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敦煌文物珍品(15):《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敦煌文物珍品(15):《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 原创 2016-09-03 马德 敦煌研究院 2016年5月7日至9月4日,"敦煌莫高窟: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大展在美国洛杉矶盖蒂中心 (Getty Center)展出。此次展览的珍稀文物区将展出向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借展的文书、绢画、绣品、草稿等珍贵文物43件。名 称:基督教赞美诗编 号:P.3847时 代:8~9世纪尺 寸:高26cm 宽104.8 cm现 藏: ...

• 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造像石塔

刘仕敏丝绸之路沟通东方中原王朝与西域诸国,其从中原王朝都城出发,向西途径各州,两宋之前,东端起点为长安、洛阳,北宋开始移至开封,南宋与西域之陆路交通被金和西夏阻断,海上丝绸之路逐渐繁荣。对比今天的行政区划,中国境内主要线路经过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及新疆。佛教的传播也沿着丝绸之路,留下众多石窟寺等佛教遗迹,比如保留了早期佛教特征的石塔。本文试图介绍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发现的佛教造像石塔,由东向西洛阳- ...

• 灿若明星洒苍穹——新疆石窟寺巡礼

魏一骏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并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佛像和佛寺随后也逐渐在我国出现。石窟原为僧人打坐修禅之所,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佛寺的一种——石窟寺。其大致可分为殿堂窟、中心塔柱窟、佛坛窟等类型。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作为我国的四大石窟早已为人所熟知,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样分布着许多石窟艺术的瑰宝。这些石窟可能不算著名,但它们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 ...

• 丝绸之路著作目录

刘全波编2014年1.(瑞典)斯文·赫定著、周山译《亚洲腹地旅行记》,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第2版。(瑞典)斯文·赫定著、周山译《亚洲腹地旅行记》,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1版。2.马健《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余太山、李锦绣主编《丝瓷之路博览》,商务印书馆,2014年。3.王炳华《原始思维化石——呼图壁生殖崇拜岩刻》,余太山、李锦绣主编《丝 ...

• 流失海外的敦煌吐鲁番文献

刘全波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到亚洲腹地探险的热潮,各种名号的探险队、考察队开始在我国西北地区(古丝绸之路沿线)肆意的探险和寻宝,大量文献和文物被发掘并掠夺到世界各地,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从一开始就被各国探险家所瞩目,成为他们争夺的焦点。下面我们就主要介绍一下这几个国家的探险活动及由此造成的敦煌吐鲁番文献的海外流散状况。英国敦煌吐鲁番文献流散英国的关键人物是斯坦因(1862—1943),匈 ...

• 敦煌绢画:散落天涯的杳杳飞花

刘全波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即敦煌莫高窟第16窟的耳洞第17窟,藏经洞打开后,出现了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历代文书和佛像、绢画、纸画、刺绣及大批其它珍贵艺术品5万多件,这就是后来引起世界瞩目被誉为20世纪四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藏经洞”,藏经洞出图文献文物数量之多,价值极高,令人窒息。由于清末政府的软弱无能,藏经洞文物发现之后所面临的问 ...

• 楼兰出土文书

一、楼兰简介楼兰遗址分布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地当中西交通孔道。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穿过白龙堆,即进入楼兰地区。由此西北行可达焉耆、龟兹,沟通丝路北道;西南行为丝路南道,经且末、精绝、于田、莎车等地,进入帕米尔高原。楼兰地处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地区。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在这一带经常改道, ...

• 写本文献:中华文明有待开发的宝藏

我国古代文献的传播大体可分为铭刻、抄写、印刷三个大的阶段。铭刻是指用刀凿或硬笔在甲骨、铜器、陶器、碑石上刻写,传世的文字资料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及石刻文字等。抄写是指用毛笔或硬笔蘸墨或朱砂在竹、木、帛、纸等材料上书写,按其载体不同,又可分为简帛和纸本两类。印刷是指采用刻版或活字排版方式印制书籍,其印刷物称为刻本。写本相对于刻本而言,主要指刻本流行之前的手写纸本文献。至于使用时间更早的竹简木牍和缣 ...

• 从两个“复兴”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道路与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成果: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在新时期走出的一条新路,一条把当代中国引向光明前途、光辉未来的道路,今天仍在继续走。党的十八大报告回顾建党以来的历史,得出一个结论,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之一。这个评价很高,是恰如其分的。本文着重就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谈点一得之见。中国道路是否具有世界意义?谈 ...

