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十二桥文化麻家山类型初论

全文阅读十二桥文化麻家山类型初论作者:吴超明(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原文刊于:《江汉考古》 2023年 第5期

• 清江盆地考古刍议

全文阅读清江盆地考古刍议作者:唐锦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 2023年 第6期

• 陶寺墓葬M2172初探

——————————————————————————全文阅读陶寺墓葬M2172初探作者:高江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文物》 2023年 第12期

• 试论甑皮岩遗址出土的凹石

————————————————————————————————全文阅读试论甑皮岩遗址出土的凹石作者:付永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 2023年 第5期

• 岭南地区两周时期铜鼎研究二题

全文阅读岭南地区两周时期铜鼎研究二题作者:吴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东南文化》 2023年 第5期

• 谈谈周原考古的意义——1979年4月22日在西北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

全文阅读谈谈周原考古的意义——1979年4月22日在西北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讲话作者:苏秉琦(河北省高阳县人。著名考古学家,新中国考古学的指导者、奠基人、考古教育主要创办者之一。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1982年兼任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斗鸡台 ...

•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墓(ⅠM2)出土铜器

——————————————————————全文阅读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墓(ⅠM2)出土铜器作者:杨博(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申红宝(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原文刊于:《文物》 2023年 第11期

• 试论北魏方山建筑的营建与永固陵的形成

全文阅读试论北魏方山建筑的营建与永固陵的形成作者:陈思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文物季刊》2023年第3期

• 华北地区细石叶组合演变与生态适应研究

全文阅读华北地区细石叶组合演变与生态适应研究作者:朱之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原文刊于:《考古学报》 2023年 第4期

• 西晋墓葬出土空柱盘研究

全文阅读西晋墓葬出土空柱盘研究作者:罗丰 龚开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 2023年 第6期

• 试论二里头早期国家的世俗王权

全文阅读试论二里头早期国家的世俗王权作者:张海(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3年 第11期

• 早期瓮城结构试析

全文阅读早期瓮城结构试析作者:于有光(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西部考古》第23辑

• 浙江临安牛上头谢氏家族墓地年代与归属献疑

——————————————————————全文阅读浙江临安牛上头谢氏家族墓地年代与归属献疑作者:张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陈焜(杭州市余杭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原文刊于:《东南文化》 2023年 第6期

• 先秦至汉晋时期云贵地区北盘江流域的农业变迁与族群迁徙

全文阅读先秦至汉晋时期云贵地区北盘江流域的农业变迁与族群迁徙作者:张勇(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汤红豆(贵州民族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原文刊于:《农业考古》 2024年 第1期

• 圣王、高士与神仙:南朝陵墓拼砌砖画的布局与意义

全文阅读圣王、高士与神仙:南朝陵墓拼砌砖画的布局与意义作者:王煜(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故宮博物院院刊》2024年 第2期

• 成璟瑭 图旭刚 | 从北崴到郑家洼子——沈阳地区的青铜短剑遗存初识

全文阅读成璟瑭 图旭刚 | 从北崴到郑家洼子——沈阳地区的青铜短剑遗存初识作者:成璟瑭(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图旭刚(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北方文物》 2024年 第1期

• 湖北郧西土门出土商代铜瓿研究

全文阅读湖北郧西土门出土商代铜瓿研究作者:蔺诗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屈盛明(郧西县博物馆);张吉(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陈建立(通讯作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24年 第1期 ...

• 缭绫浴袍小考——从法门寺地宫物账碑衣名谈起

————————————————————————全文阅读缭绫浴袍小考——从法门寺地宫物账碑衣名谈起作者: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原文刊于:《考古与文物》 2023年 第6期

• 浅谈生物距离研究中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全文阅读浅谈生物距离研究中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作者:张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七辑

• 试论西汉高等级墓葬的柱洞遗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试论西汉高等级墓葬的柱洞遗迹作者:张钊(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原文刊于:《中原文物》 2023年 第6期

• 山西浮山南霍东周墓出土铜容器制作工艺考察

全文阅读山西浮山南霍东周墓出土铜容器制作工艺考察作者:南普恒(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秦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王金平(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文物》 2024年 第1期

• 中原地区早期城市化进程中磨制石器生产地位的变迁

全文阅读中原地区早期城市化进程中磨制石器生产地位的变迁科技考古第七辑图版四、五作者:翟少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七辑

