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大将军盘头郡开国襄公宇文猛墓
2023.10 实地考察拍摄 宇文猛墓封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塬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墓葬。根据出土墓志得知,为“周故大将军大都督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盘头郡开国襄公墓”。墓主宇文猛,《周书》、《北史》均无传。对墓志相关问题及志文内容加以考释,可弥补西魏和北周史之阙。2023.10 实地考察拍摄 宇文猛墓封土1993 年5 至8 月 ...
2023.10 实地考察拍摄 宇文猛墓封土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固原市原州区南塬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墓葬。根据出土墓志得知,为“周故大将军大都督原盐灵会交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盘头郡开国襄公墓”。墓主宇文猛,《周书》、《北史》均无传。对墓志相关问题及志文内容加以考释,可弥补西魏和北周史之阙。2023.10 实地考察拍摄 宇文猛墓封土1993 年5 至8 月 ...
得胜寨 : 宋寨。天圣六年(1028)置。隶镇戎军。故址约今宁夏西吉县硝河乡半个城遗址。古寨依山临水,一半在山坡,另一半在山脚的平川上,长宽均超过600米。
常乐墓地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南2.5公里太青山北麓山前台地上(当地人俗称“半截子山”),该墓地最早发现于1985年,墓葬分布区域达数万平方米。为配合“西气东输”、“中营高速公路”等国家、自治区重点工程建设,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卫市文物管理所组织专业人员,先后于2002年、2004年、2009年对该墓地开展过三次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墓 ...
南薰门,清,银川市,兴庆区,古建筑
磁窑堡窑址,西夏-元,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198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队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灵武县磁窑堡瓷窑址进行了调查。1984——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在此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开探方14个,发掘面积700平方米,发掘窑炉4座,作坊遗迹7处。出土器物有日常生活用具、雕塑品、娱乐用品、建筑材料、窑具等共2500余件。
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近现代,固原市,彭阳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中共红河地下支部旧址位于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大洼,为村民杨武魁家旧宅,距县城23公里。旧宅坐北向南,占地6000平方米。有窑洞9孔,其中正面5孔、西侧4孔(1孔为高窑子),现虽已废弃,但崖面及大部分窑洞保存较为完好,院墙已荡然无存。这里地处大山脚下,过去俗称为羊尾(yi)沟,交通闭塞,极为隐蔽,是当年中共红河地下支部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聚集地点 ...
唐平庄会议旧址,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
高崾岘炮楼,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五批高崾岘炮楼位于盐池县麻黄山乡黄羊岭行政村高崾岘自然村。2019年7月31日,高崾岘炮楼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战壕外缘为基点,东、南、北面各外延5米,西面以西炮楼西边外缘为基点,向西外延5米。
山嘴沟石窟壁画,西夏,银川市,西夏区,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五批位于银川市西30余公里的贺兰山东麓,顺山嘴沟约8公里,即到葫芦峪,再北行约300米,至一陡峭山峰,山峰峭壁上有六个石窟。石窟系天然石洞加工而成,分上下两排,下排三个洞窟壁画全部剥落,上排三个洞窟中间和左边洞窟保存较好,中间洞窟壁画以小幅为主,有佛、菩萨、比丘、天神,供养人, ...
惠农渠,清代,青铜峡段、永宁段、兴庆区段、贺兰段、平罗段、惠农段,古遗址,省保第五批惠农渠,在宁夏永宁、银川市、平罗一带黄河西岸。清雍正四年(1726年)始于陶家嘴南花家湾凿渠引水,北流三百里,下入西河。
到汉朝,宁夏平原的地位比秦朝更为重要。为对付强大的匈奴,汉武帝在西北边陲实行大规模的军屯和移民实边政策。仅移民实边,先后将100多万内地居民,迁徙到五原、朔方(两郡都在河套一带)、酒泉、张掖(两郡都在河西走廊一带)北地等西北边郡。北地郡的宁夏平原,由于百姓、军队大幅度增加,一时建起了许多民政、军政机构。秦朝时,这里只设了一个富平 ...
