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丝绸之路西大讲坛第四讲凤翔血池祭天遗存横空出世

丝绸之路西大讲坛第四讲凤翔血池祭天遗存横空出世我们社会的进步的萌芽往往来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惊异之问,比如说: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场所称作“畤”,虽在史书中有记载,但眼为见即是虚,又怎么知道它真实存在呢?《史记》、《汉书》中都有记载,凤翔雍地是一个具有十分悠久祭祀历史的地点,从黄帝时期一直到西周晚期,雍畤都在国家祭祀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久以来的疑古思维促使我们对遗址遗迹的探寻。在2016年4月到11月 ...

• ICCROM-CHA亚太地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论坛将在12月召开!

2016-12-02chcc清源文化遗产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12月6日至9日,ICCROM-CHA亚太地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论坛(National Conservation Policy, 4th ICCROM-CHA(Korea) Forum)将在清华大学召开。届时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越南共15个国家的30名代表将就各自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展开对话。图/论坛海报这一论坛是 ...

• 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项目启动会暨我国海洋自然遗产潜力区筛选专家咨询会在北师大召开

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项目启动会暨我国海洋自然遗产潜力区筛选专家咨询会在北师大召开2016-12-05世界遗产12月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项目启动暨我国海洋自然遗产潜力区筛选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与管理技术”项目属于“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牵头,执行期为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会议现场杨兆萍研 ...

• 中国愿积极参与和支持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保护

在12月2日至3日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发言时表示,濒危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中紧迫的重要议题,中国政府愿积极参与并支持濒危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  本次会议由法国和阿联酋政府共同倡议,旨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通过设立国际基金和建立国际性文物避难网络,支持和加强濒危文化遗产的国际保护行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为 ...

• 2016中埃文化年甘肃文化周在开罗开幕

  当地时间12月2日下午,由中埃两国文化部主办,甘肃省文化厅、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2016中埃文化年甘肃文化周活动在埃及首都开罗开幕。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甘肃数字文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裕固族风情文艺演出、文化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博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陆续在开罗歌剧院海耐智剧场和法尤姆省等地举行。  开幕当晚,埃及吉萨省副省长阿布杜·拉赫曼·莎哈维,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陈冬云等出席开幕式 ...

• 2016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综述

稿件来源:中国文物报  11月6日,第四届“历史城市景观保护联盟年会”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论坛在杭州举行, 本次会议主题为“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来自中央文史馆、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上海、西安、苏州、丽江、开封、洛阳、安阳、济南、扬州等历史文化名城文物管理机构的 130 余位专家学者、管理单位负责人代表及杭州学各分支学科代表参加了会议。浙江大 ...

• 探秘中国发掘最大古墓:宝鸡秦公一号大墓遗址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 首席记者 张宇明 摄   位于宝鸡凤翔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但历史上却被盗近300次。11月30日上午,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保管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暨藏品管理与保护研讨会的数十位专家在参观了秦公一号大墓后,对缺少文物,普通人难看懂的遗址博物馆未来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秦公一号大墓与当年陪葬的车马坑组成了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里可 ...

• 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落幕 陕西网媒实现首次跨国采访

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在加尔各答举行祝捷仪式。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媒体团沿着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来到佛教圣地那烂陀。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当张骞抵达中亚地区时,发现了出产自四川地区的筇竹和蜀锦,据此他判断从四川盆地向南应该存在一条直达“身毒”(印度在中国最早的称谓)的道路。汉武帝兴兵征讨西南夷,却没有发现这条路。玄奘、义净这些高僧因为不知道这条近道,只能绕行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抵达印度学习佛法。 ...

• 西藏札达度日坚岩画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收获 首次确立象泉河流域古代岩画在西藏岩画中的重要地位

发源于冈底斯山南麓的象泉河是西藏西部最重要的三条河流之一,经噶尔县门士乡流经札达境内雄伟的古湖盆与土林峡谷,孕育出了著名的象泉河流域古代文明。以古格故城、托林寺、东嘎皮央石窟等为代表的古格文明无疑是辉煌的,而以曲踏墓地、故如甲木墓地、卡尔东遗址等为代表的考古遗存近年来也因为象雄历史文化研究的勃兴逐渐被学术界所关注。相比之下,同样普遍存在于象泉河流域的石构遗迹与岩画则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 ...

