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进宝:“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学术公案辨析
《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所载荣新江先生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以下简称《视野》)一文,从“可恨可喜”与“以德报怨”、《劫余录》与“伤心史”、伦敦留难与巴黎协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四个方面,就贯穿中国敦煌学学术史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问题做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正如荣新江先生在《视野》一文中所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拥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学史,没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敦煌学 ...
《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所载荣新江先生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以下简称《视野》)一文,从“可恨可喜”与“以德报怨”、《劫余录》与“伤心史”、伦敦留难与巴黎协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四个方面,就贯穿中国敦煌学学术史的“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问题做了高屋建瓴的阐述。正如荣新江先生在《视野》一文中所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拥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学史,没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敦煌学 ...
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张国刚教授在上海书城做了丝绸之路相关的主题演讲,并宣传了自己的新书《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本书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从历史与文化的视角,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等各个时期中西方在“一带一路”这一空间里的交流与碰撞。亚历山大、张骞、安禄山、马可波罗、利玛窦、康熙、徐光启、郑和、伏尔泰等一个个在中西文化交往中留下烙印的历史人物一一登场,佛 ...
东晋永和年间的一天,被废为庶人的名士殷浩正在给国家权力的实际掌握者权臣桓温回复信函。这封信对他太重要,以至于他在把信装入函封后,再次打开检查一遍,怕自己有什么文字上的谬误。检查好之后,装好,他还是觉得不妥,于是再次检查。这下总归放心了吧,等第三次装好信笺,殷浩不仅没有平静下来,焦虑和疑虑的情绪却再次涌上心头。他再次打开函封检查一遍。第三次之后还有第四次、第五次……殷浩一直在反反复复地取出信笺检查内 ...
本文原题《白银与明朝国家的转型——在北京论坛(2017年)上的演讲》,收入《贡赋体制与市场:明清社会经济史论稿》,刘志伟著,中华书局2019年版。近年来,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人们对全球化的历史对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产生重大影响已经有了很多认识,时间上至少可以追溯到16世纪。新大陆发现以后的世界体系的运转,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恐怕是来自世界市场的白银大量流进中国。明代后期从各种渠道流进中国的白银数量,很多学者的 ...
2017年下半年,收录了17种20卷的《章太炎全集》全部出齐了,其中的8卷本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编集整理,80年代初、中期陆续出版的,参与者大多为章门弟子和再传弟子。弟子们付出了辛劳,但知之者不多,甚至早被遗忘,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被忽视,应有的认定和尊崇也不见了。或许可以这样说:章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是难得的、权威的传承者,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不知会留下多少缺憾。笔者试图通过梳理当年章门弟子的书信等材料,寻找解码 ...
内容提要元谋气候干燥,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骨器保存完好。在大墩子文化层中有大量动物骨骼,骨器少。发现一些还没有成型骨器。这些可能是大墩子新石器时代中的骨器半成品,这对从动物骨骼中挑拣骨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此方法,从不起眼的动物破骨中找到一些骨器,从而增加骨器文物件数和骨器不同磨制部位的认识及骨器加工方法的研究。关键词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骨器,骨器制作 1971年秋,中国科学院林一璞等元谋盆地科学考
基本信息:作者:孙妙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3月印次:1ISBN:9787030559777内容简介: 青铜瓿是商代青铜礼器中比较重要的盛酒器之一,它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从截至目前的发掘资料来看,是以河南郑州、安阳为中心,北到河北、辽宁,西至巴蜀,南至湖南、江西,东至江苏,形成一个商文化圈。虽然涉及青铜瓿的研究自北宋就已开始,但是由于研究目的不同,以往学者往往只侧重于青铜瓿一 ...
我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初期,在莫高窟工作了50多年,主要从事石窟保护工作,与石窟接触较多。初来莫高窟,一些洞窟壁画的色彩鲜艳如新,使我感到惊㤉。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壁画色彩褪淡了甚至整个形象模糊了。这不是危言耸听。举例来说: 第94窟窟檐上部崖面上,有绘画的三间窟檐建筑,形象清淅完整、色泽鲜艳,60年代还专门为其修建了防护檐,但现在这些绘画几乎已经消失了,只残存一些斑驳的颜色,看不 ...
摘要:敦煌莫高窟第61窟甬道近期被推定为西夏国时期之物,认为敦煌在西夏统治时期繁荣,元代衰落,元代没有能力修造诸如61窟之类大窟。其实,恰恰相反,西夏时代敦煌地位不彰,元代后期敦煌成为蒙古西宁王所在地,经济发达,文化昌明;文殊洞外的皇庆寺由西宁王速来蛮修建,此人驻守敦煌20余年,却被误读作访客;助缘僧多用汉文西夏文合璧题名,被误认为西夏国时代特有现象,其实元代西夏文流行范围更广,汉夏合璧题名更是元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600394内容简介: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简报3篇,公布了云南个旧石榴坝墓地、重庆云阳李家坝遗址和四川安岳三仙洞的考古新资料;收录论文8篇,分别对广汉二龙岗秦汉墓、成都南北朝佛教造像、萧 ...
