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地区商周时期墓葬研究
基本信息:作者:杨建军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14254内容简介: 本书将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墓地及含有墓葬的遗址大致分为八期,在分期编年的基础上,通过墓葬研究,尽可能复原岭南商周时期的历史面貌。目录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研究范围和地理环境简述(1) 第二节 研究历程(3) ...
基本信息:作者:杨建军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030614254内容简介: 本书将岭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墓地及含有墓葬的遗址大致分为八期,在分期编年的基础上,通过墓葬研究,尽可能复原岭南商周时期的历史面貌。目录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研究范围和地理环境简述(1) 第二节 研究历程(3) ...
基本信息:作者:王建军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617880内容简介: 本书拟构了一个“分级划类”框架,设定“层级式”的分类标准,并对《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合集补编》《英国所藏甲骨集》《北京大学珍藏甲骨文字》等著录中所见的宾组卜辞材料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目录自序 i凡 ...
——————————————————————————全文阅读契丹辽文化中渤海因素的考古学观察(作者:彭善国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孙旸 吉林省博物院;原文刊于《边疆考古研究》第24辑)
摘要:鄯善与于阗二国位处塔里木盆地南缘,以扼控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之地理优势,国力发展迅速,自东汉以来,不断对周邻小国进行兼并,逐步形成两国独霸西域南道之局面。从新疆出土佉卢文简牍和汉文史乘的相关记载看,在魏晋时期,鄯善与于阗二国比邻而立,其间虽有征战,但不占主流,以和平相处为主,政治联系也有日渐密切的趋势,甚至形成多条交通主干道构 ...
【编者按】公元840年,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西迁至天山南北两麓,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王朝。原属游牧文明的回鹘人吸收汉人及当地族群的文化,发展出独特的西州回鹘文明,深刻改变了中亚东部的族群和文化面貌。他们在9至13世纪控制着丝绸之路天山南北两道,是唐元之间中原与西方交流的纽带。 近日,研究西州回鹘王 ...
在复古、仿古潮流兴盛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和喜爱古人所留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样,在工艺美术领域,仿古之风也久盛不衰,然后仿古并不只是对古代的作品的完全模仿,这样只会让作品的出现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个附庸于原作的赝品,借古通今,如何学习古人的技艺和精华成为了现在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纵观古人对前人的仿古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 ...
前言2002~2003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汉墓。其中,2003M76为一座高等级的男女合葬墓,时代属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该墓出土了一件制作精美的金带扣,为大连地区首次发现。这件金带扣的纹饰以十条龙作戏水或腾云驾雾状为主题图案,一条大龙从带扣首端延至尾端,九条小龙萦绕于大龙周围,分别位于带扣的扣舌两侧和大 ...
2019年8月19日下午,总书记到敦煌研究院视察莫高窟、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护和弘扬传承敦煌文化艺术情况,同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一名毕生从事敦煌莫高窟保护研究的文物工作者,我亲耳聆听总书记对敦煌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讲话,备感振奋。总书记的讲话是我们做好文物工 ...
中华文明浩渺博大、传承久远,那些星罗棋布在全国城乡各地的历史村落、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历史石刻、历史壁画等物质性文化遗产,以及语言文字、表演艺术、手工技能、节日庆典、礼仪习俗等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不仅凝结着先民的情感、智慧与辛劳,而且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人文基因,成为古人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是历史变迁的重要 ...
在新时代、新背景、新环境等社会趋势的发展下,我国对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推进达到了一个高潮,特别是总书记对文化遗产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年来相关工作的快速推进,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等的关注。“文化遗产”“文物”“考古”等名词迅速成为热度较高的社会词语,逐步普及并深入到社会公众的视野之中,家喻 ...
前不久,上海三联出版了考古学系列译著(如《历史的重建——考古材料的阐释》等)。其中,作者柴尔德对于考古材料的解读和描述、对于考古学理论方法的运用,给了我们异样的启示。而更让我们愕然的是,陈淳先生在序言里的这段描述:“中国考古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它的范例采纳了欧洲的文化历史考古学。今天,我们仍然用柴尔德的考古学文化概念作为我们分析 ...
毕经纬博士的《问道于器——海岱地区商周青铜器研究》(以下简称《海岱》)即将出版,他要我写一篇序言,我自感义不容辞,因为2006年他考取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时,我是他的导师。那一年我带了三位硕士研究生,除了他还有马强和吴伟。到了学位论文选题时,学院要我将部分研究生调配给曹玮老师,我遂与曹老师以及研究生商量,想作器类研究的跟我,想 ...