四眼井城址,明代,中卫市,沙坡头区,古遗址,省保第五批四眼井城址位于沙坡头区常乐镇罗圈村四眼井村。2019年7月31日,四眼井城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上齐新石器遗址,新石器时代,固原市,隆德县,古遗址,省保第五批 上齐新石器遗址位于隆德县凤岭乡齐兴村。2019年7月31日,上齐新石器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濒沟畔,南至齐国柄场,西接喇嘛嘴,北起上齐村剧场,东西80米,南北370米。
南台上遗址,元代,固原市,原州区,古遗址,省保第五批
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旧址,1968年,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走进位于宁夏石嘴山境内的“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就好像翻开了一段历史,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令人顿生恍如隔世之感。多位高级知识分子、大专家曾在这里居住 这是一个看似平常的院落。砖砌的大门上方是个半圆形的钢架,上写“国务院直属口五七 ...
中卫酿酒作坊,1965年,中卫市,沙坡头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1960年,青铜峡市,青铜峡镇,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 青铜峡双曲砖拱形粮仓位于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宁夏科进峡光纸业有限公司西侧150米,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的两排粮仓每排仓房由4个大拱形仓顶组成,大跨度砖拱屋面除在横轴做拱外,在纵轴向由8个小型拱联拱,呈现双曲拱。 ...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区财政厅、区文化厅、区文物局以及青铜峡市各方的关注努力下。2015年4月,产权管理单位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启动了铁桥修缮加固保护工程,施工单位历时三个月的时间,对6个桥墩及河西护堤沿用铅丝笼块石结构进行加固;采用电动液压千斤顶扶正下沉、倾斜的7组大型钢梁,并对钢梁进行了全面除锈打磨、清理积垢、喷涂防腐漆;对 ...
青铜峡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经过48年运行,该水电站各类设备已步入老化阶段,有的甚至超年限服役。在电站坝段有2000余处出现裂缝,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平行坝轴线的三大条贯穿性裂缝使站坝段混凝土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不仅加速构件内部受力钢筋的锈蚀,而且也降低了站坝结构的使用寿命。另外,大量的淤泥严重威胁护岸和海漫及东干渠的安全,如继续超期服役 ...
雷记沟回汉支队驻地旧址,1936年,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四批
元龙山石窟,清,中卫市,海原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四批元龙山石窟群位于张元村后山上,到达石窟大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在修建的房屋工地以及香炉、烧纸炉等具有宗教气息的物件。在入口处,可以看到元龙山石窟群简介碑文,上面写有“石窟群现存老君殿、无量殿、玉皇阁等十四窟。依据洞窟形制和佛首五官面容始建于唐代”等文字。
其山由石膏岩构成,地表土厚约1米左右,岩石呈青灰色,厚数十米,结构紧密。山上岩石突兀,山下流水潺潺,从山顶至地面有四个层次,错落有致。其寺甚灵,求病者病则痊愈,求儿者门生贵子,求财者财发万益,求寿者享年九旬,求婚者鸳鸯配双。灵应寺因此而得名,是佛道合广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周围几百里的群众都赶到这里来烧香拜佛 ...
发展历史 金佛沟石窟共存洞窟8座,依山势削山壁凿开窟,1号窟门内顶有宋代正和年间浮雕佛像20余尊。6号、7号窟内存浮雕佛像10余尊,窟皆平顶呈长方,窟外残存无首石雕坐佛2尊,服饰皆具有宋代特征。由于历史原因,窟内佛像大多被毁,窟内尚存雕像和洞窟对研究宋代佛教和建筑史有一定的研究。
风岭龙山寺石窟,宋,中卫市,海原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四批凤岭龙山寺石窟,具体开凿年代不详,据《乾隆盐茶厅志》载:“龙山在红羊坊北数里许,高峰轩举峭拔,高冈蜿蜒数里,远近望之,如龙之屈而欲伸者,故名曰龙山。山上有寺,相传为唐贞观时建。至明成化间满四之乱,焚毁无道。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村民武清,刘希琰,民妇陈赵氏,武施氏捐资重 ...
