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古的缓与急
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和丰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终将逐渐贴近历史真实,逐渐还原当时的社会状况 河南大学“夏文化暑期研讨班”已举办到第三届,今年更是采取了线上授课与线下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模式。“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也正式启动。在我国,关于夏文化的探讨,一直是历史和考古研究中为国内外所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如果从1926年考 ...
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发现和丰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终将逐渐贴近历史真实,逐渐还原当时的社会状况 河南大学“夏文化暑期研讨班”已举办到第三届,今年更是采取了线上授课与线下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模式。“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也正式启动。在我国,关于夏文化的探讨,一直是历史和考古研究中为国内外所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如果从1926年考 ...
导 语: 2019年我们刚刚庆祝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2020年起,考古汇以原创为主,重点推介2019年及此前山西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以便更多的同行和关心山西考古的朋友们了解山西的考古工作。考古汇推出“山西新中国考古70年”系列文章,希望读者朋友们了解山西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考古收获与研究成果、研究特点、未来着力点等,并能给予我们大力支 ...
2019年6月,山西省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在开展永乐宫搬迁资料整理时,发现近百件与永乐宫宗教活动有关的古籍文书。其中的五件蒙古时期道教度戒牒文书和一件或早于同期的刻印道经,弥足珍贵,对研究蒙元时期全真教发展和永乐宫重建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经有关专家评估,被定为馆藏一级文物,分别为:“元行尚书省断事官付道人张来童执照”(总登记号:YL417) ...
石家墓地南区 M257 金虎饰 石家及遇村遗址位于陇东地区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无日天沟河以北的早胜原上,现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早胜镇。石家墓地与遇村遗址以遇村南沟为界,沟内常年泉水流淌,途经古峪沟,汇入泾河支流马莲河。石家及遇村遗址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陆续被发现。21世纪初,石家墓地盗墓活动猖獗,从目前勘探、发掘情况看,M38 ...
因为湖南留守女孩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考古成为这个夏天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2500年的建城史,给古都南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有这样一批考古人,他们长期坚守在南京的考古现场,通过对地下文物的发掘、清理和研究,揭示着南京这座城市极富文学性与历史感的过去。 南京地下文物埋藏丰富 考古是一门极富魅力的学科,上穷百万年人类之起源、下 ...
今年5月,《科学》在线发表了一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领衔的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它揭开了有关中国南北方史前人群格局及迁移与混合这一重大学术问题上的若干谜团;两个月后,该团队又发布最新发现:通过古基因组研究发现距今约1.1万年的中国南方未知现代人群,相关研究揭示出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人群旧石器 ...
为了迎接世界遗产大会,实验区积极推进世界遗产大会“六个一批”项目,其中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经过改造提升后,环境大变样,景观倍吸睛。25日,记者走进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感受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尽显国际范的文旅目的地。 一条风之路 追溯千年历史 在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入口处,记者首先就被一座立着的巨型雕塑吸引,雕塑整体展现的 ...
2020年7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宁波考古工作队进驻慈城东门村遗址,至今已工作近一个月。本次发掘系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中央民族大学考古文博系合作,为配合基建进行的抢救性发掘。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光远副所长担任甲方项目领队,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魏坚教授为合作方负责人。 慈城古县城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 ...
在大量的皇帝御容中,有一组清代帝王读书像颇为不同。虽然画像描绘的是帝王读书的日常生活,但画风却与清帝朝服像十分相近——工整而肃穆。这组清帝吉服读书像作何用途?是否与文字记载的御容供奉有关?又是供奉于何地?用于供奉的御容像为何不是传统的朝服像?经与文字档案比对,作者认为这应是清代供奉在避暑山庄绥成殿中的皇帝御容。在避暑山庄供奉的皇 ...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的开凿,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民族(拓跋鲜卑)用一个朝代(北魏王朝)雕作而成皇家风范的佛教艺术宝库,石窟雕刻精美,匠心独运,冠于 ...
今年是拉斐尔去世500年,虽然因为疫情各家博物馆的纪念展览和活动有所打乱,但并不影响世人对他的关注。其实自1520年拉斐尔入葬罗马万神殿起,他的故事就被不断解读。1833年,万神殿拉斐尔陵墓被打开引发了颅相学等各学科的研究。澎湃新闻获悉,罗马第二大学最近以3D技术对拉斐尔的容貌进行了复原。然而,容貌只是一个层面,在清新帅气的容貌背后,真实的 ...
古北水镇是北京市东北部密云区的一处旅游度假特色小镇,位于古北口镇司马台长城脚下,以北方水乡为亮点,自2014年营业以来每年都吸引数百万的游客慕名前往。其所在的古北口镇因为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历史文化名镇”,很早就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古北水镇作为当地的特色和支柱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收 ...
