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边疆考古研究(第26辑) 目录

书名: 边疆考古研究(第26辑)作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边疆考古与中国文化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编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9年12月定价: 198.00内容简介本辑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研究论文等26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目 录考古新发现涿鹿故城遗址2016年度发掘简报 吉林大 ...

• 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丨阎步克

魏晋南北朝史的若干名家,在历史分期上主张“魏晋封建论”。何兹全先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战国秦汉是“古代社会”,汉末三国进入封建社会,此期出现了如下变化:由城市交换经济到农村自然经济,由自由民、奴隶到部曲、客,由土地兼并到人口争夺,由民流到地著(《读史集》)。唐长孺先生说:“魏晋户口下降的原因虽有多方面,但根本的原因在于魏晋时 ...

• 解读虞弘墓:北朝定居中国的粟特人

祆教的圣火是否曾在中国燃烧?异域的宗教神话如何流传?1999年,山西太原发现一座古墓,墓的主人叫虞弘,是旅居中土的外国人。墓中出土的汉白玉石椁,既有浮雕,又有绘画,精美绝伦,各种人物、建筑、器物、动物和植物等构成的生活场景,充满着西域风情——宴饮乐舞、火坛祭祀、骑射搏斗……虞弘墓石堂结构图虞弘墓的发现,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它让我们第 ...

• 《丝路的最东端》:一本独具匠心的日本小史

2019年秋,余太山、李锦秀两位先生主编的《丝瓷之路博览》丛书迎来了一本新的力作。这一经典系列自2014年问世以来,至今推出书目已达三十余种,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丝路沿线的多个领域。然而,论及丝瓷之路最东端的日本列岛,相关研究专著却始终付诸阙如,这不免令人心生遗憾。现今,《丝路的最东端——从倭国到日本国》(商务印书馆,2019年9月出版)一 ...

• 莫高精神与时代之光

在我写《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这部传记的过程中,始终有几个问题萦绕心头:为什么在戈壁荒漠里能够产生如此灿烂的人类文明?为什么在只有咸水和碱水的地方能够生长出“李广杏”这样人间最甘美的水果?为什么在西北荒漠里有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这样一群坚守大漠的“打不走的莫高窟人”?在敦煌研究院工作的人常常让我想起出家人。他们把自己的 ...

•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与生机——博物馆关上了门又打开了窗

敦煌研究院疫情期间的新产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闭馆70多天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再次对游客“敞开”了,只是隔着屏幕。4月5日至4月6日,一场名为“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的网络直播活动,被称为故宫“600年来的直播首秀”。6位主播都是故宫工作人员,新手上路,有一本正经的,有紧张到笑不出来的。主播问网友是否听到了鸟鸣,留言里飞速刷过回应,好像 ...

• 林沄教授:我的55年治学生涯

 编者按  2019年12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林沄先生的毕生学术及治学思想集录《林沄文集》包括文字卷、考古学卷(全二册)、古史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林沄先生在文集中的自序“55 年的治学生涯”非常值得晚辈学习,在此予以转载(少部分删减),以飨校内读者。  从我在《考古》1963 年第8期上发表《越王者旨於赐考》一文到现 ...

• 动物文物与动物文化

  2015年,有一本书比较火,是一位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的年轻以色列人写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书的第一章标题即是“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当然,毫无疑问,人是一种动物,至今仍是。大约700万年前,人与猿产生了分化,然后渐行渐远。7万年前,人有了自我意识,也就是认知革命。这个时候,人类仍是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大约1500 ...

• 《过渡带:两淮地区早期社会进程》序

  2007年徐峰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随我攻读博士学位。记得入学后不久,他来找我谈论文选题。他的硕士论文做的是西周时期的淮夷,他拟在此基础上,往前向新石器时代追溯,往后向东周延伸,对今苏皖淮北和江淮地区进行一项长时段的社会进程研究。大家知道,自2001年起,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就与同行们召开了多个区域的文明化进程 ...

• 过渡带:两淮地区早期社会进程

基本信息:作者:徐峰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3月印次:1ISBN:9787532595075内容简介:  本书志在探讨从史前至春秋时期今苏皖两省淮北与江淮地区的社会进程,实现某个区域空间内的“通古今之变”。观察在区域社会之间不断靠拢、逐渐前移的统一趋势过程中,这片属于“南北过渡地带”、“东方沿海地区”及“夷 ...

• 试论洛阳白居易宅院出土经幢的咒语版本

全文阅读试论洛阳白居易宅院出土经幢的咒语版本(作者:韩建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西部考古(第17辑)》2019年第1期)

•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荣新江

作者: 荣新江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15-8-1页数: 386定价: CNY 60.00装帧: 平装丛书: 未名中国史丛刊ISBN: 9787301260845

• 【THE ONE】唐代狩猎俑中「胡人猎师」形象研究

欲看图直接翻至文章中段  在唐代狩猎俑造型中,有不少满脸须髯、膀大身强的胡人形象,他们就是经常以“猎师”身份陪侍主人狩猎的扈从,这些胡人受过调教猎兽猛禽的训练,是一种专业的驯技师,他们或是随外域进贡助猎动物一起来的“贡人”,或是为谋生移民入华的“蕃口”,与汉人一般猎户不同,他们凭驯化鹰鹖犬豹技艺特长依附达官贵人,成为随从参与狩猎 ...

