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 遗产调研|西域寻踪——新疆地面佛寺和佛塔遗址专项调查项目纪实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润物 遗产”关注我们֍ 祈愿疫情平息,时和岁稔 ֍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古代丝绸之路商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文化自古以来便由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构成了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 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 ...

• 宿白先生对考古学及遗产保护事业的贡献

本期作者:李芃芃“ 致学存乎心,补拙莫如勤。”——2010年,宿白先生为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整理基地题词图/宿白先生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期间,来源:历史沿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pku.edu.cn)宿白(1922.8.3-2018.2.1)先生,字季庚,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后任职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考古学教研室、兼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编目员,1947年 ...

• 关于夔国文化探索中的几个问题

“夔”、“归”二字早在殷商甲骨刻辞中就有发现,多数学者认为这与夔国有关,只是对于夔国的地域看法不尽一致。如郭沫若就认为后世之夔国,当在现湖北省秭归县。丁山有不同见解,认为应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李瑾考证其在今山东西部,大汶河以北,泰安以西一带。姚孝遂却认为甲骨中出现的“夔”字“都用作先公名,是殷人传说中的祖先,与地名完全无关”,至 ...

• 重庆早期青瓷窑址发现的回顾

一、从重庆市“二普”培训班说起 1986年12月8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重庆位居38座城市之列。也就是在此日之前的两天 ——12月6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重庆市文物普查干部培训班在号称“山城花冠”的南岸区南山上开班。为了补充文物普查工作中文物专业干部的不足,重庆市博物馆应主管部门——重庆市文化局的要求承办了这个培训班。 ...

• 垫江峰门铺石刻与南宋“京蜀驿道”成万段的交通地理

峰门铺位于重庆垫江县与四川邻水县交界的明月山脉,历史上又有峰门关、峰门山之称,垭口两峰壁立、一径中通,尝为川东岭谷区的要道关隘。因应交通地理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翻越峰门铺的古道在历史时期的功用和地位屡有迭更,地方官府和士绅为昭示过往,在峰门铺的崖壁上题有多通内容丰富的石刻,时代历宋、明、清、民国不等,为后世了解峰门铺与相关区域的历 ...

• 黔江山羊洞惊魂 ——考古学者和BTV记者历险记(上)

图一 探索有神秘符号的“藏宝大厅”考古总是那么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公众考古工作促进考古行业走下“学术象牙塔”,更好地为现代社会公众利益服务。它通过走进考古现场、考古遗址公园、宣传日、遗产实践、媒体转播和相关社会活动来促进考古资源的社会化。随着近年来户外探险和旅游业的发展,一些藏在深山具有优美景观和古代人工遗迹的洞穴被陆续发现,并 ...

• 黔江山羊洞惊魂 ——考古学者和BTV记者历险记(下)

六、神秘符号露真容●惊艳山羊洞山羊洞由地下走廊构成,洞穴重重叠叠,有的高达四层,层层相通。其中,最底下的一层是暗河水流体系河床。洞内有的地方异常宽阔,石灰岩构成的洞顶和洞壁光滑平整,仿佛是人工造就的歌舞厅。在迷宫似的山洞里,有无数晶莹剔透的钟乳石从洞顶倒挂下来,有的像冰雕玉琢的花朵,有的像老翁银白的胡须,又细又长垂直飘下。岩壁上 ...

• 进窑一色,出窑万彩——浅谈重庆涂山窑窑变艺术

涂山窑是宋元时期重庆地区的著名窑址,主要分布于重庆南岸区黄桷垭镇南山与涂山之间的宽谷地带,取名自“大禹娶涂山氏”之涂山。涂山窑始烧于北宋晚期,是宋金战争背景下窑业技术南移的产物,南宋是其盛烧期,至元代逐渐衰落,是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窑场之一。20世纪30年代,葛维汉先生在重庆黄桷垭调查时发现,并称之为“重庆的建窑遗址”。80年代以 ...

• 潼南万佛岩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基址考古工作取得阶段性收获

项目概况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文物局印发的《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相关要求,加强重庆石窟寺考古、保护及展示利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1年10月开始对潼南万佛岩摩崖造像及寺庙建筑基址开展主动性考古 ...

• 石雕万千 ——浅谈重庆地区宋代石刻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侧,西接成都,东邻荆楚,山地崎岖,地理和经济环境皆相对独立。宋时,重庆地区儒、释、道并行,精神信仰复杂,墓葬表现出较为独特的装饰风格。石室墓是宋代重庆地区最主要的墓葬形制,通常会在石质构件上进行雕刻装饰,装饰题材大体可分为四神、启门图、武士、侍从、宴饮、花卉凤鸟、吉祥语、仿木结构雕刻等。石刻装饰是宋代重庆地区社 ...

• “凡葬必于高陵之上” ——重庆市高新区金凤镇黑房子东汉至六朝崖墓群考古发掘收获

黑房子崖墓群位于重庆市高新区金凤镇海兰村1组,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9°30′43.70″,东经106°17′21.25″,海拔317米,分布面积约2400平方米,该崖墓群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定为文物点。2021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金凤隧道工程的建设,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施工红线范围内的黑房子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17座,留取资料6座,现将初步发掘 ...

• 一江分两岸,水下有乾坤——重庆首次内河水下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一、工作背景嘉陵江是长江上游最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流经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四省市,干流全长1120千米,整体落差2300米。嘉陵江自古就是沟通西北、西南地区与三峡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的通衢大道,是西南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自汉唐以来,嘉陵江水运就发挥着转运军粮物资等重要作用。至南宋时期,名将吴玠曾特向朝 ...