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从国家层面推动的关乎国家文化发展大计、旅游市场繁荣的战略性举措。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推动文旅融合的必然选择。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先后公布了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计6819个村落。这些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结晶,也是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城 ...
数字考古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考古学研究中集成运用现代测绘、遥感、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充分采集和运用考古现场各种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信息时代考古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三维重建等相关技术的稳步发展,数字考古领域的探讨和研究也从1970年代后期 ...
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人骨进行研究现在被称为“人类骨骼考古学(Osteoarchaeology)”,这门学科虽然属于生物学科范畴,但因其来源于考古遗址而与考古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针对考古遗址的研究,如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等归根结底是探究人和环境互动的过程及产物,从而阐述人的历史,离开了“人”这一主体,其他单纯的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从 ...
考古机构该不该拥有自己的博物馆,这本来不应该是问题,但多年来都存在争论。有人觉得,考古单位集中力量发掘就行了,发掘品应交给博物馆管理。但考古人中也不乏主张考古机构应该有自己博物馆的专家。多年前,由于职业的经历,我曾思考过考古和博物馆的关系,在2013年,还策展了全国第一家虚拟考古博物馆。鉴于我国很多省、市、县公立博物馆藏品展品以 ...
核心阅读 考古遗存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经过近百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不同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源越来越稀缺。这要求我们在考古过程中,尽最大可能地获取最详细的考古信息,甚至利用较少的考古资源,多学科共同参与,进行精细化的发掘和研究 5月下旬,我们来到河北行唐的故郡遗址。已经记不清这些年往返故郡多少次了,从二号车马坑的5号车厢到现 ...
据说,大约从公元前一千年初叶开始,古代朝鲜半岛的诸部落就已经和中原政权有所接触。此后,秦消灭了包括北方燕国在内的各诸侯国,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由于燕与古朝鲜接壤,大量燕国遗民便逃亡到古朝鲜。公元前109年,西汉征服了朝鲜半岛西北部,在当地设置了乐浪、临屯、真番和玄菟四郡,其管辖范围包括朝鲜半岛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和辽东的一部分。此 ...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杨亮在“2019年度CAUPD业务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演讲者∣杨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城所 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明传承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入生态文明 ...
绪 论 太仓,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娄江与长江河口交汇处,是一座因海运而生、因海运而兴的濒江临海的港城。“江海要津”历来是发展海港型城市的绝佳位置,天然的地理优势是太仓成功的第一步。 自汉唐至明清,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港口缓慢由西北向东南转移,港口的变迁实际上反映的是河口海岸线的变迁。宋末元初,由于海岸线的不断东移,位于吴淞 ...
1200多年前,唐朝士兵是如何在“大漠孤烟直”的边塞戍守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发掘与初步研究,正在解开这一谜团。 这一烽燧遗址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中。去年9月到今年6月期间,考古学者在此展开考古发掘。 “出土遗物和碳十四测年表明,烽燧遗址修筑于唐代,是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为防止 ...
纸与笔的蓝图:世界遗产的困境 本文原发表于《读书》杂志2020年第5期,经授权全文转载。 二〇一九年七月六日,我国“良渚古城遗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五十五处,追平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良渚申遗成功后,国内有考古学者表示:“国际学术界 ...
赵之谦的《异鱼图》因其描绘的内容和方式突破了十九世纪传统艺术史的普遍经验而成为一种“奇趣”,但究竟如何解释这种“奇趣”的来源,却已经超出了图像学与风格学的范畴,需要从晚清的现实环境和学术潮流中寻找线索,因为毕竟画家仅仅是赵之谦的一重身份,他同时还是学者与官僚。而且,如果我们将赵之谦的“奇趣”创造置于他的视觉经验和当时公、私收藏的 ...
哈德良长城沿线的博物馆 本文根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英格兰遗产委员会编《双墙对话 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 Wall to Wall: the Hadrian's Wall and Great Wall of China Management Seminar Proceedings,文物出版社,2019年)中的 比尔·格里菲斯(Bill Griffiths)论文及会议发
本文根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英格兰遗产委员会编《双墙对话 哈德良长城与中国长城保护管理研讨会文集》( Wall to Wall: the Hadrian's Wall and Great Wall of China Management Seminar Proceedings,文物出版社,2019年)中的 帕吉特·拉扎里(Paget Lazzari)、麦克·考林斯(Mike Collins)论
Title: Heritage and AuthenticityBy Helaine SilvermanSilverman, Helaine. "Heritage and authenticity."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heritage research.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2015. 69-88.原
海岸公寓,摄于1974年 图片来源:George Burns/National Arcvhives at College Park纽约布法罗有一处名为海岸公寓的低收入公共住宅,由著名建筑师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所设计,一直被视作是纽约西部地区现代建筑的典范。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公寓的业主一直都对这些摇摇欲坠、格格不入的建筑感到担忧,居民也希望寻求一个更加安全、更受欢迎的居住空 ...
