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产百科 |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的人地关系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的人地关系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法定保护地体系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名山大川,以卓越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合了灿烂的文化要素,不仅是我国传统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古人重要的精神交流场所,体现了我国古代典型的人地关系,是我国重要的遗产资源。今天我们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所体现的几种典型的人地关系讲起,进一步体会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内涵与价值。封禅祭祀场所泰山是我国古人在名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的人地关系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法定保护地体系中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传统的名山大川,以卓越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融合了灿烂的文化要素,不仅是我国传统山水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古人重要的精神交流场所,体现了我国古代典型的人地关系,是我国重要的遗产资源。今天我们从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所体现的几种典型的人地关系讲起,进一步体会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内涵与价值。封禅祭祀场所泰山是我国古人在名
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帝国是从匈奴开始的。从匈奴到蒙古,一千五百年间,无论创造了辉煌文明的欧亚定居社会如中国、印度、波斯、地中海诸国、东欧和中欧诸国曾经如何强盛,但当他们面临草原游牧军队的铁骑时,都显得那样笨拙和孱弱。自古以来,站在定居文明立场上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也都绞尽脑汁想弄明白,为什么拥有高度文明和伟大传统的农业国家,竟如此经不起那些乍兴乍灭的草原政权的猝然一击?除了大肆渲染并极力夸张游牧军队
2001年3月中旬,世界最古老的巴米扬大佛毁于疯狂的伊斯兰暴徒塔利班的手下,东、西两座大佛都未能幸免。巴米扬大佛建成于6世纪,曾是世界最大的佛像,中国唐代名僧玄奘在前往印度取经时,曾路经巴米扬,亲眼看到大佛屹立于绝壁上开凿出的巨大洞窟中,雄伟姿态绽放出耀眼光芒。玄奘在他的旅行记《大唐西域记》中有着这样的描述:“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东有伽蓝,此国先王之所建也。
ICOMOS-IFLA(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是在2017年底在印度召开的ICOMOS第19届大会通过的4个文件之一,也是文化景观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的一个名为“全球乡村景观倡议”主题研究工作的初步成果,相关成果还包括编制中的全球乡村景观地图集和术语词汇表。世界遗产丽江古城-束河、白沙ICOMOS CHINA延续了积极参与国际讨论的专
和田考古发现与文物收藏现状广中智之我们在讨论和田地区出土的佛教写本、世俗文书与考古材料的时候,往往感到繁琐,因为十九世纪末以来来到和田地区的外国人的行迹、他们拿走的文物与写本的下落、有关论文的刊载等情况,都错综复杂。关于整个新疆的探险史,最系统的概述有达布斯(Jack A. Dabbs)《新疆探险史》一书。最新的著作则有贾建飞《文明之劫:近代中国西北文物的外流》(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
摘 要:在古代东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宗教数量繁多,但不同宗教之间不仅少见争斗,而且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在丝绸之路上各种宗教发展并行不悖,教义互相吸纳融摄,不同宗教间相互借用各自的术语,采用其他宗教的表现形式,使丝绸之路成为宗教相互交流融合的文化大舞台,构成了世界宗教发展史上的独特现象。关键词:丝绸之路;宗教融合;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是多层面的,宗教信仰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古往今来,宗教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摘要:世界遗产的保护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实践深刻地影响到世界各国对自身遗产的认知和保护。《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经历了45年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交织在一起,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观念也在不断调整,今天已经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世界遗产的发展方向、对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讨论,以及对新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评审,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从专业的评估向社会认
摘要:公元3-10世纪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融合和隋唐一统天下的盛世局面。这一时期,都城的规划、设计、布置有一定的相似和沿承,形成所谓的“中世纪都城系统”。中国古代都城的考古学研究,把中世纪的都城系统更具体化为:“邺(曹魏十六国)——洛阳(北魏)——邺南城(东魏北齐)——大兴(隋)——长安(唐)”。在此系统中,长安城前后经历了十六国、西魏、北周,至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考古发掘中,人体骨骼的发现最为重要,其重要程度,远超过金、银、铜、铁、陶、石、骨、木等或贵重或平凡的随葬器物。人骨携带的信息量是纷繁的,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毫无疑问是体质人类学家。如果认为体质人类学家仅仅是判断一下骨骼的性别、年龄或者所谓的人种,那就大错特错了,骨骼主人生前的疾病、部分生活习惯、经常从事的劳作等信息都会保留在骨骼上,体质人类学家通过对骨骼的研究,可以给我们 ...
孤竹国是中国商周历史上北方地区燕山南麓的文明古国。商末,孤竹伯夷叔齐让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的典故,广为后世称道,久传不衰。孤竹国也因此名闻天下。孤竹虽地处北陲,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关孤竹国丰富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对于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的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因而长期以来为学界所关注。 廓清孤竹国时空范围 商代是孤竹国初始和兴盛时期。“孤竹” ...
华东师范大学何志国教授《汉晋佛像综合研究》是同类研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专著,其特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者认为本书相对他以前出版的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专著”,这应该是志国教授的谦虚之词。其实此前他出版的《中国南方早期佛教艺术初论》《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和《早期佛像研究》等专著,已经引起佛教考古与佛教史研究方面学者的关注,其中不少新观点、新方法,为业内人士所称道。不过志国教授的新作《 ...
