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丝绸之路上融贯古今的 文明驿站(二)

摘要: 在建构材料、形制布局、主方向的选择上,以及鹿石类型、动物艺术主题等方面,三道海子遗址都与考古学家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发现的阿尔赞王陵风格十分相似。阿尔赞王陵修建于距今2700多年前,陵墓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金器、铁器、青铜器,以及古代纺织品。考古学家估计,三道海子可能是游牧政权在夏季的一处祭祀活动的场所,而阿尔赞是这一政权的王族墓地。便捷的草原之路有了强大的草原政权做安全保障,成为欧亚大陆早期远途贸易的最 ...




在建构材料、形制布局、主方向的选择上,以及鹿石类型、动物艺术主题等方面,三道海子遗址都与考古学家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发现的阿尔赞王陵风格十分相似。阿尔赞王陵修建于距今2700多年前,陵墓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金器、铁器、青铜器,以及古代纺织品。考古学家估计,三道海子可能是游牧政权在夏季的一处祭祀活动的场所,而阿尔赞是这一政权的王族墓地。

便捷的草原之路有了强大的草原政权做安全保障,成为欧亚大陆早期远途贸易的最活跃线路,成为“前丝绸之路时代”东西方贸易的商路首选。新疆北部草原以及阿尔泰山一带从很早时起就是商贸的活跃区。

北疆的喀纳斯河在山谷中蜿蜒,哺育了两岸的植被。


至于玉石之路,其形成年代甚至可能比草原之路更为久远。在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其材质很多是透闪石型的软玉,很多考古学家推测,这些玉石可能来自遥远的昆仑山。商朝时期,月氏人作为和田玉的中间商,从哈密到巴里坤草原贩卖玉石,促进了和田玉由新疆输入到中原。

由于商周时期,有一种西方的古代玻璃产品——蜻蜓眼玻璃珠通过远距离贸易传入到古代中国地区,沿途多有发现,因此通过玻璃珠的贸易路径,考古学家也可以间接地猜测玉石之路的贸易路径。毕竟,商人们总是会选择更安全、更便捷的道路来贩运各种商品。根据“玻璃之路”来猜测玉石之路的路径,大概是从玉石产地和田出发,向北穿越塔里木盆地,当时的自然环境比今天要好得多,盆地沿途应该有很多小绿洲让商人们“跳跃”,并到达阿克苏一带,然后沿着天山南麓继续东行,库车、吐鲁番到哈密,再通过河西走廊输入到中原地区,玉出昆仑而入华夏。

塔克拉玛干沙漠季节性的雨水汇聚成小湖泊,为沙漠带来一丝生机。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西域,标志着东西方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然,跨越新疆,沿着天山南北以及昆仑山北麓的三条大商路古已有之,比如玉石之路即是丝绸之路的前奏,只是在西汉时期这些商路变得更加繁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与汉朝、匈奴两大强权的争霸有关,两个政权兵戎相见,让曾经的草原之路几乎断绝,商旅于是更多转向当时的西域。而为了寻找击败匈奴的盟友,汉朝也努力地经略西域地区。

从当时的政权层面而言,陆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政治、外交和军事之路,是汉朝和匈奴为了扳倒对方,拉拢西域各国的纽带。对于民间层面而言,陆上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商贸之路,是沿途各地的人们为了享受更好生活而彼此交换商品的途径。

三道海子遗址的巨大石堆伫立在沙漠中,展现在世人眼前的鹿石与岩画诉说者着曾经的繁盛文化。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西北各国使者成批到来,络绎不绝,很多都是来做贸易。甚至欧洲马其顿的商人也曾穿越西亚、中亚,越过塔里木盆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采购丝绸卖到西方去。

伴随着商品交换,各种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交流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得以实现。蚕桑丝绸生产技术的传播让丝绸之路名副其实,蚕种3世纪传入中亚,5–6世纪传入欧洲。缫丝和丝织提花技术约7世纪传入西亚大食,宋元之际传入欧洲;造纸、印刷、制瓷、铸铁、凿井、挂毯编织、历法、玻璃加工、金属加工、医学知识和药物,以及棉花种植和加工、酿酒,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瓜等作物种植⋯⋯经由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实现的东西方技术交流不胜枚举。


不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自古以来都存有思想与艺术的追求之心。琐罗亚斯德教、佛教、基督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都经由西域地区传入东方,给古代中国的思想界增添了丰富多彩的思辨元素。一些西方艺术形式,比如美术方面的绘画凹凸技法、植物或动物的图案纹样、健陀罗雕塑艺术都先落地西域,然后传输到东方。

乐舞艺术方面,箜篌、羌笛、横吹、胡笳、琵琶等乐器,龟兹乐舞、天竺乐、胡旋、胡腾、柘枝、霓裳羽衣曲、凉州伎等乐曲和舞蹈,都是在欧亚大陆的某个地方被发明出来,之后传输到了西域地区,经过消化吸收,然后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古代中国的艺术进程。

在风沙吹蚀下断壁残垣的楼兰房屋古迹


以千百年来交流通道的身份,新疆成为文明与文化的“驿站”。但古代新疆人民本身也是文明与文化的创造者、吸收者、享受者,新疆还是文明与文化的“蓄水池”,新疆境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了新疆的六处遗产地,分别是北庭故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北庭故城具有唐朝时期中原和回鹘的城制风格,内外两层,四面环水;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都是古代吐鲁番地区的重要中心,丝路重镇;苏巴什佛寺曾是古龟兹重要的佛教建筑群;克孜尔石窟的壁画风格是典型的龟兹风壁画,反映了小乘佛教的信仰特点;克孜尔尕哈烽燧无声地讲述了古代对于交通要道的保护体系⋯⋯

克孜尔尕哈烽燧


文章来源:中国周刊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交河故城

克孜尔尕哈烽燧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