全文阅读马家塬墓地所见秦霸西戎的文化表象及其内因.pdf(作者:郭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四川文物》2019年第4期)
唐太宗曾以「提三尺剑定四海,远夷率服」,矜夸其比肩秦汉帝王的天子威权。唐朝参与世界文明的重要行迹,迄今仍历历可见;而「远夷」们对唐代社会乃至中国文化的多方面影响,更是远逾皇帝的预料。其实,对于「异族」和边患带来的现实问题、历史鉴戒,唐人都有很具体的经验,但他们依然拿出了丰沛的好奇心,允许各种「不同」融进日常生活领域,更新、重组旧有的思想和审美资源。唐人的国民心态,也在这种新环境中得以滋养,呈现出今
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在继承汉画像传统的同时,亦产生了相当的新变,主要表现在其沿用汉画像格套与承袭汉画像题材的过程中,采取了新的处理方法,比如增减、分割格套中的图像元件,更换图像主题,改变画像的整体“语境”等,从而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甚至削弱或转换了部分图像的原有象征意义。
高台魏晋墓出土“庭院劳作图”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图中建筑物应是有门楼、围墙的完整坞壁,该坞壁为墓主人的生活场所“庭院”,图中从事炊厨、进食、宴饮的几位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完整的家居图。据此,该画砖可命名为“庭院家居图”。“庭院家居图”与其他坞壁画砖一道,形象地反映了居坞壁者的日常生活情景。“庭院家居图”的这种构图方式与丁家闸五号墓、高台地埂坡壁画墓整壁作画风格相近,内容则与丁家闸五号墓坞壁内外情景最为 ...
【摘 要】四神图像是中国古代墓葬图像中的重要母题之一,学术界对四神的重点集中于两汉时期,而对于从魏晋到南北朝期间,四神形象在中原和南方地区骤然减少又重新复兴的研究尚有所不逮。本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的四神形象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认为,两汉以来,四神图像和谶纬经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乃是四神形象减
魏晋砖画中的“献食图”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嘉峪关,是古老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在它附近的戈壁滩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古代墓葬。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一批魏晋时代的壁画墓,获得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彩绘砖画,它们主要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进行农桑的生产活动,也有兵屯等活动场面,此外就是大量的有关烹饪、宴饮风俗的生动画面。其中有六座墓所见的砖画,与饮食烹饪有关的多达162幅,占全部砖画的1/3,这在其他时代
“古文字与商周史专辑” (作者近照)曾侯乙墓出土漆鹿考识 【摘 要】在1978年发掘的湖北随州市擂鼓墩一号墓中,曾出现两件木质漆鹿,其中编号为E.113的一件,全身整木雕成,头上插真鹿角,在大腿的上方,留有一方孔,背上原装有一物,有人推测可能是鼓。本文结合传世文献中记载认为该漆鹿并非是鼓座,而应是古代盛筭用的鹿中。【关键词】曾侯乙墓;漆鹿;鹿中 在1978年
秦国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历史上嬴秦先祖西迁至陇东,之后于西犬丘建立诸侯国,自春秋早期逐渐向关中折返,历经“九都八迁”,最终由秦始皇在咸阳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多元走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自此开启了华夏文明的新篇章。有学者指出,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伟大功绩及其划时代意义,不论做出多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秦帝国所设立的国家体制和法治为本的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之后又经“汉承秦制”的续
关于秦代的记载因其历经二世,史料很少,涉及到秦与西戎的资料就更是只言片语。《史记》《汉书》《后汉书》记载相互承袭,《诗经》《尚书》《国语》《战国策》《左传》《商君书》《古本竹书纪年》《吕氏春秋》中关于西戎与秦的记载也是十分零散。长期以来,研究秦与西戎只能依赖期待考古学的重大发现。近50年以来,出土文献丰富了人们的研究资料,1972年银雀山秦简和1975年睡虎地秦简等为人们解开西戎与秦的历史谜题提供了极大史料 ...
张家川马家塬墓地相关问题初探王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张家川马家塬墓地自2006年开始发掘以来,至2008年连续进行了三个年度的发掘。共发掘墓葬11座、祭祀坑1座,出土了装饰精美的豪华车辆和大批反映当时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本文就马家塬墓地的时代、族属、文化因素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 墓地概述 马家塬墓地由59座大小、等级不同的墓葬和祭祀坑组成。墓地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与西方建筑迥然不同的形制和风格。它的基本构造是以木结构为其骨骼(一些砖石建筑亦多仿木结构建造),由三个部分组成,下面为砖砌或石砌的台基(早期建筑亦有夯土筑基者),中间是屋身,用砖、木等材料筑成,上装置门窗,上部是两坡或四坡的瓦顶。由这样几座建筑环列成一个或几个庭院,形成建筑群组。无论皇宫、衙署、民 ...
