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学家、古希腊史学家彼得·约翰·罗兹去世,享年81岁
据英国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消息,古典学家、古希腊史学家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于2021年10月27日去世,享年81岁。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1940.8.10-2021.10.27)彼得·约翰·罗兹系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荣休教授及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BA),曾任英国古典学协会主席,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古希腊史和古典学专家。 ...
据英国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消息,古典学家、古希腊史学家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于2021年10月27日去世,享年81岁。彼得·约翰·罗兹(Peter John Rhodes)(1940.8.10-2021.10.27)彼得·约翰·罗兹系杜伦大学古典学与古代史系荣休教授及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FBA),曾任英国古典学协会主席,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古希腊史和古典学专家。 ...
展览现场,策展人陈洁讲述外陶瓷的演变,捐赠人倪汉克介绍捐赠的外销瓷。 编辑 陆林汉(02:50)疫情之下,如何办成一个跨国界的,汇聚全球博物馆馆藏珍品的展览?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今天的“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一展览上海博物馆展览史上“筹划最复杂、变数最多的展览”从2019年正式筹备以来,该展比原计划推迟一 ...
2021年9月28日上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长沙市博物馆联合承办的“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在长沙市博物馆开幕,该展览旨在向社会公众展示藉由考古工作揭示出的湖南陶瓷近两万年以来的辉煌历史,在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之际,向公众展示湖南陶瓷考古的探索之路,思考湖南优秀的陶瓷文化遗产如何助力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 ...
为配合孟州会昌小学学校餐厅基础建设项目工程,并贯彻国家文物保护工作的“双利”方针,实现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的双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报请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准,于202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对孟州会昌小学学校餐厅建设工地楼基坑槽内发现的一座古墓葬(编号为M1)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考古发掘,根据墓葬形制特征和 ...
为了配合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的开展,2021年4月中旬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和林格尔县文物保护中心、凉城县文物保护中心的配合下,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基建项目开始对沿线地段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其中,在和林格尔县小红城汉代墓葬、榆林城汉代遗址、凉城县双古城汉代遗址、南房子元代遗址等进行 ...
为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在2020年9月28日发表的关于中国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首都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同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大同北魏 · 云冈文化暨第六届全国青年考古学者论坛”于10月22日至24日在山西大同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美美与共:多元视角下中国特色考古学与北 ...
2021年9月底,随着宁夏水洞沟遗址年度田野发掘进入尾声,在此举办的中国首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培训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的学员们也在紧张充实的三个月学习后,于9月24日顺利结业。缘起与谋划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新发现及其重要意义举行了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 ...
百年前,受雇于北洋政府农商部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 Andersson)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考古发现揭开了现代考古学在中国本土的发展序幕。自此之后,安特生的学术研究重心也逐渐从地质学转移到了考古学,他对中国考古资料的介绍及系列研究是国外考古学家了解中国史前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出于保存和研究安特生从中国获取地质标本和出土文物的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为进一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根脉,推广长江文化品牌,10月28日,作为“纪念中国考古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文物报社、南京博物院、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2021长江文化节主题展览——“考古里的长江文明”在张家港博物馆拉开帷幕,接待观众。 长江,是古老中国的母亲 ...
金斯太遗址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巴达拉胡嘎查,北距中蒙边界约20公里。遗址所在的东海尔汗山为花岗岩丘陵山地,洞穴发育其中,海拔约1400米。遗址航拍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金斯太洞穴被确定为一处考古遗址 ...
为促进敦煌学、中医药学的发展,深入丝绸之路中医药文化交流史的研究,推进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的进程,敦煌研究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已于2021年10月15日—19日在敦煌莫高窟联合举办“敦煌医学与丝路文化学术论坛暨《中医药文化》工作坊”。此次会议,紧密围绕“敦煌医学与丝路文化交流”展 ...
2021年10月19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青铜鼎与中国古代礼制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举行。此次会议是国博继去年成功举办“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后第二次以青铜器研究为主线,配合国家博物馆“礼和万方——商周青铜鼎特展”而举行的主题研讨,意义非凡。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丁鹏勃出席研讨会并致开幕 ...
10月23日,一场主题为“考古是什么——《我在考古现场》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为现场观众详细解读了“考古是什么”。考古是什么——《我在考古现场》新书分享会现场。胡子轩/摄 “考古学曾经是非常冷门的学科,现在大家关注度越来越高。但考古到底是什么?这就像什么是语文、什么是数学一样, ...
10月24日,晋国早中期都城地望研讨会在临汾市曲沃县举行。来自国内文物考古研究相关方面的专家学者齐聚曲沃,围绕晋国早中期都城探寻考古工作方法、晋都与三晋都城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 此次研讨会为期2天,将为进一步开展晋国早中期都城遗址考古工作,制定高质量考古工作计划书提供专业建议。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是继2020年举办晋国都 ...
