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丝绸之路音乐研究

丝绸之路音乐研究作者: 宋博年 / 李强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394定价: 65.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818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音乐研究》是在《西域音乐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九章,内容涵盖古代西方音乐文化、远古先秦时期音乐文化、两汉时期音乐文 ...

•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丝绸之路服饰研究作者: 李肖冰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244定价: 42.5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344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服饰研究》以现有的文献、史籍记载为参考,依据编者调查中的实物,对西域历代服饰的特点、款式、图案、色彩作了较详细的综合分析与比较,使读者有一个 ...

•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丝绸之路敦煌研究作者: 刘进宝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10-12页数: 488定价: 107.00元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41159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敦煌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丛书除了保留原有的几种选题之外,又从全国已出版或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20余种有代表性的选题列入丛书,丛书以传统 ...

• 丝绸之路岩画研究

丝绸之路岩画研究作者: 盖山林 / 盖志浩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年: 2009-9页数: 377定价: 63.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832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岩画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向你介绍了有关中国岩画、内蒙古岩画、青海、西藏岩画、云南、贵州、四川岩画、西伯利亚岩画、中亚岩画等方面的内容。“ ...

•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作者: 黄志刚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10-12页数: 327定价: 73.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41180内容简介《丝绸之路货币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丛书除了保留原有的几种选题之外,又从全国已出版或待出版的研究成果中,遴选了20余种有代表性的选题列入丛书,丛书以传统的草原丝绸 ...

•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作者: 王炳华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年: 2009-9页数: 354定价: 58.8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351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研究;新疆细石器遗存初步研究;古代新疆塞人历史钩沉;盐湖古墓考古发现;唐代以前的吐鲁番水利;新疆天山生殖崇拜岩画初探等。 ...

•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丝绸之路宗教研究作者: 李进新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9-9-1页数: 373定价: 63.8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801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宗教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新疆自远古至20世纪上半叶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及其基本特征与演变路径。作者认为,多宗教信仰并存、多外来宗教是从古至今新 ...

• 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

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作者: 韩康信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年: 2009-1页数: 534定价: 87.5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870内容简介 · · · · · ·《丝绸之路古代种族研究》为该丛书中的一本,内容涉及:孔雀河古墓沟墓地人骨研究,焉布拉克古墓人骨种系研究,山普拉古代人骨种系问题,山普拉古代丛葬墓头骨 ...

•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

丝绸之路龟兹研究丝绸之路龟兹研究作者: 苏北海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422定价: 70.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177内容简介《丝绸之路龟兹研究》中首先叙述了龟兹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及龟兹王室世系和其在维护统一方面作出的贡献,特别指出龟兹地区至少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人类居住。此后不 ...

• 丝绸之路吐鲁番研究

丝绸之路吐鲁番研究丝绸之路吐鲁番研究作者: 田卫疆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9-9页数: 358定价: 61.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丝绸之路研究丛书ISBN: 9787228127788内容简介《丝绸之路吐鲁番研究》为丝绸之路研究丛书之一。《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是国内第一部有关丝绸之路研究的大型学术著作丛书,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国在丝绸之路 ...

•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

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丝绸之路草原石人研究作者: 王博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1995-12页数: 199 页定价: 40.0装帧: 精装ISBN: 9787228036806

• 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从畜牧-农耕社会到草原行国和绿洲城郭国家

新疆史前晚期社会的考古学研究作者: 郭物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从畜牧-农耕社会到草原行国和绿洲城郭国家出版年: 2012-3-1页数: 290定价: 108.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ISBN: 9787532563043内容简介该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梳理了新疆地区青铜时代晚期到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资料,按区域选择重点遗址进行类 ...

• 马背上的信仰 欧亚草原动物风格艺术

马背上的信仰作者: 郭物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标题: 欧亚草原动物风格艺术出版年: 2005-4页数: 160定价: 34.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西域文明探秘ISBN: 9787102029320内容简介《马背上的信仰:欧亚草原动物风格艺术》包括欧亚牧人的生存环境、动物风格艺术的起源、动物风格的共性和区域性、动物风格艺术的终结、动物风格的主要派流等内容。西域历史和文化的 ...

• 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

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作者: 张志尧编著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副标题: 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丛书之一出版年: 1994-11-1页数: 361定价: 13.60装帧: 32开丛书: 国际阿尔泰学研究丛书ISBN: 9787805472669目录序言 李康宁一、草原丝绸之路阿尔泰与欧亚草原丝绸之路 马雍 王炳华先汉时期的欧亚草原丝路 戴禾 张英莉汉、唐时期我国北方的草原丝路 苏北海唐代回 ...

• 文明起源;新石器考古与文明起源研究

  《新石器考古与文明起源研究》  李绍连,《河南文物考古论集》 第124~13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6年  作者认为文明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生产力必须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能够制造出生产所必须的各式具,尤其能够铸造和使用金属工具。农业和手工业发达,个人所掌握的工具和生产技术足以使个人生产所得除维持个人生存外还有 ...