• 回鹘粟特人权力网络研究——以漠北时期为中心

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又称为九姓胡、昭武九姓、杂种胡等,中古时期,他们是东西贸易的担当者,在丝绸之路沿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近年来,随着虞弘墓、安伽墓、史君墓等入华粟特人首领的墓葬被发现,更是引发了一股粟特研究的热潮。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粟特人也十分活跃,他们在漠北游牧民族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入华粟特人,而其势力的顶峰就 ...

• 隋代墓葬出土胡人类型与文化渊源初探

【作者简介】杨瑾,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隋代墓葬中的外来元素与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编号:19BKG029)阶段成果。【摘要】隋墓中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在随葬品所占比例较小,有武士、仪卫、仆从、马夫、驼夫、僧侣、伎乐等,时间上主要分为前后两期,分布范围主要在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和南方地区,造型为 ...

• 王煜:位置、组合与意义:汉代西王母神性的图像观察

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二辑)专辑《芳林新叶——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二辑)》(陈晓露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为2017年11月于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历史时期考古青年论坛(第二届)”的成果之一,共收录了21篇历史时期考古领域青年学者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意义。本公众号特用专辑的形式将其中的文章逐一推送,以飨学界。如 ...

• 【民族考古】“车马出行——胡人”画像试探 ——兼谈汉代丧葬艺术中胡人形象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煜,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教授。【摘要】汉代丧葬艺术中出现了许多胡人的形象,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需要将其放入所出现的场景中去考察。汉画像中的胡人经常出现在车马出行的场景中,可分为两类:一为胡人导引,一为胡汉交战。此类画像中车马出行的目的地是西方的西王母仙境。时人认为西王母在西域之西,居住于西域的西胡,一方面可 ...

• 【学术研究】水洞沟第12地点古人类用火研究

水洞沟第12地点古人类用火研究高星1,2,王惠民2,3,刘德成1,2,裴树文1,2陈福友1,2,张晓凌1,2,张乐1,2(1.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2.中国科学院人类演化与科技考古实验室,北京 100044;3.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 750001)摘要:水洞沟遗址第12地点在2007年的考古发掘中从距今约1.1万年前的灰烬层中出土大量破碎的石块。对这些石块的形

• 学人著意 | 黑白两道 笔走龙蛇——喜读《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

李夏廷先生是考古绘图的泰斗级人物。与一般的绘图不同,考古线图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因此我们戏称李夏廷先生是行走在黑白两道的高人!数年前就听闻李夏廷先生完成了一部关于山西地区出土先秦青铜器的书,2019年这部题为《山右吉金——山西商周青铜器纵览》的专著,终于在故宫出版社出版了。全书总共五章,前三章分别是山西发现的上古及商代、西周、东周时期 ...

• 学人著意 | 考古学视角的秦汉文明新认识——读白云翔著《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

如果以秦汉历史文化考察为关注领域,可以看到近年问世的学术论著颇多,似有目不暇接之感。其中颇多精彩之作。而以秦汉考古为主题的专著亦可见多部,而白云翔著《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研究》是学术质量相当高的一部。文物出版社2019年10月推出的这部学术专著,编入作者28篇论文。据作者自述,“主要是从创新性、综合性和代表性以及篇幅适当等方面考虑而选定的 ...

• 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六辑)

基本信息:作者:张懋镕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628428内容简介:  本书既有关于新出青铜器意义价值的探讨,也有结合其他青铜器,对某一类、某一地区、某一时段的青铜器做综合研究的文章,并通过对青铜器形制、纹饰、铭文的多方面研究,做比较深入的理论探索。目录古文字研究 关于西周 ...

• 漆觚、圆陶片与柄形器

全文阅读漆觚、圆陶片与柄形器(作者:严志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年第1期)

• 中国初期国家形成的考古学研究:陶器研究的新视角

基本信息:作者:秦小丽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2月印次:1ISBN:9787309147599内容简介:  关于中国初期国家形成过程的考古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通过陶器的文化类型与战国时代以后的文献中所记载的夏、商(殷)王朝的有关史料来进行的。然而,由于田野考古资料的大量出现,从考古学角度、以考古学 ...

• 王瓘藏高句骊故城刻石拓片考略

全文阅读王瓘藏高句骊故城刻石拓片考略(作者:王飞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边疆考古研究(第25辑》2019年第1期)

• 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生业研究

基本信息:主编:袁靖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2月印次:1ISBN:9787309148114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黄河上游及新疆地区,黄河中游及华北地区,黄淮下游地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和岭南及周边地区等地的400余处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进行分析,概括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生业 ...

• 尹宁:“选仙钱”用途考辩

  “选仙钱”用途考辩尹宁  摘要:民俗钱领域中存在一类面背仙人诗句的铜牌,清代李佐贤的著作《古泉汇》中考证其用途为宋代诗词中多次提及的“选仙”游戏中使用的骰子。这种观点为现代多种重要民俗钱著作所采纳。然而,通过对此套铜牌实物铭文的考察,结合宋人对“选仙”游戏规则的记载,推断出此类铜牌上铭文所反映的游戏规则与“选仙”不符,在逻辑 ...

