物群研究的深入拓展也为探讨早期人类行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数;在考古材料上,相较于其他地区早期遗址材料零星和性质模糊的 ...

• 秦始皇陵陵西发现大型墓葬 出土珍贵单体金骆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30日透露,该院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发现古代墓葬20多座,灰坑120座,陶窑4座,古河床4条。新发现墓葬陪葬坑14座。一座墓葬出土了目前国内所见最早的单体金骆驼。秦始皇陵陵西发现大型墓葬。图片来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其中,有9座大型墓葬,东侧4座为中字形,靠近秦始皇帝陵;西侧5座为甲字形,距秦陵 ...

• 西安新寺遗址发现古代道路 或与西汉长门宫密切关联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透露,为配合基本建设,2019年该院在西安三义庄和谢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发掘区处于新寺遗址范围内,此次考古发掘取得了比较重要的收获,发现了两处车辙密布的古代道路,或许与西汉长门宫有着密切关联。新寺遗址发现古代道路。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寺遗址发现古代道路。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三义庄古道遗迹主体呈 ...

• 十大考古候选项目|草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季节性营地式聚落遗址的新发现——内蒙古化德四麻沟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四麻沟遗址地理环境(南向北拍摄)▲四麻沟遗址正视四麻沟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白音特拉乡解放村自然村南的1.5公里处。2016年5月在专题调查中发现。在持续开展阴山北麓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研究项目中,2017年至2019年在遗址的第III地点布探方共发掘了2200平方米。其中2019年发掘面积500平方米。01地貌环境化德县地处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东北 ...

• 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2019年度发掘顺利开展

2019年11月22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与斯里兰卡凯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Kelaniya)考古系组成的中斯联合考古队正式对斯里兰卡曼泰(Mantai)港遗址展开发掘工作。图一 曼泰港遗址位置示意图曼泰港遗址位于斯里兰卡西北部马纳尔(Mannar)地区,隔保克湾(Palk Bay)与印度东南部相望。该港口立踞印度洋中心,为印度洋航线上东西来往船只的 ...

• 80件明清家具,让你感受与过去时代的联系

12月21日,“花黎幽香——王国卿明清家具收藏臻品展”在位于汾阳路上的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在王国卿30年间陆续收藏的260余件明清家具中选择了约80件展出,涵盖了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等多个类型,大多数展品为首次公开亮相。收藏者王国卿说,他只是这些家具暂时的保管者,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和抚摸它们,会感受到自己和当时那些未留下名姓的工匠以及过去的时代产生联系,同时在这些年的研究中也感受到了榫 ...

• 十九世纪“吟游诗人”笔下的艺术,北大展德拉克洛瓦版画

德拉克洛瓦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希阿岛的屠杀》《自由领导人民》是其为人熟知的代表作。但不为人熟知的是,德拉克洛瓦也善于绘制风景、宗教和花卉等题材,以及创作公共艺术。此外,他还是欧洲最伟大的版画家和制图师之一。曾被诗人波德莱尔称为“古往今来具创作力的画家之一”。澎湃新闻获悉,“十九世纪的‘吟游诗人’馆藏德拉克洛瓦版画展”近日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主要展出 ...

• 大英博物馆中的冬季乐园

12月的伦敦充满了梦幻的橱窗、闪耀的街灯以及温暖的热红酒。12月的大英博物馆与冬天有关的藏品,如绘有荷兰代尔夫特的冬景的雪橇形瓷器、抵御严寒必不可少的软萌防雪服、甜品台中心的装饰品情侣瓷像、冬季游泳的驯鹿、浮世绘雪夜图等馆藏作品同样透露着人间的烟火气与节日的喜庆氛围。雪橇铃儿响18世纪瓷烟斗架上装饰了荷兰代尔夫特的冬景这件制作于18世纪早期的雪橇形瓷器上精美的绘制了荷兰代尔夫特的冬景。它原本的用途可能是用 ...