基本信息:作者:毕经纬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9月印次:1ISBN:9787532592760作者简介: 毕经纬,男,汉族,1979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巨野县。考古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青铜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考古学报》《历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
毕经纬教授的《问道于器——海岱地区商周青铜器研究》终于付梓,我很是欣喜,这是第一部研究山东地区出土青铜器的综合性著作,是经纬十多年来孜孜不倦的成果。看到这部约八十万字的著作,就能想到他十多年来经常伏案至深夜,“焚膏油以继晷”;中午亦趴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小憩一会儿,便继续看书、写作,以致眼睛成疾。正如陶渊明所言:“结庐在人境,而 ...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预防性保护”目的是为减少保护工程对文物古迹的干预,通过防护、加固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灾害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害、以及灾后需要采取的修复措施的强度。近年文物保护行业从单纯注重“抢救性”保护,越来越关注向‘抢救性’与‘预防性’并重的保护方式转变。为进一步研究讨论及传播“预防性保 ...
基本信息: 编著:荆州博物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030630384 内容简介: 本书是荆州博物馆编著的学术文集。文集融资料性与学术性为一体,主要收录关于荆楚地区(即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区域)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等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 ...
人们对死去亲人的尸体有意识地进行掩埋处理,意味着灵魂不灭的观念已经成熟,该观念指导下的墓葬开始出现。“居室葬”和氏族公共墓地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是相适应的,是血缘制下先民原始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而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等级观念的加深,公共墓地出现公墓与邦墓两种主要形式,逐渐形成与死者生前社会地位和身份相匹配的陵墓制度,在墓 ...
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巨大。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秦的历史地理情况由于资料欠缺而不够了解。许多问题都显得扑朔迷离。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与秦有关的考古发现,特别是秦简牍、封泥等出土文献的不断丰富,为破解众多的谜团带来了新的线索。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秦简牍研究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昌贵。带来对秦历史地理的新认识中国社会科学网 ...
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中蕴含的丰富价值不言而喻,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认知是必要的。敦煌莫高窟出土纺织品的科学认知主要从纤维和染料等微观层面展开,兼顾颜料、墨书和胶结材料,需要借助显微镜、色谱和光谱类等仪器设备,获取肉眼难以识别的信息。文中分析检测由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完成,得到敦煌研究院的大力支 ...
文物助力还原历史样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今人有着借鉴和教育作用,蕴含社会和文化价值。文物不仅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发展、变革的物证或标志,同时文物作为优势国家资源,也能服务当今的社会和民生。 文物见证过去,而利泽当今,找寻人类过去的信息需要在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方面研究 ...
一 原本,文化是文化,江山是江山。前者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作品,代代流传,代代创造。江山属于自然,无非山川草木,是人类活动的背景、资源和舞台。现在刘刚、李冬君创造了一个概念叫作“文化的江山”,文化于是具备了自然的面貌,而江山也拥有了文化的品格。学术与文化,概念是创新的核心,非虚言也。 中信出版集团新近推出12卷巨著“文化的江山 ...
1974年秦始皇帝陵兵马俑陪葬坑横空出世,沉寂多年的秦始皇陵随后重新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1988年《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以下简称第一部报告)出版,2009年《秦始皇陵二号兵马俑坑发掘报告(第1分册)》出版(以下简称第二部报告)。这二部发掘报告和前期的相关发掘简报,是秦俑及秦陵研究的必备工具,为不同地域 ...
编者按: 近年,作为文明对话和交流互鉴的重要领域,文博界的相关活动如火如荼,例如2019年中外合作考古项目就有46项,其中中国学者赴国外的项目有38项;再如中国在一如既往组织珍贵文物出国展出的同时,也积极推动国外珍贵文物来华展览,好评如潮。 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了解世界。要想深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古代文明的走向,必要 ...
林留根,南京大学历史考古专业毕业,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学博士。现为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长,上海大学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硕士生导师。南京博物院夜景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 在很多人的思想中,考古专家、历史学家们对于自己发掘过什么宝藏一定如数家珍,但对 ...
昙石山濒临福建最大河流——闽江之畔,处在闽江北岸丘陵地带的边缘,是一座相对孤立的低缓山丘,外形似“鱼形”,海拔26米。山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长约430米,东西最宽处不过150米。 1954年1月7日,地处福建省闽侯县第七区恒心乡(今甘蔗镇)昙石村的农民,在修筑村子周围的闽江防洪堤坝时,挖出了许多样式古旧奇特的瓦罐、石器、骨器以及堆积 ...