山西省现存古代寺观彩塑约13000尊,数量居全国之冠,历史年代历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直至民国,它们不仅数撤繁多、内容丰富、保存完整、自成体系,而且历史跨度大,富有连续性,素有“东方彩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査实践中,古代寺观彩塑年代的判断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难题,这里结合山西现存古代寺观彩塑,简单谈几点认识。 一、认识彩塑塑造及彩绘技术是断代的基础彩塑为雕塑造型艺术之
《佛教文化》1991年第3期论山西佛教彩塑金维诺 汉代末年,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寺院在我国逐渐兴起。魏晋以后,或依山凿窟,或架木建寺,佛教寺塔,遍及各地。隋代末年,海内寺宇已有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唐会昌五年(854)禁佛,毁佛寺达四千六百所,毁招提、兰若四万所。虽然佛事时有兴废,而到元代,全国寺院仍然达到四万二千三百多所,“凡天下人迹所到,精蓝胜观,栋宇相望。”及至清代康熙初年,寺院几及八万多所。这
“良渚古城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研究(下)陈同滨3. 良渚古城遗址遗产价值标准论述 经文本分析研究,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符合《操作指南》提出的世界遗产标准(iii)、标准(iv)。3.1. 符合标准(iii):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提名地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以建造于距今约5300-4300年间的规模宏大的古城 ...
"良渚古城遗址”突出普遍价值研究(上)陈同滨摘要: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以建造于距今约5300—4300年间的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 ...
一、褙子的概念与形制 褙子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汉人传统服装,《事物纪原·衣裘带服部·背子》引《实录》记载,称大业年间内官多服半臂,唐高祖减其袖,称为“半臂”,后称“背子”。道出半臂是褙子的前身。 褙子有直领对襟、斜领交襟、盘领交襟等样式,以直领对襟式最常见,窄衣修身、锦饰作缘,腰身为直线形,两侧腋下开衩,袖子有宽窄、短长之分,衣长有半身、及膝、过膝、至足几种,下摆窄长,腋下开高衩,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559627582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举办的“铁凤风鸣——辽金东京地区文物展”展览中相关展品介绍为主的图录。书中选取了辽阳、沈阳两地以及周边出土的辽金文物,器物类型丰富,造型多样,制作精美。目录第一章 居常瓷韵第二章 镜花水月第三章 江官窑火第四章 百工杂陈第五章 ...
全文阅读北魏长城考辨(作者:魏坚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孟燕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7期)
8月19日下午,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时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他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为构建“一带一路”服务。总书记的讲话在敦煌研究者中引发强烈反响。围绕敦煌学研究、敦煌莫高窟等 ...
1 三国吴简研究:吴简书法及形制作者介绍杨芬,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师从李天虹教授。现为长沙简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专业方向为秦汉三国时期出土简牍文献研究。一 从典型隶书与俗笔隶书说起三国两晋是中国文字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时期。长沙走马楼吴简是三国孙吴政权在长沙地区的官府文书,它的书迹不仅反映了孙吴地区文字书法的复杂面貌,也揭示了当时中国文字书法的流行趋势。其中既有仍存遗韵的隶书
在汉代社会生活中,造型各异的青铜灯具颇为兴盛,能够满足人们在夜晚的各种照明需要,如行走、读书、宴饮、沐浴等。其中,有一种卧羊造型的铜灯在文物简讯、馆藏图录、精品鉴赏和博物馆展览当中偶尔能够见到,而在正式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却少有提及。其造型别致,制作精美,栩栩如生,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融为一体,彰显了汉代匠师们的聪明智慧,颇具研究价值。 此前,有少数学者在介绍文章中,顺便作了鉴赏性的评介。但是,
首部良渚主题童书《五千年良渚王国》21日亮相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通过海外版权签约实现了多语种版权输出。 该图书由文物考古研究专家、学者及动画专业人士共同创作,通过水、城、玉三大板块,展现了良渚文化三十年考古成果,为五千年前的神秘古国立体画像,让少年儿童感受中华文明源头之光。 作者之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希望通过将考古知识转化成图文并茂、受孩子欢迎的图画书,加强传统文化的 ...
基本信息:编著: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张掖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编,甘肃文化翻中心 译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月印次:1ISBN:9787552705393内容简介: 本书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 ...
全文阅读齐家文化的发展演变:文化互动与欧亚背景(作者:韩建业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7期)
欢迎订阅大地文化遗产活化遗产丨融合文旅丨服务生活德国杜佩遗址位于德国柏林西南角,距市区仅半小时车程,是13-14世纪的一个古村落遗址。1967年开始,德国考古学家着手对它进行全面发掘,并在遗址上建立了遗址公园,于1975年首次开业。它以遗址为场地,通过实验考古的长期持续推进,实现对历史的触摸、聆听、体验、参与与复活。严格按照考古发掘成果进行复原打造公众考古实验场所杜佩遗址公园的复原与展示,无处不体
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生前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他一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学、出土文献资料相结合,在上古史、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学术史等众多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第一流的学术成果,引领了这些学科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一面旗帜
哈德良长城是罗马帝国于公元122年至127年在英格兰北部修建的边疆防御体系,连续的城墙自东海岸的南希尔兹(Southshields)延伸至西海岸的鲍尼斯(Bowness),再向南沿坎布里亚海岸至莱文格拉斯(Ravenglass)一线分布有一系列独立的要塞、瞭望塔等,全长约120千米。“哈德良长城朝圣”活动(The Hadrian’s Wall Pilgrimage)是一项面向考古学家和哈德良长 ...
