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 讲座纪要| 历史城市景观视野下的印度城市

作为文博系15级本科生社会实践课程的策展环节之一,2018年4月10日,来自印度德里Ambedkar大学社区知识中心的苏拉吉特·萨卡尔(Surajit Sarkar)教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为文博系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讲述了20世纪印度德里的城市历史景观、市民生活,以及邻里博物馆(Neighborhood Museum)。该讲座由文博系石鼎老师主持并翻译。图1 苏拉吉特·萨卡尔(Su

• 讲座 | 赵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表达、专业体验和现实思考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表达、专业体验和现实思考2018年5月9日晚7点,首都师范大学“文化遗产青年学人讲坛”第十三讲在首都师范大学文科楼408教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赵云带来题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表达、专业体验和现实思考》的报告。讲座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范佳翎老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师生以及来自各遗产保护机构的同行学者约5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 会议丨“云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与历史”国际学术讨论会

云南和中国西南地区的环境与历史” (Centring the Margin: Environmental Histories of Yunnan and China’s Southwestern Frontiers) 国际学术讨论会 议 程主办: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

• 会议信息 | 5月16日,“山地考古”的可能性——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学术工作坊(一)

“山地考古”的可能性 亚洲山地考古联合实验室学术工作坊(一) 2018年5月16日(周三)8:30-18:30 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科华苑宾馆4楼会议室会议流程:8:30-8:45吕红亮:为什么要山地考古8:45-9:00刘歆益:为什么Hilly Flanks重要9:00-9:20陈剑:茂县考古调查的新收获9:30-9:50杜战伟:喇家遗址近期发掘新收获10:00-10:20赵德云:剑川海门口遗址

• 观盛于微:北朝、隋唐墓葬与历史文化——历史考古青年沙龙(成都)第八期纪要

 2018年4月21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主办的“历史考古青年沙龙(第八期)”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众多学者、师生到场参与讨论。本期沙龙主题为“观盛于微:北朝、隋唐墓葬与历史文化”,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半场。沙龙海报  首先,沙龙召集人——四川大学王煜副教授对到场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他简单介绍了该系列沙龙的缘起,其渊源和催生于 ...

• 交流 思考 碰撞——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中国人民大学站纪实

  每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都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场盛会,大家都亲切地称为考古的“奥斯卡奖”。今年26个项目经过初评,于4月9日至10日角逐最后的十项“桂冠”。而每年在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之外,都有高校承办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专题活动。今年的首站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周文化研究青年学者沙龙”承办。4月11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山 ...

• 敦煌研究院学者赴印度进行学术考察

为了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研究,加强我院印度佛教艺术方面的研究力量,及促进我院与印度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受印度德里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Anita Sharma教授的邀请,在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下,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研究员,率领陈列中心主任娄婕研究员、保护研究所副所长汪万福研究员、科研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敦煌文献研究所赵晓星研究员、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海涛副研究员、考古 ...

• 邓聪:欧亚大陆史前玉器技术扩散—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5讲纪要

  2018年5月2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5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会议室举行。香港中文大学邓聪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欧亚大陆史前玉器技术扩散”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该讲座。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俄罗斯伊尓库茨克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联合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

• 讲座|河野俊行:世界遗产体系的若干议题

编者按:4月27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日本九州大学特聘教授河野俊行访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了题为“世界遗产体系的若干议题”(Some Issues of the WH System - from recent cases)的学术讲座,围绕维也纳历史中心、英国巨石阵以及巴米扬大佛三个世界遗产案例,对历史城市景观、遗产区内建设项目以及遗产的重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与听众广泛互动。案例一:维

• ICCROM-CHA亚太地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论坛内容分享之三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  本期内容,“清源”将继续连载12月6日至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ICCROM-CHA亚太地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论坛”中的精彩演讲。今天与各位分享的是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关于“中国文物保护的法律与制度”的报告。 (查看论坛发言系列报道,请点击:遗产理论与实践的方向转变;可持续发展:遗产管理的新范式)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文物保护的