今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个节气。“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古人在这一节气前后,不仅民间有饮伏茶、烧伏香等消暑良方,在历代书画中的高士、文人也不乏消暑之法。他们或长夏掩关、澄怀静坐,或槐荫高卧,或取前贤法书名画、碑帖尺牍,时一展观,怡然终日而不知倦。值此庚子消夏之季,“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推出的“故宫 ...
相国起刀笔,将军拔屠沽。与武人佩刀执戟不同,文人的功业仰仗于笔和书刀。圣人执此“删诗定礼”,教化万民;小人用之“深文巧诋”,杀人无形。小小一柄书刀,却是与历史书写极相关的物件。 但将书刀作“佩刀形”,文人的环首书刀,似乎和武人的环首刀一样有了武器的意味,承载了某些任侠的精神。前有唐雎“若士必怒……天下缟素”,后有贾岛“霜刃 ...
7月6日,首个“杭州良渚日”暨首届杭州良渚文化周启动之际,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赴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就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电子签约。由生科院潘皎副教授带领的专业实习队到杭开展了良渚古城遗址生态环境考察监测与保护活动,专业实习队师生全程体验了良渚文化周各项活动,参观考察了良渚古城遗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良 ...
在哥贝克力石阵,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如图中这样的新石器时代环形石阵,这些环形结构的中心有两个T字型石柱,四周环绕着一些较小的面向圆环中央的石柱。(图片来源:© Gil Haklay/AFTAU)最新的研究发现表明,狩猎采集者可能已经按照精确的几何平面规划建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寺庙。这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名为哥贝克力石阵,坐落在土耳其东南部的石 ...
近日,“云冈学”建设座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采用视频会议与现场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庆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吕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等参与座谈会。与会的省内外专家围绕云冈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澎湃新闻节选相关学者发言予以刊发。云冈石窟造像赵瑞民(山西大学文博学院教授):云冈 ...
近日持续不断的暴雨导致水位上涨、一些乡镇被淹、古桥被毁。南方多雨,风雨之间,历代文人墨客往往借其抒发情怀,“风雨归舟”“山雨欲来”等与“雨”有关的景致被描绘得极为生动,“遇雨赶牛返家的牧童”“披簑戴伞撑船的渔民”“冒雨迎风赶路的农夫”等雨中劳役的生活景象也在画家笔下一一再现。近现代画家傅抱石“风雨”题材的作品更被论者形容为“一半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带着哲学思考的科学问题辗转至今也未被完全解答。抛开这个千古难题,在漫长的岁月里,鸡不仅征服了地球,也征服了人类的餐桌。 鸡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祖先——恐龙。目前学术界广泛认为它们起源于兽脚类恐龙。今年年初,《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给出了最新证据,一种被命名为“Asteriornis maastrichtensis”(被科学家昵称为w ...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带着哲学思考的科学问题辗转至今也未被完全解答。抛开这个千古难题,在漫长的岁月里,鸡不仅征服了地球,也征服了人类的餐桌。鸡有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祖先——恐龙。目前学术界广泛认为它们起源于兽脚类恐龙。今年年初,《自然》杂志刊登的文章给出了最新证据,一种被命名为“Asteriornis maastrichtensis”(被科学家昵称为wonde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此时,众多的博士研究生穿上红色的学位服,完成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段旅程。作为他们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报——博士论文,也在这段日子通过答辩最终完成。读博期间,是很多学者青年时代最具思维活力和创造性的阶段,其所撰写的博士论文既是他们数年来辛勤和智慧的硕果,也是奠定他们未来研究方向和领域的里程碑。完结沉甸甸的 ...
书法是汉文化圈特有的艺术,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蔚成体系,也自然应用在日常生活里,了无古今的隔阂。有关中国书法从古到今发展的历程,始终是大家关心的课题。澎湃新闻获悉,今天(7月4日)起,“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展出,展览时间跨度从汉至民国,呈现历代名家墨迹包括汉《曹全碑》墨拓本轴、传晋王羲 ...
十六罗汉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古老而流行的题材之一,历代画作的母题和构图有大致模式,其中的降龙罗汉惯例持钵。清代石涛的《十六罗汉图》卷却在中段用约略三分之一的幅面描绘一罗汉持瓶降龙,此段云水澎湃,龙颜惊愤,迥异他段的清和闲散。降龙归瓶的图像晚明时出现于吴彬和丁云鹏的画作,应与当时的心学思潮及诠释收心理论的通俗小说《西游记》有关。石涛作 ...