突 厥 王 冠 考——兼论突厥祆教崇拜的有关问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陈凌)2001 年,土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中部毗伽可汗陵园发现了数千件珍贵文物。仅金器就有金带扣、金腰带、金碗碟、金牌饰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黄金打造的王冠。这批文物的发现,为突厥考古研究提供了大量重要而宝贵的新资料和新线索。1毗伽可汗金冠,加上早先俄国考察队发现的阙特勤头像,以及新疆小洪那海泥利可汗像,是目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天龙山中,共有洞窟25个,开凿在东峰和西峰陡峭的南坡山腰间。其中东峰编号洞窟有8座, 即第1~8窟。另外在第2、3窟和第4、5窟上面还有4个洞窟,从东而西分别编为上层第1~4窟。西峰编号洞窟有13座,即第9~21窟。洞窟的雕造约始于北魏末至东魏时期,以后历经北齐、隋,到唐代达到了鼎盛。石窟遭受破坏前,绝大部分洞窟造像保存完好。 天龙山石窟规模不大,但雕刻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是一组距今4000多年前、埋于地下的陶质排水管道。它们出土于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代城址。在中国古代,夯土城墙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洪。值得注意的是,这处中原国家形成期的城址,是同时代的城址中布局最为方正规矩的一座。而此后,(长)方形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根本思想和原则。它的南北两门大体居中,已颇有中轴线的味道。南门门道两侧还有门卫房。城内的建筑也颇为讲究,规格较 ...
运河置于长时段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其意义和价值。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西部与中亚之间有大面积戈壁沙漠,东部和南部是大海,华夏文化形成的核心地区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从夏商周时代的华夏文化,到秦汉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其空间的发展是从中原向四周的扩展。
世界遗产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世界遗产是我们在新时代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平台。 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也称《世界遗产公约》),中国的申遗之路已走过30余年。如今,随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与意大利
基本信息:作者:王强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587459内容简介: 本书以海岱地区史前时期习见的磨盘及磨棒类石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类型学分析、模拟实验、操作链分析、微痕分析、淀粉粒分析等手段科学地对此类工具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形态特征、制作工艺以及功用提出了全新认识,进而对海岱地区史前时期不同阶段的植食性食谱以及饮食习俗进行了推断和复原。目录序 ...
全文阅读小议殷墟石器研究(作者:杨宽 赵俊杰 安阳师范学院考古系;何毓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春秋》2019年第2期)
全文阅读长江上游地区先秦时期的生业经济(作者:罗运兵 姚凌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 2018年第4期)
辽陈国公主墓位于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是辽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合葬墓。该墓是辽代墓葬中保存状况最完整、墓主身份级别最高的贵族墓葬。1985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清理发掘,在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遗物,玉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玉器按使用功能分为礼仪类、佩饰类、文具类、工具类、马具类等。本文依据考古发掘报告对辽陈国公主墓出土软玉佩饰的种类、形制、工艺、题材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从
基本信息:编著: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614230内容简介: 廖旗营墓地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关镇廖旗营村东北,是一处以汉代墓葬为主的墓地。2010年10~12月,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系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至 ...
—唐朝与黑衣大食关系史新证—记唐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前言张广达先生《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对于唐朝与大食关系史做了扼要的阐述。他在文章中特别指出,公元750年,阿卜勒·阿拔斯(Abū’l ‘Abbās,750—754年,唐史称“阿蒲·罗拔”)灭乌玛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即唐代史籍所称之“黑衣大食”。新王朝的政治重心逐渐向东迁移,虽然
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是伊朗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代表着伊朗曾经的辉煌。来伊朗,一定来要波斯波利斯。这里,也是伊朗本国人的热门景点。建议在这里呆到落日,夕阳下的波斯波利斯另有一番美景。它位于设拉子东北51公里处,没有公共交通直达,建议打车或包车前往。门票是20万里亚尔。波斯波利斯曾是波斯帝国的首都,由“万王之王”大流士一世于公元前520年开始建造,用于接受万国朝拜。整个工程由大流士一世、
图/德绍的包豪斯校舍 来源:网络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晓萌带你看世界清源专栏德绍的包豪斯校舍在现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应该说是毋庸置疑的,本期清源专栏作者蔡晓萌带大家深入了解这一世界遗产以及设计师殿堂的建筑修缮过程。今年恰逢包豪斯建校100周年,谨以此文对开创了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们致以敬意。百年包豪斯——德绍校舍项目背景1919年格罗皮乌斯将两所学校合并后创立了包豪斯学校,校址
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在即。中国最早的“紫禁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3800年前的绚丽生活图景将在世人面前展现。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个听起来平平无奇却在中国考古史上极为耀眼的名字。发掘60年来,它一次又一次刷新“中国之最”,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不断向前推进。 寻找夏朝之旅 1959年4月,71岁高龄的史学家徐旭生从 ...
