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拓展古人类生存演化时空框架:陕西发布黄河流域旧石器考古研究最新成果

 7月9日,在“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启动仪式上,发布了陕西重大考古成果。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支持下,陕西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旧石器考古发掘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黄河沿岸旧石器遗址  2019年至2023年,在黄河西岸及其支流无定河、北洛河等流域,新发现150余处旧石器遗址,多样化的石器技术面貌,展现了距今70多万年至1万年前后 ...

• 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年代学新进展

  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在中国史前考古尤其是早期文明起源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海岱地区史前文明是早期中国文明的重要基础之一(高广仁等,1984);在中国史前考古年代框架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以大汶口和野店等大汶口文化、尹家城和西吴寺等龙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的整理和出版为契机,经得起反复检验的、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年代框架基本建立( ...

• 过去五年西藏考古取得新进展

  从西藏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过去五年,西藏累计开展各类考古调查发掘项目130个,其中主动性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共37个,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16个,配合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项目77个。通过一系列文物考古工作,西藏考古学文化序列的构建迈出了新步伐。  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通过对西藏西北部高海拔区域那曲、阿里开展的一系列探寻旧石 ...

• 西安太平遗址:关中地区文明诞生的前夜

  关中盆地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正中央,是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它成为从史前到历史时期人类繁衍生息的宝地,同时也是辐射四方、涵养中华文脉、引领中华文明不断前行的中心区域。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自西向东横贯整个关中盆地,孕育了河谷两岸数不胜数的文化遗址。太平遗址外景  过去百年的考古工作完整揭 ...

• 全面呈现西南青铜文明研究成果

  我国西南独特地理环境孕育出的特色鲜明的青铜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9月15日,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主办的“中国西南地区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与会学者围绕“青铜文明综合研究”“青铜文化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和“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主题深入探讨西南地区青铜文明的起源、演变和影 ...

• 从瓷厂到澳门城区,关于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价值

单霁翔/演讲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整理9月16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与会专家推介了101个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包括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北京发展大厦、瑞金宾馆、朱启钤旧居(东四八条111号及赵堂子胡同3号)、长安大华纺织厂原址(现大华·1935)、上 ...

• 徽宗朝廷的文化气象: 君臣题跋与题画诗文

五代时已出现帝王题写书画的现象,《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二载:“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然未尝题书画人姓名;唯钟隐画,皆后主亲笔题‘钟隐笔’三字。后主善画,尤工翎毛。或云:凡言‘钟隐笔’者,皆后主自画。”从沈括(公元1031—1095年)所载来看,南唐时宫廷画家似不落题识,被认为可信的南唐卫贤的《高士图》亦无款。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 ...

• 从明皇陵文物遗址看到“治河道远”

地处江苏扬州头桥镇长江边的刘公闸遗址为淮河入江的标志性文物遗址,这里巍然耸立着淮河入江口纪念碑。近日,随着“2023爱我中华•淮河流域系列寻访活动”在淮河入江口的走访,这一从淮河源头河南桐柏山开始,历时三个多月的寻访活动终于顺利落下帏幕。《尔雅·释水》载“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也。”秦岭淮河,地分南北。淮河源起 ...

• 为什么要做一本《中国书画研究集刊》?

《中国书画研究集刊(第一辑)》是一本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出版的图书。对于为什么要做一本《中国书画研究集刊》?该书编者、浙江大学教授薛龙春近日撰文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为中国书画研究领域提供一份高质量的学术集刊。集刊秉持兼收并蓄的办刊原则,选题不论新旧,方法不论东西,以开放的文化立场和多元的写作模式,推进中国书画的研究。”在《中国 ...

• 看宋代竹文化,风雅之极和市井百味

竹子美而不俗,淡中透雅,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中国自古就是竹子文明的国度,古人使用竹器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唐代的竹椅和尺八,宋代的竹花篮与茶具,直至今日的各种竹器。从器物到精神,文人雅士“以竹比德”的人格精神内涵也对中国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近日,天津城建大学城市艺术学院院长张小开的新书《与竹造物:中国竹 ...

• 故宫博物院以“解剖麻雀”式调研破解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难题 推动世界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

故宫博物院聚焦我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对多家世界遗产地开展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务求“深、实、细、准、效”,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国世界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切实举措。务求“深”度,精心策划调查内容找到“真麻雀”。调研组在行前召开3次讨论会 ...

• 一词二义:酒之尊与人之尊

上古时代,酒器在等级礼制中占有特殊地位。爵、尊这样的酒器之名,遂变成人的等级地位用词。“爵”是最重要的品位之名,“尊”是最基本的身份地位之词。酒爵(与酒尊)等级用于维系人之尊卑。《酒之爵与人之爵:东周礼书所见酒器等级礼制初探》近期在三联书店出版。经精细考辨,作者梳理了“爵”之概念变迁,揭示出“五爵”是一套“容量化器名”,遂将五等 ...

• 微形态方法在房址考古中的应用

  一、引言  房屋建筑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规模和形制反映了特定人群的建筑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学者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遗迹类型之一。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房址的选址、结构、类型、规模、功能,大多基于宏观的观察,缺少微观层面的分析。地学考古中的土壤微形态方法,利用微观和超微技术,研究房址及相关遗迹(包 ...

• 厚植文化传承发展之根 专家学者热议“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提炼中华文明精神和文化精髓,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扩大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王巍的一席发言引发了众多专家热议。  25日,在中国历史研究院,一场跨界学术研讨别开生面地进行着,来自考古历史、戏剧舞蹈、文学美术、文 ...

• 百万年人类史的考古实证——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的发掘和发现

  2023年5月31日下午,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系列讲座第八讲《百万年人类史的考古实证——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的发掘和发现》在线上进行。讲座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的发掘领队陆成秋副研究员主讲,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兴龙研究员主持讲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进行点评。来自国内众多考古科研单位和高校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