• 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

来源:供稿:徐君、姚勇、刘秧 2016年11月11-13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四川大学工作站暨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库项目承办的“喜马拉雅区域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法国国家科学院喜马拉雅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malayan Studies CHS, Le Centr ...

• 国家文物局发布《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含名单)

    以下为《规划》全文。关于印发《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物保发〔2016〕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  为妥善处理大遗址保护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指导,全面推进大遗址保护工作,我局研究编制了《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文 ...

• 中印将联合破解玄奘足迹 双方平摊考古费用

1原文配图:印度比哈尔邦一处遗迹(《印度教徒报》网站)。  参考消息网11月9日报道 印媒称,中国将与印度比哈尔邦政府合作勘查和发掘玄奘旅行日志中提及的位于华氏城、那烂陀大学以及灵鹫山的几处地点,以发掘阿育王柱,以及玄奘在一块岩石上的足迹、遗物等。  据《印度斯坦时报》网站11月8日报道,僧人玄奘是记录同为最古老文明的印度和中国之间交流的最重要的编年史家之一。  探地雷达、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无人机、卫星 ...

• 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扬州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于2016年11月19日至20日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市共同举办“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19日上午在扬州市会议中心召开。开幕式由扬州市文物局局长华德荣主持,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代表扬州市政府致欢迎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江苏省文物局局长刘谨胜分别代表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文物局局长讲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 ...

• 2016“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收官 足迹遍布7个国家

2016“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媒体团一行30余人抵达西安,此次活动圆满收官。西部网讯(记者 秦振) 12月1日中午,随着2016“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媒体团一行30余人顺利抵达西安,宣告着此次活动圆满收官。在65天的自驾行程当中,这支由陕西卫视与丝路卫视联盟成员组成的采访团队,基本遵循玄奘之路的路线,奔驰15000公里,穿越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伊朗、印度等七个国家,三十多个丝路名城。用车轮 ...

• “一带一路在南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时晓莉 王禧玉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时晓莉/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时晓莉 王禧玉)11月26日,“一带一路在南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基地共同举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山东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旨在探 ...

•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

国家文物局(二0一六年十一月)前 言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做好长城保护对于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 ...

• 中国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三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不断营造达400年之久。现存窟龛大致分为西山、东山两部分,共计2345个,造像10万与尊,备课题记2800余品,其中多有艺术精品。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远承印度石窟艺术,继承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 ...

• 法门寺 —惊现千年佛骨舍利

法门寺位于现今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境内,是中国北方著名古刹,兴建于东汉末年,至今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被誉为皇家寺庙。 法门寺佛塔是法门寺最著名的景观, 被称为“护国真身宝塔”。法门寺地宫则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是目前发现的有文献记载和碑文证实的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是佛教界的最高圣物。 地宫所保存的大批文物,不仅等级高、品种 ...

• 莫高窟姊妹窟 —瓜州榆林窟

榆林窟位于现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境内,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分支,属于敦煌石窟群,是仅次于敦煌千佛洞的民族壁画艺术的代表。其具体开凿时间不详,但初唐时已有大规模营建。西夏和元朝时,在统治者倡导佛教的背景下再度辉煌,融入了新的艺术内容和画风。明朝后一度荒废,清嘉庆、道光年间进行了维修。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在佛教思想、壁画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莫高窟一致,但并不是莫高窟的翻版,而是具有自身独特 ...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玻璃制品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上,绘有数百件透明状的碗、杯、盘、钵、瓶等玻璃制品,它们或持在佛、菩萨、弟子及供养人手中,或摆放在供桌上。有浅蓝、浅棕和白色。 据学者考察得知,莫高窟壁画中的八十五件玻璃器皿分布在五十五个洞窟的隋唐、五代及西夏七个时期的壁画中。这些玻璃器皿的形状、纹饰与出土的玻璃器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些器形具有明显的外来文化痕迹,由其形制造型即可知,它们或为拜占庭式,或属波斯萨珊式,亦是伊斯兰式 ...

