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第二届“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结业

  2018年9月1日上午,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文物局、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协办,历时20余天的第二届“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在辽上京遗址所在地——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落下帷幕。结业式合影  国家文物局文化遗产和考古司考古处王铮副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

• 西北大学“一带一路”五周年成果回顾(二)──王建新教授的丝路考古梦

“考古连着过去,也为现在和未来服务。我一直梦想着把丝路考古搞起来。”像张骞当年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一样,王建新教授也是从寻找大月氏开始跨国丝路考古的。这位西北大学教授近二十年来数百次往返于丝路古道,把学术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带领团队踏遍天山的东西南北,初步“掀起月氏的盖头来”王建新教授简介王建新教授☑基本信息: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学士学位。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 ...

• 2017年新疆考古收获

  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北京大学等合作单位完成了考古发掘与调查40项,发掘各时期遗址7400平方米、墓葬900余座,出土文物标本近4500件(组),本文择其要者进行介绍。在史前考古和历史时期考古领域均有重要发现,如通天洞遗址、呼斯塔遗址、海子沿遗址、和布克赛尔县G219国道沿线墓群、尼勒克县G218国道沿线墓群、达勒特古城、阜康市白杨河流域墓群等。  一、史

• “第九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开班

2018年9月5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承办的“第九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在古籍馆文献修复室开班。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杜伟生,国图古籍修复专家朱振彬、刘建明先后致辞。张志清馆长介绍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近年来在古籍普查、古籍修复、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对此次培训进行了部署,对参训学员提出了要求,给予

• 预告 | 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论坛即将在西北大学举行

近年来,中国在丝绸之路沿线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学术突破,极大推动了我们对于中国与欧亚大陆早期文明起源与演进、多地域文明交往与互鉴的模式与规律等重大学术问题的思考。2017年11月,第一届丝绸之路考古论坛在北京大学顺利召开。2018年9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举办第二届丝绸之路考古论坛,旨在发布丝路沿线的考古新成果,促进高校与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本次论坛还将组织与会代表考察

• 国家文物局举办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高级研讨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8月31日至9月4日,国家文物局在浙江大学举办探索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高级研讨班。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共41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开班式并作主旨报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牢记嘱托,打造独具特色的合浦海丝博物馆——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广西合浦县博物馆

  2017年4月19日,总书记视察广西,首站就到合浦县博物馆(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视察调研。总书记详细了解汉代合浦港口情况,步入青铜之光、土火之韵、碧海丝路等展厅,察看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古代青铜器、陶器和域外陶器、琥珀、琉璃等文物,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他指出,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

• 吐鲁番文创产品受欢迎

图文/记者:袁艳  在第二十七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期间,以吐鲁番馆藏文物、古籍文献、文化遗产等为灵感创作的文创产品受到了疆内外游客的热烈欢迎。展台上,由高昌贵族壁画形象制成的卡通版书签、明信片,以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元素研发出的钥匙串、冰箱贴、胶带、手游地图等,以及以新疆民俗文化和民俗风情元素研发的丝巾和小饰品等产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大批的过往游客驻足欣赏购买。石河子游客赵丽高兴地说:“我

•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9月在陕西举行

 央广网西安8月28日消息(记者雷恺)记者今天(8月28日)从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将于9月7日-21日在陕西举办,参与国家和地区将达到118个。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顾劲松介绍,参与本届艺术节各项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118个,其中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11个省 ...

• 讲座预告|粟特考古七十年

讲座题目粟特考古七十年主讲人(俄)卢湃沙讲座时间2018年9月7日(星期五) 14:30 — 16:30讲座地点甘肃省博物馆一楼学术报告厅 参加讲座的的观众请持有效证件票房领票进入展厅前往一楼学术报告厅聆听讲座卢湃沙博士(PavelLurje)出生于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波斯语和粟特语博士,为语言学家李夫旭茨的弟子,是波斯学欧亚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古波斯文献学会终身会员,维也纳远东所访问教授

• 河西走廊对中国的意义,专家只说出了一半,另一半一直不愿意说出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被称为“河西走廊”。从金城(兰州)出发,越过黄土高原与河西平原的分界乌鞘岭,便正式进入河西走廊。自东南往西北,河西走廊依次经过东端凉州(武威)、甘州(张掖)、嘉峪关、肃州(酒泉)、西端瓜州、沙州(敦煌),一直延伸到玉门关附近。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这个地方,东周春秋时为被西戎占领,战国先秦时被月氏人占 ...

