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林梅村|塞伊玛――图尔宾诺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近代历史科学的兴起,尤其是考古学传入中国,彻底颠覆了中国传统史学“三皇五帝”创造历史的神话传说。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文明有独立的起源,而中国文明的发展却是一个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历史过程。 其中一个重要实例,就是中国青铜文化的来源。 世界冶金术起源地目前尚难确定, 公元前7000~前6000年,巴尔干到安纳托利亚一带已开始冶金实践,不同比例的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或铅锡青

• 张国刚|敦煌飞天到杨贵妃的胡旋舞

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一、何为飞天 金庸有部著名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佛陀诞生,前来祝贺的“来宾”中就有“天人”。她的真名叫

• 王尧|从敦煌文献看吐蕃文化

一、吐蕃历史文化概述   根据藏文史料《王统世系明鉴》(rgyal-rabs-gsal-bavi-me-long,索南坚赞著,成书于14世纪中叶)、《青史》(deb-ther-sngon-po,管洛·薰奴贝著,1476-1478年间成书)、《西藏王臣史》(dpyid-kyi-rgyal-movi-glu-dbyangs,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1642年成书)等记载,远古时代传说古谭大约在公元

• 既开风气又为师:读《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

在一个学术分工日益细化与专精的时代,一位学者能在一两个领域里研究有素已属不易,精通两个以上领域者更是凤毛麟角。中华书局新刊的荣新江先生《学理与学谊:荣新江序跋集》即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视野宏阔的中古史学者的博雅与成熟,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还是二十多年来一段学术史的鲜活见证。此前姚崇新先生已对本书所蕴含的“学理与方法”作了深入剖析(《上海书评》2018年12月14日),本文则侧重于“学谊”的梳理,以见其

• 龚国强:有关隋唐长安城城门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基于考古调查发掘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讨论了隋唐长安城在城门设置和形制方面,对《周礼·考工记》都城模式、汉魏南北朝都城城门传统的继承及五门道的创新之举,同时,对城门使用过程中的增缩改建、都城门阙及宫城门阙的有无及设置等关键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隋大兴唐长安城(下文为方便起见,将略称“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都城,其城门建筑是我们理解和复原当时都城

• 颜真卿其人其字,真的不合时宜了吗

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特展前天刚刚落幕,这也引发了许多人对颜真卿其人其书的热议与再认识。尤其是对颜真卿《祭侄文稿》的钦慕与关注。颜真卿究竟有何魅力?颜真卿书法在当下究竟怎样的地位?如何看待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颜真卿的影响有渐渐缩小的趋势,颜真卿其人,颜真卿其字,似乎也有一点不合时宜了。这种变化,有社会因素,也有艺术因素,包括“兼济天下”的理想萎缩。作者认 ...

• 清华简《保训》集释

基本信息:作者:刘丽主编:李学勤编著: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版社:中西书局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547515174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收录清华简各篇文献的集释。本书为该丛书的第一种,是近十年来清华简《保训》研究的总结之作。作者全面搜集和整理了《保训》的研究成果,重新校定了《保训》的释文,并就“《保训》性质、体裁与年代”等重要问题展开了专题研究,较为深入 ...

• 辽上京皇城和宫城城门遗址浅析

————————————————————————————————全文阅读辽上京皇城和宫城城门遗址浅析(作者:汪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董新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18年第6期)

• 红山文化研究(上下)(精)

作者:刘国祥 出版社:科学 ISBN:9787030465221 出版日期:2015/12/01 装帧:精装 页数:780 人民币:RMB 680 元 刘国祥着的《红山文化研究(上下)(精)》系统梳理了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对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历程、类型与分期、聚落空间分布特点、布局特征、埋葬习俗、祭祀遗存、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化与等级制度确立、与本地区及相关地区考古 ...

• 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

“丝绸之路”内涵广阔,是前近代亚欧大陆的最大通道,连接着历史上各重要文明地区。 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在东方文化与异域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激发并形成了更加灿烂的多元文明。 本书从历史与文化视角,重点讲述上古、汉—唐、宋—明、晚明—清中叶,“一带一路”的历史演进。透过人物、事件、器物、艺术诸方面,深入阐述文明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了解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 张德芳:汉帝国政权在政治军事上对丝路交通体系的支撑

专辑中国中古的河西走廊引言汉帝国经过七十多年的经营发展,到文、景之际(公元前179年-前141年),综合国力已经十分强大。当时的史书记载是:“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仟伯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换句话 ...

