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美术传播和文明互动”学术研讨会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召开
来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微信公众号2023年10月7日至10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南开大学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美术史”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丝路美术传播和文明互动”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四川等地相关 ...
来源:“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微信公众号2023年10月7日至10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南开大学丝绸之路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丝绸之路美术史”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丝路美术传播和文明互动”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克孜尔石窟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四川等地相关 ...
巍巍天山接秦岭,悠悠塔河入积石。11月18日,“载瞻载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在新疆美术馆顺利开幕。特展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自治区文博院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中心、欧亚考古工作坊承办。据介绍,展览共展出各类文物180余件,涉及旧石器时代到汉晋隋唐。展览共分四大部分,以新疆考 ...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重要指示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我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于2023年11月17-18日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论坛以人与自然的当代关系:共存、互鉴与可持续为主题。我会理事长刘玉珠、 ...
天山南北,古城、烽燧、碑铭星罗棋布,丝路沿线,石窟、佛寺、古墓层出迭见,实证多元一体格局,拓展边疆考古纵深。近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新疆文物保护利用成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新疆,踏访“考古中国”进展,走向新疆历史深处。探索源流 寻脉史前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宏观指导下,新疆主动性考古项目纳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充分发挥考古工作在 ...
2023年10月23~25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召开。按照大会的组织安排,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于23日下午、24日全天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3-8会议室召开,会议为期一天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河南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市考古研究 ...
2023年10月23-24日,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举行期间,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分组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宾馆B1-2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考古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西北大学文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上午,在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举行期间,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宾馆3-102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023年10月23-2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0月23日下午-24日下午,边疆考古专委会共计二十一场演讲为大会奉献了一次边疆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学术盛宴。边疆考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的发言为大会公共考古讲座,题目是《中西文化的交汇—— ...
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获奖项目(2021-2022)在京颁奖,江西景德镇彭家弄、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浙江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南天禅寺,上海贵州西里弄、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以及南京小西湖街区7个项目获奖。此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办,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 ...
2023年10月23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23日下午及24日全天,新石器专业委员会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史前基础”研讨主题,在陕西宾馆会议中心3-3会议室举行了分组讨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41家单位的67位代表进行了43场讲演,近100位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公众聆听了讲演 ...
1973年发现的吴城遗址在中国考古学上具有突出的意义。吴城遗址的发掘破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旧有观念,在南方地区揭示出一个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探讨南方地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正是通过吴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李伯谦先生率先提出“文化因素分析法”,并成功对吴城文化的组成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现在“文化因素分析法”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 ...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来源:新华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近年来,夜塬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惊喜连连。夜塬遗址位于黄河支流南 ...
珍贵的多民族语言简牍文书、美轮美奂的雕塑壁画、精致的丝绸毛纺织品、独特的彩陶艺术……新疆全区现有备案博物馆126家,文物(文旅)部门归口管理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22万余件/套,资源丰厚、展陈丰富,向人们展现着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疆文博工作者脚踏实地、孜孜以求,充分挖掘、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物证、考古 ...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1 保存下来的文化瑰宝“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共分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4个部分,展出文物150件(组)。新疆文博院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 ...
桂林甑皮岩遗址是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1965年调查发现,1973年首次进行考古发掘,2001年再次发掘。遗址的两次发掘及“甑皮岩文化”的命名与相关研究,对于研究华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及陶器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值此甑皮岩遗址考古发掘五十周年之际,为践行“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 ...
11月9日,《考古中国》通识课程开设特别讲座,邀请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兼任教授张建林以“作为大遗址的唐代帝陵——唐陵考古的思路、方法与收获”为题作报告。讲座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主任、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主持,选修《考古中国》通识课程的同学及校内外师生共计百余人到场 ...
11月3日至11月5日,古代城墙军事防御与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等国家的十七位著名学者,围绕“古代城墙军事防御与遗产保护”,开展主旨研讨。同时,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等六家遗产保护管理单位共同推动成立、筹备中国古迹遗址协会城防与军事遗产专业委员会,并将专委会秘书处正式设在南京。活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 ...
2023年10月23日下午至24日下午,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代表和40余位旁听人员,参加了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共听取了19场会议报告,内容包含近年来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新进展。研讨会现场通过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数量显著增加,为实证中国“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提供了丰富的考古学 ...
丝路深秋,行走新疆。天山雄伟、峡谷壮阔,胡杨金黄、石榴火红。风景之美尽收眼底,文物之美流韵绵长。新疆文物数量大、类型多、年代早,新疆广袤的大地上,分布着不可移动文物9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20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国22处遗产点,6处在新疆。这些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讲 ...