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发现藏经洞以后,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俄国的奥登堡、美国的华尔纳等外国探险家接踵而至,骗取和盗走了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与此同时,斯坦因、伯希和、奥登堡等西方学者开始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对敦煌石窟进行调查、记录、测绘和拍摄等工作。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纷纷来到敦煌,如张大千 ...
基本信息:编著:良渚博物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628220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关于良渚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在中华玉文化中心历届年会上的重要讲话19篇,内容涉及考古学理论与方法、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大遗址保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玉文化研究等,并附 ...
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路进行考古发掘和勘探,共发现古代墓葬300余座,其中汉代墓葬200余座。其中编号为“漏探M2”的大型墓葬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组成。西侧耳室及坠室内出土数十件彩绘陶壶,陶壶分大小两种类型。另外,青铜大盘、青铜壶、青铜手炉、铜豆、陶灶、铜杵臼也都在这一耳室和与 ...
基本信息:作者:李杰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100165938内容简介: 本书是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资料数据库的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美术作品平面图像进行的美术考古学研究。该书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美术作品的区域、风格、继承和发展等进行考察,总结了这一时期美术作 ...
——————————————————————————————全文阅读从曾仲斿父方壶看青铜礼器的制作理念(作者:张昌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文物》2019年第11期)
全文阅读考古发现所见楚文化在东南和西北方向的进退(作者: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八》2019年11月)
内蒙古战国秦汉时期考古回顾与展望连吉林 李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辖地北扩至蒙古高原南部边缘地带,开始在内蒙古东南部和中南部设置郡县、兴筑长城。秦汉时期,统治范围向北向西扩大,在内蒙古中西部广为屯田。内蒙古境内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发现的主要有长城遗迹、古城址、古墓葬以及一些北方民族的遗存等。一、 ...
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越来越多的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在史前时代,淮河流域不仅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而且有着自己独立发展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一方面持续地吸纳周边文化的精华而得到充实、发展,同时又对其他文化序列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先秦淮河流域地区既是一个文化产生、发展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的 ...
全文阅读丰镐遗址近年考古工作收获与思考(作者:付仲杨 王迪 徐良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八》2019年11月)
五十年前的1966年,京山苏家垅出土两周之际曾国青铜器群,铜器群包括有9件列鼎在内的鼎、簋、甗、鬲、壶等青铜礼器,在总共10件有铭青铜器中鼎、豆、方壶等6件青铜器带有“曾(侯)仲(子)斿父”铭文。该群青铜器器主应该为曾侯仲子斿父,这是曾国青铜器首次有考古单位背景的发现,也是学术界首次明确曾国在鄂北一带的存在。苏家垅青铜器
1954年山东沂南北寨村发现了一座东汉画像石墓(M1),其墓室里八角立柱南、北面最上端,以线刻工艺描绘了两尊头带项光的立像。因其项光“如佛光状”,显然应和早期佛(教)像初传中国有一定的联系,是东汉时期较为珍稀的与佛像(教)有关的出土实物。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广泛而热烈的探讨,几乎研究中国早期佛、道二教的专家学者对此都有所论及,有关研 ...
从古至今,各历史时期、各地区均有代表其先进工艺及制作技术的典型器物,如龙山时代的蛋壳陶,商周时期的铜礼器,唐宋时期的瓷器等。竹制品由于不易保存,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数量有限,似乎从未在历史舞台中担任过主角。但竹制品渗透入普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历史舞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器制作的模具 陶器在古代人类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 ...
我是考古人许宏。再过几天,我的考古生涯就迈入第40个年头了。但是考古并不是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可能有不少人认可这样的说法:高考所决定的人生路,与其说是力争上游的结果,不如说是阴错阳差的产物。 我的高考就使我阴错阳差地进入了考古之门,又使得我奋不顾身地成为了它的铁杆粉丝。从考古专业的学生,到毕业留校任教,再到指导考古专业的学生进 ...
许多动物,都以特别的途径进入人类视野。这其中就包括老鼠,它也在人类文化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鼠是动物中古老的“活化石”。据考古研究发现,人类出现前,鼠就在地球上生活了4700多万年,鼠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之一。但从古至今,它带来的问题让人伤透脑筋。它有夺人之食的卑行,更有传播鼠疫的劣迹,人类与老鼠的对立由来已久。但让人感到意外 ...