• 邢义田:说 “堂皇”——读简牍与画像札记

说“堂皇”读简牍与画像札记文 / 邢义田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我们今天常说“堂而皇之”或“冠冕堂皇”,“堂皇”在汉代却有和今天很不一样的意思。居延汉简中曾多次出现所谓的“堂煌”: 1.建武五年九月癸酉朔壬午,令史立敢言之。谨移劾劾状(EPT68.13) □让持酒来过候饮。第四守候长原宪诣官,候赐宪、主官谭等酒。酒尽,让欲去、 ...

• 俞莉娜:中日转轮藏建筑形制的考古学研究

中日转轮藏建筑形制的考古学研究俞莉娜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摘要:转轮藏作为佛教寺院中藏经设施的一种,因其转动读经的特征而受到中日学者的关注。在日本中世时期(相当于中国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转轮藏这类特殊的小木作建筑伴随着禅宗佛教的传播进入日本。本文以中日两国现存转轮藏遗构及两国建筑技术书中所见的转轮藏设计规定为研究对象,主要 ...

• 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

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古代中国与亚非海域出版年: 2017-9页数: 596定价: CNY 158.00装帧: 平装丛书: 南海文库ISBN: 9787305193859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论述古代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从西太平洋到北印度洋,讲述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中国与亚非国家的交流,并且展望了丝绸之路的未来与一带一路。作者简介曾任元史研究会 ...

• 以古史重建为己任——中国考古学的百年使命

  中国考古学的前身是金石学。金石学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史,但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手段的近代中国考古学,却是一门从国外传入的学问。西方科学方法的传播、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对中国文化的起源的追寻,被认为是中国考古学形成和发展的三种主要动力。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在安阳发掘商代晚期都城殷墟,中国有了自己的专业考古研究机构 ...

• 荆州郢城遗址:考古调查、勘探与试掘

基本信息:编著:荆州博物馆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690821内容简介:  2016年12月~2017年5月,荆州博物馆对郢城遗址开展了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并对城内部分沟渠断面进行了清理。通过此次调查、勘探与试掘,初步了解郢城遗址周边同时期遗址与墓地的分布;基本探明郢城遗址的城垣堆积情 ...

• 王银田:北朝时期的世俗石刻

 2021年7月8日下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暨南大学历史学系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共建签约暨基地揭牌仪式。签约仪式结束后,暨南大学历史学系王银田教授做了题为《北朝时期的世俗石刻》学术讲座。这是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1年第6讲。讲座由易西兵院长主持,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全体业务 ...

• 蒙元史考论

蒙元史考论(上、下册)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出版年: 2014-5页数: 740定价: 150装帧: 平装丛书: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ISBN: 9787311044664内容简介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从相关文献、专题等方面对蒙元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全书分为文献编、专题研究编以及其他研究。在文献研究中,本书主要考证了《元史 ...

• 《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

《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丛书出版年: 2008-10页数: 611定价: 88.00元装帧: 平装16丛书: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叢書ISBN: 9787300097879内容简介《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有各种刊本与抄本传世。因传抄与刊刻者波斯文水平的不同与其他原因,各种本子之间互有不同,均包含错误。 ...

• 小儿锦研究历史、文字与文献

小儿锦研究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历史、文字与文献出版年: 2013-12-1页数: 1340定价: CNY 228.00装帧: 平装丛书: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ISBN: 9787311043636内容简介《小儿锦研究(共3册)》为三卷,《小儿锦研究——历史、文字与文献》为第一卷。小儿锦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部分信奉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特别是回族下层群众中使用的一种以波 ...

• 华言与蕃音中古时代后期东西交流的语言桥梁

华言与蕃音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中古时代后期东西交流的语言桥梁出版年: 2013-10-1页数: 443定价: CNY 96.00装帧: 平装丛书: 南京大学民族与边疆研究丛书ISBN: 9787532568239内容简介 · · · · · ·书稿包含20篇文章,是作者20多年来相关研究的成果的汇集。主要涉及唐代以后波斯语等语言在中国的教授与传承、古代中国对外沟通中 ...

• 蒙元帝国与13-15世纪的世界

蒙元帝国与13-15世纪的世界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 2013-3页数: 353定价: 65.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南京大学史学丛书ISBN: 9787108041661内容简介本书分别从元代皇室的政权斗争、元代各汗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历史事件、人物考证等方面,为读者重现了12—15世纪蒙元帝国的社会文化图景。作者大量运用英文、德文、波斯文、阿拉 ...

• 海路与陆路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

海路与陆路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中古时代东西交流研究出版年: 2011-4页数: 400定价: 32.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清华国学丛书ISBN: 9787301181959内容简介《海路与陆路》是蒙元史、海外交通史专家刘迎胜教授近20年有关中外关系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全书分为海、陆两编。“海路编”从新的视角考察了“东洋”与“西洋”的概念,探求了郑和 ...

