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锦诗:每一颗星都有自己的轨道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高分考生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影响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新闻引发热议。不久前她收到了“偶像”樊锦诗赠予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该书由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撰写,讲述了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钟芳蓉激动地连夜回信:“很庆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响下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 ...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高分考生钟芳蓉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影响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新闻引发热议。不久前她收到了“偶像”樊锦诗赠予的口述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该书由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撰写,讲述了樊锦诗不平凡的人生。钟芳蓉激动地连夜回信:“很庆幸自己能在樊先生的影响下确定自己的兴趣并坚 ...
近日,读到刘芳芳先生新作《新见汉代铜叉形镜架》(《中国文物报》2020年7月10日第6版),文章考证溧阳蒋笪里汉墓M35所出“铜叉形器”为支撑铜镜之用,并建议定名为“铜叉形镜架”。笔者对铜叉形器的这一功能判断尚存疑义,因而胪列相关考古发现与前人观点,提出疑问之处,敬俟卓识。铜叉形器是一种两端呈叉形的板状器物,中间呈双股交错形或横框形,有些 ...
睡虎地秦简书法 睡虎地,地名,位于湖北省云梦县。这片土地,祥和宁静,与世无争,既没出过什么名人,也没发生过什么大事,因此向来名不见经传,不为人所知。但是,就在1975年的冬天,睡虎地却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让人惊叹。 因为在那年冬天,在这里发现了一批古墓,而在古墓里发现了8堆完好的竹简。这些竹简在地下埋藏了多少年?它究竟是什么东 ...
人类从原始状态过渡到文明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开始,人类从原始状态逐渐向文明过渡。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后,在世界各地出现的主要文明有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多种。这些古代文明主要是自身发展起来的,因而各自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但是也有共同点。 “文明理论”是文明过程在人们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
扬州收藏家王伯堂藏有一块原石刻帖碑。碑文刻的是北宋书家蔡襄写给扬州当时做毛笔的吴政的。石碑宽47.8、高31.6、厚6.3厘米,碑上有蔡襄竖式写刻的一则短文,共80字。▲ 原石刻帖碑原碑文字经南京书法家陈克年断句识读抄清,内容为:“示及吴政笔,于其品中,已是佳者。其人笔锋圆,可爱,但令管小心长,便堪入用。昨过扬州,欲呼作十数管,闻其人屡困于笔 ...
【小丝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丝绸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丝绸之路相关的著名学者为“众望同归”特展提供咨询并写作了相关文章。我们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平台陆续刊登,第十六篇由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提供。 2014年中国 ...
2020年对于故宫而言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紫禁城建成600年,从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院至今,也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故宫从一个戒备森严的皇家禁苑变成了面向公众开放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六百年过去,故宫没有说出的秘密仍有很多,无数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被深藏在故宫的高墙之后。北京社科院满学所助理研究员杨原先生的《如果故宫会说话》一书于2020年4月出版 ...
文博系统评聘职称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有评委不认可考古报告为学术成果的情况。我在选编《三水集——许永杰考古文存》的最后,舍弃了几篇由我执笔的考古发掘报告。原因不是我认为此类文章不属于考古学论文,而是因为发掘报告虽为个人执笔,但却是集体成果。 前辈考古学者是把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当做考古学论文的。1987年出版的《裴文中史前考古学论文集》 ...
1 源起 世界遗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组建国际合作平台协力保护对人类有着共同意义和价值的历史性文明创造、杰出自然景观和代表性区域的成功项目,蔚然成事业,并促进和加强着当代人类的相互了解、理解、交流、交融,相互尊重、借鉴与合作,不同族群和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和平共进。 随着事业发展,人们的视野和认知不断扩展与深化,世 ...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并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献等,按照党中央对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要求,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展示中心)自2019年3月启动展陈大纲策划,7月开始展厅装修改造建设,至2019年12月完成建设与布展 ...
仰韶时代的彩陶究竟是为心中的神而绽放,还是为古代的礼而歌唱?这历来是中国考古学研究聚讼纷纭的课题之一。因为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解释先秦文献就存有不同的体系,有讲治统、道统和制度的正史,也有讲传说、巫觋和神话的故事。 一百年前,中国考古就是从彩陶出发开始自己奋斗的历程。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彩陶文化重见天日,数千年前,睿智的先民将 ...
人类是从何时开始制盐的?这个问题考古学家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在狩猎-采集经济阶段,人类靠取食动物的肉、血、奶等满足身体所需的盐分,不需要额外再补充盐,而且也不会制盐。即便进入全新世以后,世界上仍有很多狩猎-采集民族不事农耕,也不制盐,有些民族甚至不怎么吃盐。 在人类历史早期,尽管还不会制盐,但大自然有天然的馈赠。在中国山西 ...
