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169窟:中国最早的石窟,为何成郦道元笔下的"鬼窟"

摘要: 炳灵寺169窟:郦道元笔下的鬼窟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到,中国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石窟,就隐藏在距离兰州不远的炳灵寺内。它就是炳灵寺169窟,这是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前开凿的洞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中国第一窟”。169窟在炳灵寺内的什么地方呢?它是何人修建的呢?它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呢?不久前,记者赶赴永靖炳灵寺,寻找一段在小积石山中隐藏了1500多年的秘密?栈道连云霄 “天下名山僧占多”,大凡是名山总少不了名寺,小积 ...

炳灵寺169窟:郦道元笔下的鬼窟


 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到,中国最早有明确纪年的石窟,就隐藏在距离兰州不远的炳灵寺内。它就是炳灵寺169窟,这是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前开凿的洞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中国第一窟”。

 169窟在炳灵寺内的什么地方呢?它是何人修建的呢?它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呢?不久前,记者赶赴永靖炳灵寺,寻找一段在小积石山中隐藏了1500多年的秘密?


  栈道连云霄


  “天下名山僧占多”,大凡是名山总少不了名寺,小积石山也不例外,在这座大山内就隐藏着闻名遐迩的炳灵寺。炳灵寺位于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它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甘肃三大石窟中莫高窟以壁画见长,麦积山以泥塑见长,炳灵寺则以石雕闻名。


  夏日的清晨,我们开始了炳灵寺之旅。说实话,炳灵寺我并不陌生。这些年,因为采访,因为招呼朋友,零零总总去过十几次,但每次都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认真欣赏,只为完成任务。这一次,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探秘169窟,去看看这座高高在上的洞窟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通往169窟的木制栈道


  路好,车好,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永靖县城。从刘家峡大坝上船,一个多小时后,就到了炳灵寺。关于炳灵寺始建年代,现在早已不可考了,有人说,始建于西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也有人说,在十六国时期。不管怎样说,至少在公元420年前,就有人在这里开凿石窟了,算起来,也有1500多年了。魏晋时,炳灵寺的名气已经很大了。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还专门做了记述,他把炳灵寺称之为唐述窟,唐述在羌语中是“鬼窟”的意思,但也有人认为唐述是一个孝子的名字。到唐代这里被称为龙兴寺,宋代又称为灵岩寺,明清时期称之为炳灵寺或冰灵寺,此时这座古寺逐渐沉寂了下来,直到被人们彻底遗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炳灵寺被重新发现后,它才再度引来人们的关注。  


  千百年来,这座寺院见证了黄河上游各个民族分分合合,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劫难,能够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在炳灵寺管理所的朋友带领下,我们直奔炳灵寺大佛前169窟的栈道入口处。169窟其实是大佛头顶上的一个洞窟,要上去必须从大佛边上的栈道攀沿而上,这些栈道全部为木结构,不知修建于何年,风吹日晒下油漆早已剥落了,踩在上面能感觉木桩的颤动,让人很是担心。栈道的木梯狭窄而陡峭,仅能容一人通过,我抓住木梯边的扶手,小心翼翼向上攀爬。

中国有纪年的最早石窟169窟


  这些栈道其实修建于山体裂隙中,大约15米就有一个平台。爬了20多分钟后, 我们终于站在了最后一个平台上,它的左右两边就是长长的栈道,沿着山崖蜿蜒而去。站在平台上向下看,我们已经超过了大佛,沟底行走的游客在慢慢地蠕动,似乎有点俯瞰众生的意味。


  最早石窟


  大凡搞学术的人都不愿意说“第一、最先”之类的话,面对大千世界人类认知总是有限,不可轻易下结论。在这里我还是不得不把炳灵寺169窟称之为“中国第一窟”,证据是169窟内的一方墨书题记。这块墨书题记的发现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1951年炳灵寺被重新发现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目光都集中在这里,人们期待着在这里能够有更多的发现。为此,国家先后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察。169窟就是在1962年的那次考察中发现的。