基本信息《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索引》(全二册)ISBN:978-7-5325-9108-4吴镇烽 编著16开 2019年4月1版1次繁体横排 精装:498.00元作者介绍吴镇烽,陕西考古研究所原党总支书记、副所长、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文物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青铜器鉴定专家。自1960年以来,长期从事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工作,掌握了考古、历史、古文献以及古文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中国出土青铜器全集》为国家出版基金重点资助项目,出版历时十余年,近千人参与,全书共20卷,收录先秦与汉代青铜器(不含铜镜)5000余件。本套全集是对中国近百年出土青铜器的一次科学普查及精美艺术品的筛选,是对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元素与文化特征的一次集中展示,是国内外研究与收藏青铜器可供参考的重要学术成果。本书按省(或区、市)编排,器物多的地区,在介绍器物之前都有概括性论述,即对本省(或区、市)出土青铜
全文阅读后李文化遗址的地貌学观察(作者:王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兰玉富 山东省文物局;刘延常 佟佩华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王守功 山东省文物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4期)
河西走廊概述汉代建国之初最大的外患就是匈奴,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胜利,并设立“河西四郡”,即武威、酒泉、张掖、敦煌,以利汉朝“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管理。今天这四地的名称仍与汉代一致。敦煌地区主要位于党河流域;张掖位于黑河流域(额济纳河)上游,武威位于石羊河流域,这些内陆河皆发源于祁连山,再往北注入沙漠中。流域内形成的绿洲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
基本信息: 编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8月 印次:1 ISBN:9787030616203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5年至2016年北京丰台商苑槐房、新宫、植物抽厂主处地点考古发掘报告。兰处地点共揭露面棋约4425平方米,发掘汉代墓葬王4座、汉代售址14座、唐代墓葬7座、辽金元 ...
“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这一展览揭开了长期笼罩在“空白期”瓷器上的神秘面纱。“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经授权刊发由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陆明华所撰的此文,他认为,明天顺、景泰、正统三朝虽然是一个曾经缺乏认识的、模糊的烧造历史阶段,现在通过对三朝瓷器烧造历史的考察和对相关传世品及出土物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的伟大祖国由弱变强,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考古学也不例外。作为一个诞生不到100年的年轻学科,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国考古学蓬勃发展的70年,也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的70年。70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建立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也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地中海以东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一带,古代属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这里有两条孪生河流——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孕育了苏美尔、巴比伦尼亚和亚述等多个文明,自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500年,共繁荣了3000年。其中,苏美尔文明不仅是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前3500—前2004),而且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创造了许多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世界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一席之地,对后来的古希腊、 ...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德国考古研究院外籍院士、(国际)亚洲史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 ...
“我们为何要关注过去呢?因为我们关注现实。”德国犹太艺术史学者欧文·潘诺夫斯基在他的《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研究》(1955)里这么写道,“在我说被汽车碾过的人是被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碾过时,不妨说他是被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和拉瓦锡碾过。”自然科学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件,将之抽象化为静态的规律,而人文学科则是“渗入时间已停止记录的领域,并试图复活它”,“赋予静态的记录以动态的生命”,使得“一直沉寂之物活
小佘太秦汉长城概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佘太秦汉长城位于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北阴山深处,东以包头市固阳县西斗铺镇王如地村西北部与乌拉特前旗小佘太镇广申隆新村东北部,即两市交界处为起点。长城沿阴山山脉东段查石太山北脊向西延伸,经白庙子、苏计沟,途经小佘太镇北境、大佘太镇北境,从大佘太镇圐圙补隆北贾力盖河进入乌拉特中旗境内。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内蒙古阴山考察过战国秦汉长城,他在《水经注》中,描写阴山的