石寺山石窟,隋一唐,固原市,西吉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四批
余羊清真寺,清,固原市,泾源县,古建筑,省保第四批宁夏泾源县泾河镇余羊村的余羊寺是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清真寺建筑,建筑样式融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于一体,极具研究、保护和开发价值。在做好村落遗产保护的同时,做些适度旅游开发,与六盘山大旅游线路衔接起来。
银川多宝塔地理环境 底层向东开一拱门,由阶道迎入宝塔,塔内中空,直径约2米,室内采用厚壁空心式层梯结构,可以盘旋上登至顶;塔身收分较大,主体轮廓呈角锥形,具有秀削挺拔的佛教建筑艺术风格。 李俊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五十四年到乾隆五十九年曾三次维修。 1986年维修时,从塔刹内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有铜像19尊、陶佛像1尊、铜镜6 ...
汉渠,汉一元,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古建筑,省保第四批在宁夏平原上,凿渠引水,灌溉农田,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 秦自战国后期起,国力日渐强大。它除重视经营东方和南方外,也很注意开拓西方和北方。它先后打败了西戎义渠和游牧民族匈奴,将领土扩大到河套及其西南的广大地区。它为了巩固对这些地方的统治,除派驻重兵、营建 ...
秦渠,汉一元,青铜峡市、利通区、灵武市 古建筑,省保第四批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秦渠又名北地东渠,据说这个名称也与它位于北地郡的黄河以东有关。历史上北地郡的建制,虽然一直延续到唐,但其辖地达到宁夏平原的,只有秦、汉时期的北地郡。秦渠凿于秦朝,还是可能的 ...
唐徕渠,汉,青铜峡市、永宁县、兴庆区、贺兰县、平罗县,古建筑,省保第四批唐徕渠又名唐渠,建于唐武则天年间,后经各代整修,渠口开在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公里,有大小渠道五百多条,灌田90万亩,唐徕渠又名唐渠 渠口开在青铜峡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等县向北流去,到平罗县终止全长322 ...
金国正墓,清,吴忠市,同心县,古墓葬,省保第四批金国正墓是清雍正四年(1726年)由朝廷赐准,地方建筑的陵园。陵园位于同心县城南约1.5千米处,融清代陵园建筑与回族丧葬形式于一体。南临回族公共墓地,东靠银平公路,西接清真大寺。茔域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南北长124米,东西宽72米,占地面积11115平方米。坟茔围墙原为蓝砖砌成,现为黄土夯筑。陵园 ...
石沟驿窑址,明一清,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隰宁堡城址,明,吴忠市,盐池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清水营城址,明,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四批清水营堡 一处位于宁夏灵武市区东北约42.5公里处的清水营古城遗址,系明代弘治年间巡抚王煦修建的一座屯兵城堡。经过5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清水营古城遗址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清水营城北距长城遗址约1公里,现四至基本完整,城上曾建有敌情楼,随着风雨剥蚀,现已失存。走进清水营城内,随处可 ...
毛卜喇城址,明,吴忠市,盐池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毛卜剌古城堡在盐池县城西北59公里,今属高沙窝镇宝塔村。东至兴武营15公里,南至徐庄子1公里,西抵录芒墩与灵武接界处2.5公里,北临长城近百米。唐高宗调露元年(公元679年)于灵州,夏州南境置鲁、丽、塞、含、依、契六胡州,毛卜剌以其地属鲁州。明时余子俊筑河东墙又于长城沿线筑城堡,毛卜剌为其中之一,是 ...
灵州城墙遗址,明,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四批时下灵州古城墙仅剩西北角,它东西长146 m、南北长155 m、高10.3m、底厚9.8 m,也是目前宁夏境内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州城城墙。
红山堡城址,明,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安定堡城址,明,吴忠市,盐池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沙坡头四眼井遗址,西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撒台城址,宋、西夏,中卫市,海原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马营城址,宋、西夏,中卫市,海原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马营城址临羌寨,原名秋苇川,遗址尚存,在今贾塘乡马营村西。城为东西长方形,东西各有城门一座,周长一公里多。西夏曾在这里设有养马管马的军事机构“牧马军寨”和通往灵州的驿站“秋苇驿”。这里地势险要,南边有秦长城,中间有宋、西夏时期的长城,与著名的萧关道、没烟峡、石门关大峡谷、石峡 ...
关桥城址,宋、西夏,中卫市,海原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德顺军城址,宋,固原市,隆德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小河湾遗址,战国一汉,固原市,彭阳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小河湾遗址位于宁夏彭阳县新集乡下马洼村下马洼组西南100米的一级台地上,地形较为平坦。2008年10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清理墓葬4座。发现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陶窑、水井、道路、壕沟等;出土的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陶和红陶数量较少,器型有铲足鬲、袋足鬲 ...