2020年7月19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14期)之“汉代崖墓开凿技术的来源:一种假说”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南京大学张良仁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陈雪香和马清林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张良仁教授提出我国汉代崖墓的开凿技术是外来的。他认为,在考古研究中,我们既要考虑我国文化本地起源的可 ...
它来自三千年前的古蜀,从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来,它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它就是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太阳神鸟金饰就是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国宝重器”,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只有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才能欣 ...
在阅读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人与事时,经常会看到许多著名考古学家都有过一个学术梦想——“由物及人”,即试图通过考古发现的“物质”遗存去实现研究“人”的目的。张光直先生说过,他当年之所以会报考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目的就是要去研究“人之所以为人”;20 世纪50 年代,在考古学教育做得最好的北京大学,师生们就发起过考古学如何“由物及人”的 ...
2020年7月23日上午,受首都师范大学邀请,中国文物学会玉器专业委员会理事张友来先生为首师考古夏令营的同学们作《中国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研究》专题讲座。张友来先生长期关注古玉研究鉴定,在利用高新技术分析古玉加工工艺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此次讲座吸引了来自3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参与其中,并在答疑环节与张友来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
2020年7月2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高星老师为首都师范大学暑假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的同学带来了一场题为“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热点问题探讨”的精彩讲座。讲座开始,高老师表示他的分享能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也希望与同学们一同探讨交流。讲座内容包括从人的由来到人的生存发展再到人的迁徙扩散和交流,分为四大部分:人之由来-直立行走 ...
青銅器是中國古代文物最重要的門類之一,備受學術界和藝術家的珍視。由於青銅器多有銘文, 與歷史學、文獻學、古文字學等密切相關, 過去的研究者常有側重, 對器形、紋飾、功能、工藝等方面注意較少。近年考古發掘出土青銅器漸多,才使以考古學方法為基礎的青銅器研究成為主流。和所有考古遺物的研究一樣, 分期是青銅器研究的一項基本工作。在分期的方法論上, ...
近代科学范畴内的中国考古学有了七十多年的历史,经过三、四代学者的努力,现在已对各古文化的谱系、基本面貌、历史特点有了大致了解;对于这些古文化在全人类文化进程中的位置及其价值,亦已开始思考;在即将来临的新世纪中,必将能把中国境内的古文化在全人类文化的谱系树上加以定位并作出准确评价,成为未来人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共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
茶(盐)马古道上最后的集市——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剑川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域东南部,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大理之间,犹如世外桃源一般静谧幽深。沙溪镇寺登街2001年,沙溪古镇寺登街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101个濒危遗址之一;2006年,沙溪寺登街和剑川古城西门街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 ...
2020年7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受邀做客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夏令营,带来了《北京大学肯尼亚考古行动——出土中国瓷器调研篇》的精彩报告,与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和研究所的百余名师生与学者分享了中国陶瓷考古走向世界的历程与发现。 肯尼亚地处非洲东部,濒临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环印度洋贸易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大 ...
7月23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朱光华副教授以《考古所见中国古代治玉业》为题,从古代治玉业研究的途径、中国古代治玉业的工艺流程、中国古代治玉业的演进三个方面,为考古夏令营的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古代治玉手工业的考古学研究理路。 第一部分研究治玉业的三条途径中,最为根本的是从历史文献着手。我国的治玉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于治 ...
在2020年7月25日下午,郭长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发现和研究”主题讲座,内容主要包括有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的位置与布局情况、墓葬形制与墓葬组合、出土青铜器铭文与铭文释读、文物保护情况和单位合作、墓地与居址的关系研究以及考古收获与学术意义六部分,对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墓地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
在2020年7月25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北辰老师带来了《手工业考古背景下的曾国考古(1978~2020)》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1978年至2020年间,曾国考古的基本情况与主要收获;2)“曾国之谜”的相关研究;3)曾国考古中所见的手工业考古案例和主要的研究手段(其中包括金属冶炼、范铸法和失蜡法铸造工艺、铭文加工方式等)。 ...
2020年7月22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袁泉副教授给夏令营学员们分享了题为《陶瓷考古的发展理路与研究维度》的专题讲座,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近百名师生参与了此次学术交流。袁泉老师的讲述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引领大家从陶瓷考古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再思、古陶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以及陶瓷考古研究方法展望等方面梳理了陶瓷考古的发展路径与观察视 ...
20世纪末,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在论及中国史前文化格局时提到,中国存在面向内陆与面向海洋两大板块。此后,学界更多在微观上深入,而很少研究讨论中国史前文化的宏观格局问题。宏观上说,中国史前文化格局可以分为四个板块:西北内陆(其中还可以分为青藏高原、蒙古草原以及沙漠戈壁绿洲三个小板块)、东南腹地(其中又包括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 ...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受海外的影响,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我国艺术史研究逐渐趋热,除了传统的美术史界外,我国学术界特别是历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对图像资料的兴趣越来越浓,《美术史研究集刊》《艺术史研究》《艺术学》《艺术考古》《古代墓葬美术研究》《形象史学研究》(现已改为《形象史学》)等相关刊物的相继问世即是明证,而且前两种刊物已成为海峡 ...