• 敦煌莫高窟 —墙壁上的博物馆

莫高窟位于现今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断层崖上,俗称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群中的代表窟群,现有洞窟735个,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具有极高的史料、艺术、科技价值。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朝、隋唐、西夏、宋代近千年的开凿,形成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元代以后停滞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年间封闭嘉峪关,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上世纪初莫高窟发现藏经洞, ...

• 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乡村保护国际论坛-《从江建议》

2016-11-24CCHC遗产保护2016年10月14日,第二届“中国传统村落·黔东南峰会”乡村保护国际论坛在从江岜沙苗寨举行,论坛以“苗寨侗寨的突出普遍价值、村寨的申遗以及村落的保护”为主题,通过专家主题发言,积极探索构建传统村落保护与与发展新型关系。来自国内外申遗产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省州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领导及部门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论坛。以下为几位专家围绕论坛 ...

• 第二次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会议

第二次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会议2016-11-24中国社科院/北大美术遗产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8:30-9:30开幕仪式主持人:朱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巍先生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崇峰先生致辞(北京大学教授兼佛教考古学会秘书长)桑贾伊·加格先生、李裕群先生:2015会议论文集《南亚与中国佛教寺院》首发式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9:40-12:00主题I:佛教考古新 ...

• “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 在深圳博物馆开幕

“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现场  2016年11月25日上午,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联合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的“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 ...

•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 ——2016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六站鸣锣开赛

11月27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六站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开跑,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出席了启动仪式,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鸣锣宣布开赛,来自香港、广州、深圳、佛山等地的600多名定向爱好者参加了当天的赛事。南粤古驿道是指1913年前广东省辖区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运用传统技艺修建的通道,包括驿道(官道)和民间古道是广东历史上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南粤古驿道是由水路和陆路组成的通道网 ...

• 甘肃省政协召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月协商座谈会

2016-11-30甘肃省文物局甘肃省文物局  11月25日上午,甘肃省政协在兰州召开月协商座谈会,就“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议题进行建言献策。省政协主席冯健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栗震亚主持会议,省政协秘书长陈伟、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出席会议。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省文物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到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部分民主党派和市州政协的负责同志,部分省政协委员 ...

• 中国文物代表团赴意大利交流访问

应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及文物宪兵司令部邀请,国家文物局刘曙光副局长率中国文物代表团于2016年11月10日至13日赴意大利访问。在罗马期间,双方在意大利文物宪兵司令部举行中意打击文物犯罪经验交流会。中方从法制建设、工作机制、信息化建设、文物进出境管理、文物市场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向意方详细介绍中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工作情况;意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和文物宪兵司令部相关负责人向中方着重介绍了意大利在追缴非法进出境文 ...

• 世界第四大博物馆的丝绸之路考古

文章出处:东方早报作者: 陈诗悦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塔吉克斯坦文物展示  上海博物馆“交通中西”的“一带一路”系列讲座前不久邀请欧亚十余国专家学者从艺术和考古的角度来发掘与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对已经访沪的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专家进行了专访,结合一部分讲座节录,呈现在广袤的欧亚之心所发现的丝路艺术。  包括冬宫的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 ...

• 城市考古与考古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文章出处:南方网作者:杨逸 钟志阮 穗文考  11月26-27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城市考古与考古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国内20余家具有考古发掘资质的城市考古单位和部分省级考古单位代表,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专家学者近80人参加会议。“城市考古与考古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图片来自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官微)  当前,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 ...

• 机翼下的丝绸之路“双遗产”

原创 2016-11-29 王金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机翼下的丝绸之路“双遗产”》(组照)拍摄时间跨度长达10年(2006-2016)。内容涉及丝绸之路沿线陕西、甘肃、青海(青海道)、新疆四省区最著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如故城、遗址、石窟、寺院、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名山、湿地、河流......拍摄路程单程长达5000多千米,有的拍摄点往返三、四次之多。使用机型:动力伞、三角翼、热气球、多种型号无人机。陕西宜川黄河壶口瀑布(国家 ...