• 藏界|杨敏:与谢稚柳启功等先生的墨缘如何影响了书画收藏

从事艺术收藏者大都讲求缘分。在温文尔雅的杨敏看来,与藏品的缘分就像与人的关系,冥冥中自有安排。正如她收藏艺术作品至今,一字一画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这中间隐匿的奇妙机缘,正是她最为珍视的“墨缘”——那些向曾经谢稚柳、启功等先生求教的往事。受老先生们对古代书画鉴定耳濡目染的影响,她的收藏除了这些老先生的书画,同样不乏古代绘画精品。“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藏界》栏目,本期关注的是沉浸于书画之美的杨敏及 ...

• 回眸2019流失文物返还:神奇的一年,心想事成

2019年行至尾声。翻看300多篇文物事业发展日历,“归来”无疑是其中亮眼的关键词——2月,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4月,意大利返还中国700余件文物艺术品亮相国博;8月,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跨海追索回国;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昂首返京……“这是神奇的一年,我们心想事成。”谈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一位文物工作者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仿佛是要为这“神奇的一年”画上圆满句号,一批郑振铎先生写 ...

• 5500年前的甘肃史前彩陶艺术,仰韶鱼纹盆等在国博展出

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博物馆等十几家文博单位举办的“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术展”昨天下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精美的史前彩陶195件(套),包括甘肃省博物馆藏的半山时代的垂弧锯齿纹彩陶瓮 、仰韶文化早期变体鱼纹盆、被认为有可能是人首蛇身伏羲形象的鲵鱼纹瓶,国家博物馆藏马家窑早期漩涡纹四系彩陶罐等,集中呈现了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展示了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沉厚、悠久与辉煌、灿烂。展期 ...

• 圆桌|六大博物馆长齐聚:共话文物“活力”与背后故事

SMG《書声》文化大讲堂自今年3月份开播以来,已经举办到第六期。先后与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主要博物馆馆长、院长进行直播对话,用现代化的视角讲述文物的故事,共同探讨文物、历史、博物馆的保护与传承等话题。据透露,2020年《書声》栏目将跨出国门,与大英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馆长呈现中西文明的横向对话。六大博物馆馆长圆桌座谈《書声》文博盛典近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 ...

• 长信宫灯“点起”,从满城与大云山汉墓看西汉诸侯王的奢华

西汉江都王刘非是汉景帝第五子,中山王刘胜是汉景帝第九子。两人都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虽然一个贪图享乐、一个拼搏功名,但两人的墓葬都极尽奢华。近日,“兄弟王——从满城汉墓到大云山汉墓”在南京博物院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就以上述两人的墓葬出土文物为中心,精心挑选出两座西汉王陵内250件(组)精美随葬品,展现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诸侯王的政治、文化、生活状态,同时以江都王刘非、中 ...

• 阎立本《职贡图》、巨幅山水渐次呈现,台北故宫公布新年特展

在即将迈入新一年的倒计时中,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公布了2020年度临时展览名录。美术史中声名赫赫的国宝级书画文物、阎立本等历代名家的职贡图、吴昌硕等近现代名家书画作品等历史文物在新一年里都将一一呈现。澎湃新闻获悉,公布的14项特展名录包括“巨幅名画”、“四方来朝——职贡图特展”、“婉而通─篆书的故事”、“国宝聚焦”、“她——女性形象与才艺”、“院藏善本古籍选粹”、“教廷瑰宝——梵蒂冈宗座图书馆珍藏与明清 ...

• “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徐州汉画像石亮相上海

“唯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这是鲁迅先生对汉画像石的艺术评价。徐州,作为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之一,其出土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既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也涵盖了现实生活题材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徐州汉画像石是汉代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部汉代史。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与上海鲁迅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大汉王朝——中国汉画艺术展”这些天正在上海鲁迅纪念馆对外展出,澎湃新闻获悉,此次展览甄选了许多徐州汉画像 ...