• 大甸子墓地所见祼礼葬仪的反映

全文阅读大甸子墓地所见祼礼葬仪的反映作者:党郁 孙金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北方文物》 2024年 第1期

• 云梦郑家湖出土六年右工铜鼎为宋器考

全文阅读云梦郑家湖出土六年右工铜鼎为宋器考作者:吴良宝(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所);罗运兵(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简帛》(第二十六辑)

• 营盘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期研究

全文阅读营盘山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期研究作者:高范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四川文物》 2023年 第6期

• 夏鼐与常书鸿——以敦煌学为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阅读夏鼐与常书鸿——以敦煌学为中心作者:闫丽(浙江大学文学院)原文刊于:《考古》 2023年 第12期

• 试论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的指示意义

全文阅读试论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的指示意义作者:梁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安婷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文刊于:《江汉考古》2023年第6期

• 长沙市浏城桥M1的年代与墓主身份再探讨

——————————————————————————————全文阅读长沙市浏城桥M1的年代与墓主身份再探讨作者:向明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古学系)原文刊于:《考古》 2023年 第11期

• 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解读与研究

全文阅读庙底沟类型彩陶鸟纹的解读与研究作者:金秀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华夏考古》 2023年 第6期

• 骑马术在欧亚草原的流行与在中国的兴起

全文阅读骑马术在欧亚草原的流行与在中国的兴起作者:黎婉欣(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原文刊于:《中国社会科学》 2023年 第12期

• 山东北部晚商西周煮盐工艺流程研究

全文阅读山东北部晚商西周煮盐工艺流程研究作者:付永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盐业史研究》 2023年 第4期

• 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分析

全文阅读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分析作者:吕良波原文刊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3年 第5期

• 汝窑、耀州窑“天青釉”的色度对比分析

————————————————————————全文阅读汝窑、耀州窑“天青釉”的色度对比分析作者:张明悟 谈方正(中国科学院大学);赵宏 孙新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建超 禚振西(耀州窑博物馆);王昌燧(中国科学院大学)原文刊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3年第4期 ...

• 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的食物结构

全文阅读山东沭河上游史前人类的食物结构作者:齐乌云 王金霞 贾笑冰 梁中合 王树芝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农业考古》 2023年 第6期

• 《熬波图》海盐生产工艺的考古学辑证

————————————————————全文阅读《熬波图》海盐生产工艺的考古学辑证作者:王青(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考古》 2023年 第12期

• 植物考古所见的早期农作物种植制度初探——以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为例

全文阅读植物考古所见的早期农作物种植制度初探——以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为例作者:钟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七辑

• 石家河遗址群的人地关系探析

全文阅读石家河遗址群的人地关系探析彩板图示作者:刘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7辑

•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双墩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策略研究——以禹会村遗址为例

全文阅读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双墩文化时期的家畜饲养策略研究——以禹会村遗址为例作者:戴玲玲 李欣冉(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东 李志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 2023年 第6期

• 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业进程探究——以植物考古材料为中心

全文阅读云贵地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的农业进程探究——以植物考古材料为中心作者:郜媛媛(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原文刊于:《江汉考古》 2023年 第6期

• 人类骨骼考古学中的埋藏学

全文阅读人类骨骼考古学中的埋藏学作者:聂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七辑

• 实验室考古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全文阅读实验室考古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作者:刘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科技考古》 第七辑

• 越窑秘色瓷匣钵装烧工艺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全文阅读越窑秘色瓷匣钵装烧工艺的实验考古学研究作者:山日钦 袁琦(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军明(通信作者 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桑月侠(景德镇学院)原文刊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3年 第6期

• 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残次陶片的初步研究

全文阅读偃师商城遗址制陶作坊残次陶片的初步研究作者:邓玲玲(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鲍怡(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国梁 曹慧奇 谷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 2023年 第5期

• 偃师商城小城城市空间格局的新认识

——————————————————————————————全文阅读偃师商城小城城市空间格局的新认识作者:陈国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 2023年 第12期

• 在追溯中华文脉中读懂“文明中国”

  摘要: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因在中华文明形成时期已经开始孕育,成为最深远的中华文脉。这些特性的形成,与中华文明独特的“多元一体”形成过程密切相关。考古学依据丰富的出土资料对这一进程的最新阐释,打破了古史记载的鸿蒙混沌,将追溯中华文脉和解读“文明中国”的时间轴线延伸至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时期。以世界文明的视角观察,唯有中华文明 ...