海子遗址,新石器,固原市,彭阳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祁家梁遗址,新石器,固原市,彭阳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圪挞梁遗址,新石器,固原市,彭阳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北塬遗址,新石器,固原市,隆德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北塬新石器遗址发掘是为全面了解宁夏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范围,探寻和揭示这一文化体系的发展渊源。宁夏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为仰韶文化,从以往的资料来看,只有与陕西、甘肃接壤的隆德县出土过仰韶文化早期彩陶。因此,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把考古工作重点放在了隆德县境内,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支 ...
岭儿遗址,旧石器,固原市,彭阳县,古遗址,省保第四批
昊王渠遗址,西夏,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贺兰县、青铜峡县、惠农区,省保第三批李王渠遗址(西夏)俗称"昊王渠",后名"靖虏渠",是西夏开国之君李元昊在位时(1038年~1048年)亲自主持修建的。西夏时为解决贺兰山东麓沿山荒地的灌溉,沿山挖渠长达三百余里,起自青铜峡市峡口乡,经银川市进入平罗境内,至石嘴山市境内,其中以贺兰县,平罗县的 ...
小岔沟革命旧址,近现代,固原市,彭阳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
1935年8月15日,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第一次途经单家集村。10月5日,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在毛泽东同志的率领下,第二次途经单家集村,毛泽东被迎进清真寺参观,并在寺内北厢房和阿訇亲切交谈,当晚住宿在寺隔壁的一贫困农户家中。1936年9月14日,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的西方野战军下辖一军团在代军团长左权、政 ...
沙沟回教陵园 ,近现代,固原市,西吉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省保第三批沙沟回教陵园位于沙沟乡沙沟村,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普通墓葬。
马月波寨子,近现代,吴忠市,利通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马月波寨子是宁夏吴忠市附近的回族居民遗存,约建于抗日战争时期。寨子南正中角一条路,条石垫基,砖石铺面,有拱式大门,寨内分前院里院,共有房屋100余间。这里的民居的砖雕与木刻装饰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郁的回族特色,是现存的不可多得的宁夏民居代表。
李塬畔革命旧址,近现代,吴忠市,盐池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李塬畔革命遗址在盐池县城南61公里的李塬畔村,今属后洼乡。1947年8月24日--1949年8月12日为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中共盐池县委员会、盐池县人民政府驻地。遗址为3孔生土筑窑,坐北面南,依山傍沟。从西向东,第一孔为伙房,宽6米,进深7.5米。第二孔为办公室兼领导宿舍, ...
民国宁夏政府旧址,民国,银川市,兴庆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银川市中心有这么一块风水宝地,自明代起到新中国解放后一直是整个宁夏的政治中心,至今这里还留存着民国时期宁夏省政府的老建筑。民国宁夏政府旧址坐北朝南,长31米、宽21米、高6.5米,全部为砖木结构,屋顶有女儿墙,全部面积约600平方米。这处灰砖平房虽然不起眼,但却 ...
九彩坪拱北,清,中卫市,海原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九彩坪拱北位于海原县九彩乡九彩坪村南疙瘩山巅,始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建筑占地面积25亩,是回族"尕德忍耶门宦"五辈道祖冯老太爷、七辈道祖杨保元、八辈教主安宏秀真师、九代教主杨枝云等十六位上人金骨葬地藏魂之处,亦是回族教民墓葬陵园地。每年宗教活动之隆重,在区 ...
洪岗子道堂 ,清 ,中卫市,中宁县,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
板桥道堂,清,吴忠市,利通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省保第三批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板桥门宦道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金积堡西北20余里处,建于1943年。整体建筑由道堂、拱北、清真寺3部分组成。道堂为古代城堡式,大门高大起脊,门内为道堂院。道堂正厅较高,带前廊、平顶。其左为平房住宅院,主要装饰集中在走廊、桶子墙、雀替、檐端花 ...
