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哈拉图拜乌孙墓

哈拉图拜乌孙墓 : 位于尼勒克县喀什河南岸、阿乌拉勒山前地带上。这里零星散布着一些土堆,均为汉代乌孙人的墓葬。1976年,自治区博物馆在此发掘了3座古墓,均为南北排列。出土文物有金乌铜笄、金片、陶器、铁器、铜器等。陶器均为手制,有泥质红陶和夹细沙红黄陶。

• 哈拉墩遗址(哈密)

哈拉墩遗址(哈密) : 位于哈密西南55公里五堡乡南6公里的一个椭圆形黑土墩上。遗址高6米,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80米。一农民在土丘北坡2米深的土层里,挖出双耳彩陶罐1个,残高0.5米,手抹制成,颈唇俱毁,圆腹,腹两旁各有一个小耳。 陶泥为深红色土,泥中搀有细沙和石灰粒。

• 哈尔也买克墓群

哈尔也买克墓群 : 位于伊犁州昭苏县天山牧场西北6公里。东经80°19′53″,北纬42°42′51″。在南北800米,东西200米范围的农田中,有80座土墩墓,分东西两片,相距约600米。 墓葬数个为一组,呈南北排列。封堆有的呈方形,顶部平坦,封堆高度均在0.2~1米间。

• 哈尔索胡尔卡伦

哈尔索胡尔卡伦 : 清代戍所名。位于霍城县阿力麻里边防站院内。 东经80°26′25″,北纬43°33′。哈尔索胡尔卡伦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为常设卡伦,驻守索伦营官兵,南仅存残垣,夯土筑城为方形,东西长28米,南北宽27.4米,墙垣残高2.7米,宽0.8~1.5米。四角设有角楼,角楼台基长3米,宽2.8米。内部建筑现已不存。

• 哈瓦萨依墓葬

哈瓦萨依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西北7.3公里。东经88°20′07″~ 88°20′08″,北纬47°49′34″~47°49′35″。有石堆墓1座,直径8米,高0.5米,墓前立石人一尊。

• 哈纳喀清真寺

哈纳喀清真寺 : 位于塔城市团结路。东经82°59′,北纬46°45′,海拔550米。该寺建于1898年,现仅存宣礼塔,塔高18米,塔为砖结构,塔体为八角形,顶上有八角形观楼。

• 哈拉恰奇麻扎

哈拉恰奇麻扎 : 位于轮台县阳霞乡政府以东6公里的草滩上。墓葬封土堆占地约0.0667公顷左右,土堆东侧有小泉两眼,砌有3平方米的卵石围墙。此墓为当地维吾尔族民间传说的圣灵之地。传说用泉水洗濯后的头发能变得又黑又长,因此命名此墓为“哈拉恰奇麻扎”,维吾尔语,意为“黑发墓”,每年有不少信奉者来此朝圣濯发。

• 哈拉西沟墓群

哈拉西沟墓群 : 位于特克斯县喀拉达拉乡种马场西侧的达根别尔谷之中。东经82°07′31″~82°09′22″,北纬43°06′19″~43°07′24″,海拔1 766米。谷地中南北约2公里,东西2.5公里的地段内有土墩墓约130座,大致呈南北方向排列。其中,大型墓7座,封堆高约5米,直径45米左右,顶部匀已塌陷,坑深约2米;中型墓20余座,封堆高1~2米,直径10~20米,其余皆为高0.5~ ...

• 哈因沟岩画

哈因沟岩画 : 位于裕民县巴尔鲁克山南麓的冬牧场,为多组以北山羊为主的岩画,此外还有马、鹿、骆驼等动物画面。其中一组有五只北山羊,最前面的一只体健个大,双角后曲,领头行进;随后的三只小羊成三角形,相距较远的另一只小羊,作急速追赶状。四只小羊的角都极大,作了夸张,并且有的刻两条腿,有的刻三条腿,有的刻四条腿,体态各异。另有一组是群羊图,有十一只北 ...

• 哈拉苏墓群

哈拉苏墓群 : 位于新源县新源镇哈拉苏村南侧。东经83°15′24″,北纬43°28′。20座土墩墓分布在长2公里,宽1.5公里的范围内,墓地西段分布密集,大致呈南北排列。其中,有大型墓10座,封堆高2~5米,直径40~60米;其余为高1~2米,直径10~35米的中型墓。个别封堆遭到局部破坏。

• 哈雷墓群

哈雷墓群 : 位于巩留县城西约25公里阿克托别乡哈雷村旁。地理坐标东经81°57′,北纬43°35′13″,海拔750米。在村南农田中南北1公里,东西300米范围内,有土墩墓10座。封堆大多遭破坏,有的被水冲毁,有的被挖掘,残高1.5~2米,直径20~50米不等,封堆中含卵石较多。墓中曾出土陶钵,陶罐及青铜手镯等文物。

• 哈密回城

哈密回城 : 位于哈密市区南郊的回城乡。回城原为明清哈密王住地。 第一代哈密回王额贝都拉归顺清廷后,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建回城。据《大清一统志》载: “城居平川,周四里,东北二门,人民数百户,皆居土屋。城东有溪水,西南流,北面大山,三面平旷,向为大臣驻扎之所,今则回人居之。”经历代统治者经营扩建,回城逐渐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极其富丽堂皇。至民国19 ...

• 哈密老城

哈密老城 : 原称哈密城,位于哈密市区东南,城址现已无存。建于清雍正五年(1728)。城周长0.5公里,城墙高8米,有东、西、北三座城门。清同治四年(1865),哈密维吾尔、回族人民暴动攻破城池,城垣倒塌。同治十三年(1874),张曜率嵩武军出关,将此城稍加整修驻扎。清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在此城新修街道。光绪九年(1883),当地驻军重建老城,比原城扩大2倍,周长1.75公 ...