基本信息:作者:贾辉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520111096内容简介: 本书细致选取了辽西地区历史悠久、规模完具、底蕴较深的500多座知名古刹塔窟,以文字为主,配以照片,呈现图文并美的效果,力图展现辽西古老寺庙之面貌。在文字编辑方面,作者以学者的严谨和缜密慎思的态度,对入选 ...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日前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我们应该建立专门的博物馆,以便更好地展示世界遗产的价值。 申遗规定对中国不公平 贺云翱目前正在主持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涉及到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湖北“襄阳城墙 ...
“由于丝路沿线的各类相关遗产分布广、形态复杂、涉及省份和城市多,使人们对它们缺少真切的感受、系统的把握和可触摸的体验,难以给人完整的作为‘丝绸之路’而存在的形态特征和内涵彰显。”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建立“丝绸之路文化带”。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和造福中国与世界的经济 ...
————————————————————————————————————————全文阅读景德镇御窑厂遗址2014年发掘收获与相关问题研究(作者:秦大树 钟燕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慧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2017年第8期)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2017年10月,《陕西帝王陵墓志》(以下简称《帝陵志》)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这是陕西继《陕西省志·黄帝陵志》《茂陵志》之后又一项关于大型帝王陵墓的重要修志成果。《帝陵志》收录陕西境内现存的古代帝王陵墓,上至史前时期,下至明代,整理了陕西各个历史时期的帝王陵墓资料。全志分先秦帝王陵、秦代帝陵、汉代帝陵、十六国北朝帝王陵、隋代帝陵、唐代帝陵以及明代藩王
一 我于1949年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次年转系进入历史系。我非常幸运,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这些老师学识渊博,在当时虽都已卓然成家,但仍然焚膏继晷,潜心向学,刻苦自励,精益求精,使我大开眼界。他们在授业解惑、教育学生上循循善诱,汲引有方,期待学生成为有用之材,盼望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这种心情体现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上,他们所具有的敬业献身精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宗教般的赤忱。今天回想起来无限感念这些老
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好时期,博物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从不同方面给出了建议。“博物馆免费开放10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接受记者 ...
工作坊回顾——文化遗产研究方法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下午15:30, “文化遗产研究方法”工作坊在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108室举行。工作坊由多勒格林·斯内夫·古多姆森教授主持。古多姆森是挪威文化遗产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遗产理论、遗产政治和管理、记忆研究、公众考古学等。参与欧洲和挪威多学科合作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应用研究项目、 遗产相关的环境监管、空间规划和道路规划以及文化遗产资
2018年10月,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将迎来科学考古发掘90周年。在全国人大代表黄艳看来,作为经甲骨文、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是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她建议进一步认识和发掘殷墟的历史文化价值,建设体现华夏历史与文明为主题的殷墟遗址博物馆。 殷墟应成为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头堡 殷墟遗址是经甲骨文、古代文献和考古发掘确证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确证了商王朝的存 ...
基本信息:作者:(美)巫鸿著 钱文逸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208145269内容简介: 以“空间”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在美术史学科的发展中有何根据和逻辑?“空间”的概念是否有包容和超越“图像”及“形式”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否表现为对于客体、主体和原境等常规概念的打破和连接?对这些问题的追寻能否导致一套研究和解释方法,一方面超越图像、建筑和文化的习 ...
基本信息:编著:廖国一 黄启善等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 9787030547057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文物考古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肯定了从北部湾出发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客观存在。广西北部湾地区汉代经济的新发展,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把来自中原地区的“黄金杂缯”等发明创造传播到了东 ...
内容提要:从秦汉出土简牍来看,秦汉政府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行政奖励机制,主要形式有增秩迁职、拜爵、赐钱物、赐劳记功等,各种奖励形式在行政实践中经常综合利用,既有物质奖励,又有精神奖励,还有权能奖励,以提高官员的积极性,激励他们恪尽职守。秦汉行政制度还制定了奖励的条件,主要是依据功与劳。劳是评定官吏在日常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一项标准,劳的多少 ...
基本信息:编著:张景明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311052508内容简介: 金银器属于中国考古学专题研究中的一个内容。考古学资料表明,我国出土金银器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北方草原地区、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其中,北方草原地区发现了我国时代最早的金银器之一。经过历代各个民族的创造和创新,北方草原金银器经历了形成期、兴旺期、深化期、成熟期、鼎盛期、延续与 ...
基本信息:作者:贾小军 武鑫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20308915内容简介: 本书对河西地区发现的魏晋十六国时期镇墓文、墓券做了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上卷收录目前所见魏晋十六国河西镇墓文89例,墓券、衣物疏、名簿、铭旌、爰书等墓葬文献39例,其中包括河西地区新发现的墓券、衣物疏等。也包括吐鲁番地区发现、体例、格式与河西地区相近的墓券或衣物疏等 ...
基本信息:编著:河南博物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030549884内容简介: 隋唐是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于隋朝重新实现了政治统一,又在国祚近三百年的唐朝统治期间得到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中国物质文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也增强了中华民族对周边各民族的向心力和辐射力。隋唐时期呈现出的朝 ...
基本信息:编著:王巍 孟松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548085内容简介: 蒙古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的版图曾横跨欧亚大陆,对这一广阔地区的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蒙古民族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和传说,至今尚无准确定论;蒙古民族的早期发展史也因史料甚少,记载不详,且考古资料零散,从 ...
基本信息:编著:王巍 孟松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月印次:1ISBN:9787030548092内容简介: 蒙古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鼎盛时期的蒙古帝国的版图曾横跨欧亚大陆,对这一广阔地区的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关于蒙古民族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和传说,至今尚无准确 ...
