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绸之路视野下亚洲文明交流新探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8期 作者:葛承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举办了丝绸之路视野下的一系列有关亚洲文明的展览,开阔了人们对尚未知晓的亚洲各国的了解,多角度展示了公元前后几千年亚洲文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亚洲最古老的文物凸显了人类最早文明的源流。本文对丝绸之路与亚洲文明之间的互动进行了考察,通过各国海陆转输的贸易商品和填补文化艺术缺失的空白,提炼了交流的主线与 ...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8期 作者:葛承雍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举办了丝绸之路视野下的一系列有关亚洲文明的展览,开阔了人们对尚未知晓的亚洲各国的了解,多角度展示了公元前后几千年亚洲文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亚洲最古老的文物凸显了人类最早文明的源流。本文对丝绸之路与亚洲文明之间的互动进行了考察,通过各国海陆转输的贸易商品和填补文化艺术缺失的空白,提炼了交流的主线与 ...
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号 作者:陈思源 2019年11月15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是什么”系列讲座第四讲在考古楼A座101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研究员以“辽上京城市考古的发掘理念与方法”进行了精彩讲演。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城市考古的概述、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实践和做好城市考古的几点思考三个方面。 主讲人董新林老师 一、国内城市考古研究概述 董新林研究员认为,城市考古概念存在提 ...
各位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19年度会员大会将会于本周末12月7日、8日在杭州召开。其中12月7日全天,为大家能够实时了解大会进程,协会贴心准备了图片直播,届时,各界领导,中、日、韩ICOMOS专家将莅临现场,分享遗产保护相关最新资讯,敬请期待!12月7日大会议程上午 9:00-11:45 2019年度会员大会○开幕式嘉宾致辞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 贺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 柳河 致辞日本ICOMOS秘书长矢野和之 ...
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安阳市文物局、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安阳石窟艺术研究学术研讨会”于11月28日在河南安阳召开。本次研讨会是2019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专业委员会年会的同期学术活动,邀请了来自敦煌研究院、龙门石窟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京博物院、青州市博物馆、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石窟单位、相关科研院所的多名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分享石窟寺考古新收获、石窟寺保护及 ...
2019年11月23日下午1:30-4:00,应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博系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刘庆柱先生,在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二楼西报告厅,做了题为“考古发现与研究从‘是什么’到‘为什么’——以古代都城考古发现研究为例”的讲座。本场讲座系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系列讲座总第20讲(考古名家讲坛第十三讲),由文
曲洋 (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博士生)2019-11-07 12:44来源:澎湃新闻随着近年来印度学和内亚语文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得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历史上中国和整个欧亚大陆文学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为了能够从跨文化的比较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学文化如何影响、塑造以及转变整个印度洋沿岸和内亚地区的文学文化,来自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三位学者们筹备、组织了以“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学文化”(Literary Culture Across Eurasia) 为主题 ...
2019年11月20日上午,第五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为部委级学术成果奖项,是目前中国历史学界的权威荣誉奖项。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的设立,不仅是为了纪念一代史学宗师,更重要的是旨在鼓励广大史学工作者继承和发展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开创的中国史学研究事业,鼓励产生更多的史学精品和史学大家,为研究、弘扬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服务。 郭沫若中 ...
2019年11月9日—10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了“第一届考古研究生论坛”学术研讨会。11月9日上午,来自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郑州大学、山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韩国国立庆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十九所院校共34位参会代表及13位论坛评委出席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南京大学 ...
2019年11月9日—10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了“第一届考古研究生论坛”学术研讨会。 10日,即论坛次日,张学锋、冉万里、吴桂兵、宋玉彬、周晓陆、陈淳老师分别主持并点评了17位硕博士生的发言。 上午第一场报告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学锋教授主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17级博士生付龙腾报告了“略论北朝陵寝制度的发展阶段”论文。他提出,北朝陵寝制度在最初阶段为金陵制度,其特征是以拓跋鲜卑丧葬礼俗为主, ...
潮汕地处粤东,依山面海,河海相通。唐代以来,文教兴起,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称。汕头自开埠之前,已是东南沿海地区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重镇,由此形成了颇具地域特色的“潮汕”文化。为了深入研究潮汕地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与贡献以及丝绸之路与文史研究的新问题、新方法,汕头大学文学院联合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丝 ...
11月7-8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此次论坛的研讨环节共包括1场主题发言及3场专题发言,31位学者围绕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国考古新发现及保护利用、城市考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公共考古等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近几年来,桂林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国际旅游胜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和 ...