• 怀柔远人:秦国羁縻巴蜀的内涵与比较

中国古代处理中央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人群的关系时,大多实行羁縻治理策略。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事务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羁縻之 ...

• 巫山县大水田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巫山县大水田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大水田遗址发掘区及周边环境 大水田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伍柏村三社,地处重庆库区大溪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大溪遗址和人民医院遗址之间。遗址分布在长江左岸的缓坡台地上,北面距林家湾遗址约1000米,南面距冬瓜包遗址约200米,东面紧邻长江,西面为缓坡台地,分布面积约12000平方米。铜剑清理 遗址 ...

• 黄泉下的北斗星:彭水山谷公园墓群的发掘

彭水县城一角彭水县位于重庆东南部的武陵山区的乌江下游。县城处于乌江和郁江的交汇处,是一座不大的河谷型山城,其西有插旗山,高峰耸翠,山势陡峭。2012年11月,彭水县山谷公园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座东汉至六朝时期的石室墓。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接到报告后,很快组建了山谷公园墓群考古队,并委派我作为工地现场负责人。墓葬(编号为一号墓)位于山谷公 ...

• 佛系与世俗的交融——南川区中医院南宋墓葬发掘记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南部是渝南黔北的重要门户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始建隆化县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的讳改为宾化县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改为宾化寨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渝州僚人(仡佬族)李光吉、梁秀、王兖等三族占领宾化寨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夔州路转运使孙固、判官张诜、兵马使冯仪率军平荡“三族”复名隆化 ...

• 重庆汉墓的发掘

译文重庆汉墓的发掘【美国】大卫·克罗克特·葛维汉 著林必忠 于桂兰 译熊一娣 邓桃丹 校摘要:1936年,重庆市区在修筑公路时发现三座汉代砖室墓;1938年,美国传教士葛维汉先生运用现代考古方法,对此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器物。从现在看来,当时的发掘工具比较简单,工作方法也不算太严谨,出土文物也不丰富,但这应该是重庆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始,历 ...

• 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丨重庆忠县坪上遗址

坪上遗址位于忠县洋渡镇鱼洞村五组,地处长江东岸二级台地上。2017年6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通过3个月的发掘工作,共发掘面积1010平方米,清理墓葬16座、灰坑12个,时代涵盖商周、西汉、东汉、南朝、唐宋和明、清时期,出土了陶、铜、铁、石等各类文物300余件。忠县坪上遗址一、历史地理环境 遗址 ...

• 关于小田溪墓群考古发掘的记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年前,我们在重庆涪陵小田溪巴人贵族墓地发掘的经历,恍如昨日。2001年秋,位于重庆涪陵小田溪墓群中心地带的周家下院六户人家遭受火灾。在这被大火摧毁的房基之下,文物工作者却利用物探新技术勘察确认了“异常”。据当地村民讲,他们偶尔发现有不明身份的人来此打探古墓葬的情况。为了文物安全,在涪 ...

• 发现田弘墓

田弘(511年-575年),字广略。高平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南北朝西魏、北周将领。周武帝时大司空。田弘少慷慨,立志功名,勇敢有智谋。北魏永安年间,初投万俟丑奴起义军。尔朱天光入关中,田弘在原州归顺,担任都督。宇文泰初统贺拔岳余部,田弘求见进谋略,受宇文泰赏识,以他为心腹。534年,迎魏孝武帝入关中,以功封鹑阴县子。宇文泰把自 ...

• 大溪文化出土玉器初探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重庆考古大溪文化是以重庆巫山大溪遗址命名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其年代在距今6300年—5300年间,主要分布于长江中游地区及三峡地区(西起渝东南、东到鄂中南、南达洞庭湖北岸、北抵荆山和大洪山南麓),是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多种形式的屈肢葬为特色的区域性考古学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末大溪遗址正式发掘以来,重要考古发现层出不穷, ...

• 中国首次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考古发掘

从新疆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获悉,中国人民大学考古队日前已对新疆库车市境内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进行考古发掘。据介绍,是次考古发掘,为后期当地政府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维修加固和文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这是中国对苏巴什佛寺遗址东寺首次进行考古发掘。苏巴什佛寺遗址,又称昭怙厘大寺,位于新疆库车市东北却勒塔格山南麓,是第四批中国重 ...

• 南佐遗址将带来怎样的黄土高原史前文明风貌?

南佐遗址的面积是二里头遗址的两倍,核心区域与另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实证——良渚古城遗址的中心区域莫角山台城一样大南佐遗址应是探索早期中华文明的关键性核心遗址之一,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泾渭流域的黄土高原之上,历史勾勒出这样一幅景 ...

• 中国稀见存世之唐代壁画:佛光寺《西方净土变》

❖佛光寺东大殿,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除了因其无可比拟的“中国古建第一瑰宝”的盛誉外,大殿拱眼处的《西方净土变》壁画,亦举世瞩目,它成为中国目前所知为数不多的唐代壁画遗存之一。“西方净土变”,是古代画家按照佛教经典,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的净土世界壁画。有唐一代,西方净土信仰大为普及,因此,“西方净土变”成了 ...

• 神狮鬣秋风-大唐皇陵兆域石狮遗存考察探究

长安关中平原渭北有着一座座规模宏大、雄伟的唐代帝陵,其营造集于山之阳,兆域之内群峰连绵,松柏苍翠,掩映成群,素瓦朱垣,宫寝玉殿连绵,域内皇寺梵音飘渺,心系长安李唐皇嗣。大唐皇陵兆域堪舆建筑犹如长安城布局,柏城四神门由神狮雄踞护佑,宽阔绵长的司马道有鹊台、乳台、石像生、朱雀门、享殿、入陵山至天子玄宫,后越陵顶至玄武之神门,东西二神 ...