如今的周口店遗址与北京猿人复原像 郭林摄 小山村里震惊世界的大发现 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发展比较晚,在科学技术较为落后的上个世纪,很多人还不了解化石是什么。虽然普通百姓不懂,但化石常伴我们身边,中医里面有一味药材“龙骨”,就是哺乳动物的化石。中药里小小的骨头,引来了不少外国学者寻找化石。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来到中国担任北洋政 ...
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青台“北斗九星”遗迹无人机照片(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安拍摄于2019年8月27日)“考古与遥感起飞,遗产共光谱一色”。文化遗产是我们这个星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过去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当前,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面临着各种自然与人为破坏的风险,使得地球的文化多样性正 ...
去年重新开放的上海闵行博物馆的常设展包括“上海县七百年展”“马桥文化展”“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等,其中,“马桥文化展厅展出了距今3900~3200年前马桥文化时期的150余件器物,而“上海县七百年展”和“中国民族乐器文化展”则生动全面地展示了现闵行区版图内的地域历史发展脉络及民族乐器文化。近期,闵行区推出了“云非遗”等项目,展现闵行悠久的非 ...
若以量而言,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不谓丰,然孤本佳椠往往而在,既可资考镜中国传统学术源流与图书印刷装帧的发展,亦可供校勘后代各种传本,在古文献资源保存与版本目录学术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澎湃新闻获悉,从昨天(6月13日)起,“院藏善本古籍选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展出,展览分“清宫藏书”及“访旧搜遗”两大单元。前者旨在说明前 ...
结合上海博物馆正在举行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本文基于考古学视野,为江南历史文化研究提供长时段的视角,并通过考古出土的物质遗存构建出江南文化的历史过程。不论是公众还是学者,都有各自心中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诗词中的江南,“烟雨空濛”“云山柳岸”是中国绘画中的江南。考古学视野 ...
在新近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第一单元“悬古垂文”部分,陈列着一开源自《淳化阁帖》“最善本”中的王羲之《秋月帖》(图1),它试图揭示的是不但江左形胜,钟灵毓秀,并且地灵人杰,人文渊薮,文风鼎盛,尤其晋室南渡以后的王羲之时代。《秋月帖》是王羲之(321—379)晚年的一个夏秋之交,在山阴信笔回复一位已不可考姓名朋友对 ...
早期现代人的演化和扩散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针对早期现代人向欧亚大陆东部扩散这一问题,学术界以往多关注沿欧亚大陆南部——阿拉伯半岛、印度、东南亚等区域扩散的“南方路线”,较少关注沿北部区域扩散的“北方路线”。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锋、高星、陈福友与来自德国、美国的同行合作,分别在Science Bulletin(《科学 ...
在四门塔游览或参观时,经常会遇见成群结队的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他们背着双肩包,或定睛欣赏,或认真拍照,穿梭在寺院的塔林和碑刻之间。有一次,我与山大考古专业的一位男生攀谈,得知他们是带领台湾来的文化交流学生前来参观,台湾客人不住地发出“哇哇哇”的赞叹之声,引得很多游客围观。 从山东大学考古专业走出的考古学家郑岩先生,就曾 ...
2020年1—5月,由成都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联合策划的“映世菩提”特展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展品中的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碑,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纪年的褒衣博带式袈裟的佛教造像,十分珍贵,向来受到学界关注。 南齐永明元年造像碑现存为一组四块。主体造像碑为长方形石碑,四面皆有造像和题记。造像碑的正面主龛刻一尊立佛,身着褒衣博带式袈裟,右手施 ...
日本的中世(约11世纪后半叶至16世纪)是战争频发的时代。尽管较少遭到外敌的威胁,但自武士登上历史舞台以后,日本列岛就不断受到全国性战乱的袭扰。其中有使得平氏覆灭、镰仓幕府建立的“治承·寿永之乱(1180—1185)”及紧随其后的“奥州战争”。十三世纪初期又有幕府与后鸟羽上皇兵戎相见的“承久之乱(1221)”。镰仓时代中后期,随着蒙古铁蹄席卷欧 ...
澎湃新闻获悉,“翰墨空间——故宮书画赏析”于6月9日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对外展出。展览将以三个月为原则,分两期展出。第一期展品囊括传郭熙《寒林图》、吴镇 《篔簹清影图》、文徵明《千岩竞秀》轴等绘画作品和王羲之 《孝女曹娥碑》、黄庭坚《致齐君尺牍》等书法作品。本展意在透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历代书画,系统性地介绍绘画与书法的发展脉 ...
记者9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历时30余年的“数字化”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目前已累计完成230多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这意味着其逾三成洞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初衷。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距今1650多年历史的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其中保存完好、存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 ...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三七市镇井头村,2013年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9月至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进行发掘,发掘面积750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收获。 2020年5月3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组织召开了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论证会。在此次论证会上,国内知名 ...