北营遗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北营村村北,因被小清河应急防汛工程占压,需要进行考古发掘。接到任务的第二天中午,我们就到达了北营村。那是4月9日,下着大雨,气温很低。顾不上吃午饭,我们就沿着泥泞的田间小道来到遗址,初步确认占压区满足发掘条件,及时将现场情况向上级负责人做了汇报。返回村子已是下午三点,简单吃了点东西后,我就立 ...
2017-2019三个年度,笔者作为实习带队老师带领黑龙江大学考古学系本科与研究生在黑龙江省抚远市亮子油库遗址实习。发掘过程中,我们曾发现一处形制奇特的堆积,该堆积呈黄白色,属汉魏时期。起初我们根据表面形制判断其应为两个存在打破关系的遗迹,即南部的长条形遗迹打破北部椭圆形遗迹,但平面上却难以将二者分开;不得已进行解剖,剖面上也显示其 ...
“如果在文化上寻根,吴地就是我精神的原乡。”——尔冬强七月初,江南的梅雨季节已进入尾声,翻滚的热浪里氤氲蒸腾的水汽滋养着吴地文化。长时间关注江南文化变迁的著名摄影家、历史影像学家尔冬强先生在位于苏州的黎里古镇推出了一个特别的展览《文化自觉:尔冬强江南田野调查文献展》。展览呈现了尔冬强集三十年之功所记录和收集的江南图像与文献学珍贵 ...
太和殿的设计建造、基础、结构、造型、装饰、空间、角度色彩……无论从哪方面看,尤其是与蓝天白云的关系,其视觉效果,确实完美地实现了造一座人间天上的“天子的宫殿”的目标,确实也足以如此这般地激励和抚慰它的使用者,诱导和威慑它的跪拜者。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皇帝们把自己装扮成“天子”,把自己显示和行使绝对权力的地方装点成“天上的宫殿” ...
2020年7月21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钱益汇教授为参加考古夏令营的同学们作题为《磨制石器研究方法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来自30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钱老师的讲座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磨制石器的发展与演变,磨制石器的生产系统,磨制石器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三方面,第二部分以灵宝西坡的石器工业、海岱 ...
2020年7月21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李文成老师为夏令营同学作题为《石器打制技术》的报告,来自30余所高校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课程讲座。 李文成老师从石器加工过程的相关产物、旧石器时代的技术模式、中国更新世石器技术与文化特点、石器技术与人群互动和石器技术之外的问题五个方面展开讲座。 李老师认为可简单的将石器加工过程划分为剥 ...
核心阅读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研究的开端,也是考古时间最长的史前文化 通过持续不断的考古,我们对仰韶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发掘,首次证实中国存在发达的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的命名,揭开了科学探索中国史前文化的序幕。经过近百年的科学探索,原本单一命名的仰韶文化,已经 ...
“文化遗产保护不再是政府的专利,不再是文物部门的专利,它是亿万民众共同的事业。” 7月25日,原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在第五届中国景区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分享全文:时间确实过得很快,如果说我们的地球有40万年(编者注:应为46亿年)历史的话,人 ...
文物数字化是对文物进行全息记录和转化的工作,一可抢救性记录保全文物全面信息,实施文物的数字化信息保护,为永续的文物保护研究夯实基础,二可实现文物资源由物质资源向数字资源的转化,使其成为数字时代可不断增值永续发掘转化利用的文化资源基础。文物数字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资源长久保存并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性工作。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与文物 ...
中国的绘画,自明清以来,充满文人意识的山水、花鸟及人物画成为普遍的形式,而在唐代以前盛行于寺院、道观以及宫殿建筑中的壁画渐渐失传了,以致很多人见到敦煌壁画这样的绘画,会认为这些艺术不是中国画。这里牵涉“中国画”的定义问题。可以说很多人是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中国画的。如果要承认先秦、汉唐以至于现代代表中国传统的绘画都是中国画,那么, ...
张 庆 捷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大晋故鸡田府部落长史何公墓志铭》,收藏于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上世纪出土于太原阳曲县,高约45厘米,宽约47厘米,厚约7厘米,有志有盖。盖上有篆文四字“何公墓志”。然经过文革,资料丧失,出土的时间、确切地点以及随葬品均无人能说清楚,丧失许多信息,令人万分遗憾。该墓志是入华粟特人墓志,早在上世纪80 ...
