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考古】科技视野下“异族同俗”现象的观察 ——以巴蜀青铜器为例
【作者简介】黎海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周志清、左志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言考古学文化与族群之间的对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理论上讲,同一考古学文化可以对应同一族群,也可以囊括不同族群。不同族群表现出相同物质文化特征的例子在近现代民族中比比皆是。这种“异族同俗”的现象也同样常见于考古学研究中。 ...
【作者简介】黎海超,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周志清、左志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言考古学文化与族群之间的对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理论上讲,同一考古学文化可以对应同一族群,也可以囊括不同族群。不同族群表现出相同物质文化特征的例子在近现代民族中比比皆是。这种“异族同俗”的现象也同样常见于考古学研究中。 ...
编辑推荐 近来三星堆遗迹的几次新的考古发掘使人们重新开始关注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金沙遗址和三星堆文明遗迹如今一道作为古蜀文明的象征而广为人知,但其究竟是为何物,文化内涵到底在哪里,这对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却是神秘而陌生的。《古蜀金沙》一书在以实地发掘的考古资料和大量的真实文物照片的基础上,引经据典,学术功底颇深,而又以 ...
编辑推荐 ★ 经纬交纵,感受敦煌的力量与希望。 经以敦煌之躯: 从莫高窟、榆林窟到麦积山,在全面考察、解析敦煌石窟群的基础上,带来了大敦煌视角的深入观察,为读者厘清石窟的艺术、文化脉络,领略敦煌的观看之道,打开关于敦煌之美的宏大想象。 纬以敦煌之魂: 壁画 +绢画 + 建筑 + 雕塑 + 传奇的第290窟(开凿于北周,被叹为“满屏尽 ...
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作者:成璟瑭 李松海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 摘 要:由于地理位置与文化交流的关系,韩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尤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史前考古学研究十分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东北地区新考古资料的刊布以及交流的深入,韩国学术界集中发表了一些有关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这些研 ...
书名:沈阳考古文集(第8集)【点击购书】作者:丛丽莉 主编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编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5月定价:268.00内容简介本文集共收录考古调查、发掘报告、简报、学术论文等文章38篇,内容涉及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来的文物考古工作和研究成果,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目 录沈阳辽大百鸟公园遗址2008年度考古发掘报告 ...
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年代最悠久、体型最高大、构造最精致的木结构楼阁式宝塔,其九层叠构的殿堂式构架和五十四种造型奇特的斗栱组合,展现了中华古建筑高超的工艺和建造水准。应县木塔在近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自然灾害、环境侵蚀以及自身材质老化,变形损伤严重。木塔的塔身总体向东北方向倾斜, ...
编辑推荐○历史军事地理学领域经典之作,《中国史研究动态》专文推荐,豆瓣热门战争图书TOP5!断版十余年,二手书炒至近千元。 ○资料翔实,论证严密,汉中、寿春、襄阳等10余处影响历史进程的战略要地,20余幅手绘地图,50万字精辟阐释,继承并发展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理念,以动态的眼光、详尽的考证透视从先秦至宋元千余年间兵家必争之地的沿袭与 ...
作为同一性的历史单位,解释中国的起源以及政治、文化和传统上的同一性是当代历史学家们充满挑战却也乐此不疲的工作。现代中国是多重历史遗产层累形成的结果,历史学家在书写历史的同时,也使自身和自身的研究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并被大众接受、阐释,成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常识。也许在众说纷纭的论述中,我们需要在当下与过去的纠缠共生中,追寻“最早”的 ...
编辑推荐 ◇美国历史学家魏斐德数十年中国史研究集大成之作!◇讲述中国历史,讲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现代演进!◇从全球范围解析中国社会结构和发展轨迹的独特性!◇以诸多历史关键问题重现中国对现代文明的追寻之路!◇内容涵盖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诸多关键性问题,如中西方关系演变、明清两代的政治变革、近代中国对世界的认识、民国时期上 ...