珍藏于法门寺博物馆的20件琉璃器,晶莹剔透纹饰精美,且极具异域风情,是琉璃器中罕见的珍品。它们是怎样跨越万里来到这里,又是怎样在地下深藏千年之后重见天日? 神秘地宫里的“大发现” “法门寺、法门塔,离天只有丈七八……”当地民谣这样唱道。在陕西省扶风县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上,坐落着这样一座宝塔。 年逾古稀的韩金科提起33年前 ...
在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一尊只有孩童手掌大小、约6.5厘米见方的陶塑纹面人头像呈现出安静而神秘的微笑。这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陶塑人头像之一。 该陶塑人头像1986年出土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双墩村的双墩遗址。经碳十四测定,该陶塑人头像距今已有7300年历史,是国家一级文物和蚌埠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与陶塑人头像面对面,可以看见朴实的陶 ...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及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既存在巨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世纪以来,“文物影响评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许很多人还不熟悉“文物影响评估”这个概念,但要说到通过考古勘探对不可移动文物比如修筑铁路对古代遗址可 ...
8000年前的东南沿海先民如何生活?河姆渡文化之前的宁绍平原是怎样的存在?如今,人们在宁波余姚井头山南麓8米深的地下找到了线索。 5月30日,井头山遗址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宁波余姚举行。会上宣布,井头山遗址第一阶段考古发掘取得了突破性收获,不仅将宁波地区人文历史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还为早期人类适应海洋、开发海洋的 ...
一个好展览一定要有学术支撑,可以给观众提供多样的视角与解读。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家,比上年增加181家;接待观众12.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亿多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各大博物馆全年举办展览2.86万个。什么样的展览让你心动?哪些好展览让人回味?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的评选结果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揭 ...
大遗址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综合物证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维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有着独特、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尤其是从被确定为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片区以来,郑州紧紧围绕片区核心价值的深入挖掘和展示,凝聚社会共识、加大资金投入、注重顶层设计、创新规 ...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不仅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个科学问题。 近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利用古DNA技术开启了一趟寻根之旅,历经8年艰辛探索,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历史面纱。 南北方史前人类基因组信息知之甚少 近年来,与东亚毗邻的东南亚 ...
现代科学证明,DNA可以存在几十万年以上。古DNA技术就是从古生物化石或遗迹中提取DNA并测序,有望揭示人类起源、演化和迁徙之谜。 悬棺葬,是把殓尸棺木高置于临江面海、依山傍水的悬崖峭壁上的崖壁、洞穴、裂隙的一种丧葬习俗,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在东南亚乃至太平洋群岛也能看到。由于存在大量未解之谜,这种古老而奇特的丧葬 ...
2009年12月,南京市博物院在对黄泗浦遗址J5进行清理时,发现了两件灰陶球形器,均为泥质灰陶,整体近球形,圆拱顶、扁鼓腹、中空、平底。胎体较薄,素面无饰。J5②:2底心与拱顶中心各有一位置对应的小圆孔,上壁残可见一长方形条状孔。底径10厘米,最大径12.7厘米,高8.4厘米,长方形孔残长3厘米,宽0.3厘米。J5②:1底部无孔,唯拱顶中心似可见小圆 ...
南诏时期的窑址发现数量并不多,迄今仅发现有大理天井村窑址、大理苗圃山窑址、太和城南窑址及五指山窑址,且大多为砖瓦窑。 1987年大理州文物管理所在大理市东郊天井村清理一座砖瓦窑。窑址地处缓坡,开挖于生土之上,由操作间、窑门、火膛、窑室、烟道几部分组成。操作间外宽内窄呈八字形,拱形窑门高1.7米;窑室进深2.9、横宽3.9、残高2—2.5米 ...
5月17日至19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展出一件馆藏高近1.89米的巨幅文徵明《五瑞图》,并在这三天围绕这一馆藏,开启名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系列的线上直播与线下雅集。这一幅《五瑞图》曾为刘海粟先生的收藏,画面左上方有三枚刘海粟印章。画面中可见古柏、奇石、灵芝、萱草和祥云,这些祥瑞元素代表着中国人为国泰民安及个人平安、幸福、健康的祈福,尤 ...
在“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之际,元代吴镇《墨竹谱》这些天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聚焦”展出。由于被传统文人赋予了“虚心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人格象征,竹自宋代文同等人倡导始,到元代已成为极受欢迎的绘画题材。从技法上看,有勾勒填色的“画竹”与墨笔写意的“写竹”之分。元代墨竹名家甚多,高克恭、赵孟睢⒗钚b、顾安、吴镇、倪瓒、王蒙 ...