前天,意大利汉学家Professor Cadonna passed away,仅以两篇书评,纪念他的学术贡献和我们之间的学术友情。《吐鲁番敦煌文献:丝绸之路的文明汇聚研究论集》评介荣新江本书由卡多那(Alfredo Cadonna)编,原名Turfan and Tun-huang the Texts, encounter of civilizations on the Silk Route,列为《
百年以来对马可·波罗来华史实的厘清——李治安教授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论坛的演讲原载于《光明日报》2019年04月20日第10版马可·波罗来华及《游记》虽然是中西交通的划时代事件,但早在马可·波罗返回威尼斯后于1298年刊布《游记》并宣扬一系列东方奇特见闻之际,因其威尼斯商贾出身,在中世纪基督世界中人微言轻,社会信赖度偏低,不少人就曾对马可·波罗的 ...
【小丝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丝绸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丝绸之路相关的著名学者为“众望同归”特展提供咨询并写作了相关文章。我们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平台陆续刊登,第九篇由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迎胜提供。 我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和国家 ...
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创造了以琮、璧、钺等为代表的等级森严的玉礼器系统,是中华史前玉文化的最高峰。但长期的埋藏导致大部分良渚玉器出土时即呈现严重腐蚀的状态,普遍出现白化、酥粉等问题,结构强度极为脆弱,玉器的发掘提取和出土后的长期稳定保存始终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本研究以浙江地区出土良渚玉器为研究对象,围绕良渚 ...
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谷物。至于原因,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气候变化造成食物资源短缺,人类为了果腹开始驯化谷物。然而,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威斯康辛大学乔纳森·绍尔(Jonathan D. Sauer)教授提出,啤酒而不是面包可能才是促使人类驯化谷物的动力,虽然只是一种推测,但不同的声音还是在学术圈引起了争论。到底是饥饿还是饥渴呢?学者们一直在寻找 ...
编者按:近年来,关于图像与历史史料的研究与探讨一时风生水起。图像资料与纸上遗文的互相释证,也激发了“图像证史”的观念和理论。就图像史料而言,可分为相对客观的美术图像和图像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景观,而将时代景观作为历史事实证据时,但存在着很多或明或暗的陷阱。在运用图像文献时,需要通过“移情”,参照一般逻辑和人情理路来帮助理解古人;也要 ...
1998年,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方勿里洞岛(Belitung Island)西岸Batu Hitam(印尼语:黑岩石)附近海底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Batu Hitam)。据研究,这是一艘从唐代中国返航的阿拉伯商船,回航途中不幸在此海域沉没。依据对出水器物的年代学研究,其沉没的年代为九世纪上半叶(不早于826年)。“黑石号”沉船出水的器物以瓷器为大宗,数以万计,铜 ...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与研究,迄今已逾60年。对这一处于中国文明形成期的重要遗址的探索历程,既是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它的一个缩影。由于中国是全球范围内罕有的一处自现代考古学诞生伊始就以本国学者为主,建构起当地考古学分期架构和文化谱系的地区,因而这决定了中国考古学从一开始,就与探索其自身文明源流的“寻根问祖”密切相关。而丰 ...
对后世彩瓷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红绿彩瓷,为金代北方地区瓷窑创烧的一种釉上多色彩绘瓷器,并以磁州窑存世的红绿彩瓷为量最多者。根据相关实物资料和研究成果来看,红绿彩瓷在初创期即显现出装饰艺术上的不凡,于金章宗时期(1168—1208)达到巅峰,而经过元代的衰落期后又在明代呈现过回升的态势,后随着五彩、粉彩的广泛使用而逐渐没落。不过从红绿彩瓷 ...
汉代史书中所记的西域,是一个广阔的地理区域,不限于一般史籍所说的玉门关以西和帕米尔以东的传统地区。西域,古称西国,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说:“古音国,读如域。《广雅·释诂》:域,国也。后书有东域。《西南夷传》有南域,此城郭国,界中国之西,故曰西域。”在《史记·大宛列传》《汉书·西域传》中,西域包括了现今的西亚、近东一带。中原 ...
图/ 修复后的泰顺县文兴桥 来源:泰顺文化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如何对灾害中被损毁的文物进行有序修复?如何在未来更理性、更科学地做好文物“预防性保护”?人民日报人民文旅近日采访了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滋、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荣、清源视野文化咨询中心魏青等三位曾参与国内多个重要灾后文物修复项目的专家,就这些问题探讨 ...
2020年7月20日下午,考古夏令营以“陶器研究”为专题,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涛副教授为全体营员作专题报告。 王涛副教授以《考古学中的陶器研究》为题,从四个方面分别介绍:1)陶器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陶器研究历史与现状;3)陶器研究实例;4)陶器考古与古代社会。 王老师指出,关于陶器这个考古学中最常见的名词,不管是《辞海》《牛 ...