• 高淳固城东汉墓出土画像砖历史故事图像新考

全文阅读高淳固城东汉墓出土画像砖历史故事图像新考作者:朱浒(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蓝旻虹(镇江博物馆);刘小卓(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文刊于:《东南文化》 2023年 第6期

• 走出独断论,拥抱实践论,践行整体论——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之四

————————————————————————全文阅读走出独断论,拥抱实践论,践行整体论——对考古学学科性质和中国考古学学科发展的思考之四作者:宋江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23年第6期

• 略论宋代的茔园

全文阅读:略论宋代的茔园作者:吴敬(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穆红鹤(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原文刊于:《东南文化》 2023年 第6期

• 灵宝西坡遗址所见青灰色泥及相关问题探析

全文阅读:灵宝西坡遗址所见青灰色泥及相关问题探析作者:马萧林刘丁辉(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博物院);贺传凯(河南博物院)原文刊于:《中原文物》 2023年 第6期

• 探寻“何以中国”,照鉴“未来何处”——中国考古发展新趋势观察

  中国考古,在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看来,一度非常神秘。近日记者在与中国考古学家的交流中了解到,从考古技术发展、到公众考古创新,再到中外考古交流,中国正不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推动力。  科技考古揭开了许多传统考古难以发现的秘密,保护了许多原本难以保存的文物;随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2个项目入围终评!

  2月20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根据投票结果,22个项目入围终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1 西藏革吉梅龙达普洞穴遗址2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3 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4 河北尚义四台遗址5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6 河南宜阳苏羊遗址7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8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9 河南永城王庄遗址10 ...

• 考古新发现为文明起源演进提供重要研究样本

  “濛溪河遗址是具有丰富植物性遗存的遗址,将改写人类利用植物的历史”“屈家岭遗址的水利系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水坝的水利系统”……1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发布会现场,专家们热烈讨论。  专家委员会从30多项考古新发现申请中,评选出6项入选项目和6项入围项目。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福建平 ...

• 山西忻州尹村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收获

  尹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旭来街街道尹村西北约50米的云中河北岸台地上,该遗址南临云中河,北倚金银山。东南邻近尹村居民区,西北侧临近胡家垴流经岩口注入云中河的季节河。该遗址是忻州地区重要的龙山至夏商时期遗址之一。2023年发掘区航拍全景(左为东)  2021年尹村遗址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忻府区文化旅游局共同 ...

• 陕西丰京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2023年度发掘收获

  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位于西周都城遗址之一的丰京遗址西南台地上。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2023年3月至9月对该遗址进行了6个年度的考古发掘。通过前5个年度的发掘,确认该遗址的主体年代为西周晚期偏早阶段,主烧夹砂褐陶微分裆疙瘩鬲。是一处产品相对单一、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制陶手工业作坊遗址。发掘全景(上北)  2023年,为了 ...

• 浙江绍兴发现大型遗址群 或与越国都邑有关

 大型建筑基址、临水码头、青铜剑、青铜戈、青铜鼎、青铜盘、大量的陶器和原始瓷器残件……记者2月1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持续工作4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现了一片大型遗址群——亭山遗址群。此处遗存丰富,建筑等级高,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核心区,可能与越国都邑有关。  这一遗址群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和柯桥区,以会稽山余脉亭山 ...

• 江苏连云港市尤庄遗址盐业遗存考古发现与认识

  尤庄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尤庄村东部,北距市区约13千米,东距板浦镇约2.5千米。遗址坐落于锦屏山东南面开阔的冲积平原上,东临盐河,南近古泊善后河,整体地势平坦,平均海拔约5.2米,距现今海岸线的直线距离约35千米。遗址所处区域北接齐鲁,南依江淮,东临黄海,是鲁南丘陵地区与江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图一)。图一 尤庄遗址位置示意 ...

• 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系列和平文化遗址 研究取得新突破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期,我国研究人员公布了9处新的和平文化遗址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人类学》上。  该研究成果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在职博士、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吴沄介绍,包括此次公布的9处和平文化遗址点在内,我国 ...