•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的勘察发现——社科院考古所2016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十五)

讲座题目: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的勘察发现主讲人:钱国祥站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讲座时间:2016年11月28日(星期一)14:00—17:00讲座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内容提要:  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的都城遗址,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太极殿是该城曹魏至北魏宫城的中心正殿,它的出现改变了秦 ...

• 《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审议正式通过

11月22日下午,《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宁波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 根据国务院相关协调会议精神,国家文物局确定“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8年度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由泉州牵头,联合广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共同实施推进。目前,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4处史迹点(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保国寺、天童寺)已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

• 西方人对“兵马俑希来说”的反思

在距离秦始皇帝陵墓东北方向不到1.6公里的地下,三个陪葬坑中埋着大约有8000个兵马俑,包括步兵、弓箭手、骑兵、战车驭者及将军。如今,有新的研究(包括新近翻译的古代文献记录)表明,这些兵马俑的建造灵感源于希腊艺术。 本文最初发表在《对话》杂志上。之后该文转发于《生活科学》杂志的专家之声:“专栏与见解。” 中国的考古发现很少受到关注。然而最近对新疆人类遗骸进行的线粒体DNA测试吸引了国际媒体的目光。结果表明, ...

• 莫高窟耄耋“守望者”:六十载倾心“绣”壁画

中新网丨赵富师 赵雪涛84岁高龄的文物保护专家李云鹤先生今天依然在文物修复现场工作中新社兰州11月25日电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年逾八旬、满头华发的老人李云鹤在此“守望”60多年,倾注毕生心血“绣”壁画,钻研探索“国产”文物保护技术。目前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复原塑像500余身,其多项研究成果为内地“首创”。无论春夏秋冬,李云鹤经常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提着手电筒,背着磨得发亮的工具箱,穿行在莫高窟 ...

• 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会议题目: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2016年11月26(周六)、27日(周日)会议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会议室(11月26日)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新楼A座101报告厅(11月27日)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佛教考古学会会议介绍:佛教在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中国与南亚各国佛教考古学的交 ...

• 李振宇教授在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6-11-25李振宇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我代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全体师生,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学委会和各主办承办机构对学院的信任表示感谢! 工业的兴起、发展和转型,是人类发展进程的一面镜子,从一开始就和建筑密不可分。《考工记》中记载,“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 ...

• 首届禹贡青年沙龙年度大会历史地理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会议议程

学术沙龙|首届禹贡青年沙龙年度大会历史地理学的新思考和新探索会议议程2016-11-24历史地理研究资讯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可以订阅哦时间:2016年11月26日(星期六)地点: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201会议室开场介绍时间: 9:00-9:10主持人: 邹怡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副教授)报告 一时间: 9:10-10:10(每场报告30分钟,评议10分钟,回应与讨论20分钟)报告人:颜岸青(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生) 地 ...

• 新疆史丨这里名为“阔孜其亚贝希巷”

丝路新语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是个具有二千多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疏勒。这座名城的灵魂在老城,而老城的精髓则是高台民居了,维吾尔名:阔孜其亚贝希巷。奇特的高台民居、迷宫式的古老街巷是维吾尔建筑文化的集中荟萃,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高台民居现有居民603户,人口2450多人,全都是维吾尔族。到高台民居参观、访问的游客对维吾尔的风俗习惯要尊重。高台民居地势崎岖,人口密集,小巷很多、纵横 ...

• 2016中国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完美落幕

来源: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图:单霁翔院长(左)、Patrick Edward Martin主席(右) 2016年11月19日-2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工业遗产学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联合举办的“2016中国第七届工业遗产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的300 ...

• 中国与南亚佛教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北京)研讨日程安排

2016年11月26日(周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幕仪式(8:30-9:30)主持人:朱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王巍先生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崇峰先生致辞(北京大学教授兼佛教考古学会秘书长)桑贾伊·加格先生、李裕群先生:2015会议论文集《南亚与中国佛教寺院》首发式主题I:佛教考古新发现(9:40-12:00)主持人:达亚·迪萨纳亚克,八木春生1.段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佉卢文 ...