• 沙龙进行时|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

C沙龙第51期中国文化遗产的历史起源内容概要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一概念源于西方,其保护体系、法律法规都受到西方物质文物(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虽则“文化遗产”乃一新名词,然于古物保护、收藏及纪念先贤、怀旧的情怀则自古有之。本讲座从中国历代史籍整理与书写、皇室收藏、古代城市规划和游记切入分析中国文化遗产的起源。通过和西方遗产理念的对比分析,指出中国的文化遗产一脉相传,延续至今。与西方以“物”为主

•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18.09.30 - 2019.02.24 苍莽大漠、雪域高原,从来皆非孤立的存在。两地军事、政治权力、宗教文化的交往与融会始于13世纪中期。20世纪以前,中国地面西藏人、蒙古人形成了一体的「西藏佛教社会」。西藏佩饰的起源和萌芽阶段应该在新石器时代,西藏昌都卡若遗址出土的装饰品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西藏佩饰形式上分为贵族佩

• 中国民族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简讯

2018年6月16日至17日,中国民族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主办,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和甘肃省丝绸之路研究会承办;主题为“新时代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分属于83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18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160余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文炯教授主持,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功举办第六届“汉化·胡化·洋化: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年7月21日-23日,第六届“汉化·胡化·洋化: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行。“汉化·胡化·洋化”系列学术会议是由台湾中正大学发起的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先后有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参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次会议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由我校历史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 讲座通讯|Mr.Bruce Huett:【喜马拉雅区域传统造纸术的复兴:历史、文化与经济】

  2018年7月12日晚7点,剑桥大学蒙古与内亚研究中心项目协调人Mr.Bruce Huett应邀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演讲。Mr.Huett此次讲座的题目为“喜马拉雅区域传统造纸术的复兴:历史、文化与经济”。我所徐君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玉珠措姆老师任翻译,Hildegard Diemberger教授也出席了讲座,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到场聆听。Mr.Huett首先简单回顾了自己对喜马拉雅区域造纸

• 讲座通讯|朱丽双: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与于阗图像研究

6月1日晚,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朱丽双教授应我所之邀,以“有关于阗的藏文文献与于阗图像研究”为题,为我所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本场讲座由霍巍教授主持,熊文彬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罗鸿教授、四川大学博物馆陈长虹副研究馆员等出席了讲座。本场讲座系“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十六场,开启了2018年度新一轮青年藏学家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到

• 讲座整理|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 座 整 理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主讲人:魏坚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整理人:侯佳岐(中国人民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2017年8月18日,中山大学2017“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

• 行走天山,探访戈壁绿洲的文明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迄今为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现的最大的佛寺遗址,分东西二寺,曾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著名的龟兹古国享有盛誉,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八月十八日摄)。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8月18日摄)。 本报记者朱剑/文刘强/图  星星峡,由河西走廊进入新疆的重要隘口。8月11日,“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陕西日报丝路行记者在赶 ...

• 讲座整理|邢义田:古代秦汉和罗马帝国的关系——几个待解的谜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 座 整 理古代秦汉和罗马帝国的关系:几个待解的谜听邢义田教授讲座有感主讲人:邢义田教授(中研院)整理人:董会芳(安阳师范学院)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2017年 8月16日下午,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

• 一扇“海丝”的窗口 一股多彩的唐风 — —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盛大起航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航拍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彩陶源村,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授牌。2018年5月14日,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沙铜官窑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2018 年5 月14 日开馆仪式锦上添花 遗址公园再增新景2010年,长沙铜官窑国

• “大唐风华展”国博展风华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大唐风华展览9月3日下午在国家博物馆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该展览展出两个月。国家博物馆本着不求所藏、但求所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加强与地方文博机构交流合作,共同推出地方古代精品文物展览系列。此次展览是国博国内交流系列展之一,由陕西历史博物馆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乾