• ICCROM-CHA亚太地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论坛内容分享之二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本周,“清源文化遗产”将继续介绍12月6日至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ICCROM-CHA亚太地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论坛”中的精彩演讲。(查看首期Rohit Jigyasu教授的报告,请点击:遗产理论与实践的方向转变)今天与各位分享的是ICCROM专家Gamini Wijesuriya关于“可持续发展:遗产管理的新范式”(Sustainable Devel

• 资讯|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2018年校庆学术报告会

点击上方“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可以订阅哦!专场:传世之作项目的专题学术报告5月8日(二)下午2:00-3:00葛剑雄教授:科技新进展与移民史研究主持:张晓虹第一场:历史自然·经济环境研究(5月15日周二下午1:30- 主持:吴松弟)满志敏:清代登陆海南岛台风对西南地区的影响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变迁中的“港口——腹地”问题阐释王建革:传统社会时期的江南圩田与苏北圩-垛田体系的差异安介生:却望

• 海丝讲堂|“国际语境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主题讲座活动播报

南京海丝遗产Hi,南京海丝讲堂第六期跟大家见面啦。本期讲座主讲人为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詹长法先生。詹老师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意大利总统授予的“仁惠之星骑士勋章”的文物保护专家,在文物保护修复和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成绩斐然。现在跟我一起前往讲座现场吧!  丝丝4月24日下午2:30,由南京市海丝申遗办、南京市文广新局主办,南京市海丝遗产研究中心承办的“南京海丝讲堂

• 第八届“藏族及周边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 会议手册

会议日程日期时间活动内容地点负责人备注4月14日10:00-18:00报到18:00-20:00晚餐4月15日07:00-08:30早餐08:45云大宾馆一楼大厅集合由学生带领去会场09:00-09:20开幕式何明代表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致辞云南大学东陆校区伍马瑶人类学博物馆二楼报告厅主持人:赵春盛09:20-09:30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博物馆正门主旨发言9:30-10:30第一部分博物馆二楼

• “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的勘察发现”讲座纪要

  2016年11月28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6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十五讲在考古研究所八楼多媒体厅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钱国祥研究员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汉魏洛阳城太极殿遗址的勘察发现”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并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 讲座︱周东平: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

沈新野2018-04-03 15:07来源:澎湃新闻字号2018年3月20日下午,厦门大学法学院周东平教授受邀在厦大历史系做了题为“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以隋唐法律为中心”的学术讲座,分享了他对佛教与中国传统法律关系的研究心得。本次活动系刁培俊老师开设的“史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系列讲座之一。周教授首先回顾了学界对此专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不足,并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向大家分享相关研究方法,接着概观中国传统法律与佛 ...

• 讲座︱博物、知识与空间:近代西方人在华的知识考察

王宇2018-04-23 17:51来源:澎湃新闻何为博物学?古代中国的博物学和西方博物学传统有何不同?4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袁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郑少雄齐聚北京彼岸书店,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博物、知识与空间:近代西方人在华的知识考察》的主题讲座,此次讲座由东方历史评论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围绕袁剑译著《知识帝国:清代在华的英国博 ...

• 讲座︱霍宏伟:镜中极品——洛阳金村大墓出土的铜镜

杨炎之2018-04-27 14:53来源:澎湃新闻2018年4月21日,洛阳市的想像书店举办了一场题为《镜里乾坤》为主题的讲座,内容分为两个环节: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先以“金村王鉴”入手,讲述了他在铜镜研究过程中的见解与收获。之后,霍宏伟与特邀嘉宾张建京、赵向前等老师进行了对谈。霍宏伟(左)与张建京(右)在讲座现场(张新珂摄影)金村“王气”黯然收民国十七年(1928年)盛夏的一场暴雨之后,洛阳东郊金村东北侧的田地 ...

• 《日本与中国陶瓷品吉祥图案的考古学考察》讲座纪要

  2018年4月10日下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8楼多媒体厅举办了2018年度考古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3讲。本讲主讲嘉宾是目前正在考古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的日本山形县立博物馆原历史部主任山口博之先生。他带来了题为《日本与中国陶瓷品吉祥图案的考古学考察》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朱岩石研究员主持。讲座以日语发言,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范佳楠博士担任翻译。主持人 朱岩石副所长、研究员  ...