从行政区划看,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高昌区和哈密。另外,在乌鲁木齐县、昌吉州奇台县和木垒县、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克州阿图什市、和田地区皮山县也有少量分布。现继续使用并发挥很好作用的,都在东部天山南坡最干旱缺水的地区。从地质水文看,坎儿井主要分布在荒漠地区有丰富的地下水源、地面和地下含水层有一定的坡降、地层土质坚硬的区域。
内容提要 13—14世纪的大不里士是“丝绸之路”的沿线重镇,在当时的欧亚文明交往中举足轻重。伊尔汗国定都大不里士后,稳定的国内环境与通畅的“丝绸之路”交互作用,不仅使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而且形成以大不里士为中心的区域性贸易网络。伊尔汗国兼容并蓄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不仅为大不里士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使其成为欧亚大陆文明交往的汇集之
洛阳市衡山路北魏大墓出土有一件扁长方形陶器,发掘者认为其类似书卷样式,称其为“陶册”,并推测其与墓葬性质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文献及考古材料进行对比、排除及考证,认为其应是随葬的陶制布帛明器,是墓主人财富的象征,或是对于死后生活理想化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丧葬观念。2012年7月—2013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市涧西区衡山路北延线发掘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北魏时期墓葬,该墓平面形状呈“甲”字
三、平城墓葬文化对关陇地区的辐射 北魏早期是平城文化的集聚期。这个时期,文化的流向主要是由各地汇入平城,虽然平城文化也在向外反馈,但影响偏弱。到北魏中期,随着平城文化确立晋制导向,平城成为新文化的中心,担负起引领者的作用。于是,平城文化向外辐射的能力明显增强,对原来的文化输出地区产生更为深入的影响。北魏晚期,文化中心转移到洛阳,但洛阳文化尚未能全面扩展,部分地区仍然显示出对平城文化的继承。关陇地
1997年9月, 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进行文物调查时,于大同市区南1.5公里处智家堡村北的沙场内,发现了一座被盗扰的北魏墓葬。其周围散置三块色泽鲜艳的松木彩绘棺板。大同市考古研究所立即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并将彩绘棺板送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进行化学保护。近年来,沙场范围内发现了多处北魏砖室和土洞墓,此墓西南20米处,1997年7月曾经出土了一座北魏石椁壁画墓。由此推断,该
北魏平城地区墓葬文化有多种来源,以东北、河西、关陇为三大主要源头。各源头地区文化因素在平城发挥作用的时机、内容、程度是不同的,持续时间也不一样。平城地区的新文化形成后,也与各源头地区发生反馈。从考古资料对此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尚无专论。本文即以关陇与平城地区之间的关系为例来观察这种互动过程。北魏早期,关陇文化对平城的影响不如东北、河西那么主流,但关陇人士对平城新文化的吸收和适应相当积极;北魏中期
山西太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民族融合和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通过考古发现,山西太原的墓室壁画充分证明了这一地区华夏文明与西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其中,太原迎泽区王家峰村梨园内所发掘的北齐徐显秀墓就是最好的例证。徐显秀墓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绘画方面,而且表现在对当时现实社会生活的描绘上。徐显秀墓壁画布局代表着墓室壁画一种新的格局的产生。它直接影响到唐代墓葬壁画的布置,开唐墓壁画绘画布局之先河,如永
北魏墓葬逐渐摆脱魏晋以来的薄葬之制,回归并重续了汉代厚葬之风。北魏墓葬壁画的露天宴饮画面较多,反映的都是鲜卑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壁画可见,丝绸之路与平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伏羲女娲图。 伏羲、女娲相互面对,长尾交缠。左侧有一条长龙。 资料图片 中古制作墓葬壁画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探讨墓葬壁画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壁画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墓主人所在的社会生活
山西大同北魏墓葬壁画不仅在中国古代墓葬壁画史上,而且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汉风与唐风之间有本质差异。汉风代表华夏传统,唐风融合中外于一体。汉唐之变主要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南朝画迹遗留极少,北朝墓室壁画、石窟壁画所幸多有保存,成为今天探讨汉唐之变的主要实物依据。北朝历史不足二百年,北魏定都大同的平城时代占近一百年,而且是奠定北朝历史走向的近一百年。虽然此后北魏迁都洛阳
The Ritual Functions of Scenes of Musical Performance and Tea Preparation in the Liao Dynasty Tomb Murals from Xuanhua 【作者简介】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从世俗艺术与宗教艺术的礼仪功能角度,讨论了宣化辽墓壁画散乐图和备茶图两种题材在墓葬当中的关系及
摘要 四川阆中永安寺是一组以元代大殿为主体的合院式建筑群。第一进院落包括山门及观音殿,第二进院落为元代的大殿及其两厢,整体布局开合有致,高低错落,建筑单体各具特色。其中,元代大殿木构因材制宜,灵活运用大额、叉手、挑斡、斜梁等构件,用较小的材料架构出较大的空间,展示了中国古代匠师高超的建筑技艺。 关键词 元代建筑; 巴蜀文化; 四川地域建筑; 斜向构件 阆中永安寺,又名“本觉院”,位于四
2008年10月,湖北襄阳市樊城区东汉—三国蔡越墓地M1清理出土了一件黄褐釉陶楼,是由门楼、墙院和两层楼阁组成的长方形单进院落,基本形制属汉式陶楼,所不同的是,该陶楼顶上设有平头相轮塔刹。这件陶楼明显是由汉式陶楼与印度式塔刹组合而成,两种建筑要素放在一起,看起来仍显得生硬,说明相轮陶楼是一件受到印度佛塔建筑影响,具有特殊功能的明器,其中所透露的历史文化信息已超出常见的汉式陶楼,体现出佛教初传时期印度文化因 ...