• 北朝粟特和氏家族考辨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1期北朝粟特和氏家族考辨杜海内容提要:北朝时期“和跋—和士开”应为粟特胡人后裔,其家族源自“金山”,后迁徙至“豺山”,并于道武帝拓跋珪时期归魏。通过对比“和跋—和士开”家族史料与素和氏家族史料,可知和跋家族并非源于鲜卑素和氏。正史、墓志未明确记载和跋、和安等人的族属,与魏收刻意逢迎权臣和士开有关。和士开 ...

• 渤海瓦当研究

瓦当是研究瓦件的重点和全面考察建筑本体的重要对象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瓦当的花纹复杂多变,年代特征较为明显,而且还往往包含有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渤海瓦当研究与渤海考古学相伴而生。经过近百年的探索与积淀,随着遗物标本数据的不断增多、瓦作建筑信息的不断丰富,瓦当已经成为认知渤海文化不可替代的实证线索、数据支撑。深入细致地开展渤 ...

• 须弥山北朝石窟研究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固原北魏时置原州,之后很长时间都称原州。该地在六盘山西,与甘肃陇东地区属同一地域。秦汉以前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汉代以来,随着汉王朝对之的有效统治,成为多民族聚居区,铸就了该地区文化的多样性。北朝至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原州成为粟特人的聚居地之一,使得该地域又呈现出东西文化并呈的样貌。佛教传 ...

• 美术史背景下敦煌西夏石窟绘画研究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从敦煌西夏石窟绘画的多元混合风格中,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来自丝路起点的中原绘画风格,如水墨山水、白描人物、蜀葵花卉、建筑界画、半边构图等,它们明显受到了中原文人画的影响,而丝路另一端的印度、尼泊尔等中亚风格绘画同样在西夏石窟中得到彰显,榆林窟、东千佛洞三屈式的供养菩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本书从文化交流 ...

• 还原与波斯的早期交往——关于中国境内发现的祆教圣火坛

澎湃艺术获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即将在故宫神武门展厅落幕。此前,为配合这一展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葛承雍在故宫博物院作了题为《中国境内所发现的祆教(琐罗亚斯德教)圣火坛》的专题报告,对中国境内考古出土、流散回归、私家藏品等途径展示的祆教圣火坛,进行了图像归纳与整理分析。从这些圣火坛 ...

• “衮雪”石刻缘何是伪作?曹操书迹究竟是何面目

陕西汉中石门曾有一“衮雪”刻石,据传为曹操手迹。但无论是从落款“魏王”和疲软的书写风格来看,实无可能,应纯属后人凭空伪托之作。曹操书迹究竟是何面目?从汉末三国时期的八分书面貌即可知。汉中石刻——曹操伪作“衮雪”石刻拓片陕西汉中石门有一景观,即所谓曹操书“衮雪”刻石,据说此为魏王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但1967年因修路建水坝,“滚雪”景 ...

• 百卷“中国丝绸艺术大系”:何以价值大,难度也大

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五千多年来与中华文明同行,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澎湃新闻获悉,100卷的“中国丝绸艺术大系”计划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后或将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中国丝绸艺术图像资料全集。该项目学术论证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与会相关领域专家认为,“中国丝绸艺术大系”项目意义大,价值大,难度大;该项目庞大资料库的建 ...

• 褚晓波:从上博东馆开始,看这股上博“龙卷风”

千呼万唤始出来,备受关注的上海博物馆东馆终于揭开面纱。建馆70多年的上海博物馆于2024年2月2日上午迎来了重要历史时刻:从2017年9月27日在浦东打下了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一根桩基开始,历经六年多的建设,到2024年2月2日,终于建成并正式启用,上博东馆总建筑面积达11.32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将在2024年内分三步陆续开放:今天起,上博东 ...

• 中国龙与西方龙:两个世界的传说与艺术

龙,是世界多元文明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灵动物。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明的碰撞,尤其是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流变,中国龙在跨文明视域下发生严重的文化误读。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将之翻译为“dragon”,中国龙的形象被打上了邪恶的文化标签。纵观中国历史具有连续不断、绵延不绝的文化脉络,不同于西方断裂式的古代文明模式。对待龙文化的认识,实质上 ...