• 文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第四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综述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8月21日至22日,第四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推介活动终评会在北京举行。经过演示汇报、现场问答、专家评议、记名投票等环节,最终,10个项目获得十佳奖,10个项目获得优秀奖。本届推介活动得到终评会的专家学者、文博单位和企业代表的一致肯定,同时对如何更好地发挥推介活动的引领推动作用,文博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企业如何为文博单位提供优质服务等问题,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

• 西出长安第一渡— —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陈列回眸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咸阳古渡遗址博物馆依托明清—民国时期的咸阳古渡口考古发掘而建,在此基础上布置了“古渡千秋”基本陈列,至今陈列对外开放一年有余了,在这里做一回顾和总结。关 于 主 题咸阳古渡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自古人们东来西往,从渭水咸阳渡渡河,形成千年“咸阳古渡”。关于咸阳古渡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丕显其光”。作为

• 河南安阳大司空东地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发现多条道路、一座大墓和无字甲骨坑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大司空东地属于安阳市纱厂街道大司空村,位于安阳市西北约3公里。这里位于殷墟遗址的东北部,向西500米与小屯村宫殿区隔河相望,东邻京广铁路,北接近洹北商城南城垣。殷墟遗址东北部的大司空及纱厂地区,1935年以来,曾多次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发现包括殷墟文化(绝对年代基本为晚商时期)在内的多个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其中不乏重要遗迹现象和文物。▲ 大司空棚户区改造工地的重要遗迹现象为

• 三门峡地区出土的汉代铜镜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中国铜镜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发现,中国铜镜最早是在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中出现的(甘肃齐家坪、青海贵南)。据碳-14测定,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距今约4000年(游学华:《中国早期铜镜资料》,《考古与文物》1982年3期)。由此肇始,中国铜镜的发展历程走过了夏、商、周三代早期发展期,流行于春秋战国,鼎盛于两汉,度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低谷,最终在唐

• 希腊克里特岛发现三千多年前的古墓

  希腊文化部表示,希腊古物管理局的考古学家们在克里特岛发现一个没被挖掘的古墓。  当地居民偶然发现了这个古墓,他在距离一个村子不远的橄榄园看到一个直径1.2米深2.5米的坑。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希腊古物管理局。  在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找到了一个用石灰石做的墓室。到墓室的路是垂直的,墓室入口被黏土密封。  墓室的内部分为三个壁龛。南面的壁龛是一个带盖石棺。里面是一个保存完好的成年人骨架。在石棺前找

• 展览 | 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

  (扬子晚报实习生 毕忠倩 胡朔 记者 张可)2018年8月7日,《大报恩寺遗址出土宋代丝绸展》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展,共展出58件宋代丝织文物。10年前的2008年,这些珍贵的丝织文物正是在今天的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此次展览,是文物出土经过修复后第一次“回家”亮相。  江南土壤偏酸,丝织品等有机物在地下埋藏后,很快就会腐烂。而这批文物是属于大报恩寺的前身——北宋长干寺的,或许是因为存放在地宫、

• 展览 | 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

  2018年8月7日,“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陈列厅开展。该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是首次以秦汉陶俑为主题的原创展览,展期一年。  秦始皇帝与汉景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两位皇帝,其营建的陵墓规模宏伟,布局复杂,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是秦与西汉各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面貌的地下缩影。  俑作为一

• 青海门源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

“此次摩崖石刻藏经的发现是我们在岩画石刻考察途中的意外收获,可以说它是目前为止青海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摩崖石刻藏经。”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中心岩画组工作人员董连生23日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22日,记者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文体广电局了解到,18日青海省博物馆文物研究专家在门源县岗龙沟石窟寺考察时,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藏经,是目前青海省境内发现的面积最大、保

• 秦汉九原—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

秦汉九原—五原郡治的考古学观察魏坚 郝园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 )“九原”之地,因其地处阴山一线的农牧交错地带,土壤肥沃,物产丰饶,更兼有黄河天险与水利之便,夏商周以来一直是北方民族和中原华夏争战交融的历史舞台。进入战国秦汉阶段,这里更是中原王朝和匈奴政权往来与交战的前沿,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

• 媒体关注:传承文化根脉 续写洛阳篇章

  8月21日,《洛阳日报》3版头条刊发《传承文化根脉 续写洛阳篇章》,予以转发,全文如下。  近日,市文物局局长余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重点工作推进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面总结和部署,为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党的建设高质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  余杰表示,“十三五”以来,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遗址保护、 ...

