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精进寺塔

769    Ⅲ-472   精进寺塔        唐至宋    陕西省澄城县澄城精进寺塔又名宝塔,是一座古建筑,属于陕西名塔。座落在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因建于原精进寺院内而得名。据《澄城县志》(韩志)记载:唐肃宗李亨从公元756年至761年共在位6年,此塔从始建至今已有1240多年的历史。通过史料考证证实我县精进寺佛塔创建于唐代,而在宋 ...

• 麟州故城

麟州故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城北20公里,又名杨家城。唐开元十二年(724年)置州于此,至北宋乾德初。麟州故城分内、外城,外城周长约4公里,东、南、北设三门(内城亦设南、北两门),西面临绝壁。当年为保证军民饮用水,城内东北挖有井二口,一口略大,周8米。东门外原有真武庙,城东南约70米处古时有大松两株,宋时以此称神木寨。元以寨命县名。今存城垣 ...

• 法门寺遗址

法门寺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107公里 。法门寺约有1700多年历史,相传创建于东汉桓灵之间(2世纪中期),弘盛于唐代,为李唐一代安置释迦牟尼真身指骨的四大著名寺院之一 ,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是南北朝至清代古遗址 。法门寺砖塔,塔高46米,共13级,塔身呈八菱形,塔基周长50多米 。 ...

• 镇北台

镇北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 之称。有诗云“万里长城的一块坚硬脊椎骨镇北台、永在”、“上台下台演王朝 进戏出戏扮将士”。镇北台据险临下,控南北之咽喉 ...

• 泾阳崇文塔

崇文塔,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崇文塔景区内,巍然矗立于泾河北岸,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泾阳人尚书李世达倡导主持,南京镇江工匠官施工所建,是中国最高砖塔。崇文塔属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层,总高度87.218米,根据八卦悬顶的古建筑原理设计,从塔下至塔顶全部用青砖修建。崇文塔为全国保存最好的砖塔之一。崇文塔历史久远 ...

• 玉华宫遗址

玉华宫遗址,位于今中国陕西省铜川市,是唐朝初期兴建的“离宫”之一。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五月,原名“仁智宫”。唐太宗时在原仁智宫的基础上继续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完成。此外,唐太宗还令王孝积于显道门内建紫微殿十三间。玉华宫遗址,2001年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华宫遗址,座落在子午岭南端的山谷中,北依陕北黄土 ...

• 东渭桥遗址

东渭桥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高陵县耿镇白家嘴村渭河南岸2.6公里处,北接渭北,南通长安,是唐渭河三桥之一,是唐代(618年—907年)都城长安城通往渭北的重要通道。1967年当地群众在挖土取沙时发现了《东渭桥记》残碑1方,据碑载,东渭桥建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由京兆尹主持修建。 陕西省文管会和高陵县文化馆于1978、1980年两次 ...

• 府州城

府州城为陕北著名的古代军事要塞,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东部,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的鏖战之地。城墙始建于五代后唐时期,北宋曾多次修葺,一直沿用。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武德年间设府谷镇,天祐七年(910年)升镇为县,次年设府州。府州城建于黄河北岸的石山梁上,负山阻河,地势险峻,历史上曾为宋、辽、西夏、金 ...

• 武侯墓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建兴十二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与魏司马懿在渭河两岸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汉中的定军山下。诸葛亮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 ...

• 华清宫遗址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包括原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宫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更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 ...

• 昭仁寺大殿

大殿面阔三间,10.6米,进深三间六架椽,10.5米,殿高约8.5米,单檐歇山顶。基座高1米,前有月台。大殿平面用檐柱12根,柱头用阑额、普柏枋联接,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昭仁寺大殿,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俗名铁佛寺。在陕西省长武县城关镇。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历代多次重修。原寺已毁,现存大殿为宋代重建。该殿梁架结构颇为特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 ...

•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是古代连接关中与汉中的一条要道。因取道褒水、斜水两河谷,贯穿褒斜谷而得名。起自汉代褒中县(今陕西省汉中市与勉县交界处)褒口、经三交城、赤崖,溯褒水 河而上,出斜谷至眉县,全程235千米。褒斜道为秦昭王时所开,当时人们凿石架木,修筑栈道,历代以业,多次增修。石门在褒斜谷两端。北端为大石门,在眉县;南羰为小石门, ...

• 长乐公主墓

  从韦贵妃墓下来,径直向南来到了长乐公主墓,与前者不同,这座墓葬为堆土成陵,规模不及前者。  长乐公主墓1986年被盗,同年进行发掘,发现了众多精美的壁画,其中云中车马图与仪卫图最具代表性。此墓虽然只有一个墓室,却在甬道处有三座石门,仅此一例。在墓室中仅有棺床,未见石椁,在顶部西南侧有盗洞。  长乐公主墓南侧是一道沟,向西南可以望 ...