编辑推荐 周伟洲先生主编“十六国史新编”丛书之一,魏晋南北朝史新锐成果。 抽丝剥茧,揭秘存世史料对真实历史的裁剪与重构,寻踪探源,还原掩盖在重重迷雾中的历史真相。 堡壁、大营、军镇、火德、天王,全方位、多面向解析能灭亡前秦的羌族姚氏集团的军政结构。 名人推荐 本书是距今1600多年前羌族政权——后秦从兴盛到衰亡的争霸史 ...
采写︱张弘全文共9658字,阅读大约需要25分钟中国很早就形成一个政治、思想、社会和文化既重叠又互相支持的完整系统,如果没有特别强烈的颠覆性的冲击,它总是能自己调整,也就是始终“在传统之内变”。所以,外面的知识也好,宗教也好,思想和文化也好,很难零敲碎打地改变中国,而中国接受外来文化的时候,也很不愿意简单实用的“拿来主义”。……外来文 ...
编辑推荐 近来三星堆遗迹的几次新的考古发掘使人们重新开始关注这个沉睡数千年的古蜀文明,三星堆考古遗迹的重要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不必在此赘言,而其对广大普通大众而言却可谓是熟悉却陌生。人们皆知三星堆之盛名而基本对其却无甚了解。本书以通俗流畅的文字和直白清晰的方式将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内容及其文化内涵呈现给读者,加以高精度的、大 ...
摘要:唐高宗即位后晋封松赞干布为賨王,但无论是地域上还是族属上,吐蕃与賨人都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吐蕃崛起于隋唐之际,賨人在此时却已基本消失。文章梳理了史料中关于賨人和吐蕃的族源、特征及其与汉、唐等中原王朝的关系,分析了汉文文献中賨人、吐蕃族源记载纷繁复杂的原因,认为唐高宗之所以分封松赞干布为賨王,可能是賨人与吐蕃存在着一种跨 ...
一 引言 高昌,即今东天山地带的吐鲁番盆地。已发现石窟寺遗址十四处,洞窟总量约四百余座,分布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火焰山和西部盐山山脉多条河谷的两侧崖壁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斯尔克普沟中的忙得古尔、连木沁石窟,吐峪沟中的吐峪沟、苏贝希石窟,胜金沟口的胜金口、七康湖石窟,木头沟中的柏孜克里克、伯西哈、乌江布拉克石窟,葡萄沟石窟,大、小 ...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提升中华文明影 ...
中国封建社会,西周是一个罕见的,醉心于各类赏赐的王朝。传世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王室赏赐的记录,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铭文,其内容也很多和王室的赏赐关系密切。赏赐礼制是西周王朝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周王用衣服、车旗、宫室、爵位、禄利等褒奖有功之臣的政治活动,是天子治理国家和怀柔各级贵族的重要制度和手段,是王室礼制的重要内容。它的产生 ...
早期卷轴画的历史迷雾重重,存在诸多有关真伪、作者、风格、流传、鉴藏等的疑问。学者们对这些画作展开了持久且热烈的讨论与研究,形成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绘画·卷轴画(晋唐五代)》一书是在众多前贤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写完成的。本书将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成果编入,并配以部分细节图像。作为古代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可与考古 ...
萧山东蜀山墓地位于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城南村东蜀山西南面。2019年1月至3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除探方、灰坑、沟等遗迹外,共清理古代墓葬27座。时代上至战国,下及明清,虽中间有一定缺环,但是总体上看是一处比较单纯的古代平民墓地。书名:萧山东蜀山墓地【点击购书】作者: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兴废殊途:明代松山新边沿线城堡的变迁与环境僧海霞作 者僧海霞,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成员。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学府大道1号,邮编710127。松山新边沿线13座城堡,是明朝万历年间为防御蒙古而兴建的军事设施,因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旱燥是其常态。清中期以后,这些城堡因军事功能丧失而兴废殊途。转型成功者,主要是因其所处 ...