• 床·榻之辨——东魏谢氏冯僧晖墓双阙围屏石床研究

  摘要:本次研究首先对2009年河南安阳固岸出土的东魏时期的围屏石床进行数据图像复原,进而针对学界对北朝出现的这种特殊类型丧葬家具四种不同的命名问题展开讨论。结合汉、晋遗留的实物、文献、图像资料,并与北朝同类围屏石床进行比对性分析。从床与榻的形制尺寸、功能作用、礼俗等级和家具组合关系四个方面进行考证。得出结论,东魏谢氏冯僧晖墓出土 ...

•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额尔古纳市卷

  基本信息: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659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蒙古族源与元 ...

• 张俊娜副教授谈“从遗址到聚落——CONTEXT视角下的环境考古研究”

  2020年4月12日下午,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02期)之“从遗址到聚落——CONTEXT视角下的环境考古研究”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张俊娜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文化遗产研究院靳桂云教授主持。讲座采用腾讯会议线上方式进行,来自山东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专业、全国各地考古学和环境考古专业人员近二百人参加了论坛。  ...

• 锦州地区西晋至前燕时期的汉人墓葬

  内容提要:锦州地区的西晋至前燕时期的汉人墓葬有砖室墓和石室墓两种,其中侧壁外弧的顺长方形单室砖室墓为来自幽州的移民所遗留,带前、后室的砖室墓也来源于中原地区,砖室墓的年代在前燕建国前后;石室墓为来自辽东地区的汉人所遗留,年代在前燕建国前夕、前燕中晚期。锦州地区这一时期的汉人墓葬均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多数墓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慕 ...

• 二里头文化圆陶片葬俗探析(二)

三、二里头文化出土圆陶片墓葬与未出土圆陶片墓葬比较圆陶片葬俗在二里头文化分布中心区域外发现较少,且不成体系,为对比圆陶片葬俗有无的影响因素带来很大困难。在综合考虑这一时期不同遗址圆陶片葬俗的丰富程度及遗址本身所具有代表性的基础上,这一部分拟选用偃师二里头作为典型遗址来进行分析探讨。据统计,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二里头时期的墓葬共计40 ...

• 【重点项目】水利遗产真实性视角下的灵渠保护

作者:陈怡项目名称:灵渠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灵渠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参评主题:保护规划汇报重点:以水利遗产的真实性研究作为切入点,深挖水利遗产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保护理念遗产概况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连接湘江和漓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一条古代运河,全长36.4 千米。建立秦王朝后 ...

• 改革开放后的敦煌遗书整理研究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敦煌学研究落后于国外,当时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敦煌学界逐渐改变了上述局面。现在,我们不仅在敦煌学的各主要领域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业绩,也完全掌握了国际敦煌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4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敦煌遗书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整理刊布大量资料与中国古代史的其他领域不 ...

• 中国瓷器欧洲“变身”:十八世纪法国对中国外销瓷的改装重饰

中国外销瓷深受欧洲人喜爱。为将异域的中国瓷器更好地融入欧洲审美风尚和社会生活,部分外销瓷会在当地被重新装饰和改造,尤以法国为盛,类型多样,特色鲜明。这种再加工仿若一场极富创意的视觉改造游戏,将中西方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明清时期大批中国外销瓷输入欧洲,其中部分瓷器在欧洲会被改造和重新加以装饰,成为一种复合器物。镶嵌金属附件是其中最 ...

• 彭信威:安史之乱带来的通货贬值

盛唐钱币的购买力唐代二百八十九年,货币经济比较衰退,特别是在开元、天宝以前的百年间,实物经济的成分很大。从货币购买力来看,安史乱前是一个低物价时期。国内太平,连年丰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盛世。安史乱后,出现了一个高物价时期,贞元以后,虽有一次回缩,但比起盛唐来,物价还是高。李唐在建国改元以后的第四年,就废止用了七八百年的五铢 ...

• 笔造万端传千年:简论毛笔的名称及形制流变

自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到今天现代汉字的使用,作为书写和绘画工具的毛笔,在中国汉字文化和传统书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颇能代表中国书画艺术的毛笔,伴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与流传,以及中国画技法的演进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史。毛笔是文字书写及其艺术形态中最集中的物质呈现。不同载体的文字实物记载、出土和流传的呈现、历代书画家的品评都成为今天我 ...

• 周咧小兜朗块_闢海上絲綢之路》出版

 周咧小兜朗块_闢海上絲綢之路》出版

• 什么是考古学的核心成果?

今年二、三月,因为疫情而不能外出,于是正可以静下心来阅读那些看上去相当“枯燥”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读着读着,不仅从中读出许多新的收获,还读出一种又一种感叹。记得自己早年申报国家考古领队时,有一个基本条件,必须提交至少一篇公开发表过的考古报告,那时候还不是太理解这个条件,后来逐渐才认识到,田野发掘及报告的完成和发表,是作为一个考古 ...

• 北朝高足围屏床榻的形成丨韦正

近年来,北朝高足围屏石床榻接连出土,其中多具床榻表面雕刻异域宗教、文化色彩甚浓的图像,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讨论多集中在高足围屏床榻的复原、异域色彩图像的含义等问题,对于高足围屏床榻的基本特点和形成过程等问题未见比较全面的考察,本文即为补苴罅漏之作。一、若干高足围屏床榻的推定首先讨论发现木质围屏的石床榻,唯一的墓例是著名的北 ...