• 琉光溢彩:绣墩

  绣墩又称坐墩,是中国传统家具凳具家族中极富个性的一类坐具,一般为: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介绍:“腰鼓形坐墩,是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唐代以前人们一般席地而坐,家具多为低型,唐以后起居方式改为垂足而坐,家具也随之变 ...

• 乾隆帝《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

自称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在其继位之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以巩固国家统一。他或亲征、或派兵,先后领导了10次重大军事行动:即两次平定准噶尔之役,两次金川之役,以及平定大小和卓之乱,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两次抗击廓尔喀之役。为了宣扬其“十全武功”,征战凯旋归来,乾隆皇帝都要下令为班师回朝的功臣绘制画像,并将 ...

• 精选 ‖ 敦煌壁画高清大图22张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至今保留着众多洞窟,本系列以高清的图像,记录敦煌莫高窟最经典的壁画与彩塑作品,领略敦煌壁画独到的艺术之美,深入了解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体验敦煌石窟艺术创作者高超的技艺与匠心。传播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宝藏。全套共22册,内含高清大图为对开精选敦煌历代画塑作品,以高清大图形式为读者提供鉴赏、装 ...

• 旃檀精舍 | 昆仑奴的“奇幻旅程”

长安城里一品大员郭子仪家的一个美貌歌女,突然一夜之间从高宅大院里失踪了,两年后才在外被人遇见,原来是她和一个姓崔的小伙子私奔做了夫妻。才子佳人对上了眼,暗通款曲,再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本是一个熟烂老套的中国式古典故事模式,而如果不是因为崔家一个叫磨勒的昆仑奴鼎力相助,大展神通,他们的好事恐怕难以得偿所愿。这个一千多年前的唐传奇故事 ...

• 声声慢 心弦动——福建古代音乐文物拾珍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枕武夷山,东临大海。上古至秦汉时期,闽越先民留下了文化艺术创造活动的遗迹;汉晋之后,北方中原民众先后数次大规模迁入,带来较为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历代流传融合,形成了福建多元深厚的传统艺术文化积淀。福建古代音乐文物作为福建传统艺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大量珍贵的乐器实物,又有许多与音 ...

• 大英博物馆藏银鎏金花丝凤冠年代考证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大英博物馆亚洲区中国厅编号为2002,0521.1的藏品,是一件银鎏金花丝凤冠。在大英博物馆的官网介绍中,这件凤冠制作于明代,高18.5厘米,1924年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凤冠先是由日本收藏家山本悌二郎收藏,后来又转手给瑞典著名收藏家卡尔·坎佩,最终由号称“英伦三老”之一的伦敦老牌古董商埃斯肯纳齐于2002年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自古以来, ...

• 【考古现场】手工业考古视野下的玉石器研究(第一辑)

我国史前至秦汉时期石玉器手工业的演进  石器作为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之一,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并且在人类社会早期历史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支配性地位和作用。因此,石器手工业是最古老的手工业之一。加之石器易于保存,石器和石器手工业研究成为人类早期历史和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并且长盛不衰。 玉技术与玉作坊  玉技术指从 ...

• 尹吉男丨考古学研究途径的知识生成:东汉石祠的形式和画像内容

在石祠内设置石刻画像是为了服务祭祀,而不是为了单纯表现艺术,这一点必须明确下来。祠堂是十分庄重的场所,不是任人随意观赏的地方。它所表现的内容也不是为了单纯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石祠画像有它一定的独立性和整体性,此外,画像内容也有着相对的稳定性。这不能理解为当时的人们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以至于千篇一律的承袭。祠堂毕竟是祠堂,而不是美 ...

• 宿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01丨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奠基者

2022年8月3日,是宿白先生100周年诞辰。宿先生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桃李天下,素称泰斗。三联书店于2017年至2021年,整合再版了宿先生以往的著作,推出了“宿白集”(六种)。旨在向更广泛的人文知识界推介这些专精的研究,它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具有开创范例的意义,更能见出对历史大问题、对中华文明的综合把握能力。为向更多 ...

• 宿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02丨佛教遗迹考古的开创者

2022年8月3日,是宿白先生100周年诞辰。宿先生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桃李天下,素称泰斗。三联书店于2017—2021年,整合再版了宿先生以往的著作,推出了“宿白集”(六种)。旨在向更广泛的人文知识界推介这些专精的研究,它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具有开创范例的意义,更能见出对历史大问题、对中华文明的综合把握能力。为向更多读 ...

• 宿白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 03丨以考古重现历史:城址、墓葬、文化遗产

2022年8月3日,是宿白先生100周年诞辰。宿先生是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桃李天下,素称泰斗。三联书店于2017年至2021年,整合再版了宿先生以往的著作,推出了“宿白集”(六种)。旨在向更广泛的人文知识界推介这些专精的研究,它们不仅在专业领域具有开创范例的意义,更能见出对历史大问题、对中华文明的综合把握能力。为向更多 ...

• 宿白丨武威行

《武威行》是宿先生论文中比较特别的一篇,最初发表在1992年的《文物天地》第1、2和3期上。宿先生的很多论文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的,而这篇《武威行》利用汉唐墓葬、馆藏重要文物、西夏蒙元遗迹材料,分四个部分,分别侧重汉晋时期的凉州城址、北朝隋唐的凉州城址与昭武九姓、西夏时期的凉州遗迹和蒙元时期的藏传佛教遗迹遗物四个方面,阐述了不同时期武 ...