• 汉帝国的信仰结构

繁华消逝沧海桑田当年“强汉”唯余残冢枯骨......汉时代留给后世的是宝贵的思想财富信仰是一切文明兴衰存亡的最终依据。汉代中国,雄踞东方,文明昌盛而泽被天下,大华夏文明圈至今受其赐。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让汉帝国拥有如此魅力,而能成就圣贤、英雄、节义,成就可歌可泣万世景仰之伟业?史家往往从窦太后去世、汉武帝“独尊儒术”,便直论东汉末天师道之兴起。然而,其间三百年汉代宗教历史,汉人之心,将何从得知?造

•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第一、二辑以蒙古族源研究为主题,整理汇编了自20 世纪初以来以中文形式发表的部分论文、著作章节和译文。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历史、语言等方面对蒙古族起源和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的研究;二是关于蒙古族源传说故事的研究;三是对原蒙古人室韦-达怛的研究。     关于蒙古族族源,主要有东胡说、突厥说、匈奴说、吐蕃说、丁零说等说法。吐蕃说,较为完整而又最先提出是在

•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体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基址遗存发掘,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建筑已有7000 年可考证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建筑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汇各民族的特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建筑文化。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成一脉,是独立发展起来具有民族特点的东方建筑体系。 该体系在建筑构造上以木

• 南北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深度开发,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追上黄河流域,同时,随着该时期航海技术的发展,周边许多国家通过海路访问中国,中国也派遣使者乘船访问诸国,这些交流在史书中有所记载。各国出土考古资料显示,该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交往密切的,主要是日本、百济和新罗。 早在东汉,日本已经和汉政府发生交往,《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57),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

• 一部研究良渚玉器和良渚文化的好书 — —《良渚玉器》序言

中国史前玉器以良渚文化最为发达,良渚文化的玉器又以良渚核心地区的反山、瑶山出土者最为集中,数量最多,档次最高,蕴涵的内容也最为复杂。如何解读是一件十分困难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解读良渚玉器,离不开对整个良渚遗址的认识。良渚遗址是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巨大群落。古城中心有莫角山等类似宫城的高等级建筑和钟家港的玉器等手工业作坊,周围有反山、瑶山和汇观山等王室祭坛和高等级贵族墓地,还有卞家山船港码头等水运

• 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

新疆地区史前时期发现的考古文化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2千纪以前;第二阶段,公元前2千纪初到公元前2千纪中叶;第三阶段,公元前2千纪中叶至公元前1千纪初;第四阶段,公元前1千纪初至西汉初期。新疆地区尚未发现明确属于当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针对这一现象,郭物先生提出“新疆即使存在新石器时代,也是非常短暂的并且不具有普遍性, ...

• 首届“港通天下”国际港口文化论坛致辞

    首届“港通天下”国际港口文化论坛在浙江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召开。本次论坛是在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宁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海港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承载了中华民族的蓝色梦想和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使命。今天,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北仑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

• 鄂尔多斯青铜器与北方系青铜器的关系

随着近些年北方地区考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不仅积累了大批科学发掘的材料,北方地区考古学文化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学术界对北方地区各支青铜文化的面貌、分期、时代和分布等方面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还出现了一些针对整个北方文化带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另外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如冶金考古)也都也开始应用到北方地区青铜文化和青铜器研究上,在很多方面的研究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北方系青铜器”或“北方青铜器”已经被大多数学

• 沁阳市博物馆藏墓志

地处河南省西北部的沁阳市,古称覃怀、野王、河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曾为郡、州、路、府治所所在地,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之美誉。为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千年古县”。历史上不少显赫家族和人物生息终老于此,更有无数文人学士、宦农工商,乃至庶民百 ...

• 专访 | 陈家祠建筑夜景照明的自然之光、生活之光、艺术之光和科技之光

2018年12月,由广东省光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的“2018 Lighting Designer!中国青年设计师大赛总决赛”(以下简称“中青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照明设计师们以广州陈家祠建筑夜景照明为题各显才能,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华东赛区李农导师战队的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光环境设计院院长朱伟凯夺魁。  据了解,“2018 Lighting Designer!中国青年设计师大赛”是广东

• 朱元璋到底是不是猪腰子脸?

说起朱元璋的长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丑”。市面上的一些关于他的书籍,也纷纷采用这样的封面:南京当地的文创酒——电影《邪不压正》镜头 看来看去, 大家都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地包天的脸型。服装鞋帽行业的朋友,会用一个专用工具的名城来称呼——鞋拔子脸。餐饮或者医疗行业的朋友会用动物器官的专业名称来称呼——猪腰子脸。这个定义非常精准,因为很明显羊腰子的形体线没有这么弯曲。而武

• 石自社:隋唐东都与北宋西京城门遗址的观察

    摘要:隋唐东都与北宋西京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发展变化转折时期的重要都城,其形制布局的发展演变继承前代并对后世都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考古发现的隋唐东都与北宋西京城门遗址为基础,探讨这一时期城门的建筑形制、社会功能和管理制度,为深化都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    城门,是一个城市与外部空间联接的通道,也是城市内部空间之间互相联通的重要关键点,同时还是城市形制布局的重要节点,并与纵横交错的街

•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要保护好传统天际线

  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应该种什么花?建筑内外应该如何装饰?今后,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和改造提升将有设计导则。近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编制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风貌保护与更新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该《导则》提出,原则上将远期取消胡同内停车。另外,北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要保护好传统天际线。    据了解,该《导则》已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公示期为7天,公众可到网上查询《导则》的相关 ...

