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洛阳城遗址

帝都泱泱:汉魏洛阳城,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摘要: 一千年前,一位老者走过一座久已堙埋的城址,望着眼前荆棘丛生的夯土城垣,略显起伏的夯土台基,俯拾即是的残砖断瓦,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悲从中来,发思古之幽情,禁不住感叹:“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位老者就是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他为之动容的这座城址就是中国都城史上著名的汉魏洛阳故城。汉魏洛阳城,这座城的历史,如史诗般恢弘壮阔。她完成了 ...

一千年前,一位老者走过一座久已堙埋的城址,望着眼前荆棘丛生的夯土城垣,略显起伏的夯土台基,俯拾即是的残砖断瓦,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之感油然而生,悲从中来,发思古之幽情,禁不住感叹:“烟愁雨啸黍华生,宫阙簪裳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位老者就是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他为之动容的这座城址就是中国都城史上著名的汉魏洛阳故城。

汉魏洛阳城,这座城的历史,如史诗般恢弘壮阔。

她完成了两次统一全中国的壮举,并且酝酿了另一次统一。刘秀坐镇城中,运筹帷幄,克定天下;司马氏坐镇城中,一统三国,建立西晋。而北魏孝文帝在城中主导的民族大融合之旅,为后来的隋唐一统奠定了根基。

这座城曾数次惨遭毁灭。

东汉末年,董卓的一把大火,令繁华了160年的东汉首都顷刻化为灰烬;30年后,曹操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重建,使这座城再度成为帝都。

西晋末年,刘曜的一把大火,又令90年的繁华烟消云散。此后180年,北魏孝文帝为了接续正统,决意迁都洛阳,在荒废的原址上重建洛阳宫阙,并修筑外郭城,建成了纵横各10公里的超级大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迁都邺城,徙洛阳城40万户,并将洛阳城宫殿全部拆掉,把建筑材料运往邺都。

此后连年战争,这座恢弘繁华的大城“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披蒿艾,巷罗荆棘”。

这次劫难后,大城再也没有机会重建,逐渐化为废墟,还原为孕育万物的田地。

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世界上第一流的繁华大都市。汉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太极殿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两千多年来,汉魏洛阳城——这个曾是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一直是故事不断的地方,考古挖掘中它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听听中国社会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洛阳汉魏城队队长钱国祥老师在河南博物院中原国学讲坛讲座现场怎么说。

汉魏洛阳故城是公元1-6世纪中国古代著名的古都,其介于中国古代汉、唐两大盛世之间,是中国古代文化转型(由汉到唐)和进一步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

都城遗存,代表了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的文明和文化特征,见证了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宗教传播,是中国古代多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中心地区。由此,它也是汉唐时期形成和兴盛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

故此,2006年该城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丝绸之路中国段”。

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勘察,汉魏洛阳故城始建于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先后作为王都或国都。其累计都城时间长达600年,在中国4000年文明史中几乎占七分之一的时间,在中国古代都城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城址自周代始建,一直沿用到唐初,共使用了约1600年。

汉魏洛阳城遗址,1954年北大阎文儒先生首先进行地面踏查。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96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派队考察发掘,至今已五十多年,经历了几代考古研究者的艰辛努力。

我们都知道文献上记载洛阳城有一俗称也叫“九六城”,为什么要九六城?有文献记载该城东西六里,南北九里,所以才有了这个通俗的称呼。但根据实测整个大城的周长是14公里,折合古代测量就等于西晋时的33里左右,正合文献记载的30里,也正是九六城这样的一个规模。

城有西、北、东三面城墙,无南墙。南墙是被洛河改造,只剩下东、西和北面三面围墙。勘查发现了有10座城门,根据文献记载我们对这些城门进行了一些不同时期的位置判定。

东汉时期城门12门,这在中国古代古都有它的规制,任何一个门,包括它的道路,城门要有三道;如果是国都一级的,每面墙是三道门,这样它就是四面12门,这是国都一级。诸侯一级的都城规模要小一些。

魏晋时期它的城门还是12座,但是它的宫城的格局有变化。我们都知道长安城,西汉长安城有很多宫,像未央宫、魏安宫、长乐宫、贵宫、北宫等等很多。东汉都城也不例外,只是它的宫相对少一点。

到了魏晋,它的都城就已经发生了变化。都城内不再很多的宫苑了,宫殿开始作为单一的工程。

这个也是我们称的“建中立极”。最具显著代表的就是“太极殿”

故宫(太极殿)

太极殿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宫殿,通俗一点讲,它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金銮殿”,相当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皇帝坐的大朝正殿。

太极殿的来历是有文献记载的,延续时间很长。据记载,这座宫殿在三国曹魏时期就开始出现,整个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在延续,几乎所有的都城正殿都叫“太极殿”,这种制度基本沿袭到唐宋时期。所以说,太极殿在中国古代的都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都城史上,一般认为在南北朝(北魏洛阳城),或者更早的东晋时期(东晋南朝建康城),开始出现太极殿为核心可能是居中的宫城,就是太极殿居中,我们称之为“建中立极”。

但是,在文献中,曹魏时期就开始有太极殿的记载,这些记载中有些混乱的地方,后人梳理得不太清楚,就是曹魏太极殿的位置到底在汉代的南宫还是北宫建造而成,这涉及到曹魏时期它是否在城中间营建正殿。