• 考古有新发现!新疆这处化石群距今约800万年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近日在新疆温泉县城东北昆得仑牧场的一处山坡进行考察时,发现一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年代大约距今800万年。这是7月27日在新疆温泉县昆得仑牧场一处山坡上拍摄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新华社记者郝建伟 摄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世骐介绍,本次发现的化石层位集中 ...

• 烟台市博物馆藏毛公鼎拓本略考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重器,因铸有497字(也有499、500字之说)长篇铭文而雄冠天下。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后经陈介祺、端方、叶恭绰等人递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烟台市博物馆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张毛公鼎拓本,含铭文和器形两部分,并有多家题跋(图1)。现将相关信息及初步认识介绍如下。图1 烟台市博物馆藏毛 ...

• 汉画像石中的《纺织图》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收藏有一块描绘纺织内容的汉画像石。这块画像石出土于徐州市贾汪青山泉,纵103,横92,厚20厘米。从其拓片中可见,画面最上部有四位妇女调丝、纺线,纺好的丝团悬挂在檐下,一位织女正转身接抱婴儿,准备喂奶。此图再现了汉代织女辛苦劳作的情景,是汉画像石珍品之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汉画像石拓片 ...

• 国博馆藏元代吴江州儒学铜钟初探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铜钟(图1),1956年购自振寰阁。其舞部刻有“吴江州儒学教授陈义”等铭文,故应为吴江(隶属江苏苏州)儒学所用乐器。按其“至正辛丑”纪年款识,此钟应铸造于至正二十一年(1361)。图1自唐宋以来,儒学通常依附于孔庙,传授儒家理论,即所谓“庙学”。吴江儒学历史悠久,据明弘治《吴江志》记载,吴江 ...

• 丝绸之路文物里的文明交汇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人类文明的长河奔流不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是永恒的主题,不同文明之间进行交流、融合、碰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一条“路”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景象呢?最近出版的《杨泓文集》有专文讨论东西方文化交流,笔者颇受启发。谈到中国古代的中西交通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条大漠孤烟里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出使 ...

• 文物讲述意大利文明起源

点击查看展览详情在中意文化和旅游年重启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意大利共和国文化部博物馆司、罗马国家博物馆、意大利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合作举办的“意大利之源——古罗马文明展”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意大利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孕育了辉煌的古罗马文明,还是文艺复兴的摇篮,对西方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次展览通过来 ...

• 孙周勇:4000年前的石峁古城,闪耀夏朝前夜的文明星空

2018年10月,皇城台考古工作现场。刘忠雄摄1995年从厦门大学一毕业,我就到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前身)工作,至今没有换过地方。刚到单位,老所长让我们几个年轻人出去找周王陵。中国历史上,周秦汉唐,只有西周周王陵的位置至今仍然是个谜题。于是,我和一个同事,每天划定一个范围,骑着自行车,踏遍青山,在沟沟坎坎里找线索。同事比较 ...

• 造型奇特 | 秦陵百戏俑保护研究成果公布

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现场介绍最新研究成果7月20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的秦陵 K9901陪葬坑出土4号、28号百戏俑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该坑距离秦始皇陵封土约300米,内有东西向三条过洞、两端分别有斜坡门道大东西向“凸”字形陪葬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两次考古发掘出土造型奇特的陶俑30余件。 K9901陪葬坑在 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为世人揭示了秦 ...

• “明星”百戏俑在秦陵博物院展出

近期,秦陵博物院公布了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4号和28号百戏俑的最新研究成果,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为此,该院在文物陈列厅推出4号、28号百戏俑特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这两尊“明星俑”,展出时间为7月24日至8月24日。一直播引发“百戏俑”话题7月20日秦陵博物院官方微信视频号“专家带你探秘秦陵出土4号、28号百戏俑”直播活动,仅晚间两小时直播 ...

• 走进榆林,探访灿烂的古代文明

提起榆林,你会想到什么?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是广为传唱的陕北民歌,抑或是雅俗共赏的榆林小曲。其实除了这些,榆林还有很多无与伦比的历史遗存。7月19日至7月23日,记者一行在榆林实地探访了神木石峁遗址、府谷寨山遗址、靖边统万城遗址、清涧李家崖文化遗址、明代长城遗址等,深刻感受到榆林博大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神秘传奇的古代文明。● ● ●石破天 ...

• 大话古蜀 | 船棺葬,究竟起源于巴还是蜀?

文/陈玥琳 编/伍崇祯自古以来,国人向来尊重生死大事,有“逝者为尊”的名言。自上古时期,人们对于“死”向来深怀敬畏。这一点,从历朝历代无论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的墓葬文化中,就能极好地体现。而在先秦时期的古蜀国,一种独特的墓葬仪式,曾让无数专家学者为之着迷。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位于成都平原的成都、绵竹、双流、郫县、彭县、蒲江、广 ...

• 【锦官故事】这些古巴蜀船棺葬,反映了怎样的历史?

船棺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葬俗。历史上,不少南方少数民族有“以船为棺”的传统习俗。船棺作独木舟形,随葬物以铜、陶器为主。使用船棺葬的地区,多半处于江河湖滨,由于人民近水而居,以捕涝渔猎为业,船舟作为他们赖以生存发展而不可缺的工具,死后仍崇尚以木凿造船形为棺入葬。四川在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出土的船棺葬,是战国至秦汉时期重要的文化遗存。它 ...

