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小皮院清真寺

小皮院清真寺位于西安市小皮院巷中段, 东至麦苋街,西至北广济街,南至大皮院,北至 小皮院北50米内。小皮院清真寺创建年代无考。据寺内碑记, 寺在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已存在,明洪 武八年 (1375年) 曾敕赐寺匾,万历四十二年 (1614年) 重修。寺为四进院落。寺门向北,面阔三间,单檐 歇山顶。入门为一进院落,东有砖砌大照壁,南 侧为义学堂。院内二门,面阔五 ...

• 伊温多国家公园

伊温多国家公园Ivindo National Park申报国:加蓬价值标准:(ix), (x)

• 科尔基斯雨林及湿地

科尔基斯雨林及湿地Colchic Rainforests and Wetlands申报国:格鲁吉亚价值标准: (ix), (x)

• 奄美大岛、德之岛、冲绳岛北部及西表岛

奄美大岛、德之岛、冲绳岛北部及西表岛Amami-Oshima Island, Tokunoshima Island, Northern part of Okinawa Island, and Iriomote Island申报国:日本价值标准:(x)

• 荷兰水防线

荷兰水防线Dutch Water Defence Lines图/戈林赫姆镇的防御工事荷兰水防线代表了沿荷兰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延伸200公里的防御系统。该系统建于1815年至1940年,由96个堡垒、堤坝、水闸、泵站、运河和防洪堤组成,允许洪水在可控范围内淹没一部分土地来保护整个荷兰的安全。它的发展得益于16世纪以来荷兰掌握和应用的、以防御为目的的水利工程知识与技术,沿 ...

• 岗卡章森林综合保护区

岗卡章森林综合保护区Kaeng Krachan Forest Complex岗卡章森林综合保护区位于泰国和缅甸交界处的他念他翁山脉,包含4处受法律保护的连续的保护区,分别是:受1992年《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帕栖河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受1961年《国家公园法》保护的岗卡章国家公园、圭布里国家公园、查洛姆帕拉基亚特泰巴占国家公园。2019年修订后的遗产区面积减少为411,912 ...

• 格特博尔韩国滩涂

格特博尔,韩国滩涂Getbol, Korean Tidal Flat韩国滩涂紧邻黄海东南部的朝鲜半岛海岸,是潮间带形成的沿海湿地,在退潮时出现、涨潮时淹没。海中沉积物受每日潮汐流的影响,从海洋中向岸边运输,由此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滩涂,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创造出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格特博尔是一个源自韩国本土的词汇,意指在岛屿周围形成的滩涂。这个词在狭义 ...

• 西安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西安市东门内北侧昌仁里,是 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东岳,即指山东泰山,居“五岳之长”。在封 建社会,统治阶级认为山高有灵,把泰山作为神 的化身,于是在泰山上建庙塑神,前去祭祀。此 风遍及全国,西安的东岳庙便是此风盛行的产物。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的记载,东岳庙创建 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弘治及万历年间曾 先后翻修,增建白石碑坊。清代东岳 ...

• 草堂寺

草堂寺 : 草堂寺位于户县东南秦岭终南山圭峰山下 的草堂营村西北,西北距户县20公里,东北距 西安市区45公里。地处沣河与太平河之间,南 依终南山的圭峰、观音、紫阁与大顶诸峰,北为 沃野秦川一望无际,周围山川自然景色极为秀 美。草堂寺原为东晋十六国后秦姚兴(394~416 年)所建逍遥园的一部分,因西域高僧鸠摩罗什 曾在园内译经讲学,世称大寺。寺内因有以草 ...

• 香积寺

香积寺位于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西南,北 距西安市区17.5公里,地处滈水与潏水相汇处的 神禾原上。始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关 于寺名的来历,一说因唐时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 长安城中,故取名香积寺;另一说是来源于佛经 “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故名香积寺。当 初规模宏大,殿堂峥嵘,香火旺盛,名声显赫。 女皇武则天及其子李显(后来的中宗)曾亲临膜 ...

• 仙游寺

仙游寺 :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马召镇金盆村南600米 处,北距县城约15公里。地处秦岭最高峰太白 山北麓群山突兀的黑河谷内,这里崇山峻岭,山 势峥嵘,群峰叠翠,林木丛郁,竹林密布,黑峪 河水曲流其间,水源丰富,是西安市区供水的主 要源头之一,寺址山水风光十分秀丽。仙游寺始 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仙游宫,是隋 文帝夏日避暑之地。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 ...

• 李颙墓

李颙墓,清代墓葬,位于周至县二曲镇八一 村。李颙(1627~1705年),字中孚,号二曲,周 至蔡元堡人。其父早亡,家境十分贫寒,但李颙 发愤自学而成一家之言,成为清初著名学者,与 黄宗羲、孙奇逢合称清初三大理学家。李颙一生 无意功名,毕生致力于讲学活动。他先后讲学于 关中地区的蒲城、同州、高陵等地。康熙十二年 关中书院修复后,即被聘担任主讲,其门生遍及 关 ...