• 多民族中国与古代世界

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中华书局出版年: 2021-3页数: 370定价: 58.00装帧: 平装ISBN: 9787101149609内容简介本书是“清华国学研究系列”第二种,共收16篇论文,作者刘迎胜教授通过他所擅长的历史语言学与历史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蒙元史细节,就聚讼纷纭的诸多难题作出了缜密的考证。涉及的主题约可分为四组:蒙元政治史上的重大关节与重要人物、蒙 ...

• 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年: 2012-9页数: 222定价: 42.00元装帧: 平装丛书: 西北史地丛书ISBN: 9787507834222简介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其建立者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之后,按草原传统旧制对诸弟与诸子实行分封,察合台获得阴山(今天山)北麓东起今吐鲁番盆地,西至亦烈水(今伊犁河) ...

• 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察合台汗国史研究作者: 刘迎胜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年: 2006-12-1页数: 635定价: 65.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532542659作者简介男,1947年生,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8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曾任元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元史研究室主任,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目录引言一、序二、察 ...

• 洞幽烛微“赵郡李氏与唐文化高端论坛”文集

洞幽烛微作者: 韦正 主编 /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隆尧县人民政府 编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赵郡李氏与唐文化高端论坛”文集出版年: 2020-9-1页数: 240定价: 88.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32597390隆尧背倚太行,东向大海,扼华北平原之要冲,古来就是北方名城。隆尧昔日是李唐故里,今天是世界各地李氏族人心中的圣地。为进一步发掘隆尧古代文化内 ...

• 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六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作者: 韦正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1-4页数: 432定价: 75.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301185728本书是第一部以六朝墓葬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著作,全面利用2008年6月以来的考古学材料,对六朝墓葬的分布、分期、形制、随葬品等方面均有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历史学研究方法,对南朝墓葬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等,也有 ...

• 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序论

魏晋南北朝介于两汉与隋唐两大统一帝国之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3世纪初形成的三国鼎立,持续了半个多世纪,虽被西晋统一,但不久中国社会又陷入长期的南北对峙之中,南方地区历东晋、宋、齐、梁、陈五朝而门第依旧,北方地区则战乱频仍,先是百余年的十六国纷争,中经北魏近百年的统一,又演变为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东西分治,直到 ...

• 利物浦被“意外”除名的思考

7月21日的世界遗产大会议程一开始,主席田学军先生就宣布了将利物浦海事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的结果。应该说,这个结果给人的感觉很复杂,一方面是合情合理,另一方面却颇感意外。所谓合情合理,是因为这个项目的讨论已然经年累月,持续很久。近年来,利物浦城市建设对于遗产保护带来的破坏,一直被国际遗产界所关注,尤其是在列入了濒危名录后, ...

• 十年磨一剑 一朝试锋芒— 长城保护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

  1987年,长城因其无可比拟的“突出的普遍价值”,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长城为世界展现了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但超长的时空跨度,复杂的构成,也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挑战和难题。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关于遗产地保护状况报告的决议中,长城的保护管理工作获得了高度评价。本年度包括长城在内的 ...

• 宁夏长城研究文献综述

宁夏长城研究文献综述王仁芳(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 750001)摘 要:宁夏属我国长城遗迹分布保存较多的省份,现存大量战国时期至明代的长城遗迹,历史文献主要对长城修筑决策经过、防御布局有较多记载。近现代学者除以上方面外,注重实地考察,除对历史文献梳理考证外,对具体的长城走向、修筑形式、价值作用、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论述。关键 ...

• 宁夏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献概述

宁夏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献概述杨 剑 王晓阳  摘 要:宁夏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献资料相对较少,主要包括考古调查简报、发掘简报、考古报告、研究性论文等。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主要以考古调查资料为主,80 年代之后陆续对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发掘,为研究宁夏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资料,相关研究性文献资料随之增多。文章从考古调查文献 ...

• 【学术研究】贺兰山之名新探

  摘要:青铜时代今贺兰山一带有“驳马”生存。生息于此的氏族或部落以“驳马”作为自己的图腾以及氏族或部落的名号,又将自己生息地的山脉名之为“驳马”山,音译汉记为“贺兰山”。对贺兰山驳马岩画的确定和驳马为某一氏族或部落图腾的确定,证明今贺兰山一带是匈奴族兴起的地区之一,而这一部落之名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活动在历史文献中的不同称谓,又反映 ...

• 辛德勇读《史记》|张骞“凿空”凿出了什么来?

“凿空”,这是个常用的词汇,也是个有“故事”的词语。现在比较权威一些的汉语词书,譬如《汉语大词典》对它的解释是:1.开通道路。2.凭空无据;穿凿。显而易见,后者应是前者的引申,也就是从开通道路引申出“凭空无据”或“穿凿”的语义来。不管是随山刊木,还是浚川启航,都是实打实的事儿,怎么会引申出来个“凭空无据”或“穿凿”这样的意思来?这实 ...