• 【考古札记】龚正龙:河北境内最早车马坑 创下河北商周考古领域数个“之最

沉睡3000年,一醒惊四方。继1978年发现“亚伐”铜卣等国家一级文物后,自2021年起,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石家庄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灵寿县文广旅局启动的石家庄市灵寿西木佛墓地考古再获重要发现——发掘墓葬三十余座,出土文物220多件,还包括河北首次发现的晚商时期车马埋藏坑,创下河北商周考古领域数个“之最”。▲ 车马坑整体吊装起运现场出土罕 ...

• 杂志精选| 桑志华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揭幕人

桑志华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揭幕人文 / 周静 李文 图 / 天津自然博物馆桑志华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作出的贡献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来华 25 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北方各省,发现了甘肃庆阳幸家沟和赵家岔、内蒙古萨拉乌苏、宁夏水洞沟等旧石器遗址,采集了大量地质学、古生物学等标本,发表了大量旧石器相关研究著作,并创立了北疆博物院,留下了丰厚的遗 ...

• 旃檀精舍 | 大同上华严寺大雄宝殿明代造像二十诸天

  大多数人听过四大天王,知道他们是四位面目威严、甚至狰狞的护法神,各持代表不同寓意的武器,常常立于寺庙的山门或天王殿里,让入门的香客或游客收起或散漫、或嬉闹之神情,以恭敬之心进入寺院。大同华严寺四大天王而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里却有20位天王,在佛坛前侍立于五方佛前。他们每尊身高2.8米,神情生动,姿容各异,造像比例协调,服饰飘逸逼真 ...

• 东南沿海先民的生活印记——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影像纪实

井头山遗址(蓝色部分)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井头山南麓,临近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是中国沿海超大埋深的史前贝丘遗址。井头山遗址里,不同阶段形成的包含密集贝壳的文化堆积层被一一标注。井头山遗址出土陶器的制作工艺还比较粗糙,但已有绳纹、浅方格纹、刻划纹等纹饰出现。考古人员在清理因梅雨导致的塌方时,意外发现这只加工精细、造型古朴的 ...

• “十大困惑”笼罩下的三星堆

  “奇奇怪怪”的三星堆出土遗物(从左至右:纵目面具、金面罩人头像、大立人像)  “学者有意无意地混着说,公众囫囵吞枣地混着听,导致迷雾重重、混沌不清。”  三星堆是赫赫有名的考古发现,几乎尽人皆知。无论通过电视也好、网络也好,只要一次得见三星堆的标志性文物——巨目、宽鼻、阔嘴、大耳的青铜人像,就再难忘记。造型夸张的五官之所以引 ...

• 尹仑 兰剑梅丨百年石碑蕴藏的生态智慧

龙潭河护林碑 尹仑摄/光明图片【环保笔谈】在云南省西部的深山森林中,屹立着一座一百多年前的石碑。令人感叹的是,在这块百年石碑上镌刻着与今天生态文明理念相似的内容,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态智慧。这座石碑名为龙潭河护林碑,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天堂国有林场。天堂国有林场是县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森林、湿地、高山草甸、湖泊、河流、农 ...

• 特尔巴衣尔:18世纪中叶科布多乌梁海诸宰桑游牧地考

来源:《西域研究》2022年第2期18世纪中叶科布多乌梁海诸宰桑游牧地考特尔巴衣尔内容提要清初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流域主要居民是杜尔伯特人,而非乌梁海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经乌梁海人请求,清廷将其迁移到阿尔泰山安置,从而形成了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分为七旗,其核心群体为科布多乌梁海人。清朝在科布多乌梁海人原游牧地安置了杜尔伯特 ...

• 唐代密宗寺院安国寺石佛造像

安国寺,是唐代著名的宗教寺院,建址在今西安市东北隅,唐长安城长乐坊以东,与青龙寺、兴善寺齐名。安国寺始建于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年),后在武宗灭佛时被毁。唐懿宗咸通七年(867年)重建。西域僧人利涉、河中僧人良贲以及端甫等名僧均出自这里。当年,寺内屋宇雄阔,壁画众多,供奉有多尊大型石佛像和

• 壁画——跨越时代、穿越古今的艺术

历史发展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一开始人们还只是发现新石器时代描画在器皿上的纹饰,后来逐渐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岩画中有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就处于新石器时代,反映人类的活

• 【青州】鲁清源:万春洞里话陈抟

万春洞里话陈抟鲁清源 万春洞,又名希夷石室,俗称陈抟洞,位于风光秀美的云门山主峰之阴、山腰东侧,洞高1.6米,宽1.2米,进深5米,系一天然石洞复经人工开凿而成。洞外石壁上方题额为“万春洞”三个楷书大字,字体端庄,笔力遒劲。题额两侧缀有落款,点明了此洞的开凿时间和凿刻人,右为“嘉靖四十年四月十五日”,左为“衡府内典膳冀阳周全开凿”。 ...

• 【渔洋】上海图书馆收藏有渔洋旧藏拓本

  【渔洋】上海图书馆收藏有渔洋旧藏拓本  开卷有益:  前年读过几本碑帖鉴赏的书,其中仅有一本提到渔洋旧藏有清康熙年间直隶安平出土的《崔敬邕墓志》,现藏上海图书馆。据说上面有渔洋题跋。按图索骥找了很久没有找到,托上海朋友去上图看,也无下文。今读陈郁《崔敬邕墓志的出土、传拓及亡佚》,方了解其流传梗概。渔洋旧藏《崔敬邕墓志》拓本, ...

