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勒河流域文化交融的璀璨华章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有这么两条河流,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她们是疏勒河及其支流党河。这里是世界四大文明、三大宗教的汇集之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中石窟艺术就是璀璨的华章。疏勒河,玉门、敦煌的母亲河。自东向西流淌,她是我国第三大内陆河,一条流淌着石窟梵音的河流,孕育了以莫 ...
在广袤的西北大地,有这么两条河流,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她们是疏勒河及其支流党河。这里是世界四大文明、三大宗教的汇集之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其中石窟艺术就是璀璨的华章。疏勒河,玉门、敦煌的母亲河。自东向西流淌,她是我国第三大内陆河,一条流淌着石窟梵音的河流,孕育了以莫 ...
《半山及马厂随葬陶器》(影印)马家窑晚期文化包括半山、马厂两类型的遗存。因首先分别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半山和青海省民和(旧属碾伯县)马厂(或称马厂塬)而得名。这两处遗址都是安特生于1923~1924年调查发现的,被他列入甘肃史前文化"六期"中的仰韶期和马厂期,前者还包括马家窑(住地)、半山(葬地)两类型。安特生和巴尔姆格伦的工作开创了半山、马厂类型文 ...
央视网消息近日,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遗址内城东墙保护修缮工程完成总工程的90%,计划11月中旬全面完工。锁阳城遗址内城东墙保护修缮工程近日完成总工程的90%锁阳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锁阳城遗址是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和塔尔寺遗址。2014年该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 ...
西河滩遗址发掘现场西河滩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酒泉市肃州区清水镇中寨村7组西500米处,坐落于一条自南向北的季节性河流东岸二阶地上,遗址面积约180万平方米。因其位于中寨村居民点以西,故名西河滩遗址。为配合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经国家批准,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西北大学文博考古系,于2003年至2005年对该遗址先后进行了3次考古 ...
武威南山一带是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王族一支内徙之后的先茔所在地。从龙朔三年吐蕃灭吐谷浑国,“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帅数千帐弃国走依凉州,请徒居内地”,到咸亨三年(672年)唐廷将吐谷浑诺曷钵部“寻徙于灵州之境,置安乐州”,诺曷钵带领族人在凉州生活了9年(663~672年),其间应葬死者于凉州南山,初步形成灭国之后吐谷浑王族的一个“ ...
研讨会开幕式6月8日上午,“敦煌石窟题记研究总结与多元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在敦煌莫高窟开幕。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和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李国主持开幕式。赵声良致辞玉门市博物馆研究人员应邀参加学术研讨会,研究人员 ...
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的背后,反映了当时武威乃至河西走廊发达的商业贸易,见证着凉州在唐代鼎盛时期成为“河西都会”的繁华。(一)出土文物反映唐代丝绸之路再度繁荣进入繁荣的唐代,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唐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控 ...
本稿是一部精装画册,分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图片,以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了玉门市可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状况,后一部分是文字部分,详细记述了玉门地域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记述了玉门文物保护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1975年4至7月,甘肃省博物馆对武威皇娘娘台遗址进行了第四次考古发掘,其中出土了一件齿轮状石器,发掘者在报告中将其称为“多头斧”。如今,与类似的器物对比可知,该物应该为“权杖头”。李水城先生在其《耀武扬威 权杖源流考》一书中,对中外出土的权杖进行了系统梳理,为我们了解皇娘娘台出土的这件石质权杖头提供了参考依据。一、齿轮状权杖头的发现 ...
玉門汉简主要分布在花海緑洲、毕家滩、清泉乡附近,以花海緑洲及周边地區出土最多。200余枚汉简是玉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玉門在丝绸之路上重要地位的直接反映,具有如下特點:一、出土简牍數量較多。20世紀以來,河西有大量简牍出土,玉門地区也不例外。1913-1915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期間就在玉門北部漢代烽燧地区发現了95枚汉简。1 ...
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宋辽夏金时期,是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期。西夏政权控制河西地区之后,发展农牧业、重视文化、积极经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文献资料体现出西夏对丝路贸易的重视自西夏太祖李继迁攻占灵州,太宗李德明拥有甘州、凉州,到景宗李元昊夺取瓜州、沙州、肃 ...