“关于保护长城的提案,我今年已经是第二次提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作为连任委员,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关注长城保护的问题。图片来源:人民网 2017年,全国政协从审查立案的4156件提案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41个重点督办提案题目,袁靖委员《关于努力做好长城保护工作的提案》就是其中之一,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为此也组织了监督性调研。 从建议“努力做好长城保护工作”到“ ...
唐崖土司城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唐崖河畔,俗称“皇城”,是我国土家族聚居区最大的“中国第一处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时期的文化遗址。据史料记载,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扩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是在当地以武功著称的覃氏土司的城寨,至今尚留存有诸多遗址、遗迹。唐崖土司城遗址作为鄂西土司时代的重要遗迹,在历史文化、城池格局、建筑形制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2006年,唐崖土司城遗址被国务院 ...
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片区,我市拥有隋唐洛阳城等9处大遗址。2017年,按照“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要求,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2017,保护利用并进 作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片区,我市拥有隋唐洛阳城等9处大遗址。2017年,按照“保护固态、传承活态、发展业态”要求,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让我们细数回味一年来的“不平凡”: 隋唐洛阳
“历史文化基因”乃借用遗传学的学术用语“基因”而来。基因支配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如同生物世界的“基因”,人类、国家、族群、氏族、家族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延续着自身文化的核心因素成为各自的“历史文化基因”,它具有长时段的生命力。“中华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的,是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就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基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段丽波:唐宋时期的徙莫祗蛮摘 要: 唐代的徙莫祗蛮源于汉晋时期的氐羌系民族,初为唐所属,置于唐初所设的弄栋节度,后为南诏所并,聚居于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后随着南诏的扩张而不断向东向南发展。到大理国时期,以徙莫祗蛮后裔自杞人为主体,建立了独立于大理国的地方政权自杞国。以往对徙莫祗蛮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源流、族属方面,从多视角多层面对其民族关系、社会、经济文化等的揭示
《光明日报》—光明阅读微信ID:gmreading 还原古代龟兹王国的生活百态 撰文|荣新江虽然《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的“龟兹”条目是我撰写的,但与敦煌、高昌、于阗相比,我对古代龟兹的历史不敢说做过真正的深入研究,原因就是自己对于当地出土的所谓“乙种吐火罗语”(龟兹语)文献没有下过功夫。△《中国大百科全书》因此,当我2008年在巴黎见到阔别多年的庆昭蓉并得知她学习了四年吐火罗语之后,我
本报讯以丝路中国段的西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塑造丝路文化品牌的大型学术书系《丝路中国段文化样态研究丛书》,近日在西北大学举行了首发仪式。 这套丛书由西安曲江出版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制作,由丝路文化大使、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肖云儒主编。该丛书共六卷,分别是:文化学者肖云儒的《西部文学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陕西评论家协会主席李震的《当代西部诗潮论》 ...
《吐蕃丝绸之路》 张云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敦煌北周第296窟商队图 乌兹别克出土8世纪对狮织锦 河南洛阳出土唐代西亚胡商俑【著书者说】 编者按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吐蕃丝绸之路 ...
来源:《文学评论》 作者:苏宁 内容提要:丝绸之路的对外交流在唐代达到顶峰。通过唐诗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的互证,从唐诗中巴蜀与“胡风”的连接,唐诗中的巴蜀宫廷乐舞、回旋舞与丝绸之路,说唱变文与丝绸之路诸方面的联系可以看出,天府之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曾经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丰富多彩。一方面,丝绸之路所带来的社会变化、文化风尚为唐代巴蜀诗歌、宫廷乐舞等文学艺术创作带来多维影响,文学面貌 ...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国家战略。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如火如荼。“丝绸之路”的定义何时产生?这条交通路线什么时候形成?为何中国古代并未意识到这条路线的重要性? 12月10日,葛剑雄在上海图书馆增爱世界文化论坛上做了题为“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的讲座,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解答。葛剑雄。澎湃新闻 资料图丝路历史早于张骞出使西域“今天我们讲丝绸 ...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2018年01月23日第GB07版很多论著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到明清则既繁盛而又发生了重大转变,鸦片战争后,“海上丝绸之路”就不复存在了。主张把鸦片战争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时间下限的理由,主要是认为在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条件下,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各民族和平、平等、互利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以往,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讨比较集中于古代史研究领域,在近现代 ...