• 【文物】武威市博物馆藏汉代彩绘木独角兽

  【文物】武威市博物馆藏汉代彩绘木独角兽  (采自《武威文物精品图集》,特此说明!)

• 【访古】吴汝峰:唐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程怀信墓探访记

唐横海军节度使程日华、程怀信墓探访记      孟村不是村,是县,在黄骅西南七十华里左右。孟村在河北众多县城里边有两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河北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县之一,第二是弯头管件制造业极为发达,在其县城和郊区,目之所及处尽为弯头管件制造厂。孟村的历史不长,建国后才成立,至今不到七十年的得名史。不过孟村的历史人文颇值得称道, ...

• 丝绸之路寻踪——最早起源于何时?

编者按:有学者推论,在汉人开拓西域之前,欧亚北方草原地带就存在一条东西向商道。1929年,苏联考古人员在阿尔泰山北麓发掘巴泽雷克墓群,出土了不少中国的丝绸织物、玉器和漆器,证明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一条商道经过这里。丝绸是中国人的独特发明,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奇怪的是,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地中海国家的贵族已经穿上丝绸衣服炫耀了, ...

• 走近沈阳考古人: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者

  7月22日下午,我代表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上台接受颁奖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充满感激。这荣誉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文物局)的正确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获得的,是对沈阳几代考古人甘于寂寞、接续奋斗的最大肯 ...

• 它 魏碑"丑书"之冠

有句谚语,“太阳下面没有新鲜事”,特别是中国古代书法,灿若星辰,异彩纷呈,当代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所谓创新,其实古代书法家早已探索过了,而且做得更好, 书法艺术的功力更深,笔法结构灵动多变,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古人先天的优势,汉隶八分以及章草的书写功力,可以说写来举重若轻,即使丑,也丑的纯朴自然,散发着浓郁的黄土文化气息。令人称叹。 ...

• 讲座 | 河野俊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世界遗产公约》“下一个50年”主题活动The Next 50 Celebration Event丝绸之路:丝路来风2022 UNESCO世界遗产志愿者倡议活动简介Backgroud Introduction很高兴向大家介绍我们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分支机构,IICC-X是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自成立以来,我们

• 莫高窟257窟:须摩提女请佛,飞向彼国的梦境

257窟莫高窟第257窟-西壁北侧-须摩提女姻缘局部须摩提女故事属于因缘故事,敦煌石窟仅有一例,见于莫高窟北魏第257窟,此窟还画有著名的九色鹿故事(本生画)、沙弥守戒自杀故事(戒律画)等。须摩提女故事主要见于三部佛经,即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佛说三摩竭经》;吴支谦译《须摩提女经》;前秦昙摩难提译《增壹阿含经·须陀品第三十》。第257窟是北魏洞 ...

• 青州之谜:龙兴寺遗址出土造像修复前的样子

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出土,弥补了中国佛教艺术研究中对北魏和隋唐之间,特别是东魏和北齐佛教艺术研究实物资料的不足,为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及古代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等提供了珍贵资料。龙兴寺佛教造像在造型和神态上与众不同,专家称之为“青州风格”。青州市博物馆龙兴寺窖藏造像整理现场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北朝佛像残破状况1996年,沉寂多年的山 ...

• 系列讲座 | 侯卫东:世界遗产减灾浅议

侯卫东:世界遗产减灾浅议请点击下方视频文件观看本次讲座视频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for the video of this lecture.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

• 神秘的陶瓷器物可能是900年前十字军的手榴弹

化学分析显示,这些陶瓷容器包含易爆物质成分。图中是在耶路撒冷发现的锥形球体陶器残骸,研究人员认为十字军东征期间将其用作手榴弹。(图片来源: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罗伯特·梅森)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耶路撒冷发现的陶器碎片可能来自900年前十字军东征时期战士们使用的手榴弹。研究人员发现,该锥形球体容器碎片的整体尺寸较小,外表呈球形,顶端有一个 ...

• 画说西游,从张掖大佛寺的这幅壁画开始……

丝绸之路路线图 图源网络张掖市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张掖大佛寺又名西夏国寺,集建筑、雕塑、壁画、雕刻、经籍和文物为一体,其内卧佛大殿、泥塑卧佛、真金写经被称为“佛界三绝”,因“寺大、佛大、殿大”被誉为“丝路名刹”。张掖与大佛寺,是丝 ...

• 系列讲座 | 乔拉.索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设计理念

乔拉.索拉《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设计理念》Giora Solar The Planning Concept of the Daming Palace Heritage Park请点击下方视频文件观看本次讲座视频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mp

• 甘肃的“肃”,到底从哪里来?

因为一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常常出现在新闻字眼里。尽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在酒泉”已被揭密无数遍,不算什么冷知识。但依然时常听到这样的疑问:酒泉,到底在哪?酒泉,一座凭“航天”而常年出现在新闻头条的城市。摄影 /Fly_To_Space世人皆知敦煌,却少有人知道它属于酒泉。让人陌生的,还有酒泉的面积——占甘肃总面积的42%,相当于两个江苏 ...

• 古建筑鉴赏指南(入门篇)

  ‍‍衣食住行,这是生存必备的四个要素。穿衣,吃饭,安居,最后才开始探索世界。而衣食住行中,只有“住”,也就是建筑,是人在地表之上,对自然做出最大规模的改造,而这种改造是具备长期的延续性的。比如我们建好了一座居民楼,可能近百年内我们便不会再大动,这是因为居住也存在对“安稳”的需求。小到一个家庭需要“一亩三分地”的 ...