苏呼撒墓地位置苏呼撒墓地位于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南的白庄镇苏呼撒村,地处村北一座东西长270米、南北宽200米的椭圆形台地上,当地村民称之为“苏何坦白何”(撒拉语“黄土包”之意)。当地村民在台地西端建房时,发现地下有墓葬。随后青海省文物考古队联合循化县文化局对该墓地开始正式发掘,发掘工作前后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7月-10月, ...
遗址南部远景上孙家寨史前时期墓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长宁镇上孙家寨村西北,湟水支流北川河西岸。寺沟河在墓地北部由西向东流入北川河。墓地分布在寺沟河南岸的台地上,海拔2357米。1973-1981年期间,为了配合青海省木材储运公司基本建设,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科学发掘。参加发掘工作的单位有青海省文物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核桃庄墓地群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核桃庄乡核桃庄村东,湟水支流米拉沟河东岸,包括单家沟、小旱地、东大坡、山家头、拱北台等多处墓地。其中的小旱地墓地是当时村民在打墙取土时发现的,它位于核桃庄庄村东的一个台地之上,由于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核桃庄遗址发掘现场1978年青海省文物处考古队组织发掘队会同民和县文化馆联合对 ...
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会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青海历史文物展,是青海省博物馆“1+3”主题展览体系中的核心展览,展览结合青海历史发展进程和多元地域文化特色,客观再现古代青海境内的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青唐道、茶马古道的交通功能与历史风采,呈现青海独特人文风貌与生态景观。展览名称:基本陈列《青海历史文物展》展 ...
博物馆代表着一座城市的“会客厅”,体现着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青海历史文物展,是青海省博物馆“1+3”主题展览体系中的核心展览,展览结合青海历史发展进程和多元地域文化特色,客观再现古代青海境内的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青唐道、茶马古道的交通功能与历史风采,呈现青海独特人文风貌与生态景观。青海江河连东土,河湟山川通西陲!距今约4 ...
前言Foreword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新时代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学科建设。石窟寺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石窟寺的中国化是佛教中国化的一种具象表现,从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渊源、流变以及建构、发展的过程。我国石窟寺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中原北方地区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据传说,黄帝之臣史皇,就曾作过地形物象之图。此后,又有大禹在九鼎之上作九州山川图象的说法。这些说法当然不是十分可靠,但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地图制作源远流长。所谓图经,即是我国古典地图中一种独特的样式。它的特点是有图有经(说明文字),以图为主、以经说图,图与经相辅相成。后来,图经逐渐发展成以经为 ...
不同颜料的使用,除产地等客观因素外,还与艺术观念有关,因而颜料贸易不仅是物质上的交流,更反映出中外不同艺术观念间的交流、碰撞,以及借鉴和融合发展。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河西走廊拥有大量精美的石窟。这里除了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众多石窟。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壁画及栩栩如生的彩绘佛像,那么,绘制壁画和佛像 ...
二 洪武前期亚洲内陆东部势力平衡格局与明朝在甘肃的失而复得冯胜弃地甘肃的原因是什么呢?《纪事录》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惧回鹘之兵”。“回鹘”,原称“回纥”,是隋唐时期活跃于西域的一支游牧族群。唐开成五年(840),回鹘可汗被杀,回鹘分成四支外迁。蒙古帝国时期,回鹘被称为“畏吾儿”。1283年,随着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政权被察合 ...
绪论15世纪前后,即洪武、永乐之际,亚洲内陆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帖木儿帝国统一中亚,结束了14世纪后期蒙古帝国衰落后,西域各国内讧相战的历史,为东进明朝消除了后患;另一方面,阿里不哥系蒙古与瓦剌借北元衰败之际东进岭北中部;北元残众在明军漠东进攻下,也向西迁移至岭北中部。在这一东西并进历史脉络下,明朝黄河以西的甘肃、宁夏,遂 ...