维新——宋及以后的铜器三代以后,青铜礼器趋于没落,此后历代虽偶有出土,却多被视为“祥瑞”。如汉武帝元鼎四年夏六月,汾阴巫锦挖土得鼎,“鼎大异於众鼎,文镂毋款识……天子使使验问巫锦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元封元年,汉武帝泰山封禅后,行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于是追加年号为“元鼎”。至宋代,文人士子好古、藏古、考古之风蔚然而兴。 明 仇英 竹院品古图 故宫博物院藏
蒙元时期,砖雕和壁画构成的墓室壁面装饰广泛流行于内蒙、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各地墓葬的装饰布局虽然各有传统,但元代后期起,却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格局——以正壁为中心,两侧奉侍茶酒。另一方面,大同地区和洛——渭流域的多数墓葬中虽未发现墓室装饰,但出土的出行仪仗、家俱模型和器用组合似乎又与同时期的砖雕、壁画图像一一对应。换言之,蒙元时期墓葬的壁面装饰和随葬器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彼此对应、相互补 ...
辽墓是辽代考古文化的重要遗存,是研究辽代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建国以来清理挖掘了大批辽代墓葬,已发表材料的墓葬达二百余座。其中不少墓葬出土遗物丰富,并发现具明纪年的墓志,为辽代考古研究积累了丰富资料。本文拟以这批已发表的材料为基础,对辽墓的分期、类型、壁画、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农耕文明催生了数以万计的乡村聚落。在自然和文化的共同约束下,当地居民通过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适应和改造着周边的自然环境,塑造了独特的景观形态和社会关系。这些保留至今由人与自然持续互动的结果就是乡村遗产,也是研究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的“活”文本。因此,乡村遗产兼具“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特征,包含了山体、水体、建筑
世人皆知《西游记》,殊不知一带一路上的“西游”故事,远不止唐三藏一人。 张骞最早奉命“西游”,人称“凿空”。此后,西游故事不绝如缕。西行的目的,于官方,都是为了政治外交;于民间,则多为取经礼佛。至于为追求商业利益而长途跋涉的足印,则湮没在茫茫沙漠和浩瀚的大海之中。 东汉最著名的政治外交使团,是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西域都护班超(《汉书》作者班固之弟)派遣属下甘英,出使大秦(东罗马帝国)。 《汉 ...
中古时代,粟特胡人文化属于突厥文化、波斯文化和中亚文化的混合体,突厥的游牧生活使得粟特人“财富观”中存在渴望暴富的欲望,粟特与波斯的邻居关系又使其经商观念冲破了狭隘地域限制。由于整个中西古道上的商旅之路与边界集市容纳着不同文化、不同族属、不同需求的人们,胡商的经营活动始终坚持利润至上,使得中亚粟特与黑海、咸海、锡尔河、伊犁河、额敏河的日常生活连成一体,而且“跨文化贸易”吸引更多的胡商闻风而至,他们 ...
本文节选自《华夏审美风尚史》第三卷第二章第四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欢迎关注。感谢出版社提供资料。汉代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厚葬成为有汉一代的整体风气。正如《潜夫论·浮侈篇》所云:“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镂、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起造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当时之人即多有感叹:“国赀糜于三泉,人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
自从1965年咸阳杨家湾发掘出土大量骑兵俑以来,相继又有多处出土西汉早期的骑兵俑,这些文物充分反映了当时骑兵的发展和兵种上的变化,本文拟就陶质骑兵俑的装饰、装备等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望方家指正。一、骑兵俑的发现 目前资料可见的西汉早期的骑兵俑有以下几处。 1、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共出土骑兵俑583件,有专家认为此地为高祖时期绛侯周勃墓的陪葬坑。“骑马俑的马有大小两种,而骑俑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采写 | 林子人编辑 | 朱洁树8月12日播出了大结局的《长安十二时辰》虽然被部分观众指责“烂尾”,但它的确是今年夏天热度最高的电视剧之一。该剧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之际,长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天才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自从6月27日开播至今,《长安十二时辰》已在豆瓣收获 ...
【敦煌学学科体系建设】关于加强敦煌学学科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柴剑虹(01)关于敦煌学之命名、内涵、性质及定义的探索历程…………………………………郝春文(04)【东西文化交流】初期佛教写经反映的文化交流——以竺法护译场为例……………………………………………………………崔中慧(09)印度制糖法文书重校及其独存 ...
基本信息:编著: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508685847内容简介: 本图录是同名展览配套图录。展示了来自中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六家博物馆的馆藏精品瓷器,六个博物馆除了国内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外,还包括海外的德国陶瓷博物馆、德国梅森瓷器博物馆和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瓷器类型涵盖中国景德镇瓷、中国外 ...
全文阅读襄阳余岗墓地出土青铜容器的金相及成分分析(作者:张吉 陈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梁超 王志刚 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先福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江汉考古》 2019年第3期)
回首新中国文物事业七十年的发展历程,国家文物局的七十年历史,是一定要采访谢辰生先生的。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成立,设一厅六局,文物局是其中之一,从那时起,谢辰生先生一直就职于国家文物局,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文物保护的管理工作,是新中国文物事业唯一的全程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被誉为“祖国文物的守护人”、“我国文物保护政策、理论研究的先行者”。长期以来,谢辰生先生对文物工作的诸多建言,
考古所见汉晋北朝图像及相关器具和实物等显示, 公元前后至公元6世纪左右, 烤肉串曾在中国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广大地区流行。人世间的美食至尊和皇家的好尚, 应是其盛行的主要动因。其后千余年来古典烤肉串的稀见和新疆风味烤羊肉串的流行, 则印证了中华美食代有亮点与创新的史实。探究今日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烤肉串之源, 尚待多国学者团队的烤肉串文化考古之旅。据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和江苏等地的历年考古 ...