电视剧《清平乐》已经迎来的大结局,宋代文学、审美、文化在剧中一一展现,文人世子的博学广文、书法创作彰显个人风采,宋仁宗的仁政、公主的情感和崔白的那张《双喜图》都引发当下对历史的回顾、艺术的探究。而在剧中众多女性形象也颇为引人注目,无论是宋真宗皇后刘娥、宋仁宗的曹皇后、张贵妃,以及福康公主都展示了大宋的风范,剧中她们的服饰也显示了 ...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这一带有哲学意味的话题或许有了新答案。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对外发布了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重要科研进展:经过八年艰辛探索,利用古DNA技术解析古代人类样本的基因组,科研团队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历史面纱。相关成果已于5月15日在线发表在国 ...
“面纱”从洞口缓缓揭开。 福建省博物馆退休职工陈子文须发已白,手指前方:“就在左上角的那片探方下,我们第一次发现人工石铺地面。” 石铺地面来自4万年前。洞穴里居住的古人类搬来砾石,铺地防湿。“室内装修”遗迹留存至今,世所鲜见。更为久远的人类印记在同一座山里被发现——人类在福建的活动历史因此被提前至距今约18.5万年。 福建 ...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西北约1公里处,一座石灰岩孤峰兀然挺立。这里就是国内罕见的史前遗存——万寿岩遗址。 它是一个窗口,让今人在这里洞察到我国东南沿海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轨迹;它是一座桥梁,架起了海峡两岸古人类迁徙的线路,并实证了清晰的两岸同源关系;它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对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建设辩 ...
新冠病毒仍在全球肆虐。有专家表示,疫情防控将是一场持久战。这促使考古学者深入思考如何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和谐关系,从而重新梳理研究方向。 考古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模式 考古学通过考古发掘获得实物资料,研究古代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发现和保护重要文化遗产,教育启迪后人。考古学者一直苦苦思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在中华文 ...
海路迢迢,人来人往,诉说着商道上古往今来的故事。借助不断进步的造船工艺和港口的发展,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共同开辟出联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迅速传遍了全世界,与此同时,乳香、象牙、琥珀珠饰等舶来品也随之落地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不仅繁荣了市场,同时也传播着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以“和平合作、 ...
《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观察报告》以专题策划栏目形式发布于期刊《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第2期。清源对各篇精华内容进行摘编分享,论文原文请见期刊。世界遗产上游程序历程回顾与发展分析钟 乐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徐知兰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游程序作为世界遗产中心、咨询机构近年来推进的一个为世界遗产项目服务的、较新 ...
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成为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 通过拆除时间、空间层面的边界,博物馆试图赋予更多的社会成员以接触便利。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在博物馆的公共归属无争议的情况下,广泛、平等、无差别的接触权成为博物馆积极追求的目标。从这个 ...
作为山东省现阶段唯一一条具备海河联运开发利用条件的航道,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考古调查项目于日前启动,这是首次围绕小清河开展的田野考古项目,也是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对小清河沿线文物进行勘探挖掘。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整合全省业务力量,召集8家考古资质单位分为11支考古队参与“考古攻坚战”,自启动之日起历经一个多月共登记43处文物点 ...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历史的面纱! 2020年5月15日,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正式在线发表付巧妹团队独立完成多家单位参加的研究论文《Ancient DNA indicates human population shifts and admixture in northern an ...
寻根东亚南北方人群探源华夏族群与文化 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通过中国南北方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历史的面纱!5月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一项有关中国、东亚古人群遗传特点、基因交流与迁徙融合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首次正式发表的东亚、中国南北方人群规模性、系统性的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之际陆续推出一系列文章、笔谈,围绕此次疫情及历史上类似的公共危机进行探讨,尝试在古今中外相关的历史经验中寻找镜鉴,也邀请身处海外的学人观察他们在地的观察与思考。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部分文章,本文内容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几个月以来,我们看到人们激烈地参与讨论各种问题,奋勇投 ...
握手已成为现代通行的礼仪,然而,疫情防控期间,出于社交距离的需要,握手是要暂时告别的。一些学者与医学专家因此呼吁可适当恢复拱手礼,拱手礼又名作揖礼、抱拳礼,起源于上古时代,早在商周时期的一些考古发现中就已经能看到拱手礼的雏形。作揖的最初含意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对于对方的“敬”意,而在拱手礼的演化过程中,又被人们赋予了各 ...
根据《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西夏共开凿洞窟66个,重修洞窟16个。但是,西夏石窟的分期,到现在还是一个十分难解的课题。尽管1964年,敦煌石窟西夏洞窟调查研究小组对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与西夏相关的洞窟展开了三个月的考察,所取得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包括西夏在内的敦煌晚期石窟的研究,但在西夏洞窟的甄别上仍存在扩大化的倾向。本文作者根据对莫高 ...