• 东千佛洞西夏佛教绘画艺术与周边地区佛教艺术的关系

东千佛洞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瓜州,为西夏时期创建的石窟。该石窟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画面精美,极富浓郁的多民族、多地域美学审美特征,是研究西夏社会历史、宗教文化、民俗生活、宫殿建筑艺术最直观的珍贵史料。对东千佛洞西夏绘画艺术的研究,无论在西夏艺术史上,抑或在佛教造像学乃至藏传佛教艺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诠释意义和美学价值。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大量西夏史料散落亡佚,因此,散处于各地的佛教石窟艺术 ...

•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因。其一,丝绸之路的诞生,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从考古资料上看,远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已经传入来自中国的丝绸等物品。欧洲、中亚和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其二,在中亚和欧洲方向先后出现的两大帝国,为打通东西方之路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 ...

• 汉唐环塔里木墓葬文化与国家认同

环塔里木地区的古代墓葬遗址多分布在当时相对分散的绿洲上,主要有吐鲁番盆地的苏贝希墓地、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群,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察吾乎墓地、群巴克墓地、库车友谊路砖石墓,西部天山的下坂地墓地、香宝宝墓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扎滚鲁克墓群、尼雅汉晋墓群、山普拉墓地、伊玛目·木沙·喀孜木麻扎墓群,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小河墓地、古墓沟墓地、罗布泊西北汉晋墓群、营盘墓地等。这些墓葬相隔较远,但墓葬文化大都 ...

• 新丝绸之路:从战略构想到现实规则

【摘要】建设“新丝路”是涵盖经济贸易、金融投资、交通运输和人文科学等广泛议题的综合性区域合作倡议,是密切我国与周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战略构想。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新丝路”建设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新丝路”战略不仅需要经贸互通和基础设施等“硬件”方面建设,而且需要观念更新与规则构建等“软件”方面建设,以实现从“对外开放”到“塑造开放”的转变,使我国对外开放从“积极推进”发展到“自然融入” ...

• 从社区角度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

从社区角度认识文化遗产的保护 2016-08-10 霍晓卫 世界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黎平地坪侗寨的风雨桥, 2004年曾遭遇洪水冲毁,当地侗族群众有的舍身跃入洪水中打捞,有的沿着河岸追赶,有的提着电筒彻夜搜寻,硬是从洪水中“捞”回大部分桥的构件,并将其复建起来。当年媒体将故事阐述为“向世人展现出当地侗族群众视文物为生命的精神风貌”。对于地坪人,风雨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巨大的荣誉,反映其具有非 ...

• 书籍推荐:丝路画语(唐墓壁画中的丝路文化)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基本信息:作者:程旭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6年6月印次:1ISBN:9787224117370内容简介:    程旭著的这本《丝路画语(唐墓壁画中的丝路文化)》立足于唐墓壁画研究,通过梳理唐墓壁画中的人、物、场景,从图像艺术中探讨唐代各民族交流、互鉴、融合、发展的轨迹,融汇唐墓壁画中的有关 ...

• 试论中国边疆学的研究方法

方铁民族史【摘要】中国边疆学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边疆理论与治边实践并重、边疆历史与边疆现实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研究成果既有学术意义也有应用价值等特点。由此决定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应灵活多样。中国边疆学应继承和发展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同时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关键词】中国边疆学 边疆研究 研究方法【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目前中国边疆学如异军突起,已成为边疆问 ...

•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书讯丨《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2016-08-30 浙江大学出版社 民族史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彼得·弗兰科潘 (Peter Frankopan) (作者)邵旭东 孙芳徐文堪 (译者)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出版内容简介1 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 ...

• 游牧、农耕两大生态区整合背景中的清代多民族治理(2)

来源:邹怡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二、清代的多民族治理回溯至此,就自然地衔接起清的崛起。从小微部落到地跨游牧、农耕两大区的大帝国,清的崛起建基于上述游牧区与农耕区之间长久的互动经验之上。游牧生活包含着狩猎技能和机动能力的培养,在生活中伴生出强大的军事力量,而农耕定居的优势在于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稳定的产出。前述农耕与游牧两区的关系史貌似纷繁,但从宏观入手,便能梳理出一条较为简明的关系演变脉络。游牧人群劫掠农 ...

• 游牧、农耕两大生态区整合背景中的清代多民族治理(1)

来源:邹怡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摘要:清是一个包容众多民族、地跨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的帝国。清代的多民族治理,需要置于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关系演变的大历史背景中加以理解。游牧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而农耕区能提供稳定、丰富的物产。中国历史上,游牧和农耕两大区域,从先秦、秦汉时期的“骚扰式合作”,到东汉末年转向“雇佣互惠合作”。魏晋以降,游 ...

• 敦煌早期彩塑的犍陀罗影响

来源 敦煌研究院丨赵声良敦煌石窟早期的洞窟中的彩塑佛像具有浓厚的外来艺术风格。一方面佛教是从印度经西域传来的,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印度和西域等外来样式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佛像完全仿照外来的形式是很好理解的。另一方面,中国的雕塑家们还没有一套表现佛像的技法,还需要学习和采用外来的雕塑手法。北凉第275窟正壁(西壁)塑出一尊高达3米的交脚 ...