从吉林省吉林市获悉,位于当地的永安遗址已发掘出多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最新发现的是一处不晚于渤海时期水井和两座夫余时期房址。 正在发掘的永安遗址坐落于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永安村二队,地处松花江东岸,与市区隔江相望。 新中国成立前,吉林市松花江东岸曾发现大量汉代遗存。2018年,一石油经销公司拟在遗址范围内建设汽车加油加气站,考古队 ...
大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唐碑拓本是历代碑帖收藏家的首选品种,国内外现存的高古碑帖善本大都集中在唐碑领域。澎湃新闻获悉,11月1日起,上海图书馆将举办为期14天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大展”,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中,不是书法史上的经典名篇,就是馆藏国家一级、二级文物。国宝级的唐碑善本倾囊而出,如吴湖帆旧藏的 ...
10月19日,“交融·魅力——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展在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汉城百济博物馆共同推出。其中,大同市博物馆选送了30件(组)珍贵文物。
编者按:2019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提出“中国愿同各国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更好传承文明提供必要支撑”。为落实主席这一重大主张,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于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会议旨在为亚洲文化遗产行动凝聚共识,搭建合作机制。在对话会即将召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胡笳声,今朝谱新曲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从带有神话色彩的《穆天子传》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唐代中亚名城碎叶到元代的察合台汗国,从清代末期的同族异国到“一带一路”的重新出发,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往源远流长。(一)两国交往历史汲冢竹书《穆天子传》曾记载,周天子在西巡的归途中经过了西北大旷原。清 ...
澎湃新闻获悉,由洛阳博物馆、大同市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院与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汉城百济博物馆共同合作的“北魏鲜卑拓跋部的历史足迹”近日在韩国国立扶余博物馆对外殿出。作为今年仅有的两个出国交流展览项目之一,展览主要选取呼伦贝尔嘎仙洞、大同司马金龙墓、洛阳杨机墓等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共计85件(组)。此次展览是2021 ...
本学期,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斗成受邀在考古文博学院作“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系列讲座(共四讲)。以下分别为第一、二讲"印度、新疆"和"河西走廊"的纪要。第一讲印度、新疆杜斗城教授讲话风趣幽默,刚上台就说:“我不会讲普通话,让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为难了,请大家见谅!”杜教授此语一 ...
10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相关情况,介绍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前期工作情况。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陆琼主持发布会。胡冰介绍,国家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提出“中 ...
听说了吗?隋炀帝墓、董汉墓等多个墓葬内出土的文物即将展出啦!真的假的?在哪儿?真的呀!10月26日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璀璨惟扬——扬州考古成果展》!赶紧的,约一波! 扬州,有近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国内为 ...
各位学者:2021年10月下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将继续在敦煌市联合举办第四届“丝绸之路与敦煌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向全国公开征稿。现将会议有关事项,奉告于下:研讨会征稿1 会议研讨主题1.敦煌汉简研究2.丝绸之路研究3.敦煌文物与考古研究4.古代敦煌研究5.近代敦煌研究6.敦煌 ...
10月21日,由国家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通过十一个主题展区展示“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彰显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开幕式现场敦煌研究院参加了 ...
2021年9月22日晚,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座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举行。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和本届研修班全体师生共同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由研修班班主任董新林主持。首先,由辽上京考古项目负责人、研修班助理汪盈汇报本年度研修班工作和考古发掘概况。本届 ...
2021年9月5日,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继续举行学术研讨课。来自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学员于超主讲《青岛土山屯墓群和胶州板桥镇遗址考古发现》。 于超介绍的第一部分是土山屯墓群的考古新收获。墓群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与周边的琅琊台皇家秦汉皇家祭祀遗址、祝家庄汉代居址、王家楼和安子沟墓群共同构成了庞大的遗址群 ...
9月23日上午,2021年度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党政综合楼举行。本届研修班充分践行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讲话精神,面向一线基层考古工作者,采取田野考古发掘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是一届培养城市考古人才、壮大城市考古队伍的实训 ...
陕西石窟寺研究与保护研讨会20日在延安开幕。会议以“传承·交融”为主题,邀请国内石窟寺保护研究领域著名专家,以及高校、研究院所、陕西省石窟寺保护研究中心的多位学者共议石窟寺研究保护、传承发展工作。陕西石窟寺研究与保护研讨会在延安举办。图片来自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陕西省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魁英表示,石窟寺是中外文化交流融 ...
10月20日,北京市2021年10个长城抢险加固项目之一、怀柔区130-131号敌台边墙抢险加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这段边墙与箭扣三期修缮段相连,至此,箭扣东段全线完成抢险修缮。20日,记者跟着验收团队前往现场。从雁栖镇西栅子村南的箭扣关登上箭扣长城,向东爬,登上的第一个敌台是怀柔131号敌台。站在敌台上向东看,城墙先是向下俯冲,到三分之一处又沿着山势 ...