• 苏武墓

苏武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龙门村。代有封修,题书、碑、碣殊多。清乾隆巡抚毕沅题碑,同治间(1862-1874)知县陈尔茀等题碣。40年代末尚有围墙、院落、门楣,后被陈,仅存墓冢,高约1.5米。197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遂立标识,确定保护范围,划定墓面积330平方米,设门楣建围墙。1938年,菲律宾华侨成立 ...

• 细君公主墓

细君公主墓是江都王(今扬州)刘建之女的墓葬。细君公主是江都王(今扬州)刘建之女。元封年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以汉室公主远嫁于乌孙昆莫(王)猎骄靡,封右夫人。后因猎骄靡年老,依俗将细君公主赐其孙岑陬为妻,公主筑一宫室于夏都(今昭苏草原)。太初三年(公元前101年),细君病故。据专家考证,公主就安葬于此。2004年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 ...

• 李白墓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太白镇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墓地,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迁葬于此 。李白墓占地100亩,分前、中、后三个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盆景园等景点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现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风格,“宋碑”则详细记 ...

• 姚兴偶陵

偶陵,是五胡十六国后秦开国皇帝文桓帝姚兴的陵墓。416年二月,姚兴去世,其子姚泓秘不发丧,姚泓杀死姚愔、吕隆、吕超后,再给姚兴发丧,葬在偶陵。姚兴墓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城东五里大纪村,今麦张村附近,占地约三千平方米。

• 卫青墓

卫青墓,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墓。卫青墓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北,在茂陵东北1000米处,东侧是霍去病墓。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北坡中腰有平台。墓为山形,《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为冢象庐山。”历史沿革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 ...

• 南郭寺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葱茏,古柏参天,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  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写下一百余首赞美诗,其中"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 ...

• 李广墓

李广墓  李广墓在甘肃天水,是当年北击匈奴的边疆,也是伏曦的故里。刚到天水时,并不知道李广墓在这儿,后来看到城市简介,才决定去一趟。  甘肃的景色有个特点,就是缺水,全是黄土旱地,无论是塬子上的小镇还是处在峡谷里的城市,居民都有接雨水的习惯,不然生活用水不够的。河川里只留下千百年来一道道洪水冲刷的痕迹,残留在谷底沟壑里的只有涓涓 ...

• 北魏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在洛阳市北8公里处的邙山上,位于洛阳古墓博物馆西院,是一雄伟壮观的大冢,由于此冢的存在冢西的村庄便命名为“宣武村”,后改为“冢头村”。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国以来经国家批准科学发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我国挖掘开放时代最早的帝王陵。宣武帝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公元499年~515年在帝位,继承了其父的一系列改 ...

• 汉敬陵

汉章帝敬陵位于在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西北的邙山上,俗称“二汉冢”。章帝,东汉皇帝。名刘炟。明帝五子。公元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凡十四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章帝在位期间注重民事,平徭减赋。并且诏郡国举行明经,使儒学日盛。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东汉章和二年正月(公元88年),章帝病逝于洛 ...

• 班超墓

班超(公元32年至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人,班固弟,东汉名将,封定远侯。墓葬位于今河南洛阳孟津。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从窦固击北匈奴贵族,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他攻杀了匈奴派驻鄯善的人员,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章帝初,北匈奴贵族在西域反扑,他在疏勒等地坚守。后得东汉政府援军,联合当地力量,开始反击 ...

• 休屠城(三岔堡城遗址)

休屠,凉州古称。也称屠各、酋涂,亦作浮图,休屠。按浮屠浮图。皆即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与佛图、浮屠同为佛陀的另一音译。意译为净觉。也是寺塔的别名。《广弘明集》‘浮图,或言佛陀,声相转也。译云净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也。’另,《佛说十二游经》云‘为佛作精舍,作十二佛图寺、七 ...

• 迎祥观

著名道教庙宇。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原名景龙观。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并改观名为“迎祥观”,如今该观的殿宇建筑已不复存。原址现有迎祥观巷。迎祥观位于西安西大街中段北侧,北广济街口东侧。为一“丁”字形小巷,名称源于著名道教庙宇。迎祥观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原名景龙观。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有人在 ...

• 明南京城

▲ 明南京城 仪凤门明代早期的都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原名应天府城,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始建于朱元璋称帝前两年的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洪武二年(1369)大规模兴建新城和宫城,费时4年,以后又继续建造各主要城门和“后湖城”,到洪武十九年初步完工。洪武二十二年又加筑了外郭城。▲ 明南京城平面图如果连外郭城在内,明南京城可 ...