• 王九思墓

王九思墓,明代墓葬,位于户县甘亭镇六老 庵村北县园林花卉所院内。南临公路,西距涝河 1000米,周围地势平坦。王九思(1468~1551年),字敬夫,号渼陂, 晚号碧山,明户县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 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等职。武宗时宦官刘瑾 被诛,九思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遂归乡里。 居家后与武功康海等咏诗歌唱,作曲编剧,成为 杂剧散曲作家。在他带动下,陕 ...

• 袁氏家族墓地

袁氏家族墓地位于周至县侯家村乡马营村南 及西南,墓葬包括袁家坟、狮子坟、路边坟、四碑 坟四处。墓葬年代明至清。袁氏家族自元末从湖北公安县迁居周至县南 旺里(今周至县侯家村乡马营村),已在这块土地 上繁衍生息21代。据《陕西通志》、《周至民国志》、 《循吏传》等记载,袁氏家族从明到清的13代先祖 中,多为官宦,均为官清正廉洁,爱戴百姓,曾先 后得到过 ...

•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 :董仲舒墓董仲舒墓位于西安市和平门内西侧环城道 以北,俗称下马陵。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西汉哲学 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人(今河北枣强东)。年 轻时研读《春秋公羊传》,景帝时曾任博士官,因 献“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受武帝 器重。他的对策建议,为武帝所采纳,开此后 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董仲 舒晚年迁居茂陵, ...

• 陈平墓

陈平墓位于户县石井乡曹家堡村西北100米 处的农田内。墓周围地势南高北低,呈坡状。陈平,字孺子,西汉阳武人,汉初政治家、 军事家。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老术。陈涉起 义,他投魏王咎,为太仆。后从项羽入关,任都 尉,为太仆。曾建议用反间计使项羽远离谋士范 增,用爵位笼络大将韩信,并谋设多种奇计,均 为刘邦所采纳。汉王朝建立后,封户牖侯,又改 封曲逆侯。惠 ...

• 蔡文姬墓

蔡文姬墓位于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西,紧 临312国道。这里北依骊山南麓,西濒灞水,与 白鹿塬遥遥相对。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著名女诗 人,陈留圉人(今河南杞县南),东汉著名学者 蔡邕之女。她博学多才,通晓音律,曾和其父共 辑琴操,时与“建安七子”相颉颃。初平间(190~ 193年)随父徙居蓝田。初嫁河东卫仲道,因夫 亡又归母家。汉末战乱之时,为董卓部将掳 ...

• 秦二世胡亥墓

秦二世胡亥墓 : 秦二世胡亥墓位于西安市城南凤栖塬下, 今曲江池故址南岸。秦二世姓赢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元 前210年,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他与赵高、李斯 合谋,废其兄而自立。即位后重用赵高,行诛大 臣及诸公子。原拥立他的李斯亦遭刑戮。同时, 继续大修阿房宫与驰道,赋税徭役较始皇时更为 繁重。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二 ...

• 扁鹊墓

扁鹊墓 : 扁鹊墓位于临潼区纸李乡南陈村,《陕西通 志》、《临潼县志》等对此均有记载。扁鹊是我国东周时著名的医学家,姓秦名越 人,渤海郡鄚州(河北任丘县)人,又家于卢国 (今山东省长清县),故名又称卢医。约生于公元 前5世纪,生卒年月不详。“扁鹊”为古时良医的 称号,秦越人因医术精湛而被人们称之为 “扁 鹊”。他通晓医学各科,尤精诊断,为切脉治病及 使 ...

• 老子墓

老子墓位于周至县楼观镇西楼观村,地处 终南山北麓就峪河西畔,东距著名道教圣地楼观 台4公里。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楚国人,著名思想 家。相传受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之请,在楼观台 讲经论道,并完成了他的哲学巨著《道德经》五 千言。不久在楼观去世,葬于此。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 “就水出南 山就谷,北迳大陵西,世谓老子陵。”老子墓西依 山陵,原有封土 ...

• 秦庄襄王墓

秦庄襄王墓 : 秦庄襄王墓位于西安东郊韩森寨,俗称“韩 森冢”。庄襄王原名异人,后改称子楚,为秦孝文王 之次子。因不是嫡出,所以不受宠爱。当时正是 群雄纷争的战国时期,秦、赵两国自渑池之会以 后,为表示友好,互派王室成员作为人质。子楚 也曾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但是,秦国并未因此 而停止攻打赵国。赵王常因此迁怒于子楚,几次 欲杀他,幸被其左右所劝止。 ...

•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明秦王府城墙遗址 : 明秦王府位于今西安城内中心偏东北处。 明初,朱元璋封次子朱樉为秦王,命其坐镇西 安,以加强对西北的控制,故朱樉的府邸称秦王 府,后有13代藩王在此居住,历时266年,现为 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办公地。秦王府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洪武 九年(1376年)竣工。长兴侯耿炳文、都指挥使 濮英督修营造。整个秦王府分内外两重城墙。外 城墙称“萧 ...

• 周穆王陵

周穆王陵 : 传说中的周穆王陵位于长安区祝村乡恭张 村南约半公华里处,其北不远即为穆王执政时的 王城——镐京。穆王是周成王的曾孙,名满,年 50岁时即王位。其时正当周王朝鼎盛时期,即历 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盛世,国力强盛,相传 穆王曾起兵九师伐楚,东至九江,后又联楚灭 徐,西征犬戎。曾命甫侯作《甫刑》,令吕侯作 《吕刑》,史称穆王为盛世天子。古简《 ...