北魏洛阳宫城中轴线上主要建筑遗址鸟瞰(上南下北)

汉代为多宫制,很多宫城构成当时的都城。怎么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中间居轴线正中这样一座单一宫城,一直到北京的明清故宫,都是这种形制,宫城居中,有严格的轴线对称这样一个格局。

它的源头在哪?可以通过对居于汉魏洛阳城中部的北魏太极殿的发掘,结合文献的记载去考察曹魏的太极殿在哪里,可能会找到它真正的源头。

通过发掘汉魏洛阳城北魏太极殿,结合文献记载,我们确认它确实是延续了魏晋太极殿的基础来营建的。而且在整个宫城南区,它的整个建筑格局都是曹魏时期创建形成的。通过勘查,我们现在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确切的结果,跟文献记载完全吻合。因此对太极殿遗址的勘查与发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中国古代都城从多宫这样一个形制,发展到建中立极、严格对称的单一宫城制,始创于曹魏,我们找到了这种中华都城传统文化的源头。虽然到了唐宋以后,元大都、明清的北京城,不再有“太极殿”的称谓,但它们还是都延续了宫城与正殿居中的格局。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太极殿”的称呼虽然在中国宋代以后不在出现了,但是在东瀛日本,他们在中国唐代时也开始模仿太极殿,他们称为“大极殿”,而且在好多座都城中一直延续这种称呼,包括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长冈京,很多宫城正殿都叫“大极殿”。

这对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发展演变和东亚地区的都城文化研究来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阊阖门

阊阖门是汉魏洛阳故城的宫城正门。

太极殿、阊阖门、铜驼大街、宣阳门构成了魏晋以及北魏洛阳城的南北轴线。这是中国都城最早的中轴线。铜驼大街两侧布设有官署建筑、太庙、太社、皇家寺院永宁寺等重要建筑。

铜驼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铸了两只高九尺的铜骆驼,守卫着洛阳宫门。三国魏明帝置铜驼诸兽于阊阖南街。西晋末年大书法家索靖在京城为官,预感天下将乱,他指着洛阳宫门外的铜驼,叹息道:“将会看到你们卧伏在荆棘中。”这就是“铜驼荆棘”的故事。

骆驼生长在北方草原,是沙漠运输的重要工具。骆驼大规模进入中原是从汉代开始的。两汉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畅通,骆驼成为西域各国往来于中原的重要运输工具。此次铜驼大街的发现,也为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找到了新的考古学证据。

东汉至隋唐,洛阳是国际大都会。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间文化的交流,中外风俗习惯、服用器物相互渗透,胡乐、胡舞盛行中原。而文化交流的最高成果莫过于宗教的交流。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经此路传入中国。

东汉前期汉明帝遣使从天竺迎回佛像、佛典,并以白马驮至洛阳。此行还请来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讲学,汉明帝在洛阳城西门外建精舍给他们居住,从此有了中国最早的寺院“白马寺”。

北魏时,西域沙门游方弘法前来洛阳者络绎不绝。城中寺院达1367所,“时佛法经象盛于洛阳,异国法门,咸来辐辏,负锡持经,适兹乐土。”

在铜驼大街西侧,今310国道南侧,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青石台基。这就是在中国佛教史、建筑史和美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北魏皇家首刹永宁寺的塔基遗址。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永宁寺建于熙平元年(516年),是集全国之物力财力建筑而成的最宏伟豪华的寺院。

据《洛阳伽蓝记》记述,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佛塔。

塔为四面形,每面三门六窗,每门各有5行金钉,仅金钉就有5400枚。塔的每层都有承接露水的金盘,盘的四周悬挂金铎(风铃),共计130个,其大小与一石的瓮相当。

“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间及十余里”。塔的最高处为一鎏金铜质宝瓶,宝瓶巨大,容量合今为2500升。中国禅宗的祖师达摩见到永宁寺塔,不禁合掌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说“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

可惜永宁寺塔刚建成十多年就被焚毁。永熙三年(534年)二月,塔被雷电所击起火,“百姓道俗,咸来观火”,“悲哀之声,振动京邑”。火经三月不息,“周年犹有烟气”。塔烧后不久,北魏就灭亡了。

在永宁寺塔基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泥塑,其中包括比丘头像以及胡俑。永宁寺塔基遗址反映的楼阁式木塔的建筑形象,展现了印度、中亚佛塔建筑与中原传统楼阁建筑的融合,以及佛教在中原传播和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两千多年来,汉魏洛阳城一直是故事不断的地方。

如今,汉魏洛阳故城的考古勘查工作,基本涵盖了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的主要因素——城垣、宫室建筑、礼仪建筑、佛教寺院、市场、墓葬等等。

它揭示了汉魏洛阳故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了外郭城——内城——宫城三重城垣的都城形制,为后世隋唐乃至以后都城形制开启了先河;宫城正门——阊阖门的发掘,则为都城的核心礼仪建筑形制的发展演变补充了中间缺环;北魏的国家大寺——永宁寺的考古发掘,则是对都城宗教内涵的考量等等。

考古发掘诠释了汉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为未来进一步发掘和保护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投稿合作:315543998@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文博河南】文博+文学+文史,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分类: 中文 遗产点 汉魏洛阳城遗址
关键词:

汉魏洛阳城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