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Silkroads Heritage!
中文 (CHN)
  • English (ENG)
  • Русский(RUS)
    登陆 注册
img
所有分类
  • 热点资讯
  • 深度阅读
  • 图片库
  • 地理信息库
  • 专家库
  • 遗产库
  • 申遗简报
  • 微信公众号
  • 主页
    • 图书馆主页
    • 交流主页
    • 中心主页
  • 资讯
    • 丝路资讯
    • 文博信息
    • 会议信息
      • 会议预告
      • 会议资讯
      • 会议议程
  • 遗产地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

    •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 汉魏洛阳城遗址
    •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 高昌故城
    • 交河故城
    • 北庭故城遗址
    • 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
    • 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
    • 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 开阿利克遗址
    • 塔尔加尔遗址
    • 阿克托贝遗址
    • 库兰遗址
    • 奥尔内克遗址
    • 阿克亚塔斯遗址
    • 科斯托比遗址
    •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 锁阳城遗址
    • 悬泉置遗址
    • 玉门关遗址
    • 克孜尔尕哈烽燧
    • 卡拉摩尔根遗址
    • 克孜尔石窟
    • 苏巴什佛寺遗址
    • 炳灵寺石窟
    • 麦积山石窟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大雁塔
    • 小雁塔
    • 兴教寺塔
    • 张骞墓

    相关世界遗产

    • 约旦之库塞尔阿姆拉城堡
    • 约旦之佩特拉Petra
    • 五台山
    • 柬埔寨吴哥窟
    • 伊朗波斯波利斯
    • 伊拉克埃尔比勒城堡
    • 土耳其艾米索斯Ephesus
    • 土耳其迪亚巴克尔堡与哈维塞尔花园文化景观
    • 土耳其阿尼考古遗址
    • 柬埔寨 古伊奢那补罗考古遗址的三波坡雷古寺庙区
    • 巴勒斯坦 希伯伦和哈里尔老城
    • 土耳其阿弗罗狄西亚
    • 阿曼苏丹国卡尔哈特古城
    • 伊朗法尔斯地区的萨珊王朝考古遗址
    • 伊拉克巴比伦
    • 缅甸蒲甘古城
    • 意大利罗马历史中心区、城内教庭管辖区和圣保罗大教堂
    • 沙特阿拉伯吉达古城
    • 阿塞拜疆之城墙围绕的巴库城及其希尔凡王宫和少女塔
    • 丽江古城
    • 孟加拉国帕哈尔普尔的佛教毗诃罗遗址
    •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
    • 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历史中心Bukhara
    • 乌兹别克斯坦沙赫利苏伯兹历史中心(Shahrisabz乞史城)
    • 阿富汗查姆回教寺院尖塔和考古遗址

    预备遗产点

    • Cultural Landscape of Safid Bulan
    •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Manas Ordo
    • 吉尔吉斯斯坦的丝绸之路遗产点Nomadic Monuments of Inner Tien Shan
    • 乌兹别克斯坦的丝绸之路遗产点Silk Roads Sites in Uzbekistan
    • 卡扎拉普城Khazarasp
    • Sheikh Mukhtor-Vali
    • Qosim Sheikh
    • Raboti Malik
    • 巴胡丁建筑群Bahoutdin Complex
    • 乔巴克尔纪念建筑群Chor-Bakr
    • 查什玛阿尤布陵墓Chashma-Ayub Mausoleum
    • 瓦拉赫沙Varakhsha
    • 派肯特Poykent
    • 安集延Andijon
    • 帕普遗址Pap
    • 塔吉克斯坦的丝绸之路遗产点Silk Roads Sites in Tajikistan
    • Yamchun Castle(Yamtuch)
    • 呼布克古城遗址Ancient Town Khulbuk
    • Khoja-Mashad
    • Takhti-Sangin
    • 希萨尔城堡Hissar Castle
    • 片治肯特古城Ancient Penjikent
    • 阿吉纳特佩(Ajina Tepa)佛教寺院遗址
    • 唐帝陵
    • 西汉帝陵