• 王季陵

王季陵位于户县玉蝉乡陂头村西南,东距 渼陂湖约500米,传为周文王父季历的陵墓。季历系后稷13世孙,太王古公亶父第三子, 时周族渐兴,向东发展,季历之兄太伯、虞仲逃 躲至荆蛮,文身断发,让出首领地位。季历继位 后,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归顺,周族强 盛,号称“西伯”。后季历为殷王文丁所杀。武 王灭殷建周后,追封季历为“王季”。现王季陵封土呈覆斗形,东 ...

• 佛坪厅故城

佛坪厅故城位于西安市周至县湑水河南岸 山间坝地上,即今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俗 称老县城。原为清代佛坪厅所在地,于清道光五年 (1825年)废周洋县即设佛坪厅,1913年,废厅 改县治,1926年,县府迁出,历时101年。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南北 窄。城垣为白灰、黄土混合夯筑,外砌大卵石, 残高4.5~6米,基宽6米,顶宽3米,夯层厚30 厘米,夯窝径约8厘米。 ...

• 斡尔垛遗址

斡尔垛遗址俗称达王殿,即元代安西王府遗 址(“斡尔垛”,蒙语“宫殿”之意),位于西安城 东北约3公里处,东距浐河2.5公里,南距秦孟 街村约200米。这里为龙首塬东去之余脉,地势 高亢而平坦。元世祖于至元九年(1272年)封其第三子忙 哥剌为安西王,命其控制西北与西南。至元十年 (1273年)诏命京兆尹赵炳主持建安西王府。《马 可·波罗游记》中描述了安西王府高大 ...

• 兴庆宫遗址

兴庆宫遗址 : 兴庆宫遗址位于西安市咸宁路北侧,为唐 代宫廷建筑遗址,在兴庆宫公园一带。兴庆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宫区之一。位于唐长 安城皇城以东的隆庆坊。隆庆坊原是唐玄宗李隆 基与其兄弟宁王宪、 申王㧑、岐王范、薛王业在 藩时的邸宅,号为“五王子宅”。玄宗即位后,因 避名讳,改为兴庆坊。开元二年 (714年)七月 改旧邸兴庆坊为兴庆宫。开元十四 ...

• 西峪宫殿遗址

西峪宫殿遗址,位于周至县西南21公里的 竹峪乡西峪村东面的黄土台塬上。塬面开阔,南 接秦岭山前地带,北呈坡状同渭河南岸的平地相 连,东临竹岭沟。该遗址范围,南北长800米,东西宽500米, 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1.5米左右, 包含的建筑遗物极为丰富。竹岭沟西岸的断崖 上,暴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高约2~3米。计 有三处,第一处长120米,第二处长70米, ...

• 鼎湖延寿宫遗址

鼎湖延寿宫遗址 : 汉鼎胡延寿宫位于蓝田县焦岱镇西侧的塬 上。浐河上源的岱峪河及其支流洋峪河,分别从 塬东西两侧流过,在焦岱镇北汇合。而宫殿建筑 群的主体部分,就分布在这个三角地带的塬上。 遗址范围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380米。由烧 砖取土而成的断崖,很清楚地显示出文化层堆积 厚1米左右。试掘出的房基经过夯实,用几何纹 和素面的两种方砖铺设的地面 ...

• 太液池遗址

太液池遗址 : 太液池位于汉建章宫之西北,是汉武帝刘 彻时修建的一个人工湖,即今西安市西北郊三桥 镇孟村、柏梁村一带。太液池的修凿,与汉武帝的恋海情结有关。 相传汉武帝刘彻特别喜欢大海,多次东出长安, 到海边巡游。据《汉书·武帝纪》载,元封元年 春武帝第一次“东巡海上,然后回头,登封泰 山”。可是一待封禅事毕,又再次奔往大海。《史 记·封禅书》载 ...

• 新寺遗址

新寺遗址 : 新寺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新筑乡新寺村, 是一处汉代建筑遗址。新寺村位于灞河下游东岸、渭河南岸的冲 积平原上。这里两面临水,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林木葱郁,地理环境十分优越。但是如果仔细观 察一下,你会发现在新寺村西有 一处地块微微隆 起的高地。这就产生了一个奇特的问题,在这一 马平川的原野上怎么会“天造地设”地出现一个 突兀的高台呢 ...

• 滹沱村遗址

滹沱村遗址 : 滹沱村遗址位于户县秦渡镇滹沱村东北, 属周代聚落遗址,东距沣河800米,为沣河二级 台地。它与秦渡镇西北的长安县周文王灵台遗址 相互对峙,是周丰邑的(秦渡)的近郊,为周人 活动的集中地之 一。整个遗址区处于滹沱村与南留村之间的高 台地上,东高西低呈缓坡状,东、西两侧为断崖, 中心区高敞宽阔。东西400米,南北300米,面 积约12万平方米。1956、 ...

