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科考成果揭开昆仑更多秘密
“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队立起的白玉河河源之碑。 和田地委宣传部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沿216省道、克里雅古道、新藏线(G219),穿越5400余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地带……10月11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 ...
“于阗南山·玉河古道”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综合科考队立起的白玉河河源之碑。 和田地委宣传部供图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沿216省道、克里雅古道、新藏线(G219),穿越5400余公里、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无人地带……10月11日至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 ...
10月27日,2023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人才峰荟在都江堰市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文物局指导,成都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都市文物局)主办,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中共都江堰市委、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承办。众 ...
2023年10月29日,“丝绸之路重大考古发掘与丝路文明传承项目成果汇报展”暨 “比邻天涯:北京大学藏古代外销瓷特展”开幕式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党委常委、副校长、总务长董志勇,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雷兴山出席。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
2023年11月2日,由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指导,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商代服饰与数字妇好”成果汇报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公众论坛在我校举行。南科大党委副书记、廉洁研究院院长姚文胜,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讲座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王巍,中国古迹遗址保 ...
2023年10月28-29日,中国古代动植物资源利用的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举办。本届会议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创造了灿烂多姿的历史文化,遗存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用镜头记录新疆文物之美,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物印记。北庭故城,现存主要为唐代时期遗存,主要包括北庭故城城址、城址西部的北庭高昌回鹘 ...
来源: 光明日报 作者:李 韵 王笑妃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出水的测深锤 国家文物局提供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出水的测深锤 国家文物局提供 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发布会上,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威海甲午沉舰遗址3项重要考古成果,展示了我国在水 ...
作者:新疆日报记者银璐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10月24日,走入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有“百果之乡”之称的伯什克然木乡,沿途可见家家户户都在为收获的石榴忙碌着。生活在这里的人都知道,他们乡里有一件价值很重的“宝”,就是伫立在莫尔村外约4.5公里处高台上的莫尔寺遗址。当天,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了这里。离开村道 ...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的决定2023年7月27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对定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进行了审查,现决定予以批准,由定西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寺洼遗址(又名庙坪、鸦儿 ...
10月2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沁水八里坪遗址发掘资料公布。此次发掘探明了三重环壕聚落,壕沟形制与堆积,确认了壕沟内包含庙底沟二期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的遗存。八里坪遗址,位于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遗址地处沁河东岸台地上,西、南为沁河环绕,东北部至庙坡村西,东南以沁河支流水泉沟为界,分布面积约 ...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信托基金自1989年日本政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信托基金以来,该基金为世界各地重要考古遗址的修复和保护提供了大量技术、科学和物资上的援助。本文节选翻译了2004年该基金出版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册中对一些重要遗址的介绍,虽然是20年前的总结,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差距,还是 ...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赵争耀 )由王建新教授领衔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赫赫有名,被誉为“现代张骞”。这支考古队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骨干教师、学生组成,吸收国内外合作单位人员先后参与。20余年来,他们用稳健脚步丈量丝绸之路,用科学精神寻找历史印记,用尊重包容架起丝路文明对话的桥梁,用累累硕果展示了考古学术中的东方视角。丝路考古需要 ...
毘山遗址麻雀田地点发掘区航拍照(北向南)专家参观考古发掘现场专家参观考古发掘现场专家观摩出土遗物标本15日下午,专家座谈研讨会召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职副书记罗汝鹏主持。方向明首先发言,他指出,浙北地区先秦时期考古中,以苕溪流域为核心的区块非常重要,这里是原始瓷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土墩墓和石室土墩墓的重要分布区,还有很多以“城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5·27”重要讲话精神、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聚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全面展示近年来我国人类骨骼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人类骨骼考古研究工作指导,值此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召开 ...
10月24日下午,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西安闭幕,本届大会共分27个专业委员会进行学术交流,参会代表800余名,会议共收到论文568篇,均创历届新高。闭幕式现场闭幕式由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委员、科研处处长刘国祥主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作学术总结,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钱继 ...
10月19至20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瓷器起源 、传播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行,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文博机构、科研院所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历史与考古”“交流与传播”“收藏与展示”“科技与大数据”等四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研讨。现将各位学者发言内容摘录如下。一、历史与考古17世纪英国的全球战略:贸易、殖民 ...