• 恭王府:明年起将实行全网售票并调整开放时间

@恭王府博物馆12月27日发布通知公告,2020年起恭王府实行全网售票。自2020年1月1日起,恭王府博物馆将调整开放时间并实行全网售票:一、全年除法定节假日外周一闭馆,每日开馆时间8:30,停止检票时间16:10,闭馆时间17:00。二、取消现场售票窗口,实行全网分时段售票,每日限售3.2万张,届时观众可凭身份证检票入园。观众和旅行社可提前10天通过恭王府官网或微信公众号“恭王府”的“巡·王府”栏目购票,票务服务电话:4006-228-2 ...

• 700余文物古籍展示孔子文化,国博昨起呈现“高山景行”

2019年12月27日,展览“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孔子思想形成、发展以及传承的历史。展览汇集了自新石器时期至当代的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240余件(套),共700余件,力图为观众和研究者讲述孔子文化的思想脉络与深远影响力。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仁”、“爱人” ...

•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亚洲艺术馆重开:有青铜器,也有葛饰北斋

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拥有100多万件藏品,既有埃及艺术,也有古代中东及亚、非、欧、美的艺术典藏;近年来更是计划了馆舍扩建,并举办了多个当代艺术展。澎湃新闻获悉,继布鲁克林博物馆韩国艺术馆重新对外开放后,近期,博物馆重新翻新、布展的中国艺术馆及日本艺术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并试图在新的展陈上串联起文物与当代艺术品。重新设计美国博物馆内的亚洲展厅绝非易事。如何通过非常途径来传达“中国艺术”和“日本艺术”中广泛 ...

• 新闻丨法国特色小城镇与江南水乡古镇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年12月18日,由同济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以下简称我上海中心)主办,黎里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承办的“法国特色小城镇与江南水乡古镇发展研讨会”在黎里古镇召开。本次大会特别邀请法国特色小城镇协会(以下简称PCC)代表分享PCC近 49 年来在建设与区域合作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还邀请了法国国家建筑与遗产之城当代中国建筑观察站负责人兰德(Francois

•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与和平——“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召开

Since the first issue of UNESCO Courier in 1948, we have published more than 700 magazines. This section will lead readers to find the collision of each thought in history.自教科文组织《信使》杂志1948年创刊,我们共出版了70

•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现场可移动文物保护综合平台项目通过验收

项目验收会议现场多功能中型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平台 多功能小型文物移动实验平台项目平台在宁县石家墓群考古现场进行实地测试12月25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由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铁付德,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组成的专家组,对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现场可移动文物保护综合平台”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察看了项目平台及有关仪器设备配置运行情况,审阅了项目资料并听取

• 智斗!斯坦国发掘充满辛酸!中国考古队长竟遭受塔利班式对待

2018年11月1日,离双11节差10天,我们动身前往巴基斯坦开始哈拉帕遗址的发掘之旅。飞机当天经停乌鲁木齐,第二天一早飞往伊斯兰堡。乌鲁木齐至伊斯兰堡需2小时50分钟,8:20起飞,8:10抵达伊斯兰堡,两地时差为三个小时。  乌鲁木齐出境检查格外的繁琐,水涛教授背了一包人民币,被反复检查填表,以致飞机晚点,一飞机的乘客都在等他。开始时的小波折预示着我们此行会遇到很多problems,不过飞机还

• 十大考古候选项目|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发现大型陪葬墓

发掘的一号墓为目前发现秦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墓葬,填补了秦代高等级墓葬的空白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取得了不少收获,随后对其中的一号墓葬(QLCM1)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考古勘探陵园外城西侧勘探和复探面积约50余万平方米。发现古代墓葬20多座,灰坑120座,陶窑4座,古河床4条。新发现墓葬陪葬坑14座。其中有9座大

• “新时代边疆考古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纪实

  2019年12月26日,“新时代边疆考古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原考古研究所八楼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承办。来自国内外的各位代表聚焦边疆考古,紧紧围绕“近年来的边疆考古新收获与研究进展”、“边疆考古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国际视野下的边疆考古研究”三大主题展开研讨。会议现场  “自中国考古走出去,10余年来涉外项目已近50