• 明中都城遗址

▲ 明中都护城河遗址明太祖朱元璋在其故乡临濠所建都城的遗址。位于安徽省凤阳县。朱元璋即帝位以后,建都南京,而以临濠为中都,于洪武二年(1369)开始兴建,至洪武八年停建。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未形成政治中心,但它在城市规划上的某些布局,包括宫城内的宫殿布局,却影响了明北京城的规划。该址在1949年以前,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1982年国务院 ...

• 元大都遗址

▲ 元大都遗址元代都城遗址。在北京市旧城的内城及其以北地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至元十一年建成宫城,至元十三年建成大城。至元二十二年颁布从金中都旧城迁居大都新城的占地办法,开始全面营建大都。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大都城的规模已基本定型,成为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元大都遗址平面复原图其城市规划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都城发展 ...

• 马王堆汉墓

▲ 上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冢”。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 ...

• 明孝陵

▲ 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的钟山(紫金山)南麓独龙阜。始建时间不明,仅知洪武九年(1376)和十四年曾两次拆迁该地的蒋山寺和宝公塔,让地建陵。洪武十五年九月皇后马氏葬入,始有孝陵之名。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主体建筑孝陵殿等。▲ 明孝陵 下马坊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死,与马氏合葬。全部陵墓工程延续到永乐三年(1405)方全部完工。皇 ...

• 唐惠陵

唐惠陵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哥李宪的墓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中国古代对太子(未来皇帝)的册立有 “立长不立幼”的传统,李宪身为长子本当被立为太子,但他后来主动把太子之位让给了有能力有才学的三弟李隆基(即唐玄宗)。玄宗感他的恩德,在大哥去世之后,追谥他为“让皇帝”,并陪葬父亲睿宗的唐桥陵之旁,称墓为惠陵。老百姓则因他主动让位,感其诚而称他 ...

• 唐光陵

光陵,为唐穆宗李恒的陵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北13公里辛子坡村北的尧山之上,海拔1091米。光陵依山为陵,周围20公里。陵园南北二神门距离2900米,东西二神门距离2350米,陵园呈东西窄、南北长。现存西南角阙遗址,底径12米、高1.5米,位于皇边村北,南神门北20米为献殿遗址。范围东西300米、南北150米,遗址内有清代毕沅书的唐穆 ...

• 唐章陵

章陵,唐文宗李昂的陵墓,位于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天乳山又名西岭山,海拔783米,孤耸而立于台塬上。章陵即修建于天乳 山之阳,陵园封内22.5公里,下宫去陵1.5公里。在富平县西北10000米天乳山永闰乡洪波村封内22500米下宫去陵三里陪葬一墓为杨贤妃墓,陵东南陪葬有杨贤妃墓,封土早年夷平。1956年8月6日,陕西 ...

• 唐端陵

端陵是唐武宗李炎的陵墓,位于陕西三原县徐木原西边(今三原县徐木乡桃沟村东北),东距唐高祖李渊献陵约5公里,西北距唐代宗李豫元陵约6公里。李炎(814-846),是唐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唐文宗李昂之弟。继文宗为唐代第十六任皇帝,公元840年至846年在位。唐宪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814年7月7日),宣懿皇后韦氏生于东宫,初名李瀍(chan)。长庆元年三 ...

• 唐贞陵

唐贞陵位于陕西泾阳县白王镇崔黄村东北,北仲山南麓。寝宫位于东、西陵沟之间的一座山头内。墓道口海拔889米。墓主为唐宣宗李忱。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依山凿陵,陵周筑城垣,陵城占地629万平方米。1984年,县文教局在秦俑钻探队协助下钻探勘测发现.陵城形状不规则。南城垣走向平直,长1330米。东城垣南段平直,北段 ...

• 唐简陵

简陵,位于富平县西北三十公里长春乡紫金山上(又名虎头山),懿宗的陵寝就在主峰下,海拔889米。咸通十四年(875年)七月戊寅病死,乾符元年(874年)2月,葬于简陵。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孝皇帝。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漼(公元833-873年),宣宗长子,母晁皇后。始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年)8月被宦 ...

• 唐靖陵

靖陵是唐僖宗李儇的陵墓,也是西安唐十八陵中年代最晚的一座,以及唐陵中唯一一座进行考古发掘的帝王陵,也是唐代帝王陵墓中最后一座以“堆土为陵”形制建造的陵墓。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陵位于陕西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乾县铁佛乡南陵村境内,为唐僖宗李儇墓。靖陵封土为覆斗形,高7米,方圆20公里。陵园原残存石 ...