    遗产数据库

    • 大头坡遗址
    • 兰州大学图书馆
    • 首阳洞墨书题记
    • 成县仙人崖摩崖题刻
    • 大云寺摩崖造像及狮子洞题刻
    • 安定寺石窟
    • 鹅池洞石刻
    • 竹林寺石窟
    • 罗汉洞石窟
    • 白崖沟摩崖石刻
    • 秦亭魏碑
    • 信猴沟岩画
    • 圣容寺六体文石刻
    • 康县朱氏民居
    • 老庄青羊寺
    • 文县观音楼
    • 西京观大殿
    • 红城山陕会馆
    • 川口戏楼
    • 列四坝聚风楼
    • 凉州李氏宅院
    • 陈春堡文昌阁及三官庙
    • 延寿寺大殿
    • 松涛寺大殿
    • 洛门关帝庙
    • 庆寿寺文昌阁
    • 平堡古建筑群
    • 兴远寺
    • 宇村墓群
    • 武威吐谷浑王族墓群
  • 研究
    • 资料库
      • 推荐书籍
      • 研究论文
      • 域外案例
    • 研究进展
      • 研究前沿
      • 专家观点
  • 关于
img
Currency
  • English (USD)
  • French (EUR)
  • Japanese (JPY)
  • 首页
  • 中文
  • 资讯
  • 文博信息
  • 查看内容

唐陵石刻保护调查:石刻文物保存现状堪忧

2016-5-24 11:05| 发布者: wenbo| 查看: 1128| 评论: 0|作者: wenbo

散落在田间的石刻文物  唐代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而唐献陵的石虎、石犀,昭陵的六骏,顺陵的走狮、天鹿,乾陵的蹲狮、翼马等,又是唐代石刻作品中被视作中国古典雕刻的典范,是中国陵墓石刻的一 ...