• 明代天山地区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来源:南大元史会议日程 专题讨论第一场主持:Prof. BakhytEzhenkhan-uli(巴哈提) (L.N. Gumilyov EurasianNational University)刘迎胜 南京大学教授明中期社会大众对内陆亚洲的认知——汤显祖《紫钗记》中的西域知识Prof. Ralph Kauz(廉亚明) Bonn UniversityAnOutline of the History ...

• 会议资讯丨2018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颁奖典礼暨国际古迹遗址日学术研讨会

2018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颁奖典礼暨国际古迹遗址日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颁奖典礼暨国际古迹遗址日学术研讨会”将于4月18日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特邀本届获奖项目各方单位(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项目所在地省级文物管理部门代表莅临,参加颁奖典礼暨经验交流会和2018年国际古迹遗址日学术研讨会。时间2018年4月18日全天地点北京建筑

• 大漠遗风:首届海春生先生所藏民族古籍学术研讨会议程

大漠遗风:首届海春生先生所藏民族古籍学术研讨会议程 (2018年4月13日-4月14日) 4月13日8:00-22:30 京外代表报到 地点:北京神舟商旅酒店(白石桥店),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1号(国家图书馆北),联系电话:010-68197333   全天自由活动  

• 纪要(一)|“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

2018年4月9日,“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报告厅召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首先代表学院欢迎嘉宾的光临,强调本次会议筹备已久,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希望会议的召开能够促进中英双方在相关问题上的交流。随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伦敦大学学院考古学院院长Sue Hamilton、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白云翔分别致辞。王博副校长代表北

• 【会议回顾·第四场】敦煌写本与丝绸之路

会议回顾 2018年4月7日上午,“写本及其物质性”会议第四场在国学馆226举行。本场的话题围绕中古时期的写本和知识传播展开,三位主讲人分别是来自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的倪健(Christopher M. B. Nugent)教授、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系的高奕睿(ImreGalambos)教授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荣新江教授。 倪健教授以《开蒙要训》为例,讲授了敦煌蒙书中的层类知识。正

• 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莫洛金院士的讲座《神秘的西伯利亚:最新的考古发现》于2018年4月4日上午9:30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多媒体会议室举行,陈星灿所长主持,王巍学部委员出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自然博物馆、新疆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林业出版社、三联书店、黑龙 ...

• “帝国重现:古罗马与汉代中国文明”研讨会

日程安排4月8日 来宾报到4月9-10日 研讨会4月11日 参观4月12日 离会会议议程CONFERENCE PROGRAMME注:现场配有同声传译本文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关心学院发展的您看到一个更活跃、更资深、更全面的考古文博学院。了解更多信息,请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网站:http:

• 越南交趾郡治LUY LAU遗址的调查与探索—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

  2018年3月27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2018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日本东亚大学黄晓芬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越南交趾郡治LUY LAU羸𨻻遗址的调查与探索”的学术讲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研究员主持该讲座并进行点评。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证券报等 ...

• 第三期“发现长安”考古论坛纪要

 2018年3月30日下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主办的第三期“发现长安”考古论坛在西安研究室标本楼二层会议室举行,日本中央大学妹尾达彦教授作了题为“唐王朝中的汉王朝——汉长安城与隋唐长安城”的学术讲座,日本东北学院大学佐川正敏教授作了题为“从东北亚的视角看古代制瓦技术和砖瓦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刘振东研究员主持,来自中 ...

• 印度的历史,就是被各外族蹂躏的血泪史

2017-07-26 点亮千年最近中印在我国边境地带闹得愈演愈烈,很多人认为,咱不就是修个路嘛,至于那么激动?小编一边吃着印度飞饼一边表示,如果了解了古印度的历史和地缘环境,就会理解这个国家为何会有一点动静,就立马忧心忡忡了……首先我们来看看印度的位置,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拥有着相对封闭的环境,三面临着印度洋,北边还有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本该是一个高枕无忧的安全国度。然而,就在喜马拉

• 讲座纪要| 世界遗产与日本文化财保护制度中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原是文化地理学中的概念,它强调人类的文化是动因,自然地域为载体,而文化景观则是人类文化持续作用于自然地域后呈现的结果。为填补世界遗产体系中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之间的空白,1992年世界遗产分类中增加了文化景观的类别,在此之后文化景观的概念与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亚洲,日本于2004年在文化财保护体系中增加了文化景观这一类别,文化景观的保护取得了法定地位。而对于文化景观的保护来