• 果子沟河畔石堆墓

果子沟河畔石堆墓 : 位于霍城县水定镇北28公里果子沟河河床西岸边。东经80°56′,北纬44°17′20″,海拔960米。现仅存墓葬一座,因近旁建房取石,封堆残高0.6米,直径约30米,是用长0.2~0.3米的河卵石堆积而成。据查证,在20世纪50年代,果子沟河谷地带未完全开发前,此类大型石堆墓在果子沟河西岸有数排,其分布自果子沟一直延绵到芦草沟附近,南北排列,十分醒目 ...

• 果子沟口土墩墓

果子沟口土墩墓 : 位于霍城县水定镇东北30公里,天山科古尔琴山果了沟口东侧的山前一段阶地上。东经80°57′45″,北纬44°19′,海拔1 088米。在南北约500米,东西50米范围内,现存土墩墓8座,土墩表面铺少量卵石。其中大型墓5座,封堆高3米,直径25~30米;小型墓3座,高0.5米,直径约8米左右。皆呈南北方向链状排列。墓地已被辟为旱田。有相当数量小型封堆已被推平 ...

• 果子沟古墓葬

果子沟古墓葬 : 在霍城县果子沟东口坡地上。古墓共有30余座,墓堆高约2米左右,底周约100米。地表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土冢,一为石堆,一为在石堆以外再绕以小石圈者。此处古墓为流动古牧民转场时的遗留,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前后。

• 果子沟

果子沟 : 旧称塔勒奇沟,位于霍城县境内的天山西北支脉,东经81°05′~81°07′,北纬39°05′~39°07′,为一条北连赛里木湖、南接伊犁河谷的纵向峡谷,全长28公里。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为我国中原人民通往中亚、欧洲的一条重要孔道,现为乌伊公路必由之路。成吉思汗西征时,始凿山开路,架木桥48座;后屡辟新道,先并为42桥,清末又并为18桥,元、清两朝政府都在果子 ...

• 广仁城

广仁城 : 旧名乌克博罗素克。 位于霍城县芦草沟乡。东经80°51′,北纬44°13′45″。广仁城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城高4.6米,城周1.6公里,有3座城门,东曰朗辉,西曰迎灏,南曰溥惠。伊犁绿营携眷官兵左营驻扎广仁城。城内设游击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300人。现霍城县芦草沟乡即在广仁城的基础上发 ...

• 广泉清真寺

广泉清真寺 : 位于吉木萨尔县大有乡广泉村,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有名的清真寺院之一。清真寺建在广泉村大桥西北的山城上,西北距乡政府约7公里。最初的寺院约建于清道光年间,造型美观的山门为三层楼阁,远远望去,颇有气势。100多年来,经历史沧桑,寺院几度被毁。1984年,当地教民捐款,重新整修寺院,现建筑面积为800平方米,最盛时,可有1500人同时做礼拜。

• 古力瓦克故城

古力瓦克故城 : 位于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西南20公里,东经79°29′,北纬41°29′。故城北依沙依拉木山,南临和托什罕河。这里的马兰黄土层厚达20~30米,源于天山南麓季节性的河水在此冲刷成很多鸿沟伸向托什罕河床。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中间筑有土墙将城分割为子、母两部分。东北城垣以天然沟壑为屏障,其他三面为土筑。筑法为垛泥法,有些墙段为一层草一层垛泥。 ...

• 古塔巴城遗址

古塔巴城遗址 : 位于呼图壁县园户村乡政府以北,大营房以南。俗称唐朝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约450米。城角有大土墩2座,高约10米。据初步考证,故城建于西辽时期,废弃年代不详。

• 古尔图东土墩墓

古尔图东土墩墓 : 位于乌苏县古尔图牧场以东乌鲁木齐一伊犁公路北侧,东经83°55′,北纬44°28′,海拔499米。有20座土墩墓,用黄土和少量砾石堆筑而成,土墩墓呈南北方向链状排列。其中,最大的一座高7米,直径32米,其余为中小型墓葬;有数座土墩一侧斜铺长方形卵石阵,长3.4米,宽2.6米。

• 古尔图西土墩墓

古尔图西土墩墓 : 位于乌苏县古尔图牧场,乌鲁木齐一伊犁公路北侧,东经83°49′,北纬44°27′30″,海拔495米。有24座土墩墓,用黄土堆筑而成,夹少量砾石,墓葬封顶有的凹陷,有的呈圆包状。分组呈南北向链状排列,其中最大一座高7米,直径40米,另一座高1.5米,直径11米,其余均为小型墓葬。

• 古尔持喀拉石碑墓

古尔持喀拉石碑墓 : 位于额敏县库尔木苏乡古尔特喀拉村。东经83°48′,北纬46°21′。石碑矗立在山前坡地上,高1.8米,宽0.5米,厚0.3米,其下为卵石堆,直径10米。石碑北侧另有两座石堆墓。

• 拱拜孜陶窑古文化遗址

拱拜孜陶窑古文化遗址 : 位于温宿县温宿镇东北19公里拱拜孜村、柯克亚河西岸,分东、西两遗址。东遗址在河东拱拜孜山脚下,为南北长25米、东西宽20米的平台。台四周筑有一个5米的窑墩,东、西角墩可辨出窑室及残火膛。遗址地面有相当数量的石膏板、陶片,还出土了陶罐、陶钵、铜制残片、铁器残片40余件。隔河600多米的西岸为西遗址,分南、北两处,相距20米。南 ...