2020年7月20日下午,考古夏令营以“陶器研究”为专题,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袁广阔教授为全体营员作专题报告。 袁广阔教授以《中原新石器时代陶器研究》为题,主要阐述中原新石器时代陶器研究的意义,并详细论述了李家沟遗址与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裴李岗时期陶器、仰韶时期陶器以及龙山时代陶器。 讲座伊始,袁老师首先明确了本次报告中的“ ...
2020年7月13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13期)之“Traditional and Ancient Animal and Plant Husbandry in Mediterranean Europe”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考古学系的Paul Halstead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靳桂云教授主持。 Halstead教授首先为听众介绍了地中海的概况。欧洲的地中海区 ...
「理寓物内 Artifacts Ideas」旨在分享我们读过的考古学理论与研究的佳作和心得,透物见人,重建过去这是 理寓物内 的第 9 篇文章 作者按 一篇老文章,发表时被加了个“时期”两个字,实际上没有时期的意思,而是关于后现代思潮的。过了这几年,感觉自己对考古学的发展有什么主张的话,这篇文字早就说过了,我并没有改变。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 深 ...
概念与实践 邦妮·麦 /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信息科学学院 戚 悦(译)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考古学研究方法可用于探索数字化资源的形成、传播和接受。这一讨论以著名的数据库“早期英文图书在线”(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简称 EEBO)为例,尝试厘清数字化信息与底本
按:什么是“文明”?中华5000年的文明如何体现?是在那一个个著名的考古发现中呈现吗?在新书《了不起的文明现场》中,聚集了十位长年负责一线勘探的考古领队,带领我们回到三星堆、海昏侯墓、莫高窟等重要的考古现场,打开“时间胶囊”,重现这些文明历程。而在本书序言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则撰文从“文明”二字展开,讨论了他眼中的“文明”一词 ...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考古学受西方考古学思潮的影响开始萌芽,中国第一代的考古学家们开始致力于回答中华文明起源的问题。由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吴金鼎等参与发掘的城子崖遗址取得了丰硕成果,1934年出版的《城子崖》不仅是“中国考古报告集第一种”,而且这次由中国考古学家独自发现、独立组织,采用一套科学的记录方法,带有明确学术 ...
三皇五帝,各种神兽,共工、蚩尤、祝融,以及华夏族与四方夷狄蛮戎的战争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起源,这些载于古籍的传说或记忆碎片,与晚近一百多年来的考古发现,能否拼出完整而逻辑自洽的中国上古史?中华文明的源头究竟能不能说清楚?人们耳熟能详的“华夏民族”“炎黄文化”概念,与15万多片出土甲骨文所建构的早期汉字文化体系,会不会局限我们对中 ...
2020年7月20日上午,受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先生为考古夏令营同学作题为《手工业考古的理论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来自30余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课程讲座。白老师在讲座中 白云翔先生长期关注“手工业考古”的研究与发展,对“手工业考古”的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有着独到见解。此次,白 ...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在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传统中,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划分的节点一般是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学术实践中对学术研究领域的区分,并没有证据显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截然可分的界限。如果从千年尺度上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来看,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时期也不无共同的时代背景,这就是中国以及中国连接 ...
马可·波罗如今已经在中国变成了一个大名人。证据是:在中国只有很少几个人的名字被用作商品的品牌,而马可·波罗居然是其中之一。我们有李宁牌运动衣裤、靳羽西羽绒服、俞兆林内衣、马兰拉面,然后还要加上马可·波罗面包。(是否意大利式面包?)所以在这里只需要对这个人作一番最简单的介绍,相信就足够了。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伯父都是在欧亚大 ...
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原副院长王保平、秦砖汉瓦博物馆馆长任虎成主编,古代瓦当收藏家任虎成将散落于全国各地民间的古代瓦当收集于一起,书中瓦当及其他建筑材料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代,个别到近代。编者选取其有代表性、学术性的瓦当及个别建筑材料标本,结集成册。 通读该书,感到其与以前出版的同类图书比较,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插图秦汉儿童史》是王子今教授研究儿童史的新近成果之一,为了让读者能够“直观地获得具体生动的儿童知识”,该书别出心裁,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展现秦汉社会儿童生活的各方面情况。笔者阅读过该书之后,认为该书及作者的相关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开辟“儿童史”研究的新领域 “儿童史”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被提出,自20世纪60 ...
【光明书话】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早期文明星星点点出现在大地的版图上,埃及、玛雅、巴比伦,他们的名声响彻苍穹,却未能将自己的“生命”延续下去,最终归于“失落的文明”。有别于这些“失落的文明”,中华文明的完整性和延续性,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具特色、极为少见的,所以才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之说。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体 ...