• 国际化丝路大展驻足国际化新型城市——《从地中海到中国》在深圳博物馆开幕

平山郁夫先生在丝绸之路上写生12月26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深圳市文物局、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日本黄山美术社协办,深圳博物馆承办的“从地中海到中国——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文物展”在深圳博物馆开幕。 展览开幕现场犍陀罗佛像艺术展厅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丝绸之路既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又

• 讲座纪要 | 交通遗产与交通考古——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为中心

2019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以《交通遗产与交通考古——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为中心》为题,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博系杜晓帆教授主持。孙华教授杜晓帆教授讲座伊始,孙老师就讲座主题做了简要说明,交通遗产和交通考古是遗产学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交通考古我们可以从视觉、物质形态、保存状况等方面对交通遗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延伸到交通

• 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结业仪式暨淮阳县近期考古工作情况汇报会顺利召开

2019年12月28日上午,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结业仪式暨淮阳县近期考古工作情况汇报会在淮阳县举行。会议现场会议现场会议由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教授主持、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和周口市副市长王少青先后致辞,田凯局长首先对训练班学员们表达了祝贺,表示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学员们已与河南结下深厚情谊,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加强合作。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赵荦作为训练班学员代表汇

• 预告丨2019年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学术成果汇报会

02汇报会日程安排欢迎各单位领导、西大师生、校友前来交流!往期回顾:讲座回顾 | 凯斯·道伯涅(Keith Dobney):《人与动物健康的生物考古新研究》讲座回顾 | 李文瑛:《丝绸之路新疆段染织服饰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会议回顾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植物考古发现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信息来源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编辑 / 李明珠责编 / 邓晨

• 亲历发掘现场,这档栏目打造一堂“考古公开课”

  用考古追寻文明之源,用文物讲述文化之美,《考古公开课》用科学和想象力拼接历史的碎片,并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切磋琢磨,考古论今。穿越历史的长河,拂去时间的尘埃,用科学和想象力拼接历史的碎片,在探寻和推理中感受考古者的智慧和艰辛。你是否想过,用双手拨开历史的尘埃,在前辈学者娓娓的讲述中追寻中国文脉?你是否想过,用智慧解开历史的谜团,在考古专家谆谆的指导下读懂中国历 ...

• “探寻黑土文明——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开展

  25日,“探寻黑土文明——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在黑龙江开展,主要通过出土文物和照片,对近年来黑龙江省主动性发掘项目大兴安岭呼中北山洞遗址、齐齐哈尔洪河遗址、饶河小南山遗址、抚远亮子油库遗址、阿城金上京遗址、大庆九间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进行了集中展示,旨在展示黑龙江省考古最新成果,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求。展览现场。 刘锡菊 摄“探寻黑土文明——黑龙江考古新成果专题展”开展。 刘锡菊 摄  本次展 ...

• 唐丰陵陵园发掘出乳阙遗址 其上阙体为三出阙结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5日透露,考古人员在唐丰陵陵园遗址内发掘出乳阙遗址,其上阙体为三出阙结构。唐丰陵陵山。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乳阙遗址。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唐丰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是唐代第十位皇帝李诵的陵墓。西乳阙遗址。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陵园的西乳阙遗址和下宫南侧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还对陵园石刻进行了调查和清理。下宫南侧建筑遗址。图片来自 ...

•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度总报告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度总报告受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每年对各遗产地提交的监测年度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编写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年度总报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度总报告》主要从承诺事项履行情况、机构与能力建设、遗产本体保护、遗产影响因素、保护项目及相关研究五方面分析、研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下阶段工作的展望和策略。总报告全文已刊登于《中国文化遗

• “中俄靺鞨-渤海研究高层论坛”在黑龙江大学举行

  近些年,国内的靺鞨-渤海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国内对俄罗斯学界的相关考古发现与研究缺乏深入的了解,由此,俄罗斯境内的靺鞨-渤海遗存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空白点。在此背景下,中俄靺鞨-渤海考古资料及研究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2019年12月14至15日,中俄靺鞨渤海研究高层论坛在黑龙江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由黑龙江大学主办,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省文物考古

