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陕西发布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

  4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发布“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省文物局局长赵荣介绍普查有关情况,省文物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周魁英回答记者相关提问,发布会由中共陕西省委外宣办副主任安广文主持。  赵荣指出,根据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数据和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表明,陕西行政区域内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3009455套7748750件,总数位列全国第二名、 ...

• 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选萃展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开幕

 4月12日,“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选萃展”在浙江西湖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汉传佛教造像藏友会”会员收藏的古代汉传佛教造像近120件(组),将主要的佛造像分门别类地加以展陈介绍,让社会公众通过展览对汉传佛教造像有所了解。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来,民间收藏日益兴旺,佛教造像也成为重要的收藏种类。随着收藏研 ...

• 浙江问计世遗专家 精准助推申遗进程

 日前,浙江省文物局、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邀请著名考古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在良渚作了题为《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的学术报告,他站在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将良渚古城遗址与埃及、苏美尔、印度摩亨·佐达罗、墨西哥玛雅、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英国巨石阵等世界同类遗址做了深入的比较分析,详细论述了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  应国家文物局邀请,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印 ...

• 千年古港遗址见证唐宋时期海上丝路贸易繁荣 上海青龙镇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12日,“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入选。  青龙镇遗址位于青浦区白鹤镇,在文献记载中,青龙镇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吴淞江变迁,港口功能逐渐丧失,青龙镇湮没于地下数百年。从2010年起,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青龙镇遗址展开了长期的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上博考古队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现了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隆平寺塔基,解决 ...

• 探访甘肃嘉峪关千年魏晋古墓 “重回”古丝路(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图为嘉峪关千年魏晋古墓群外貌资料图。 嘉峪关魏晋墓保护研究所 摄  中新网兰州4月14日电(记者 崔琳)散落在甘肃嘉峪关新城镇方圆13平方公里戈壁滩上的1400多座魏晋时期古墓葬群,其地下砖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保存完整,“重现”了1700多年前河西走廊古丝路风貌,素有“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之称。  “魏晋十六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留下的历史文献稀缺。而富饶的甘肃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

• 中亚考古学家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3月31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的委托,考古所科研处处长刘国祥、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朱岩石会见到访的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B.阿穆尔丁(Berdimurodov Amridin)、H.穆达利夫(Hasanov Muttalib)研究员,乌兹别克斯坦国立泰尔梅兹大学阿纳耶夫.T.J(Annayev Tukhtash Jurayevich)教授,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阿卡莫夫.Z(Akramov Zakiryo)研究员等4位中亚考古学家。刘国祥处长简要介绍考古所基 ...

• 再读三星堆——参加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札记

 1“一锄头、两个坑、一座城”  今年是三星堆两坑发现发掘30周年。  7月16~20日,我和同事黄昊德、游晓蕾、罗汝鹏、沈晓文赴成都三星堆参加“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第二次去三星堆。上次是2016年6月,随同事们参加考古领队西南片区培训,走马观花,印象不深刻。2016三星堆行(左起罗汝鹏、黄昊德、游晓蕾、沈晓文、本人)  这次去之前为了壮胆,做了不少功课,补读了《 ...

• 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专家座谈会在陕西凤翔召开

  2月8日-9日,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专家座谈会在凤翔县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报社、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19位专家参加本次座谈会。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周魁英、省考古研究院党委副书记 ...

•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考古发掘现场专家论证会召开

 2月25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慈溪市人民政府主办、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考古发掘现场专家论证会”于慈溪顺利召开。本次考古发掘现场专家论证会分为两部分——考古发掘现场考察和学术论证。  考古发掘现场考察阶段,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建明向与会专家现场详细介绍本次考古发掘所采取的考古工作方法、揭露出来的遗迹遗物情况以及本次考古发掘在越窑研究史上所取得的重要突 ...

• 新疆发现伊犁河谷最大最早青铜时期文化遗存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部馆员王永强从没有想到,2015年6月17日将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当他揭开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一座墓葬的土层时,看到土层中有煤灰。根据史书记载,煤炭被大量用于生产、生活是在汉代。吉仁台的墓葬群年代跨度较大,早至青铜时代,晚到宋元时期,因而他当时并没有在意。但接下来的发现让世人感到震惊:同一土层中发掘出了青铜时代的陶片。  随着两年的深入发掘,一个距今3 ...