基本信息:编著: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2月印次:1ISBN:9787547921951内容简介: 本书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展览的配套图录。书中包含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周秦汉唐文物精品的图文资料,从文化、生活、艺术、中外交流等诸多方面,全方 ...
基本信息:编著: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0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0年1月印次:1ISBN:9787030638496内容简介: 本书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论文集,收录了近年该所员工撰写的考古发现、考古研究、历史与文物研究、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方面的文章,内容以北京考古、文物、史地研究为主,展示了该所近年的工作成果。目录考古发 ...
基本信息:作者:黄益飞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5月印次:1ISBN:9787520343794内容简介: 本书在全面梳理宋代以来西周金文礼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西周金文所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五种礼制进行了系统整理。以关乎诸种礼制的关键字为纲,初步建立西周金文礼制研究体系,并从礼制的视角重新 ...
基本信息: 编著: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44412 内容简介: 大同的古文化延绵不绝,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秦汉、北朝、唐五代、辽金、元明,都有许多重要遗址或墓葬被发现。其中,旧石器时代和北魏、辽金的发现较多,影 ...
全文阅读考古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作者:何毓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群言》2019年第8期)
————————————————————————————全文阅读龙山时代:新风尚与旧传统(作者: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19年第4期)
全文阅读论殷墟刘家庄北地铅锭贮藏坑性质(作者:何毓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三代考古·八》2019年11月)
一佛教艺术从新疆向东传播,首及河西地区。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魏晋以来在武威,即凉州。西晋译经大师竺法护往来河西、长安、洛阳间,东晋中原地区的名僧道安(314—385年)谓其译经“寝逸凉土”。“凉州自张轨以来,世信佛教。四世纪中期,邺都有凉州博学沙门”。其时张氏在凉州东苑置铜像。373年,前凉统治者张天锡延揽月支人、龟兹人组织凉州 ...
引 言敦煌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丝绸博物馆“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展览中,“沙州佛子”版块介绍了建于唐代晚期的莫高窟第17窟,“藏经洞”的洞窟主人洪䛒高僧。7月13日,国丝馆邀请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张元林研究员,以“从敦煌日、月神图像看丝路文化交融”为题作了一场专题配套讲座,让我们从敦煌壁画的图 ...
和村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川底乡和村东南,长河西岸的台地上。2011年底——2012年初,在陵沁线晋城至阳城一级公路的建设中,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晋城市旅游文物局、晋城市文物研究所和晋城博物馆的大力配合下,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 此次共发掘700余平方米,清理灰坑98个,陶窑和土坑墓各1,瓮棺葬2个。时代涵盖仰韶、二里头和两周 ...
宁夏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研究陈晓桦1,郭晓红2 (1.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银川750001; 2.宁夏博物馆,宁夏银川750002)中图分类号:K8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331(2017)04-0083-09收稿日期:2017-01-05作者简介:陈晓桦(1960-),男,宁夏银川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晓红(1962-),女,宁夏银川人,宁夏博物馆副研究员。摘要:
考古发现的隋唐时期墓葬中,偶尔出土一类长20~30、宽10~20厘米的薄铁片,多发现于墓主头部附近,发掘材料报道中常以铁券、铁板、铁片、铁牌、铁刀等名称之。为叙述方便,本文暂统称为铁券。这类铁券在南北朝墓葬中鲜有发现,应为隋唐时期新出现的随葬品。由于发现时多已锈蚀破碎,难以确定其性质,报道中往往不予详述,导致对其认识的缺乏。因此,本 ...
礼俗是中国古代社会调节与制约人们行为的规范。长期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礼制被视为封建残余,学术界对其研究十分薄弱。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来被视作是“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因而此现象尤为突出。民初以来,学者们尽管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史、经济史乃至思想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有深入发展,而对于礼制之研究,尤其是对婚丧礼俗的研究鲜 ...
《西安北周安伽墓》是2003年8月1日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本书是详细介绍周安伽墓构造及出土文物的报告图书西安北周安伽墓发掘报告作为200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01BKG003),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伟先生自始至终对报告的编写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报告的具体编写工作由邢福来、尹申平、李明等同志集 ...
《北周史君墓》中北周史君墓位于今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乡井上村东,西距汉长安城遗址约6.6千米,南距唐大明宫遗址约1.6千米,与北周安伽墓相距约2.5千米。2003年6—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石门、石堂、石榻、金戒指、金币和金耳环等十分珍贵的文物。所出土的石刻上均采用浮雕彩绘贴金图像做装饰,图像内容涉及祆教以及中西 ...