景观(Landscape)是西方考古学研究中一个十分常见的概念,尽管不同研究者和不同的学术传统对景观的理解和解释千差万别,但考古学研究景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哲学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广泛渗透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大量新技术手段的推广应用,景观考古学(Landscape Archaeology)从理论方法到实践应用都得到了 ...
论汉画像“日月神话”图像的时间观文 ˉ 朱存明【内容摘要】汉画像中有许多日月的图像,表现了汉代及汉以前的日月神话传说的历史镜像,日月的图像表现有抽象符号性的,有图像象征性的,具有文化原型的意义,表现的深层含义是中华文明独特的“时间”观念,观测日月形成《易经》的太极图式与《老子》的道的图式。日月崇拜影响了中国文明、文化、文艺、文学起 ...
铜鍑是北方系青铜器的代表器物之一 因其适应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马上生活,多出土于内蒙古等地。近年来,在宁夏固原县境内曾屡有出土,现将几件比较有特点的介绍如下。 82HCC:1 1982年宁夏固原县河川乡出土。侈口,束颈,弧肩,颈部两端附有两个略有不同的环耳,圆腹,圜底。腹上部饰凸弦纹二周,沿面微凹,腹部有两处、底部有一处修补痕迹。腹部补缺 ...
编者按:苏格兰启蒙哲学家亚当·斯密批判现代欧洲帝国扩张动机上的非理性和实际产生的恶果,希望遵照自然自由体系,建立起一个正义的帝国,从而实现文明的成长。这种致力寻求帝国和文明平衡的社会发展理论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重大转向,以密尔父子为代表的思想者,用一种认知能力差异导致文明和野蛮民族分殊的“哲学人类学”,打破 ...
牟托一号石棺墓位于岷江上游河谷茂县南新镇牟托村后山脊上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小地名叫“豹圈梁子”。1992年由村民开荒发现器物坑后,茂县羌族博物馆和阿坝州文管所联合对其进行了调查和清理。牟托一号石棺墓是目前岷江上游地区出土器物最丰富、等级最高的一座石棺墓。带钟罍组合的印章 图片来自作者 形制奇特的墓地 牟托一号石棺墓是以M1为核心 ...
日前,国家文物局主编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2018~2020)》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是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战略布局项目之一,自2018年实施以来,已在多个重点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本书收录了30处遗址目前最新的阶段性的发掘、科研成果,意在及时向公众展示考古发掘及研究成果,促进考古成果社会共享。主编:国家文物局 ...
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考古学的目的是通过实物遗存来复原古代历史,包括重建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史,以及补充和修正历史时期的历史,这方面的考古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凡成就,极大延伸了人类历史的长度,也丰富了历史研究的内容。但是,除了重建史前史、证经补史之外 ... ...
基本信息:作者:罗伊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4月印次:1ISBN:9787501067213内容简介: 本书是区域考古学的基础研究。研究对象是云南地区,对应综合自然地理分区中的西南区,是一个具有热带山原特征的整体,包括今天行政区划中的云南省全境和四川省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研究内容是云南地区新石器时 ...
基本信息:主编:国家文物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74860内容简介: 由国家文物局主编,是我国考古工作的年度快报,收入2021年全国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36项,这些项目均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评议产生,展示了从 ...
-----------------------------------------------------------------------全文阅读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111出土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1)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M111出土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2)(作者:郁永彬 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陈建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梅建军 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陈坤龙 北京科技大学科 ...
------------------------------------------------------------------------全文阅读郑州地区晚商社会重组的考古学观察(作者:刘亦方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张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华夏考古》2022年第2期)
2022年6月12日,为响应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时代共进,人民共享”的主题,应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白云翔先生在临淄赵家徐姚遗址驻地为我院驻临淄地区各考古队的业务工作人员做“关于手工业考古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师生、临淄区文物局业务人员参加讲座。 主 ...