• 北丈八寺村遗址

北丈八寺村遗址 : 北丈八寺村遗址位于户县天桥乡北丈八 寺村,属周代聚落遗址,地处涝河故道的二级 台地上。遗址区为一高台地,东西350米,南北200 米,面积约9.1万平方米。西北两面地势平坦, 东南两面因涝河的冲刷形成明显的断层。其断面 上暴露有灰坑。灰坑一般宽2米,深2米。内涵 丰富。近年出土有兽骨、鹿角、陶器及陶器残片 等物。陶器主要为鬲、壶、罐等, ...

• 崔家堡遗址

崔家堡遗址 : 崔家堡遗址位于户县县城外西南方向,属 周代聚落遗址,包括崔家堡、姬家堡,向南延伸 到涝河湾一带。遗址地处涝河二级台地之上,东 西100米,南北3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 址中心区地表为耕地,地势平坦,西侧南侧部分 地段有断崖。崔家堡遗址1957~1988年曾进行过多次文物普查,发 现大量陶器残片,其中有细泥灰陶、夹砂灰陶质 地的豆、鬲等器物残 ...

• 大仁遗址

大仁遗址 : 大仁遗址位于长安区郭杜镇西南约2公里大 仁村南,滈河古河道北岸上。古河道以北为细柳 塬,东西绵延数公里,与河道有数米的高差。遗 址分布在细柳塬南缘的突出部分,地面非常平 坦,东西约450米,南北约250米,在断崖上能 看到厚约50厘米的文化层和一些灰坑,因断崖 较低灰坑形制不清,可在地表和断面上采到鬲、 罐、盆等陶器残片,时代为商和西周。2000 ...

• 兔儿滩东遗址

兔儿滩东遗址,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 ,古遗址,第四批 古遗址,位于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南侧,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是团结村农民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时偶然发现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队试掘后,确证为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1986年7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掘中,清理了 ...

• 羊曲十八档遗址

羊曲十八档遗址 ,马家窑类型,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河卡乡羊曲村 ,古遗址,第四批

• 下排园艺场遗址

下排园艺场遗址 ,马家窑类型,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乡下排村,古遗址,第四批下排园艺场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河西乡下排村西约1公里处,面积约120×90米,文化堆积厚8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碎石块、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灰层、灰坑内夹有较多的杂骨、碎石块及陶片。陶片都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壶、盆、钵和加砂陶罐 ...

• 石家营(丙)遗址

石家营(丙)遗址 ,马家窑类型,海东市,平安县小峡乡古城崖村,古遗址,第四批石家营遗址位于平安县小峡乡古城崖村南约500米处,遗址面积约100×100米。遗址地面经过平整表层被翻动,地形也有所变化,未见文化遗迹,文化堆积不详。现地面上散布有较多的杂骨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泥质陶彩绘有旋涡纹、带纹、锯齿纹、网格纹、蛙形纹等 ...

• 后子河遗址

后子河遗址,马家窑类型,西宁市,大通县后子河乡东村,古遗址,第四批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后子河乡后子河东村东南,遗址南临后子河岸边。面积320×320米,文化堆积厚50-7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窖穴、房屋遗迹。灰层及灰坑内夹有较多的陶片、残石环、陶环等物。所见陶片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红陶饰有波形纹、 ...

• 本布台台遗址

本布台台遗址,马家窑类型,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王家庄村,古遗址,第四批

• 白崖子沟遗址

白崖子沟遗址,庙底沟类型、半山类型,海东市,民和县前河乡下甘家村,古遗址,第四批白崖子沟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下甘家村西约50 米处。前河本名马营前河,河水两岸为大山,整个流域形成三个山间小盆地,古代遗迹集中在这三个盆地内,且密度相当大。白崖子沟遗址处在中部盆地略西地方,遗址西有条自南向北注入前河的小河沟俗称白崖子 ...

• 胡热热遗址

胡热热遗址,新石器时代,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吕家沟村,古遗址,第四批胡热热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西北吕家沟内。1986年5月公布为青海省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家沟是条较闭塞狭窄的山沟,沟北有一座形似人头髻上发旋形状的土山,当地土族语称人的发旋为“胡热热”。遗址处于土山前,吕家沟北岸黄土地带,面积约150×80米, ...

• 托勒台遗址

托勒台遗址,旧石器时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曲沟乡合洛寺村,古遗址,第四批

• 西宁烈士陵园

西宁烈士陵园,现代,西宁市,西宁市城中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三批西宁市烈士陵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下,占地面积99,996平方米,由烈士群雕塑像、纪念碑、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组成,园内安葬着1776位烈士遗骨。1954年7月始建的这座陵园,该陵园是为缅怀在青海牺牲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而建立的,陵园门楼为高 10米 ...

• 海东白马寺

白马寺, 宋,海东市,互助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古建筑,第三批白马寺,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白马寺,古称金刚崖寺,藏语称玛藏观,建于11世纪,相传它的创建与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下路宏传”的复兴佛教活动的首创人喇勤·贡巴饶赛有关,寺内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白马寺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雕像古朴浑厚, ...