•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鲜出炉

 经过一天半的演示汇报和评委评议投票,“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17年4月12日在北京揭晓。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名单如下(按时代顺序):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洞穴遗址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北京通州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浙江 ...

• 沉银遗址考古出水文物三万余件 江口之战发生地获确证

 从13日举行的四川省2016—2017年度张献忠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上获悉,随着雨季的到来,江口沉银遗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于4月12日结束。本年度共发掘出文物三万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根据相关文献和发现的文物可以确证这是江口之战的发生地。银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017年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组织专家对 ...

• 访谈 | “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发现记

血池遗址地貌环境与结构布局图“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秦汉时期皇家如何祭天?“血池”从何而来,是否真的很血腥?“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的发掘或许能带领我们穿越时光,掀起答案的帷幕。参与“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发掘的考古单位有多家,国家博物馆是其中之一。日前,该遗址入围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评选”,在“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于2017年4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之际 ...

• 设施齐全——古罗马竞技场周边林立的商铺和餐馆

路德维希玻耳兹曼考古前景和虚拟考古研究所(LBI ArchPro),他们通过数字技术还原了竞技场附近的建筑和环境。来源:LBIArchPro/7 reasons和现代人观看体育赛事一样,古罗马人去观看角斗士比赛时也要填饱肚子,而且,他们还可能想买一些纪念品。这时候,在竞技场附近设立商铺和摊位就很有必要了。奥地利的考古学家们声称,他们在古罗马城市卡农顿勘探出了面包店、快餐摊点和商店的遗址,而这些店铺很可能是服务观看角斗竞技的观众 ...

• 考古人员在罗布泊发现一座汉晋时期古城

 这是古城西南段墙体(2月16日摄)。新华社发(胡兴军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29日电(记者刘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近期在罗布泊进行考古调查时,在孔雀河北岸发现一座古城遗址,其附近还有数座墓葬分布。初步清理发掘出木盘、铜镜、木梳、纺织品等遗物。对古城遗址顶部残留的红柳枝、芦苇等进行碳十四测定表明,该古城墙体的年代为东汉后期至魏晋前期。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兴军介绍,古城修筑于黄 ...

• 再现罗马角斗士血腥战斗实景

奈尼西罗马别墅(德语:Römische VillaNennig)坐落于风景优美的德国摩泽尔河上游河谷地区,别墅内有制作精美的马赛克拼图,而这拼图,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最重要的罗马艺术品之一。作品保存在一座150年历史的建筑内,面积大约160平米,完好地描绘了音乐家、狩猎活动以及角斗比赛场景。  所在位置:49° 31′ 44.56″ N 6° 23′ 5.03″ E在公元3世纪,一位富有的罗马人在迪沃杜伦(梅斯)和奥古斯塔.特雷维洛伦(特里尔) ...

• 埃及最新发现金字塔的更多细节和疑点

金字塔内部结构残存部分图片来源:埃及文物部埃及的代赫舒尔遗址区发现了一座有着3800年历史的金字塔,以及刻有法老Ameny Qemau姓名的石膏块。而1957年,在代赫舒尔遗址区(位于尼罗河西岸的一个王室墓地)的金字塔中同样出土刻有这位法老姓名的文物。这一发现给埃及学家们留下了一个谜团:为何同一位法老拥有两座金字塔?埃及文物部今日(4月4日)宣布,埃及考古队发现了一座残存部分结构的金字塔。代赫舒尔王室墓地的总干事Adel ...

• 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走进帝都啦!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后文简称“大英展”),可以说是最近必须要看的“白金尊贵钻石级”展览,小编当然不会错过。这次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不明觉厉。  大英展从昨天开始,也就是3月2日至5月31日期间,全面向观众开放。展览在英国政府的赞助支持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然而 ...

• 内蒙古北魏墓葬为千余年前东西文化交流提供考古实证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角逐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伊和淖尔北魏墓群具有鲜明的鲜卑文化特色,部分遗物又具有明显的异域特色,表明墓主人家族利用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欧亚建立了商贸联系,或由这些地区迁徙而来。 位于内蒙古正镶白旗境内的伊和淖尔墓葬群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纬度最偏北的北魏墓葬,而在北方草原深处发现北魏墓葬较少见。考古人员已发现6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集中,排列 ...