• 知识点 | 唐晓峰教授李希霍芬讲座划重点笔记

  讲座:李希霍芬的地理学与丝绸之路时间:3月25日(上周日) 下午 2:30 — 4:30地点: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主讲人:北京大学唐晓峰教授  文字部分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而成   · 中国学者对李希霍芬的评价  “毋曰一文弱之地质家,而眼光足迹间,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盖自利氏(李氏)游历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今也森林民族,复往来山西间,是皆利忒何芬之化身,而中国大陆沦陷之天使也,吾

• 讲座综述丨跨海和声: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

2017年10月9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一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副研究员燕海鸣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段牛斗主持,题目为“跨海和声:从海上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 缘起:对话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缘于上世纪80、9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题为“对话之路”

• 讲座综述丨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17年10月16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沈阳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系系主任、副教授陈捷主持,题目为“留住记忆: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传承”。2016年初,“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遗工作开始,前期研究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因为对于中

• 讲座综述丨苍黄蔚蓝:明初“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

2017年10月13日晚,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文化遗产学术周”:“海上丝绸之路的遗产与记忆”系列学术讲座第三讲在14号楼A306教室举办。此次讲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工程师朱伟主讲,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晓璐主持,题目为:“苍黄蔚蓝:明初‘下西洋’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西洋”相对于“东洋”。在明代,时人对西洋与东洋的地理范围所指有明确的概念。例如,马欢在《瀛涯胜

• 【讲座纪要】王光尧:《琉璃涅槃:从外来方物到神权与皇权的象征》

文字整理:张淑娴 现场摄影:王琎 编辑:程枭翀— 图文内容均已获得主讲人授权、发布于网络 —2018年1月26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中国紫禁城学会在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会议室联合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先生作《琉璃涅槃:从外来方物到神权与皇权的象征》的讲座。古建部副主任狄雅静博士作了开场发言,古建部研究馆员张淑娴博士主持讲座。讲座现场

• 论坛纪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国家制度与地方实践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的创立;2000后又建立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体系,使得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更趋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制度从无到有,历经了多年的艰辛探索,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与困惑——国家制度的完善是否可以解决地方实践中面临的所有问题?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框架之下,是否还能找到其他路径来支撑地方实践?我

• 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述略

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述略发布时间:2017-10-17陈飞 陈昊 于梦思  9月22日至24日,由湖北省鹤峰、五峰,湖南省石门三县人民政府与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三峡大学民族学院联合举办的“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在鹤峰县走马镇召开。来自国家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武汉大学等21家文博、科研单位和高校的8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围绕万里茶道研究、宜红古茶道文化

• 【讲堂实录】西汉废帝刘贺的无奈哀荣|信立祥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11月7日,国家文物局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信立祥老师做客“清源讲堂”,带来了题为“西汉废帝刘贺的无奈哀荣”的精彩演讲。信老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的分析,揭示了海昏侯墓发掘的价值和意义,还原了刘贺看似风光丧事背后的无奈与悲哀。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参与海昏侯墓发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观展记

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建筑界最夺目的盛事“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本月27日落下帷幕。本届展会共有来自全球的88位建筑师以及62个国家的展方作品亮相,可谓盛况空前。没机会去现场的小伙伴也不用遗憾,清源的青年建筑师马上带您一览本届双年展最具水准的设计作品~  第15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从高柳新蝉的初夏一直持续到红叶木落的深秋,在她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看着秋风夹带的银杏叶像蝴蝶

• 第六届(2017年度)陕西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

第六屆(2017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一年一度的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自創辦以來,備受公眾及媒體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支持。2018年1月22日,第六屆(2017年度)陝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將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學術報告廳隆重開幕。屆時,來自省內五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的十項考古及文物保護專案將向社會公眾及媒體進行報告,知名專家進行點評,報告人與公眾互動交流。  主