• 古墓沟墓葬

古墓沟墓葬 : 位于孔雀河下游北岸古墓沟,东经88°55′21″,北纬40°40′35″,东南距罗布淖尔70公里。墓葬占地面积约1 600平方米,有墓葬42座。1979年发掘,系原始社会氏族公共墓地。墓葬分两种类型。一种为竖穴墓式浅埋,木制葬具十分简单,尸体和随葬物品大多保存完好,共有36座,距今约3 800年。另一种墓葬,地表有7圈规整的环列木柱,由内向外,粗细有序。环圈外 ...

• 拱宸城

拱宸城 : 原址位于霍城县城西北42公里的霍尔果斯小镇,它是清代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 修建,城垣高近6米,周长1 800余米。设有三座城门,东曰寅晖,西曰遵东,南曰绥定。早在盛唐时,这里就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一个驿站。清同治年间中俄划界后,这里又成了边境前哨,其境内的尼堪卡伦为边境口岸。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曾是霍城县县政府所在地,现为新疆生产 ...

• 巩额尔墩古墓

巩额尔墩古墓 : 位于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二道湾冈地东部、头道湾南部,为乌孙时期的文化遗存。古墓共有15座,呈南北向排列在高阶地倾斜平原上。墓堆底周100~200米不等,一般高约2~3米。

• 巩乃斯种羊场墓群

巩乃斯种羊场墓群 : 位于新源县西北巩乃斯种羊场以北,阿吾拉勒山南麓的山前坡地上,东经82°34′17″,北纬43°35′47″,海拔835米。在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公里的地段有土墩墓130座左右。其中,最大的土墩墓封堆高达10米以上,直径70米,底周近300米,其余的封堆高度均在0.5~2米左右,直径7~24米。不少墓葬在封顶铺一层石块和卵石,有的封堆周围环绕石圈。1978 ...

• 格干沟岩画

格干沟岩画 : 位于霍城县格干沟。在一块长2.5米,宽2.9米的岩石上,凿刻着17只形状不同的大头羊和山羊等动物。

• 格登山纪功碑

格登山纪功碑 : 位于昭苏县城西南中哈边界的格登山上。东经80°29′35″,北纬42°57′06″。“格登”为蒙古语,为“凸起的后脑骨”之意。清乾隆二十年(1755)夏,清精兵25骑夜袭盘踞在格登山上的准噶尔部上层贵族达瓦奇的叛军大营,叛军溃乱,达瓦奇南逃乌什,被乌什城主擒获。格登山之役是清政府平定准噶尔之乱的最后决胜地。为纪念这次战役,乾隆皇帝率撰碑文“ ...

• 格子烟墩驿站遗址

格子烟墩驿站遗址 : 位于哈密市大泉湾乡东南约45公里格子烟墩大坡西南约1公里,东经94°18′30″,北纬42°12′25″,海拔690米。据此地发现的“建修龙神庙记”石碑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朝廷派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清兵曾在此驻扎休整。驿站占地面积较大,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00米。中部为大片房屋建筑,是驿站的主体,房屋均为土坯垒砌而成,建在沙丘上和 ...

• 格纳腊勒克尔曼墓葬

格纳腊勒克尔曼墓葬 : 位于阿勒泰市西北约6公里,东经88°2′43″,北纬47″52°3″。有石堆墓6座,分两组均呈东西向排列,其中,有2座为长方形石堆墓。

• 疙瘩城

疙瘩城 : 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南约80公里的达坂城镇东南8公里河谷地带,疑为道光年间所筑之“盘查关”。 该城堡占地0.867公顷,分内堡、外堡两部分。外堡周长382米; 内堡周长278米,呈方形。堡墙用砾石、沙土、河泥、草皮砌筑。内堡原有房屋隔墙,现已拆除。

• 干沟岩刻

干沟岩刻 : 在霍城县北干沟。这里有一块刻绘岩石,长2.2米,宽2.9米,高1.55米,直径7.5米,上面刻绘有形状各异的17个大头羊和山羊等形象,最大者0.21米,最小者0.11米,刻痕很浅,刻工简单粗糙,为游牧民族早期的石刻艺术。

• 盖孜驿站遗址

盖孜驿站遗址 : 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盖孜村。在古代漫长的丝绸之路上,分布着许多驿站,盖孜驿站就是其中之一。该驿站有3间石头房子,已倾圮。从现存遗址看,可容纳数人住宿,可以想像其当年在古丝绸之路葱岭古道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

• 盖斯麻扎

盖斯麻扎 : 又称“圣人墓”,亦名“绿拱拜”,位于哈密市大营门西南。 墓高约10米,面南开门,建筑在一座高台地上。下部方形,上部为拱式圆顶,顶部砌有绿色琉璃瓦,四周为木柱支撑的回廊,四角飞檐,是一座融阿拉伯与汉族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物。墓地四周有围墙,墙内栽种各种树木。相传,盖斯是穆罕默德时从阿拉伯来中国传教的三贤(盖斯、吾外斯、万嘎斯)之一。三贤均 ...