• 博物馆热的背后: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

  日前,“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发关注,这是故宫首次接受公众预约的夜间开放活动。活动不仅向人们展示传统习俗的韵味,还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与,营造出共庆佳节的浓厚氛围。    由正月十五的灯会向前回溯,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的新年俗。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在故宫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文物展览,感受 ...

• 比故宫夜游更重要的是文旅多元化

  最近一段时间里,夜游故宫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2月19日,“紫禁城上元之夜”正式拉开序幕,这是故宫近百年来举办的第一次“灯会”,也是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较大规模点亮。公众对本次活动的高度关注,已无需赘述。不少意犹未尽的游客和未能到达现场的网友不约而同地询问:故宫夜游能否常态化?    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回应称:要对本次元宵节活动进行评估,或结合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夜场活动。单 ...

• 数字化“无墙博物馆”超越时空 “复活”尘封的艺术

   端门数字博物馆——“数字多宝格”项目。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从诞生之日起,博物馆就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然而,文物的消耗损毁、物品存放空间的地理跨度、物理展示空间的不足等客观限制,都给人们提出如何解决博物馆局限性的问题。    去年,拉丁美洲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火灾,导致90%的文物被焚毁。该馆已有200年历史,曾收藏逾2000万件文物,火灾令全球很多 ...

• 话说牡宜遗址出土的金带扣

2011年广南牡宜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一件金带扣。该带扣发现于4号墓腰坑中部偏南。整个器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整器以裁剪成型的金片制成,金片厚度不足1毫米。平面前圆后方,呈马蹄状,重51克、长11.6厘米、宽5.5~7.1厘米。前端有条弧形穿孔用以系带,本有活动扣舌,但出土时已经残失。器物边缘有若干小孔用以固定在带上。表面以锤揲工艺成型的高浮雕状单龙纹为主体纹饰,龙纹左侧饰一以同样工艺成型的虎纹, ...

• 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

基本信息: 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602480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丛书的第13集,收录12篇考古发掘简报和8篇研究论文。简报内容涵盖药玉洞遗址,周家岗遗址,老爷台、高坪、木马岭遗址,车轴山遗址,老鸦洲遗址,龙祖山战国、汉墓,赤蓝桥东汉墓,狮北汉墓等考古新资料。研究论文涉及湖南地区史前和历史时期考 ...

• 博物馆如何讲好文物故事?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作为人类活动的信息载体,我国古代文物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保护和研究文物,绝不仅仅是为保护而保护、为研究而研究,更重要的是古为今用,要从文物中挖掘和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以及促进文明 ...

• 罗新|匈奴单于号研宄

【摘要】匈奴政体的单于号,是匈奴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源于草原政治文化的古老传统。匈奴单于历来都有单于号,这个单于号绝不是单于本人担任单于之前的名字,而是在登上单于位之后获得的专有名号。《史记》、《汉书》中关于虚闾权渠单于之前的历任单于,所记录的都是单于号而不是名字。长期以来把头曼、冒顿等等当作名字,实是一种误会。西汉末年及新莽时期,由于匈奴国家与中原王朝之间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造成单于名号制度

• 荣新江 | 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史记》与《汉书》

1996年夏,我有机会在德国国家图书馆通检其所藏吐鲁番出土文献,其中编号为Ch.938的残片,正面残存一纸上面部分的5行,字体在楷书与行书之间,有乌丝栏,经比定为班固《汉书》卷四〇《张良传》(图1)。背面是纸的下面部分(与正面倒书),为行书,无界栏,内容为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图2)。后检《西域考古图谱》所刊日本大谷探险队所得吐鲁番文书,其下卷经籍类图版(5)-(1)和(2)所刊

• 中国考古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基本信息: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1618726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考古学》(九卷本) 的第七卷, 这卷的内容, 主要是综合介绍20世纪、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迄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以都城为 ...

• 王亚蓉:40多年专注纺织考古 扫落尘埃复原华裳

央视网消息:古代的绫罗绸缎,谁人能够复织?古丝绸修复专家王亚蓉就能“妙手回春”。她穿着白大褂工作服,将沉睡了2000多年的东周丝织品从泥沙中分离、提取出来,然后神奇地复织消失已久的古丝绸纹路。王亚蓉心脏里有6个支架,可一旦面对这些古董,她就会变得眼神精确,手头稳准,尖锐的小镊子能够钳住一颗颗细如针尖的沙粒……

• 观象授时与中华文明起源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留弃的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然而就一部真实的历史而言,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显然极不完整。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这意味着真正意义的考古学研究既要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 ...