• 考古研究||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二)

四 古代都城考古的基本构成要素中国古代都城考古首先要究明其物化载体形式,即古代都城的主要物质文化内涵。都城首先应该是城,而城的空间形式是以城墙围绕。都城的空间根据其使用功能不同,而形成都城之内的空间“分区”,这种分区一般是从都城之中的路网结构中反映出来的,如果把都城空间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都城之中的路网就类似“人”的“骨架” ...

• 荣新江 | 后进何人知大老!——纪念白化文先生

长按二维码订阅《中华读书报》本文标题是白化文先生借用陆游诗句来称颂刘铭恕先生的文字。7月6日白先生以91岁高龄去世,而他“退出”敦煌学也有一定年头了,现在敦煌学界的年轻一辈有不少人都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所以我就借用白先生用过的这句话,来谈谈这位“大老”的学行与贡献。白先生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鞠躬。他见到长辈时必定鞠躬,见到晚辈时也鞠躬 ...

• 北方民族考古(第2辑)

《北方民族考古(第2辑)》是201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编写。内容简介:《北方民族考古(第2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编辑的《北方民族考古》系列学术集刊。本辑收录了考古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碑铭考释和书评等共29篇。内容涉及旧石 ...

• 北方民族考古(第1辑)

《北方民族考古(第1辑)》是201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建立十周年纪念文集:北方民族考古(第1辑)》主要收录了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建立十周年由本学科部分师生撰写的24篇学术论文,内容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北方地区的考古学研究,涉及 ...

• 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成套技术集成与效果评价研究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中,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一直沿用至今。从奴隶社会开始,随着社会集团规模扩大、氏族部落首领权利的加强和战事的频繁发生,逐步促使建造工艺由自然挖造、泥土堆筑到夯土技术成熟,并衍生出不同类型的营造工艺。学界按照使用功能将土遗址分为古人类居住遗址,古城,长城,关隘,土塔,陵墓,出土的坑、穴、窑、窖、古化石地层遗址,革命遗址 ...

• 秦封泥与宫室苑囿研究

  作者简介  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历史地理学、文化遗产学等方面的研究。著有《秦都城研究》《秦公帝王陵》《秦汉历史地理研究》等三十多部,主编和参编著作二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省市级奖励等多项。     目录  第一章秦封泥中的宫室苑囿资料综述1  第二章秦封泥与秦都邑14   ...

• 碰撞与交融——考古发现与外来文化

作者:齐东方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7月版次:1ISBN:978-7-03-069307-5定价:168元内 容 简 介  本书作者齐东方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全书以丝绸之路为宏观背景,采用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资料,以零散发现的个体文物为切入点,深入探索中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书中所提到的这些外来或与外来文化有关的文物,作者通过深入研究解决 ...

• 遗产的未来:不确定性背景下的遗产保护与转化

原书引文格式:Harrison, R., DeSilvey, C., Holtorf, C., Macdonald, S., Bartolini, N., Breithoff, E., ... Penrose, S. (2020). Heritage futures: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pra

• 新书推介|朱煜杰:遗产旅游:从争论到可能

引用格式:Zhu, Y. (2021). Heritage Tourism: From Problems to Possibili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遗产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我们为什么去参观遗产地?这种参观行为又会对遗产地社区产生什么影响?怎样建立地方有益的遗产旅游机制?等等,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人系统地回答过。

• 吳浩軍《河西墓葬文獻研究》出版

    作者: 吳浩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1  頁數: 376  定價: 58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32593828   內容簡介:甘肅河西地區包括酒泉、張掖、武威等地,這裏出土的墓葬文書十分豐富。本書對河西地區出土的漢魏、晉、五涼直至清代的喪葬文,包括鎮墓文、衣物疏、買地劵等,進行詳細解讀和考釋,並揭示墓葬文的曆史、 ...

• 高荣、贾小军、濮仲远《汉化与胡化:汉唐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出版

      作者: 高榮 / 賈小軍 / 濮仲遠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副标题: 漢唐時期河西的民族融合  出版年: 2018-3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0314664  (感謝賈小軍先生提供信息!)

• 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新书快报 |《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西书局 1周前👆设为星标置顶⭐ 缩短你我距离《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编2020年10月 出版ISBN:978-7-5475-1750-5内容简介《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论 ...

• 傅晶,王敏等:泉州系列遗产整体价值及要素构成研究

原文刊载于《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1年第3期泉州系列遗产整体价值及要素构成研究傅晶*,王敏,梁中荟,任远,王超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北京 100120)摘 要:系列遗产概念是世界遗产体系近年来的创新点之一,这一概念强调以整体的视角关注遗产组成部分间的内在关联,并认知各组成部分以其特定的贡献角度共同塑造出的超越原有个 ...

• 谈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

谈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于静芳(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唐墓壁画胡服女性图像形象化地反映了周边各民族与唐朝的交往以及服饰的相互影响。本文探究唐墓壁画胡服女性身份与服装,并对其中的男胡服女性图像进行辨识与分类探讨。  【关键词】壁画;胡服;女性图像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 ...