2000年,云南省考古所和昭通文管所联合发掘了一批东汉墓葬,其中,2号墓出土陶佛像1件,尖顶帽红陶俑2件,还伴出有陶房、陶碗和陶罐等。笔者于2003年到昭通市文管所参观,经过反复观察,结合笔者近二十年来对中国早期佛像研究的认识,认为2号墓出土陶佛像是我国最早的陶佛像,对中国佛教艺术的产生和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昭通陶佛像的特征和年代这件灰陶佛像,残高约 20厘米,下部略残,头顶有槌状物(不像
吐蕃碑刻铭文作为吐蕃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历史、艺术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以目前掌握的线索而言,作为吐蕃王朝时期当时的第一手文献,在形式或载体上大致可分为藏文纸本写卷、简牍、碑刻铭文三个种类。其中碑刻铭文因其材料的坚固耐用,只要非人为破坏与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影响,它们的保存程度要比其他另外两种材质的文献要强许多。所以,7世纪建立吐蕃王朝,
尊胜佛母曼荼罗图像是指主尊尊胜佛母与周围眷属组成的密教曼荼罗图像,所依据的经典主要是(宋)法天译《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该经是极乐世界无量寿佛为观音所说,该经序分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极乐佛剎大善法堂中安庠而坐,尔时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所有一切众生,疾病苦恼及短寿者,为利益彼故,所有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法门,若人受持读诵,速得无病,长寿安乐。’”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神面纹”青铜器的工艺传统与纹样源流(作者:黄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17年第6期)
敦煌所见于阗牛头山圣迹及瑞像张小刚(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内容摘要:敦煌壁画中的于阗牛头山圣迹及瑞像从盛唐开始出现,历中、晚唐,五代、宋,成为当时敦煌和于阗两地间交流的证明。关键词:敦煌;壁画;于阗;牛头山;瑞像于阗牛头山,又称牛角山,是西域著名的佛教圣地,位于今新疆和阗西南噶喇喀什河畔乌加特之地。唐宋时期,敦煌壁画中出现了不少有关于阗的内容,其中就有牛头山圣迹及瑞像。孙修身先生曾对这些图像做过一
黄金制品所见中亚草原与中国早期文化交流马健摘要:先秦时期中国北方地区的诸多古部族在联系北方草原与中原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者的研究多集中在比较北方草原与中国北方地区出土青铜器所反映出的文化联系。自青铜时代以降,中亚草原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就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本文试以金器为线索,分别比较了中亚草原、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中原地区在铜石并用时
流传至今而能够反映古人在国家规模上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理空间的早期地图,是北宋人制作的。当然,北宋人绘制的地图也承继了唐代甚至更早时代对地理空间的认知、经验和疆域观念。年代越早,流传下来的古地图就越罕有,本论选取由北宋迄清代有代表性的古地图为讨论对象,配合历代正史中地理志和方域志的记载,讨论中国疆域及其观念的变迁以及由历史上中国的疆域问题伸延而来的相关问题。笔者以为,历代古地图最能够显示古人对自己疆
蜀道素以险峻闻名于世,诗人李白的代表作《蜀道难》极言蜀道惊险壮观。蜀道由穿越秦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贯通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组成,是我国保存至今、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巨型线性文化遗产,蜀道遗存是无价的文化瑰宝,2011年蜀道申遗在四川广元启动,蜀道也日益受到国家政府、学界和社会群体的关注。2016年,陕
内容提要:有关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新年庆祝活动的记录最早出现在约公元前2200年左右的文献中,最早是庆祝春季和秋季丰收的节日,时间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在之后的两千余年时间里,新年庆祝活动融合了宗教、社会、政治等各种礼俗传统,逐渐发展成为国之重典,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宗教乃至外交交往的重要事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同时,新年庆祝活动的演变过程也反映出鲜明的古代两河流域节庆文化特色和节庆观念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摘要:张穆《蒙古游牧记》是研究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北方边疆史地的上乘之作。为了更好地记述内外蒙古各地的地理和历史变迁,阐明各种地名和人名的异同,书中采用自注的方法将大量的材料置于注文中,既保证了正文的简练通畅,又能很好地保留史料,深化观点,使自注与正文交相呼应,相得益彰。进入近代,西方列强侵扰而出现的不断升级的边疆危机,如何发挥史学经世致用的传统和历史编纂方法
【摘 要】唐初道世法师在其所著《法苑珠林》一书中,专设《和顺篇》一篇讨论“和顺”思想。其所论“和顺”思想既融合了儒家“刚柔均平”“刚柔得中”的中庸思想,又兼俱道家思想中“阴阳调天地之和”的理念,体现了唐代佛教深受本土思想影响的特征。本文拟通过对此“和顺”思想的分析,窥探唐初佛教思想的本土化规律。 【作 者】范习加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期 刊】《世界宗教文化》 2016年 ...
摘 要:至迟在南朝,中国已有单尊罗汉崇拜和团体罗汉崇拜两种类型的罗汉信仰并行。单尊罗汉崇拜以宾头卢信仰为主;团体罗汉崇拜包含两种:以宾头卢为核心的数量不明的圣僧崇拜,包含宾头卢在内的阿耨达池五百罗汉信仰。不同类型的罗汉信仰之间交涉、杂糅。中国早期罗汉信仰涵盖社会各个阶层且尤盛于南方,或许与《十诵律》在南方的流行有关。 【作 者】王鹤琴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期 ...
基本信息:编著:《陕西石窟内容总录》编纂委员会 编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224121889内容简介: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张建林主编的《陕西石窟内容 ...
据瑞士资讯2月25日援引法新社报道,伊拉克政府当日宣布,在首都巴格达南部的巴比伦省的波尔西帕(Borsippa)考古遗址内,竟因一场倾盆大雨而出土了75件古老文物。 巴比伦省的考古人员弗雷侯赛因(Hussein Fleih)表示,这批出土文物中的部分赤陶器、钱币和金属器物可追溯到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时期。 报道称,在伊拉克,因降雨出土古文物并不罕见,当地仍有多个考古现场正在继续挖掘遗迹。弗雷说,“去年 ...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是“古今重叠型城市”,是历史城市的延续。这类城市的共性是沿用时间过长,历史古迹破坏严重,作为九朝古都的洛阳就是这类城市的代表之一。而建都时间早在公元前770年、建都时间长达500余年的东周王城,作为古都洛阳城市考古的一部分,从文献和考古整合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可谓是城市考古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碎片化资料分类分析以求达到体系化 城市考古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料的碎片化。笔 ...