干沟题刻,明,石嘴山市,平罗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干沟题刻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干沟内,年代为明。2005年9月15日,干沟题刻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水沟题记,明,石嘴山市,平罗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大水沟是贺兰山脉的一条重要沟谷,其位置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镇西南的贺兰山。此地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历史与秀美的自然风光。游牧民族刻下的岩画,西夏人建造的离宫,明代修建的长城边墙与烽火台,无不诉说着历史。建国后,响应国家三线政策,无数祖 ...
石灰窑石刻,西夏—清,银川市,西夏区,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
天都山石窟,宋夏,中卫市,海原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天都山石窟,也称西华山石窟,位于宁夏中卫市海原县西安古城7.5公里处。天都山石窟前临悬崖,后靠峭壁,明、清以来多次重修,尤其是寺庙群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因民间传说在山中发现过金牛,故天都山石窟又叫金牛寺,当地人又因石窟中有神佛塑像亦称之为老爷寺。另外,古代还有荣光寺之称 ...
石窑湾石窟,宋,固原市,泾原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窑湾石窟位于泾源县城东南25公里的新民乡张家台东800米处。背山面河,开凿于石嘴河北岸崖面上,自西向东有4个洞窟。石窑湾石窟开凿于砂岩壁上,因年久失修,风化剥落严重,塌毁较甚。窑湾石窟位于泾源县城东南25公里的新民乡张家台东800米处。背山面河,开凿于石嘴河北岸崖面上,自西向东有4个洞 ...
石窑寺石窟 ,宋,固原市,隆德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大雄宝殿居中,平顶直角,高2.3米,宽2.8米,进深2.7米。窟殿前壁以青砖砌铺,券门题额"磨日宕霄"。无量殿型制大小与大雄宝殿相仿。大士殿亦平顶直角,高2.4米,宽2.8米,进深5.2米。左右小石窟各一,右为文昌宫,左为子孙宫。
火石寨石窟,宋,固原市,西吉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火石寨石窟最早开凿于北魏时期,隋唐时达到鼎盛,因其与扫帚岭石窟相连,又名“后云台山”;扫帚岭石窟位于火石寨乡南的石峰群中,因山岭上生长做扫帚的毛竹而得名,故椰油称为扫竹林,亦称“云台山”或“西武当”;扫帚岭石窟是火石寨最多的石窟,主峰高百余米,状如驼峰,三面绝壁,只有东北方 ...
白芨沟赭色岩画,汉—唐,石嘴山市,平罗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白芨沟赭色岩画位于石嘴山市平罗县汝箕沟内,年代为汉—唐。2005年9月15日,白芨沟赭色岩画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石马湾岩画 ,新石器—西夏,中卫市,中宁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石马湾岩画位于中卫市中宁县石空镇岌岌沟内,年代为新石器—西夏。2005年9月15日,石马湾岩画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黄羊湾岩画 ,新石器—西夏,中卫市,中宁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据专家考证,过去这里青羊成群.可能早期的原始社会这里青样更多.这里的原始人都靠猎射青羊过活, 所以岩画上多为青羊图形.还有猎狗.箭头的图形.成群的青羊和我们这里的祖先一样.百万年的延续下来. 这个黄羊成群的山弯就成就了现在的地名黄羊弯。
大西峰沟岩画,新石器—隋唐,石嘴山市,平罗县,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
四眼井岩画,新石器—北朝,吴忠市,青铜峡市,石窟寺及石刻,省保第三批2007年9月27日,青铜峡市文物工作者在该市广武四眼井岩画遗址附近又发现了一处新岩画,岩画上出现豹子图案,同时还发现了未知的动物图案。在广武口子门沟有70多处在坚硬岩石上凿刻而成的岩画,考古界称之为广武岩画。该市文物部门曾在广武附近的砂石梁、四眼井、卢沟湖和牛首山东湾 ...
南门楼,清—民国,银川市,兴庆区,古建筑,省保第三批南门楼,又称"南薰楼",位于银川城东南的南环东路与中山南街交叉口上,坐北朝南,面临广场,是银川南北大道的必经之地。南薰门通高27.5米。砖包台基高7米,长88米,宽24.5米。台基正中壁有一南北向拱形门洞。台基北面门洞两侧有对称式的台阶,可登临而上。在高大的台座中央,建有歇山顶重檐二层 ...