• 学人往事 | 朱凤瀚:做学问要有一个好的研究格局 ——纪念陈梦家先生

导 言学人往事,是对学人生命中某些片段、某个脚印的回望。它时常隐于经典学术篇章的背后,关乎学者面对时代的思考,关乎学人之间的交谊,更关乎他们在生活中作为“人”的丰富内涵。后学者正是通过对学人往事的追索、怀想、对话、凝望,而赋予每一个学术史的现场以新的意义。文研院在“传承:我们的北大学缘”、“文研纪念”等常规学术活动外,特开辟线上 ...

• 干旱环境下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陈港泉 李燕飞 樊再轩 李茸 周启友 靳治良 董亚波 朱万煜 冯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624802内容简介:本书是在“干旱环境下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课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撰写而成,通过总结和凝练近年来我国在干旱环境下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的研究成 ...

• 二里头文化圆陶片葬俗探析(一)

圆陶片葬俗是指墓葬中随葬圆陶片的特殊现象,该现象主要发现于二里头文化墓葬中,学术界目前对此类现象研究较少,多数学者仅部分涉及。鉴于此,现拟对二里头文化圆陶片葬俗进行梳理,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略做探讨。  一、考古所见随葬圆陶片的二里头文化墓葬二里头文化墓葬随葬圆陶片的情况不多,目前见发表的、可统计的墓葬共有3 2 座,分别 ...

• 吐蕃“剖尸”习俗与青海远古文化 “二次扰乱葬”对比研究

   对于吐蕃“剖尸”、“大葬”习俗,褚俊杰先生在《吐蕃苯教丧葬仪轨研究》一文中通过对《敦煌文书》P.T. 1024的翻译,作了细致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本文拟就吐蕃这一习俗与青海远古文化中的“二次扰乱葬”习俗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次扰乱葬”是青海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乃至汉代时期一种主要的葬式。对于“二次扰乱葬”的最早认识 ...

• 考古学语言在公众考古中的使用问题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和身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身体语言一般是辅助。在公众考古中,不论是网络直播、考古公开课、模拟考古,还是其他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也主要通过语言尤其是考古学语言来进行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语言。作为一门学科的考古学也有自己的语 ...

• 海拉尔区民族文物考古概述

  海拉尔区(简称“海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区,呼伦贝尔市中部偏西南,大兴安岭与蒙古高原结合部,即大兴安岭西麓低山丘陵与呼伦贝尔高平原东部边缘结合地带,海拉尔河与伊敏河汇合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海拉尔内陆断陷盆地”。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9°28′~120°34′与北纬49°06′~49°28′之间。海区境域界线曲折,东西长77公里,南北宽40公 ...

• 郑同修:从考古大咖到山东博物馆掌舵人

  从1984年大学毕业进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工作开始,35年田野考古,郑同修主持了数十项重要的考古发掘,并以其在秦汉考古、周代考古和大遗址保护等领域的丰硕学术研究成果,成为国内考古界的大家。2019年8月31日,郑同修正式到山东博物馆报到,履新山东博物馆馆长一职。从考古大咖到省博掌舵人,华丽转身的背后,是郑同 ...

•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海拉尔区卷

基本信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古族源研究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内蒙古蒙古族源博物馆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56606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海拉尔地区从史前到清代的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文物资料,并首次刊 ...

• 河南史前城址的分类研究

——————————————————————全文阅读河南史前城址的分类研究(作者:李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20年第1期)

• 唐朝和吐蕃200年战争

唐朝是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朝代,虽然大唐帝国是汉还是胡尚无定论,但它真真实实取得了成功,无伦政治,经济还是科学文化。下载PDF格式《唐朝和吐蕃200年战争》唐初不仅彻底消灭了东突厥这个北部的威胁,还利用投降的突厥兵作为先锋开始经营西域,并将西突厥也一举攻灭,在中亚设置唐而对西域进行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经营。公元669年吐蕃的崛起与唐帝国的冲 ...

• 丝路现场 | 罗新:月亮照在阿姆河上·下篇

按语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2018年8月下旬至9 ...

• 丝路现场 | 罗新:月亮照在阿姆河上·上篇

按语近年来,北大的丝绸之路研究团队采取多学科配合的方法,前往丝路沿线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和发掘,取得显著成就,新疆、蒙古,中亚、印度、伊朗……都留下了学人探索的足迹。值此疫情期间,我们设立“丝路现场”这一栏目,推出北大及相关学人在丝绸之路沿线所做考察的纪要、随感、实录,带领读者实地感受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厚重与博大。2018年8月下旬至9 ...