打开门锁,推开铁门,把车子开进一片布满巨石的草场……对于每天在此进行发掘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博尔塔拉项目组领队丛德新来说,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此刻,记者内心激动难耐,只因为即将跨进的是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从记者得知它的名字到走近它,中间跨越了5年时光。也是在这5年,这处偏居西天山地区的早期青铜时代遗存,经过持续考古发掘工作,终于绽放出了越来越璀璨的光彩。 天山西段 博河之畔 ...
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的三国,留下了太多演绎和传说,如何识其真面目?它对后世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历史学者习惯从文献中寻找答案,而考古学者更善于从历史遗存中发现蛛丝马迹,通过对物质遗存的发掘、分析和研究,揭示背后的历史原貌。 都城遗址和贵族墓葬有重大发现 今年4月初,“河南洛阳西朱村曹魏墓”、“安徽当涂‘天子坟’孙吴墓”,两座代表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的高等级墓葬同时入围“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 ...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这是左思在《蜀都赋》中对成都的描写。作为晋代文豪,左思精心撰写《三都赋》(《魏都赋》《蜀都赋》《吴都赋》),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魏蜀吴三国都城的认识和描写,词藻华美,一时洛阳纸贵,传诵至今。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263年,魏灭蜀。成都作为蜀汉都城的时间 ...
汉末至魏晋丧葬习俗从崇尚厚葬向倡导薄葬的转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课题。自上而下推行薄葬制度,正是从曹魏开始。近年来,一批中原地区曹魏时期贵族墓葬的考古发现,为学界了解曹魏时期墓葬打开了一扇窗口。通过对这批同类型曹魏时期墓葬的建筑、结构、随葬品等表现出的特点进行分析,学界对其反映出的丧葬观念、习俗、制度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 形制与随葬品趋于简化 事实上,相对于其他断代时期的墓葬,曹魏时期墓葬在 ...
南汉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南方的一个封建地方割据政权。南汉国疆域东至今广东福建之交,北抵湖南郴州,西控广西大部,南逾海南岛,周边与闽、南唐、楚国和少数民族政权大理等地方政权相邻。自刘岩以降,南汉历三世四主,凡五十五年。宋开宝四年(971)被北宋所灭。有关南汉的记载,见于北宋薛居正撰《旧五代史》、欧阳修撰《新五代史》、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清代学者梁廷楠的《南汉书》中,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五代南汉国 ...
敦煌文书《儿郎伟》与祆教关系辨析张小贵敦煌写本中存有一批题为“儿郎伟”的俗文学作品,其中P.2569(亦见P.3552)号文书的第二首驱傩文,出现“部领安城大祆”六字,学者们多将其与祆教联系,更有进而将“儿郎伟”目为祆教术语者,认为敦煌文书的“儿郎伟”作品即为祆教驱魔之法。汉籍有关祆教祭祀仪式的记载,本属稀见,诸如“聚火咒诅”及祆主用幻术下祆神之类,只言片语,语焉不详。若果能证实“儿郎伟”确
关于在华祆祠的几点认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滕 磊 九世纪阿拉伯旅行家马苏第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他说:“祆教徒们还崇拜位于伊拉克、法尔斯、克尔曼、锡斯坦、呼罗珊、泰伯里斯坦、米迪亚、阿塞拜疆、阿兰人地区、印度、信德和中国的许多圣火。”1文中提及的“圣火”正是指琐罗亚斯德教的拜火庙,在中国又称为祆祠、胡天、火祆庙、祆神庙等。 中国的古代文献对祆祠多有描述,通过这些记载可知,在华祆祠
(接上文)三 匈牙利的中世纪马镫匈牙利业已记录的属于阿哇尔时期的墓葬有上千座,但破坏得相当严重。多数墓葬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做了发掘,但只有少量做了完整的发掘和研究。匈牙利国家博物馆(Hungarian National Museum)原计划以“匈牙利阿哇尔时期墓葬”(Cemeteries of the Avar Period in Hungary)为题,出版共计五卷的系列研究报告,以介绍
马镫起源及其在中古时期的传播新论陈 凌一 引论在南俄草原、蒙古高原等地区出土了大量的马镫,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俄罗斯(前苏联)、匈牙利的一些学者在马镫的形态发展、年代判别、属族认定上做了不少工作,尽管未臻完善,但有蓝缕之功,诚属可贵。另一方面,由于关注马镫与社会变迁(特别是欧洲社会)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欧美、中国学者也以不同方式参加讨论。韩国、日本学者因为关注东亚地区马具的交流和
《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第4期历史建筑保护中“岁月价值”的概念、本质与现实意义(下)郭 龙 3. 岁月价值的坚持与妥协李格尔在搭建起价值论框架的同时,也引出了不同价值间的潜在矛盾。在李格尔的价值论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不同的价值认知方式:一种是通过知识的积累与理智的判断而认识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有意为之的纪念价值、使用价值;另一种则是通过情感的体验而认识的价值,包括:岁月价值、艺术价
《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第4期历史建筑保护中“岁月价值”的概念、本质与现实意义(上)郭 龙 摘要:“岁月价值”的概念由奥地利艺术史学家阿洛伊斯·李格尔在20世纪初提出,并预言了这一价值在将来的盛行。然而,岁月价值的内涵却由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贤哲约翰·拉斯金所建构。尽管现行的保护理论均受到了拉斯金与李格尔的影响,但岁月价值却在我们当下的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长期处于忽视状态。因此,本文拟从“生命
基本信息:作者:何志国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208148505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长江上、中、下游和北方各大区域的汉晋佛像,找出其分布的区域型特点。在各区域内,以有确切纪年佛像作为年代坐标,建立年代序列,成为分析汉晋佛像艺术风格的年代基础。再根据横向和纵向关系,对应划分型、式,建立汉晋佛像类型框架。以年代为基础和阶段性特点进行分期,找出演 ...