在中国传统文化肇始之时,天人关系就是先哲们思考的核心问题。事实上,对“天”与自然界的观察,不仅是思想家们的兴趣,更是古代先民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由“天文”而至“人文”,人类文明也随天人关系的构建而创生、演变。天文学知识与观念从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天文考古学研究价值何在?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
摘要:北周墓葬文化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对之前关中墓葬传统的继承,又包括宇文氏政权出于自身需要进行的改造。前者以使用半模平背俑、于墓室开龛置葬具等做法为代表,后者则以土洞墓使用制度的确立为核心。北周墓葬普遍使用土洞墓,使墓道天井增多,并影响到了北周墓葬的等级表现。北周墓葬文化对关中隋唐墓葬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关中隋墓延续了北周时期 ...
中国古代壁画的复制与修复 Facsimile and Restor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Mural Paintings 本期《画刊》特稿,我们邀约了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院长)、侯黎明(敦煌研究院研究员)、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青(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陈列展览部主任)参与话题讨论。 王颖生围绕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
考古学是研究历史的,这是考古学者的明确目标。考古学重建古史的尺度,如何把握?这是考古学者需要思考的。 重建史前史 在重建史前史方面,考古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以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为例。该卷主编为苏秉琦,内容除序言与后记外共分四章:我们的远古祖先(约180万年前至1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约公元 ...
7月10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博物馆,将于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开放,并将圣索菲亚博物馆的管理权移交给土耳其宗教事务国家委员会。这一举动引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希腊、美国、法国等国家的强烈谴责。 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表示,土耳其这一决定“不仅影响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关系,也影响土耳其与欧 ...
相比欧洲的多元政治与文化传统,“大一统”观念无疑是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之一,不仅影响深远,而且是当代追求国家统一的民意基础。这种根深蒂固的“大一统”文化传统是建立在文化一元论观念和共同文化认同心理基础之上的。 古代文化面貌说法不一 “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与强化,首先与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长期政治实践密切相关。周、秦、汉、 ...
郑州商城位于郑州市区内,是商王朝早期王都——最早的“大邑商”,是当时“天下体系”内最大的城市,是早期商文明的集中体现和物化载体,也是镶嵌在黄河南岸的一颗明珠。 郑州商城规模宏大、布局规整、结构复杂,由宫城、内城、外城三重结构组成,外城面积达10平方公里以上,内城约3平方公里。宫城密布严整的宫殿宗庙建筑、给排水设施等,外城有铸 ...
在沈周的画作中,有不少是描绘虞山胜景的内容。沈周对虞山的景物是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曾写下“北窗最爱虞山色”的直白诗句。本文记述了成化十四年沈周与好友吴宽的一次虞山之行,并由此串联起了沈周描绘虞山的画作。“都下类江南,暑气一何酷。”正在好友钱承德(字世恒,号五峰居士)家参加聚餐的吴宽,感叹着北京的炎炎夏日,其实并不比江南的潮湿闷热好 ...
“今年吉林大学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师德学风建设。我作为在吉林大学工作40多年的普通教师,感到吉林大学教师的师德风范是有传统的,深深地植根于平凡的教学之中。在我印象最深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实习和第一次带学生考古实习的故事中就体现了这一点。现在的青年教师如何继承吉大已有的师德传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 我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实习 1 ...
山西五台山是由五座山峰环抱起来的,当中是盆地,有一个镇叫台怀。五峰以内称为“台内”,以外称“台外”。台怀是五台山的中心,附近寺刹林立,香火极盛。殿塔佛像都勤经修建。其中许多金碧辉煌,用来炫耀香客的寺院,都是近代的贵官富贾所布施重修的。千余年来所谓:文殊菩萨道场的地方,竟然很少明清以前的殿宇存在。 台外的情形,就与台内很不相 ...
【小丝按】2020年6月19日起,2020丝绸之路周的配套特展之一的“众望同归: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一批丝绸之路相关的著名学者为“众望同归”特展提供咨询并写作了相关文章。我们将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及相关平台陆续刊登,第一篇由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提供。 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丝绸之路主题 ...
本文为孙华教授为《巴蜀符号集成》所作序言,题目为编者所拟,特此声明。 在四川盆地及其相邻地区的战国及稍后的巴蜀文化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一些图形与符号组合,其形态与通常具有装饰规律的纹样不同,也与通常排列有序的文字相异。对于这种图形与符号的组合,有学者称之为“巴蜀图语”,有学者称之为“巴蜀文字”,大多数学者还是采用中性的称谓,称 ...
本文为王仁湘研究员为《巴蜀符号集成》所作序言,题目为编者所拟,特此声明。战国至汉初的巴蜀兵器、工具和印章等铜器上,常见铸刻有一些特别的图形符号,包括人形、动植物形和几何形等,神秘奇诡,变幻莫测。数十年来,不断有研究者进行研究,认识也逐渐得到深化。不过相关资料比较零散,给研究的深入造成一定困难。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状况很快会有明显改 ...
