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尼勒克考古发现新疆最早墓葬 距今约4900年

作者:白帆来源:新疆网   近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高速公路项目抢救性考古发掘结束,考古人员发现新疆境内最早墓葬距今约4900年。  昨日(11月20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阮秋荣说,5月5日-7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考古队对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沿线的古墓葬(尼勒克段)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尼勒克段古墓葬地处阿布热勒山南麓台地或地势平坦、开阔的平地上,巩乃斯河北岸山前 ...

• 运河文化带文物三年全修缮

 北京日报讯(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 刘炜)记者昨日从通州区获悉,以燃灯塔、通运桥、近代学校建筑群为代表,运河文化带中的236处文物都将在2020年前完成修缮。为了让文物“活”起来,还将探索可持续的保护、利用方式。  236处文物三年内完成修缮  作为运河北端的水陆都会,通州历史悠久,故宫三大殿的梁柱大多由运河北上,经通州进京。因此,这片土地至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遗址、出土文物,如码头、桥梁、闸坝、古城、粮仓、古 ...

• “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叶飞 中国文化报讯 (记者叶飞)11月14日,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召开之际,由中国文化部和欧盟委员会教育与文化总司共同主办的“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欧盟委员会教育、文化、青年和体育委员瑙夫劳契奇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主持开幕式,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外交部副部长王超、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上海市副 ...

• 新疆哈密西山乡发现一处古代房屋遗址

 亚心网讯 (记者赵梅)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一处古代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一个古代人类活动的房屋遗址,屋内有碎陶片和一些火烧过的动物骨骼。目前,该遗址尚未发现断定遗址年代的实物证据,遗址还在进一步发掘中。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部工作人员张奋强介绍,本次发掘的遗址是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地处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设计方案的必经路段,为了避 ...

• 跨文化视角:中欧河流文化比较 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综述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张婷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流域在经济、文化方面是欧洲比较繁荣的地区,如同江南之于中国。对两者展开比较研究,可以挖掘出怎样的价值,为中外文明发展带来哪些启发?  10月26日、27日,由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文化传播中心、复旦大学中华文明 ...

• “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术会议综述

来源: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作者:陈丽蓉  “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术会议  “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术会议  “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术会议  “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术会议  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教授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长李安山教授  外交部非洲司郭海燕参赞  前中国驻厄立特里亚、卢旺达大使舒展研究员  2017年10月21日至22日,中国非洲史研究会2017年换届大会暨“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学术会议21日在扬州 ...

• 2017中俄岩画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呼市举办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邓玉霞内蒙古日报11月18日讯 (记者 邓玉霞)近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主办的2017中俄岩画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办,来自中国岩画学会、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4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上,中国北方岩画研究所所长吴甲才教授介绍了红山文化区史前无轮廓人面像的发现与研究情况,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叶卡捷琳娜?戴弗列特教授围绕古人如何选 ...

• “交流与互鉴︰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人民网西安11月21日电(李志强)11月21-22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法国文化部遗产总司指导;陕西省文物局和法国驻华大使馆主办的“交流与互鉴︰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在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举行。来自中、法两国的200多位文化遗产相关学科专家,共同探讨、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寻找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机会,共同为中、法两 ...

• 河南开封东京城遗址千年叠压城门重现天日

 文物部门首次对河南开封东京城城门发掘工作有了重要收获,在顺天门遗址发掘出了五代和宋代两个时期相互叠压的城门。  记者16日从开封市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东京城顺天门遗址清理出了五代和宋朝相互叠压的两个时期城门,展现出都城城门从单门道到三门道的演变历程,及瓮城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  据介绍,此次发掘是北宋东京城考古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是首次对东京城城门的发掘,勘探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明确了 ...