• 唐景陵

景陵是唐宪宗李纯和孝明皇后郑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西北7公里的金帜山。李纯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春正月,李纯暴崩于大明宫中和殿,终年四十三岁,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庙号宪宗,葬于景陵。陵门西3公里为桥陵,东19公里为泰陵。景陵依山建陵,座北向南,陵园布局与其他唐帝 ...

• 唐庄陵

唐敬宗庄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十五公里陵前乡柴窑村东250米,附近地面海拔515-520米。庄陵平地起冢,陵台底方形,边长57米、高17米。敬宗李湛,在位期间,游宴无度,荒于国政。他依然宠信宦官,贪图安逸,击球玩乐,留恋女色,不问朝政。还迷信道士,企图长生不老。曾派宦官往湖南、江南等地采药;派道人杜景先往淮南、岭南等州求访异人,甚至还在内宫 ...

• 唐崇陵

唐崇陵是唐德宗李适(742-805)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北45公里处的泾阳县蒋路乡的嵯峨山南麓。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二十三日,李适(发音为:Kuò)驾崩于皇宫中的会宁殿,时年64岁,庙号德宗,葬于崇陵。崇陵在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0公里嵯峨山上,陵周围约20公里,崇陵依山为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墓冢高突,全用方型和长方型青石迭砌而 ...

• 唐丰陵

丰陵,为唐顺宗李诵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位于今陕西富平县东北约20公里处的金瓮山之阳(今曹村乡陵村),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东北距唐睿宗之桥陵26公里。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唐泰陵

唐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元献皇后杨氏合葬墓地,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处五龙山余脉金粟山南,唐泰陵以山为陵,山腹中建造墓室,四周绕陵筑墙,气势磅礴,典型的大唐皇陵风格。陵区除唐玄宗和杨皇后主陵之外,还附葬宦官高力士陪葬墓。经专家考证,泰陵建制仿唐长安城,规模宏大,虽经一千多年风雨,现在神道两侧三十四对石刻基本保存完好,具 ...

• 唐定陵

唐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太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唐定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平县凤凰山的狮子窝村北,南距 ...

• 唐献陵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公元566—公元635)的陵寝。唐贞观九年(公元635)五月,李渊卒,十月葬,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该陵座北朝南,封土为陵,呈覆斗型,平面呈长方形,陵园为夯筑城恒,四面各壁一门,门外各置石虎一对。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现存有封土67座,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唐献陵 ...

• 唐建陵

建陵是唐肃宗李亨、章敬皇后吴氏、韦妃合葬的陵墓,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肃宗建陵位于礼泉县建陵镇凉马村。位于咸阳城西北50公里处、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海拔783米的武将山南麓,因山为陵。东与九嵕山昭陵遥相对峙,西与梁山之乾陵隔川遥望,北面群山叠嶂,南面是层层梯田和广阔的沃野。爆发"安史之乱"的次年(756),李亨即位于灵武。在位期 ...

• 康陵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7.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汉平帝刘衎墓。刘衎(前9~5)为汉中山孝王刘兴之子,9岁即位,在位5年。时大司马王莽辅政,嫁女为帝后。不久用药酒毒死平帝,结束了西汉王朝的统治,改国号为新。康陵东西横距216米,南北纵距209.7米,高30.6米。王皇后在平帝死后不肯改嫁,投火而死,葬于康陵东南500米处。汉平帝康陵 ...

• 义陵

义陵,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汉哀帝刘欣的陵墓。位于咸阳城北6.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南贺村。刘欣(前25~前1)为汉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因汉成帝无子,立为太子。20岁即位,时值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烽火燃至长安,饥民持火上屋,击鼓呼号。刘欣在位6年病死,葬于义陵。陵冢为覆斗形,底部周长900米,高30.41米。陵东封土为傅皇后陵。有陪葬墓15座。义陵 ...

• 延陵

汉延陵,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马家窑村。汉成帝刘骜墓。成帝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31年)初春,开始在长安城西北的渭城延陵亭部修陵,因此取名延陵。延陵陪葬墓有东北约600米处,有汉成帝班婕妤墓、许皇后墓、赵飞燕墓,当地群众称为“愁女坟”或“愁娘娘坟”。刘骜(前51~前7年),字太孙,汉元帝之长子。母王皇后。 ...

• 渭陵

汉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陵墓。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前40)。陵园近方形,南北410米,东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底边长约120米,顶边长50米,高29米。今陵冢顶部已塌陷。在陵北300米,发现一建筑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建筑墙基、平铺方砖居住面和路面遗迹 ...