• 《丝绸之路史前史》中译本评介

《丝绸之路史前史》是俄罗斯学者叶莲娜·伊菲莫夫纳·库兹米娜(Elena Efimovna Kuzmina)关于欧亚草原考古的力作。原稿由俄文写成,后因故未能出版。200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梅维恒(Victor H.Mair)教授征得作者同意后,将其译为英文出版,目前中译本由英文版翻译而成,译者李春长,2015年10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库兹米娜是俄罗斯著名考古学家,苏联时期 ...

• 2012年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

一、专 著杨铭《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1日。扬之水《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月。陈康《敦煌体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杨本加《敦煌藏文写卷根本萨婆多部律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2月。黄正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月。 ...

• 新砦期遗存——“后羿代夏”确有其事的证据

新砦期遗存得名于新砦遗址的发掘。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原密县)刘寨乡新砦村,1964年由密县文化馆的魏殿臣先生调查发现,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芝荃先生首次进行了试掘,发现有早于二里头文化一期、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遗存,将其命名为“新砦期二里头文化”[1]。但因揭露面积过小、缺乏典型地层叠压关系,遗物又不丰富,在学术界未得到广泛认同。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基本信息:主编:刘钊 冯克坚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9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9年1月印次:1ISBN:9787101135688内容简介:  本书以刘钊教授《新甲骨文编(增订本)》为主要依据,收录甲骨文中已释的常用字。字典以释字(现通行汉字)为单位,一个字头下,收录对应的多个甲骨文字形,并标明出处,同时指出该字头在书法书写中可以通用为哪些字,因而无论是学术检索,还是书法家参照字形,都便捷而可靠。目录编写说明字形 ...

• 全新理念下海昏侯墓的考古——论海昏侯墓葬主棺箱体包装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

————————————————————————————————全文阅读全新理念下海昏侯墓的考古——论海昏侯墓葬主棺箱体包装设计理念与实施方法(作者:李存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

• 河南省郑州市小双桥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全文阅读河南省郑州市小双桥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作者:钟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素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宏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

• 交流与转化——黄河上游地区先秦时期生业方式初探(上篇)

全文阅读交流与转化——黄河上游地区先秦时期生业方式初探(上篇)(作者:吕鹏 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南方文物》2018年第2期)

• 专家谈中国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之道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保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文保修复工作,投入巨大,文保修复人才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人才短缺、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也随之凸显。近日,多位从事文物保护和研究的专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对如何培养文保修复专业性人才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

• 河南史前筑城技术略论

城市考古作为聚落考古的重要组成,伴随中国考古学走过了近90年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境内发现的史前城址已逾百座。中原地区作为史前几大文化区的重要组成,也有为数不少的城址被揭露出来。就今河南省域来看,史前城址在仰韶时代已现端倪,龙山时代先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筑城运动,揭开了今河南地区早期城市化的序幕。筑城技术作为史前时期重要的科技,对城址这样的大型公共工程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义的筑城 ...

• 刘国祥研究员:红山文化晚期已进入初级文明社会

“红山文明形成于红山文化晚期晚段,距今5300-5000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雕琢和使用,形成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玉礼制形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红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天地崇拜、祖先崇拜、龙图腾崇拜”……

• 大地湾考古改写中国史前文明的年代

2006年《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发表出版至今,已经13年了。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史前考古的重大成果。它有提升中国史前文明历史的深层潜能。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大地湾遗址保护文告中,确立的大地湾遗址面积约为293万多平方米。截至2010年,已发掘的面积仅有1万多平方米,还不到总面积的1%。可见其潜能之大。

• 庆祝郭大顺先生八秩华诞论文集

基本信息: 编著: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7986 内容简介:   郭大顺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共和国培养出来的一古学家。本书是为庆祝郭大顺先生八十寿诞而专门编辑。收录文章50余篇。主要围绕先生重点研究的红山文化和东北系考古学文化开展各项论述,也有记录与先生交往的文章,文末还有围绕着其成长历程和丰收的考 ...

• 罗越与中国青铜器研究:艺术史中的风格与分类

基本信息: 作者:罗伯特·贝格利 著,王海城 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印次:1 ISBN:9787308140218 内容简介:   作者罗伯特·贝格利在本书重探了罗越与高本汉之间由于考古发现的介入而结束的学术争论,剖析了其背后的重大方法论意义。

• 晋铜器铭文研究

基本信息: 作者:吴毅强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1月 印次:1 ISBN: 9787308182768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系统考察晋国青铜器铭文,在对铭文编年释义的基础上,梳理清楚其发展线索,并就其涉及的晋国史及西周史相关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 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

基本信息:作者:方勤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532590490内容简介:  两周时期地处今湖北境内的曾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诸侯国。作者结合新出土曾侯與编钟铭文,进一步确认曾国即《左传》等文献记载的随国。本书依据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以及出土文献,结合传世文献,对曾国历史进行了 ...