• 美洲、大洋洲新增4处世界遗产

来源:羊城晚报黎存根 说到美洲和大洋洲的世界遗产,不少中国人都能信手拈来,大堡礁、黄石公园、马丘比丘等早就为世人熟悉。而今年这两大洲最新入选的4处世界遗产,可能知道的人还不算多了,但是它们都有独一无二的美丽与魅力。  在大洋洲,有“伊甸园”之称的大洋洲法属波利尼西亚拥有了一个新的世界遗产塔普塔普阿泰考古遗址;在北美洲,寒冷的格陵兰岛冰盖边缘的北欧及因纽特农业也入选了世界遗产;在南美洲,阿根廷巴塔哥 ...

• 中国秦蜀古道历史文化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央广网央广网西安11月19日消息(记者雷恺通讯员朱敏)由陕西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秦蜀古道历史文化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国际学术研讨会11月17-19日在陕西理工大学成功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韩国草堂大学等国内外15所高校的教授和青年学者及陕西、四川、宁夏、贵州等省市的历史博物馆、研究所等单位的文化工作者齐聚历史文化名城汉中, ...

• 丝路医药:东西方双向流传的吸毒石,僧伽大师的医术与灵异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2017-11-20 17:46来源:澎湃新闻两千多年前,藉由丝绸之路,中国的经济、文化与世界展开了广泛交流。丝绸之路贸易与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中医药贸易与中药文化传播是中西方交流的重要内容。11月17日,“丝路医药”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第二届学术工作坊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本次工作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主办,五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部分与会学者合影会议为期一 ...

• 遗产论坛|赵鹏: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价值评估与价值展示探讨

演讲介绍5-THE FIFTH-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价值评估与价值展示探讨主讲人:赵鹏内容简介价值评估是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程序中被置于首位予以考虑的重点,然而,目前的保护方案中大量出现流于形式的价值评估,对本体信息调查不够,价值认识不清,重维修轻研究,对后续利用和价值展示没有统筹考虑,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开展价值评估与价值展示工作,思路的梳理,理念的共识,都有待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主讲人简介赵鹏1

• 第五届环东海与边疆论坛 ——新时期新格局下的中国边疆与周边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

邀请函(第一号)尊敬的专家学者台鉴:为推进新时期新格局下的中国边疆与区域合作研究的深入开展,呈现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决定召开“第五届环东海与边疆论坛”。素闻阁下对此领域深有研究,造诣深湛,故敬邀阁下提交论文,莅临本会。如蒙惠允,不胜荣幸。一、论坛时间与地点论坛议时间:2017年11月18-19日。论坛地点:17日在浙江师范大学(金华)报到,18日在浙师大会场举办论坛;19日到绍兴文理学院(绍兴)会场继续举行论坛,2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改选 韩国落选

中新网11月15日电 据韩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方大会在巴黎总部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的12个新成员,任期为4年。  据报道,新选出的12个新成员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匈牙利、挪威、西班牙等国,将与其他9名成员组成新一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法国巴黎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外景。报道称,韩国在此次选举中未能进入世界遗产委员会。韩国曾在1997-2003年 ...

• 近代中国的族群、民族与边界研讨会

近代中国的族群、民族与边界研讨会会议日期:2017年11月17~19日地点: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中型会议室召集人:黄克武、王明珂执行秘书:赵树冈会议主旨:自2015年以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执行的「文化、历史与国家形构:近代中国族群边界与少数民族的建构历程」主题计划,曾分别于台北、北京、吉首召开多次工作坊会议,就主题计划的整个方向与执行方式进行深入讨论。本计划将于2017年11月17~19日,在台北召开「近代中国的 ...