基本信息:作者:(英)斯坦因 著;向达 译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1月印次:1ISBN:9787503259081内容简介: 斯坦因,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亚考古领域集大成的领军人物。《西域考古记》是斯坦因对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进行四次探险的纪实之作。书中通过记录大量的考古挖掘,首次揭 ...
基本信息:编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文化遗产研究院 垦利区博物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2584925内容简介: 海北遗址位于今垦利县胜坨镇海北村村北,遗址东西长390米,南北宽225米,面积87000平方米。自2006年以来,前后三次对该遗址进行系统考古勘探及两次抢救性发掘,出土大量南北方及山东本地窑口陶、瓷器及瓷片标本,还有部分钱币、建筑构件及日常 ...
全文阅读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本文由《中国考古学会年鉴》编辑委员会提供,原文刊于:《中国考古学年鉴201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2015年度,隋唐五代时期考古各领域都有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的考古简报、专刊报告、论文、论著等约150篇(部)。现谨按城市及建筑遗址、陵墓及墓葬、手工业遗存、墓志碑刻、石窟寺遗存、边疆民族与中外交流遗存、学术活动等几个方面,择要概括如下。 一 城市及建筑遗址 河南省洛阳市隋东都回洛仓遗址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共清理出漕运 ...
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考古学者罗丰的新著《蒙古国纪行》在年初问世,这本书生动详实地记录了2006年夏,以中国学者为主的多国考察队在蒙古的历史考察之旅。为了祝贺新书出版,2018年1月28日,当年参加这次考察的学者们会聚到北京大学历史系,畅谈考察中的趣事和这本书所勾起的种种回忆。他们大多是研究中古史、北方民族史、中亚考古的资深学者,以下将座谈会上各位学者的发言撮
评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张伟然 对历代政区地理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明白,选择东汉政区地理这样的研究课题,处境颇有点象宋人做诗。钱钟书先生曾在《宋诗选注》的序中说过:“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所谓幸,指的是有了一个好榜样,可以省去许多探索之苦;而所谓不幸,则是面临着前人辉煌成就的挑衅,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对于做东汉政区地理,前面那座唐诗似的高峰便是周振鹤先生的《西汉政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吴宏岐《西安历史地理研究》评介刘永连(暨南大学历史系) 吴宏岐教授所著的《西安历史地理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年版)(根据时间此句有所更改,望谅解),全书共14章,以洋洋洒洒55万字的篇幅,对西安3060余年建城史上诸多重大问题作了专题性研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反映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进 ...
中国古代壁画·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作者】 陕西历史博物馆【出版】 广西美术出版社【日期】 2017年8月【定价】 3000元(全三册)【ISBN】 978-7-5494-1551-9【索书号】 K879.412/047 (1)-(3)(KG)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壁画 唐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收录馆藏壁画精品200余幅(组),共来自21座壁画墓。书中图片均为数字化拍摄取得的高画质图像,真 ...
图书基本信息图书名称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 世界遗产(中国篇)作者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定价75.00元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ISBN9787520201780出版日期2017-11-01字数页码版次1装帧精装开本8开商品重量0.4Kg 内容简介《中国儿童地图百科全书·世界遗产》是一套以世界遗产为主要知识内容的原创儿童地图地理百科全书,包括2个分册。分册《世界遗产·中国篇》内容包括长城、莫高窟、大运河、丝绸之路、可可西里等52项中国的 ...
金申简历: 1949年北京人,1968年内蒙古上山下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美术五年。一直从事佛教美术考古及文物鉴定,为中外大专院校和文博单位授课,挑李天下。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点评专家。文物著述三十余种,学术界有一定影响。 善画达摩类佛画,对草原人马有深入体会,画风刚健,独树一帜,美术圈及艺术市
由汉式饼食技术传统的建立看小麦的传播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8狗年大吉HAPPY NEW YEAR作为重要谷物的小麦,原产地并不是中国,它是在史前由前丝绸之路传入,在历史时期才广泛栽培,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定论。但是让人疑惑的是,最初小麦传入的路线我们现在还并不十分清楚,传入的中介也更是不能确切判明,而且小麦物种传入时不仅改变了种植技术,也没有传入相应的加工技术与食用方法。本文重点
2015年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有了新的收获和进展。出版发掘报告、报告集、研究论著和论文集数十部,发表考古简报和研究论文数百篇。研究角度广泛,其中都城与聚落、帝王陵墓、区域墓葬、美术考古、简牍以及科技考古等领域的发现与研究层出不穷。 一 遗址 (一)都城 褚晓波、张童心以考古学文化面貌反映的文化族属认同角度,从以马莲花流域为中心的义渠戎文化面貌入手分析,认为在秦国自雍城迁泾阳、栎阳以及
基本信息: 编著: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保山市文物管理所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临沧市文物管理所 普洱市文物管理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7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32585397 内容简介: 书 ...