• 从考古资料看商代的婚姻制度

——————————————————————————————————————全文阅读从考古资料看商代的婚姻制度(作者:苗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5期)

• 在触摸传统中延续文脉

  日前,“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引发关注,这是故宫首次接受公众预约的夜间开放活动。活动不仅向人们展示传统习俗的韵味,还邀请劳动模范、北京榜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公安干警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与,营造出共庆佳节的浓厚氛围。  由正月十五的灯会向前回溯,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的新年俗。刚刚过去的春节,人们在故宫参观“紫禁城里过大年”文物展览,感受古代 ...

• 孔令伟评《丝绸之路与唐帝国》︱“中央欧亚”的流动

《丝绸之路与唐帝国》日文本《丝路、游牧民与唐帝国:从中央欧亚出发,游牧民眼中的拓跋国家》繁体中译本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行,原本在国际学术界盛行已久的“丝绸之路”研究,不仅在中文学术界备受瞩目,产生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中文世界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丝绸之路历史与文化,这也使得国际学界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普及读物,逐步 ...

• 西藏考古发掘出土天珠的蚀花工艺与受沁现象探析

全文阅读西藏考古发掘出土天珠的蚀花工艺与受沁现象探析(作者:巫新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哈比布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罗丹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文物局;原文刊于《博物院》2019年第1期。)

• 茂县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基本信息: 编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 茂县羌族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8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6613 内容简介:   营盘山遗址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县城所在的凤仪镇,遗址地处岷江东南岸的三级阶地上。2000、2002、2003、2004、20 ...

•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钱国祥先生访谈录

 学者简介:钱国祥,1983年7月获得吉林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83-1992年,先后参加了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汉魏洛阳城大城墙垣、东墙建春门、北魏外郭城及大市、城西东汉大墓及墓园遗址、北魏宣武帝景陵等考古发掘工作。1993年起,负责汉魏洛阳城考古工作,先后主持金墉城、永宁寺院西门及塔基、北魏宫城阊阖门、二号与三号宫门、太极殿与东堂等考古发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汉唐城市与墓 ...

• 泥土覆盖下的东汉陶楼绘的什么色

一件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东汉彩绘陶楼,如何用科技的手段复原它光彩亮丽的“原貌”,并进一步揭开其中秘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给出了答案。

• 新果集(二):庆祝林沄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基本信息: 编著: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599742 内容简介:   本书为庆祝林沄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共收录47篇论文,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四个学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为本书的主体,其次为古文字学、历史学 ...

• 积跬步至千里 积小流成江海 — — 长城保护四十年小记

长城作为当今体量最为庞大的文化遗产,屹立在华夏大地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但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地标,也成为展示民族符号的精神标识。四十年来,通过锲而不舍地持续开展工作,长城保护事业不断砥砺前行,成绩斐然。

• 从全球文化、技术、资源角度看中华瓷器制造文明

中国的陶瓷制造与农业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制陶是世界所有农业文明所共同具有的特征,它也和定居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的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都有制陶,但为什么在这四大流域,只有中国完成了从陶到瓷的跨越,并发展出独一无二的瓷器文明(图一)?它们都与农业文明有关,但也与文化因素有关。和前三个农业文明相比,埃及和两河流域都被周边的海洋所环绕,交通比较发达,亚非 ...

• 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

基本信息: 编著:深圳博物馆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7306 内容简介:   “周邦肇作:陕西宝鸡出土商周青铜器精华展”,由深圳博物馆联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市周原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岐山县博物馆、宝 ...

• 东周胡服的考古学考察——以内蒙古出土北方系青铜服饰品为例

东周时期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北方系青铜服饰品可分为身体装饰和服装配饰两大类,其中服装配饰按位置和组合又有缝缀在衣物上的缀饰、腰带部件和装饰腰带的腰带饰、悬挂在腰间的挂饰三种。当地有注重腰部装饰的服饰传统,腰带饰十分发达,随葬的服饰品也多集中在腰部。这种注重腰部装饰的习俗体现了勤于骑射的人群的服饰传统,服饰品的造型和使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审美倾向。

• 考古遗址中出土麋鹿骨骼遗存研究

麋鹿,因其脸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角似鹿而俗称“四不像”,是产于我国的一种珍稀动物。我国最早的麋鹿化石发现于中更新世地层中,此后一直到商周时期,我国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野生麋鹿种群都十分兴旺。从周代开始的较长历史时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麋鹿自身的变化,以及先民捕猎、农田耕作、原始巫术等人为方面的原因,野生麋鹿数量急剧减少,从驰骋大江南北,到偏居江淮一隅。清代康乾时期,皇家将残余麇鹿圈养于北京南苑 ...

• “80后”“90后”考古人再续良渚传奇

  讲述人: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古城考古队  我叫陈明辉,是良渚考古工作站站长,我带领的团队是最年轻的第四代良渚考古人。团队成员基本都是“80后”“90后”,他们充满活力、各有所长,有人负责水利考古,有人负责地质考古,还有人负责动物考古、植物考古。1986年,浙江以反山发掘为转折点,掀起了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高潮。80年代的我们,对于良渚的认识可能主要是以玉器为主,时至今日,良渚考古人在这块遗址上发现了城市, ...