•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里的寻“龙”之旅,这样的神兽你见过吗?

甲辰龙年已来,你知道么,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宫崎骏(Hayao Miyazaki)都是龙年出生的艺术家。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带大家踏上博物馆里的寻龙之旅。东周 龙形玉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亚洲艺术藏品横跨近五千年,它们涵盖了整个亚洲大陆几乎的所有主要艺术传统,其中不乏描绘龙的作品。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神象征,我们 ...

• 神兽现形:台北新展呈现文物中的奇幻生物

传统的艺术创作中,充满了中国先人对自然的观察与理解,透过想像,创造出许多型态各异,各具神奇能力的生物。在历史流传的过程中,又多了许多不同的象征意义和转化,进而成为信仰或故事的主角。农历新春之际,“神兽现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展出,展览以东亚文化圈为主,远自上古先秦,近到庙宇及民俗创作,从青铜器到家中神 ...

• 日本文化中的龙:源自中国、长身蜿蜒、呼风唤雨

2024年是甲辰龙年,龙是十二生肖中的第五个,起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东亚人的生活中,并指示方向、时间等。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后汉时代出现了“龙有九似”的说法。起源于中国的龙形象如何通过传播到日本?在日本,龙被如何演绎?(传)陈容,《五龙图卷》,中国 南宋时代・13世纪在中国,龙被认为有以下特征:角似鹿、头似骆驼 ...

• 中国纹饰中的龙

甲辰龙年到来,今天与读者一起阅读西方研究中国艺术史重要学者杰西卡•罗森爵士的《莲与龙:中国纹饰》。杰西卡•罗森教授是英国的艺术史家、考古学家、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院士。由她带我们巡游青铜器、瓷器、汉砖拓片、铜镜里的龙纹饰。《莲与龙:中国纹饰》【英】杰西卡•罗森 著 张平 译/邓菲、李晨、沈水、施静菲、李 ...

• 驭龙而升仙——先秦与汉画里的龙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先秦及秦汉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人物御龙图》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关中国龙的绘画作品,与《人物龙凤图》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龙更是汉代画像中十分常见的题材,对龙形象的偏爱出于汉代人对驭龙 ...

• 龙门石窟菩萨造像的彩绘颜料考证

在2022年龙门石窟奉先寺保护工程中,经过病害调查,首次发现卢舍那大佛右胁侍普贤菩萨有琉璃眼珠,造像表面还有彩绘颜料残留。经过便携式设备的无损检测证实该琉璃眼珠含铅量较高,为典型的人造琉璃。其头部的彩绘颜料为铅白、铁红等。本次新发现不仅是整个奉先寺病害调查的重要成果,更为龙门石窟以后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对分析探 ...

• 《清纪文达公烟管拓片》的前世今生

一幅《清纪文达公烟管拓片》在十年前曾以132多万元成交在北京落槌。“纪文达公”为清代纪晓岚,他烟瘾奇大,也十分喜欢赏玩烟具,其中有装烟“一两许”的大烟锅,人皆称之为“纪大锅”。此烟管由烟嘴、管身与烟锅三部分组成,烟嘴为象牙质,细腻光洁。从烟管到拓片,文物流传的前世今生,也故事颇丰。清纪文达公烟管拓片这件拍品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是,纪 ...

• 看珍本道德经、搜神记,台北故宫博物院展道教典籍

“道家”与“道教”是两个相互联系却又相异的概念,二者并非等同。“道教”是宗教实体,透过“道”的教化或修炼而达到“成仙得道”的目的;作为一种宗教,道教不仅有其经典、教义、制度、仪式,亦有随其历史发展而成的教派与场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道教典籍以元明时期居多,量虽未如释典,然亦不乏“藏内府”的珍希孤本,包括宋代《道德经解义 十卷》章 ...

• 玉器时代:以神的名义建立起世俗统治

古玉在推动中华文明化进程中具有积极的贡献和作用,存在于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的玉器时代,是中国文明时代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近日,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考古前辈牟永抗先生(1933—2017)的学术著作《中国史前玉器》,在该书中牟永抗先生探讨了史前玉器的分布区域、雕琢工艺、组配情况、成组玉礼器的出现及配伍、象征意义等,认为古玉是探索东方观念 ...