• 嘎哈提岩画

嘎哈提岩画 : 位于和静县克尔古提乡嘎哈提沟中乌拉斯台沟口,海拔2 400米。岩画刻在山岩上,共两大片,约100余平方米,刻有400只羊及鹿、马、人等。所刻羊只均为食草状,低头直立,大角,短腿,长体。鹿为花角、细长腿、尖尾。山后还有牵马图。 和岩画共存的尚有3行横写藏文石刻。该岩刻年代不详。

• 嘎顺赛石堆墓

嘎顺赛石堆墓 : 位于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和丰国营牧场辖区,阿赫尔布拉克俄姆哈山西侧戈壁滩上,东经86°14′30″,北纬46°46′10″,海拔1 100米。 有石堆墓6座,分布在公路两侧,呈点状分布,直径5米左右,石堆用赭色石块堆积而成。

• 缚喝

缚喝 : 中亚古城名。《大唐西域记》缚喝,《北史》大夏之国都薄罗,《续高僧传》薄潏罗,《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缚喝罗,《求法高僧传·玄照传》缚渴罗,耶律楚材《西游录》班城,《长春真人西游记》班里城,《圣武亲征录》、《元史·太祖本纪》班勒纥,《元史·西北地附录》巴里黑,《明史·坤城传》把力黑。又《魏书·?哒传》拔底延,《吐呼罗传》薄提城,《往五天 ...

• 富宁安碑

富宁安碑 : 又称山神庙碑,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南2.5公里的巴里坤山北麓。碑体高1.33米,宽1.66米,似一卧牛形巨石,刻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当时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侵扰哈密、巴里坤,清政府派靖逆将军富宁安统兵驻防巴里坤,厉兵秣马,治地有方,安定了社会秩序,所以在此修建山神庙一座,并刻石记事,誉此为“天子”的仁德,神灵的保佑。现山神庙已毁,此 ...

• 伏宝瑟颠城Sarangani

伏宝瑟颠城 : 中亚古城名。本诃达罗支国国都,唐置条支都督府于此。故址即今阿富汗之加尼兹城。

• 那揭罗曷城Nagarahara

那揭罗曷城Nagarahara

• 冯洛守捉故城

冯洛守捉 : 唐代驻军戍所名。 亦作凭洛城守捉。《新唐书》凭洛州,贾耽《四夷路程》冯洛守捉。故址在今新疆阜康市滋泥泉。又一说在吉木萨尔县三台,又一说在乌鲁木齐市北及以西一带。冯洛守捉故城 : 位于吉木萨尔县三台镇东北5公里的羊圈子村北。故城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25米,墙基宽5米。故城两侧有护城河遗迹。冯洛守捉为唐在天山北道设立的十守捉 ...

• 巴米安城Bamiyan梵衍那

梵衍那 : 中亚古城名。《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魏书·西戎传》范阳,《往五天竺国传》犯引,《隋书·裴矩传》、《新唐书·西域传》帆延、望衍,《唐会要》失范延,《新唐书·地理志》苑阳。故址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市西约150公里之巴米安城(Bamiyan)。

• 尔沙墓地

尔沙墓地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下涝坝乡肋巴泉牧点西北3公里,东经92°17′33″,北纬43°30′02″,海拔2 381米。这是一处隋唐时期的古墓地。地表仅发现一座石桩墓,墓前立有黑色片状石,高约2.5米,宽0.3~0.4米,厚约0.2米,无任何雕凿,东南约2米处采集到夹砂陶片一块。

• 二台墓葬

二台墓葬 : 位于青河县萨尔托海乡西北约10公里的乌伦古河北岸,地理坐标东经90°03′07″~90°03′08″,北纬46°06′42″~46°06′43″。有5座石堆墓,分为两组,一组仅1座,直径10米,高1.3米;另一组4座,大者直径15米,高0.3~1.2米,小者直径4米。

• 二唐沟塔

二唐沟塔 : 位于鄯善县连木沁乡巴哥庄,又叫 巴哥塔,东经89°57′04″~89°57′05″,北纬43°08′50″~43°08′51″。二唐沟为山间季节积水的渲泄河,该塔坐落于河沟东岸边上。 塔系土坯建筑,有中心柱,东北角和东南墙留有土坯砌造的护角。东墙保存较好,底长约27.65米,顶长9.3米,残高13.65米,次为北墙,西、南墙均已倒塌。中心柱为空心建筑,残高14.25米,顶宽 ...

• 二道湾墓群

二道湾墓群 : 位于巩留县阿尕尔森乡二道湾西南2公里。东经82°23′,北纬43°26′。在长4公里、宽1公里的山梁上,有土墩墓约100座。墓葬零星分布,多为小型墓,封堆高约0.5米,直径5~10米;少量封土高1米以上,直径15~20米,封顶铺卵石。

• 二牧场石人

二牧场石人 : 位于富蕴县二牧场的夏草场,刻石为一较大的砾石,局部破损或剥蚀。仅在刻石的上部浮雕出面部轮廓及五官。脸呈圆形,眼睛小而圆,弯眉,鼻子窄小,嘴不明显。

• 额敏镇古城遗址

额敏镇古城遗址 : 位于额敏县额敏镇。东经83°38′,北纬46°31′30″,海拔高度520米。遗址地处县城中心的额敏河边,地势平坦,面积约有800米。城址原为方形,用土坯垒筑和黄土夯筑结合筑成,外墙为夯筑,夯层厚0.90~1米,内墙为土坯垒筑,似起护墙作用。内外墙顶部宽约8米,底部宽约10米,残高4米。该城始建于准噶尔部达瓦齐汗时期。现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均称额敏 ...

• 额敏河边防站岩画

额敏河边防站岩画 : 位于裕民县吉也克乡额敏河边防站。东经82°43′50″,北纬46°29′10″。海拔447米,面积约800平方米。岩画所处的山包在额敏河南岸,紧靠中哈边界,边防站的瞭望塔新建在这个山包上,周围是一些相对高度在50米左右的丘陵。岩石呈赭色,岩画就凿刻在这些岩石上,计有20个岩画点。画面较小,内容以野山羊为主,还刻有鹿、狗、人以及人射箭等图案, ...