• 汪家庄墓群

汪家庄墓群 ,汉,海东市,互助县沙塘川乡汪家庄村,古墓葬,第三批1978-1979年发掘,共有汉代洞室墓10座。每座又分墓室和长方形墓道两部分。此外还发现少量的木椁墓和砖室墓。墓葬中的葬具和人骨均保存完好,可以看出有夫妻合葬、众人合葬和二次葬等三种。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车马饰器和汉代五铢钱等,同时还发现玉环一件。汪家庄汉墓的发掘,为研 ...

• 陶家寨墓群

陶家寨墓群 ,汉,西宁市,西宁市二十里铺乡陶家寨村 ,古墓葬,第三批陶家寨墓群,位于西宁市陶家寨乡陶家寨村西。西宁市陶家寨乡陶家寨村西的大型墓葬群。墓地分布范围较大,南北长约1500余米,东西宽400余米。这里原有封堆30余座,系西宁市牛奶场饲料基地,60年代至70年代时,为扩大耕种面积,将封堆大部平掉,现存7座。从引水灌田塌陷的痕迹观察,墓葬相距约30 ...

• 高寨墓群

高寨墓群 ,汉,海东市,互助县高寨乡东庄村,古墓葬,第三批高寨墓群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高寨乡高寨村东,现地面存有封堆12座。1990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清理发掘墓葬两座。1座为单室砖结构券顶墓,1座为砖结构双室墓,双室墓前室为穹窿顶,后室为券顶,此墓墓门为砖彩绘门楼。出土器物有陶罐、陶壶、陶灶、陶仓、陶井、铜镜、铜龟 ...

• 白崖子墓群

白崖子墓群,汉,海东市,乐都县高庙镇白崖子村,古墓葬,第三批白崖子墓群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白崖子村北,墓地面积较大,呈东西条状。原有封堆数10座,后陆续在平整土地中被平掉。地面散布有碎陶片、条砖及子母砖残块。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东汉“三老赵宽碑”。即出土于此墓地。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下柴开遗址

下柴开遗址,诺木洪文化,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乡下柴开村,古遗址,第三批下柴开遗址位于都兰县香日德镇柴新村南,属青铜器时代遗迹,195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堆积l一2米,断崖处暴露灰坑。地面散布诺木洪文化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片。部分陶片饰有刻划纹、绳纹等,器型有侈口垂腹罐、曲腹盆、小口瓶、双耳 ...

• 张卡山遗址

张卡山遗址 ,卡约文化,海东市,互助县松多乡盘路村,古遗址,第三批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张卡山村西。张卡山属脑山区,地势较高,遗址西北接连山地,东靠村庄、南为缓坡,面积约120×100米。遗址西北有条大水渠穿过,水渠对遗址北部有所破坏。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及残墓葬。地面散布有陶片,灰层及灰坑中夹有较多的杂骨、陶片及碎石。所见陶片皆为“唐 ...

• 下哇台遗址

下哇台遗址 ,卡约文化,海东市,互助县五十乡五十村,古遗址,第三批

• 豆尔加阴坡遗址

豆尔加阴坡遗址,卡约文化,海东市,互助县五峰乡豆尔加阴坡村 ,古遗址,第三批

• 本巴口遗址

本巴口遗址,卡约文化,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乡本巴口村 ,古遗址,第三批 本巴口遗址,位于中国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乡本巴口村,为第三批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日期为1959年3月16日,类型为古遗址。 本巴口遗址的历史年代为卡约文化。

• 清水河遗址

清水河遗址 ,青铜时代,西宁市,湟中县总寨乡清水河村 ,古遗址,第三批

• 黑鼻崖遗址

黑鼻崖遗址 ,马家窑类型、卡约文化,海东市,互助县哈拉直沟乡尚家村 ,古遗址,第三批黑鼻崖遗址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尚家村北约200米,哈拉直沟河西岸。遗址面积约100×100米,文化堆积厚150-200厘米。地面散布有杂骨、碎陶片遗物,断崖处暴露有灰层、灰坑遗迹,灰层与灰坑内夹有杂骨、碎陶片及零星的石刀、石环、陶环等遗物,所见遗物均属马家窑文 ...

• 罗巴垣遗址

罗巴垣遗址 ,马家窑、马厂类型,海东市,民和县李二堡乡罗巴垣村 ,古遗址,第三批

• 马聚垣遗址

马聚垣遗址,马家窑类型,海东市,民和县马场垣乡马聚垣村,古遗址,第三批马聚垣遗址,位于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厂垣乡马聚塬村西约400米处,面积约150×150米,文化堆积厚30-100厘米。为青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北缘为川口镇至下川口公路,西临一条南北向洪沟,中部为一个约80×80米、低于四周约50厘米不规则地块,近期取土形成的四周边崖坎皆见 ...

• 阳洼坡遗址

阳洼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海东市,民和县转导乡阳洼坡村,古遗址,第三批阳洼坡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转导乡阳洼坡村东寺滩村西南,马营河北台地处。遗址面积约150×100米,遗址中部有一条自然小沟,将遗址分割成东西两部,北部紧靠阳洼坡至寺滩村大路,大路对遗址略有破坏,南临马营河。遗址西部覆盖层在平整土地时被移动 ...