万历时期,松山滩水草丰美,重冈连阜,松林广布,可耕可牧,宛如世外仙境。据《万历庄浪汇纪》记载:“宰僧、着力兔妻男、银定、歹成等枝部虏,离红水、三眼井边二百里,在黄沙券、水塘湖、水头居住,离松山三百二十里”。由此可见,明代的大、小松山地域非常广阔,涵盖今景泰、天祝、古浪、永登、阿拉善等地区。据《秦边纪略》载:“盖松山左拥兰、靖,右 ...
河西走廊示意图《辞海》:“河西,古地区名。春秋、战国时指今晋、陕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汉唐时指今甘、青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北朝时又泛指今晋地吕梁山以西的黄河东西两岸。”河西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生存。伴随着人类活动的开始,狩猎业、畜牧业和农业相继在河西地区发展起来。其中,畜牧业中的养马业发展最为突出。河西早 ...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望驿台》中的诗句。夕阳西下,驿马飞驰!寄托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纵马扬鞭,丝路烟尘滚滚来!流露出羁旅的落寞与寡欢。著名的悬泉置汉帝国为了丝绸之路的通畅和安全,除了修筑长城抵御列强,建造烽燧传递信息之外,还在丝绸之路上建立起一个个驿站。《后汉书﹒西 ...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南接青海,西连新疆,联接着东西交往的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就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它被誉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历史上的敦煌既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又是毗邻西域各国的国际名城,是中国文明输出和西方文明输入的中转站。季羡林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12月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要求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2020年12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召开,公布《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初步确定了45个国家重点项目,提出36项具体工作。 受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稍稍 ...
玉门 天津卫 在古代河西走廊西行的漫漫长路上,赤金峡是最后一道险要峡谷,位于玉门境内。汉长城从黑河边一路向西到疏勒河尽头553公里,东西两头修有两关,东有(肩)金关,西有玉(门)关,这一防线阻挡住了漠北匈奴的入侵。赤金峡平面图 玉门赤金峡处在长城和四关之中,石油河从祁连山流出,由南而北穿过古玉门县,穿过赤金峡,直抵汉长城,成为 ...
成吉思汗在欲征中亚花剌子模国时, 曾遣使至西夏, 要求夏国主遵顼出兵助征, 但遭到夏国大将阿沙敢卜对蒙古来使的嘲讽, 后西夏国主德旺又拒绝向蒙古派遣人质。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后, 准备伐金、夏, 灭南宋, 完成统一中国大业。1. 攻克黑水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西夏乾定二年) 秋, 蒙古以西夏不出兵助战、不遣质子与收纳其仇人为由, 对西夏进行第六 ...
(1)河西走廊有多么重要?汉代河西走廊地图。河西走廊是连接内地与新疆的陆上通道,西起甘肃武威,东至甘肃敦煌,全长约1200公里如果失去了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那么中国的版图还会是今天这副模样吗?答案很可能不是。翻开史书和地图,你会发现,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每一个中原王朝(定都中原,同时也能掌控南方的王朝)统一后几乎都有一个夙愿, ...
引子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评价:“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了。”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王朝视野,纳入中国版图是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始于汉、盛于唐,历经两千 ...
中国历代王朝都认识到马的重要作用,把马排在六畜之首,对马的驯养、繁殖、使用极为重视,并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采办、牧养、训练、选用和激励的管理制度,把马业纳入政府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称为马政。甘肃地区是历代王朝实施马政的重点区域之一,也是马匹驯养、使用和交易最活跃的地区。铜奔马01人类驯养马的历史,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可追溯到万年以前,几 ...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唐玄奘和唐太宗李世民结为了兄弟的故事,但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和唐玄奘皆为兄弟的是西域一个神秘的国家——高昌的国王麹文泰。在玄奘西行路过高昌国时,国王麴文泰率全城欢迎,热情招待了玄奘。玄奘在高昌呆了一个月才离开。离开后,高昌王又派遣使者护送,并且给沿途各国写的24封书信,这是玄奘能够西游成功的原因的原因之 ...