•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

珊瑚岛一号沉船遗址(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邓启江、王霁)  编者按:原文发表于《博物院》2018年第2期,科学出版社,第50-60页。引用请据原文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文稿审核:沈睿文排版编辑:马强 马晓玲 王洋洋 出品单位: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投稿邮箱:feiwen2@163.com  

• 高天霞《敦煌寫本〈籯金〉系類書整理與研究》出版

书讯 | 高天霞《敦煌写本籯金系类书整理与研究》  唐史资讯 6天前◎作 者:高天霞 著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页 数:286装 帧:平装ISBN:9787520358194————————————————除特别标注外,『唐史资讯』所有文章、资讯、书讯、书评等皆为互联网搜集,著作权、版权归作者或版权机构所有。※唐史资讯 Studies

• 李清泉 | 叶茂台辽墓出土《深山会棋图》再认识

一、缘起1974年,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铁岭地区文物组发掘小组在法库叶茂台清理了一座辽代契丹贵族妇女的墓葬(7号墓), 墓中原悬挂于木棺室内东西两壁的山水和花鸟两幅卷轴, 是这次发掘的一项重要收获。其中的一幅山水画,备受学界注意。该画系青绿重彩,色泽鲜艳如新。其上部绘峭峰陡起,又有白云掩映其间;中部山崖间有松林楼阁,楼阁前方绘褒衣博带的两 ...

• 图书资讯丨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的反思与对话

《观看之外:十三场博物馆展览的反思与对话》全书收录了近年来国内外博物馆领域十三场展览的评论性文章与策展人或相关学者的访谈。在艺术批评、书评、影评都成为了构建学术研究和现实实践的重要内容的同时,针对博物馆展览的评论性工作却一直未能全面展开;同时,过往的评论文章都惯于将批评者与创作者立于天平的两端,难提对话。本书正旨在弥补上述缺憾, ...

• 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的图像

  近年山西数座北齐壁画墓的发现,使得今人对北朝画迹的认识被屡屡刷新,忻州忻府区九原岗墓群中的一座北朝晚期大型壁画墓,更以许多前此未见的艺术形象将人们的认识又推进一层。遗憾的是,除却穹隆顶上面的星象图及两壁星星点点的残迹,墓室壁画几乎盗揭殆尽,所幸墓道东、西、北三壁的壁画尚大部存留。东西两壁,画面自上而下界为四层。第一层,图画仙 ...

• 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门楼图建筑用瓦考略

  内容提要: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作为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墓道东西两壁的狩猎图、北壁的门楼图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生活和建筑形制的珍贵资料。墓道北壁的门楼图中出现了鸱尾、筒瓦、板瓦、当沟、兽面砖和尖桃形器物等建筑用瓦,其中尖桃形器物与河北省邢台市顺德路遗址出土的隋代邢窑产品应为同一类器物,对于邢窑和中国古代建筑用瓦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 ...

• 赵声良 | 敦煌壁画的风格与成就

敦煌壁画是保存至今数量最多、时代延续最长、绘制最精美的艺术宝库。从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出4至14世纪中国佛教壁画发展的大致轨迹,特别是对于考察中国早期人物画、建筑画、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北凉至北魏时代的绘画主要受西域壁画的影响,佛、菩萨较多地体现着印度式或犍陀罗式的形象特征,佛和菩萨多为正面形象,只有药叉、伎乐飞 ...

• 札记 | “阿奢理贰伽蓝”地理方位与玄奘西行“跋禄迦”的交通路线

  作者简介:张弛,男,1984年生,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西域史地研究 。朱竑,男,1968年生,甘肃临夏人,博士,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化地理学方向研究 。  摘要“阿奢理贰伽蓝”的地理方位一直是西域史地关注的热点。《大唐西域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史料均有相关记 ...

• 徐州:南北朝墓葬中的陶俑丨韦正 乔苏婷

  内容提要: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尤其表现在墓葬随葬陶俑方面。通过对徐州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分析可知徐州地区南北朝陶俑特点的转变和演化大致可分为东晋刘宋、北魏和北齐三个阶段。同时,物质材料变化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指示出陶俑形象的转变与徐州在南北朝时期政治地 ...

• 山西地区古代墓葬壁画探微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我国的文物大省,迄今保留了一千多座大小不等的寺观建筑和地上遗址,除了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水神庙、后土圣母庙、稷益庙等数以千计的寺观壁画,民间还有更为常见的墓葬壁画。相比久负盛名的山西寺观壁画而言,墓葬壁画这一类特殊的随葬品,此前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壁上乾坤山西地区古代墓葬壁画 ...

• 虞云国|宋朝有哪些文化遗产?

    思想家严复说过:“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玩味其言,宋朝虽已远去,其遗产却深刻影响着今日现象。一说到宋朝的遗产,今人往往瞩目于以宋词、宋瓷与《清明上河图》为标志的文学艺术,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些遗产固然令人醉心与 ...

• 盖佳择 杨富学 | 霞浦摩尼教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內容提要:自2008年以来,福建霞浦、福州、福清、屏南、晋江等地发现了多种摩尼教科仪书、摩尼教造像和多种文物,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至今已历十岁,诸多学者发表论文已逾百篇,从历史、文献、语言、艺术、宗教等各领域各角度对霞浦摩尼教展开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国内学者林悟殊、杨富学、包朗用力较勤,国外以马小鹤、吉田丰、康高宝(Kosa Gabor)和 ...

• 关于唐宋建筑外檐铺作的几点初步探讨(一)

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演变最为迅烈者,当推檐下的斗栱昂部分,或称铺作部分。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几乎就是由斗栱昂的萌生、发展、成熟构成中国古代建筑史演变的主线。  唐宋时期,中国建筑中的斗栱昂部分已经趋于成熟,斗栱昂在建筑中的各种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发展。人们常以“斗栱雄大,出檐深远”来形容这一时期木构建筑的特征。这一时期建筑遗物中 ...