• 遗产万象|| 为了梦回宋元古城 ——泉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之路

  曾经有专家认为:就历史遗存、文化传承、古韵重现而言,如果说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那么宋元就得看泉州。宋元时期的古建、遗址、文物等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留存;宋元时期的艺术、语言、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展现。  客观而言,泉州是座幸运的城市,历史上多次避过战火袭扰,大量遗迹遗存得以历经千年而保存。而从主观上,泉州人很 ...

• 考古研究|| 刘庆柱: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发现与研究-绪论(一)

一 古代都城考古学的学术意义考古学是通过人类及其与之相关遗存的物化载体研究人类历史的科学。考古学一般分为“史前考古学”与“历史时期考古学”,分别研究人类原始社会历史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形成以后的历史。“国家”属于政治学概念,国家活动的基本平台是“政府”,考古学视阈之下的国家“中央政府”的物化载体是都城,从这个意义上说 ...

• 贺云翱:“景观考古学”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新领域

“景观考古学”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开辟新领域 贺云翱 考古学是一门善于不断向其他学科学习和开展跨学科研究的现代学科,其中,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景观考古学”就是考古学与人文地理学相互结合的产物。顾名思义,景观考古学首先关注的是“景观”及“文化景观”。“景观”,是指某一区域的综合特征,包括自然、社会、经济、人文、建筑、饮食、 ...

• 山南壁画补编

基本信息: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文物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3月印次:1ISBN:9787030683793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南壁画》一书的补编,包括了西藏自治区山南市42座佛教寺庙的壁画图像资料,反映了各个寺庙壁画的整体面貌,不仅实现了山南壁画信息的数字化 ...

• 世界古代铜镜的考古学研究——欧亚地区带有地方特色的古代铜镜

世界古代铜镜的考古学研究——欧亚地区带有地方特色的古代铜镜 文 | 孙汝初內容提要在世界古代铜镜发展史中,除了伊朗、西亚、埃及、希腊、中亚农业文化圈、中国和中国周边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斯基泰的古代铜镜以外,还存在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铜镜。它们是古代欧亚地区民族在世界主流铜镜影响下、当地民族根据自己宗教和祭祀神灵 ...

• 陈明:跨宗教语境中的波斯摩尼故事书写——以《艺术家的史诗事迹》为例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 欧亚图像与跨文化研究 ·以往国内学界多关注中古时期丝绸之路的佛教图像和吐鲁番出土的摩尼教图像史料,深入讨论了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波斯的艺术和文化交流。在蒙元时代之后,中国、南亚、西亚三者之间的交错互动,在文学、艺术、宗教等领域有更多的体现,其复杂的流变情形也值得深入地探讨。本栏目三篇论文利用西亚、南 ...

• 古代中国航海文明的见证者

视频来源:泉州 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港是古代中国人的航海遗产,是中华民族拥抱蔚蓝色海洋文明的历史见证。2021年7月16日,备受关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州开幕。在众多项目中,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场见证泉州申遗成功。2016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海上 ...

• 贺云翱:世界遗产中应当建立“人类灾难遗产”体系

世界遗产中应当建立“人类灾难遗产”体系贺云翱 多年前,我和一些从事世界遗产工作的朋友说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全球世界遗产事业,应当高度关注人类灾难遗产的调查、研究和认定,并且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专列“人类灾难遗产”类别,或者就如同设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灌溉排水 ...

• 石窟寺监测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正在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无论是审议已列入项目的保护管理状况,还是对新列入项目提出后续工作要求,对于文物本体的持续监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国文化遗产分布面积广,类型众多,面临的威胁因素多样,尤其是石窟类遗产的监测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的一个难点。我们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李黎研究员针对石窟寺的监测工作撰文,提出在世界遗产 ...

• 段勇:开启博物馆的“智慧之眼”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段勇 梅海涛无论博物馆如何“智慧”,其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不会改变,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才是博物馆建设的永恒基石。  “十三五”以来,中国平均每两天新增一座博物馆,平均每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5788家。近日,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

• 中国考古百年|武汉考古:从盘龙城遗址到明楚王墓的发现

一百年前,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揭开了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作为中国考古的一部分,武汉地区的考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基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开始。从被誉为“武汉文物保护第一人”的蓝蔚先生参与发掘的东汉至明末古墓,到近年来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独立承担了明楚王墓、湖泗窑址群相关发掘、调查工 ...

• 李商隐撰书《王翊元与夫人李氏合祔墓志铭》新论

西安市长安区近年出土李商隐撰书《王翊元与夫人李氏合祔墓志铭》,是李商隐撰书的唯一存世墓志实物,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唐长孺先生的名作《论南朝文学的北传》,以本墓志用纯粹散文写成为切入点,对唐代古文运动的发展与影响、李商隐个人的生存境遇和文学旨趣,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

• 为了梦回宋元古城

  曾经有专家认为:就历史遗存、文化传承、古韵重现而言,如果说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那么宋元就得看泉州。宋元时期的古建、遗址、文物等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留存;宋元时期的艺术、语言、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集中展现。  客观而言,泉州是座幸运的城市,历史上多次避过战火袭扰,大量遗迹遗存得以历经千年而保存。而从主观上,泉州人很 ...