• 平陵

平陵是汉昭帝刘弗陵和孝昭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墓。陵冢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周长2700米,高29.2米。西有上官皇后陵。原有陪葬墓57座,现存23座。主要有窦婴墓、夏侯胜墓、朱云墓、张禹墓、韦贤墓等。平陵,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西6公里处秦都区平陵乡大王村。平陵是汉昭帝刘弗陵和孝昭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墓。刘弗原名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是 ...

• 阳陵

阳陵,又称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西安市高陵区三县区。阳陵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修建时间长达28年,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千米。1963年4月,阳陵被公布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霸陵

霸陵汉孝文帝刘恒和窦太后 西汉孝文窦皇后合葬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霸桥区席王街办毛窑院村,当地人称为“凤凰嘴”。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通过考古研究认为霸陵位于“江村大墓”,属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霸陵在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东南57公里处,是两座西汉长安城东南 ...

• 安陵

汉安陵为汉惠帝刘盈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东18公里处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安陵为覆斗形,底部周长725米,高25.22米。陵西北150米处为张嫣皇后墓,因吕后死后张嫣被废,封丘很小。陵北白庙村一带有邑城遗址,陵东还有12座陪葬墓。汉安陵是汉惠帝刘盈的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安陵规模较小, ...

• 张掖木塔

木塔位于张掖市有名的万寿寺内。查阅史料,万寿寺大约创建于北周,后在明永乐、清康熙年间均重修过,是张掖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地方志记载,古时万寿寺规模相当可观,内有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有五百罗汉,二十诸天,“以像呈丈六金身,千佛耸百尺高阁”。来历木塔的来历,《重修万寿寺碑记》记曰:“释迦涅槃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千四百粒。阿育王造塔 ...

• 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俗称“六世班禅塔”,是现今北京名刹西黄寺最辉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也是西黄寺名扬于世的主要标志,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在藏传佛教界乃至于佛教界均属上乘,是我国著名的佛塔建筑之一。城塔简介西黄寺是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 年),为清代达赖和班禅在京驻锡地。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为表明拥护清 ...

• 海宝塔

海宝塔,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北塔路北塔村的海宝塔寺内。又称赫宝塔、黑宝塔。因其与银川市西的承天寺塔遥遥相对,俗称北塔。 据考证,海宝塔始建于北朝晚期至隋唐年间。海宝塔坐落于海宝塔寺中轴线上,坐西朝东,占地368.6平方米(塔基面积),是一座方形九层十一级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全部由青砖砌筑,通高53.9米 ...

• 塔尔寺如来八塔

藏语称“衮本贤巴林”, 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莲花山坳中,距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院简介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

• 曼飞龙塔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通体洁白如雪,又称"白塔”。 曼飞龙塔,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勐龙的曼飞龙村后山上,因其所在地而得名,一称飞龙白塔。曼飞龙塔始 . ...

• 金刚座舍利宝塔

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建造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8世纪)。 该塔以砖石为结构建造,塔高约13米,建造在台基上的长方形金刚座,下面是须弥座,束腰部分是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身下部镶嵌蒙、藏、梵三种文字所书的金刚经文,字体非常工整 ...

• 北海白塔

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 ...

• 土塔

土塔坐落于张掖市大佛寺东侧,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块、土坯混造土木结构,其造型仿北京妙应寺白塔。此塔初建于明代,突出特点是在第一、第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民国十六年张掖地震时顶部被毁。上世纪80年代,张掖文化部门根据原状进行修复,全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总高为33.37米,立于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上有三层须弥座,中间须弥座周围 ...

• 永祚寺双塔

永祚寺双塔,又名凌霄双塔,是山西省会太原现存古建筑中最高的建筑。位于太原市城区东南向山脚畔。永祚寺内的两塔犹如一对孪生姊妹,相映成趣。凌霄双塔还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别称—文笔双峰。 这两座形同孪生的姊妹塔,一个是先建的“文峰塔”,一个是后建的“舍利塔”。双塔巍峨俊秀,是我国双塔之最。永祚寺双塔,雄伟异常,双双耸立如笔,故有“文笔双塔 ...

• 邵阳北塔

邵阳北塔,建于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高26米,七级八角,砖石结构,铁顶,位于中国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是我省唯一一处古塔“国宝”明隆庆四年(1570)吴兑、高冈凤等筹建,明万历元年(1573)动工,万历十年(1582)由知府胡梗主持竣工。塔高26米,七级八方,砖石结构。塔内宽敞,有砖砌旋梯、可登塔顶。石基插地,底层可容百人。一至三层塔檐斗拱 ...

• 飞虹塔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是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中国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五彩琉璃塔 。飞虹塔始建于汉代,前身是阿育王塔。现塔为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始建,嘉靖六年(1527年)完工,历时12年建成。飞虹塔平面八边形,是有十三檐的楼阁式佛塔,高47.6米。除底层 ...