• 北魏贵族墓葬见证草原丝路繁荣

金属元素分析(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文体广电局提供)清理墓室开棺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4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680个参评项目,有25个进入这场最后的角逐,究竟哪些会位列前十?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在拭目以待。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按照多个评选标准,入选的考古新发现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除此还要在中国考古学 ...

• 内蒙古续写“草原丝绸之路”传奇

  北魏时期贵族墓葬出土的鎏金银碗(资料图片)  元代墓葬出土的陶商队(资料图片)北魏时期贵族墓葬出土的玻璃碗(资料图片)伊和淖尔墓地(资料图片)  今年的自治区两会明确指出,内蒙古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推进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那么,内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脉络,以及它承载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内涵?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游牧民族的  桥梁和纽带作用  记者了解到,2014年4月, ...

• 丝路青海道焕发新活力

  青海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通道,被誉为丝绸之路“青海道”,“青海道”是唐代丝绸之路最繁荣的干道之一。“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诗句,生动再现了古丝绸之路青海道。  据学者考证,丝绸之路青海道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青海都兰古墓中出土的汉代中原地区制造的油漆器、金银器和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以及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彩色玻璃珠等,不仅证明青海道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的重要作用,而且 ...

• 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落下帷幕

来源:文汇报文汇报讯 (记者吴雨伦)“‘一带一路’与丝路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上海落下帷幕。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和覆盖范围已远远超出预期,丝路学研究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新思路。本次会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上外丝路战略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印度、伊朗等国约60位专家学者就深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挑战及应对、“一带一路”的软力量建设、全球丝路学的研究动向 ...

• 浙江大学成立“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并举办学科建设高峰论坛

4月9日,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揭牌成立。该联盟将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整合优化平台资源,构建统一协调的运行管理机制,形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于一体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浙江省副省长成岳冲,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等领导出席仪式并为“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揭牌。校长吴朝晖向毛昭晰、张曦、李伯谦 ...

•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文物局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普查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经过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努力,普查工作有序推进。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通过普查验收,普查工作总体完成。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 ...

• 第一届国际文化遗产机器人计算研讨会

会议名称(中文):第一届国际文化遗产机器人计算研讨会会议名称(英文):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Robotic Comput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 (IRCCH 2017)所属学科: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始日期:2017-04-10结束日期:2017-04-12所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在城市:台湾省 台中市具体地点:主办单位:IEEE Computer Society、亚洲大学摘要截稿日期:2017-01-07联系人:Giovan

• 第10届地中海研究国际会议

会议名称(中文):第10届地中海研究国际会议会议名称(英文):10th Annu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terranean Studies所属学科:自然地理、城市与区域地理,哲学,民族学,历史学开始日期:2017-04-10结束日期:2017-04-13所在国家:希腊所在城市: 希腊具体地点:Athens, Greece主办单位:Athens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ResearchE-MAIL:info@atiner.gr通讯地址

• 王巍:四川在丝绸之路中沟通南北 应重新全面认识

“四川在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区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就是一个沟通南北东西、境内和境外一个重要的区域。此次研讨会可以通过考古、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让大家认识到四川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性。”4月8日,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接受采访时表示。王巍发言  据王巍介绍,四川考古院、成都考古院和四川大学在他们各自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为四川和西 ...

• 穿越七百年,宋代航船再扬帆——浙大团队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完成高保真三维数字化模型

1974年,泉州宋船挖掘现场。  这是一艘700多年前的宋代木船,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艘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往返航行的古船,也是中国古代福船的“活化石”。自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以来,这条宋船一直保存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开元寺的古船陈列馆中。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宋船就是重要物证。这条古船是当之无愧的“海上丝路”见证者。  而在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 ...

• 南京城墙保护利用计划出炉 将建环城墙樱花带

来源:江南时报南京市政府4月7日公布了《南京城墙保护和利用两年行动计划(2017—2018年)》(简称计划),根据这份计划,已经拥有650年历史的明城墙不但将充分展示出它的历史底蕴,还将焕发出时尚魅力,同时,计划也透露了石头城遗址公园将于明年对外开放。未来不仅有明城墙时尚灯光秀,还有浪漫环城墙樱花带毫无疑问,未来的明城墙不管是本身还是周边,面貌都将焕然一新,古韵与时尚交融。计划明确将加大城墙沿线棚户区改造、小区 ...