• 北方民族考古(第11辑)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688330内容简介:  本辑内容包括考古新发现、研究与探索、北域撷英、碑铭考释四个栏目,收录论文23 篇,以中国北方地区的考古学探索为重心,也包括一些重要境外考古发现的个案研究 ...

• 动物考古揭示戍边将士别样的闲情逸趣 新疆大河古城出土马髋骨

动物考古揭示戍边将士别样的闲情逸趣新疆大河古城出土马髋骨文 图 / 王照魁 武仙竹 封世雄 长篇历史演义《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如此数月,士卒日间无事,惟投石、超距为戏”,说的是古代士卒们的日常娱乐。古往今来,在士卒军旅生活中,为了打发业余时间顺带提高军事素养和凝聚力,衍生出不少战地游戏,比如“击掌”“击卡”“雷公下蛋”“击鼓 ...

• 历史唯物论与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

  1921年,中国地质调查所的外聘专家、瑞典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1874—1960)主持发掘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随后提出“仰韶文化”这一命名。学术界往往将其作为中国考古学出现的标志,今年正好一百年。大体上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历史唯物论传入中国,并逐渐成为主流社会思潮。中国考古学界运用历史唯物论进行社会历史重建和考古学理论创新 ...

• 冯玉 :西北汉简所见西域献畜的管理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西北汉简所见西域献畜的管理内容提要从西北汉简所记可以看出,汉代以“奉献”为目的的西域使团入关后,首先要接受敦煌郡相关部门的清点和沿途登记。没有汉方迎接的一般献畜需施加“实物封检”。一般献畜(如橐他、驴、马等)在临近边境的中央牧苑进行评估收纳;狮子等汉地稀见的奉献物,则由汉方安置地派出的专使来迎接,最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跨伊铁路的世界遗产之路

7月25日,当大家沉浸在泉州申遗成功的喜悦之情时,还有几个申报项目也纷纷通过了审核,成为新的世界遗产项目。其中,伊朗申报的跨伊铁路可谓涉“险”过关,在此前ICOMOS评估结论为第三档——重新申报的压力下,经过做工作,成功翻盘,基于标准(ii)和标准(iv)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跨伊铁路不仅展现了伊朗建筑师与工程师与来自不同国 ...

• 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南朝佛坐像残座研究

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南朝佛坐像残座研究陈阿曼  摘 要:南朝佛教造像是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的重点,但其遗存甚少。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诸多造像弥补了这一不足。以1954年出土于万佛寺遗址的南朝佛坐像残座为研究对象,对造像中所涉人物进行辨识,能够进一步探究其宗教内涵。  关键词:成都;万佛寺;南朝;佛坐像残座一 、万佛寺遗址出土佛教造像的 ...

• 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沿着丝绸之路传播时,佛教思想和图像随着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信众不断变化的兴趣而兴衰。在跌宕起伏的政治环境中,丝路沿线各国的政权交替、王国之间复杂而难解的关系、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政权等都影响着佛教艺术的传播。我们从丝路沿线与佛教相关的视觉证据,可以感受丝路上诸多互相交织的文化体系如何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及其在亚洲地区的 ...

• 荣新江|谈谈唐长孺先生对敦煌吐鲁番研究的贡献

在2011年中华书局在北京举办《唐长孺文集》出版座谈会上,我曾经说过,唐先生(1911-1994)不仅仅属于武汉大学,唐先生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学者,是一代宗师。我作为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一名史学研究者,也一直在跟踪阅读学习唐先生的论文和著作,幸运的是1983年曾经在避暑山庄里,参加《大百科全书·隋唐》分册的审稿会,等于听唐先生讲课。对于唐先生 ...

• 实验室考古入门

实验室考古,是指考古专家与文物保护专家相互协作,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在室内开展古代文化遗存发掘清理,随时根据相关检测分析结果及时实施文物保护,通过对相关遗迹遗物的现场观察、分析、实验,探索古代人类活动及科学技术等问题的考古活动。发掘清理、分析检测、保护处理、复原研究为其基本工作要素。 实验室考古在我国的发展比较快,成绩也比较突出,充 ...

• 武威吐谷浑王族墓选址与葬俗探析

摘要: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之所以选择凉州南山为其王族“先茔”,是因为这里一直是吐谷浑人的“旧居之地”,有较为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民众基础。而这些吐谷浑王族墓均位于山梁上的选址特点、夫妇异穴合葬习俗等,都体现出较为明显的鲜卑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吐谷浑本民族的文化属性。武威南山地区是唐代吐 ...

