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唐代和五代帝陵遭遇了哪些劫难
“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问耕人。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诗人韩愈在南阳看见墓葬被挖的情形,禁不住赋诗慨叹历史的无情。
唐代,民间盗墓的情形时有发生。公元895年,不断发生的民间侵犯陵寝事件,引起了唐昭宗李晔的注意,他“令宗室诸王将兵巡警,使四方抚慰藩镇。”公元902年,有人“盗发简陵”( 唐懿宗李凗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可是国力衰竭,昭宗李晔已经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父亲的陵墓了。
军阀盗掘唐代帝陵的情况曾在中唐时候出现。公元784年,叛军朱泚“反易天常,盗窃明器,暴犯陵寝,”唐德宗李适下诏呵斥。公元881年,黄巢由长安西逃,在咸阳原上挖掘了茂陵等西汉帝陵之后,来到了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由于乾陵山体高大、巨石坚固,黄巢的三十多万士卒无可奈何,加之唐军紧追而来,黄巢匆忙逃跑,乾陵躲过一劫。
五代时候出现了温韬集团,唐陵的灾难正式开始。分布在关中北山一带的唐献陵(高祖李渊)、昭陵(太宗李世民)、乾陵(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女皇的夫妇合葬陵)、定陵(中宗李显)、桥陵(睿宗李旦)、泰陵(玄宗李隆基)、建陵(肃宗李亨)、元陵(代宗李豫)、崇陵(德宗李适)、丰陵(顺宗李诵)、景陵(宪宗李纯)、光陵(穆宗李恒)、庄陵(敬宗李湛)、章陵(文宗李昂)、端陵(武宗李炎)、贞陵(宣宗李忱)、简陵(懿宗李凗)、靖陵(僖宗李儇)等陵墓遍遭盗掘。
《旧五代史•温韬篇》记载“温韬,华原人。少为盗,据华原,事李茂贞,名彦韬,后降于梁,更名昭图。为耀州节度,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资治通鉴》后来也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了温韬盗掘李世民昭陵的情形:“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虽然后周太祖郭威感叹:“李家十八帝陵园,广费钱物人力,并遭开发,”可是,五代的帝陵后来也很快被盗掘。《旧五代史》记载:“戊申,盗发唐闵帝陵,”这时距闵帝李从厚埋葬不过4年。
因为“前代帝王陵寝,忠臣贤士丘垄,或樵采不禁、风雨不芘,”看到唐及五代十国陵墓被盗惨重,公元960年,宋太祖下诏:“宜以郡国置户以守,损毁者修葺之。”
解放初,位于南京市牛首山的南唐李璟永陵被盗。在随后的清理工作中发现该陵墓多次被盗,墓葬前室有一处盗洞,当初陪葬器物几乎全部丢失,现场仅存哀册和少许陶器。在抢救性发掘南汉开国皇帝刘岩康陵的时候,该墓盗洞多达五、六处,墓葬多次被盗,随葬器物大都丢失。
上世纪60年代,有关部门发掘陪葬乾陵的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时,发现了盗墓者遗留在墓道中的工具和一具盗墓者尸体。上一世纪80年代前后,昭陵、庄陵、端陵等都出现了盗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