• 广德寺多宝塔

广德寺多宝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为砖石结构,通高16.8米,塔座平面呈八方形,边5.5米,高7.26米,以青砖平砌广德寺多宝塔,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城西13公里处建于明弘治七至九年(1494~1496)。文物保护广德寺多宝塔,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石结构广德寺多宝塔,为砖石结构,金刚宝座式,通高16.8米,塔座平面 ...

•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为中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塔所在地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时因避雍正帝胤禛之讳,改名大正觉寺,寺于20世纪初被毁;塔建于明代成化九年(1473),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真觉 ...

• 妙湛寺金刚塔

妙湛寺金刚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穿心塔”,坐落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昆明市东郊的官渡镇,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妙湛寺金刚塔建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和1982年曾进行过两次修葺。该塔全部以沙石砌筑,塔基呈方形,高4.8米,边长10.4米。基台下有东、西、南、北4道券门十字贯通,可 ...

• 六胜塔

六胜塔,又称万寿塔,俗称“石湖塔”,位于福建省位于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元代建筑物, 在历史上起着海上航标的作用,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胜塔又名万寿塔、石湖塔,巍然屹立于泉州湾入海处———蚶江石湖金钗山上,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座灯塔。塔高36.06米,底围47米,花岗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八 ...

• 普陀山多宝塔

普陀山多宝塔也称太子塔,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的普济寺东南,海印池附近,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它与法雨寺中明朝南京故宫惟一存世的宫殿建筑九龙殿、杨枝庵中根据初唐著名大画家阎立本绘的观音画像刻成的杨枝观音碑和佛顶山上稀世物种鹅耳枥树,合称为“普陀四宝”。建于元朝元统二年(公元 ...

• 四祖寺塔

四祖寺塔为唐、宋古塔,位于湖北省黄梅县大河镇四祖寺村,共三座,形制各异,是佛教禅宗重要遗存。四祖寺塔为唐初佛教禅宗四祖道信道场,始建于唐武德七年(624),明正德、万历、清同治年间多次重建,终毁于兵燹。现存毗卢塔、众生塔、衣钵塔、灵润桥、四祖殿、蕉云阁及多方摩崖石刻。四祖寺塔,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背景 ...

• 美榔双塔

美榔双塔系元代古塔,俗称“姐妹塔”,位于海南省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东南面。据《正德琼台志》记载,元代人陈道叙有二女,长女出嫁,次女出家为尼。他为了纪念二女而建此塔,一座为平面呈六角形长层,现存六层,仿木结构阁楼式。建筑结构每层有塔檐上连平座,自一层至三层,每层檐下有圆柱12条,并设有斗拱承托着枋。从第四层起,各层只见外壁隐出半圆倚柱 ...

• 昭关石塔

昭关石塔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建成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长江路南。昭关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塔高4.69米。塔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 ...

• 安阳天宁寺塔(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古城内西北隅,高38.65米,周长40米,因塔建于天宁寺内,原名天宁寺塔;又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东北方,作为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已有一千余年历史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五层八面。浮屠五级上有平台,下有券门,每层周围有小园窗。塔坐落在一个高达二公尺的砖砌台基上 ...

• 五台山大白塔

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座落在塔院寺内,实际上塔院寺也因其得名。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北海的白塔塔高35.9米左右,而五台山的这座白塔塔高达50余米,全为实心修筑,建成实心塔是因为佛教讲究的就是诚心实意。大白塔在2004年耗资 ...

• 开元寺双塔

开元寺双塔,中国古代佛塔。位于福建泉州市西街开元寺,东塔名镇国,西塔名仁寿,耸立于东西广场,相距约200米。东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为木塔,宋宝庆三年(1227)改建为砖塔,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重建,改为石塔。高48.24米, 塔基须弥座上有浮雕的释迦牟尼本生故事30多幅。塔身的每一门龛有浮雕的佛像,雕工精细,神态生动。西塔始建于五 ...

• 飞英塔

飞英塔是一处始建于唐代的传统古建筑。被誉为湖州三绝之一。雄峙在湖州市东北角上。千百年来,以其“塔里塔”的独特结构而闻名遐迩。历史由来据志书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有僧名云皎,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又名泗州大圣菩萨)所授“舍利(注:指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骨)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88 ...

• 瘗发塔

六祖受戒后,住持僧法才随即把六祖头发瘗藏树下。上盖8面7层发塔。现发塔平曲作八角形,7级高7.8米,以石基灰沙砖筑成,仿楼阁式塔,各面设佛龛佛像,粉墙上隐起红色 木兼 柱、角柱、柬额,柱头坐方栌斗承梁尖而无普柏枋,斗欹下内幽页 下施皿板。素身瓦面弧度优美,上作八角攒尖顶。因颇有唐风,有人认为基本为原构。但塔形秀丽,基座为红色砂岩。未见其 ...