• 枣梨工房杂缀

“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西厢记》里的崔莺莺看花落水流红,她的青春里有花落水流红,于是自觉闲愁万种,只得无语怨东风。晚明时代,刻版书大量涌入市民生活,种类多样、图文并茂的书籍更能在闲暇时光里充实人们的生活。虽然晚明的图书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发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在中上阶层中流 ...

• 陈克伦: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近日,上海博物馆·学人文丛推出《陈克伦陶瓷与博物馆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为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克伦。论集从近百篇论文中选出文章组成了这个文集,对作者来说是对走过的学术道路的回忆。作者对明代洪武朝景德镇瓷器、越窑秘色瓷、元青花、“黑石号”沉船瓷器、17世纪景德镇瓷器等的关注,都源于研究课题,有的课题还开创了某个领域研究的 ...

• 吐鲁番新出唐《程府君墓志》考释——兼论安史之乱后伊西庭地区的军政一体化

来源:《西域研究》2024年第1期吐鲁番新出唐《程府君墓志》考释——兼论安史之乱后伊西庭地区的军政一体化尚玉平 武海龙内容提要:该墓志2022年出土于吐鲁番巴达木东墓地。根据志文可知墓主程奂生前曾摄北庭副都护,这是继1984年吐鲁番高耀墓之后,发现的又一座唐代西域高级官员墓葬。通过对该墓志的考释,厘清了墓主的仕宦经历。志主程奂追随李元忠来到 ...

• 洛阳出土墓志研究

◎《洛阳出土墓志研究》杜鹃花 王化昆 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4.03ISBN978-7-313-29220-9定价:86.00 元————————————————本号除特别标注外,资料皆来自互联网,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隋唐五代史|学闻分享洛阳为中国最重要的古都之一,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地上、地下文物。墓 ...

• 敦煌文化驿站(第一至四辑)

敦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敦煌地区的古代文化遗存,如汉代长城、汉简、各时代的出土文物等;其二,是营建于4~14世纪的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等);其三是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数万件文物。这三个方面文化遗产反映了历史悠久,且内涵极其丰富的敦煌古代文化。2015年起,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开始筹划“敦煌文化驿站”项 ...

• 《大众考古》2024年02月刊目录

《大众考古》2024年02月刊目录/contents01 卷首语 博物馆建设与运营的思考08 考古资讯12 考古快照 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14 考古快照 湖南临武渡头古城遗址18 “考古”百议重大发现 Discovery20 盛世开皇、巍巍相州 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文 图 / 胡玉君石窟寺考古 Grottoes27 胜迹秘境大佛寺 以营造学社潼南考察之旅为线索文 图 / 肖伊绯文化探源 Origins39 ...

• 东西问丨谢焱:等级最高的战国晚期西戎贵族墓有何考古发现?

张家川县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内,游客参观等比例的战国西戎车舆复制品。李亚龙 摄在张家川县马家塬车舆博物馆展陈的关于战国西戎车舆制作过程的模型。李亚龙 摄来源丨中国新闻网(文/冯志军)

• 夏承碑研究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24-3定价:78.00元装帧:精装ISBN: 9787220135705内容简介 《夏承碑》是少数自宋代出土便经名家著录并深深嵌入明清艺术史的著名汉碑。因原石早佚、翻刻频出、书风奇诡,历代文人学士围绕此碑展开了经久不息的争论,牵涉石刻真伪、版本谱系、文献著录、字体界定、作者归属、书写技法等,几乎涵盖了一件古代碑刻所能触及 ...

• 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 作者:袁仲一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定价: 7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823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秦始皇陵的考古通俗读物。秦始皇陵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 ...

•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地宫 作者:韩金科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定价: 7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830内容简介“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法门寺地宫》是“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之一。1981年8月24日,法门寺真身宝塔轰然坍塌。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开启,2000 ...

• 西汉南越国

西汉南越国 作者:麦英豪 /王文建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定价: 7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816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编辑推荐】·透过考古学者的第一视角,讲述西汉南越国的发掘过程,记录真实的考古故事·从出土文物中窥见神秘的古南越国 ...

• 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 作者:谭维四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定价: 7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663内容简介“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1978年,曾侯乙墓被考古 发掘队开启,编钟等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国音乐史和世界 ...