• 一步步走向考古——邵会秋老师专访

  邵会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2002-2007年在吉林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中国北方青铜时代考古,2007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曾在2012-201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一年。科研方向包括中国北方青铜时代考古、新疆考古和欧亚草原考古。主持和参与多个教育部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代表作有《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欧亚草原东部的 ...

•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

基本信息:编著:首都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58068内容简介:  2018年9月~12月“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17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文物,展览分为“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勾勒出一幅辽代全景图。本书为展览同名配套图录,包括学术论文和图录两大部 ...

•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钱币卷·(宋—清)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国家博物馆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1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8年11月印次:1ISBN:9787532550203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钱币1000余件,包括金属铸币及纸币,以流通钱币为主,其他非正式流通钱币亦有少量收入,时代上起自宋代,终于清代,每钱均有正、背两面图。目录总序 王春法前言 谢小铨凡例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宋至清钱币综述一、宋代钱币 北宋 南宋二、辽代钱币三、西夏 ...

• 海昏侯墓出土玛瑙珠、饰件的受沁现象解析

全文阅读海昏侯墓出土玛瑙珠、饰件的受沁现象解析(上)海昏侯墓出土玛瑙珠、饰件的受沁现象解析(下)(作者:巫新华、杨军、戴君彦 原文刊于《文物天地》2019年第2期)

• 出土文物管理改革再思考

  考古发掘出土(出水)文物(以下简称出土文物),是重要的文化资产,必须予以妥善管理和处置。在建国以来的文化遗产管理实践中,出土文物管理确已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某些问题,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应该加以改革。   一、相关法律规定    关于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管理和处置,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3修订版)》(以下简称《文物法》)第三十四条:“考古发掘的 ...

• 中国最早石制轴承的功能实验考古试论——查海遗址轴承形态分析

全文阅读中国最早石制轴承的功能实验考古试论——查海遗址轴承形态分析(作者:邓聪 香港中文大学;原文刊于《庆祝郭大顺先生八秩华诞论文集》,文物出版社,2018年,页131~141)

• 由秦简牍认识秦地理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华夏大地出土了大批秦简牍资料,主要包括: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和4号墓木牍、云梦龙岗6号墓简牍、湖北荆州沙市周家台30号墓简牍、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牍、湖南龙山里耶古城1号井和城濠简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购藏竹简、北京大学购藏简牍等。这些简牍资料包含丰富的地理内容和地理信息,对深化秦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先史考古学方法论

基本信息: 作者:〔瑞典〕蒙德留斯著,滕固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1月 印次:1 ISBN:9787100155854 关键词:   考古类型学、蒙德留斯、滕固 内容简介:   19世纪晚期的欧洲,类型学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系统总结当时的类型学理论的代表学者是瑞典人蒙特留斯,蒙德留斯于1843年生于斯德哥尔摩,卒于1921年,着力研究北欧、意大利、希腊等地的青 ...

• 秦都雍城考古“透物见人”

雍城,是中国东周时代的秦国国都,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定都此地,建都长达294年。农历己亥年前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考古人员2018年对雍城遗址核心区的一组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证实该建筑年代为春秋中期,距今约2600年,废弃时间在春秋晚期,这是在新时期大遗址考古背景下,于雍城核心区东大型宫殿群内发现的一处高等级宫室建筑。

• 中华文明始于殷商?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破除了这个国际偏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之间的联系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人们却可曾知晓,早在五千年前,这片土地就是文明高地,孕育出华夏版图上光彩夺目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掷地有声的实证。并且,随着考古的持续推进,良渚文化还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 从出土文献对比景教礼仪吟诵的特色

全文阅读从出土文献对比景教礼仪吟诵的特色(作者:葛承雍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文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6期)

• 夏商都邑铸铜作坊空间规划分析

————————————————————————————————————全文阅读夏商都邑铸铜作坊空间规划分析(作者: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5期)

• 试论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

————————————————————————————————————全文阅读试论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上)试论殷墟青铜器的分铸技术(下)(作者:刘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18年第5期)

• 培养实践公共考古的生力军

 “公共考古学”是美国学者查尔斯·麦吉姆西(Charles McGimsey)于1972年提出的概念,倡导公众、管理机构和考古学者通过合作来保护历史资源。强调考古学的公益性,是考古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中国,公共考古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围绕公共考古教育展开。实施和推行公共考古需要考古学者、管理机构和公众三方合作参与,不是考古学者一方的事情。考古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将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公布于众,让大众享受到祖先留下的文 ...