• 伊朗又一个世界遗产 | 纵贯铁路

伊 世界文化遗产 朗出发吧,下一站伊朗纵贯铁路  2021年7月25日,在中国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伊朗纵贯铁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伊朗第25个世界遗产。  铁路可以被视为伊朗近代经济、商业、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大发展的转折点,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这条纵贯伊朗南北的铁路始建于1927年,于1938年竣 ...

• 位于西亚的这片秘境,何时去一探究竟

如果,你对伊朗这个神秘的国家一直都有兴趣,那在旅行之前,不如先跟着LP好好了解一下,伊朗不止有人尽皆知的德黑兰,还有很多的未知惊喜等着你探索!如果你曾去过这个美丽的国度,那就跟我们一起云游重温吧~

• 探访美索不达米亚古城伊拉克埃尔比勒

在建的埃尔比勒中心喷泉广场  这趟伊拉克之旅完全没有在我的计划之中。2010年农历新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来到了埃尔比勒(Erbil)。  埃尔比勒是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的首府,当地通用库尔德语,政治上高度自治。埃尔比勒的历史更是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前往埃尔比勒通常要在迪拜或者伊斯坦布尔转机,我 ...

• 书单 |旅行中,埋藏着人类与世界文明的草蛇灰线

有时,旅行是一种最好的放松方式,但也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也是求知之路。城市、山川、考古遗址,乃至地下世界中,隐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政治风云,乃至许多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秘密。古代中国内陆::景观考古视角下的古代四川盆地、三峡和长江中游地区 傅罗文、陈伯桢/著;戚轩铭/译;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6虽然这是 ...

• 澳门历史城区“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探索: 东望洋未完工建筑的实践与启示

东望洋山未完工建筑事件始末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遗产区划的面积占到澳门半岛的10%以上,与城市关系极为密切、重叠性较高,加之管理中对遗产环境整体性的要求较高,客观上放大了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建设控制问题更容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8年以来,历届世界遗产大会多次对澳门历史城区的景观视廊保护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依 ...

• 荣新江:汉唐文献对“丝绸之路”的记载

汉唐文献对“丝绸之路”的记载荣新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在《中国》一书中,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Silk Road)。这个名称逐渐成为指称古代联系东西方的交通道路,甚至从陆路扩展到海路。虽然古代并没有 ...

• 王炳华:深一步认识阿拉沟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深一步认识阿拉沟内容提要  以阿拉沟峡谷、天山腹地为切入点,对相关地理空间古代中西交通实际做了梳理、剖析。实际考察、近30多年来已获考古资料、参稽古籍,可判明:自去今4000年前、青铜时代以来,天山峡谷是古代游牧民族东西穿行的重要孔道,在沟通古代文明交流中有过不可低估的贡献。经瓦罕走廊至阿富汗、波斯的 ...

• 黎婉欣:从两部出土《苍颉篇》谈中国研究的不同视角

从两部出土《苍颉篇》谈中国研究的不同视角TWO ARCHAEOLOGICAL COPIES OF CANG JIE PIAN AND DISCUSSION ON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CHINESE STUDIES黎婉欣 (CELINE LAI)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摘要:《苍颉篇》是秦汉时代启蒙教育的字书,约于一千年前已失

• 贺云翱:考古是帮助人类寻根的事业

考古是帮助人类寻根的事业 贺云翱” “寻根”意识是人类最宝贵的特质之一,它让人类始终坚守精神家园,感恩先民馈赠,牢记历史教训,体察人世沧桑,超越眼前利益。为此,人们经常会问: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文明,包括吃穿住行、家庭国家、工艺技术、语言文字、宗教艺术、礼仪风俗等等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是亘古不变, ...

• 从钟鼎彝器到花卉蔬果,博古图中的物与人

“博古”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张衡《西京赋》,“博古图”一词则最早见于北宋徽宗时期编纂的《宣和博古图》。这一名称用于卷轴画的最早记载是在明代《清河书画舫》中,但画面内容今人已无从知晓。在现存博古图题材的绘画作品中,青铜器出现得最多,这与宋代以来金石学的兴起背景密切相关。进入明代,古铜器鉴赏之风盛行。明人对书画和青铜器的偏爱和重视,直接 ...

• 考古地层学原理(首次中文引进版)

基本信息:作者: 爱德华·塞西尔·哈里斯 著,李宁利 译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2月印次:1ISBN:9787306070074内容简介:  该书初版于1979年,是首本全书讨论考古地层学原理的教材,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影响地层形成的领域。本书为第二版译著,除了详细介绍著名的考古地层学分析和记录方法——“哈里斯矩阵” ...

• 数十位专家沪上谈商周考古新发现

  “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展”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原定于7月18日结束,主办方将延长展期至7月25日。其中潘氏家族捐赠的大盂鼎、大克鼎时隔17年再度在上博聚首,尤堪瞩目。上海博物馆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举行了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数十位国内学者围绕商周考古新发现、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开研讨。澎湃新闻选取 ...