•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今何在?

「五胡乱华」中的「五胡」(匈奴、鲜卑、狄、羌……)与契丹、金、西夏的后裔现在在哪里?这群人怎么来的怎么没的又变成了谁么?先一个一个说吧。其实还是说大家有一个误区。古代草原的所谓“民族政策”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可是生怕某些“民族”认为和我们一样进行区分管理,实际上在我们北部以及西北部的游牧民里面,往往就是他老大叫啥,整个部落都跟着叫什么,实际上我们熟知的匈奴、鲜卑、突厥等等往往并不是一个单 ...

• 昆仑、河源与西域历史的巧合

巧合一:公元前138年,也就是西汉立国之后64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主动控制了被匈奴隔断已久的丝绸之路昆仑道、河源道,从而开启了2000多年前中国社会的一个世界化的新时代。•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4年,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出访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启动了中国走进当代世界核心舞台的脚步。•打造一个当代版的古代全球化经济贸易路线,以及覆盖全域的文化软环境,已成为当 ...

• 汉朝为何成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意义有什么

  汉朝西域都护府是历史上出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机构,都护也就是汉朝时期在当地最高的一个官职,因为西域地区历来都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所以才会设立一个这样的机构,其实实际上这个机构和郡县级别的区域是一样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主要的任务就是守护边境地区的安宁和稳定,并且可以将西域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更好,以防止其他地区的势力发动战争,简单说起来就是要守护西域地区的秩序,保证丝绸之路一直顺 ...

• 价值的演变——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价值的演变——浅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原创 2016-08-24 吴双朱学莘郭温译 清源文化遗产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6 年盖蒂保护所的《春季通讯》策划了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文章是圆桌讨论版块中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樊锦诗、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 处长郑军和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吕舟教授的部分发言。我们节选了关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当前问题、真实性、遗产类型演变、管理能力建设及未来 ...

•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秦汉大的都邑没有城墙

    许宏: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鸿儒》,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我最近有一本小书,书名叫《大都无城》,副标题是“中国古都的动态解读”,那么为什么我要写这样一本小书呢,我想还是上溯到20多年前吧。我最初在山东大学读书,我从大学到硕士到博士都是考古专业,我在山东大学本科毕业之后就留校当助教,当了八年的教师,提到讲师之后,1992年我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的城市考古学家徐苹芳 ...

• 遗产类景区整改提升路径及思考

随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0届大会审议的开始,2016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左江花山岩画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3年的申遗马拉松,不仅打破了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现状,也填补了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同时也是壮族文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光荣时刻。随后,湖北神龙架景区的成功入围 ,再次让人们将目光锁定世界遗产。所谓世界遗产,是指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与自然遗 ...

• 美国的中国边疆地区研究现状(1)

作者:励轩 ;来源:民族史 微信公众号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介绍美国的中国边疆地区研究现状。介绍之前,有必要定义相关概念。这篇论文中,中国将是一个变动的概念,涉及到现代中国边疆地区研究时,将仅限于中国陆路边疆地区,即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和广西。而涉及到古代中国边疆地区研究时,我将沿用谭其骧先生的定义,以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之间的清代中国版图为限。如此一来,便可将历史上与 ...

• 王杰:当代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历史思考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早在汉唐时期,连接东西方的古代海上交通大动脉——海上丝绸之路便已形成。这一凝结着东方民族智慧与勇气的航路,长期承担着东西方文化和贸易交流的重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与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贸易往来频仍,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仅就古今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传承问题,溯古追今,以为当代海上丝绸 ...

• 巫新华:浅析新疆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蚀花红玉髓珠、 天珠的制作工艺与次生变化

巫新华:浅析新疆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蚀花红玉髓珠、天珠的制作工艺与次生变化 2016-07-28 巫新华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微信号 zhongguokaogu 功能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方网站微信;宣传考古学文化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考古平台;   我们于2013-2014年在帕米尔吉尔赞喀勒墓群出土了7颗天珠和44颗蚀花红玉髓珠,这是国内迄今发现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蚀花红玉髓 ...

• 《居延新简集释》概述

来源:张德芳 甘肃文化出版社 《居延新简集释》概述   居延出汉简,根据唐人牛僧孺《玄怪录》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北周静帝宇文衍末年(五八一年),距今已一千四百三十多年了。但是到近代,较大规模居延汉简的出土,主要有三批。第一批是一九三〇至一九三一年年间中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成员贝格曼(Folk Bergman)在额济纳河流域包括今甘肃金塔和内蒙古额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