• 视野 | 5000年前的跨大陆瘟疫与动植物传播

随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人口密度和家养动物密度不断扩大,卫生条件渐趋恶劣,传染病发生的频率和烈度激增;传染病流行的记载不绝于书,有时甚至改变了文明的进程。然而,史前传染病的判断颇为困难,主要根据一些考古学现象来推测,比如聚落的突然废弃、异常的集体埋葬现象等。近年来,DNA提取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科学家可以从人类遗骸上获 ...

• 考古新知 | 基层聚落还是军事据点 ——山东滕州西孟庄龙山寨墙聚落的一些探讨

    西孟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北距庄里西龙山城址12公里,2018-2019年发掘出了完整的龙山文化小型围墙聚落,引起了学界的注意。  围墙聚落分两个阶段:早期呈方形,45~48米见方,面积近2200平方米;晚期呈圆形,半径约36米,面积约1100平方米。无论从聚落形态还是从建筑形式来看,两个阶段的围墙聚落都应该是同一社会群体前后相继的

• 视点 | 从陆地走向海洋——水下考古在海洋基本建设文物保护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海洋强国的战略。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港口码头、跨海大桥、围海造陆等海洋基本建设工程的支撑。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悠久的海洋开发史,造就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这就产生了一个海洋基本建设和水下文物保护的问题。当前,我国陆地上的基建考古如火如荼,在保护地下文物的同时,也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我国水下考古作为中国考古的重要组 ...

• 浅析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措施及成效——以白鹤梁题刻为例

    浅析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措施及成效  ——以白鹤梁题刻为例蒋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白鹤梁保护管理处  摘 要: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是全球范围内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项目,它以“无压容器”创新的保护方式,修建了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馆,实现了白鹤梁题刻原址原貌的保护与利用。文章通过对白鹤梁题刻保护管理措施及取得成效分析,期望 ...

• 丁见祥:水下考古之深海考古的发生与发展

       19世纪及其以前,人类对陆地自然界的探索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精彩;20世纪及其以后,人类凭借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水下考古的方式潜入历史,探索自己的另一种过去,同样精彩纷呈。 这篇短文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讲述人类对深海考古的探索。01  深海考古与水下考古的诞生 公元前 480 年,希罗多德在描写

• 汉朝与匈奴交流的见证 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 M1出土的玉璧

蒙古国高勒毛都 2 号墓地(Gol Mod 2)位于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该墓地于2001 年被发现,随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对编号为 M1 的大型墓葬及其陪葬墓进行了考古发掘。01出土概况Law M1 为一座墓室达 46 米 ×46 米、墓道长37米的在地面用石块砌出明显“甲”字形的大墓。在其东侧有 27 座圆形积石墓组成南北向的弧形队列,在弧形队列和主墓 ...

• 早期游牧文化起源问题探析

  内容提要:以整个欧亚草原为视角,对比资料相对丰富且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东南部、萨彦-阿尔泰地区和黑海北岸三个地区畜牧向游牧转变期的材料,对早期游牧起源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研究表明,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三个地区都存在自身特色明显、畜牧业发达的遗存,但其中只有萨彦-阿尔泰地区可能已经转变成游牧经济,而内蒙古东南部和黑海地区在同时 ...

• 《文物》2020年第3期目录

封面:南京博物院藏明永乐景德镇官窑白釉僧帽壶本期目录·考古新收获·江西樟树国字山墓地考古调查勘探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四川成都东华门明蜀王府宫城苑囿建筑群发掘简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与探索·钟离君柏墓礼乐制度研究张闻捷瓷僧帽壶源流考高 杰·简牍文书·湖北荆门严仓1 号楚墓出土竹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出土文献中的战国名将 ...

• “中国”词义考 丨冯天瑜

“中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中国”的含义却经历了曲折的流变——  “中国”词义考冯天瑜    “中国”一词出自汉语古典,是一个今人耳熟能详的词语,然而从古代到近现代,其词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它是文化的古今更革、中外交会的产物。这种曲折的流变体现在:从古代的“城中”义到“天下中心”义,进而演为近代的与世界列邦 ...

• 敦煌旧事 | 古代工匠与沙漠奇迹

    来源 | 公众号:此间的敦煌  大咖: 马德老师。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原所长、历史学博士、研究馆员。从事敦煌研究四十多年,对敦煌历史、石窟、文献、佛学等都有深入研究。虽然半辈子在研究敦煌文化,但他依然谦虚地说,对于敦煌了解太少了。比如古敦煌壁画的工匠精神,比如现代人临摹壁画时对于神韵的把握,都是极深极深的学问,必须对于当时的 ...

• 马德:敦煌历史文化与敦煌古代工匠(中)

人物题材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第159窟的壁画《吐蕃赞普听法图》(图44),这是《维摩诘经变》的情节。莫高窟第158窟的《各国王子举哀图》(图45)画的是佛祖涅槃以后,普通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而痛不欲生的样子。有割耳朵的、剜心的、目瞪口呆的、还有泪流满面的。(图44)莫高窟第159窟唐代《吐蕃赞普听法图》(图45)莫高窟第158窟《各国王子举哀图》  除了 ...

• 是什么让南京考古“厚积薄发”?