中卫鼓楼,清,中卫市,城区文昌镇,古建筑,省保第三批中卫鼓楼位居城市正中,清初名曰文昌阁, 高23 米,通高30 米,重楼3 层,是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的楼阁建筑,楼型为四面八方一体式,楼之西南角有一小门可通达楼基上部。 中卫鼓楼特点 鼓楼底基呈长方形,南北长为22.4 米,东西宽为16.65 米。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 门洞高3.7 ...
武当庙,清,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古建筑,省保第三批
平罗钟鼓楼,清,石嘴山市,平罗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平罗县钟鼓楼位于县城中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清乾隆三年(1739年)毁于大地震,重修后又于宣统三年(1911年)遭火而毁,后于民国2年(1913年)由绅士高登监督工修建,保存至今,钟鼓楼几经重修成为今日所见的造型。钟鼓楼建在长宽各13米、高约4米的方形台基上,用料石砌成圆民国三年 ...
牛首山,位于宁夏青铜峡市南20千米处的黄河东岸。因其主峰小西天(文华峰)和大西天(武英峰)南北耸峙,宛若牛首得名。 东寺庙群,庙宇分布在山崖和幽谷之中,以金宝塔寺为中心从东向西,有保安寺、舍身崖、睡佛洞等19座庙宇;西寺庙群,枕山面河,依山势而建,以万佛阁、净土寺、观音殿等26座庙宇组成。 每年农历3月15庙会,大小庙宇,香烟缭绕,众 ...
华严塔,清,中卫市,中宁县,古建筑,省保第三批中宁华严塔位于恩和镇华寺村,华严塔就在村子旁的农田寺院中,寺院正门上方写着华严寺。原先的华严寺早已倾圯,华严塔独存于约20米见方,比周围农田高出5米的黄土夯筑的庙台上。如今的寺院是1994至1996年,当地信教群众积极募化筹款,修建了庙宇、山门、大殿、陪殿、斋房等建筑,并在1997年又在庙内塑了佛 ...
东塔古墓群,北魏—唐,吴忠市,利通区,古墓葬,省保第三批
兵沟汉墓群位于宁夏陶乐西南、明长城以北,经水洞沟、哨墩子,全长30余里,占地约2万亩,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天然峡谷,共有汉墓一百多座,是不同时期分葬的汉代宫墓。史书记载,这里是秦、汉时期屯兵之地,故称兵沟。相传秦朝大将蒙恬、卫青曾在此征战过。兵沟大峡谷地形独特,沟壑纵横,跌宕逶迤直达大漠草原深处。沟内野鸽飞翔,红嘴鸭嘎然声起,珍珠 ...
镇北堡古城址,明,银川市,西夏区,古遗址,省保第三批镇北堡古城址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在银川市城区南北郊区空旷的荒野上,有两座古代城堡遗址,这就是闻名国内的镇北堡古城。该城堡是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镇北堡西部影城所在地。被誉为"中国一绝"。镇北堡西部影城引地处雄浑的贺兰山东麓,距银川市火车站25公里,河东机场48公里,110国 ...
古城东墙辟门置瓮城,瓮城南北28米,东西宽18米,黄土夯筑,基宽10米,残高4-8米,顶部残宽1-3米,夯层厚约20厘米,原有砖石,早年已被拆除。古城内部分荒芜,部分现为农田,地表散布着大量明代瓷器残片和砖瓦等。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嘉靖十五年(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后为兵部尚书)刘天和奉命治理三边军务。 他与中丞张文魁"同 ...
花马池古城址,明,吴忠市,盐池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花马池故城即花马池旧城,由大明宁夏总兵官史昭于正统二年(1437年)春所筑,距今已经有577年的历史了。花马池古城始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天顺年间(1457-1464年),因其地处塞外,孤悬寡援",改建于塞内,即今盐池县城,墙黄土夯筑,开东北二门,东门为永宁门,北门为威胜门,万历三年(1575年) ...
干城子古城址,明,吴忠市,青铜峡市,古遗址,省保第三批甘城子古城遗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铜峡市邵刚镇大沟村西2.5公里处,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4年),是一座设施非常完备的兵营,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甘城子古城遗址位于青铜峡市邵刚镇大沟村西2.5公里处,550多年前,是明代的一座长城关堡。古城遗址城墙为黄土夯筑,呈方 ...