yq0b7aze.jpg
散落在田间的石刻文物
  唐代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而唐献陵的石虎、石犀,昭陵的六骏,顺陵的走狮、天鹿,乾陵的蹲狮、翼马等,又是唐代石刻作品中被视作中国古典雕刻的典范,是中国陵墓石刻的一个高峰。作为“三百里唐代石刻露天博物馆”,唐十八陵石刻有着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近日网络上有关唐陵石刻遭“洗澡”的报道,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许多读者、专家学者也纷纷打电话询问。那么,唐陵石刻的保护现状到底如何?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气势宏伟的唐代石刻真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连日来,记者前往数座唐陵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石刻文物保存现状堪忧
  唐十八陵主要分布在我省关中渭河以北的咸阳市和渭南市境内,东西相距150公里,以唐长安为基点,形成一个102度的扇面,堪称世界陵墓史上的奇迹。位于富平县境内的元陵、定陵、章陵、简陵和丰陵,均属“依山为陵”,虽不属同一条山脉上,但基本在同一线上,绵延40多公里。2001年,富平的5个唐陵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月12日,记者驱车赶到位于富平县曹村镇陵前村北的唐顺宗李诵丰陵。丰陵所在山叫虎头山,系金瓮山东南的余脉。虎头山向东地形逐渐降入平原,当地群众称其为一卧虎形,能看出虎头、虎腿、肚脐等。“哦,要寻那个石头六棱碑子,车开不上去,得走小路才能行。”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记者穿过山间一段尘土飞扬的羊肠小道,终于在一处栽种花椒树的农田中找到了被当地人称为“六棱碑”的华表。这件位于陵园神道南头的华表直径约80厘米,迎风的一侧侵蚀严重,一道裂缝自上而下贯通整个华表,最宽处约6厘米,无孔不入的杂草也扎根到华表底部裂缝中。庆幸的是,华表背风一侧保存状况良好,线刻花纹图案清晰可辨。
  “西边的华表遭雷击,中间裂了口子,头掉下来,半埋在地里;东边的华表倒了,埋在地下。‘文革’期间,清朝立的墓碑被掀倒,断成两截。后来县上派人把墓碑粘上,重新立了起来。”在陵前村村民老党的记忆里,华表以北,除了见过清朝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石碑,再没有见过其他石雕。
  当天下午,记者辗转来到唐元陵看到,泛黄的麦田中一尊石刻翼马孤独地守望着帝陵。“很可惜,翼马的尾部和底部石座已经破损。”富平县文物旅游局文博股股长井增利告诉记者,唐代帝陵建成以后,各朝各代断断续续也设有一定的管理机构,但是历经一千多年的自然、人为破坏,目前唐陵地面建筑已遭到严重破坏,大多已荡然无存,如今只留存了一批陵墓建筑遗址和大量珍贵的石刻。由于长期遭受着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大部分石刻保存现状堪忧:表层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明显,不少石刻有贯穿性裂隙发育;还有少量石刻半埋在地下,或歪斜、或断裂、或移动原位,长期未得到妥善保护。特别是近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唐陵石刻和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在不断被周边农民的生活、生产活动所扰动、蚕食和破坏。
  安全:防盗成了重中之重
  除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散布在田野中的唐陵石刻文物也面临盗窃的危机。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富平县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处(全部为帝王陵墓),散布于全县各乡镇的文物点多达400余处,分布范围广,遗存数量多,而专职文保人员仅十余名,有限的人力财力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讲,可谓杯水车薪、捉襟见肘。
  2013年春节期间,唐懿宗简陵石狮被盗;2010年4月1日,唐肃宗建陵陵寝内城东门青龙门遗址前两尊石刻蹲狮被盗……“简陵位置偏僻,除了少数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外很少有人涉足,石刻也相对安全。但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陵墓的四门逐渐都通了水泥路,虽然方便了文保员的工作,但也增加了文物的风险,因为通路就意味着大型起重设备能够直接到达石刻附近。”井增利坦言,和简陵一样,其它多座唐朝陵墓都面临着这样的保护困境,出于安全的考虑,多处石刻都从原址搬离进行保护,包括被盗后追回来的唐简陵南门石狮,迁移保护还发生在富平县的唐中宗定陵,以及几年前丢失石刻的礼泉县唐肃宗建陵。
  “泾阳县的唐宣宗贞陵,为了保护石刻,当地文物部门专门在南门的石狮上加盖了一道铁笼子。”咸阳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工作者告诉记者,针对田野石刻文物防盗,咸阳市文物管理部门采取了人防、技防、犬防等多项防盗措施,但为了保险,还是想出了无奈之举,将田野小型石刻文物用铁笼加以保护。虽然影响了田野石刻文物的原有风貌,但防盗成了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有关专家称,随着近些年中国古玩市场的开放,一些出土文物、被盗文物披着合法的外衣,进入爱好者的收藏范围,助长了盗抢文物的歪风;其二,由于人们对中国现行文物法的执法主体认识不到位,使得文物部门在打击处理各类文物犯罪时显得苍白乏力;其三,个别不法收藏者受利益驱使,置文物法律法规于不顾,私自将一些属于国家文物管理的石刻列入收售范围,导致乡村石刻偷盗成风,严重影响当地治安和文物市场;其四,由于文物部门经费、机构、人员、设施等严重不足,尽管文物部门不懈努力,仍难以应对文物被盗、被损毁的局面,使一些田野文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现状: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世界性难题