• 胡同庆:敦煌壁画中异域风格的西域式建筑

北凉第272窟窟顶 圆券拱天宫敦煌佛教文化直接来源于西域,所以在敦煌早期洞窟中,便出现了圆券拱、希腊式柱头、葱头形龛楣等具有西域建筑特色的形象。如北凉第272窟窟顶藻井四周天宫建筑,由连续的圆券拱组成,而圆券拱建筑形式来源于印度。又,北凉第268窟西壁圆券龛下两侧的龛柱,则是爱奥尼卷旋形的希腊式柱头。北魏第254、257窟等洞窟中心柱的佛龛则是 ...

• 秦汉栎阳城

秦汉栎阳城序 言《秦汉栎阳城:1980~1981年考古报告》付梓之际,编著者嘱我为这本田野考古报告作序。1979年我和李毓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考古队青龙寺遗址参加马得志先生主持的考古发掘工作,年底考古研究所领导征求我和李毓芳对今后田野考古工作的意见。当时考古所希望我们继续进行古代都城方面的田野考古与研究工作,如中国科学院考古 ...

• 系列讲座 | 当代文化线路与思考

请点击下方视频文件观看本次讲座视频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496858423918100482 SILK ROADS主/讲/人/简/介LECTURER PROFILECeci

• 朴拙与华美间的虔诚——世界文化遗产·阿旃陀石窟雕塑篇

印度佛教背景介绍佛教是起源于印度且发展于印度的宗教,随后越过印度边境,扩展至全亚洲,从而发展出南传佛教、西藏佛教、中国佛教、日本佛教等各具特色的佛教。由于气候风土不同,因此在修行上有很大的差异,故而理所当然地也反映在教理上。公元前5世纪起源于中印度的佛教,在佛陀入灭之际,还只不过是流行于中印度的地方教团而已。在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时代,佛 ...

• 金城为什么改名兰州?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的所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实际上,它起初的名字并不是“兰州”,而叫“金城”。“金城”一名,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在西北的重要枢纽,为后来兰州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从白塔山远看兰州。来源.Pexels汉初,河西走廊一带为匈奴人所奴役:“至于汉兴, ...

• 王羲之《平安三帖》领衔,台北故宫“人气国宝展”更新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平安》《何如》是两封书信,《奉橘》原是《何如》附书。三帖书写时充满笔锋、快慢、方圆等变化,单字结构严谨而富奇趣,无处不展现出创造力,为后世立下不朽典范。澎湃新闻获悉,7月26日,《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更新的“人气国宝展”展出,与之一并呈现的还有清康熙二十三年 ...

• 文明之美看东方|看茶叶的奇幻之旅,上历博呈现江南文化

“生活美学”这一命题在中国的兴起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其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澎湃新闻获悉,7月28日,“江南生活美学”与“绿色黄金——17-19世纪中国茶叶的奇幻之旅”将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同日开展,以“江南文化”为主线、“茶文化”为副线,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传播江南生活美学的理念。展厅效果图展厅效果图此次展览由上海 ...

• 文明之美看东方|走近大运河,走近活着的遗产走廊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澎湃新闻获悉,继前不久地处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放并呈现新展后,地处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又展出了“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百米长卷刻纸展”,这幅刻纸长卷展现了运河沿岸八 ...

• 文明之美看东方|“宅兹中国”,上博呈现河南夏商周文明

澎湃新闻获悉,“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将于7月30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将展出200余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该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将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探寻先秦时期波澜壮阔文明的神采与魅力。中国,因为自然的情感 ...

• 文明之美看东方|妇好墓文物初现上博,“宅兹中国”布展

上海博物馆本周将迎来重磅考古大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今天(7月25日)下午,上海博物馆正在进行最后的布展,《澎湃新闻·古代艺术》探访了布展现场,目睹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妇好鸮尊、跽坐人形玉佩等三件文物开箱布展。该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首个特展,将展出200余件(套)夏商周时期的珍贵文物,汇聚 ...

• 文明之美看东方|直面夏商周遗址,走近“最早中国”

重磅考古大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本周起将在上海博物馆揭开面纱,这一特展以文物为点、以时间为线、以王都为面,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昨天,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的商代妇好鸮尊、跽坐人形玉佩等三件文物已在上博进行开箱布展。而就在上个月,一批二里头遗址新出土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二里头夏都遗址 ...

• 史君石堂W1图像再释

   史君石堂W1图像再释 吴贇培(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AbstractAn Analysis of the W1 Image on the Stone Sarcophagus of the Sogdian WirkakThe article is intended to interpret the first image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Wirkak

• 四川盐源考古再现多元文化交融的神秘青铜王国

  铜立人。  工形器。  金饰片。  陶罐。  铜勺、案及马车出土场景。  6月18日,“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盐源县举行。  记者从会上获悉,盐源县老龙头墓地第四次抢救性发掘成果丰硕:发现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三轮 ...

• 河南黄山遗址再现5000多年前的制玉场景

▲仰韶晚期坊居F2航拍图。◀黄山遗址M77大墓陪葬品。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队供图  从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河南省南阳市黄山遗址,堪称“一眼史前三千年”考古奇观。数以万计的玉石制品,陪葬惊人的王国大墓、规模宏大的环河聚落,这座遗迹耀眼辉煌,发掘成果丰硕。多件玉器被鉴定为独山玉质地,把独山玉开采的 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填 ...