墩台是长城最重要的组成。明代称烽火台为墩台。墩台是报警设施,它与边墙、壕堑、营堡组成军事防御体系。墩台除了传递军情外,还有瞭望、警戒、戍守、保护过往人众安全的功能。墩台以烽火、烟气传递军情,一般来说,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封堵河西走廊的嘉峪关防线曾有70多座墩台,明代依据所处位置分为境外墩、沿边墩、腹里墩。墩台与山川、营堡、边墙结成 ...
青藏高原首次发现10万年前古人类DNA 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 曾在“世界屋脊”留下清晰足迹 甘南州白石崖溶洞遗址考古研究具有世界性意义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64521917396
【溯源甘肃】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的甘肃贸易前凉政权铸造的“凉造新泉”钱嘉峪关魏晋墓出土的砖画宴居图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 李清凌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无休止的战乱灾荒中,商品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与此同时,甘肃各割据政权都急欲通过关税征收,充实国库;获得远方物产特别是奢侈品以供统治者享用,因而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于是富商大贾周遍天下,各 ...
自东汉立国到灭亡,分别在光武帝、安帝、灵帝时期,爆发了三次关于凉州弃守的论战。弃守双方异见横出,驳议不断,背后有着各自的理论依据和文化支撑。从当时朝廷关于凉州弃守双方的意见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凉州在汉代的政治地位,也有益于理解汉代的文化传统。敦煌壁画上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光武十二年的弃守凉州论战 东汉年间第一次弃守凉州的讨论发 ...
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6℃-10℃,年均降水量约36毫米-200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3500毫米以上。但是,祁连山脉的冰雪融水顺着由南而北逐渐下降的地势形成了大大小小50多条河流,汇集成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先秦水系,在祁连山北麓山前冲击带及河流沿线形成的片片绿洲,就 ...
1974年8月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内。木质简牍36枚。其中一枚简上书“右爰书”,标明此卷宗是爰书,即司法笔录。一共有三份司法笔录文书。一份爰书是单行书写,木简21枚,长22.8、宽1.2厘米;另两份爰书是两行书写,计14枚,长22.5、宽2厘米。两道编绳,绳已朽坏不存。最后一枚是卷宗签牌,书“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事”。该简册全文1526字 ...
如今,对于多数国人来说,新疆还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边疆。民国时期,内地人对她的了解更只是耳闻传说,那时的新疆一直处于被叙述和被建构的文化想象之中。几千年以来,位于欧亚交通要道的新疆,不同文明的人群在此交流交融、繁衍生息。自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以来,往来的商旅、士兵、文人在这一片大地上留下了足迹,这里不仅是一个各种文化荟萃之地,还 ...
仅仅去过一次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我就深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巴里坤的魅力,是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清楚的。这里有东天山的巍峨雪山,有覆盖的原始松林,有大片大片的草甸,也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更有着众多的历史遗迹,这里被人们称为“一个将历史与自然融合到极致的地方”。巴里坤,在西汉时期,曾是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蒲类国属地, ...
奇台县属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管辖,地处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天山北麓绿洲,西面距离乌鲁木齐市195公里,东北部有对蒙古国开发的国家级一类口岸——乌拉斯台口岸。自古以来,奇台县就是西域人类活动区域,这里遍布历史遗迹,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汉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历史与人文自然相融合的古地域。第一次去奇台县,也算是匆匆忙忙,我们在县城古城街宾馆 ...
黄河自古就是古代文人笔下的常客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再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它催发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历史的源头在黄河之滨而黄河的源头在青海 在这片雄踞世界屋脊的高天厚土上大自然以其大手笔、大气魄独具匠心造化出以大为特征的山川风貌构成了壮美 ...
汉魏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民族多样,如代北地区一样出现了汉化倾向,但因其地域性特点而出现了羌化进而影响地区的发展走势,甚至衍生出五凉政权。河西地区的民族交流一直以来就伴随着冲突,在长期的接触交流中互相影响互相吸收而渐渐融合,甚至有些部族同化于汉族。地区间民族融合的探究有助于了解历史的走向,卢水胡的发展便足以表现这一时期该地区的 “羌 ...