NEwsArchaeology成 果发现科技保 护年初,在2019年度近百个考古项目中,南京脱颖而出,我院凭借“南京栖霞区明代窑业遗存2019年度发掘”、“南京市碑亭巷六朝宫城遗址发掘与保护”、“南京市西营村南唐窑业遗存与六朝建筑基址发掘”获得江苏省考古学会2019年度三项考古大奖。这些遗址遗迹中,究竟蕴藏着南京怎样的历史?这一年的考古发掘中,又取得了 ...

• 论江苏徐州地区南北朝墓葬中的陶俑

  内容提要:南北朝时期,徐州经历了从隶属于南方到隶属于北方的巨大变化,这在文化上亦有所反映,尤其表现在墓葬随葬陶俑方面。通过对徐州南北朝墓葬及陶俑发现情况的概括总结,分析可知徐州地区南北朝陶俑特点的转变和演化大致可分为东晋刘宋、北魏和北齐三个阶段。同时,物质材料变化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指示出陶俑形象的转变与徐州在南北朝时期政治地 ...

• 宁夏地区汉代墓葬反映的历史问题

宁夏地区汉代墓葬反映的历史问题杜林渊,张小兵(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收稿日期:2009-04-11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08JK189)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杜林渊(1970-),陕西吴起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硕士,主要从事考古学研究。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44(2009)06-0098-04  摘要 ...

• 湖北省京山县青树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湖北武汉4 30 0 7 7 )  摘要: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 主要遗迹有房子、 灰坑和灶。 主要遗物有鼎、罐、 有领罐、 盆、 豆、 瓮等。 青树岭遗址的发掘, 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 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关键词: 青树岭遗址; 新石器时 ...

• 陈苏镇:东晋南朝建康宫“第三重宫墙”考

东晋南朝建康宫“第三重宫墙”考陈苏镇     秦汉以来,皇宫主要有两道墙。外面一道是宫墙,由宫门出入。里面一道是殿墙,由殿门出入。贾谊《新书·等齐篇》:“天子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诸侯宫门曰司马,阑入者为城旦。殿门俱为殿门,阑入之罪亦俱弃市。”《唐律疏议·禁卫律》:“诸阑入宫门,徒二年;殿门,徒二年半。”又曰:“诸向宫、殿内 ...

• 【学术研究】宁夏隆德县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宁夏隆德县页河子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宁夏固原博物馆  页河子遗址是宁夏回族自治区1984年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位于隆德县西北三十余公里的沙塘乡和平村渝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葫芦河的支流渝河自遗址下流过。遗址高出河床约60米(图一)。  为了搞清宁夏西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及与相邻地区同时代诸文化的关系,1986年北京大学 ...

• 宿白 敦煌七讲(五) 敦煌研究简介

  宿白 敦煌七讲(一) 敦煌两千年  宿白 敦煌七讲(二) 石窟寺考古学简介  宿白 敦煌七讲(三) 石窟寺研究的业务基础知识  宿白 敦煌七讲(四) 有关敦煌石窟的几个问题 第五讲 敦煌研究简介   1962年10月17日          一、敦煌石窟的发现和石窟藏书的分散   “发现”这两字对存在地上的东西来说是有问题的,敦煌人民一直知 ...

• 宿白 敦煌七讲(四) 有关敦煌石窟的几个问题

  第四讲 有关敦煌石窟的几个问题   1962年10月3日10日11日  一、索靖题壁问题:   索靖遗迹是有关敦煌石窟最早的一件事情。     索靖是西晋时人,提出这个问题的是《莫高窟记》见于 156 窟前室北壁,时间是晚唐。在《莫高窟记》以前,未看到敦煌洞窟与索

• 宿白 敦煌七讲(二) 石窟寺考古学简介

  宿白 敦煌七讲(一) 敦煌两千年     第二讲 石窟寺考古学简介   1962年9月17日         一、什么是考古学      考古学是历史科学,它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但它研究的对象不同于历史学,历史学主要是研究文献,而考古学则是研究遗迹和遗物的,特别是研究没有文字记载时期的遗迹和迹物。历史学与考古学由于研究对象不同,因此研究 ...

• 畏兽形象考

编者案:历史文本和图像实体中的畏兽形象,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艺术表现体。它的变迁和演化也有着深层的历史信息。梁潇此文通过大量图像、实体及文本比排,获得许多有趣的认知,让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前后的畏兽形象有了更多的可辨识和解读性。而在此畏兽形体图像化流行之前的诸如蚩尤、乌获等早期图像元素;以及中古之后的三彩武士脚踏的兽人,以及镇墓兽、妖灵 ...

• 北朝葬具与孝子图像

巫鸿 Wu Hung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 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墓葬乃是“神灵归趣之地”。巫鸿在《玉衣或玉人:满城汉墓与汉代墓葬艺术中的质料象征意义》一文中曾对古代墓葬的象征性作了论述:“墓葬不仅是死者在地下的家园,而且还是死者进行神秘的幻化转变的地方。因此,一座墓葬便成为进入仙境的入口,而它本身的设计和装饰也开始表达对永恒 ...