• 萨珊和波斯文明,才是丝绸之路的真正经营者

本文聚焦萨珊帝国对周边世界的影响,研究为何甚至在王朝覆灭后,萨珊的文化成就依然拥有如此之久的影响力,且远远越过了伊朗领土的边界。这关系到萨珊人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尝试控制联系伊朗、地中海世界、中亚、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半岛的陆路和海路贸易的政治意图。这些陆路和海路贸易网络都属于丝绸之路,这个浪漫的名字是19世纪创造并沿用 ...

• 贵族府第、州县衙署:汉代的府衙壁画

宫殿是汉代最高级别的建筑,除此之外等级比较高的建筑就是府第以及州县的衙署。二者性质虽然不一样,一类是皇帝赐建或赠予的住宅,一类是官吏办公的场所,但活动或工作于其间的人员均是帝王的亲眷、子嗣或近臣,在某种意义上是离权力中枢最近的一部分人,因此与之相关的建筑规格也比较高。一、贵族府第董贤第:云气华蘤及神怪《西京杂记》:“哀帝为董贤起 ...

• “推理女王”的考古生活(上)

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生于1890年,成长于英格兰一个富裕家庭。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她,有着极高的写作天赋,著有脍炙人口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无人生还》等经典推理小说。她可能是世界最为畅销的小说家,销售了20亿册,翻译成100种语言。部分小说还被改编成影视剧,成为影史杰作。她声名显赫,在81岁时被授予爵位。阿 ...

• “推理女王”的考古生活(下)

在接触考古学以前,阿加莎是这样构思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哪?主配角是谁?发生了什么案件?犯人的动机是什么?作案的过程如何还原?故事最后的结果如何?但是,在接触考古学之后,阿加莎的思路彻底变了,在创作《死亡终局》(Death Comes As The End)这部以古埃及为故事背景的推理小说时,她的脑子里不由自主地蹦出了一连串问题:“他们都吃些什么?他们吃 ...

• 马可·波罗在扬州任过官吗?

第 148 章《镇江府(Cynghyanfu)城》是年耶稣诞生节,大汗任命其男爵一人名马薛里吉思(Mar-Sarghis)者,治理此城三年。其人是一聂思脱里派之基督教徒,当其在职三年中,建此两礼拜堂,存在至于今日,然在以前,此地无一礼拜堂也。(马可·波罗书古法语本B1,见Delclos and Roussel (2006), pp. 110-111。)扬州的段落对于马可·波罗研究是很重要的,关 ...

• 宋徽宗:“轻佻”“浪子”何以即位皇帝?

《宋史·徽宗纪》“赞曰”:“徽宗……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据学者黄日初考辩,此语当为元朝史官虚构;再由明人陈邦瞻在《宋史纪事本末》中将其诉诸哲宗朝宰相章惇之口,演绎为具体的历史场景;最后,清代史学家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将其固化为史料,从而相沿成习。(《“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辩疑》,《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后人在承认“ ...

• 漆器瓷器与刺绣:18世纪德国宫殿的中国风

宁芬堡是一座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巴洛克式宫殿,是巴伐利亚历代王侯的夏宫。1716年,巴伐利亚选帝侯马克西米利安二世受到了中国风装饰艺术的洗礼,聘请宫廷建筑家在宁芬堡公园兴建了一处中国行宫。从13世纪至19世纪,中国风持续刮到欧洲并产生了种种涟漪。《中国风:13世纪到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日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澎湃新闻·艺术评论》(w ...

• 文明之美看东方|从考古文化遗存看上海古代文明

上海的考古工作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早年曾有“上海无古可考”之说,经过上海考古界80余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等丰富的文化遗存,以实证表明上海地区史前文化开端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马家浜文化,其后经历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广富林文化。上海地域虽小,但已经确立三个以上海地名 ...

• 文明之美看东方|从古城到最早水利,走近五千年良渚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遗址,展现的是活跃在距今5300年到4300年之间的良渚文化,这一文化被认为是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实证了五千年中华文明。2022年7月6日,随着位于浙江杭州的老虎岭遗址公园开放,这标志着良渚古城的“最后一块展板”被补齐,它与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和瑶山遗址公园一起,构成良渚古城世界遗产价值的完整展示体系。《澎湃新闻 ...

• 陈国科:“长寿”吐谷浑,如何见证丝路繁华?

  近年来,随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境内的吐谷浑(亦称吐浑)王族墓葬群被发现,开创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纪录之一的吐谷浑,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历时三年之久,其被中国国家文物局纳入“考古中国”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考古”项目,多项成果创国内考古“先河”,并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和“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中 ...

• 西夏王朝在甘肃的雪泥鸿爪·引子篇

西夏,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由党项羌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它曾先后与宋、辽、金鼎足而立,国祚189年(公元1038—1227年)。1227年被蒙古所灭。西夏雄踞在宁夏、甘肃、陕西、青海一带,创造了包括西夏文在内的一系列灿烂文化,然后突然消失,使之成了一个异常神秘的国度。历史上,西夏的版图范围是“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因 ...

• 西夏王朝在甘肃的雪泥鸿爪(四)

一2008年8月9日,甘肃武威市的三位知名文物专家孙寿龄、党寿山、黎大祥来到武威塔儿湾西夏遗址考察。武威塔儿湾遗址在一处镶着西夏时期陶瓷碎片的断层旁,具有丰富考古经验的孙寿龄直觉判断:“这里可能有好东西”,就用石子在上面轻轻刮擦。突然,孙寿龄发现有一点白瓷露出土层,他上前用石子轻“抠”了几下,一件漂亮的白瓷马头从泥土中“探出”了脑袋, ...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