古人封缄文书、信件或者货物时,封口处以胶泥加封,上盖玺印,谓之封泥,以防止传递途中被人偷拆。封泥兴起于战国时期,鼎盛于秦汉,随着纸的使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作为一种普遍而即时的封缄手段,其保密或者凭信目的一旦达到,大量的封泥便被当做“办公垃圾”遗弃或者焚烧。部分封泥在焚烧中陶质化,得以保存,直至晚清逐渐为人所知。校郡县名之殊异、补 ...
2020年12月,江苏省博物馆学会在盐城市召开了年会和以青年为主的论文研讨会,并以“多元与包容——博物馆多样性的江苏探索”为主题开展研讨。《多元与包容:博物馆多样性的江苏探索: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20学术年会论文集》包括多元与融合、创新与探索、展陈与策划、社会教育与公共服务四部分,收录相关论文48篇,是江苏博物馆多样性发展的创新探索,也是博 ...
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以北约7.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遗址,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有考古学家光顾过。1943年,当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的石璋如先生为寻找文献中记载的周人早期都邑,踏查了关中大地上的若干重要遗址,周公庙遗址便是其中之一。时隔60年之后,当我们有幸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竟有了意外的收获。2003年12月 14日,一片小小的刻 ...
多视角三维重建在田野考古绘图中的应用文 图 / 何凯田野考古发掘中,会发掘出许多不同类型的遗迹现象。因遗迹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记录以方便后续研究。田野考古绘图便是记录遗迹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田野考古绘图基本采用卷尺、垂球等工具进行测量和绘制,绘制效果及精确度受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面对复杂的遗迹现象,对绘图员技术 ...
容城县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冀中平原河北省中部。上坡遗址、东牛东庄遗址、白龙遗址、晾马台遗址、南阳遗址、黑龙口燕长城遗址、东小里—白龙西南汉墓群……从考古发现可知,容城地下埋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容城先民自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这片土地上栖息、繁衍、生息,孕育和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 ...
北岳庙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08年)。直至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00年)前,北岳庙一直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北岳恒山的场所。北岳庙主体建筑德宁之殿是我国现存元代木结构中最大的古建筑,也是五岳祭祀中规格最高的古建筑。德宁之殿东壁、西壁和神龛后壁背面绘有彩色壁画,面积达423.65平方米。北岳庙壁画 ...
石家河遗址(或遗址群)有很多不同时期的聚落堆积,大约从城背溪文化开始直到周代的城址,其间很少间断。但不同时期聚落中,显然以屈家岭文化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面积最大,内容也最丰富。这个时期的石家河聚落中心建立了一座面积在百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环壕城址,周围还分布有成片的聚落点,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①。本文“石家河聚落兴盛时期” ...
2022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这是继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和2021年10月17日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之后,总书记再次给全国考古工作者发出的时代强音,不仅高度肯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 ...
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两千年间,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包括寺庙、佛塔、石窟寺、雕刻、塑造、布帛画、木版画、墙壁画、佛经、佛乐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乐乐博士在承担相关佛教文物遗存的保护研究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有益的认知与体会,且在付诸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为了对以上内容作学术性总结,选择了佛教文物的壁画、石窟寺、石造 ...
来源:《西域研究》2021年第4期克孜尔壁画“挽弓试力金地王”释读任平山内容提要 龟兹壁画中有一类方形佛传,在佛陀座前绘制王者及持弓人物。图像主题可比定为《贤愚经》《撰集百缘经》中世尊变化为转轮王,降服金地国王之事。相关壁画以异时同图的形式呈现了藏臣宝取呈弓箭、金地王臣服,以及转轮王恢复真身为佛陀及众弟子教化说法等场景。克孜尔第38 ...