2019年9月2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赵晓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川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张延清副教授主持,董华峰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讲座同时吸引了川大藏学研究所以及西南民大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伊始,赵晓星老师从“洞窟的概况和研究史”讲起,第361窟面积并不大,为8.99平
图/与会人员合影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9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于2019年10月28日-31日在京举办,活动主题为“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与遗产构成”。国际国内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北京中轴线相关遗产点遗产现状、遗产保护工作;在研讨环节听取关于中轴线申遗文本修编情况的汇报,并就“北京中轴线的比较研究”与“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构成”两个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专家团队还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文物保护处姚 丞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我们举办石窟保护技术及新数字应用论坛,石窟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石窟保护,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石窟寺石刻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石刻就有268处,石窟寺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物质遗存,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0月24日下午四时,在文化遗产学院二楼会议室,“博望论坛”第九十五期邀请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民族学与考古学研究所Svetlana Shnaider研究员为大家带来第二次学术讲座,题目为“中亚西部地区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的考古学综合体”,本次讲座由马健副教授主持。主讲人Svetlana Shnaider研究员主持人马健副教授本次讲座Svetlana Shnaider研究员围绕中亚西部地区(这里所说
迄今为止,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35年。虽然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反思。为更好地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提出规范,2019年10月18-19日,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举办“继往开来的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合影 会议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 ...
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与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主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英国、比利时、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各主要考古教学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杰出学者参会。 ...
中秘文化中心主任爱德华多·扬·莫塔 在秘鲁,被破坏的遗址让人扼腕叹息;在墨西哥,高科技让遗址焕发生机……在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这一主题,谈到不少成功的古都保护案例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如果您感兴趣,就跟记者一起看看吧! 探寻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结合点 去年首届世界古都论坛发布的《洛阳宣言》让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论坛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国 ...
2019年10月14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13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刘国祥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严志斌研究员带来了题目为“巴蜀符号概说”的学术讲座。主讲人 严志斌研究员 严志斌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巴蜀符号的定义。在四川、重庆地区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这类符号,学界多称为“巴蜀符号”。巴蜀符号的
2019年9月26日至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导,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院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西安曲江宾馆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 ...
文研论坛|第95期 2019年6月12日下午,“北大文研论坛”第九十五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与物种传播”。与会学者包括文研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文研院工作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文研院邀访学者、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冯培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葛承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永平,中
3距离会议开幕还有3天开幕式10月12日上午地 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08:00 入场、会场签到09:00 上半场 致敬苏公 颁奖仪式 领导讲话 揭像仪式10:00 下半场 严文明先生致辞 王
2019年9月4日至6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与西北工业大学主办,西工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西工大国际合作处和西工大科学技术研究院协办。会议以“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为主题,旨在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跨学 ...
“文明之间”系列·文研讲座1412019年9月24日晚,“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四十一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举行,主题为“柔然与阿瓦尔考古调查——兼论6-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主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倪润安主持。林梅村教授柔然和阿瓦尔的历史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极 ...
曹洋来源:澎湃新闻资源的开发、运输、贸易及其与古代经济、环境、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学者在上述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筹备、组织了以“资源、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一届洛杉矶中国考古论坛。与会学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李旻副教 ...
8月28日下午,西安旅游协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分院院长、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专家委员邵振宇做客凤凰网陕西频道知识共享栏目《凰家大讲堂》,与频道核心骨干、媒体人员共话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从西行长安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到玄奘《大唐西域记》,从世界文化遗产宝藏到东西方丝路文化交流,两个小时的分享中,邵振宇用文化解读丝 ...
为进一步深化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的研究课题,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学术支撑,由甘肃省文物局、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甘州区文物管理局、甘州区黑水国遗址保护管理所、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协办的“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8月9日至13日在甘肃张掖召开。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
Standing as paragon墓葬美术是传统中国历时最久、植根最深的一个礼仪美术传统。随着考古材料不断涌现以及综合学科成果的启迪,墓葬美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研究领域。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这一学术项目始自2009年,两位主要的发起人为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的巫鸿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郑岩教授。2009年第一次会 ...
伊朗考古课程第十二讲公元前二千纪至前一千纪的伊朗○讲座纪要“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设的课程,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法兹里教授(Hassan Fazeli Nashli)主讲。课程主要在介绍伊朗概况、环境及伊朗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序列,系统介绍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500,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考古管理,不断提升考古工作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文物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考古工作是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 ...
2019年5月11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主办的“历史考古青年沙龙(第九期)”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者、师生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期沙龙主题为“观于四裔:汉唐边疆与民族考古”,旨在从考古发现出发,在广泛的历史联系中讨论汉唐时期边疆 ...
您的授权已达上限1000篇,请续费再试 :(如需要续费或购买授权,咨询QQ:58389886 ---------优惠活动--------------------- 按量计费体验价,50元1000条 ---------联系我们--------------------- 销售咨询QQ:58389886 如有安装使用问题请发送网址和截图到邮箱onexin@qq.com ONEXIN
唐梦瑶 张亚伟2019-05-10 10:0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2019年5月6-7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教授分别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讲座第37期和华中科技大学“国故新知”系列讲座第18期,系统地介绍了秦都城咸阳和秦公帝王陵的发展演变。徐卫民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现场一 秦都城咸阳秦人的崛起过程就是其东进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秦人的政治中心整体上不断东移,从最早的西垂,到汧邑、“汧渭之会”、 ...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杨炎之2019-05-17 14:41来源:澎湃新闻5月11日,由郑州大学、洛阳市文物局主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牌文字专家座谈会”在古都洛阳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博系统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刻铭石牌作了不同角度的论述,就该墓的墓主身份、铭文释读、名物考证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本文择要概述部分报告内容,以 ...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9年5月5日第6版 作者:杜玮 4月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在西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和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新疆五省(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青海省各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员150余人参加论坛。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红安参加论坛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省文物局副局长郭红主持 ...
