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见证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

  在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现场的临时库房内,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贵州贵安大松山墓群考古项目领队周必素16日向记者介绍,贵安大松山墓群的挖掘与研究是多单位协作,多学科结合的项目,其包括了古DNA、体质人类学、工艺美术、历史学、民族学等研究方向。  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其发掘,是配合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建设而开 ...

• 中国专家从汉简中破译2000多年前的“扁鹊医书”

  历经10余年,中国考古学家与中医药学家联手从2000多年前的汉代竹简中破译了“扁鹊医书”。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研究整理而成的《天回医简》正式出版。4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拍摄的《天回医简》。新华社记者 童芳 摄  这批汉代竹简是从成都市地铁建设中发现的汉墓中出土的。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荆州文 ...

• 百万年前东方古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揭秘

 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而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东方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距今约125万年-70万年)气候变率增大的环境背景下,他们的活动区域环境有何变化?又有怎样的技术行为适应性?本项研究整体取样动物群相关数值散点分布图。 图片来自徐哲  针对这些尚缺乏系统研究且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的议题 ...

• “图像凌烟阁”:唐朝皇帝与他的功臣们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中的四句诗,气势磅礴,堪称千古名句。这四句诗体现出李贺的胸怀抱负和他对凌烟阁的敬仰。岂止是李贺,从唐代以后,“凌烟阁”三个字就是中国人心目中“建功立业”的代名词。那么凌烟阁究竟有哪些故事,值得它被人如此推崇?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 ...

• 元代王蒙《太白山图》与明初高僧的因缘际会

元代王蒙的《太白山图》卷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赫赫名迹。秋日太白山,峦壑郁密,枫丹栗黄,宏丽之致……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至二十五年(1365年)间,王蒙应天童寺住持元良禅师邀请,来到天童寺,绘制《太白山图》。或只是做客,为答谢元良禅师盛情,感于太白山美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王蒙绘下这幅传世名画,并赠送天童寺。洪武十八年(1385年),王蒙因 ...

• 人间草木心——清供图源流初探 诸葛英良

清供文化作为历代文人崇尚的古雅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文寓意。它寄托文人墨客及民间百姓追求生活美满、仕途通达的期许,蕴含着中国传统士大夫生活与文人生活中最雅致精微的部分,反映出不同时代的物质文化特征,这些精神内涵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代代相传的宝藏。从前读《红楼梦》,喜欢性格疏朗大方的探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居住的秋爽斋里也似文人书房般摆设 ...

• 历代名迹里的湘夫人:顾盼生姿,风神自得

今天是妇女节,谈到中国古代绘画里的女性形象,“湘君”“湘夫人”,是中国人物画中的重要画题。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两篇,由于其人格精神的巨大感召力及其作品所具有的绘画美,屈原及其作品成为历代画家取材的对象,其中最受画家欢迎的是《离骚》和《九歌》。最早将屈原的作品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九歌图》。 ...

• 会稽大禹陵这块碑,真的是阮元写的吗?

清嘉庆初年刻《重修会稽大禹陵庙之碑》立于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窆石之东南下方,根据碑文可知作者是阮元无疑,但此碑碑文的镌刻者和书丹者又是谁呢?阮元与他们又有何种际遇来往?重修会稽大禹陵端之碑清嘉庆初年刻《重修会稽大禹陵庙之碑》立于浙江省绍兴市大禹陵窆石之东南下方,太湖石质。碑高二百零四厘米,宽九十一厘米,厚二十三厘米。碑整体分碑首、 ...

• 《镇江孙家村遗址发掘报告》:一座土墩的生长史和一个社会的生活史

  孙家村遗址是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长三角地区、宁镇地区商周时期考古的重大收获。最近喜得新出版的发掘报告。以下仅就本人拜读发掘报告后的些许想法略作阐发。编著:镇江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大城市学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1月  孙家村遗址的发掘于2019年结束。仅仅过三年,发掘报告即正式刊布,实属神速。该报告系统地发表了发掘 ...

• 陶寺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贡献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了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要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 ...

• 《古意:隋唐铜镜艺术风格渊源的美术考古学研究》绪论(节选)

  绪论(节选):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旨趣  清湅铜华以为镜,昭察衣服观容貌,丝组杂沓以为信,清光宜佳人。  这是一面汉代铜镜上铸刻的铭文,言辞简明平实地叙说了铜镜的铸造、日常生活中的功用和人们对此物寄予的情感。  在中国古代,铜镜与人们朝夕相伴,鉴貌增妍为其主要功能。此外,还可作为佩饰物、宗教法器、信物、礼品、贡品、收藏品和随葬 ...

• 河南发现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 墓葬及器物特点已有中原化趋势

  8日从在河南郑州举行的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获悉,该省三门峡市陕州城墓地中发现较多夫妻并穴合葬墓及少量工匠墓、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等。其中,戎人墓出土墓葬及器物特点已有中原化趋势。墓地部分发掘区域。图片来自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燕飞当日在论坛上介绍,春秋战国之交戎人墓的M368发现陶单耳 ...

• 江汉平原先民如何适应复杂自然环境?科技考古揭秘史前人地关系

  作为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重要繁衍生息区域之一,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史前聚落的先民们是如何认知并适应当地复杂自然环境?又以怎样的人地关系创造和延续璀璨辉煌的史前文明?江汉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地势图。 图片来自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领导的科技考古团队,利用江汉平原多种田野考古与空间信息方面的资料,结合无人机拍摄、 ...

• 宋代陈洎《自书诗》残卷研究

宋代陈洎《自书诗》卷为宋人孤本,曾为清宫旧藏,溥仪携出宫后遭到撕毁。目前仅余诗稿残卷和颜复残跋,均藏故宫博物院,另有司马光《天圣帖》和苏轼《陈吏部诗稿》,原为此卷题跋,在入清宫前就被分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余部分不知去向。本文联系此残卷、残跋,就诸家所见版本之分歧、历代著录之变化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结合乌台诗案的背景,对该 ...

• 明代沈周《沧洲趣图》为谁而作?

故宫博物院藏《沧洲趣图》是明代沈周所作的一件山水长卷。画中一派江南风光,但以往有学者认为此图所绘乃河北省沧州市的风光。然而,沈周一生足迹未至沧州,画中一派江南的景象似乎也与北地风光差距甚大。那么,此图何以名为“沧洲趣”?沈周又是为谁而作?本文结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吴趣:沈周绘画与文官鉴藏》(以下简称《吴趣》)中的一个精彩章节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