以简牍学视角看武威汉简 杨红伟《武威汉简集释》较集中地揭示了中原文化沿“丝绸之路”传播的历史,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类型;揭示了中央政府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在河西走廊的经略史;也揭示了河西走廊先民的社会生活史、医疗史。这套书不仅为中国文化史、西北区域史的研究发掘了新史料,拓展了新领域,也见证了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多元的 ...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哪门课都可能不认真听讲,都可能会睡觉,唯独地理课,每次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板,手里的地图一遍遍的翻越,近乎痴迷。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向往远方,想去看看课本上讲述的青藏高原,描写的母亲河黄河,实地去看看山峰、山脊、山谷有什么分别,像去了解河流究竟如何冲击出广阔的冲积扇平原……乌鞘岭,一个在地理课上多次被提起的重要坐标, ...
“丝绸西去,佛教东传。”一条延续千年之久的商品流通与文化交流的“运河”,千年尘埃落定,在丝路沿线留下敦煌莫高窟、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它们宛如一串绚丽多彩的明珠,镶嵌在千里河西,给这条历史文化长廊增添许多闪光的亮点。甘肃境内的石窟开创年代久远、延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国 ...
1972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市出土了东汉医药简,共有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是迄今所发现的汉代较完整的医学著作。武威汉代医药学简牍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了临床医学、药物学、针灸学以及一些其他内容。第一次系统地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前有关医药学方面的实物资料展现在世人面前,是我国医药学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经过四十多年整理研究后,人们 ...
10月19日,武威市五凉文化博物馆在当地标志性建筑南城门楼正式隆重开馆。武威市五凉历史文化展必将对弘扬凉州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提升五凉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设文化旅游名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日上午,“天梯神韵 凉州佛光一一武威天梯山石窟专题展”和“武威市第一届‘马文化’美术作品暨‘凉州词’书法作品展”在武威市博物馆同时开展。五凉文 ...
导读在大山大水之间,络绎不绝的马队缓缓走着,载着满满当当的货物。你很难想象,就是这样的道路,维持了川滇藏地区的贸易往来,甚至做起了国际买卖,它就是被誉为“亚洲天堂走廊”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汉藏等民族进行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1茶马古道 ...
甘肃省中部以南北流的黄河为界,大体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西部分就是通常所说的河西走廊。综观文献、考古资料和当代学者研究成果,在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匈奴浑邪王率数万部众投降以前的数千年间,河西走廊的主要居民是大夏人、月氏人、乌孙人,最后是匈奴人。他们在这条举世闻名的丝路走廊里上演了一出出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话剧。当他 ...
“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古城张掖,不仅被称“金张掖”,也被人们称之为西域佛都。当时的张掖,东连长安、西近敦煌,南接青海,北达蒙古,是古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从西向东传入我国时,首先从包括张掖在内的河西走廊一带开始传播,随着传播渐盛,张掖佛寺林立,佛塔遍地,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可谓是佛国盛景。建于西 ...
8月21日,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在北京召开“玉门·玉门关考古与历史文化研讨会”。会议邀请到历史考古学者王仁湘、易华、覃春雷等参加,中科院课题组一行参加了会议。玉门市博物馆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由“玉门境内玉门关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 ...
西汉王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两汉时期,伴随着边境战争的持续推进和对匈战争的不断胜利,汉王朝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充,其具体表现就是陇右地区、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都被先后纳入了汉朝的统治范围。这些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与内地存在较大差异,就民族成份而言,这些地区不仅有汉族,还有匈奴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就经济结构而言,这些地区有 ...
摘要:以兰州市三县区村级地名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统计分析自然、人文地名类别。结果表明,兰州市自然类地名符合过渡带复杂地貌特征,集中分布在适宜人类生存的高海拔区;在人文类地名趋同自然类地名条件下,经济类地名变化规律趋同自然类地名,几乎重叠聚落地名,表示经济类活动不仅需要优越地理条件,更倾向于集中在人类活动密集的区域;军防地名 ...