• 源影寺塔

源影寺塔,位于河北昌黎县城内西北隅,因塔所在地有一“源影寺”而得名。源影寺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其建筑结构精细,造型优美,古朴壮观。远望古塔,雄伟壮观,特别是在晚霞辉映时,更显得瑰丽多姿。2001年,源影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源影寺塔,在碣石古十景中被称为\"霞晖窣堵\"的源影寺塔位于河北省昌黎县城西北隅古 ...

• 天宁寺三圣塔

天宁寺三圣塔,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作为金代古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基座南面一券门上方 ...

• 凌霄塔

原名「慧光塔」,因系砖木混合结构,又称「木塔」;坐落於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大众街北侧,为正定古城八大寺院之一,是天宁寺内的重要佛教建筑遗存。塔始建於唐咸通初年(八○六年),北宋庆历五年(一○四五年)重修,金皇统六年(一一四六年)再建,明、清均有修葺,现存为宋、金建筑。 霄塔磅礴豪放,直插云际,是我国现存最高的木制阁式古塔。塔身九级, ...

• 齐云塔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金代重修。齐云塔在洛阳白马寺山门外东南约200米处,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塔的造型具有唐、宋时期密檐楼阁式塔的特点,并采用了仿木结构做法,对研究金代建筑特征、尤其是中原地区金代砖塔结构特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从塔的造 ...

• 广惠寺华塔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高阜之上原来的广惠寺内。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文物保护广惠寺华塔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南大街路东。 1933年 4月,梁思成对该塔进行调查 ...

• 石塔寺石塔

石塔寺,位于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寺山门外10米处,处于寺的中轴延长线上。始建于南宋乾道五年至八年(1169—1172年)。寺院内尚存有古火井遗址,具有一定的科技史价值。2001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塔寺石塔,位于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高兴村石塔寺山门外10米处,处于寺的中轴延长线上,原名“释迦如来真身宝塔”。该塔始建于11 ...

• 临济寺澄灵塔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年),是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修建的,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临济寺澄灵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塔简介临济寺澄灵塔,为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30.47米,建在八角形砖砌基台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再上是砖砌须弥座。束腰 ...

• 郭子仪墓

郭子仪墓,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建陵(唐玄宗三子李亨陵墓)西南二公里的昭陵乡坡阳村。郭子仪以平定“安史之乱”,安邦定国的历史功绩受唐肃宗、代宗等皇帝的重用,死后陪葬于唐肃宗的建陵。郭子仪墓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建陵(唐玄宗第三子李亨的陵墓)西南2公里的昭陵乡坡阳村武将山。郭子仪墓(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  郭子仪(697—781),字子仪, ...

• 六榕寺花塔

花塔坐落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寺内。花塔为砖木结构,平面八角形,外九层、内十七层,楼阁式,高57.6米。塔身为井筒式结构,底层直径12米并有副阶。花塔整塔朱栏碧瓦,丹柱粉壁,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标志性建筑。花塔始建于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后毁于大火。北宋绍圣(公元1097年)重建。1980年对花塔进行修葺时,在塔壁中发现印有北宋年号 ...

• 彬县开元寺塔

彬县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内,俗称“雷峰塔”。该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底层每边长5.6米,通高47.84米,单壁中空。彬县开元寺塔,底层辟南北二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四个券门,上下位置逐层相错,每层均作仿木结构三间,每层均叠涩出檐,塔顶为砖砌攒尖顶,上置铁质塔刹。彬县开元寺塔,也称“彬塔”、“彬县塔” ...

• 云接寺塔

云接寺塔坐落在辽宁省朝阳市城东南15里的凤凰山云接寺内,因山上、山下均有寺塔,此塔又称为中寺塔。该塔属辽代兴中府境内佛塔。1963年09月,被列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该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塔顶四个部分。塔座为须弥式,四面各有一假门 ...

• 辽阳白塔

辽阳白塔,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站前街道白塔公园内。因塔檐间立壁和塔腰八面均涂有白垩,故称白塔。 建于辽朝时期 。辽阳白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砖塔,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项四部分组成,高70.4米,塔檐逐层内收,檐角悬风铃,檐间置铜镜;塔顶仰莲承覆体,最后以刹杆装饰火焰、相轮、宝珠结束。从风格上看,辽阳白塔的建筑是辽代风格,筑塔的 ...