• 陕西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唐墓发掘简报

陕西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唐墓发掘简报铜川市考古研究所  摘要:2006年,铜川新区西南变电站发掘了3座唐代墓葬,出土有三彩陶器、瓷器、铜镜、鎏金银钗、鎏金铜带具等随葬品。这三座墓排列有序,方向一致,应该是一个家族墓地。但从人骨特征来看,墓主无一例外,都是成年女性,这种以相同性别集中埋葬的现象比较少见,是研究唐代葬俗葬制的新资料。  关 ...

• 田多等:公元前一千纪新疆巴里坤地区的农业生产:农田杂草视角

《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公元前一千纪新疆巴里坤地区的农业生产:农田杂草视角内容提要  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伴生杂草种群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而古代遗存中也经常在农作物之外发现杂草类植物遗存。许多学者尝试建立农田杂草和农作物数量的比例关系模型来复原古代农作物的种植和处理过程。新疆巴里坤草原分布着大量公元前一千纪的聚落遗址。西北大学与 ...

• 大暑之际:品读书印,心有清凉

今日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节气民间有晒伏姜、喝伏茶、烧伏香、送“大暑船”等习俗。在传世书法作品中,有关避暑的内容,晋唐书家较为少见,宋代文人手 ...

• 药师佛信仰起源之辩,从成都发现的南方最早药师佛像说去

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的一尊梁朝坐佛并十二护法神像,依据刘宋僧人慧简于大明元年依经抄撰的《药师琉璃光经》,可确定为药师佛并十二神王像。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药师佛并十二神王像,也是迄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药师佛像。慧简本《药师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药师经典,由于该经在南北朝被认为是伪经,限制了药师佛信仰及其艺术发展,迄今发现的少量梁朝 ...

• 中国考古学年鉴2019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考古学会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4月印次:1ISBN:9787520382687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2018年度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物新发现、学术会议、考古教学、考古学文献资料目录等资料,是适合广大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的年鉴类工具书。目录第一篇 考古学研究第二篇 考古文物新发现第三 ...

• 吴晓桐等: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人类迁徙与饮食结构分析

《西域研究》2021年第3期新疆吐鲁番加依墓地人类迁徙与饮食结构分析内容提要  本研究对吐鲁番加依墓地12例人类个体的牙釉质进行了锶、氧、碳同位素分析,讨论了加依墓地的人类迁徙和饮食结构。综合地质背景、人类同位素分布状态和本地动物的锶同位素比值几方面证据,确定12例个体中有10例为本地出生,2例来自外地,显示加依墓地以本地人为主,符合公元前 ...

• 考古新知 | 大连营城子汉墓金带扣主人神秘面纱终于被揭开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利用中科院高能所实验室工业CT进行断层无损检测,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营城子汉墓群76号墓出土的锈蚀印章进行扫描,终于揭开龙纹金带扣主人神秘面纱。图一 锈蚀印章采用中科院高能所自主研发的450kV工业CT对印章整体进行扫描和三维重建,被锈蚀层遮挡的印面 ...

• 深度 | 从管理到治理——第四届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观察

世界遗产管理者论坛诞生于2017年,由国际文化财产保护及修复研究中心(ICCROM)和波兰国家遗产局在波兰克拉科夫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前夕联合创办,并与世界遗产中心(WHC),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密切合作,至今已举办了4届。论坛主要面向遗产地管理者(Site Manager),他们将系统学习世界遗产基础知识,交流和分享经验 ...

• 文化遗产视野下,湖北“白起渠”如何进行保护利用?

长渠(又名白起渠),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地处汉江中游蛮河流域,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蓄水引水灌溉工程。公元前279年秦国将军白起伐楚,筑坝开渠、水攻破鄢(郢)。秦楚战后,成为襄阳平原重要的灌溉工程,人们为纪念白起而又名“白起渠”。图一 长渠区位图长渠自西向东流经南漳、宜城注入汉江,灌溉工程体系由渠首枢纽、渠系工 ...

• 贺云翱: 人地关系研究是考古学的重大课题

人地关系研究是考古学的重大课题贺云翱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的重大课题,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永恒命题。其实,人地关系研究也是考古学的重大课题,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说“人类文化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只有结合古环境来研究文化,才能认识古文化,才能认识人类迁徙等原因”。正因如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考古学在欧美国家广受 ...

• 半坡和姜寨出土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的酿酒功能

  摘要:本项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检验了陕西半坡和姜寨遗址出土的11件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中的微植物和微生物遗存。从残留物中发现的淀粉粒、植硅体、霉菌、酵母细胞和棒状方解石晶体中获得的多种证据表明,这些尖底瓶曾用于酿酒。酿酒原料主要包括黍等其他谷物(粟、稻米、小麦族)、豆类和块根植物(栝楼根、芡实)。使用芦苇吸管咂酒可能是当时的饮酒方法之 ...

• 拓展石窟寺考古研究方法

  石窟寺作为艺术的综合体,承载着灿烂文明,维系着历史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辉煌灿烂古代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最有力见证。针对我国石窟保护与研究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作为中西交通“咽喉之地”,敦煌在欧亚文明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表示,敦煌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