• 多阿特沟岩画

多阿特沟岩画 : 位于阿勒泰市东南20多公里汗德尕特乡(原名喇嘛昭)多阿特沟。多阿特沟在乡西南十多公里,沟内有长达3公里的巨幅岩刻长廊,为两千多年前草原牧民遗留下来的杰作。画面上主要是各种动物,如羊、鹿、牛、马、狗、骆驼、狼、虎等,其中不乏栩栩如生者,形象生动逼真。 从内容上看,岩画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对考证中亚古 ...

• 多浪特岩画

多浪特岩画 : 位于温泉县阿拉套山南侧的多浪特境内,西南距县城约20公里。在海拔约1 700米的南北向山谷冲沟中,巨大的岩石上有多组岩画,这里草肥水美,岩画掩映在绿色中。画面内容丰富,敲凿在石壁上。 一组为一个牧人,两条牧犬,十五只北山羊,均在行进之中,牧人和牧犬驱赶着分散的羊群,形态各异。另一组是一个牧人手拿一棍棒,面对一只急跑过来的大角羊,似乎在 ...

• 独山子岩画

独山子岩画 : 位于米泉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白杨河乡独山子村。这里是天山北麓的前山地带,岩画分布在山南坡的石壁和崩塌的晒岩上,总计有200多组,内容非常丰富。画面涉及到人物及羊、马、狗、骆驼、鹿、狼等,表现了畜牧、狩猎等场景。其中一组有两个牧童、八只大角羊、一匹马、一头鹿、两峰骆驼、一条牧犬。一牧童骑在骆驼上与七只羊和一头鹿同一方向前进;右 ...

• 独山子墓地

独山子墓地 : 位于哈密市沁城乡城西村西北5公里,东经94°30′51″,北纬42°48′29″,海拔1 750米。墓地坐落在独山子山东南500米。在一条长约1公里、宽约50米的狭长坡地上,有石堆墓14座,间隔50~200米不等。 石堆高约0.3米,呈封土状,用砾石堆积而成。周围未见任何遗物,推断为汉代前后的古墓地。

• 东巴扎清真大寺

东巴扎清真大寺 : 位于鄯善县城东2公里的东巴扎回族民族乡中下河的东岸,系回族清真大寺,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是专门从甘肃兰州请来工匠建造的。面积约400平方米,下有台基,上建礼拜大殿,大殿前4根立柱,大殿上部是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中间是雕花细孔格子门18扇,为木结构。四周有粉墙青砖。该寺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遭破坏,现 ...

• 东昆仑石刻佛经遗迹

东昆仑石刻佛经遗迹 : 分布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库鲁克皮提力克塔格山北麓和祁曼塔格山等地的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范围内。1984年仲夏,考察工作者发现5处大量石刻佛经,井然有序地平排在一个长6.6米、宽1.25米、高约0.58米的长台上。长台由花岗岩圆石奠基,再由12层岩石板块间黄土砌成。每处刻经多者500余片,少者百余片。刻经石板厚度均匀,板面平整,取 ...

• 东古城堡遗址

东古城堡遗址 : 位于玛纳斯县境北部、石河子辖区一四九团场东阜城镇以西3公里,约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该古城周围是宽2米、深6米的护城河,城为方形,城墙黄土夯筑,每边长约300米,底宽2米,残高1.5米。

• 东庙尔沟遗址

东庙尔沟遗址 : 位于哈密东南约85公里的庙尔沟。曾有大佛寺一座,1931年被破坏,1938年被毁。原有彩陶文化遗迹,现已不存。

• 东庙儿沟麻扎

东庙儿沟麻扎 : 亦称奴尔阿訇墓。位于哈密90公里东庙儿沟的一座土山上。整个拱拜为青砖和土坯修建。 由于山路陡峭,运输不便,修建的土坯和青砖都是用羊驮上去的。拱拜下为方形,上为圆顶拱形,四周有围墙。墓石上用阿拉伯文镌刻着“向穆罕默德圣者的优秀后代在世上建立伟大伊斯兰事业的奴尔阿訇致敬”的铭文。相传,明万历二十年(1590),奴尔阿訇由青海西宁去阿 ...

• 东巴扎遗址

东巴扎遗址 : 位于鄯善县东巴扎回族民族乡小学后,东经90°13′~90°14′,北纬42°51′~42°52′,海拔360米。遗址与东巴扎故城遗址同处一地,故城叠压在遗址之上,现故城已残。遗址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东西宽约700米,文化积层距地表深约2米,厚0.3米。在一些断面上采集,遗物不丰富,有石磨盘1件,羊下颌骨、大动物骨和少量陶片。石磨盘仅剩一半,残长0.186米,宽0 ...

• 东地岩画

东地岩画 : 位于木垒县大石头乡东北约30公里的一座黑石山,散布于8处褐黑色岩石上,海拔1 600米。 岩画数量不多,主要以动物构成图案。其中有一图案,为一动物侧影,头部带角似鹿,尾部又似羊;另有一双峰驼的画面,颈部弯曲有半环状装饰物,尾部硕大,作了明显的夸张。

• 东阜城

东阜城 : 位于石河子一四九团场场部——东阜镇镇西2公里。呈正方形,长宽各300米,占地9公顷,城四周有宽2米、高1.5米以上的土城墙,城墙四角筑有哨楼。墙外有深2米、宽6米的环城河。此城历史上是丝绸北路的古驿道。早在唐代,这里就是通往伊塞克湖的驿站、城堡。此城现只存一片断墙残壁。

• 东破城子

东破城子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北2.5公里,东经93°03′32″,北纬43°36′19″,海拔1 643米。此城为清雍正九年(1731)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修筑汉城告竣后,又在东西两侧补修的一座小型兵城。南北长约230米,东西宽约180米,夯土筑成,夯层厚0.09~0.15米,宽5米,残高1.3~1.6米。城垣残存,城内建筑遗址均已无存。此城大约在清光绪年间倾圯。

• 大西沟庙遗址

大西沟庙遗址 : 亦称百寿山庙,坐落在霍城县大西沟乡政府所在地西北10公里的百寿山上,为清代伊犁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该庙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开始修建,五六年后竣工,塑有十八罗汉、关帝、观音、八仙等37座神龛。依山傍水,庙庙相连,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至七月七日要举行庙会,前来烧香赶会者络绎不绝。山下盖有香客住宿楼,有客房30间,可供200人住宿。直到1 ...