摘要:秦州米氏墓志铭现藏偃师市张海书法艺术博物馆,出土地应在河北正定。志文言米国故长史稟那天宝初入唐朝贡,获得优厚待遇,滞留不归,后入籍秦州,乃粟特人华化之一重要途径;志文所见贞元初(785)上谷叛乱,实乃建中三年(782)朱滔与田悦、王武俊、李纳等联合发动的“四镇之乱”之余绪;秦州米氏很有先见之明,在上谷叛乱发生之前即由上谷迁往博陵 ...
汉唐丝绸之路研究自20世纪以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最近几十年随着考古学新一轮的发现,汉唐丝绸之路研究更成为国际性学术研究的热点,但由此产生的汉唐丝绸之路起点究竟在哪里,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认为,汉唐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和古代东亚文化中心,有着举世皆知、不可动摇的地位。虽然洛阳、邺城(今河北临漳)、大同、北京以及韩国庆州 ...
三國吳簡研究 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以數量龐大、內容豐富著稱,其中竹簡部分又有相當大的比例屬於吏民簿。2011年,凌文超先生利用採集簡中的壹·圖1、壹·圖2、叁·圖2、叁·圖4等4幅揭剝圖,以及盆號相同的有關散簡,初步復原出兩份鄉級吏民簿,將其分別命名為“嘉禾四年小武陵鄉吏民人名妻子年紀簿”(以下簡稱“小武陵鄉吏民簿Ⅰ”)和“小武陵、南鄉 ...
人类不同族群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是自古以来的常态现象。亚洲率先农业革命、欧洲率先工业革命,农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了欧洲、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了世界各地;基督教传入罗马,佛教传入中国,外来宗教在所接受地区会发生变异,产出新果实,这也是常态现象。今天我们谈谈在发生工业革命过程中,在走出中世纪的启蒙时代,中国元素所产生的影响。17世纪中叶到 ...
霍巍,1957年生,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兼职有:香港城市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吉林大学中国边疆考古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
文献与考古材料的整合在之前的访谈中,您提到中国考古学中自身古老而特别的传统。您可否仔细谈谈,这种传统主要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在历史时期考古的实际研究中,又应当如何围绕着这种特征或传统来展开研究呢?霍巍:这种特征和传统主要就是中国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汉字体系,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汉代的隶书,再到以后不同的字体。实际上这个源头应该追溯 ...
至今已成立三年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是中国高校首家专业文物修复学院,结合由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季崇建发起并主持的中国文物鉴定与修复高级研修班,季崇建前不久就文物修复方面的话题与澎湃新闻进行了对话。“现在文物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今天文物收藏界的问题也很多,包括‘国宝帮’的出现,捆绑大专院校 ...
沿用至今的干支紀年起源於歲陰(太歲)紀年,而歲陰位於哪一辰原本取决於當年歲星(木星)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因此,傳統上有歲星紀年發展出歲陰(太歲)紀年,歲陰紀年轉化爲干支紀年的說法。這是從干支紀年反推得出的。但歲星和歲名的觀測、記録本是爲了占驗,而非紀年。太初改曆以後,歲陰不再嚴格對應於歲星宿次,形成穩定的連續循環,才能充當長期性 ...
波斯文化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中国?文章转自公众号:世务编者按:宫崎市定的世界史,不是旧世界史,不是如数家珍,分别侃侃而谈欧亚各个文明,而是主张欧亚大陆的各地区很早就有交流往来,各个文明不是独立成长,而是有所互动,在文明成长各阶段有历史时差。在他的世界史观里,欧洲比西亚与东亚晚于进入“中世史”与“近世史”;而西亚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轴 ...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文物保护利用是文物学科和文物事业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是文物保护制度和法规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笔者仅就发挥文物作用和文物利用的建设路径和内容作简要述论。‍ 新中国成立后,对文物保护和发挥文物作用十分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规定。如:1950年7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下同)《关于保护古 ...
岁次庚子,时序仲夏。张忠培先生辞世整三周年,值此缅怀张先生之际,结集张先生自2013年以来的讲座、谈话、发言等内容的《中国考古学:永远在路上》出版,体例、风格一如《中国考古学:走出自己的路、说出自己的话、尽到自己的心》,堪称姊妹篇。本书的面世,是张先生一生矢志中国考古学、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及故宫博物院学术建设的再次见证,也使我 ...