第五届曲江壁画论坛——以壁画艺术史研究及保护技术研究为中心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时间2023年10月25日至27日(25日报道,26—27日报告与研讨,27日下午离会)会议地点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会议议程D1会议报道西安威斯汀大酒店西大堂2023年10月25日 9:00--20:00大会开幕式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多功能报告厅2023年10月26日9:00--9:40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馆长 周天 ...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围绕陕西省考古的新发现、新收获、新成就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作大会主题发言进入新时代以来,陕西省对标《“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全面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结合陕西实际,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学科重大问题,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合理布 ...
10月24日,由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部指导的“中意世界文化遗产地结好论坛”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地成功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意大利文化部国际关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事务司司长玛利亚阿孙塔·佩齐、意大利《世界遗产公约》国家中心联络人阿黛尔·塞西出席会议并发言。意大利文化部秘书长马 ...
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陕西西安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一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省长赵刚出席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关强主持会议。李群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 ...
各会员单位、各位会员: 中国考古学会将于2023年10月23-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23·西安)。大会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5·27”重要讲话精神、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化中华文明历史研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第四届世界遗产城市组织亚太区 OWHC-AP会议于10月10-13日在韩国庆州召开。会议主题为:利用物质与非物质遗产,赋能世界遗产城市。会上组织了成员市长会议,并决定于2025年在越南顺化举办第五届会议。淮南代表以《大雁塔的前世今生——丝绸之路遗址保护与西安城市发展》为题发言。会后组织参观了佛国寺和瞻星台等世界遗产地。 ... ...
10月18日,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在河南新郑召开。全国文旅、文博单位代表,教育系统代表,以及研学机构代表等300多位同仁齐聚新郑,共同分享文物考古研学收获与经验,共谋文物考古研学发展新未来。本次会议由中国文物报社、河南省文物局、郑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人民政府、郑州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考古 ...
此次会议展示了我国水下考古领域的重要发现。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是我国首次在1500米深海发现的明代沉船遗址,通过海洋物理探测、载人潜水器水下调查以及三维影像和激光扫描记录等,确认两处沉船的保存状况,提取出水瓷器、陶器、原木等近580件(套),实证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与文化交 ...
9月23日至9月30日,由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国家考古中心、费尔干纳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实施的费尔干纳盆地考古中、乌、塔、吉四国2023年度联合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成功举办。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中心、 ...
10月17日上午,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会见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来华访问的副总理兼文化部部长玛娅·戈伊科维奇。会见后,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化财产的协定》,成为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框架下,中塞在文化、文物领域取得的最新合作成果。中塞两国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 ...
9月27日,由国家文物局、重庆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制器为先——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在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重庆)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敦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副总经理何文忠,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共同为展览启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陆进主持开幕 ...
“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在敦煌研究院揭牌成立。新甘肃客户端敦煌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9月22日,由敦煌研究院发起的“敦煌艺术研究中心”成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敦煌艺术研究兴起,常书鸿、段文杰、史苇湘、关友惠、孙儒僴等老一辈敦煌学者多年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相继展开涉及石窟建筑、雕塑、壁画等方方面面的敦煌艺术研究,取得 ...
2023年6月27日上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刘安志教授应邀在“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主讲《重新认识唐会要》。本次讲座由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主办,赵晓星研究员主持,在兰州分院一楼敦煌文献研究所阅览室举行,我院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现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刘安志,贵州织金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伫立在中华文明的岁月星河,遍布中华大地的一件件文物串联起历史的脉络,突出展现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外文明交流的历史图景。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 ...
为宣传弘扬樊锦诗先生的卓越贡献和科学精神,动员社会各界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价值阐释传播,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聚精神力量,7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文物局、中央文史研究馆、何梁何利基金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莫高窟共同举办“樊锦诗星 ...
为褒扬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为中国石窟考古与保护作出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381323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樊锦诗星”。7月10日,“樊锦诗星”命名仪式在敦煌莫高窟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赵金云副省长向樊锦诗先生颁发“樊锦诗星”命名铜匾何梁何利基金会秘书长段瑞春宣读了“(381323)樊锦诗星”国际命 ...
7月10日,适逢樊锦诗先生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召开,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向敦煌研究院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并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设立“樊锦诗基金”,用于推动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解冰为樊锦诗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代表敦煌研究院接受捐赠。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
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敦煌莫高窟举行。座谈会现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央文史研究馆文史业务司司长耿识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沈睿文,吕志和基金创始人吕志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等出席座谈会并发言,高度评价了樊锦诗先生60年来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敦煌石窟考古研究、敦煌文化 ...