• “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在中共中央党校盛大开幕

2017年4月7日上午,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共甘肃省委主办,中央党校图书馆、敦煌研究院承办的“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在中共中央党校档案馆盛大开幕。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在展览开幕式上致辞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首先介绍展览情况。中央党校副校长赵长茂,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梁言顺分别致辞,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宣布展览开幕。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王东京,甘 ...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 开题报告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敦煌研究院丨 文∕李国 图∕朱生云4月6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和敦煌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敦煌西夏石窟研究”开题报告暨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崇鋈楼举行。上午开幕式,项目依托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马瑞映教授主持开题报告会,陕西省社科规划办何军主任、项目合作单位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研究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教授、项目依托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何志龙教授以 ...

• 自古蜀地连丝路_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来源:光明日报本报成都4月8日电(记者李晓东)为了进一步加强、推动四川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4月8日,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国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都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及美国、瑞典、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相关研究机构的90余名 ...

• 海上丝绸之路的汉语研究国际论坛

会议名称(中文):海上絲綢之路的漢語研究國際論壇会议名称(英文):所属学科: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开始日期:2017-04-07结束日期:2017-04-08所在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在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具体地点:香港中文大学主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联系电话:(852)2603 7989传真:E-MAIL:msr-chinese@cuhk.edu.hk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会议注册费:会议网站:http://www.ch ...

• 中日壁画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召开

3月28日,日本宫内厅正仓院事务所保存课长成濑正和、京都造形艺术大学历史遗产学科学科长冈田文男、日本画家沓名弘美、爱知县立艺术大学保存修复研究所研究员中神敬子一行4人专程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壁画保护技术学术交流,同时来访的还有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党总支书记沙喜明、科研处处长朱利民、西安旅游设计研究院院长邵振宇等。  参访团一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中日壁画学术研讨会”。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副书记、副馆长王 ...

• 2017年度遗产日宣传口号征集启事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近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已成为促进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2017年,国家文物局将指导各地继续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活动主题为“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为更好地鼓励社会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对遗产日活动的关注度,现拟公开征集2017年度遗产日宣传口号5条。  相关 ...

• 重庆将立法保护有着千年历史的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有着千年历史的世界遗产重庆大足石刻将首次受到法律保护。从6月1日起,在大足石刻保护范围内刻画“到此一游”、爬上石刻拍照、乱用闪光灯等违规行为将被依法处理。近日审议通过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将成为大足石刻新的“护身符”。该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也是重庆市首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该条例划定了大足石刻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可能造成文物安全隐患的行为作出禁止规定,同时明确了大足石 ...

• “丝路新颜”图片展在阿拉木图开幕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致辞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2017年04月06日11:17人民网阿拉木图4月6日电(记者 周翰博)当地时间5日16点,由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馆主办的“丝路新颜”图片展,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的哈中央国立博物馆开幕。中哈两国政府机构、民间组织、工商企业、新闻媒体的代表,以及数百名观众出席了开幕式,并欣赏了精彩的图片展览。本次图片展以独特的艺术影像向观众展现了“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风光、居民生活、 ...

• 阿富汗的宝贝 丝路上的货仓

文化在丝路黄文智展览: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时间:2017年3月17日至6月17日地点:故宫博物院东雁翅楼展厅自3月17日起,故宫博物院午门东雁翅楼展厅“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开始展出,这是继“梵天东土并蒂莲华”中印雕塑展以后又一次重量级别的国际展览。两个展览的共同之处,都是与古代的丝绸之路关联;不同的是,中印雕塑展以佛教题材为主,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宝藏则是更早的国际商贸活动 ...

• "丝路之魂"文物特展10日闭展 3个多月 观展人次过百万

来源:四川日报本报讯(记者 吴晓铃)“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即将于4月10日闭展。记者从成都博物馆获悉,截至4月6日,观展人次突破了100万,这在国内博物馆临展中十分罕见。  作为四川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文物特展,“丝路之魂”文物特展从一开始就受到公众热捧。从今年元旦小长假开始,成都博物馆每日限流的两万张门票不时出现一抢而空的盛况。春节大假,成都博物馆门前排队等候入馆的队伍成为天 ...