基本信息: 编著: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62720 内容简介: 本书以古罗马精美文物为切入点,揭秘两千多年前的“全球化”历程,讲述古罗马与海相关的一切:海洋崇拜、海港建设、 ...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 ...
摘要:11~14世纪,越南以我国宋代耀州窑系青瓷为主要仿制对象,烧造了“越南仿耀州窑系青瓷”。其产品流向勾勒出一条经由北部湾沟通越南、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的海上贸易路线。 10~14世纪(相当于我国宋元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大发展时期,世界各地对中国瓷器的需求刺激了大批窑场的兴起。其中,耀州窑青瓷受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也由此引发了国内 ...
约访王恒,早在四月,春暖大同,柳绿花红;及晤王恒,已是十月,秋染雁塞,落叶飘零。这是一次迟到的采访。 王恒与我相识,屈指算来大约有三十年的时光。那时他已是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的党支部书记,堂堂的国保一级文物单位正科级领导干部。而我不过是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毛头小子,凭着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勇气,忝立中专、电大、自大的讲 ...
近年来,大量佛教遗迹经过考古发掘,出土了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被人们所关注。然而,作为交叉研究领域的佛教考古在理论和方法上既经历着创新探索,也面临如何更加完善的瓶颈。近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森就佛教考古的相关问题接受了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社会科学网:佛教考古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佛教遗 ...
摘要:吐鲁番地区特别是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群出土的唐代丝织品数量多,且品种丰富,这些实物为唐代丝织品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学界虽已取得较多成果,但仍有余地,如从丝织品消费的角度去探析吐鲁番地区的丝织品与唐代中原地区的丝织品消费结构、消费艺术、消费思想、消费文化、消费方式等方面的互相关系与影响则大有可拓展空间。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最发达的史前文化,而良渚古城的发现,石破天惊,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神秘的史前文明。它的城墙盘亘于沃野之上,巍峨雄壮;它的聚落如网般四通八达,层层紧密;它的物质生活里,男耕女织、饭稻衣麻,生活富庶;它的精神世界里,玉器是神崇拜的主要载体。想象中的良渚古国首领及其夫人。他们身着丝袍,头戴羽冠,身佩玉饰。首领手持 ...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1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摘要: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M1处于墓地西部,虽遭破坏但仍出土了重要的随葬器物,铜、玉、漆木器等共45件,其中铜器31件。根据随葬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青铜礼器铭文等判断,该墓为鄂侯夫人墓,年代为春秋早期晚 ...
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7、M16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摘要:夏饷铺鄂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新店乡,2012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发掘。M7、M16处于墓地中部,两墓并列,间距3米。M7出土铜、玉、漆木等随葬器物共309件,M16出土141件。根据墓葬位置关系、出土器物形制特征及组合关系等分析,可推测M7、M16为夫妻异穴合 ...
引 言 2019年7月,在吐鲁番学家李征(1927—1989)先生逝世三十周年之际,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研究中心、新疆文物考古所、吐鲁番学研究院的协助下,举办了李征先生的追思活动,并将其骨灰安葬于吐鲁番交河沟西雅尔村平顶山墓地。考古学家黄文弼(1893—1966)先生的后人委派黄小玲女士为代表,专程前来参加活动,并将黄文弼旧藏李征书 ...
面对死亡的奥秘,人们忧惧的同时也对生命的去向抱有关怀和期望,迷茫无助会产生各种神秘观念和表现方式,显现出不同文化或某一时代的精神世界。生死观的演变,是社会演变的体现,在思想史上十分重要。 选择魏晋南北朝的生死观进行研究,既明智又棘手,明智是由于目前这一时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棘手是因为材料不多,而且杂乱。过去人们 ...
《中国美术报》第110期 学术月刊在邺城地区出土的北朝造像中,基座上的中央浮雕器物及其多变的组合雕刻极为精美,在北朝后期的中原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已出土的大批北朝造像像座或石窟佛像基座的中央部分出现了类似于香炉的器物,学界大多将之称为博山炉。而在这些所谓的“香炉”中,确实有一批类似汉代以来的博山炉的形制,但将其统称为博山炉可能欠 ...
1981年9月,在山西省大同市小站村封和突墓出土了一件鎏金波斯银盘,墓葬年代为北魏时期。这件器皿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中古时期域外文化的认知,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这件器皿中一些相关问题的争议却一直存在。近年来,随着物质材料的不断增加,笔者认为已有必要对银盘中的人物形象、来源等问题作出进一步的 ...