2022年5月14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柳诒徵学堂强基计划“边关何处:新视野下的明清边疆”线上系列讲座迎来了第八场讲座,由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吴才茂进行了“坚守与变通:明代西南边疆卫所后裔身份坚守与生存策略”的专题演讲,对贵州卫所后裔在地域社会中坚守身份并谋求变通的过程进行了探讨。讲座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箫白主持 ...
被誉为“一部活的中国文物保护史”的谢辰生先生(1922-2022)上月辞世,享年100周岁。他早在上世纪50年代便在郑振铎领导下参与并见证了国宝级文物如《中秋帖》《伯远帖》《潇湘图》等的抢救回流。谢辰生是《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6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的主要执笔人,一直执著于文物保护、古城保护等。《澎湃新闻·古代艺 ...
济南郭氏家族墓地、济南裴家营东南墓地、济南莱芜区口镇汉末魏晋墓地……2021年以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项目数量和墓葬数量远超“十三五”期间的平均年工作量,这都得益于济南率先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并在考古前置中创新使用“调查+勘探”的新模式。 2021年3月,自然资源部、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 ...
在香港英国殖民地时代即将告终的岁月,不知是否天意的安排,南丫岛商代玉牙璋在1990年的发现,偶合了最适当时机,乃最理想的田野工作背景。在中国历代传统中,古代玉礼器重见天日,被视为是天降祥瑞。香港从来不是文化沙漠,大湾玉牙璋就是本地古代文明的绿洲。南丫岛大湾六号墓出土软玉牙璋、串饰 香港考古 地不爱宝 新资料的发现,预示新学问 ...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海陆兼备的大国,不仅有广袤的陆域疆土,而且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洋国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辉煌的黄土文明之外,我们的祖先也创造出了灿烂的蓝色文明。我国水域内遗留下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巨大的海洋文化遗产。华光礁一号沉船水下测绘 图片来自作者/光明图片 水下考古,便是当今人们走近、 ...
疫情中的2021年和2022年分别是不同寻常、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份,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也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2022年我们党将召开二十大,举国抗击新冠疫情也已历三年,这些在我已经过去的95年人生中留下了深刻印记,感慨颇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物考古工作高度重视,我国文物考古工作取得巨大进步 ...
千百年来,敦煌的画师们将自己的日常生活画进壁画,其中“岁时节令”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它们与飞天花雨一起,沉睡在喧嚣的黄沙里。近日,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将“敦煌”与“岁时节令”两相结合,编写并出版了《敦煌岁时节令》一书,重现敦煌古代生活图景,使古老的、看似遥远的敦煌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芒种时节,农人收割和扬场的情景。扬场 莫高窟 ...
基本信息:作者:曹斌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74648内容简介: 本书分鲁南、鲁北、胶东半岛和鲁东南四个区域,首先分别对各区域的陶器和铜器两方面的材料进行形制分析,然后分别分期、文化特征总结和年代判断。其次,对四个区域文化因素的构成和特点进行述论,并通过对比分析等论定各类 ...
粟特裔汉地居民的身份与认同 ——以墓志为中心 秦若晨内容摘要:本文以墓志为中心,总结粟特裔汉地居民自我表述的模式,将其分为强调粟特裔的一面、强调汉地居民的一面及协调这两者三种。并在这一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身份认同与自我定位,重新思考以往学者提出的隐藏身份的问题。并对墓志这一研究材料的局限性加以反思。关键词:粟特裔汉地 ...
阿吉纳特佩佛教寺院遗址向我们揭示了瓦赫什河谷腹地的早期佛教艺术,展现了许多原始和独特的中亚佛教艺术杰作,体现了犍陀罗、笈多、贵霜和粟特多种文化相融合的特点。阿吉纳特佩遗址是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布局清楚的早期佛教寺院遗址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已被列入塔吉克斯坦境内丝绸之路“申遗”的遗址名单。阿吉纳特 ...