• 讲座整理:居延考古与额济纳汉简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 座 整 理居延考古与额济纳汉简主讲人:魏 坚 教授整理人:王安琪 编辑、配图:赵柏熹魏坚教授讲座现场(编者按:本文为魏坚教授2017年8月17日之讲座内容整理。)居延遗址位于额济纳河流域,南起甘肃金塔县毛目,北至额济纳旗苏古淖尔南端的宗间阿玛,全长250余公里,遗址分布区域十分广阔,是我

• 讲座|无形的修复-意大利古迹研究与修复技术 Conferenza: Il restauro dell'invisibile

  无形的修复 ——意大利古迹研究与修复的前沿与试验技术  Il restauro dell'invisibile: tecniche avanzate e sperimentali di indagine e di restauro su monumenti italiani  11月16日18:30 11 novembre ore 18.30  意大利使馆文化处 Istituto Itali

• 北齐首席翻译墓志公布 曾为突厥可汗翻译佛经

作者:张佳 来源:西安晚报北齐首席翻译墓志公布  曾为突厥可汗翻译佛经  本报讯 (首席记者 张佳) 早在2006年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的建设工地内,发现了一方隋朝亲卫骠骑将军刘世清的墓志,近日这方墓志同隋唐高阳原(今长安区大学城区域)内出土的其他130方墓志公布与众,这位将军的传奇经历走进了大众视野。刘世清墓考古挖掘现场 记者 张宇明 摄  墓志显示主人名玄字世清,他去世时位列隋朝亲卫骠骑将 ...

• 海洋文明与城市变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沿海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苏培)近日,海洋文明与城市变迁——“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沿海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院长黄纯艳以唐宋两朝代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他表示,中国古代始终存在着官方和民间两套海洋知识体系,具有不同的生成路径和目的,又交错互动。以阴阳五行理论等为基本逻辑的中国古代海洋知识体系有着独特的生成路径和解释话语。面对 ...

• 外媒记者走进长沙铜官窑 追寻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交融印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烧制技艺”传承人谭异超接受迪拜中阿卫视采访。 卢文伟 摄  中新网长沙11月14日电 (刘着之)“这是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却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千年前湖南和世界交往的繁盛景象。”说起在印度尼西亚海域被打捞起的“黑石号”沉船,来自印尼罗盘报的记者约翰纳斯打开了话匣子。  这艘曾满载五万余件湖南长沙窑瓷器精品的阿拉伯商船,折射了中国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商贸活动的盛况。长沙窑出产的 ...

• 海昏侯墓最新考古成果:反映丝绸之路交流成果

日前,“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与文物保护”国家高级研修班日前在南昌开班。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和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分别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来自考古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也分别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海昏侯墓视野下的汉墓考古》《科技考古的若干前沿问题》《实验室考古理念及方法研究——海昏侯主墓实例》《海昏侯墓出土金属器保护研究》《竹木漆器保护研究——兼谈海昏侯墓出土木器与简牍保护》 ...

•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开展中俄西伯利亚联合考古纪实

  2013年10月22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联合签署三方协议,成立了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开启了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外开拓的新途径。2016 年5 月14 日至19 日,中俄科技考古研究所在渝举办了“考古学、人类学和古动物学国际论坛”。会议期间,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中西伯利亚考古学与古地理研究中心负责人尼古拉·德罗兹多夫院士就双方合作开展东北 ...

• 考古发现2000年前藏东川西先民交流频繁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获悉,西藏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在昌都市江达县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石棺墓群,其文化面貌既带有强烈的地方特征,又与川西高原的岷江、雅砻江等流域的石棺墓遗存有着极为明显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该发现证实在距今约2000年前后的历史时期,西藏东部的先民与川西高原多个区域已经有了充分的沟通与交流。”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陈祖军说。  新发现石棺墓葬群地处江达县生达乡境内的乃 ...

• 河北黄骅唐代煮盐遗址揭秘千年前手工制盐技艺

  日前,考古工作者在对河北黄骅市一处唐代煮盐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再次发现两口盐井,连同现场发现的卤水沟、摊场、淋卤坑、盐灶等大量遗迹,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煮盐流程,再现了千年前的手工制盐技艺。  新发现的两口盐井位于遗址东北部,井口直径约2.5米,井壁由条形砖砌成,砖面已被草木灰染成黑色。井口处发现大量草木灰和红黏土堆积物,井底发现部分残木架、苇织物等。算上2016年12月份发现的一口盐井,这处遗址 ...