8月4日——6日,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与玉门市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对河西西北部汉长城进行了新一轮考察。玉门汉长城十墩守一方绿洲连日来,考察队员顶烈日,迎风沙,深入戈壁腹地,湖滩沼泽地,经受一路颠簸,连续奔波。最多的一天从疏勒河奔波到黑河边,行程多达550多公里。十墩汉长城边 ...
文化是衔接从古至今的一条绳索,丝绸之路是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传播文明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国文化的传播,商品的运输,为古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凉历经五个政权,战乱是推翻政权最好的武器,而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又是各个政权推翻前政最好的借口,但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未受战乱的影响,反而让其他国家更加了解汉文化,加快了汉文化的传播速度。五凉在 ...
相对于中原,边塞是遥远的,因为遥远而神秘,因为神秘而多姿多彩:无边的戈壁、无垠的沙漠、高峻的雪山、广袤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便是这样的一处边塞。其实“敦煌”二字,不仅仅是地名而已,它是古老民族的繁衍之地,是西域坚固的堡垒关隘,更是丝绸之路上的路口驿站,它见证了民族交流的历史与辉煌,也见证了党河之滨、三危山畔上 ...
《2019年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年报》发布的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十大”考古发现是从世界范围内梳理出来的100余项重要考古发现中推荐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景观。从时代来看,入围的考古发现和最终的“十大”考古成果从史前时期、青铜时代、宋元时期,横跨了很长的历史跨度。从地域来看,既包括了中国的中原地区,也包括了欧 ...
汉唐经济文化之所以能享誉世界皆因胸怀坦荡,高举“开放”大旗。作为丝绸之路主干道的组成部分,河西走廊是大一统王朝开疆拓土,对外交流的前沿阵地,更是各路商旅汇集、各种风物荟萃的大舞台。凉州,是众人向往的国际性大都市,吸引着李白、王维、王之涣等多位明星纷纷来当“ 凉漂”。广义的凉州,即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它们就是沙漠 ...
导语:亚洲板块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形是所有板块当中最复杂,种类最多,规模之大的。地形可以所决定了当地的气候,水文,甚至是文明的发展。可以说,地形决定了一切。也正因如此,对处在交战状态的人类政权来说,地形是至关重要的战争因素。好的地形能够给己方带来好的进攻或者防守优势,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劣势。观看地 ...
前凉政权的版图在五胡乱华,神州大地遍地哀鸿之际,在华夏的西北一隅,有一个自立一方的汉人政权自成一体,与江东的东晋互为犄角,对抗着胡族的云扰和侵袭,并带领着河西汉民扛过了胡族作乱最凶残的岁月,最终带领着河西的汉魏遗民们归顺了相对仁慈的前秦王朝。这个政权就是五胡十六国中国运最为持久的前凉政权。这个小国在很多方面堪称之后敦煌归义军的典 ...
巍巍祁连山,茫茫大戈壁。嘉峪关,犹如一条巨龙一动不动地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尽头,在历史的苍茫中,释放出青铜般的质感。 一座城池的诞生,不仅是文明的高度融合,还有战争的冰冷残酷,所以,所有的文明和平都是战争的目的和结果。嘉峪关,这座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的城池,正是在战争中拔地而起,成为冷兵器时代守卫边疆、抵御外侮的军事要塞。 ...
瞿昙寺主殿隆国殿,后侧有抄手斜廊瞿昙寺是中国西北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寺庙,有“西北小故宫”之称,1982年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瞿昙寺颇为冷清落寞,游客了了,在青海旅游版图中知名度不高。但以我的评价,瞿昙寺是青海最重要,最值得一访的文物景区之一。瞿昙寺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距离乐都城区约20多公里,途中要翻一座山。在历史 ...
编者按 5月10日至13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策划出品的四集电视纪录片《中国石窟走廊》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播出。这部历时2年精心打造的大型纪录片,首次采用4K超高清画质全方位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石窟群,特别是甘肃三千里石窟走廊殊胜的艺术造像、壮美的历史画卷,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中国石窟艺术的视觉盛宴。发现石窟里的精彩中国与中国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