• 敦煌石窟文献还原古老秋食

8月7日,敦煌研究院梳理解读了敦煌石窟文献中古人吃秋食的养生之道。图为莫高窟第61窟的《村女献乳》(五代)。由鲜奶浓缩发酵而来的奶酪也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唐代敦煌的僧人和上层贵族就经常食用。敦煌研究院供图  中新网兰州8月7日电 (记者 徐雪)8月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敦煌研究院当日梳理解读了敦煌石窟文献中古人吃秋食的养生之道。  “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是《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

• 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如何平衡 陕西城市遗址考古在博弈中艰难穿行

来源: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记者 秦汉元 姚友明  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秦、汉、唐等10多个政权或朝代在陕西建都,时间长达千余年。  去年夏季以来,陕西省部分城市遗址考古工作取得很大进展:考古工作者在秦咸阳城遗址除发现秦汉手工业作坊、秦代大型府库遗址外,还在岩村秦人墓地出土了包括距今2000多年的400 ...

• 吴凌云:“文帝行玺”是考古发现西汉最大金印

在建国后的历次考古发现中,有不少秦汉时期的印章被发现。而在众多的印章中,有一枚印章十分独特:它是一枚“帝印”,这就是“文帝行玺”。虽然它不是真正的皇帝印玺,只是西汉时期南越国国王的王印,但它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的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这枚金印究竟是怎样被发现的,它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怀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吴凌云石破天惊的发现1983年6月,广东省政府基建部门正在风景秀美的

• 英考古队在黎巴嫩发现中世纪塔楼及大量瓷器

  当地时间2018年7月23日,英国考古队在黎巴嫩西顿发掘出中世纪防御塔以及瓷器。最近研究表明,西顿曾是物质文明丰富的古城,在此曾发现迦南人、腓尼基人的生活仪式。

• 转:【清源现场观察报道】观察员看大会/两个主动推迟列入的故事

7月2日下午,42届遗产大会新申报遗产的审议全部结束。 观察员国评论在7月2日议程的最后,瑞士、瑞典、斯洛文尼亚、新西兰、加拿大、丹麦和哥伦比亚等国家作为观察员国对本届大会的审议情况发表了评论。大家都明显地关注到本届大会不同寻常的委员会与专业机构之间的意见分歧,对此感到担心。这些代表的发言几乎一致强调,公约的精神需要得到维护,名录的可信度需要得到保障,委员会、缔约国、遗产中心和咨询机构之间的对话沟

• 【会议日程】中世纪都城和草原丝路与契丹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辽上京建城1100周年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赤峰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  赤峰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文物局)  承办单位:巴林左旗人民政府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赤峰市人民政府主办,内蒙古

• 甘肃“敦煌模式”拓国际朋友圈,五年实现同步保护

一年多来,常年致力于“扩大国际合作”的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不仅要像以前一样在重要场合反复推介莫高窟,还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机会对更多国外朋友“唠叨”关于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庆阳北石窟寺的“事儿”。“一定要让外界知道,知道了才会来爱护,如果他都不知道你的价值,还会说你们这些人在干什么呢?”王旭东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笑言,今年和一个法国朋友聊天过程中说起了麦积山石窟,后来他去了后“

• 2018年度中日合作文物防灾减灾高级研修班

培训名称:2018年度中日合作文物防灾减灾高级研修班时间:2018年9月3日—9月14日。培训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高原街甲2号主办方: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申请截止时间:8月17日17时前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BgRVS_JFfiVhmc8oYUKymg