试谈子长钟山第3窟菩萨造像的文化内涵黄文智摘要:陕北子长钟山第3窟菩萨造像众多,按照其尊格和属性的不同,可分为水月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佛坛胁侍菩萨、其他菩萨四类。水月观音菩萨占据窟内石柱和各壁面显要位置,在山水间呈空 ...
内容提要:2010年,仪征博物馆在仪征市新集镇国庆村前庄组抢救性发掘了一座西汉晚期墓葬M 12。该墓为带有斜坡墓道的竖穴土坑木椁三棺合葬墓,在仪征地区发现较少;出土了约120件随葬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漆器、竹木器、琉璃器等,为研究西汉晚期仪征地区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仪征 西汉晚期 竖穴土坑木椁墓 漆器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古遗址及墓葬调查宁笃学 1957年3月下旬至7月,甘肃省文管会派,派出了一个文物工作小组,到包兰铁路线配合工程了解文物情况,并结合进行保护文物的宣传工作。这组由党国栋、倪思贤、宁笃学三人组成。先后在中卫县境曾作了一段调查工作。现将所发见的古遗址、墓葬分述于后(图一)。一、细石器文化遗址 一碗泉遗址:位于中卫县西55公 ...
【关键词】隋代;精细白瓷;邢窑;巩县窑;玻璃器【摘要】邢窑窑址早在1996年就发现了胎薄如纸、器壁透影的隋代精细白瓷,后巩县窑也发现了同类产品遗存。精细白瓷主要发现于隋代两京地区墓葬和遗址中,目前看来,这种精细白瓷源于对玻璃器的仿制,是早期白瓷的研发产品,堪称中国最早的白瓷,之后引发了唐代白瓷的辉煌,而精细白瓷由此 ...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社会崩溃;文化韧性;社会转型【摘要】二里头文化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点之一,以往研究多围绕该考古学文化与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夏文化”的关系进行缀合,而忽略了从考古学本位出发,对二里头文化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尤其是对二里头社会的衰落与崩溃的探讨付诸阙如。依据二里头文化以及同时期其他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社会 ...
基本信息: 编著: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贵州省博物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12月 印次:1 ISBN:9787030710802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展示了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战国至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至东 ...
北魏由拓跋鲜卑建立,墓葬特征体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特征。随着考古材料不断积累,纪年墓资料日渐丰富,为探讨北魏中后期墓葬等级、丧葬制度提供了直接证据。目前发现的北魏墓葬近两千座,经考古发掘的不到一半,其中纪年墓信息较完整者有七十四座(见附表)。纪年墓主要分布于平城和洛阳地区,墓葬年代则集中于北魏中晚期,其中最早的为太延元年(435年 ...
摘要:窑洞最初出现于半坡四期的关中、陇东、陇中和晋中地区,是因应仰韶中期社会、文化和资源衰退时的替代性简陋居住形式。在此后的泉护二期成为黄土高原上聚落的主体建筑形式,并逐渐向陕北、河套、晋南、豫西和甘青地区扩展,到龙山文化时期彻底占据了整个黄土高原。庙底沟二期至龙山时期,窑洞聚落在山脊上修建石砌围墙,在山顶建造夯土和石砌院落 ...
《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选集》著录了全国非官方收藏机构和个人收藏的汉画像砖石3500余件,编辑成7卷16册,分别为《河南汉画像石卷》(4册)、《河南汉画像砖卷》(4册)、《四川汉画像砖石卷》(3册)、《江苏、安徽汉画像石卷》(2册)、《山东汉画像石卷》、《浙江汉画像砖卷》、《陕西、山西、江西、山东汉画像砖卷》。书名:中国民间收藏汉画像砖石 ...
2022年5月14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柳诒徵学堂强基计划“边关何处:新视野下的明清边疆”线上系列讲座迎来了第八场讲座,由凯里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吴才茂进行了“坚守与变通:明代西南边疆卫所后裔身份坚守与生存策略”的专题演讲,对贵州卫所后裔在地域社会中坚守身份并谋求变通的过程进行了探讨。讲座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箫白主持 ...