  “唐十八陵现存500多件大型石刻,石刻材质基本为陕西省出产的灰岩石材,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受淋溶;而咸阳地区降雨偏酸性。历经1000多年,每座石刻都经历了历史的沧桑。”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在文物部门工作了多年,并负责主持过唐陵石刻保护项目的工作,对于户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有着全面和系统的了解。马涛说,保护石质文物与保护其他文物大不相同,它们大多存在于室外,无法与藏在恒温恒湿博物馆里的书画古玩相比。日晒雨淋、酷暑严寒,风化难以避免,甚至在石质文物较多的欧洲也拿不出比较好的办法。所以文物界都这么认为,石质文物的保护是个世界性难题。
  据了解,目前针对石质文物的保护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物理方法,比如搭个棚、围个栅栏、隔块玻璃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破坏文物的现状,具有可逆性,但也有局限性,比如飞来峰渗水就没法阻止。另一种是化学方法。比如在石像外层涂抹化学层。这种方法有的是隔断了石质文物与空气的接触,透气性差,有的则容易引起石质的化学反应。所以一般不到万不得已,文保专家都不推荐使用化学方法。
  “要保护田野石刻文物,第一步要进行考古调查,不是一两尊石刻要做,是要把陵墓石刻全部找到。除了考古调查了解现存的石刻地底下埋藏的石刻,还要对其保存环境进行整治,像淹没在农田里的石刻,现比周边农田低,农地一浇水,肯定泡在里面,这对文物保护也不利。所以周边环境也要进行整治。还有一些像石狮子一类的文物淹没在农民的麦田里了,文物局没有那么多钱,就采取租借农民土地的方式,给他们钱,不再让耕种土地,就是为了保护田地里的石刻。”马涛说,现在唐陵文物安全主要由文管所、文保员承担,然而文保员补助很低,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说老实话,全凭良心来干。好在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特别是唐十八陵,现在是“十三五”文物局重点保护项目。
  保护:“最小干预”让文物保存“真容”
  “最近网络误传的唐陵石刻‘被洗澡’事件,就是因为网文作者缺乏基本的文物知识,想当然地把石刻文物表层风化造成的苔藓、地衣、藻类、霉菌等微生物菌群有害病灶,当作古玩的包浆。”马涛说,唐陵石刻文物体量大,重则有十几吨二十吨,长期暴露在野外,由于自然因素(温度、湿度、酸雨、生物等)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遭受着非常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因此对石刻文物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也很有难度。针对唐陵石刻存在的病害,文保工作者一直遵循的是“最小干预”的原则,即已经被控制、不会再发展的病害保留原状,但对于正在活动中的病害则采取有所干预的原则。乾陵石刻的清理即属此类。
  为加强对唐陵及乾陵石刻保护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陕西文物部门即开展了对唐陵石刻保护的前期研究、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此后,乾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对乾陵石刻进行了细致勘察,并制定了《乾陵石刻保护实施方案》,在报请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同意后,从2004年开始对乾陵石刻进行科技保护。
  据了解,文保工作者在对乾陵石刻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复的同时,通过环境的研究和整治,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评估,从石刻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保护展示等多方面考虑,对石刻周边进行了环境整治,整治面积5000多平方米,使石刻形制更加清晰,布局更趋完善,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得到一定的恢复,同时避免了户外石刻由于地基破坏对石刻威胁。
  文/图温琳记者赵争耀

64zzqkxp.jpg

石刻文物保护成难题

815431p2.jpg

唐丰陵神道边的华表严重开裂

相关分类

  • 唐十八陵石刻
  • 唐帝陵

本级目录

  • 唐帝陵

作者:wenbo

地点:唐元陵

地点:唐丰陵

地点:唐建陵

地点:唐顺陵

地点:唐献陵

地点:唐定陵

地点:唐贞陵

地点:唐章陵

热门

图片

img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 (+86)029-85246378
  • secretariat#iicc.org.cn

友情链接

  • 国家文物局
  • 陕西省文物局
  • 河南省文物局
  • 甘肃省文物局
  • 新疆文物局

相关站点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 中国古迹遗址理事会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建筑师协会
Copyright © 2020.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 陕ICP备0701106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