在“吴门四家”中,仇英是个例外。他家境贫寒,初始以漆匠谋生,后凭借厚实的绘画技巧和深邃的艺术造诣,在山水、人物等诸多领域渐入佳境。美国洛杉矶郡立美术馆(LACMA)近日曾推出筹备十年之久的“真相所在——仇英艺术特展”(然而因受疫情影响,展览开幕不久即遭闭馆),仇英传世画作较多,《仙山楼阁图》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作者认为这件作品 ...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许多网友与考古人一起在“云端”,见证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产生的全过程。一段时间以来,利用互联网发布馆藏、介绍展览、选评项目等“云端”文化供给新方式不断涌现,一起开启着文博领域的数字时代。 往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都是进入最后候选项目的领队或者负责人暂时放下田野考古的手铲,前往北 ...
贮贝器是青铜铸造的、用以贮藏海贝的容器,可以理解为存钱罐。贮贝器是古滇国特有的青铜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自被发现以来便受到国内外学界关注,是滇青铜文明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古滇文化是从战国初期到西汉末年,以昆明、玉溪两地为中心、方圆几百公里内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古滇文化的横空出世、神秘消失,都给人留下遐想空间 ...
雄安考古中的新科技亚洲考古2020年05月08日 00:01把创造“雄安质量”要求贯彻落实到建设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雄安考古人作出不懈努力。作为传承雄安历史文脉,先行于新区建设的考古工作,在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的规划和指导下,雄安新区联合考古队从宏观构建、从中观推进、从微观入手,努力探索和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打造雄安考 ...
绘制3D藏宝图、金银文物上演变形记、文物在水下300多年的运动轨迹……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领队刘志岩近日告诉记者,从2016年至今约有5万件文物出土,这不仅是科学考古发掘的成果,也是多学科“黑科技”合作的结晶。 地球物理探测绘制3D藏宝图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一首关于江口沉银的民谣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流 ...
一如往常,到了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发掘工地的休息时间,有人拾来一堆干柴,架起锅开始烧水。人们围坐在树荫下,拿出五颜六色的塑料杯分享着醇正的锡兰红茶。 通常有人会带来一包饼干,饼干配红茶,再佐以周边满眼的翠绿,让每日抬头看天、低头看地的考古发掘,似乎也“精致”起来。 古时候的“海上丝绸之路”离现在有多远?不过向下发掘一尺的距 ...
天子和诸侯混战的东周最终被强秦终结,中国历史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此时的矛,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秦代青铜兵器在风格上遗存了浓厚的战国风味,但在规格上却更加整齐划一。 在秦始皇陵中,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无数战国至秦代的兵器。尽管战国末期铁制武器并不稀少,但秦陵中出土的绝大多数兵器均为青铜制品,估计因铜质武器较为精美,更适合配给陵寝中的 ...
上海博物馆新展“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于今天正式对外展出。此次展览缘于长期致力于古典文房供石的收藏、研究与宣传的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的一批供石捐赠。胡可敏女士所撰的《藏石纪事》分“研山集”、“追寻青州石”、“昆明石记”、“古石识别与欣赏” 四个部分来记述其20余年间的一些藏石经历与体悟,篇幅所限,“澎湃新闻·古代艺 ...
2016年起,故宫博物院正式启动了养心殿保护性修缮项目,同时开展对室内陈设字画、钟表瓷器、家具等文物的研究。作者参与了养心殿贴落画的课题,得以有机会仔细研究这些画作的张贴位置、画风特点以及表现内容等。本文着重探讨了原贴于三希堂内两幅金廷标的贴落,以下拟对画作定名、图式来源、表现意涵等展开讨论。一 画作定名造办处活计档记载:“ ...
敦煌研究院疫情期间的新产品。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闭馆70多天之后,故宫博物院的大门再次对游客“敞开”了,只是隔着屏幕。4月5日至4月6日,一场名为“安静的故宫,春日的美好”的网络直播活动,被称为故宫“600年来的直播首秀”。6位主播都是故宫工作人员,新手上路,有一本正经的,有紧张到笑不出来的。主播问网友是否听到了鸟鸣,留言里飞速刷过回应,好像 ...