马王堆帛画中心的双龙穿璧图像应该是阊阖(璧门)的表现,其上的平台为昆仑悬圃。根据西汉前期的楚地文献,阊阖并不像东汉时期那样等于天门,而是“始升天之门”,也是昆仑之门,昆仑为最为重要的登天神山。整个帛画描绘的是西汉前期楚地文献中表现出的“阊阖——昆仑——天门——天帝”的升天信仰。升天成仙与昆仑为通天中心的观念在西汉前期已经形成了。
从摆脱世俗的潇洒风度向现实生活意趣的转变——以北朝一唐墓室发现的屏风式“树下老人”图为中心的考古学观察马晓玲(宁夏考古研究所,宁夏 银川市 750001)关键词:北朝 唐代 屏风式壁画 “树下老人”图 如果说到社会的变迁对于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的影响,那么战争频繁、分裂割据、各自为政的南北朝与稳定、统一的隋唐时代则是不得不说的典型。关于这种影响的研究除了历史学、哲学等知识领域的涉及外,它们也反映在
基本信息:编著:浙江省人民政府 故宫博物院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513412223内容简介: 2019年7月16日,“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开幕,本书为特展同名图录。此次展览汇集了全国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260件(组)馆藏珍品,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首次隆重亮相。展览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到明清时期,通过 ...
聚落考古是以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和器物编年史为基础,对古代社会及其赖以存在的环境进行综合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其关注的核心是聚落。出于研究目的和区域范围的不同,聚落考古又可分为单一聚落研究、特定区域内聚落形态研究和跨区域聚落形态研究等不同层次。因聚落考古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聚落及其相关遗存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空 ...
全文阅读大河口西周墓地M6043出土釉砂珠饰的科学分析研究(作者:刘勇 王颖竹 陈坤龙 梅建军 马泓蛟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存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磊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谢尧亭 山西大学北方考古研究中心;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 2019年第2期)
导语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发掘出了震惊中外的曾侯乙编钟,随后又在曾侯乙墓所在的擂鼓墩发掘了战国中期的擂鼓墩2号墓,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发现擂鼓墩一带是战国时期曾国公族墓地。几乎同时,在随州东郊义地岗一带又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曾国贵族墓葬。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在随州及附近的荆山、枣阳、襄阳、河南新野、罗山等地出土大量西周至战国的有铭文曾国铜器,却不见随国铭器,这就是困惑学术界许久的“曾随之谜”,虽然有
内容提要: 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发掘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探讨,其中,最为热门的话题是其族属问题,在已批露的部分叶家山西周墓地的考古材料中,发掘者据文化因素,汉东政治地理格局及周初分封的政治背景等方面,力主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的族属为姬姓,且认为与东周姬姓随国应同源,但这一认识遭到了大
1957年8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城墙玉祥门外西站大街南约50米处发掘了一处隋代墓葬,墓葬规模不大但葬制奇特,随葬品亦极其丰富,许多精品为首次发现。从墓志得知,墓主李静训,隋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六月死,年仅九岁,同年十二月葬于京城万善尼寺之内。李静训墓石棺因难以外运而入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其余文物均送往北京,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其中的精品在为纪念国庆
玉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火烧沟文化、边塞文化、石油文化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火烧沟遗址发掘于1976年,是一处含有大量彩陶的早期青铜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4000年----3800年。火烧沟文化的历史价值突出的表现在它是我国史前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前沿、青铜冶炼的区域中心。同时,火烧沟文化也集中的反映了我国彩陶发展后期的一个较高水平,也集中的反映了古代羌族人的社会生产生活。火
玉门花海古绿洲历史变迁考李并成(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兰州,730070)一、古绿洲概况甘肃省玉门市北部,有一片面积约百余平方公里的绿洲,即花海绿洲,今为玉门市花海镇及其所辖条湖、南渠、小泉、中闸、金湾、黄土湾、东屯庄、黄水桥、干海子等村的所在,人口约万余。1990年9月,笔者实地考察时发现,即在今天花海绿洲的西北、北部,北石河南岸,还有一片已废弃的古代绿洲,可名之为花海古绿洲,因这一带又
——————————————————————————全文阅读试析西周早期社会青铜工业生产机制——以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铜器为中心(作者:郁永彬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陈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梅建军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陈坤龙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凤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5期)
基本信息:作者:肯特·弗兰纳利主编:Kent V. Flannery译者:陈淳、陈虹、董惟妙、董宁宁、殷敏、韩婧、潘艳译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6月印次:1ISBN:9787532592654内容简介: 本报告是根据现有资料,整理的1964年、1966年、1969年以及1975年哈拉和卓墓地4次发掘清理的69座墓葬考古报告。总体来看,哈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