• 松树庄遗址

松树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海东市,民和县松树庄乡松树庄村 ,古遗址,第三批

• 山城遗址

山城遗址,新石器时代,海东市,民和县上川口镇山城村,古遗址,第三批

• 南垣遗址

南垣遗址,新石器时代,海东市,民和县巴州乡南垣村,古遗址,第三批

• 关帝牌坊

关帝牌坊 ,明,海东市,乐都县城内,古建筑,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牌坊”即“八卦绰楔”,是关帝庙前的牌坊,坐落在乐都县城古城大街,位于青海省东部,距西宁50多公里。此庙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初建成时,规模壮观,有门前牌坊、戏楼、庙门、正殿、后进宫。正殿塑有关羽金像,左有关平,右有周仓,两壁画有关羽一生的故事,如出 ...

• 英德尔古墓

英德尔古墓,吐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英德尔羊场,古墓葬,第二批

• 彭家寨墓群

彭家寨墓群 ,汉,西宁市,西宁市彭家寨乡彭家寨村,古墓葬,第二批彭家寨汉墓群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村火烧沟以西,东西长350米,南北300米,呈不规则长方形,南高北低,遗址南部部分为灌溉耕地,北部部分为村庄宅基地。

• 刘家寨墓群

刘家寨墓群,汉,西宁市,西宁市彭家寨乡晨光村,古墓葬,第二批

• 考肖图古墓

考肖图古墓,吐蕃,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加乡考肖图沟内,古墓葬,第二批考肖图墓葬群位于青海省都兰县香加乡考肖图沟内。墓葬分布于3个椭圆形的小盆地内。有封堆,有的地面设有陵园围墙,有的墓前设置平坦的四周镶石块垒筑较规整似房屋墙基的遗迹,推测可能系祭祀平坛或享堂。有的近旁有较多的灰烬,因此也有可能系守墓者居住的地方。部分墓葬被盗, ...

• 杜家庄墓群

杜家庄墓群 ,汉 ,西宁市,湟中县总寨乡杜家庄村,古墓葬,第二批杜家庄墓群位于青海省湟中县总寨乡杜家村东南台地上。墓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葬较为集中,原有封堆30余座,60年代后因平整土地部分封堆被平去,现存16 座,是青海省境内汉墓群中地面封堆保存最多和最集中的1处。1977年和199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湟中县博物馆,先后在这里发掘墓葬6座,4座 ...

• 多巴墓群

多巴墓群,汉,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指挥庄村,古墓葬,第二批多巴墓群位于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这处墓群范围相当大,自多巴镇向西至羊圈村,向北至拦隆口乡的合尔营。根据历年调查及农田基本建设中发现的墓葬遗迹,以村庄为名登记为多巴北(指挥庄)、奔巴口、合尔营(麻坡根)、羊圈等五处。实际上这5处墓群中的墓葬分布不但密集,且彼此界限不明显。50年代前,高 ...

• 香日德古城

香日德古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古遗址,第二批城址位于香日德镇居民小区内,城址原貌已全部破坏,形制、范围均不详。已修建成居民小区。仅在赵鸿钧家院内取土时挖出灰陶缸口沿及陶器碎片。据院内主人介绍,院内南大门口原为城墙。在陈生震家南院内,据陈生震的妻子介绍,在取土时挖出人骨、陶器及铜器等,南院北墙处为原城墙。城内外 ...

• 希里沟古城

希里沟古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希里沟镇,古遗址,第二批

• 曲沟古城

曲沟古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曲沟乡 ,古遗址,第二批

• 总寨遗址

总寨遗址,卡约文化,海东市,互助县沙塘川乡总寨村,古遗址,第二批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沙塘川乡总寨村北湟水支流沙塘川东岸。20世纪80年代青海省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发现一批齐家文化、马厂类型、辛店文化墓葬,出土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物。

• 巴燕遗址

巴燕遗址,卡约文化,海东市,化隆县巴燕镇前台村 ,古遗址,第二批

• 小垣遗址

小垣遗址 ,青铜时代,海东市,民和县塘尔垣乡小垣村,古遗址,第二批

• 蒲家墩遗址

蒲家墩遗址,马厂类型、齐家文化,海东市,乐都县高庙镇蒲家墩村,古遗址,第二批位于乐都县高庙镇蒲家墩村东北,蒲家墩河东岸,湟水北岸第二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50×100米,文化堆积厚60-100厘米。地面散布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红陶,绘有弧线纹、圆点纹、三角纹图案彩陶壶、盆、钵、残片及零星的打制石片、石刀等遗物。断崖处暴露有圆形平底灰坑 ...

• 香山寺舍利双塔

香山寺舍利双塔。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瑶峪村西香山的香山寺。香山建寺 始于苻秦,盛于姚秦。北宋雍熙年间(984-987),敕建胜果院于中峰,并建白雀寺、 龙泉寺、永善堂、准提道院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正式命名为香山寺。 现寺内2座清代舍利塔,分别为心贞舍利塔和天一禅师舍利塔。是陕西省第一批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一: 心贞舍利塔。高5.5米,六棱 ...