凉殿峡遗址,蒙元,固原市,泾原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凉殿峡遗址位于固原市泾原县泾河源镇,年代为蒙元。2005年9月15日,凉殿峡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下河沿瓦窑遗址,西夏—元,中卫市,城区常乐镇,古遗址,省保第三批下河沿瓦窑遗址位于中卫市城区常乐镇大湾,年代为西夏—元。2005年9月15日,下河沿瓦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回民巷窑址,西夏—元,银川市,灵武市,古遗址,省保第三批回民巷位于灵武县东稍偏北约35公里处,南距磁窑堡窑址约4公里。窑址在叶军(叶盛一军渡)公路南侧的小山丘上(图一)。东面是回民巷沟(季节河)。此沟向西南经磁窑堡窑址入大河子沟河(亦称西天河)。窑址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150米左右。在此范围内到处散布着瓷片和窑具碎片。从断崖上看,其文化层厚3 ...
四眼井西夏遗址,西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古遗址,省保第三批西夏四眼井建筑遗址位于青铜峡市,是西夏时期一座重要的皇家寺院遗址,级别相对较高,从遗址中的出土文物和建筑遗存表明,该处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宗教和文化地位。 遗址外围有夯筑围墙遗迹,围墙四面相连呈长方形,墙体坍塌严重,仅存地表遗迹,南墙东西长约72米、墙宽约2米、残高0.3~0.8米, ...
贺兰口沟西夏遗址,西夏,银川市,西夏区,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位于贺兰口沟内约20公里处,为一处大型建筑遗址,俗称皇城台子。遗址东临马莲沟,南邻贺兰宽沟,西与贺兰山主峰砂锅粥峰相邻,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平均海拔2030米左右。地势北高南低呈斜坡状,台面呈阶梯式分布。台面上可见多处布局完整、走向清晰的石砌护壁、黄土夯筑的殿堂及 ...
滚钟口西夏遗址,西夏,银川市,西夏区,古遗址,省保第三批滚钟口西夏遗址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滚钟口,年代为西夏。2005年9月15日,滚钟口西夏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西峰沟西夏遗址,西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大水沟西夏遗址,西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沿110国道北上平罗县上庙乡沿西侧路口上行到贺兰山大水沟沟口。沟口右侧有一高66米,底宽133.2米的土筑平台,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穆桂英点将台”。据专家考证为西夏时期李元昊离宫遗址。遗址下方曾多次出土过西夏窖藏钱币和大量的西夏砖、瓦等建筑构件。山口1千米处有保存基本完整的明代长城。 ...
西安州古城,宋置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城西约20公里处,背靠天都山,前临锁黄川。历史上称之为固靖之咽喉,甘凉之襟带。古城筑于宋夏交锋时期,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天都山一带被西夏占据。宋金皇统六年,以西安州等沿边地赐西夏国,1042年,西夏在天都山下(今黄湾村)修建豪华壮丽的7座大殿,内府库馆舍齐备。西夏皇帝元昊和没移氏在这里举行了盛 ...
盐池古城址,宋,中卫市,海原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沙嘴古城址,宋,吴忠市,同心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偏城古城址 ,北宋,固原市,西吉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火家集古城址,宋,固原市,西吉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火家集古城 : 宋城。位于宁夏西吉县将台镇南10公里,葫芦河西岸。城南1公里处滥泥河汇入葫芦河。北、西、南三面城垣犹存,南北450米,东西330米,残高10—15米。唯东垣被河水冲毁坍塌,形成距河床深约20米的崖岸。西、南垣各筑马面5座。北门及瓮城仍完好。散落宋代瓷片、陶片等物。疑为宋筑隆德寨(羊牧隆 ...
凤凰古城址,宋,中卫市,海原县,古遗址,省保第三批
地址:宁夏彭阳县小岔乡耳朵城村年代:北宋级别: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耳朵城北宋时属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柳泉镇所辖,地处镇戎军(今固原市)与原州交界处。《镇原县志》载:“耳朵故城,县北八十里十八岘高崖柳家川,有城形如耳朵。宋庆历中重修,捍卫西夏,今尚存。蒲水所经近安家川。”南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八十三载《韩琦 ...
北破城古城,唐—西夏,吴忠市,盐池县,古遗址 ,省保第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