《我在故宫修文物》:揭秘世界顶级文物由谁修复,怎么修【点击图片查看详情】现场|“我在上博修文物”:画芯善补精全,残木拼出宝座【点击图片查看详情】《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影片让大众对“文物修复”这个职业充满了好奇,以故宫博物院来说,180余万件文物,历史长河中蒙尘的、甚至支离破碎的文物如何以熠熠生辉的样子呈现在大众面前,这背后少不了 ...
10月12日至14日,“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暨“文物保护交叉与融合”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70余名长期工作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领导与专家,围绕文物保护科技创新这一主题深入交流、分享经验、探求新路,为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蓬勃发展助力。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中国 ...
10月19日下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闭幕式在三门峡举行。出席闭幕式的嘉宾有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考古处处长张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陈星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三门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万 ...
为贯彻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专题会议部署,提高我国石窟寺研究与保护水平,陕西省文物局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于2021年10月19日至22日在延安召开石窟寺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以“传承·交融”为主题,诚邀各位专家学者共议石窟寺研究、共商石窟寺保护,推动石窟寺管理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当日上午,同步推出的《花之蕊——豫晋陕仰韶文化核心区考古成就展》在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开展。展览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三门峡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承办。其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推荐参展的近百件文物精彩亮 ...
洛阳市文物局讯10月18日至19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文物保护处调研员胡传耸一行三人,在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洛阳市政府副市长魏险峰、洛阳市文物局局长余杰陪同下,调研洛阳市文物考古工作情况,并参加“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 宋新潮一行先后调研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和龙门香山寺遗址考古 ...
广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时间最长的千年大港。这里的海上贸易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明清时期远及欧美,在贸易的基础上又拓至人员、物质、制度、技术、宗教等各方面的交流互鉴,因此成为中外接触的据点、东西汇流的通道。为深化拓展唐宋时期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交流中外沉船考古与出土文物的最新发现与研究成果,广州海事博物馆、广东历史学会联合广东 ...
10月12日至13日,第五届“太和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此次论坛以“考古视野下的文明交流与互鉴”为主题,邀请国际考古学家及相关国际组织专家,谈文明交流与互鉴的认识,探讨保护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幕式进行了四场学术主旨发言,分别为吉林大学教授杨建华《前丝绸之路的亚洲草原的文化交往》、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邓聪《世界史前玉路的考古新 ...
100年前,河南仰韶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随着仰韶文化的发现,也见证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真正诞生。100年后,一座占地约2800亩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即将揭开帏幕。同时,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10月17日将在仰韶村所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办,仰韶村也将再次汇聚世人目光。澎湃新闻获悉,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一 ...
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向大会致贺信,令考古工作者心潮澎湃。100年前,也是在这样的深秋,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迎来科学发掘的第一铲。优美古朴、图案绚丽的彩陶破土而出,将一段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灿烂史前文明画卷逐渐铺陈在世人面 ...
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之际,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良渚遗址、上海青浦崧泽遗址、秦始皇陵等100项考古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百年来,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栉风沐雨与不懈努力,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 ...
1921年,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首次发掘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中国第一支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因此而得名。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之际,2021年10月1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仰韶所在地河南三门峡举办。除公布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外,来自国内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 ...
在13日于广州闭幕的“唐宋时期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外沉船考古与出土文物最新发现等议题进行研讨,并呼吁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对待海洋史研究。 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孙键在开幕式上表示,在我国历史学研究中,海洋史研究较为冷门。中国对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由来已久, ...
考古学者近日在辽宁朝阳举行的“纪念牛河梁遗址发现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首届红山文化牛河梁论坛”上发布了牛河梁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新发现,该遗址第一地点2号建筑址中发现“祭祀”活动遗迹。 红山文化中心区分布在朝阳老哈河中上游到大凌河中上游之间,牛河梁遗址即位于此间的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其核心是发掘出大型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群、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之际,开幕式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宁夏灵武水洞沟遗址和西夏陵2个考古项目成功入选。 水洞沟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迄今该遗址已经发现12个地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SDG1)和第2地点(SDG2)。该遗址于1988年1 ...
10月1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开幕。大会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贺信,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主题,聚焦新时代新使命,谋划考古学新发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河南 ...
10月19日,佛教考古与石窟寺研究专题研修班开班仪式在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总工程师张斌远,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张剑葳,洛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魏险峰,以及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洛阳职 ...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文物局共同颁布《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部署文物修复人才队伍建设工作。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介绍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等相关情况,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国家文物局人事司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 ...
10月15日,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东华大学教授赵丰带领敦煌丝绸研究团队与世界各地文博机构专家学者合作,历时15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丝绸遗存进行集中系统整理研究而成的史料巨著——《敦煌丝绸艺术全集》,在东华大学“丝绸之路与丝绸艺术”论坛上整体发布。 该著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集包括《英藏卷》《法藏卷》《俄藏卷》《旅顺卷》《敦煌 ...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同时,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提名,从已挂牌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中推荐22项候选项目,线上投票产生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