作者:陈怡项目名称:灵渠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文本及保护管理规划编制/灵渠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参评主题:保护规划汇报重点:以水利遗产的真实性研究作为切入点,深挖水利遗产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保护理念遗产概况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连接湘江和漓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一条古代运河,全长36.4 千米。建立秦王朝后 ...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敦煌学研究落后于国外,当时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敦煌学界逐渐改变了上述局面。现在,我们不仅在敦煌学的各主要领域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业绩,也完全掌握了国际敦煌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40多年来,我国学者在敦煌遗书整理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整理刊布大量资料与中国古代史的其他领域不 ...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和身体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身体语言一般是辅助。在公众考古中,不论是网络直播、考古公开课、模拟考古,还是其他形式的公众考古活动也主要通过语言尤其是考古学语言来进行的。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语言。作为一门学科的考古学也有自己的语 ...
随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人口密度和家养动物密度不断扩大,卫生条件渐趋恶劣,传染病发生的频率和烈度激增;传染病流行的记载不绝于书,有时甚至改变了文明的进程。然而,史前传染病的判断颇为困难,主要根据一些考古学现象来推测,比如聚落的突然废弃、异常的集体埋葬现象等。近年来,DNA提取和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科学家可以从人类遗骸上获 ...
共和国晚期的希腊化屋大维作为罗马帝国元首制的缔造者与第一任罗马皇帝,其一生都在为维持罗马和平,制衡权力斗争而劳累。从公元前31年击败安东尼始,直至公元后14年屋大维去世,长达四十五年的执政生涯让屋大维给罗马帝国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政治遗产。屋大维整合议员,实施经济改革,大规模扩张罗马领土,这些举动无一不给未来的罗马帝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洛阳烧沟61号汉墓后室后山墙壁画左侧 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中国画的一种。一般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而汉墓壁画中,山的形象已出现多例,比如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即其中之一。 这座墓的年代在西汉元帝和成帝之间。位于墓室后壁山墙之上绘有一幅“宴飨图”,画面以山峦为背景。 这组山 ...
埋藏学最初由叶菲列莫夫(Efremov)在1940年提出,经过了近80年的发展,由最初在古生物学的应用扩展到了第四纪地质学、古人类学、动物考古学及旧石器考古学中,最近开始有学者尝试应用到历史时段考古中。埋藏学侧重关注生物、人及人的创造物的死亡或废弃、破坏、风化、搬运、堆积和掩埋的整个过程,而考古发掘的对象则都受到了埋藏过程的影响,因此, ...
“笔歌墨舞—故宫绘画导赏”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展出。澎湃新闻获悉,展览集中展示从唐至民国的26件书画作品,包括传宋赵令穰的《水村图》、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元代倪瓒的《紫芝山房图》、方从义的《云林钟秀》、 沈周的《庄周梦蝶》写意册等。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局部)古画发展如一部精彩的交响乐章,借着人物、花鸟、山水等画科的典范风格 ...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赏天然石的审美传统,陈列于书房雅阁的文房供石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是博大精深的赏石文化中的经典与精华。澎湃新闻获悉,4月29日至6月28日,“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将于上海博物馆展出。据悉,此次展览除展出著名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捐赠供石外,展览另从上博原有收藏中遴选出供石珍品及文人画石名迹共襄盛事。知 ...
我们在桥头远望,时间之河,流淌过9000年。 这座叫“桥头”的村落,浸没成时光的渡口。斗转星移,沧海变迁,安静等待着被发现的机缘。 发现,不及遇见。作为考古学者,我素来认为遗址是对我们的馈赠,说发现,总有高看自己的嫌疑。遇见桥头遗址,阐释了这种不期而遇和有所注定,如今回首这个过程,欣然庆幸之外,更多的是虔诚和敬畏。 2012年 ...
本文记叙了成化十五年清明前后沈周从西庄老家下舟,前往苏州城西天平山一带祭扫亡父一事,文中述及的沈周传世作品《虎丘十二景图册》、《支硎遇友图卷》、《天平山图卷》、《西山记游图卷》、《画隆池阡》串联起其舟行途中及目的地所见景致,亦带出沈周在支硎山西南麓龙池为其父建造墓园、迁葬往事。成化十五年三月五日(1479年3月27日),第二天就是清明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国风·周南·桃夭》中的这一名句以春天的桃花起兴,祈求赐福。正值桃花盛开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www.thepaper.cn)推出的“600年故宫鉴赏”系列本期关注的即是两岸故宫所藏以“桃花”为主题的古画古瓷。其中宋代无款“桃花”枝干细挺劲捷,敷彩古厚淳雅;元代张中所绘的折枝桃花构图简约,墨色清淡 ...
作为故园,沈氏西庄是沈周所有交游的起始之地。虽然早已湮灭,但关于它的故事与画作流传至今。本文通过对《西庄访友图》、《有竹庄中秋赏月图》等名迹的追述,且对这一当时江南乃至全国文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地做一管窥。西庄的文化意义早已超出水乡,深远地影响了后来吴门画派乃至吴地文化突破地域藩篱的道路。明 沈周《八十自画像》,故宫博物院藏“吴之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