• 释迦文佛塔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广化寺东侧,建于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塔高约30米,五层八角形,石构。释迦文佛塔,仿木楼阁式建筑,外形玲珑,古朴庄重。须弥座束腰间浮雕着观音菩萨。各层塔檐薄而长,轻巧美观。檐下两层迭涩,浮雕凤凰、双头羽人、飞仙及奇花异草等图案。塔内为八角空心室,宽敞明亮。佛塔简介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 ...

• 庆化寺花塔

庆化寺花塔位于涞水县北洛平村北 2.5 公里的龙宫山南麓 , 矗立在原庆化寺山门外正南约 100 米的山 崖平台之上。现庆化寺已毁 , 仅存此塔。庆化寺花塔,为砖结构 , 通高13米 , 围长19.2米 , 八角形基座 , 基座上须弥座高3.4米 , 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每面均设壶门两个内雕吹、拉、弹、舞等形态各异的乐伎 , 束腰以上用双抄五铺作专雕斗拱承托平座 , 平座 ...

• 天宁寺塔

天宁寺塔是中国辽代佛教建筑。在北京西城区(原宣武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塔简介天宁寺塔,据清《日下旧闻考》引旧籍考证,寺始建于5世纪北魏孝文帝时,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 (602)称宏业寺。唐开元改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更名大万安禅寺。元代寺院毁于兵火,殿宇无存。明永乐时重修,宣德间改今名。天宁寺坐北朝南,现存古塔 1座,清代重建山门 ...

• 青峰塔

青峰塔,又名五十家子塔,属辽代兴中府安德州境内佛塔。该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县西营子乡五十家子村西,山势较缓的柏山顶上,山下现存辽代安德州城址,东有小凌河支流双龙河由北向南流过。青峰塔是辽宁仅存的五座方形辽塔之一,始建于辽圣宗统和八年(公元990年)。为辽代密宗金刚界佛塔。该塔为方形砖筑、空心十三级密檐式塔,塔身南面砌有抱厦。维修前残高2 ...

• 南安寺塔

南安寺塔,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城南门内西侧,始建于北魏,后存为辽代重建物。2001年6月25日,南安寺塔作为辽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南安寺塔,是一座始建于北魏佛教盛行时期,重修于辽代的8面13级实心密檐砖塔,因坐落在南安寺,故名南安寺塔。此塔上下浑然一体,巍峨矗立,宛如一幢造型精美、典雅庄重的阁楼。 该 ...

• 开福寺舍利塔

福寺舍利塔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俗称“景州塔”,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景县旧城内西北角,是早已废圮的开福寺内的主要建筑之一。开福寺舍利塔是一座北宋时期(公元960~1127年)建筑风格的石塔,是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物。开福寺舍利塔是大型砖塔,呈八面棱锥形,共13层,总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塔顶装有铜铸葫芦,高2.05米,葫 ...

• 水西双塔

水西双塔,坐落在安徽省泾县城西2公里水西宝胜寺左右两侧,这里地处泾水(古称赏溪)以西,故称“水西”。古代这里是佛教胜地。水西双塔,一为大观塔,一为小方塔。水西双塔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2001年,水西双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 ...

• 崇觉寺铁塔(济宁铁塔)

山东济宁铁塔,又称崇觉寺铁塔。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崇觉寺内。铁塔建于北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七层。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重修,并增筑两层,塔身下部为砖砌八角形基座,通高23.8米,铁塔本身的高度仅十余米。该塔为我国现存宋代铁塔中最高的一座。基座南面开门,室内砌八角形藻井顶,置有宋代千手佛石像和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的塔铭。山东济 ...

• 广教寺双塔

广教寺双塔,亦称敬亭双塔,位于安徽宣城北面2.5公里的敬亭山南麓,双塔始建于北宋绍圣3年(公元1096年),双塔东西对峙,相距26.9米,形制相同,均为平面方形的仿木楼阁式砖塔。广教寺双塔为一对并肩比立、独特罕见的方形古塔。这种既沿袭了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建塔风格,又具有宋代建筑特征的塔,在中国宋代古塔实物中为仅存的一例。双塔的实体虽然多有残破 ...

• 大明塔

大明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南城村辽中京遗址内。原名应为大宁塔(尚有清乾隆《题大宁塔诗》存世,大明属谐音误读)距赤峰120余公里,距宁城县天义镇20多公里。辽中京是辽代五京之一,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因辽中京大明塔大明塔(5张)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塔, ...

• 觉山寺塔

觉山寺塔,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城东南15公里处。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建在古马道旁。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塔位于寺院西部,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年),十三层,高43.54米。觉山寺塔,塔基分三层,下为八角形须弥座,中为平座勾栏,上为莲台。雕刻多在须弥座束腰处和中层平座、上层勾栏华板处,题材丰富,以狮首、力神、伎乐天女等最为生动。历史起源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