7月13日上午,由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甘肃省2023年度重点人才项目“新时代敦煌石窟考古工作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敦煌与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之二“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的前景”在我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二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由文物出版社编审黄文昆先生主讲,名誉院长樊锦诗出席并讲话,副院长张小刚主持,我院学者共计60余人参加讲座 ...
2023年7月13日,值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之际,“丝绸之路上的北石窟寺与陇东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甘肃庆阳如期举行。研讨会上,100多名来自国内外石窟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代表、文博单位代表汇聚一堂,顺利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会议现场此次会议由庆阳市人民政府、甘肃省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甘肃 ...
2023年7月17日下午,河北师范大学汤惠生教授应邀在“丝绸之路与敦煌学”系列公益学术讲座主讲《史前黄河上游和印度河上游之间的文化互动》。本次讲座由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主办,赵晓星研究员主持,在兰州分院敦煌艺术馆举行,我院和兰州市博物馆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现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汤惠生,1955年生于重庆。曾担任青海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 ...
8月4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一层8号厅揭幕。在相机与光影的艺术表达中,丝路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由此徐徐展现。展览将持续至8月15日。“从敦煌出发——吴健摄影艺术展”正式揭幕展览分为“丝路印记”“百窟千像”两个单元,共展出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 ...
8月15日,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和敦煌学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二十八讲《变文、科仪与宝卷——如何理解敦煌变文?》在敦煌成功举办。讲座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侯冲主讲,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宋焰朋主持,我院学者及线上听众一百多人参与了本次讲座。针对学术界“变文是俗讲的话本”这一观点 ...
8月24日下午,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敦煌学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第二十九讲《敦煌讲唱文学与韩国丝绸之路研究》在敦煌学信息中心研讨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韩国敦煌丝绸之路学会副会长、韩国又石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韩国又石大学艺术管理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弘哲教授主讲,敦煌学信息中 ...
立足敦煌 放眼世界助推敦煌学研究高地建设——写在《敦煌研究》创刊40周年之际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考察调研,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 ...
论坛现场9月6日下午,“敦煌论坛:‘敦煌学研究弘扬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主持论坛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小刚主持论坛此次论坛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物局主办,敦煌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 ...
9月7日,敦煌研究院与读者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莫高窟举行。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主持签约仪式。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郭青林和读者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永强,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以各自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促进各自业务发展为目标,深化传统出版业务合作, ...
新华社兰州9月7日电(记者贾钊、程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论坛上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和樊锦诗颁发了杰出贡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纪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五十周年之际,为表彰敦煌研究院、樊锦诗等在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莫高 ...
9月7日上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敦煌成功举行,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敦煌研究院等专家、学者、政府代表百余人出席活动。论坛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专题讨论、非遗展演、闭幕式五个 ...
本报讯(光明网记者王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8场活动,将于9月13日在甘肃敦煌研究院举行。本场活动将邀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樊锦诗作题为《丝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的演讲。樊锦诗,被誉为“敦煌的女儿”。自1963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
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28场活动9月13日在甘肃敦煌研究院开讲。“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原院长、名誉院长樊锦诗作题为《丝路明珠敦煌莫高窟及其现代文化角色》的演讲。樊锦诗从敦煌莫高窟诞生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栩栩如生的彩塑和百科全书式的壁画照片,细致讲述了莫高窟的发展历程 ...
璀璨绚烂的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文化遗产,让世界更加美好——9月15日上午,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平行论坛之一,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指导和承办的“文化遗产:系统保护与活态传承”平行论坛举行,来自国内外文博领域、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齐聚金秋北京,围绕“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 ...
9月20日,应敦煌研究院邀请,英国罗斯福实验室的Peixun Li教授访问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技术研究中心,作了题为“Neutron, A Powerful Tool For Culture Heritage Study”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敦煌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郭青林研究员主持,来自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和敦煌石窟监测中心、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 ...
9月16-19日,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古遗址保护与加固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英美岩土质文物保护国际交流会”在敦煌研究院多场耦合环境模拟实验室顺利召开。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英国罗斯福实验室、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大学、敦煌研究院、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的近40余名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