关于黄金的一个猜想刘贺墓出土了大量黄金,这在中国考古史中前所未有。不算那些明确的器形或作镶嵌用的金器、金箔、金丝,墓中还大量出现饼金、板金、马蹄金和麟趾金。让人百思不解的是,马蹄金和麟趾金的底部,很多都浇注有单个文字,分别是上、中、下三字,它们的含义何在?马蹄金麟趾金马蹄金上见到这上、中、下三字,让一些研究者想到汉代金属的分等说 ...
刘家村古墓葬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油坊桥路以东、软件大道以南,南距罐子山1.5千米(图一)。2020年10月一2021年3月,为配合两桥(西善桥、铁心桥)项目的实施,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雨花台区西善桥刘家村地块清理古代墓葬47座,墓葬时代为汉、六朝、明、清(图二)。其中两座保存相对较好的六朝时期墓葬(编号为2020NYXLM9、2020NYXLM41,以下 ...
后楼山位于徐州市区北部的京杭大运河北岸,属于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为一低矮的石灰岩小丘,海拔51.7米,其南为北洞山,东南为桓山。从1991年至2006年,徐州博物馆在此已陆续发掘、清理墓葬10座。后楼山M5(简称M5)位于后楼山南坡东北部(图一、图二),于1995年10月中旬开始发掘,月底结束。 一、墓葬结构 该墓为石坑竖穴洞室墓,正南北向。竖 ...
书名:西藏文物考古研究(第4辑)【点击购书】作者: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编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4月定价:198.00内容简介本书以西藏文物考古与古建筑为主要讨论对象,内容包括考古调查简报、专题研究、建筑勘查报告等,涉及考古、文物、古建筑、宗教艺术、古文献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较为集中的有关西藏文物考古信息与 ...
书名:风雅中国:杨泓说文物【点击购书】作者:杨泓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3月定价:78.00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著名考古学家杨泓的29篇短文,讲述古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欣赏青铜器、玉器、壁画和雕塑,感受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目 录PartⅠ 文化篇地下星空针的功夫威严和权势的象征——钺从老虎守门到狮子 ...
埃琉息斯秘仪是盛行于古希腊的一种神秘宗教,强调个人与神灵的沟通,因其具体细节和启示对未入会者一概保密而得名。该秘仪向所有会说希腊语和未犯杀戮罪的人广开门户,拥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不同阶层和不同地区的入会者,逐渐从一种地方性祭仪发展成为泛希腊性的仪式。它对古希腊的社会、政治、文化等乃至基督教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书名:古希腊埃琉息斯秘仪 ...
与三星堆、老官山相媲美的彭州金银器窖藏,是四川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金银器窖藏,极具历史与艺术研究价值。彭州窖藏的发掘者、保管者、研究者展开圆桌对谈。 6月7日,“名人大讲堂”如约而至,著名考古学家、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走进阿来书房,分享了彭州博物馆里的这批“国家宝藏”。讲座结束之后,齐东方 ...
基本信息:编著: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4月印次:1ISBN:9787030720023内容简介: 为配合都兰哇沿水库工程建设,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受青海省文物管理局(现为青海省文物局)委托,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完成哇沿水库建设工程区域内的考古发掘工作。本次总 ...
作为史前中国北方龙山时代著名的遗址之一,陕西北部地区石峁遗址的先民从何而来?他们与同时期另一著名遗址——山西南部地区陶寺遗址的先民们之间有何互动交流?人群遗传上有何关联?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颇受学界关注和研究。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付巧妹研究员团队和国内多家考古文博及高校研究 ...
本文为2022年6月7日浙江大学举办的“思想与时代”哲学公开课第七讲的部分内容,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何欢欢教授主讲,原题为“画佛有形,化法无相——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重新理解佛教”。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历代帝王图》(局部),唐·阎立本(传),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现藏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收录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 ...