• 考古最新发现!秦始皇陵里竟然有个“动物世界”

秦始皇陵博物院总工程师周铁日前表示,在对秦始皇陵最新钻探工作中,通过对道路系统的局部发掘,考古人员已基本了解陵区的大体结构。专家还发现了大量陪葬坑,有的陪葬坑面积甚至达几千平方米。发现400多座陪葬坑大量石制盔甲周铁表示,在秦始皇陵园内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余座,在周边又发现了几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在目前已发掘的陪葬坑里,基本以陶制品为主。秦始皇陵/资料图在秦始皇陵的陵区外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 ...

• 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发布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至少再建10个

国家文物局近日在官网发布《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成20至30个遗址博物馆,以及10至15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形成8至10处大遗址保护片区,全面实现大遗址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六片、四线、一圈”为核心,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大遗址保护格局。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基本实现大遗址本体和环境安全,完善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保护利用设施建 ...

• 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丝路探寻高峰论坛暨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特藏馆新馆开馆仪式”

2016年11月18日,新疆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丝路探寻高峰论坛暨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特藏馆新馆开馆仪式”。自治区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党组书记梁超,校党委书记巫文武,黄文弼先生后人黄纪苏先生,黄文弼中心主任朱玉麒先生出席开馆仪式并共同为“黄文弼特藏馆”揭牌,副校长薛徽主持开馆仪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开馆仪式。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博物馆、甘肃考古所、 ...

• 新疆吐鲁番地区洋海古墓发现的那条中国最早的裤子

2016-11-23巩亮亮新疆之窗出土于洋海古墓的裤子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知道,3000年前火焰山南麓的戈壁荒漠中一次埋葬仪式上有过怎样的故事。但是,两条出土于此的裤子,却在告诉今天的人们,在那个水草丰美、驼铃声声的年代,塔里木盆地的先民已经成为中国最早穿着裤子的人。   一条“在中国吐鲁番地区洋海古墓内发现的两条裤子,可能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裤子”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消息中称,这两条裤子的年代可 ...

• "全球发展与中国视角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的“全球发展与中国视角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法国等13个国家的44位动物考古学者,围绕以下8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区域动物考古学综述性研究  墨西哥国家人类历史研究所Joaquín Arroyo-Cabrales介绍了拉丁美洲动物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印度德干大学Arati

• 坐在陶罐上的“思考者”

以色列叶胡德城近日出土了一件有趣的陶罐,罐口塑造了一位表情似在思考的小陶人。考古学家在一处房屋的改建过程中发现了这件制于约4000年前的陶罐。“最先显露的是罐体,属于那个时期的标准器型。接下来我们看到了这个之前从未见过的,刻画生动的小陶人。”负责发掘工作的IAA主任告诉记者。这件不寻常的陶器高约18公分,罐体呈长椭圆形。陶人坐在罐口,左手置于膝盖上,右手托着下巴,似在思考着什么。“陶人的形象塑造和细节的精 ...

• 促进繁荣发展 “寻迹唐蕃古道穿越之旅”抵达拉萨

“唐蕃古道”“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道。千百年来,它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各省藏区的重要交通走廊,古道经过的许多地方,仍然矗立着人们曾经修建的驿站、城池、村舍和古寺庙,遗留着时代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一条深藏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并存的千年古道。

• “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京开幕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2016年11月19日,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北京高校研究生考古论坛”在北京科技大学隆重开幕。论坛现场  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大 ...

• 2016年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在荔波召开

新华网贵阳11月21日电(通讯员董琳琳 姚 琪 蒙圣璇)11月17日,2016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大会(第一届)在贵州荔波开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欧敏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副秘书长周家贵,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嘉麒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刘佳福,以及贵州省住建厅副厅长陈维明,荔波县委副书记、县长叶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洪,县政协主席董豫黔等出席会议。本届大会 ...

• “木质建筑的结构健康评估”国际会议17年在土耳其举行

会议名称:“木质建筑的结构健康评估”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Health Assessment of Timber Structures)时间:2017年9月20-22日地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主办方:哈桑卡里奥库大学 (HKU)等摘要截止日期:2016年12月9日信息来源:http://shatis17.hku.edu.tr/发布来源:清源文化遗产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