• 美國藏洛陽北魏孝子石葬具墓主身份略考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洛陽出土了五件刻畫有精美孝子圖像的北魏石葬具。它們隨後流失美國,被三家知名美術館收藏,這包括:波士頓美術館藏甯懋石室(五二六年)與孝子石棺床(曾被稱作盧芹齋舊藏石棺床,以下統稱「波士頓石棺床」)、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傳墓主爲元謐的孝子升仙石棺(以下統稱「明尼阿波利斯石棺」)、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 ...

• 明代西北疆域为何止步嘉峪关:从吐鲁番王国入侵哈密开始

明代前期疆域范围自从朱元璋开创明朝开始,历经太祖、成祖两代雄才大略的帝王开疆拓土,北驱蒙古,南平交趾(今越南),东服朝鲜,西征哈密,一时疆域号为极盛,达到一千余万平方公里,可是从明代中叶开始,明政府对西北的统治从之前最前沿的哈密卫退缩到嘉峪关,直接丢失管辖领土近两百万平方公里,而这一历史现象是如何造成的?一、明代西北疆域的形成与 ...

• 罗马皇帝︱走向保守,且走向权力,屋大维的罗马价值观

共和国晚期的希腊化屋大维作为罗马帝国元首制的缔造者与第一任罗马皇帝,其一生都在为维持罗马和平,制衡权力斗争而劳累。从公元前31年击败安东尼始,直至公元后14年屋大维去世,长达四十五年的执政生涯让屋大维给罗马帝国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政治遗产。屋大维整合议员,实施经济改革,大规模扩张罗马领土,这些举动无一不给未来的罗马帝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 霍宏伟:大英博物馆藏汉代人像砖柱探微

1942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入藏一件中国汉代人像空心画像砖柱(以下简称“大英人像柱”),编号为“1942,1010.1”,传其发现于河南郑州,由约翰·斯帕克斯公司资助购于英国艺术基金会(The Art Fund)。笔者尚未见到有学者对这件人像柱进行深入探讨。2016-2018年,笔者在参与编撰《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时,通过放大人像柱的高清晰图 ...

• 登封方家沟遗址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2月印次:1ISBN:9787030644176内容简介:  2014~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河南登封方家沟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书对遗址的发掘过程、地层和遗迹、年代、古环境背景、遗物埋藏情况、遗 ...

• 城市基建考古中勘探工作的一点思考

  伴随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的旧城改造、新城扩容,大型基建项目以成倍速度增长,城市考古勘探工作也面临新的考验。城市考古勘探不同于主动性的和乡村考古勘探,面积大、时间短、难度高是其主要特点。为了缓解城市考古勘探工作的压力,近年,一些一线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陆续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例如将基建考古前置等。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对基建考古缺乏 ...

• 黄河流域文化研究之力作——“河南大学考古中原系列丛书”问世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河南则是摇篮里的一颗明珠,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中原”“中州”之称。河南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平原辽阔,深得天时地利之便。黄河自陕晋边境折向东流,经河南中北部,东入华北平原。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息、繁衍、劳动在这方神奇的热土上;旧 ...

• 渤海佛教研究的信息资源与学术解读

全文阅读渤海佛教研究的信息资源与学术解读(作者:宋玉彬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原文刊于《边疆考古研究(第25辑)》2019年第1期)

• 汉墓壁画中的山:真山假山 看法不一

    洛阳烧沟61号汉墓后室后山墙壁画左侧  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而汉墓壁画中,山的形象已出现多例,比如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即其中之一。  这座墓的年代在西汉元帝和成帝之间。位于墓室后壁山墙之上绘有一幅“宴飨图”,画面以山峦为背景。  这组山 ...

•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年第3期目录

目 录 敦煌“西夏石窟”的年代问题 /刘永增斯里兰卡“佛足迹图”的考察与初步研究——以阿努罗陀补罗(Anuradhapura)为中心 /霍巍试论北魏关中地区佛教造像的地方风格 /常青图像与文本:西藏当雄县羊八井寺早期壁画遗存初探 /熊文彬;李凯;卢素文天竺遗法在平城 /李聿骐明代“磁州窑类型”瓷器分期研究——以明代墓葬出土瓷器为中心 /陈扬误会与想象—— ...

• 杜文:从商周调色器到清仿定窑白釉四足炉—乾隆四柱形器造型溯源

  从商周调色器到清仿定窑白釉四足炉——乾隆四柱形器造型溯源 杜文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2013年,北京故宫举办了“洁白恬静—故宫博物院定窑瓷器展”,展出品除了唐至金代的定窑瓷器,还包括元明清时期的仿定窑白瓷制品,其中一件清乾隆时期仿定窑白瓷以奇特造型引起笔者兴趣,这件白瓷的全称是“清 ...

• 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

基本信息:作者:郑涛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8月1日ISBN:9787534061455内容简介:《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由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编著。他从带回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选取精美绢画约四十八幅,用彩色和黑白照片影印,并配以对每幅作品的解说。书前为劳伦斯?宾雍的导读。此英文本于1921年出版。目录前言敦煌绘画 ...

• 新时代文化遗产科技发展的思考

早在 2014 年,总书记就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那些代表着优秀中华文化精神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还 ...

• 评估与选择:沉船考古方法的初步讨论

全文阅读评估与选择:沉船考古方法的初步讨论(作者:丁见祥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文刊于《边疆考古研究(第25辑)》2019年第1期)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