• 大龙口故城遗址

大龙口故城遗址 : 位于吉木萨尔县泉子街乡石涧沟(石剑沟),故又称石涧沟(石剑沟)破城。该城坐落天山北麓,地扼车师古道要冲,西城墙在大龙河岸坡顶,距河床斜高50米,地势险要。该城呈方形,边长约60米。有人认为,此城即东汉永平十八年(75)耿恭抵御匈奴所据守的疏勒城。

• 大龙口东台子古墓群

大龙口东台子古墓群 : 位于吉木萨尔县东大龙口红畦村三队。从出土文物考证,可能是古塞种人的墓群。古墓群为三处,分布在一片南北走向的卵石滩上,最大的一处有一座占地约0.067公顷的墓葬堆,地面上用卵石砌成半圆形。在距该墓葬约30米,有一个已经塌陷了的墓穴,墓深2米。经清理,内有一具完整的尸体骨骼,还有铜器、铁剑、头盔金质碎片、口铁、金环、玛瑙等物。 ...

• 大破城故城

大破城故城 : 位于米泉县古牧地乡境内,东南距乡政府约8公里。 也称“唐朝城”,或“下沙河故城”。有人认为,该城是唐轮台故城,也有认为是清代的军营,尚待考证。故城建在一片开阔地上,东临沙河,周围村庄环绕。故城占地面积约175100平方米,南北长约550米,东西宽约310米,周长约1740米。从遗址看,城墙的西面、北面保存较为完整,东面只留有偏北的一处转角,南面已 ...

• 大白杨沟岩刻

大白杨沟岩刻 : 位于伊吾县葫芦乡大白杨沟村西200米的山丘东壁上。共有岩画数十幅,集中凿刻在高3米、长约15米的岩壁上。内容以动物图像为主,还有骑者画面,形象颇为生动。岩画对面的山丘顶部,有古代石结构建筑遗址。

• 大敦故城

大敦故城 : 位于吐鲁番艾丁湖乡大墩附近,东经88°55′~88°56′,北纬42°53′~42°54′,海拔-40米。城址南北长约126米,东西宽约90米。城墙用土坯垒砌,西北面保存较好。城墙内有房址,近处多见大小圆形坑,并在周围发现厚重陶片,可能是存放陶缸之用。故城内采集物有石器、铜器、骨器、玛瑙珠等。

• 曲尔登卡木德坎布灵塔

曲尔登卡木德坎布灵塔 : 位于尼勒克县城东16公里的喀什河边,为清末厄鲁特右翼十苏木兴建的重要喇嘛庙之一。19世纪末叶,尼勒克吉仁台喇嘛昭的曲尔登卡木德坎布喇嘛赴西藏深造佛学,1893年回到尼勒克后,在喀什河边开始筹建崇寿寺。1897年喇嘛昭建成,占地0.133公顷,建在长50米、宽25米的大庙,另有庙房210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唱戏两天,香火旺盛 ...

• 达坂托维遗址

达坂托维遗址 : 位于哈密市榆树沟乡达坂托维村西150米,东经93°56′19″,北 纬 43°05′01″,海 拔1 620米。“达坂托维”,维吾尔语,意为“山脚下”。遗址南北长80米,东西宽30米,面积约2 400平方米,因修路,一些遗迹被破坏。文化堆积较混乱,仅局部能看出一些砾石垒筑的建筑残迹,地面采集到大量陶片和石器,为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 中亚岩画巡礼—— 哈萨克斯坦Тамгалы岩画

哈萨克斯坦是整个中亚地区岩画遗址最丰富、单体岩画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岩画点主要分布在四个地区,分别是中、俄、蒙、哈边境的阿尔泰地区,中、哈边境的天山以及七河地区,哈、吉边境的卡拉套山脉等地以及里海沿岸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图一 哈萨克斯坦岩画分布图其中,Тамгалы́岩画点是整个哈萨克斯坦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岩 ...

• 岗根岩画

  岗根岩画分布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北部峡谷的东西两侧,东部的岩画位于山峰底部一块突出的条状岩石上,为一幅由多个人面像组成的大型岩画。峡谷西部的岩画所在山峰,称为磴磴山,山上建有五层梯田式的建筑台基,台基上座落着巨大的寺庙殿址,这些寺庙都是辽代在建筑怀州时同时兴建的,而岩画则分布在寺庙址北侧的悬崖峭壁上。位于悬崖底部的岩画全 ...

• 白石崖溶洞遗址

一、遗址概况  白石崖溶洞遗址(又称白石崖 1 号洞旧石器遗址),是当地藏传佛教寺院白石崖寺的进修洞和夏河县著名的旅游景点,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白石崖村西北方向 400 米处达里加山石崖上,地理坐标为北纬 35°26′54.44″,东经 102°34′13.31″,海拔 3282 米。该洞穴内部空间较大,由长达 70 余米的洞穴入口及高度差异较大的 4 ...