• 茶马古道文物亮相沈阳 汉代青铜独角兽抢眼

4月6日,辽宁沈阳展出的汉代青铜独角兽,这件独角兽出土于1956年的甘肃酒泉地区。“茶马古道——西部八省区文物联展”集合八省区12家博物馆共计342件(组)文物,向观众展示“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交通“生命线”,让观众领略茶马古道沿线的风土人情。中新社记者 于海洋 摄

• 2017“建成遗产:一种城乡演进的文化驱动力” 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建成遗产:一种城乡演进的文化驱动力”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语境中的“建成遗产”(built heritage),涵盖了以建造方式形成的建筑、城市和景观遗产,是承载着多种多样历史文化信息的建成环境组成部分,其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正愈来愈成为学界、业界,乃至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网络化的巨大影响下,当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诉求,对于如何看待和处置建成遗产及其历史环境,如何为其在未来城乡发展进程中 ...

• 钓鱼城遗址申遗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

2017年3月30日上午,钓鱼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区长徐万忠、副区长张宏,合川区规划局、旅游局、申遗办、政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合川区领导听取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钓鱼城遗址申遗项目组关于钓鱼城遗址申遗文本与管理规划相关情况的汇报,并高度评价了项目组已有的工作成果。会议还就钓鱼城遗址拟划定的保护区划进行了重点 ...

• 传承“大国工匠”精神 重现丝绸经纬交织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考古所科研处   4月2日,纺织考古学术研讨会在社科院考古所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社科院考古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人民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十余家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的约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纺织考古是通过对出土纺织品、纺织工具的观察与分析,对其所反映的各个历史时期纺织技术的水平、纺织品的工艺特点等进行研究,各位学者就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研究展开讨 ...

• “迁移遗产:移动的物品、故事和家园”主题研讨会将于明年4月在阿根廷召开

Heritages of Migration: Moving Objects, Stories and HomeNational Museum of ImmigrationBuenos Aires, Argentina6-10 April 2017In their movements between old and new worlds, migrant communities carry with them practices, traditions, objects and stories that

• 汉唐墓葬展现中华进取精神 汉墓唐陵有啥区别?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作者:刘望 贺桐参加“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2017全国网络媒体陕西行的记者来到乾陵。乾陵博物馆馆长樊英峰接受记者采访。西部网讯(记者 刘望 贺桐)“从墓葬文化上来看,汉代的文明博大浑厚,代表了中华民族对外开拓的一种精神,唐代的文化外在表现比较丰满细腻,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这两种精神诠释了汉唐时期中华文明的典型特点,对我们当前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了宝贵财富。”陕西茂陵博物馆馆长 ...

• 2017年度纺织考古学术研讨会议议程

考古所科研处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时间:2017年4月2日9:00-16:30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大报告厅会议主持人: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科研处处长、研究员会议议程:一、 09:00-9:3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研究员致辞。合影留念二、 9:30-11:30汇报发言三、 11:30-13:00午 休四、 13:00-14:00参观纺织考古实验室五、 14:00-15:20汇报发言六、 15:20-16: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 纺织考古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 新华社4月2日,纺织考古学家王亚蓉(右二)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出土丝织品文物的保护情况。当日,纺织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观纺织品文物实验室考古工作间,并就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展开学术研讨。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4月2日,与会专家学者参观经保护修复后的明代缠枝花纹丝织被。当日,纺织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业内的专家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 中俄学者共同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考古现场的应用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3月28日,“中俄考古现场三维重建技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和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史前考古研究室、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30余位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考古现场的应用。会议由社科院考古所边疆考古中心丛德新研究员发起并主持开幕式,研讨会由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刘建国研究员与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Lbova Liudmila教授主 ...

• 三星堆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文章出处:四川日报作者:吴晓铃 三星堆青铜像为何会高鼻深目?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为何都会出土大量象牙?为何会有黄金面具和权杖这种非中原的文化产物? 作为古蜀文明的代表, 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3月24日,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段渝教授亮相成都博物馆,在《三星堆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讲座中, 他用详实的考证得出结论:早在三星堆时期,古蜀文明就已经通过南方丝绸之路与中亚、 南亚展开了经济和文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