• 河南:考古发现八千五百年前已有制丝工艺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在河南贾湖两处墓葬的人体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蚕丝蛋白残留物。根据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分析,8500年前当地居民可能已经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这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国际学术期刊《PlosOne》(《公共图书馆》)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

• 【会议通知】“新时代边疆考古的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新时代边疆考古的现状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来自国内外的30余名代表聚焦边疆考古,展开研讨。会议的主题基本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近年来的边疆考古新收获与研究进展;2.边疆考古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3.国际视野下的边疆考古研究。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拓展和推动边疆考古工作和探究的空间范围和系统性,也会对边疆考古学科建设起到引领作用,并进

• 最早最完整吐谷浑王族墓

  2019年9月25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在整备土地时发现一座墓葬,文物考古部门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确认,该墓为唐武周时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喜王慕容智墓,为目前国内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国科介绍,墓葬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封土呈丘状。墓道位于墓室南部,墓道内随葬有木构件

• 莫高学堂开营:两岸三地爱好者感受敦煌“冬日之美”

图为敦煌文化的爱好者体验泥胚画手作课程,用各自的理解将敦煌壁画重现。敦煌研究院供图中新网兰州12月24日电 (记者 崔琳)连日来,来自两岸三地的20名敦煌文化的爱好者齐聚莫高窟,静心尝试涂色描线、体验泥胚画手作课程,用各自的理解将敦煌壁画重现,洞窟中美好的每一帧画面都被他们绘制在泥板上,静享为期五天的研学之旅。图为敦煌文化的爱好者参观敦煌莫高窟。敦煌研究院供图冬日置身莫高窟,仿佛走进了静谧似眠的新世界。记者 ...

• 湖南老司城遗址新出土的铜炮残件

 老司城遗址位于湖南永顺县灵溪镇司城村,是明清时期彭氏土司的权力中心,也是当前保存最完整的土司遗址之一。老司城遗址于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7月,老司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根据考古发现,老司城遗址被划分为生活区、衙署区、街道区、墓葬区、宗教区、苑墅区六大功能分区。  为了进一步厘清老司城遗址宗教区内部建筑的空间格局,判断若云书院地点建筑规格 ...

• 山东琅琊台考古发掘出秦汉时期排水系统

  近日,山东省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台顶发现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大型夯土台基、排水系统和建筑基址,规模宏大,建筑工艺严谨,据此推测在台顶或许曾存在过一座规格较高的大型古建筑。  今年10月底,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正式对琅琊台遗址展开考古发掘。琅琊台遗址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处于大遗址保护勘探阶段,许多历史谜团尚未揭开。12月21 ...

• 安徽发现大面积酿酒作坊遗址

这是12月23日无人机拍摄的濉溪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期在濉溪县发现一处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 该作坊遗址位于濉溪县城关镇北关的沱河路北侧,去年在工程施工时意外被发现。截至目前,在遗址内发现了比较完备的蒸馏酒酿酒设备系统。新华社发(黄博涵摄)12月23日,在濉溪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陈超在介绍发掘出的双排蒸馏灶 ...

• 广州横枝岗再发掘一批墓葬

  出土陶器、青铜器等文物近500件(套):  广州横枝岗再发掘清理近60座汉至清代墓葬,出土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文物近500件(套)!  现场:已清理汉墓等古墓葬57座  这些古墓葬位于恒福路与麓湖路交界处东北角的山岗上。在现场看到,在约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了众多大大小小的墓葬,有木椁墓、也有砖墓;有些墓穴里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有些晚期墓还打破了早期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有序地清理墓穴里的随葬器物 ...

• 考古所见中国的青铜时代

  2019年11月29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做了一场题为《考古所见中国的青铜时代》的讲座。本次讲座为文博系“荣誉课程”系列讲座之一,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袁靖教授主持。袁靖院长给徐天进教授颁发“荣誉课程”纪念海报徐天进教授讲座现场    一、中国的青铜时代  1.何为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是从物质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对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称谓。该词最早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提出。 ...