有学者认为欧洲的“湿壁画法”最早可追寻到古埃及壁画的时代。今天我们把画在干燥石灰墙面上的壁画,相对“湿壁画”而言称为“干壁画”或“胶彩壁画”。当这种壁画中的“胶彩画”转移到纸面上的时候,则被泛称“水彩画”了。 ▵ 北魏 《九色鹿本生》 壁画 敦煌257窟西壁中层胶彩画法是中国传统壁画中最主要的技法之一。中国传统壁画源远流长,在古 ...
汉唐之间的牛耕和犁耙耱耧鲁才全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我国古代有着素称发达的农业,在世界农业史上曾长期居于领先的地位。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农业生产力的状况,弄清其发展脉络,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不拟涉及汉唐间农业生产力问题的各个方面,仅择取其中的牛耕方式和犁耙耱耧等几种主要畜力牵引农具试作初步探讨, ...
山西是北魏、东魏和北齐政权的重要根据地,佛教曾盛极一时。除著名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外,全省各地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小型石窟,尤以晋中和晋东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榆社县属晋中地区,南与晋东南的武乡县接壤,其境内有不少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像。1994年10月下旬笔者前往该县进行考察,着重调查了两处比较重要的石窟寺,即圆子山石窟和响堂寺石窟(图一 ...
北周西国胡人翟曹明墓志及墓葬遗物 ( 罗丰 荣新江) 2000年1月,我们在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三秦瑰宝”展览上,首次看到靖边县出土的一扇石门,上面的胡人天王像异常引人注目,展览说明称其出自“唐翟曹明墓”1,但图像风格则与唐朝迥异,颇具北朝因素。听说还有一同出土文物,在陕西博物馆同仁的支持下,在文物库房翻出了与墓门同出的半块残阙的 ...
2019年是首次发现殷墟甲骨文的120年。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国家图书馆于12月29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刘源研究员做了题为《甲骨文中的商代文明》的精彩讲座。讲座中刘源研究员列举了大量甲骨文实例,为我们还原出甲骨文背后的商代史实与文明。甲骨文知识知多少?大家都听说过甲骨文,但是甲骨文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 ...
【编者按】近日,赵省伟主编、林碧珺译《西洋镜:意大利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99—1938》(全二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取材于《周日邮报》《周日论坛画报》等意大利彩色画报,共收录200余幅彩色版画及原刊报道12万字。作为目前唯一可以与法国彩色画报相媲美的中国题材画报,意大利彩色画报时间跨度更长、收录的历史事件更丰富,因此更具历史和出版 ...
在关于“龙的原型究竟是什么”这一点上,之所以争论不休,最根本的原因或许在于:人们总是希望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原型生物,但文献记载中的“龙”却歧异丛出,似乎多种生物都是,又都不是,于是莫衷一是。我们之所以难以确切找到“龙”,很可能是因为在数千年的时空阻隔之下,我们未能充分理解古人对“龙”的信念。首先要注意的是,“龙”所指的不是“一种 ...
有夏之居著名考古人许宏先生出版了《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这是近年来为数不多愿意放下专业身段向公众介绍考古常识的普及作品。在这本深契2014年中国文博界“公众考古”主题的作品中,身为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的作者不但延续了上一本著作《最早的中国》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的夏、商考古成果的探索,还以此为契机,继续向前追溯,把 ...
我的研究和讲授方向主要集中在唐代政治史和中古民族史方面,因此为大家推荐的书也将以此展开。过去一年我所接触到的学术专著中,以下三部作品兼具学术性、思想性与可读性,值得向大家推荐。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第一版这是一部讲述中西方之间文化交往与文明互动的通史性著作。作者张国刚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致 ...
在世界古代文明研究中,由于对象年代久远且没有传承,诸多缺少物质载体的信息(譬如仪式和观念)已不可复得,唯有借助人类学理论方可构建一二。加之文本材料多为考古发掘所获的出土文献,因此研究者往往也关注考古学的进展。笔者所从事的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研究(亚述学)尤其如此。一、陆启宏(著):《历史学与人类学:20世纪西方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
“蒙塔尤是一摊臭气扑鼻的污水中的一滴水珠。借助日益增多的材料,对于历史来说,这滴水珠逐渐变成一个小小的世界,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在这滴水珠中游动。”年鉴学派的第三代核心人物勒华拉杜里(Le Roy Ladurie)在其名著《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2009)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写下了这段既令人莞 ...