• 【考古发现】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距离首都比什凯克约30公里。红河古城因红河村而得名。2018年6月底至8月上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西侧佛寺遗址主要由三个土堆组成,西边一个,东边两个,其中东北部的土堆已于2011—2016年发掘过,结果显示它是一处佛殿建筑。本次发掘的主要是位于东南部的土堆。红河古城遗址

• 【考古发现】拉哈特遗址中国—哈萨克斯坦联合考古工作简况

    2018年7月8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行五人前往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对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内的拉哈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这是继去年首次对该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后的第二次考古工作。截至8月20日,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顺利完成。  2018年考古队员第一次到拉哈特遗址的留影拉哈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天山北麓一处台地,东距离中国

• 洛阳契约文书博物馆计划10月下旬开放

  实施考古遗址活化,打造全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工程;统筹整合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品牌……昨日,2018年全省文物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市将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会议透露,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景观二次提升工作。隋唐洛阳城“两坊一街”保护展示方案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正在实施施工图编制和开工前准备工作。邙山陵墓群、东周王城和宜 ...

• 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晨报原标题:丝绸之路的交通与交流大型展览9月16日起亮相敦煌国际会展中心  在第二届敦煌文博会上,工作人员为参观者介绍展品。兰州晨报资料照片  中国甘肃网8月31日讯据兰州晨报报道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卢伟山) 以“展现丝路风采,促进人文交流,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将于9月下旬拉开帷幕,记者28日从甘肃省博物馆获悉,作为本届文博会重头戏之一、由甘 ...

• 回归初心 重读经典——首届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文化高端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开幕

中国网讯(刘彬)9月2日上午,首届“从长安到龟兹”丝绸之路中国传统文化高端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大唐西市金色大厅开幕。来自宗教、媒体、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主旨论坛和高端学术交流。  陕西省会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建义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陕西省会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建义主持。陕西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乌永陶,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佛教研究室前主任杨曾文和陕西省 ...

• 国家文物局:举办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培训班

关于举办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培训班的通知办保函〔2018〕8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中央各有关部门:为做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根据《关于开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决定举办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遴选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时间9月3日至9月7日(3日报到,4-6日全天

• 为敦煌研究提供更丰富文献

二十余载整理,《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已出版十五卷为敦煌研究提供更丰富文献    作为我国敦煌学界的第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1—15卷)是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为首的团队历经20多年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他们全面整理了收藏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将1000多年前的手写文字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校理原件的错误,尽可能地解决了文书

• 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

会议名称(中文):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会议名称(英文):2018ACHS World Congress of Cultural Heritage所属学科:自然地理、城市与区域地理,生态学,法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开始日期:2018-09-01结束日期:2018-09-06所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在城市:浙江省 杭州市具体地点: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协办单位:承办单位:议题:联系人:孙钰岫联系电话:18813022368传真:E-MAIL:tjsunyuxiu@hotmail.com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 发掘 | 上博考古队在斯里兰卡发掘出土北宋晚期瓷片

图片说明: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发现中国瓷片。(资料)部分考古发现(上海博物馆供图下同)部分考古发现回顾近半月的历程,8月6日, 上海博物馆赴斯里兰卡考古队抵达科伦坡,开始了中斯合作考古项目。本年度将在斯里兰卡北方重要港口城市贾夫纳开展考古发掘及调查工作,计划工作时间为40天。此次合作是中国与斯里兰卡第一次正式开展合作考古发掘,对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和贸易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阿莱皮蒂遗址卫星位

• 孟加拉国阿格拉萨-毗诃罗普尔基金会主席一行考察西藏佛教文化遗产

 自2014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孟加拉国基金会对毗诃罗普尔古城纳提什瓦(Nateshwar)遗址的三次大规模联合考古发掘,发现了早、晚两个时期的大量佛教遗迹和遗物,取得了重要收获。这是首次将孟加拉国古文献记载中的古代佛教都城的神秘面纱揭开,集中反映了公元8~13世纪佛教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为南亚次大陆佛教考古提供了新的重要标尺。五年来,中孟联合考古队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基本同时进行,目前遗址的阶段性考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