• 达尔特城堡遗址

达尔特城堡遗址 : 在巩留县达尔特村西北部,东经82°24′,北纬43°27′05″,系清代下五旗特克斯塔柳佐领驻地。旧有夯土墙垣,长宽各约200米左右。据记载,乾隆至嘉庆年间,巩留县有特古斯塔柳佐领屯田处,即为今之达尔特村西遗堡。

• 布尔土居结木古墓群

布尔土居结木古墓群 : 位于鄯善县鲁克沁乡吐格曼博依村北,东经89°46°~89°47′,北纬42°45′,海拔约-20米。“布尔土居结木”,维吾尔语,意为“一颗桑树”。墓葬区长约1500米,宽约600米,分布约0.9平方公里。墓区中部有一些带土围的墓葬,略呈正方形,均有门。土围中有坟堆,以一个较大的坟堆为核心,其他列于左右,似表示墓主之间生前关系的亲疏或地位的尊卑。 ...

• 布提巴什协海尔故城

布提巴什协海尔故城 : 位于新和县城西南约44公里。故城地处海拔986米,呈四方形,高6米,厚3.5米,总面积3 600平方米。城有内外两道门,两门之间有4米长的通道。东南部城角已残破,被流沙掩埋,东墙外伸有3个与城墙同高的10平方米的平台,约呈45度坡形建筑。因该城形似佛头像,故名“布提什巴协海尔”,维吾尔语,意为“佛头像城”。系新和县文物保护单位,属汉唐遗址 ...

• 彩绘狩猎纹棺墓

彩绘狩猎纹棺墓 : 位于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中。 该墓为木棺,长2米,棺底、棺盖用长方形框做成,六块长0.36~0.57米、宽0.045~0.18米、厚约0.2米的刨光板,同棺底、棺盖组成一个完整的木棺,彩绘狩猎图即绘在刨光板上。画面原始粗犷,用笔简拙,类似岩画,图中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符号等,人物有男有女,有孩子,或坐或立;动物以大角羊和鹿为主,均 ...

• 查布河沟古墓葬

查布河沟古墓葬 : 位于和静县北哈拉毛墩乡天山山谷一冲积台地上。 墓葬极为密集,均为以卵石围成圆形、方形圈的石堆墓。墓室用石头砌成,口小底大形。有单人葬、双人葬,也有多人丛葬。丛葬的肢骨分离,上下叠压。出土文物多为壶、罐、杯、碟、纺轮等实用陶器,也有少量的精制彩陶。 另外还有木盘、骨纺轮、小铜刀、石器等。时代约为战国至汉代。

• 察吾呼沟古墓葬

察吾呼沟古墓葬 : 位于和静县城西约30公里的北哈拉毛墩乡境内,居察吾呼沟沟口两侧的台地。墓葬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总数有700座左右,排列异常密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静考古队在此发掘墓葬431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队在此发掘墓葬102座,取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采集到大量珍贵文物。 所有墓葬在地面上有明显的石围或石堆标志,墓穴均为竖穴石 ...

• 冰沟岩刻

冰沟岩刻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6公里的冰沟沟口,东经93°3′53″,北纬43°34′。岩画分布较分散,有十余幅,其中一幅“狩猎图”,画面人物双臂上举,双腿弯曲,胯下有一倒置的北山羊,构图别出心裁,表现出狩猎的成功和喜悦。

• 博孜墩岩画

博孜墩岩画 : 位于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驻地2.2公里,东经80°35′2″,北纬41°45′,海拔2 250米。凿刻岩画的石头有两块,系花岗岩。岩画主要内容有:车辆图,其中有一幅画面内容较为完整,车轮内刻画有4根辐条,并凿刻有象征性的车厢和辕、拉车的牵引绳索,还刻画有拉车的似马非马、似驼非驼的动物,线条凿刻得十分流畅。另一幅车辆图,只是凿刻有一只车轮, ...

• 博孜墩古墓群

博孜墩古墓群 : 位于温宿县博孜墩乡博孜墩村西北,东经80°45′,北纬41°44′57″~41°44′58″,海拔2180米。 墓葬沿山前一条干沟由东南向西北呈弧状排列,延续约3500米。一组多者10座,少则1~2座,共57座。根据地表封石状况可分为5种形制:第一种为圆形石堆墓25座,第二种为长方形、椭圆形和不规则石堆墓7座,第三种为圆形环石圈墓22座,第四种为高形或长高形环 ...

• 博斯坦托格拉克故城

博斯坦托格拉克故城 : 位于沙雅县城南约40公里的塔里乡政府东南约7公里,该故城早已废弃,现只残存东南一隅可以辨认的城垣,南墙有750米,东墙有35米,实已成凸起的土丘,高不足2米,已不知城墙的确切宽度。距城垣之外50米处尚有一土丘环绕,大概为“外墙”。因其周围为绿色的胡杨林所环抱,故称“博斯坦托格拉克”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胡杨林”。 此故城属魏晋时 ...

• 北桥故城

北桥故城 : 位于奇台县北道桥村东南。故城略呈长方形,南北墙长135米,东墙长158米,西墙长178米,城墙为夯筑。该故城东北部有一土垣,土垣北墙、东墙与外城垣重合,西墙、南墙系另筑,东西长100米,南北宽90米,均系版筑,与外城墙明显不是同一时期遗存。城内有东南、东北、西南角楼墩基,高达4米。城内出土有陶片多系西辽、元时遗物,还发现一枚石质“赤金营都间府” ...

• 北山故城冶炼遗址

北山故城冶炼遗址 : 北山故城位于库车县阿艾河与库车河交汇处的西岸,又称阿艾故城。该城为方形,内见方约85米,四面城墙高5~8米,墙底宽5米而顶狭窄,仅可行一人。 城的四角有约7米宽的突出部分,可能是当年角楼遗迹。从该城建构形制及出土文物来看,当始建于汉代。城内散布的铁渣和墙根暗红色的夯土说明故城是在原冶铁遗址上建成的。在城墙的泥土中还发现不少 ...