罗马史的研究涉猎领域广,对学者的语言能力要求亦是很高。学者们不光需要具备较好的史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在论证观点时,常常需要涉猎诸多领域,如古钱币学、考古学、古建筑学,以及人类学来对论点进行佐证。罗马史作为古典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其学者往往需要精通古拉丁语或古希腊语,方可阅读一手史料。同时为了保证能够读览尚未英译的学者论文 ...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杉山正明《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中文版推荐序,该书为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丛书之一,此套丛书将于2020年由理想国推出。现在翻开在读者面前的本书,用略多于一半的篇幅,把蒙古帝国史讲得简明而极丰富多彩。作者的关注重点不在东亚;因为在从前出版的其它同类图书里他已有过讨论,故对此“本书没有专门从正面进行讲述”(见本书 ...
摘 要:由于资料限制,关于粟特的音乐研究一直进展缓慢。近期在卡菲尔-卡拉遗址发现的一件装饰木板上保存了完整的琐罗亚斯德教图像,弥足珍贵。这幅以娜娜女神为主题的祭神奏乐图是研究粟特音乐的重要图像材料。从粟特本土图像材料看,音乐往往出现在琐罗亚斯德教的葬礼、祭祀仪式中,其中可频繁见到角形竖琴、琉特琴、潘笛等乐器的使用。这些为进一步研 ...
粟特人,中国史料中称昭武九姓,公元3世纪至8世纪之间,大批粟特人以经商之故来到中原并定居于此,以商队建立聚落。北朝隋唐时期是粟特胡人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粟特人往来丝绸之路,受众多文化熏染,思想也呈现多元文化的特征。20世纪以来多处入华粟特人墓葬被发现,在这些墓葬中,既有本民族艺术传统的继承,也有对外来文化入乡随俗式的体验摸索 ...
“贵霜王朝疆域范围大致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半岛北部部分地区,东西南北方向的古代丝绸之路都集中在此,公元1至4世纪,贵霜王朝统治时期,东西文明之间的互通有无别开生面。”亚欧衢地丝绸之路上的贵霜王朝撰文/王樾 供图/上海博物馆礼拜佛陀浮雕。佛坐中间讲法,左侧是弟子侍立,右侧是贵霜供养人拱手站立,两侧各立一
1月3日,美军空袭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少将苏莱马尼身亡,伊朗强硬表态称要报复,紧张局势迅速升级。1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新推特,言辞激烈地指责伊朗,威胁针对伊朗文化遗产。他写道:“ 他们被允许杀害我们的人民,他们被允许折磨和残害我们的人民,他们被允许使用路边炸弹炸死我们的人民,而我们不被允许触碰他们的文化遗址 ...
岁朝,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为岁旦。“清供”,广义上指的是陈设和观赏清雅的物品,如南宋人士林洪曾著有《山家清供》,将山间蔬果等食材的采摘、烹饪、保存乃至食疗药效等事娓娓道来。以岁朝为主题的绘画涉及花鸟、人物和山水三大画科,“岁朝清供”应属从花鸟衍生的画题,呈现的是时令花木蔬果、雅玩器皿和各类与岁朝有关的吉祥物象。一、岁朝供物的源生 ...
《陕西古塔全编》:徐进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曾经承载十三朝文明重心的陕西,人们都知道其地下文物遗存异常丰富。其实三秦河山,地上文物数量也相当可观。仅就“塔”而言,全省现存地面不可移动古塔总计389处517座,包括人们熟悉的西安大雁塔、小雁塔。徐进主编《陕西古塔全编》全数收录这些古塔遗存的综合信息,全方位保留了有关建筑史、民俗史和 ...
中国古建筑中的“塔”,是随着佛教在华传播而引入并融合汉民族传统楼阁而形成的独特建筑类型,是中华文明汲取外来文化的产物和成功范例。作为中国十四个王朝建都地的陕西,代表古代中国高层建筑水平之一的古塔曾广为分布,现在仍遗存丰富。这些古塔上自北魏,下迄民国,时间跨逾1500余年,是汉唐丝绸之路肇起、发轫、繁荣和陕西自北魏以来宗教史、文化 ...
最近,有幸拜读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任主编,王恒、赵昆雨任副主编的20卷本《云冈石窟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收录彩色与黑白照片7000余幅,线描图、拓片图400多幅,研究文章23篇,共60余万字。《全集》包含着云冈学人数十载心血和研究成果。更可喜的是,作者皆为云冈学者,如张焯、王恒、赵昆雨、张海雁、刘建军、王雁卿、员小中、李雪芹、张华、 ...