(1917年8月9日-2018年2月6日) 小 引 饶宗颐先生,号选堂,又号固庵。1917年生,广东潮安人。父亲饶锷先生,颇富藏书,著有《潮州艺文志》等。选堂先生自幼承家学渊源,谙熟岭南文献掌故,而且于经史、释道书,皆有深嗜,打下了极好的学问根柢。抗战前后,在两广一带整理乡邦文献,并助叶恭绰先生编《全清词钞》。曾应顾颉刚先生之约,编《古史辨》第八册,并撰《新莽史》。1949年以后移居香港,先后执教
三三来源:澎湃新闻如果你没听说过素可泰的名字,也一定看过那张著名的水灯节照片。节庆当天,烟花白昼,千灯缥缈,人群中的笑颜在烛光下闪烁,黑色石柱、灰色佛像,刹那被染成金色。素可泰王朝的黄金年代,得以复活。夕阳中的素可泰。本文图均为 三三 摄“有水皆有鱼,有土皆有米。” 这句话出自700年前素可泰王朝遗迹中的石碑上。泰史记载中的素可泰,似桃花源般真实存在。明君带领人民驱逐异族,在密林深处建立家园,黄发垂髫皆 ...
辛德勇来源:澎湃新闻窦太后虽然在安排窦宪出征北匈奴并如愿取得大胜这件事上酣畅地展现了自己统治国家的威风,但统治者所向往的威风,总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总是以为,威风越强盛,越能慑服民众,也能慑服对其不服、甚至觊觎权柄的同侪。永元元年这次北征,把北匈奴打散了,但还没有彻底灭亡。穷兵黩武,一旦尝到甜头,便会愈加疯狂,直到兵力穷尽,才会罢手。永元元年的私渠比鞮海战役,使北匈奴遭受重大挫败,汉军又乘胜扫荡了鄂 ...
宫崎市定 著 谢辰 译古代波斯文化的发展西亚古代史的发展历程,在伊朗民族崛起并建立了古代波斯王朝之际达到了顶点。此后,经帕提亚王朝直至萨珊王朝被阿拉伯民族消灭,西亚各国大体上都处于波斯民族的统治之下,他们发展并继承了波斯文化。在此期间,尽管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使希腊文明一度传入此地,波斯文化的传统似乎也因此中断了,但是如果我们加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希腊文化的冲击非但没有破坏波斯文化的传统,反而促 ...
吐蕃即今天藏人的先民,本为西羌的一支。“蕃”是藏语,为吐蕃人自称。吐蕃人原居雅隆河流域(今西藏山南地区),后来扩展到拉萨河流域。吐蕃有城居,能制造金、银、铜器等,主要从事高原畜牧,养牦牛、猪、犬、羊、马等,也从事高原农业,种植青稞、豌豆、小麦、荞麦等。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手工业。吐蕃有截发、黛面、黑衣居丧的习俗,喜用赭红色涂面;信奉苯教(萨满教一类的原始宗教)。隋唐时期的吐蕃隋朝时,吐蕃进入 ...
施展来源:澎湃新闻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在平民社会时代,草原与中原的关系,仍然是东亚大陆帝国的秩序基础。这在五代的时候便有展现。五代中只有后梁,作为黄巢余脉,是出自中原系统,其余后唐、后晋、后汉皆是来自中原、草原过渡地带之晋北代地的沙陀系统,中间还插上短暂的契丹统治时期,最后一个朝代后周的开创者郭威是河北出身的汉族,但也是沙陀军阀的部下,中原的秩序创生点还是来自过渡地带。赵匡胤是郭威的部下,勉强也 ...
辛德勇来源:澎湃新闻地理,是历史的舞台,是上演历史剧目的场地。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终归没有不散场的演出。谈到窦宪北征的战果,不能不再简单交待两句匈奴人最后的结局,看看他们是怎样离开中国北方这个大剧场的。在中国的汉文史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匈奴人习惯称呼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为“单于”,但这“单于”是表示“广大之貌”的意思,实际上只是一个形容词。这些游牧民膜拜“英明领袖”的正式称谓,其实是叫“撑犁孤涂单于 ...
荆文翰来源:澎湃新闻巴黎以优雅的城市风情闻名于世,而夜色下的巴黎更是别有一番风情。当夜幕降临,乘船荡漾在塞纳河上,两岸连绵不断的灯火会令人发自内心地感叹这座城市的美丽与繁华。巴黎夜景鸟瞰然而在三百多年前,巴黎的夜却远非今日这般迷人。由于缺少街道照明设施,难以预料的危险潜藏在无边的黑暗中,使人望而却步。从“黑暗之城”到“灯火之城”,巴黎在17世纪下半叶的城市改造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17世纪后期,法国 ...