• 亲历中国考古

亲历中国考古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册数: 8简介 · · · · · · “亲历中国考古”(全八册)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

• 灿烂敦煌

灿烂敦煌 作者:樊锦诗 /赵声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定价: 7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762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 ...

• 亲历中国考古-楼兰尼雅

楼兰尼雅 作者:王炳华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年: 2023-5页数: 368定价: 8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亲历中国考古ISBN: 9787533971687内容简介 “亲历中国考古”系列丛书-十位考古学家上千幅珍贵图片百万字深入解读带你重新发现中国-【内容简介】本书是考古学家王炳华撰写的介绍罗布泊和尼雅的考古大发现的专著。位于罗布泊荒原上的楼兰和位于尼雅河畔绿洲上 ...

• 遗迹里的中国史

遗迹里的中国史 作者:曲长涛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出品方:卓文天语出版年: 2024-3-1页数: 424定价: 99装帧: 平装ISBN: 9787510478062内容简介6处大型遗迹,近300张遗迹及文物照片,跨越2000余年——讲述“何以中国”本书选取了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魏安釐王墓、睡虎地秦墓、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大型遗迹,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起因、发掘过程、发掘收获以及 ...

•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天人之际-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 作者: 巫鸿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考古美术视野中的山水出版年: 2024-3页数: 412定价: 16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108077936内容简介“山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植根极深、范围极广、极具特色的范畴。作者聚焦以视觉形式表现的“山水”,以年代为序,从战国、汉代、魏晋南北朝到唐代,通过发现和整理考 ...

• 佛学典故汇释

佛学典故汇释 作者:李明权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1994年1月定价: 9.50元ISBN: 9787805181042

•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 作者:【英】约翰·达尔文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副标题: 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原作名: After Tamerlane:The Rise and Fall of Global Empire 译者:陆伟芳. /高英芳出版年: 2011-1页数: 438定价: 58.00元丛书:大象学术译丛ISBN: 9787534759352内容简介 《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的核心 ...

• 西域考古图谱

西域考古图谱 作者:香川默识出版社:学苑出版社出版年: 1999-10-01定价: 980.0ISBN: 9787800605307内容简介据日本国华社1915年版影印:上卷:大谷考察队与 下卷:佛典及佛典附录

• 伯希和西域探险记

伯希和西域探险记 作者: 伯希和 等 /保罗·伯希和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译者:耿昇出版年: 2011-10页数: 435定价: 58.00元装帧: 平装丛书:人民联盟文库ISBN: 9787010101293内容简介《伯希和西域探险记》内容简介:不久之前,新疆还被认为是无法进入的禁地。在那里停留•段时间,就足以使旅行家一生都变得大名鼎鼎。中亚比中非在更长时间内和更大程度上都更加神 ...

• 也谈“最早的中国”

也谈“最早的中国”作者简介张国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2005年日本九州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夏商周考古、史前考古、先秦史及民族史,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6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提出的“主辅都”学说在三代考古和先秦史学界均产生了重要的学术性影响。文章内容近年来,伴随“中国古代文明探源 ...

• 开篇岭南﹕寻迹古南越国

《开篇岭南——寻迹古南越国》以岭南历史上出现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为题材,全面挖掘并还原了古南越国将近100年的历史风云,由岭南的地理概念、土著族群展开,从秦平百越、南越国现、南越中兴、南越国衰落一直延伸到南越国灭亡、岭南划入汉朝版图,包括与南越国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地方背景,涉及秦王朝、西汉王朝及各个诸侯国与之交叉的一些历史事件 ...

• 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

七至十三世纪汉藏与多民族文明关系史 作者:谢继胜 /王瑞雷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2024-1定价: 680.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058557328内容简介构筑汉藏及多民族共创中华文明史的文明史观,提出“汉藏文明”概念,利用西藏及全国各省区留存的佛教文物资料将汉藏文明交流与发展的历史观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阐释“汉藏文明”是藏汉民族在长期的文化 ...

•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 作者: 平势隆郎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方:理想国副标题: 殷周·春秋战国原作名: 都市国家から中華へ 译者:周洁出版年: 2014-2页数: 496定价: 52.00元装帧: 精装丛书:讲谈社·中国的历史ISBN: 9787549541560内容简介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殷周春秋战国”一卷。《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