中华民族素有“盛世修典”的传统。2013年3月14日,云冈石窟研究院与青岛出版集团签订了一项重要的出版协议,即由青岛出版集团投资,云冈石窟研究院编著《云冈石窟全集》。历时七载,20卷本皇皇巨著《云冈石窟全集》终于问世,为当今之盛世再添一大典,为中华文化增加一张亮丽的名片。2017年10月的一天,我随云冈石窟研究院张焯院长来到位于北京北郊的 ...
作者简介彭陟焱史学博士,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中国土司研究会主席团主席。主要从事藏族、羌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八部。陈昱彤西藏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清代藏族史。▲▲摘要:川西北地区主要指中国四川省西北部的
作者: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读书者说】饶宗颐先生是海内外景仰的汉学泰斗,其治学广博深湛,横无际涯,广泛涉及古文字学、敦煌学、考古学、金石学、历史学、古典文学、词学、音乐史、艺术史、中印关系史、宗教史、楚辞学、目录学、方志学诸方面,即使在敦煌学领域内,先生也同样是精深广博,像我这样浅薄孤陋者实在没有资格、没有能力评 ...
动物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对动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古代先民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和生业方式,动物以各种方式遗留在考古遗址中,成为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动物遗存。动物考古学就是由动物遗存来研究古代社会,以资源、技术和生业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它以考古实证材料重写了古代畜牧史,以独特的视角探讨祭牲、次级产品、骨器及制骨手工业等 ...
基本信息:编著:张弛 陈星灿 邓振华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1月印次:1ISBN:9787030628978内容简介: 这部文集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区域聚落与居民研究”(课题负责人为张弛、陈星灿,课题编号2013BAK08B05)的成果集。内容包括了课题设立的21个子课题调查、发掘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
撰文:朱天元在今天的公共媒体中谈起二里头和夏朝,许宏是个绕不开的名字。对于这位自1999年开始担任二里头考古队长,二十年徜徉、耕耘在考古现场的考古学者来说,他是幸运的。资讯爆炸,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当下,他有足够的机会与平台向公众分享他在田野现场中的发掘、实践后不断构思、扩容的新理论,使大众更深刻地理解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早期中国在世界文明 ...
撰文:陈枫 |经济观察报书评有明一代,一直深受倭寇的侵扰。早在元朝时期,倭寇就已经在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劫掠活动。根据《元史》记载,武宗至大元年,枢密院就曾上报皇帝:“日本商船焚掠庆元,官军不能敌”,至正二十三年八月“倭人寇蓬州……倭人连寇濒海郡县。”到了明朝时期,倭寇的活动更加猖獗。从时间上说,“倭寇之患”几乎和明代历史相始终。明 ...
按:进入二十世纪,中国周期性地频繁遭遇战争或政治上的重大动荡,直到改革开放,才走上平稳的发展之路。如果我们看伊朗二十世纪的历史,就知道这样的动荡是包括伊朗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所普遍经历的。1979年,也就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那一年,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之后经历了伊朗人质危机、两伊战争、伊核危机、叙利亚战争,以及最近因苏莱马尼之死与美 ...
丹尼索瓦人是已灭绝的古人类种群。关于这个神秘的“全新”人种,各国的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一直在努力揭秘。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证实了青藏高原一处洞穴内发现的人类下颌骨化石属于丹尼索瓦人,将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历史由从前的3万—4万年前,提前至距今16万年。这个发现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最早人类活动历史和史前人类高海拔环境适应的认识,更为 ...
春节临近,湖北省考古专家带你去看看大名鼎鼎的曾侯乙吃些啥,这份“宫廷菜单”距今2400多年。 “曾侯乙墓出土的动物骨骼、植物果核等,不似曾侯乙编钟等青铜重器那么闻名于世,但却为我们揭示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趣事。” 1月17日,省博物馆馆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翻开当年的曾侯乙墓考古报告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 胖头鱼重达8公斤 ...
此前数十年的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确过多地依赖新材料,在追索新材料的同时,忘记了寅恪先生告诉我们的要思考新问题。实际上,敦煌写本大多数是属于写本时代的书籍和未经史家润色的原始文书,有着独特的文本性格,特别是不受“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士大夫文献的解构影响,正是今天跨学科研究的新起点。陈寅恪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蒋天枢先生整理 ...
《价值与权力:中国大遗址展示的观察与反思》一书基于王思渝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 这篇论文一直是我所期待的,期待的原因是因为这篇论文所讨论的问题,在我看来是中国考古学的最核心问题之一。2005年出台的《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将大遗址界定为“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