“丝绸之路研究”与清帝国边疆米华健 文 张莉 校译 关于丝绸之路的两种流行概念 在中国近年来对于“一带一路”规划的宣传中,常常提到两条关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普遍看法。首先,丝绸之路是一条商业之路,它的兴盛依赖于穿梭来往在欧亚大陆的商人。其次,丝绸之路在近代早期已经衰败了。也正因如此,当代中国将“一带一路”定义为“重新恢复”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 在我们的想象中,“丝绸之路”主要是一种商业联系
中亚地区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历史上来说,一直是古代亚洲、欧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汇处。这一地区的艺术主要包括阿富汗、阿塞拜疆、哈萨克、吉尔吉斯、蒙古、尼泊尔、西藏、土库曼、乌兹别克,俄罗斯以及中国西部等地区的艺术。生活在古代欧亚草原的斯基泰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艺术,其特点是用动物的形象来设计装饰各种用品。这些动物形象的图案饰品,或被看作是早期草原诸部族的图腾,也有人解释为游牧民族巫术观念的反映
佛教教义及其文化博大精深,覆盖地域广,在三大世界性宗教中历史最为悠久,对过去和当今的世界文明影响巨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风靡印度一千多年的宗教,却于公元十三世纪在其诞生的故国印度彻底消亡了。这不仅对于佛教徒来说难于理解和接受,在宗教发展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佛教在印度过早地消亡,有其内因和外缘,教界、学界比较共识的主要内因是印度佛教的日益学术化和印度教化,主要外缘是印度教的崛起,蚕食、消融、取代了佛
一 什么是粟特粟特(索格狄亚那,Sogdiana,在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位于中亚,粟特人的语言和文字属于东伊朗语。在古希腊罗马的历史记载中,粟特地区位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两河之间。花剌子模占据了阿姆河下游的三角洲,不属于粟特地区。粟特在公元1—2世纪开始发展成两河之间的独立地域,因此她的南端边界不再是沿着阿姆河,而是在两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山间谷地。费尔干纳山地(中国史书称为大宛),乌斯
2003年8月3日至16日,以北大中古史中心“ 3一14世纪中国历史的多元文化环境研究"课题组为主,得到蒙古国立大学和国立蒙古历史博物馆的支持,组成了北京大学蒙古历史文化考察队,走访了蒙古国中部土拉河与鄂尔浑河流域的部分历史遗迹,最后驱车绝漠而归。这里分专题对此次考察作一点介绍。我们于8月4日下午抵达乌兰巴托,第二天早晨就出发去看暾欲谷(Tonyukuk)碑。暾欲谷碑是著名的突厥三
登上一百二三十米高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坐在小亭子里俯瞰着罗马城,回忆那一处处的文物古迹。从冷门到显学一本书与古建保护20年中国艺术报记者 金涛离开意大利之前,陈志华最后一次登上123米高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坐在小亭子里俯瞰罗马城,满心惆怅地回忆那一处处文物古迹。朋友问他:“你觉得罗马美吗?你愿意再来吗? ”陈志华说:“罗马很美,我希望再来! ”岂料一别几十年,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陈志华再未到
本文是春节专题《迁移中的记忆与乡愁:城乡记忆的演变机制和空间逻辑》第一篇。观点城市是我们自己的样貌。保护城市历史、建设美好城市本质上是构建一个理想社会。吕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场所,其形态的改变是人类生活变迁的必然结果。城市形态的改变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对于自身生活方式的塑造。建筑被认为是人审美趣味、生活要求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分别处于亚州大陆的东、西两边,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却早从公元前就开始了。中国与阿拉伯固有种族、文明截然不同,却在两千多年的关系中长期保持和平友好往来,除了751年在中亚怛逻斯偶然发生过一次遭遇战外,从未产生过直接冲突,其间原因值得深究。世纪之交以来,由于全球范围一系列重大政治变化,各国各地区间相互联系相互
内 容 提 要: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史料与相关交游材料, 对徐松遣戍时期的生活, 举凡其遣戍伊犁的具体时间与首途情况、与伊犁将军的关系、在天山南北的考察, 以及赐环归京的时间, 都进行了详细考证, 为研究伊犁将军幕府集团的文化建设提供了个案。关键词:徐松 西域 遣戍 伊犁幕府 地理考察 嘉庆十七年(1812 年), 湖南学政徐松(1781 ~ 1848 , 字星伯)遣戍伊犁。在戍期间, 他编撰了《新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摘 要】封闭藏经洞的外层壁画 , 即莫高窟第16 窟千佛变所反映的是末法思想。辽代有1052 年 “末法住世” 思潮,敦煌曹氏与辽有交往,发展到曹宗寿 、曹贤顺初期二地更是关系密切,因此辽代的末法思潮便传到敦煌,与敦煌原有的末法思想相结合,在敦煌的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于是敦煌佛教教团便采取了以 绘画表示 “ 末法度人” 的千佛变 、藏经洞“ 存经以备法灭”
专题中国中古社会史研究象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早以来,人类就有了驯象活动,将其用作骑乘、战争或劳动。后来,人们又用驯象来进行各种文娱表演活动,称为象舞。汉唐时期,在宫廷典礼和宴乐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驯象表演。驯象作为一种珍稀动物,基本上都是来自域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民族更是经常向汉唐帝国进献驯象。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许多吉祥的寓意,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
1987年12月,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久的中国首批提交申请的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泰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6处名胜古迹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已经30周年。30年来,不仅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遗产热,世界遗产运动也在世界各地持续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北京故宫 @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热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重要现象。20世纪是个不平凡的
武则天由于其母杨氏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自小便受佛教熏陶,曾出家为尼,加上政治需要,当政时期对佛教推崇备至。武则天对神秀北宗禅法极力扶持,给北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蜀地禅宗净众派、保唐派的蓬勃发展,也与武则天有一定的关系。据敦煌写本S.516、S.1611、S.1776、S.5916、P. 2125、P.3717、P.3727、Ф.216《历代法宝记》等文献记载,武则天与当时代表佛法象征的达摩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