• 陈雍: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读后

  许永杰《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以下简称《十讲》),是基于他十几年来为中山大学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方法论及个案研究”课程编辑而成,收录了自1989年至2018年发表的19篇中国考古学研究案例,分为十个专题,全书谋篇布局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整体思考。  一个时期以来, ...

• 《良渚玉器》图录出版

  1986、87年“反山”“瑶山”遗址的发掘,大大丰富和充实了良渚遗址的内涵,遗址陆续出土的各种精美玉器,一再刷新着人们对中国史前文明的认知。1989年,苏、浙、沪三地考古学家联合编撰的《良渚文化玉器》很好地对这一阶段的考古工作成果作了全面的展示和总结。  30年来,浙江考古人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在浙北大地上抽丝剥茧般地揭开了 ...

• 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读后

许永杰《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十讲》(以下简称《十讲》),是基于他十几年来为中山大学考古学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和“考古学方法论及个案研究”课程编辑而成,收录了自1989年至2018年发表的19篇中国考古学研究案例,分为十个专题,全书谋篇布局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于中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整体思考。

• 北京考古志—石景山、门头沟卷

基本信息: 编著:张利芳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32587926 内容简介:   书稿主要梳理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北京市石景山与门头沟区自史前至明清的考古资料,是对北京市石景山与门头沟区历年考古工作的总结。本书从地域角度进行介绍,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总结遗址的调查和发掘;二是总结墓葬的调查和发掘;三概述了其他 ...

• 大临大雅——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文物精粹

编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6637 内容简介:    这座规划布局颇有深意的北宋贵族墓园坐北向南、呈倒置酒瓶状,占地面积约一百余亩。由兆沟、家庙、神道、墓葬群组合而成,墓地是整座墓园之魂魄,共埋葬吕氏族人五代,使用时间四十二年 ...

• 李梅田:理解与交流——评《丝绸之路考古与文物保护》

  2150多年前,张骞凿空,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迈向那条通往西方的崎岖之路,之后又有班超、甘英、法显、宋云、玄奘、杜环……,因为各不相同的原因,向西走得越来越远,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认识之路、贸易之路、交流之路逐渐形成,并且经久不衰。140年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将这条始于西汉长安、途径中亚、止于罗马的贸易之路称作“丝绸之路”(Die Seidenstrasse),从此,“丝绸之路”成了欧亚

• 郭侃如︱评几种当代欧亚文化综述类读物的质量

    文︱郭侃如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概念的推出,各种以之冠名、作为卖点的图书层出不穷。然而,短时间内纷纷出炉的此类图书,质量到底如何呢?经贸、政治类书籍超出了笔者的专业范畴,不敢妄评,本文所涉及的,仅为笔者比较熟悉的题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以笔者迄今所见,单从行文来看,这类一般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都还算严肃,但如果深入考察内容,则不免令人失望。一个“好用”的反面典型《一带

• 看科技考古如何留住千年前的色彩

 一件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东汉彩绘陶楼,如何用科技的手段复原它光彩亮丽的“原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给出了答案。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杰介绍,陶楼是一种随葬明器。2018年4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新津县邓双宝资山,抢救发掘了一批汉代崖墓,其中一座崖墓中出土彩绘陶楼两座,一座两层楼阁式、一座两层干栏式,陶楼通体彩绘,精美异常,且彩绘层保存非常完整,在我国目前已 ...

• 在实践中发展中国考古学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获得了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之后,更是再上新台阶。1979年,考古学家夏鼐曾表示,“中国考古学的将来是充满着光明的。我们所研究的是‘过去’的遗迹,但是我们也要经常地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为中国考古学的更加健康的发展而继续努力”。40年来,中国考古学成果丰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持续贡献学科力量。  考古成果举世瞩目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可谓精彩纷呈。在中国 ...

• 为什么说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直根系”

  以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遗址群为中心的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实证已大致取得共识。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是: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过程中,神权发达的红山文化是“个例”甚至“畸形”发展从而只限于当地,还是具有代表性和全局性;是“断裂”从而“自消自灭”,还是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以为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直根系”的观点,就是对这个重大问题讨论的回应和深入思考。  “直根系”是苏秉琦先生在20世纪80 ...

•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在长沙首发

  长沙是目前国内出土简牍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1996年发现走马楼吴简后,又多次发掘出土了汉简。2010年6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长沙市地铁2号线建设,在五一广场站东南侧发现一口古井窖,窖内出土了大量东汉简牍,经清洗后共计6862枚。目前,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所有简牍的尺寸信息和图像信息采集工作。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出土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近日《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壹卷和贰卷 ...

• 研究之著 专门之学——《新见秦汉度量衡器集存》序

 《新见秦汉度量衡器集存》一书的作者熊长云,出身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从王子今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我有机会绎读这一书稿,则是经过董珊教授的介绍。长云要我为这部书作一篇序,我近一时期事务繁多,兼以身有小恙,本来是想辞谢的,然而在披读全书之后,惊于其内容的丰富多彩,觉得还是应该写下几句个人的认识,作为向读者的推荐。  我想讲的不多,实际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熊长云的这部《新见秦汉度量衡器集存》,性质是 ...