2023年10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第三讲《秦汉地方城邑》在考古楼A座101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云河助理教授主讲。李云河助理教授主讲讲座现场一、郡县制与郡国并行秦汉时期实行了新的制度,即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郡县制以及西汉前期的郡国并行制。对于郡县特别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的郡县,历史学家做了许多 ...
2023年10月23日上午,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陕西西安开幕。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分会场讨论在陕西大会堂3-12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 ...
近日,“中华文明及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全国研究生考古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承办,旨在通过征文形式,面向国内外选拔在学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研究生开阔视野,启迪智慧,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 ...
2023年10月16日,第二届“夏文化考古”研修班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班。 开班仪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副主任何毓灵研究员主持,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张凌副司长、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张慧明处长、洛阳市文物局余杰局长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杜金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贾一凡,分别作为教师代表、学员 ...
2023年10月12-13日,由沧州渤海新区管委会、黄骅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文物局承办的“海丰镇遗址考古成果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举办,“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工作站”同步挂牌成立。来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 ...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通知》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周密组织部署,确 ...
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进一步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023年10月20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办召开首届“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于北京大学考古A座101召开,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全国各考古研究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由北京 ...
东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孙吴政权为了更好治理溧阳地区,分溧阳西境设溧阳屯田都尉,东部置永平县;孙亮和孙皓时期永平县两度为侯国。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更永平县名为永世县,复置溧阳县;永世县也一度为侯国所在。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分永世县西置平陵县。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废平陵县,其地分属溧阳、永世二县;隋文帝开皇 ...
10月15日,在平顶山市参加“2023夏文化论坛——年代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叶县余庄遗址,余庄遗址出土的成套陶礼器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兴趣。考古发掘负责人、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华介绍说,余庄遗址是一处大型环壕聚落,壕内面积约125万平方米,是目前河南发现的面积最大的龙山时代的遗址,距今约4000至4400年。余庄遗址大型墓葬的发现 ...
中肯联合考古队近日在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新发现一处典型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石器的旧石器地点,为研究勒瓦娄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现代人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 据中方现场负责人赵清坡介绍,博高利亚湖遗址位于巴林戈郡马里加特镇,地处东非大裂谷,东北距巴林戈湖12公里,东南距博高利亚湖15公里,遗址周边河流密布。此次新发现 ...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7至19日,第16届中国国际品牌授权展览会(简称“CLE 中国授权展”)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吸引国内外2200+全品类IP/机构参展,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恭王府博物馆在内的多家文博机构以及文博授权IP企业参展。展会期间同时举办了2023“跨界新生态让文物活起来”交流对接会。今年的CLE中国授权展 ...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一直是法国民众关注的焦点。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超过三分之二的塔顶被烧毁,标志性的尖顶整个坍塌,世人为之震惊和心痛。最近,修了4年多的巴黎圣母院,终于有了重大进展:坍陷的中殿拱顶完成封顶,标志性的尖塔也进入组装,完成后就可以拆除手脚架,重新对公众开放。这两天,路过巴黎圣母院的人们发现塔尖居然重新竖立起 ...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博物馆收藏的《文殊图》,为上世纪初经卢芹斋之手流散至北美的晋南壁画,馆方注明出自山西洪洞广胜寺下寺后殿。该画尺度大、品相好、描绘精、题记可辨识。但学界鲜有论及。作者对其出处、题记、主题、图式来源等问题略作考订,并认为,此图当为《世亲写经图》为确,是元代晋南壁画中的杰出之作。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战乱社会动荡无 ...
2019年火灾事故五年过后,巴黎圣母院终于将在今年年末重新开放。10月18日,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推出特展“巴黎圣母院的宝藏”,以120余件文物讲述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法国历史变迁。据悉,这一特展闭幕后,这些遗物和珍宝将重新回归巴黎圣母院。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大火,超过三分之二的塔顶被烧毁,标志性的尖顶整个坍塌,世人为之震惊和心痛。高达 ...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联合山东省内50余家博物馆举办的“禮运东方:山东古代文明精粹”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共展出400余件(组)精品文物,是山东文物精品的首次大规模集结式,为观众呈现了从新石器中晚期到夏商周、两汉,唐宋至明清的山东古代文明脉络。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山东省,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濒临渤海和黄海, ...
中国与意大利是东西方历史文明的代表。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东西方架起了联系的桥梁,这也是中国与罗马往来沟通的第一步。10月23日,“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特展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开幕,展出来自古罗马文明的代表性文物98件/套,包括法尔内塞收藏的藏品和出土自赫库兰尼姆、庞贝古城的珍贵文物,囊括雕像、银器、 ...
澎湃新闻获悉,作为中国考古学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高端学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四届考古学大会10月23日在西安开幕。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牵头主办,每2年举办一次,千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会议主题,开展近600场报告和交流。此次大会上,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 ...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朝已有关于“廊桥”的记载。廊桥是中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和聚会。澎湃新闻获悉,国家文物局近日在浙江泰顺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会。部分廊桥分布密集省份文物局代表、专家学者代表、部分廊桥分布密集 ...