• 讲座回顾|石窟遗址的复原与重构

本文为2017年12月10日OCAT研究中心举办的“石窟遗址的复原与重构”对谈活动纪要文字经主讲人修订2017年12月10日,OCAT研究中心邀请鲁迅美术学院焦琳博士与中国人民大学刘韬博士进行“石窟遗址的复原与重构”主题对谈。两位青年学人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经历对石窟遗址复原与重构的方法及意义进行阐述,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保管所于灏所长出席并参与讨论。刘韬的发言涵盖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初年国外探险队

• |讲座讲谈| 纪要:丝绸之路考古:路线、图像和物质文化

葛嶷教授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之二丝绸之路考古:路线、图像和物质文化○讲座纪要应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邀请,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学著名考古学家葛嶷教授(Bruno Genito)于2017年10月31日-11月24日访问北京大学,发表以“丝绸之路考古:伊朗、中亚和欧亚草原(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为题的系列演讲。11月9日晚,第二讲“丝绸之路考古:路线、图像和物质文化”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举行。

• 2017年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科研成果汇报会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六十一载征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遗梦,中国梦。2017年是我院改革创新、励精图治的重要之年。我院在完成一系列主动科研项目的同时,积极与相关地区考古所等单位密切合作,加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完成了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保护与技术创新、文物遗产管理与规划等多项工作。为了展示一年来我院的科研成果,定于2018年1月15日召开2017年度科研成果汇报与交流会。 2018年1月15日 西北大学

• 新知 |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回顾

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回顾在2017(上海)国际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博览会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展示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成果——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和监测云APP。在博览会上,这两项研发成果普遍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同行、公众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同时他们也对这两项成果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未来发展、中心自身的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期望,下面让

• “科潘:比较的视角”国际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5年3月,“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发掘及中美洲文明研究”被列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015年7月,考古所与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合作,开始对该遗址编号为8N-11的贵族居址进行发掘,连续获得重大发现。目前已经全面完成对北侧建筑的发掘,发现与王族起源密切相关的交叉火炬雕刻和大量重要遗物。对北侧建筑的解剖工作也已经完成,确认该部分建筑经历了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演变,并发现

• 砥砺奋进正当时——社科院考古所2017年高研论坛纪实

  2017年12月28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研论坛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举行。论坛由社科院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共有四位学者作报告,考古所科研人员、考古系学生和部分所外同仁参加了此次论坛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社科院考古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高研论坛    陶寺文化的周边高江涛副研究员作汇报    高江涛副研究员着重以陶寺文化的分布、陶寺文化的周边文化及其互动关系、文化互动

• 纪要 |“文献·文书·文物: 中古史研究的资料利用与开掘”学术讨论会

2017年11月18、19日,“文献·文书·文物:中古史研究的资料利用与开掘”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六朝博物馆报告厅召开。会议由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与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共同召集,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江苏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二十余位学者与会。近代以来,中古史研究名家辈出,成果丰硕。但相较于其他断代史研究,今天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资料利用方面明 ...

• 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

2017年12月23日,时近岁末,冬至刚过,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和新疆师范大学黄文弼中心主办,以“北京大学与丝绸之路——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九十周年高峰论坛“为名的学术纪念活动,在这样一个仲冬的周末在北京大学李兆基人文学院礼堂隆重举行。各路来宾与参会者近200人出席。九十年前,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成 ...

• 观点 | 学术讲座 | 从“保护”到“创新”——法国夏约学校与拉维莱特国立建筑学校的教学与实践

2017年4月9日晚,米莱耶·格吕贝尔教授(Prof. Mireille Grubert)和布吕诺·门戈利教授(Prof. Bruno Mengoli)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以下简称WHITRAP上海中心)邀请,在同济大学文远楼三楼亚太遗产中心作了题为“从“保护”到“创新”——法国夏约学校与拉维莱特国立建筑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 初心如磐——社科院考古所2017年青年论坛纪实

  2017年12月2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年论坛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举行。论坛由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朱岩石研究员主持。共有四位学者作报告,考古所科研人员、考古系学生和部分所外同仁参加了此次论坛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长朱岩石研究员主持青年论坛  首先,由付永旭助理研究员以“试论华南地区的凹石”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华南地区常见的、一种特殊的、极具浓厚地方性特征的遗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