• 海昏侯墓部分最新考古成果公布 反映丝绸之路交流成果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与文物保护”国家高级研修班日前在南昌开班。  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和文物保护组组长管理分别介绍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基本情况。来自考古领域的国内顶尖专家也分别进行授课,课程内容包括《海昏侯墓视野下的汉墓考古》《科技考古的若干前沿问题》《实验室考古理念及方法研究——海昏侯主墓实例》《海昏侯墓出土金属器保护研究》《竹木漆器保护研究——兼谈海昏侯墓出土木器与简牍保护》《 ...

•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任 虎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史学暨纪念吕思勉先生逝世60周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召开。与会者围绕吕思勉先生的学术成就、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等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者认为,吕思勉先生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旧学根底深厚又广涉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为学注重“会通”,既在通史、断代史、专门史方面留下大量著述,又在史学理论方面有专门论述,对文学、哲 ...

• “长安与罗马对话”论坛将于12月9日在陕西西安召开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为贯彻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由陕西省新丝路企业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长安与罗马对话”论坛将于2017年12月9日在陕西西安举行。此次活动以“团结凝聚‘一带一路’华人企业家力量,弘扬新丝路企业家精神,引导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唱响中国品牌主旋律”为宗旨,以“对话”的方式将“一带一路”的起点和终点紧密连接,通过长安与罗马“千年之约”的盛会,弘扬丝路精神,传承丝路文化,加快推动 ...

• 中国高票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1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行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21次会议上,中国以128票高票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任期为2017—2021年。  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这项工作一贯高度重视。30多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此前曾三次担任过联合国 ...

• 陕西省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西北大学分会场

会议名称(中文):陕西省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西北大学分会场会议名称(英文):所属学科: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地球物理,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哲学,社会学开始日期:2017-11-15结束日期:2017-11-20所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在城市:陕西省 西安市具体地点:西北大学主办单位: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协办单位:承办单位:西北大学联系人:万聪 申怡博联系电话:+86-29-88305288传真:E-MAIL:rcb@n ...

• 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

会议名称:第二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21st sess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States Parties)时间:2017年11月14-15日地点:法国巴黎主办方:UNESCO来源: http://whc.unesco.org/en/sessions/21GA

• “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组)

2017-11-03 川大藏学所 10月22日下午,讨论会第七组会议如期进行,本组会议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张云教授主持,四川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杨明洪教授担任品评论。何方神圣:从古格“哈奢帕巴”神看中古时期河西与藏西的交流第一位主讲人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博副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何方神圣:从古格“哈奢帕巴”神看中古时期河西与藏西的交流”。黄老师首先对“哈奢帕巴”这个名词做了介绍。“哈奢帕巴”是一尊神的名字,这个 ...

• “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组)

“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组) 2017-11-03 川大藏学所 2017年10月22日下,“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组如期进行。该组由刘志扬教授担任主持、玉珠措姆副教授任评议人。陕西商人与明清时期陕藏茶叶贸易研究由于第一位发言人刘立云博士未能到场,四川大学杨信良博士代为发言,杨博士以“陕西商人与明清时期陕藏茶叶贸易研究”为题首先进行发言。他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研 ...

•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组)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组) 2017-11-02 川大藏学所 第五组的发言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研究员朱映占主持,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熊文彬教授担任评议。川滇陕湖印茶叶销藏的路线及运输——从清初至民国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刘志扬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川滇陕湖印茶叶销藏的路线及运输—从清初至民国”。教授谈到在2000年前后的时候曾在拉萨的茶馆做调查,就发现藏 ...