隋唐绘画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隋朝和唐朝初期(581-712年)、盛唐时期(712-765年),以及唐朝中晚期(766-907年),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面貌。在隋朝和唐朝初期,中央政府在宗教事务和政治事务中都十分重视艺术的教化作用。隋唐两代皇帝在即位之初立即成为强有力的艺术支持者,隋朝宫廷里专门建立了“宝迹”和“妙楷”两阁,收藏绘画和书法佳作。国 ...
2022年5月27日,天津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中外教育史研究的诸多面相”工作坊,围绕“考试制度与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高等教育与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研究”以及“国家政策与外国教育史研究”等话题,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林、苏州大学教育学院金国、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臧佩红,以及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程伟、王红雨和谭皓分别作主题报告。本次工作坊选题兼顾 ...
2022年5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建所40周年“校友讲堂”第六期在腾讯会议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2005年博士毕业于本所的余同元教授,讲座主题为“明清长城文化带演变的空间表征与表征空间”。讲座伊始,余同元教授表达了自己对此次“校友讲堂”邀请的感谢,并回忆了自己在所里读书的故事,谈及本次讲座的主题,余同元教授提到此次的分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领会到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至少有三个突破口。 第一,“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也就是“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我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亲历者,深感荣耀,备受 ...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把考古探索和文献研究同自然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综合把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特质,提升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我 ...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一项以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 ...
总书记在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指出:“我们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了我们对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认知。”同时,总书记还强调要“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受启迪、倍感振奋,我想结合长江中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要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 ...
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自1921年我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考古学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 ...
2022年5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显著成绩和研究成果。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系统总结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社会意义与历史意义,同时对考古文博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学者提出了新时代的问题和要求。我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启迪、备受鼓舞。 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华文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 ...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作出重要指示。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和中华文明研究者,我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倍感激动,深受鼓舞。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1.扎实的科学研究是开展文明探源的前提 ...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
驻足山东博物馆展窗前,4000余年前的“龙山蛋壳黑陶杯”壁薄如蛋壳,色泽素朴黑亮,造型镂空精致,“0.2毫米的精致”令人震撼! 龙山时代黑陶杯是“四千年前人类文明最精致之制作”,以至于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都要通过“微纪录”方式关注这件镇馆之宝。考古学家梁思永评价龙山文化的黑陶更是不吝笔墨。《考古学报》1954年第1期刊发 ...
薄如蛋壳的杯壁、素朴而黑亮的色泽、精致的镂空造型……人们驻足在山东博物馆的展窗前,惊叹于眼前这支被考古学家命名为“龙山蛋壳黑陶杯”的高超技艺。在4000多年前、文明曙光初现的史前时代,没有先进的科技、没有精密的设备,中华民族的先民是如何实现这“0.2毫米的精致”制作? 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人类历史划 ...
基本信息:编著: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 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河北省文物局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1月印次:1ISBN:9787520390651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对磁县南营遗址、墓地发掘材料介绍和初步研究的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为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建设,河北省文物考古 ...
基本信息:作者:孙庆伟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2年5月印次:1ISBN: 9787301247716内容简介: 玉器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身份标志,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集了作者多年来对史前和夏商周三代玉器及用玉制度的研究成果,分“玉之辨”“玉之用”“玉之埋”和“玉之史”四个主题,从传世文献 ...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大学博物馆 四川大学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1年12月印次:1ISBN: 9787030710796内容简介: 本辑刊发考古发掘和调查简报3篇,公布了重庆市云阳县塘坊先秦遗址、江苏省溧阳市后王土墩墓、四川省安岳县华严洞石窟的新资料;收录学术论文11篇,涉及金沙遗址分期、楚 ...
------------------------------------------------------------------------全文阅读屈家岭文化扣碗与扣豆分析(作者:彭小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中原文物》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