  当时,考古队员们先从下面架设简单的栈道,到了距离地面30米的地方,又从山上放下了两根绳子,考察人员将一根系在腰间,手中抓住另一根,然后脚踩着悬崖上旧有的栈道孔,慢慢向上攀援,就这样先后吊进去四五位考古队员,才将169窟的神秘面纱揭开。


  自明嘉靖年间以后,这里再也没有人上去了。因为在洞窟内发现的题记最晚到明嘉靖。考古队员们进入洞窟后发现窟内早已成了鸽子窝,鸽子粪堆得如同小山一般,到处是鸽子毛,残破不堪。人们推测说,可能是一场大火烧毁了栈道,彻底将169窟与世隔绝。这是169窟能够保持西秦风貌至今的原因。


从169窟眺望


  沿着最后一个平台的木梯而上,就是长长的栈道了。这些栈道通往169窟的各个佛龛。我想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修建了栈道的人,如果不是这个栈道,估计能目睹169窟的人不会有几人。

  169窟距地面60米,宽26.75米,高15米,深19米,近似椭圆形,窟内现存佛龛24个,是炳灵寺规模最大、年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是炳灵寺石窟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169窟,炳灵寺肯定要逊色许多。

   考察人员在洞窟内的崖壁上发现了一处墨书题记,人们经过仔细认读,终于发现了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的字样,这是个惊人的发现,炳灵寺169窟也由此被人们认为是中国最早有纪年的石窟。


  希腊影子


  我们站在栈道入口上,迟迟不敢举步前行。1500多年前的塑像,静静地注视着我们这些来访者。

  169窟的24个佛龛分布在洞窟内的不同地方。迎面站立的是一尊立佛,这尊佛像近3米高,一只手下垂而舒展,一只手举在前面,宽大的大衣搭在肩上,衣袖飘飘,两腿分开站在那里。炳灵寺的朋友说,大量的研究和考证表明169窟内的造像除了少数几尊是北魏时期的以外,绝大部分都是西秦时期的洞窟。


  西秦是鲜卑人乞伏国仁于公元385年建立的国家,共历四主47年,于公元431年亡于夏国。距离炳灵寺不远的临夏曾经是西秦国的国都,炳灵寺一度被人们认为是西秦国的皇家寺院。


“从169窟内发现的墨书题记,这座洞窟的开凿年代肯定早于公元420年。西秦国立国时间虽然短,但却尊崇佛教。在乞伏国仁时期,有不少的僧侣来到西秦弘扬佛法,他们传经布道,翻译佛经。”炳灵寺的朋友介绍说。

  陇西鲜卑人建立了西秦国后,很快就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此时正值佛教在中国北方迅猛兴起。在西秦国封建化的过程中,佛教起到了控制西秦人意识形态的作用。那些传经布道的僧侣利用西秦王室大力推行佛教的机会才在这里开凿了洞窟。


西秦时期佛像


  西秦时期的造像,题材比较简单,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画的内容比较丰富,背、项光图案较为复杂,同时又有了简单的佛说法图、十方佛、千佛、飞天、伎乐、供养人以及多宝塔和维摩变等。这些题材,是研究我国早期佛教信仰和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

  十六国时期,佛教在中国北方大规模发展,佛像艺术进入初创阶段,基本保持了印度式造像的风格。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犍陀罗佛像,它等于希腊化艺术的人体写实加印度佛教的象征标志。自北魏以后,佛造像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进行中国本土化的改造。

  “我们看到的那尊站立的佛像正是希腊化艺术的人体写实加上印度佛教的象征标志,而综合起来的造像。”朋友说。我们想不到,169窟中竟然能看到希腊文化的影子。

  “可以这样说,169窟是一个见证,既是佛教在中国北方大发展时期的见证,也是早期佛教塑像中希腊色彩的见证。”朋友说。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炳灵寺石窟
关键词:

作者:王文元

更多信息...

炳灵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