• 三十七年的研究总结——《千年耀州窑》序

 东星同志所著《千年耀州窑》即将出版,嘱我作序,欣然领命,诚感此书乃有益于文博事业之一大佳构也。  耀州窑是我国北方的青瓷名窑,烧造历史长达1400余年,至今炉火不熄。对耀州窑瓷器,宋元明清的著录多有记载,但对耀州窑的科学考古调查和发掘研究,则是在1949年之后。1954年、1957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陶瓷专家陈万里、冯先铭、李辉柄等曾两次到耀州窑遗址考古调查。调查成果由陈万里先生著文《我对耀瓷的初步认识》、冯先 ...

• 唐蕃古道路网结构及沿线文物遗存考古调查与研究

基本信息: 主编:余小洪,席琳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306064622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对唐蕃古道陕西段、甘肃段、青海段、四川段及西藏段沿线文物遗存的考古调查和理论研究之作。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交通路线,与丝绸之路多有重合,其沿线分布有古城古堡、石窟壁画、寺院建筑、摩崖造像、金石碑刻简牍、墓葬等 ...

• 刘迎胜:新材料与新视角——林梅村先生新著《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

林梅村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考古学家,专长于中外文化交流史与丝绸之路。其新著《观沧海——大航海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最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12章。前10章为专题研究,即: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3.《大航海时代中国与西方的冲突与交流》、4.《明帝国宫廷制图师考》、5.《澳门开埠前葡萄牙人的东方贸易》、6.《寻找双屿港》、7.《大航海时代泉州至波斯湾航线》、8.《郑芝 ...

• 提升长城保护的整体水平——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解读《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它是伟大的军事防御建筑工程,它是中华儿女奋起抵御外辱的见证,它是一个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霜的精神象征……长城,作为中国人心中最特殊的文化遗产,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提升长城保护的整体水平,我国近日发布《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阐释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内涵,明确长城保护总体原则和目标以及一系列工作要求。对长城保护的难点痛点,规划开出了怎样的“药方”?未来如何落实?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接受了新华社

• 秦始皇帝陵选址新认识:秦始皇帝陵的选址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原标题:秦始皇帝陵选址新认识  原载:《考古与文物》 2018年第4期   秦始皇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约35公里处,坐落于骊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上,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已知文物遗址分布区东起戏水河,西至临潼城区,南到骊山,北达新丰塬下的广阔地带,遗存分布面积约56平方公里,区域内已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各类陪葬墓、陪葬坑、礼制建筑基址等600余处(图一)。  关于秦始皇帝陵选址,已有诸多学者从地理位

• 墓志01:唐《安玄朗墓志》述考

作者:刘勇(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原载:《考古与文物》 2018年第4期关键词:唐代,安玄朗,墓志摘要:广西容县出土的唐代安玄朗墓志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的粟特人墓志。安玄朗之祖父安靖应于817年随节度使孔戣来到岭南,出任地方武职,后代遂留此地。安靖、安贯言和安玄朗三代人均受到岭南地方节镇的礼遇和重用。该墓志为研究唐中晚期粟特人的动向及其汉化的过程提供了新的材料。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 林梅村:普陀山访古

林梅村教授的新书《观沧海:大海航时代诸文明的冲突与交流》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大概是林教授在大陆所出诸书中最精美最大气的。本文共四节,这里仅摘录第一节,介绍16—20世纪西方学者的普陀山考察。(文末附该书目录) 普 陀 山 访 古(节选) 林梅村普陀山坐落在浙江省舟山市长江口南侧,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供奉文殊、普贤、地藏和观音菩萨。观音道场本来在南印

• 《甘肃省志·文物志》出版发行

          近日,《甘肃省志·文物志》正式出版发行。文物志是甘肃省志的组成部分,系一、二轮合编,入志内容上迄事物发端,下至2010年底,全面系统地记述了甘肃境内文物资源和全省文物事业发展历程,全志共33章117节,另附人物简介、大事记和附录,共167万字、照片3042幅。  《甘肃省志·文物志》分上、中、下三册。上册内容为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人类化石与旧石器时代遗存、古遗址、古墓葬、长城、

• 敦煌旧事|段文杰与敦煌的六十年情缘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赵声良先生的新作《敦煌旧事》出版了,本书记录了部分长期坚守敦煌的学者的事迹,也记录了与敦煌密切相关的人,作者希望人们通过相关人物的经历或生活片段,记住那些为敦煌石窟的保护与研究默默奉献一辈子的人们。扫码购书段文杰先生的敦煌壁画临摹1944年,段文杰在重庆观看了张大千、王子云等人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和“西北风情写生展”后,两位大师画展上展示出的宏伟壮观的敦煌壁画,与他在美术学校接触到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