澎湃新闻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故宫博物院刚刚发布公告《优化分时段预约参观公告》,从今年11月1日起,也就是参观接待淡季开始,进一步优化分时段预约的措施:上午预约上午进,入院截止时间为中午12时;下午票入院时间从11时开始。据称,这将进一步缩减观众入院时长,减少院内客流高峰期拥堵现象,提升参观服务体验。上午9点太和门广场客流高峰情景一、故宫博 ...
今年,南京博物院迎来建院90周年。11月,“九十年春华秋实——南京博物院的珍藏”将在南博开幕,展览通过展现90组(约200余件)南博珍藏,呈现南京博物院走过的九十载春秋。展览不仅回顾了南博九十周年发展历程,同时从南博科学研究、考古发现、文物征集等不同角度,以南博丰富的馆藏展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览海报从南博老大殿竣工的前世今生到如今“一 ...
澳大利亚时间10月25日上午10时,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向中国返还了3件珍贵文物艺术品,归还仪式在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举办。这也是自中澳两国建交50多年来,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首次向中国返还文物艺术品。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与澳方艺术部长托尼·伯克在现场签署移交文件。潜龙化石鎏金观音铜像彩绘陶制人物骑马俑本次归还的文物包括潜龙化石、鎏金观音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鸟足神像新华社发山东博物馆展出的大汶口文化嵌绿松石象牙雕筒新华社发西安半坡博物馆展出的彩陶盆新华社发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都是直播的热门地点。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新华社发【网聚世界中国风情】 “蹲”文物直播间,看三星堆文物在半掩半埋中被挖掘,听2500年前的青铜乐器演奏《茉莉花》,“触摸”《千里江 ...
澎湃新闻获悉,“相遇:明清外销艺术品上的中国人图像”展于10月28日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外销艺术品上的中国人图像为切面,通过外销精品文物,讲述中外文明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遇与汇融的故事。展览现场本展览内容共分“幻想:神秘的中国人形象”“沉迷:令人向往的‘中国风’”“ 显现:清代人的社会百态”三部分。展览内容详实,展示了约翰 ...
备受关注的上海图书馆重磅年度大展——“大汉雄风——上海图书馆藏汉碑善本展”今天(10月30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该展为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的首个碑帖方面的大展,900多平方米的展厅四面悬挂汉碑卷轴,气势恢宏。作为国内外首个汉碑善本专题展,展览选取了上图馆藏汉代碑刻,包括碣石、碑版、摩崖、石阙、画像题字等在内的90件珍拓善本,其中 ...
“一书付之梨枣,可化一为千百。”雕版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发明。明清之际,是雕版印刷大放异彩、全面普及的时代。但脆弱的木质书版具有唯一性,随着历史变迁,不免书厄浩劫。一旦毁弃,踪迹全无,故留存至今者,早已是凤毛麟角,可谓“吉光片羽”。10月30日,“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开幕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活动同时宣布,在 ...
澎湃新闻获悉,11月10日,“域外遗珍:漳州窑瓷器特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展出精选的域外回流漳州窑珍品235件,含一级文物33件。该展也是这批海外回流的漳州窑瓷器的外展首站,从历史源流、瓷器精品和外销盛况等三方面来展示漳州窑的发展和影响。漳州窑瓷器是明末清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瑰宝,以纹饰精美、釉色丰富著称。在一百多年的辉煌中,漳州 ...
如果时光倒转数百年,生活于清代宫廷中的人们如何理解时间?时间在紫禁城日常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清宫绘画如何将无形的时间以有形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来?新近出版的《紫禁城里的时间映像——透视清代宫廷绘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涉及清宫绘画中的多重时间问题,从中原、西洋、满洲、自我、国家、古今、时空等七个层面,探析清代宫廷绘画的图 ...
澎湃新闻获悉,10月16日—17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和中国紫禁城学会主办的第六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论坛以“文物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共享”为主题,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经验、机遇和挑战,旨在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交流与共享。论坛期间,与会人士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成果等角度讨论国际组织在促进文物保 ...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常熟博物馆藏砚一百余方,涵盖西晋自宋乃至近现代,其中不乏名品佳作,如西晋青瓷三蹄足圆形砚、宋抄手端砚、明胡俨款神骥图鱼脑冻端砚、清孙原湘铭蕉叶白端砚、清绞釉云龙纹瓷砚、近代陈端友刻仿古铜爵纹端砚等。澎湃艺术获悉,“墨田文心——苏派砚雕文化展”近日在常熟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特遴选苏派砚雕佳作40余方,以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