• 放眼世界 考古“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会在京召开

  12月23日,由国家文物局主持召开的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会议在京如期举行。会议旨在全面梳理2019年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赴外开展联合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以及外国机构在中国开展的涉外考古调查、发掘和合作研究项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中外合作考古工作,不断提升中外合作考古工作水平,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温大严,副巡

• 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等3项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体系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验收组检查监测预警体系运行情况验收组听取汇报验收组查阅工程资料12月20日,甘肃省文物局组织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锤、兰州大学教授谌文武、重庆声光电智联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军、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陆杰仁组成专家组,对莫高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项目、麦积山石窟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工程、炳灵寺石窟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工程等3项世界文化遗产地监测预警体系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省文物局副局长仇健主持验收,敦煌研究院副院 ...

• 敦煌石窟艺术展亮相摩洛哥首都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摩洛哥王国大使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摩洛哥·数字敦煌展”于12月18日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中国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驻摩洛哥大使李立,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成文,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前驻约旦、印度、土耳其大使郁红阳,前驻伊拉克、叙利亚沙特大使李华新,摩洛哥外交部文化行动司司长纳迪亚以及 ...

•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李云鹤先生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12月16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他们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他们珍惜光荣历史、永葆政治本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大会表彰了150个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450位先进个人。其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李云鹤先生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李云鹤,现年87岁,山东青州人, ...

• 太平公主首任驸马薛绍墓被发现:为双室砖券墓、曾被毁

12月17日,“咸阳空港新城唐驸马都尉薛绍墓”的发布会举办,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最新发掘成果。之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底张街道岩村发掘了一座带有四个天井和前后砖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出土墓志证实,该墓墓主是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薛绍,下葬于神龙二年(706年)正月。据当地村民回忆,若干年前地面封土仍颇具规模。斜坡墓道坡度陡峻,东西两壁原绘有壁画,现仅存白灰地仗,可观察到墨线绘制 ...

• 历史学家带你去嵩洛,避开在中原旅行时常入的坑

洛阳在中古为何如此重要?太室阙上的石刻是大象吗?中原的酷热会不会是某些历史事件背后未被注意到的理由?上述这些问题,均能在《问彼嵩洛》中找到答案。从“中华第一塔”嵩岳寺塔到曾代表洛阳极致繁华与毁灭的永宁寺塔,从汉魏故城考古工地到一代女皇武则天所立升仙太子碑,这本书以一群青年学者的嵩洛文化之旅为主线,串起中原大地的名胜古迹,以及那些隐于荒野、未被人知,却又藏着重要文化密码的历史现场,是一部用扎实的学术 ...

• 中国藏家买下的拿破仑王冠金叶亮相深圳,160余件珍宝同展

2019年是拿破仑诞辰25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曾在法国国内展开。两年前国外媒体曾报道拿破仑皇冠上的一枚金叶因被中国藏家拍下而传闻极久。澎湃新闻获悉,12月22日,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觉醒:文艺复兴至二十世纪的宫廷珍宝”开幕前一刻,这一拿破仑加冕时佩戴的王冠上的月桂金叶被放入了展厅陈列,首次公开对外展出。据相关资料介绍,1804年见证了拿破仑加冕仪式的月桂金叶目前存世一共两枚,一枚是此次展 ...

• 苏博年末大展:看清代苏州潘氏书画收藏是怎样的大观

从“烟云四合”的顾氏过云楼到“梅景传家”的吴氏愙斋,苏州博物馆通过对清代苏州藏家藏品与文献的发掘与展示,自2016年12月起举办了一系列的“清代苏州藏家”年底特展。2019年12月20日,展览“须静观止——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在苏州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正值苏州博物馆建馆60周年,澎湃新闻在现场发现,展览以《三松堂书画记》《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为著录依据,分上、下两期展示70件潘隽奕、潘世璜这一支潘氏的收藏。展品以书画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