•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组)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四组) 2017-11-02 川大藏学所 第四组的发言由西藏社会科学院巴桑旺堆研究员主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担任评议。丝绸之路与藏族文化第一位发言人是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张延清副教授,他的发言题目是“丝绸之路与藏族文化”。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吐蕃对丝绸之路的管控。兴起于雅隆河谷的吐蕃王朝,在先后征服苏毗和象雄部族后,势力大振,走上了扩 ...

•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组)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组) 2017-11-01 川大藏学所 2017年10月21日下午在科华苑宾馆五楼会议室进行了主题为“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组讨论。该组由李星星教授担任主持、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石硕教授任评议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萨的川籍餐饮业发展历程及意义第一位发言人是西南民族大学的郭建勋教授,发言题目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萨的川籍餐饮业发展历程及意 ...

•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组)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组) 2017-10-31 川大藏学所 第二组的发言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所霍巍教授主持,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巴桑旺堆研究员担任评议。*áru̯ant- ‘steed’ an Indo-Iranian loan into Trans-Himalayan阿如安特-骏马:一个传入跨喜马拉雅地区的印度-伊朗语族借词首先,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内森·黑尔(Nathan W·Hill)为我们带来下午首秀。内森·黑尔(Nathan W·Hil ..

• 通讯|“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组)

编者注:此次会议通讯篇幅较长,故进行分组连载推送,请持续关注,谢谢!2017年10月21日早9点,“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式开幕。会上,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姚乐野教授和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霍巍教授先后为此次会议致辞,指出此次会议不仅对我校“双一流”大学的建设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推动国内外学界的藏学研究和汉藏交流研究有重大意义。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参会的各位国内外学者为我们呈 ...

• “汉藏交流:通道、物资与贸易”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程

会议主办: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Sponsor:Center for Tibetan Studies of Sichuan University会议议程Schedule10月21日(星期六)October 21( Saturday)9:00-9:30 会议开幕式科华苑宾馆五楼会议室Welcome AddressConferenceRoom of KehuayuanHotel(fifth floor)主持:石硕教授(长江学者,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所长)Chair: Prof.Shi Shuo, Chan

• 讲座通讯|Klaus-Dieter Mathes教授:从自空他空之争看如来藏思想在藏传佛教中的诠释

9月4日晚,维也纳大学文献和文化研究学院南亚藏学佛学系Klaus-Dieter Mathes教授应川大藏学所之邀,以“从自空他空之争看如来藏思想在藏传佛教中的诠释”为题,为川大藏学所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本场讲座由霍巍教授主持,罗鸿教授担任翻译,熊文彬教授担任评议人。川大藏学所张延清副教授、嘎尔让副教授、玉珠措姆副教授、许渊钦副教授等出席了讲座。本场讲座系“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珠峰珠峰名家讲坛系列讲座”的第 ...

• 守护文化之根 烛照复兴之路

一段金戈铁马的追忆,翻开保家卫国的光荣史册;一种时不我待的忧思,呼唤护佑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12年前,时任福建省长的作《福州古厝》序,为保护文化遗产立言,为传承文化根脉疾呼。12年后重温此文,中国对历史文物的重视和保护已今非昔比,但文章提出的重大命题依然引发强烈的共鸣和深深的思考:走向复兴的中国如何在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深沉而不竭的前行动力?融入世界的我们又怎样在多元文化激荡下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 ...

•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如梦幻佛宫

8K高分辨率的数字球幕电影《梦幻佛宫》,将莫高窟中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塑全方位逼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半躺着坐在舒适的座椅上,看到的是一块半球形类似穹顶的巨大银幕,通过头部和眼部的活动,可以看到穹顶的每一个地方。银幕上,精美的佛像触手可及,头顶洞窟穹顶壁画斑驳,绚丽的壁画仿佛近在咫尺,壁画上所有细节纤毫毕现,精美恢弘的艺术效果震撼人心……这是记者1月20日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国》时 ...