“预防性保护”概念是1931年在罗马举行的国际保护会议上正式提出的,但这个理念在中国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6年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对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出了科研支撑计划,国内文博行业,预防性保护的工作方向偏向于博物馆内的藏品,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尚未完全落地。目前情况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敦煌还是大运河等区域,在相关科技企业的参与下,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一隅,静静伫立着一座石碑。数百年岁月磨平了石碑上的许多字迹,但一行字仍清晰可辨:“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 这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随船带至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石碑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颂扬和敬献。 时光荏苒。六百年前,郑和船队沿海上丝绸之路造访这个“印度洋上的明珠 ...
主讲人:松尾恒一2019年3月29日,由日本学者松尾恒一教授演讲的北京大学人文讲座第201讲《唐代佛教的东渐及日本护国佛教的仪礼与国土统治——日本药师寺花会式影像与解说》、以及北京大学佛教文献、历史与哲学工作坊第38讲《中国佛教的东传及其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成功举办。松尾恒一教授现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千叶大学等教育机构担任兼职
2019年3月29日下午,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马克苏多夫·法尔霍德(Maksudov Farhod)研究员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七十期暨“博望论坛”第七十五期,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进行了题为《粟特考古的最新发现》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建新教授主持,热娜博士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所 ...
2019年4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员以“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为题,带来精彩讲座。朱岩石老师以明铁佩古城为依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考古发掘的收获以及对相关工作方法的思考 ...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开幕式上致辞 ▲ 与会代表和听众认真听会 ▲ 评委提问 ▲ 终评会现场 ▲ 颁奖仪式// 巧思奇想 不断创新——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的新奇展示//本报记者 贾昌明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同样的道理,作为以学术为根本的重大考古发现,如果能以生动、直观、易于理解甚至有趣味的形
2019年3月29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4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考古所综合处负责人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德国考古研究院波恩考古所(非欧洲文化考古)副所长约克•林施塔特(Jörg Linstädter)博士带来了题目为“德国考古研究院在非洲的考古工作”的学术讲座。 主讲人 Jörg Linstädter副所长 约克•林施塔特(Jörg Linst ...
费尔干纳盆地联合考古座谈会 时间: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地点: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 实录内容 马朝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早上好,在这个洋溢着鸟语花香,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美好季节,各位专家欢聚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让古城西安洋溢起青春的律动。特别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考古专家,你们不辞辛劳,跨越万里,共襄国际联合考古的盛举。你们的到来进一步让西北大学这座古老而美丽的校园熠熠生辉,欢乐 ...
编者按:2019年3月28日,“第四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天津师范大学正式开班。研修期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以“国际语境下古籍保护修复学科的发展趋势”为题向学员们授课。现将课程概要整理发布,以飨读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詹长法教授在第一部分“理念之转变”中向学员介绍了自古至今古籍保护理念的转变。中国自古就有崇古的风
2019年3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名家讲坛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二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在我院博望报告厅举行了“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一讲:《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钱耀鹏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相关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主讲钱 ...
2019年3月19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三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扩散与演进:以甘肃为中心》。本次报告由陈洪海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内容 ...
2019年3月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老师在《考古学研究》课程上与大家分享了“魂瓶与早期海上丝路”的相关研究。在讲座的前半部分,韦正老师介绍了佛教海路来华说的基本内容,并将战国晚期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土的域外文物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探讨“佛教海路来华说”的可能性。由于魂瓶涉及佛教范畴,为“佛教海路来华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韦正老师在讲座后半部分以“吴晋魂瓶性质初探——兼谈五联罐的性质”为题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外交部、商务部正式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肇始于2013年9月,而其所对应的路线恰是从两汉时期开始就已将东西方文明连接起来的陆上贸易的文化交流通道,并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第38届大会通过决议将“丝绸之路:长安
2019年3月15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1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福冈大学人文学部(考古学)桃崎祐輔主讲,讲座题目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合的骑马文化与佛像变化的考古学研究”,朱岩石副所长主持,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亚洲史专业田熊敬之博士担任翻译。主讲人 桃崎祐輔教授 桃崎祐輔教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装骑兵装备 ...
2019年3月20日下午14: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2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袁靖研究员主持,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特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访问学者菊地大树带来了题目为“中国古代王朝和马”的学术讲座。主持人 袁靖研究员 菊地大树博士讲到,随着商代车马与养马技术的引入,在中国也正式开始了家马的利用。商王朝以后,对马的利用以及包括养马技术等成熟于周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