• 唐王洞塔

唐王洞塔。唐代建造。位于杨凌示范区李台街道办建子沟村南建子沟中学内。 共有六层,由6个多边形石雕构成。底层六边形,边长0.55米,通高3.04米。该塔 为唐王洞遗址内唯一遗存物。 Tangwang-dong pagoda Tangwang-dong pagoda,it was built in Tang Dynasty,and located in the Zigou Middle School of Nanyuan Jian,Jianzigou Village,Li Tai Street Office,

• 柏树塬塔

柏树塬塔。又名“百寺塔” ,位于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柏树 塬村百寺遗址内。建造年代不详,依其建筑风格,当为宋代建造。 六棱七级密檐挑角式砖塔,塔刹已毁,残高10.6米,除底层 中空外,其余均为实心。1982年曾进行维修,现保存完好。此塔 为陕西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aishuyuan Pagoda The Baishuyuan Pagoda,also called “Baisi Temple Pagoda”,is loc ...

• 药王山北魏造像石塔

药王山北魏造像石塔。现藏于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博 物馆,共3座,皆北魏时期建造,高度分别为1. 32米、1.23 米、0.9米。Stone Pagodas with Northern Wei Sculptures on Yaowang MountainThe Stone Pagodas with Northern Wei Sculptures on Yaowang Mountain are stored in Yaowang Mountain Museum,Yaozhou District,Tongchua

• 兴元寺塔

兴元寺塔。又名“高坪村塔”,位于铜川市王益区高坪村, 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宋、明两代重修。塔为覆钵体,六层六面, 用砂岩雕刻而成,通高5米,底径1.16米。此塔为陕西省第五 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Xingyuan Temple Pagoda The Xingyuan Temple Pagoda,also known as “Gaoping Village Pagoda”,is located in Gaoping Village,Wangyi District,Tongchuan Cit ...

• 法海造像石塔

法海造像石塔。原位于铜川市新区城西7.5公里的下高埝乡赵家坡村延昌寺遗址内, 1981年移藏于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博物馆。据《陕西金石志》卷二十四《法海石塔碑记》记 载,此塔为金明昌四年(1193)建造。四棱十级石塔,通高2.65米,底层边长0.71米。塔身 每层四面各有两组一佛四弟子造像,共有造像404尊。塔檐下有斗拱、柱子等装饰。 此塔是陕西境内少见的保存完 ...

• 凤冠山塔

凤冠山塔。位于丹凤县城北的凤冠山上,建造年代不详, 但从建筑风格来看应该是明代建造。五棱五级密檐式实心砖塔, 通高7米,保存完整。 Mt. Fengguan Pagoda Mr. Fengguan Pagoda is located on Mt. Fengguan,north of the city in Danfeng County. There is no clear record about its construction year. Judging from the architectural

• 庙沟石塔

庙沟石塔。位于山阳县色河铺镇庙沟脑,明代建造,高4.5 米。由整石逐级套雕而成,塔身浮雕有一佛二弟子、菩萨、罗 汉及花草纹样。 Miaogou Stone Pagoda The Miaogou Stone Pagoda which is located in Miaogounao,Sehepu Town,Shanyang County,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and of 4.5 meters high. It is composed of whole stone carvin

• 宝峰塔

宝峰塔。位于山阳县宽坪镇安家门石梯子村十里沟村北,清代 建造,喇嘛式石塔舍利塔,残高2.9米,由整石逐级套雕而成。相 传这村住有一僧人修炼,修炼成神仙后带着塔尖一起飞走了,从此 后古塔无尖。该塔上部形制较异,为陕西省境内石塔中鲜见。 Baofeng Pagoda The Baofeng Pagoda which is located in north Shiligou Village,Anjiamen Shitizi Village,Kuanping ...

• 丰阳塔

丰阳塔。位于山阳县城关镇西苍龙山,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宋代重修。六棱九级密檐式空心砖塔,现仅有6层,残高21米,底层周长15.26米。底层最高,以上 各层间距较短,各层有不同的砖砌图饰。底层有拱门,其余层相间有券门。全塔以红泥焼砖垒 成,工艺独特。它雄居县河与州河之交汇处,隔水与云台山、翠屏山、莲花山相望,素有 “塔乃 丰阳图画”之称。此塔是山阳县 ...

• 东龙山小塔(北塔)

东龙山小塔(北塔)。与东龙山大塔相距200米,为明万历十九 年(1591)左右抚治商洛道王孟煦、知州王以孚建造。八棱七级楼阁式 砖塔,通高20米。塔刹用砖砌仰莲瓣座,刹顶无存。第一层塔檐下每 面装饰有马、牛、犬等和花草图案砖雕; 第二层塔檐下每面正中有八 卦符号砖雕,塔檐的砌筑方法和南塔相同。 塔底层南面有一券门。第三层东南和西北各辟一券门洞; 第四层 ...