• 保安碑

保安碑 : 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城南约2公里的巴里坤山北麓。 碑体为一天然巨石,高1.8米,宽2米,凿刻于民国7年(1918)。碑由镇西统领多凌撰文,知县。孙光祖书写,至今保存完整,字迹清晰。记载了1865年阿古柏入侵,白彦虎卖身投靠,巴里坤军民在天山南北大部分土地落入入侵者之手的情况下,同仇敌忾,不畏强暴,英勇抗敌,坚持到清政府派兵西征,收复失地的卓著功绩 ...

• 宝昌堡

宝昌堡 : 俗称“四工”,位于乌鲁木齐市二工乡三工村。乾隆二十七年(1762)始建,属昌吉左营八屯之一,同治三年(1867)被毁。1953年时尚存有轮廓,现仅存大庙后墙庙台子数米。

• 班勒库木佛寺遗址

班勒库木佛寺遗址 : 位于墨玉县雅瓦乡阿克切克村,东南距县城28公里。遗址在一片荒滩上,约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大量零散的陶片、毁坏的壁土和一些铜钱,还曾发现过佛像、壁画等物。

• 拜依格托别森塔斯石人石棺墓

拜依格托别森塔斯石人石棺墓 : 位于布尔津县都拉依特乡,东经87°25′,北纬47°58′,海拔1 374米。 墓葬共有两座。一座为石人长方土堆墓,一座为石堆石棺墓,之间相距800余米。土堆墓东西长41米,南北宽23.5米,其东面侧立着一尊面北石雕裸体人像,高1.9米。石堆墓之石堆为长方形,东西10.1米,南北8米。石棺周缘环绕着石圈,圈宽0.7米。在石堆东北角近处,有一田石 ...

• 半截沟新石器时代遗址

半截沟新石器时代遗址 : 位于奇台县城西南45公里半截沟乡东南550米处的一个南北走向的土梁上,土梁高5~6米。遗址的表土下即为灰土层,厚1米左右,文化遗物即出于此层。灰土层下为黄色土。据初步探查,此遗址出土石器:石锤、石斧、石杵、石臼、石环、石球等,石器均为磨制。出土的陶片均为夹砂陶,陶色主要是红褐色,及少量灰色陶片。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少量表面打 ...

• 包尔海故城遗址

包尔海故城遗址 : 位于焉耆县城西偏南直线距离18公里,北距包尔海乡驻地3公里。故城基址已被挖平,地面不存在任何建筑形式,遗物发现亦很少,故其旧址不详,年代亦很难断定。

• 拜其尔村遗址

拜其尔村遗址 : 位于哈密地区伊吾县吐葫芦乡拜其尔村东一座小山顶上,东经94°44′31″,北纬43°15′37″,海拔1 690米。现存遗址破坏严重,坑穴遍布,遗物散乱各处。南北长100米,东西宽70米,主要有石结构建筑房屋、灰坑、窖穴等。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一般长5米,宽约4米,墙垣残高不足1米。有许多圆形、长方形坑穴,壁以小卵石砌筑。采集的遗物有陶器、石器等, ...

• 拜其尔铁器时代遗址

拜其尔铁器时代遗址 : 位于哈密市二道沟乡三道沟村西的一处台地上,东经93°51′,北纬43°7′33″,海拔1 520米,为铁器时代文化遗存。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50米,地表的石块堆积大多保存完整。现有石墙、房屋、窑穴的遗存。有些石墙较为完整且排列有序,有一道石砌墙基,长约50米,高2.5米,在石墙内采集到完整陶罐一个。遗址南有一南北长4.3米,东西宽3.4米,残 ...

• 拜其尔汉代遗址

拜其尔汉代遗址 : 位于哈密市天山区板房沟乡板房沟村西约1公里,东经90°0′52″,北纬42°12′6″,海拔1 940米。一条大路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由于改山造田,遗址破坏严重,在梯田田埂和山坡断崖处,均可见石器砌筑其中。路北遗址现残存面积为东西长100米,南北宽40米,存有一些低矮的残墙垣。路南遗址有一长11.4米、宽6米的长方形石圈,东墙有一门。遗址中采 ...

• 拜都拉清真寺

拜都拉清真寺 : 位于伊宁市南门,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政府拨银1万两修建。寺院占地约1 800平方米,由宣礼塔、山门、礼拜殿、讲经堂组成。礼拜殿为主体建筑,分外、中、内三层。中殿是一座510平方米的大厅,40根立柱成网格状排列,支撑着屋顶,两侧墙角各有一对通门,左右两边有八对窗户。内殿为青砖砌成的小屋,是领拜和讲经的地方。三层塔式屋顶别致新颖,有20 ...

• 白疙瘩破城

白疙瘩破城 : 位于呼图壁县白疙瘩村东的土包上,长约100米,宽约66米,城墙已坍塌,建修年代不详。

• 巴什康苏拉克细石器遗址

巴什康苏拉克细石器遗址 : 位于于田县境内,南距县城约77公里,北距该县普鲁村约10公里。遗址占地约2 500平方米,地表遍布打制石器时的遗留物,约500平方米范围内碎屑和石器较多。采集的100多件石器标本以细石器为主,有石核、石叶、石镞、刮削器等,石核多为扁长形,大小不一;石镞锋面尖锐,呈树叶形;刮削器有直、凹刃、圆头等各种形状,这些标本多数没有再加工的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