• 上博“山西壁画展”布展先睹为快,墓室复原宛若身临其境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将于11月29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此次展览以“天似穹庐”和“人亦黄土”两部分展出北朝和宋金元的12组(89件)墓葬壁画(全部展品目录见文末),其中第一部分“天似穹庐”部分展出的三件北朝壁画分别来自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和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展览现场将还原水泉梁北齐壁画的墓室。  此次展览从11月10日开始布展,经过几天的工作,已初具看点,一些墓室的复原也已 ...

• 江苏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发掘又有新发现

门道南口遗存 蜀冈之上,承载着扬州城的根与魂。2015年,“扬州蜀冈古城址的木构及其他遗存(战国至南宋)”曾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起冲击。如今,蜀冈古城址又有重大发现:蜀冈古城址“北门”的门道、沿革等经过考古挖掘逐渐明晰,为进一步探讨蜀冈古城特别是隋江都宫的布局和沿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和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增加了新内容。昨天下午,扬州蜀冈古代城址北城墙东段西部城门遗址发掘专家论证会 ...

• 西藏昌都发现距今约2000年石棺墓葬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赵玉芹中新社拉萨11月10日电 (赵玉芹)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文研所)10日对外公布,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石棺墓群。  该所研究员陈祖军透露,此石棺墓葬群地处江达县生达乡境内的乃若山,海拔3893米,邻近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当地村民在挖土过程中发现了5座石棺墓。  据现场观察,5座墓葬呈西北-东南走向并排分布,头向北。仅有2座残存石棺的墓葬暴露在外,另3座已被 ...

• 重大考古发现!西安建城史或提前至5500多年前

作者:李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重大考古发现!西安建城史或提前至5500多年前  根据现有史料记载,最早在西安建都的朝代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但近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却表明,西安市的建城史、建都史或可提前至5500多年前的庙底沟时期。遗址中发现的大型墓葬群是国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庙底沟文化大型墓地,为庙底沟文化时期的葬制葬俗、人种学、人群血缘关系、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状况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提 ...

• 跨越千年的相遇——“丝路之魂”大展记述

2016年12月26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敦煌研究院与成都博物馆共同举办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正式开幕了。这次敦煌艺术大展在天府之国举办,展品中不仅有敦煌莫高窟最精美的8个复制洞窟以及一百多件壁画、彩塑临摹精品和珍贵文物,还集萃了新疆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精品。同时,来自大江南北、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8个省区市、超多60多家文物单位的200余件(套)文物, ...

• 吉美博物馆藏敦煌文物

吉美博物馆主要收集东方艺术品,如中亚佛教造像、东南亚佛教造像、中国瓷器、日本浮世绘等,馆藏文物7万余件,收藏品之精美是世界上有名的。吉美博物馆敦煌文物有多种编号,多数是MG,即Musee Guimet缩写,EO则表示从卢浮宫移交来的东方美术品(Extreme Orientales),一度使用过AA(Asian Art),现在使用MA(Musee Art)。1908年2月,法国探险家伯希和用500两银子从王道士那里换取了大约7000件文物,其中包括200多件绘画品,于19 ...

• 重洋万里,心系敦煌

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现场2017年9月29日,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向获奖的外国专家颁奖。此次获得友谊奖的专家中,有一位长期致力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弘扬的人,她就是倪密·盖茨。倪密·盖茨(Mimi Gates),美国人,国际知名艺术史学专家,曾任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和西雅图美术馆馆长。现为美国敦煌基金会理事会主席,西雅图美术馆名誉馆长。倪密早年工作于加 ...

• “走近敦煌”——感受魅力敦煌 传承千年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圆满结束

为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支撑作用和社会教育功能,大力弘扬敦煌文化艺术,多角度展示文物保护成果,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家园,近日,敦煌研究院与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联合资助,甘肃鸿文敦煌艺术研修中心承办,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及所在地政府、教育局协办了“走近敦煌”——感受魅力敦煌,传承千年文化交流体验活动,此次活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