河北省迁安市冷口长城云海景观(6月11日摄) 牟宇摄/本刊坚持保护第一,加强价值挖掘阐释,推进合理利用,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文物之光穿透历史、照亮现代中国小康之路文物依法严格保护不断加强,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搭建,赋能美丽乡村和人文城市新发展,培育壮大文化消费新动能,开创文明交流互鉴新精彩局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 ...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前副会长、学术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副主编朱彦民教授图片1:陶寺遗址出土的夏代玉蚩龙 甲骨文中的夏代痕甲骨文中的夏代痕迹 ▲▲▲朱彦民(天津南开)一直以来,夏代被当作中国王朝历史的开端,夏商周“三代”一脉相承。司马迁写《史记》,根据他所掌握王室档案材料写成的《夏本纪》,详细地记载了 ...
我国研究古器物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器物研究通常有两种情形:一是按类别研究;二是打通类别按时代研究。还有一类古器物资源,具有特殊的价值,需要独特的研究方法。这就是甲骨文里的古器物。 甲骨文字的构形,既“取象”于日月山川、风云雷电、动物植物、人体器官,同时也有大量器物入字。炊器如鼎、鬲;食器如簋、豆;酒器如爵、斝;兵器如戈、钺; ...
成为世遗的良渚,越来越国际范。 可以说,良渚为国际学界认识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相似性,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申遗成功后,2019年12月16日,指出“良渚是东亚最早的国家形态”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第三次来到良渚,讲座的题目是这样的:世界史前史中的良渚。 还有一位北大女教授,近20年来直接参与良渚文化的众多课题研 ...
一、临摹的目的决定临摹方法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中最后一条即传移摹写。这里说的是为传移而摹写,目的是流传,顾恺之在谈摹榻妙法时,特别强调临摹不能走样,在表现人物心灵流动的面部不能有一毫小失。另一种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艺术技法,这是古代绘画师亟传授的主要方法,用于学习目的就比较灵活。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目的在于学习,因而临摹方法比较灵活,也就 ...
广义地说,石窟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装饰艺术,因此所有的彩塑和绘画都体现着艺术家的装饰意图和匠心。敦煌石窟的彩塑、壁画基本上都包含着佛教的意义,有很多是直接根据佛经内容而画出来的,但这些题材通过怎样的组合、排列,如其中的构图、色彩等方面的考虑,就是石窟装饰的思想。自古以来,为了让这样幽暗的佛教石窟散发出迷人的光彩,画家们在装饰上花费了 ...
李萍在莫高窟我是土生土长的敦煌人。1981年,18岁的我通过招考来到敦煌研究院工作,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莫高窟前的那片小树林。每当轻轻推开宿舍窗户,一排沐浴在阳光下的杨树迎面而来,那矫健、挺拔的白杨,就像青春时候的我们一样充满活力与希望!那一年,我们还亲手在小树林栽下了新的树苗。40年过去了,三危山下,莫高窟前的这片小树林与我们一起成长,它 ...
我们知道,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唐代诗坛上最耀眼的两颗巨星,他们不但都生活在盛唐,都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巨变,而且曾经相遇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佳话。闻一多先生曾经说,对于李白和杜甫的相遇,是“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唐诗杂论·杜甫》)的一件 ...
2020年5月5日,中国考古领域的最高奖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黑龙江省双鸭山饶河小南山遗址成功入选。在这座位于中国东北边境,海拔不足百米的孤立小山上,出土了东亚地区最早的玉器、中国最早的墓葬群、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该遗址将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向前追溯了1000年,向北推进了1000多公里,颠覆了学术界以往对于玉文化起源等多方面的认识 ...
《原道》创刊号前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七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最近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对于有关问题,我本已没有新的话可说,只是发言中引到冯友兰先生的一个提法,未能详细说明,有些遗憾。正好《原道》创刊,要我就这个问题写些东西,于是想略谈几点, ...
因为疫情,今年全球有85000家博物馆闭馆,此后云上博物馆、博物馆直播成为了公众与博物馆的交流方式之一,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也被推到了台前。虚拟博物馆在未来会如何发展?科技对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以及公众体验带来何种帮助?如果万物终将消亡,博物馆将如何存续?▲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段勇6月27日,《中国博物馆公开课》在上海 ...
远眺莫高窟图源敦煌研究院官网 池田大作问常书鸿:“如果来生再到人世,你将选择什么职业?” 他回答:“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不过,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完成的工作。”—常书鸿(1904-1994),满族,姓氏伊尔根觉罗,别名廷芳、鸿,河北省头田佐人。擅长油画、敦煌艺术研究。1923年毕业于浙 ...
中山侯钺铭文自被发现以来,一直具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是伪造的,也有人说是周天子真实赠予的,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教授曾针对这些争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斧钺型的兵器,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权力的象征。按古书上的记载来说,周武王是以斧子来代表自己的王权的,那么中山国的这个青铜斧钺也不例外。另外,有史书为证,在战国时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