• 八龙庙舍利双塔

八龙庙舍利双塔。位于丹凤县土门镇八龙庙村,明代建造, 高度分别为3.8米(塔一)、4.2米(塔二)。塔体用石料拼接 构成,全塔保存完整。 Twin Sarira Pagodas in Eight-dragon Temple The Twin Sarira Pagodas in Eight-dragon Temple which is located in Eight-dragon Temple Village,Tumen Town,Danfeng County, were built in Ming Dy

• 凌云鼎塔

凌云鼎塔。位于佳县县城体育场内,明代建造,塔高26.4米, 八棱七级楼阁式空心砖塔。 Lingyunding Pagoda The Lingyunding Pagoda,located inside the stadium of Jiaxian Town of Jiaxian County,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It is a 7-storeyed 8-edged tower-style with octagonal hollow brick pagoda of 26.4

• 东龙山大塔(南塔)

东龙山大塔(南塔)。位于商洛市商州区城关镇东龙山村,据王廷伊《续修商志》记载,为 明万历十九年(1591)左右抚治商洛道王孟煦、知州王以孚建造。 八棱九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通高31.5米。塔刹用砖砌成八瓣仰莲基座,为石质葫芦形。第一 层塔檐下,每面均装饰有砖雕如意头图案和牛、马、虎、兔、犬、鼠、花草等砖雕。砖雕之上则 用15层砖叠涩与反叠涩出檐。檐上有 ...

• 合龙山祖师庙砖塔

合龙山祖师庙砖塔。又名“合龙山塔”,位于绥德县张家 砭乡五里湾村合龙山上,明万历年间 (1573-1620)建造,清 代曾修缮并增建,通高16.5米,为八棱九级楼阁式密檐空心砖 塔。据当地群众追溯,合龙山祖师庙原为古建筑群,除此古塔 外,尚有北极玄武庙、三圣母庙、释迦牟尼佛庙、关帝庙、天 王庙等18座庙宇。 Zushi Temple Brick Pagoda in Mt.Helong The Zushi Tem ...

• 万灵寺塔

万灵寺塔。又名“宝佛塔”,位于横山县殿市镇张家湾村 西之万灵寺石窑旁,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建造。 石塔通高4.5米,塔座为须弥莲花座,座高1.3米,宝瓶 形塔刹。塔内辟券龛,上镶石匾,记载建塔时间等信息。 Wanling Temple Pagoda The Wanling Temple Pagoda,also known as “Bao Buddhism Pagoda”,located beside the stone cave in Wanling Temple, Zhangj ...

• 接引寺塔

接引寺塔。又名“佛寺塔”、“凌霄塔”,位于横山县波罗镇波罗村, 明万历二十年(1592)建造。八棱九级楼阁式密檐砖塔,通高12米,塔 檐下雕兽头及仿木斗拱。清光绪五年(1879)及1984年曾两次维修,现 保存基本完好。 Jieyin Temple Pagoda The Jieyin Temple Pagoda,also known as “Buddhism Temple Pagoda” and “Lingxiao Pagoda” ,located in Boluo Villag ...

• 凌霄塔

: 凌霄塔。又名“南塔”、“榆阳寺塔”,位于榆林市镇远门南侧,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建造。榆阳寺在清同治年间被毁,仅存此塔。 八棱十三级楼阁式密檐空心砖塔,通高43米,底层边长4.1米,周长33米。塔身每层 叠涩出檐,檐下转砌仿木斗拱,兼以菱角牙子。檐角悬挂风铃,风动铃响。 底层四面辟拱形券门,塔身外八面均有横额,刻干清、坤宁、艮止、震发、巽顺、离明、 ...

• 宝台寺塔

台台寺塔 : 宝台寺塔。明代建造,位于绥德县中角乡大庄里村,通高7.5米,此塔保存 完整。 Baota Temple Pagoda The Baota Temple Pagoda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located in Dazhuangli Village, Zhongjiao Town,Suide County,the height is 7.5 meters,and the preservation of subpagoda keeps well. 宝塔寺塔。綏德県中

• 兴善寺塔

兴善寺塔。明代建造,位于绥德县满堂川赵家铺村,石塔在古庙中,通高11米, 此塔保存完整。 Xingshan Temple Pagoda The Xingshan Temple Pagoda,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located in Zhaojiapu Village, Mangtangchuan Town,Suide County,the stone pagoda is in the temple,the height is 11 meters; the preservat

• 天王塔

天王塔。又名“祖师庙塔” ,位于米脂县郭兴庄乡 天王塔村,明代建造,原通高13.2米,为五棱实心砖塔, 现存四层半,残高9.5米。 Heavenly King Pagoda The Heavenly King Pagoda,also known as “Zushi Temple Pagoda”,located in Tianwangta Village,Guoxingzhuang Town,Mizhi County,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The original heigh

• 法云寺清代塔群

法云寺清代塔群 : 法云寺清代塔群。位于横山县五龙山乡五龙湾村的法云寺院内、院外,法云 寺建于唐代,明清均有扩建维修,法云寺现存僧侣舍利塔4座,为宝瓶式砖砌喇 嘛塔。2008年9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一: 位于法云寺门外60米,清代建造,残高7米。 塔二: 位于法云寺院外北侧,清代建造,此塔保存完整,高6.3米。 塔三: 位于法云寺院内后院,清代建造, ...

• 清凉寺喇嘛塔

清凉寺喇嘛塔。又名“林孝塔”,位于横山县党岔镇胡新窑村, 明代建造,通高11米,八棱须弥座圆形实心砖塔。 Qingliang Temple Lama Pagoda The Qingliang Temple Lama Pagoda,also known as “Linxiao Pagoda”, located in Huxinyao Village,Dangcha Town of Hengshan County,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It is an octagonal an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