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头城遗址考古:佛教曾在此兴盛,中原文化曾在此流播
2015年至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5年对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这一考古也让世人对遗址的历史脉络有了更多认识:如出土的打制石核和石片可以将其历史可以推溯到石器时代;对遗址的空间布局的发掘揭示了不同的构筑方式和历史沿革;对佛教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佛教曾在此兴盛;出土的木棺则反映了中原文化向帕米尔高原地区的传播… ...
2015年至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5年对塔什库尔干县石头城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发掘。这一考古也让世人对遗址的历史脉络有了更多认识:如出土的打制石核和石片可以将其历史可以推溯到石器时代;对遗址的空间布局的发掘揭示了不同的构筑方式和历史沿革;对佛教遗址的发掘证明了佛教曾在此兴盛;出土的木棺则反映了中原文化向帕米尔高原地区的传播… ...
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即虒祁遗址的第九次发掘。发掘地点位于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西北约2.5公里处(图一)。在发掘的37座墓葬中,有北魏墓4座,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现将此墓发 ...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对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的指示精神,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8月18日,浙大城市学院举行考古学系成立仪式,成为省内第一家拥有考古学系的高校。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杭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缪承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浙江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党组书 ...
不仅仅是巴米扬,曾经的佛国阿富汗还有这些佛教遗迹【点击图片查看详情】随着阿富汗喀布尔、赫拉特和坎大哈等阿富汗主要城市被塔利班占领,阿富汗数以万计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地也成为文化界关注的焦点。当地有关文物学者方面近日称,目前阿富汗的一些文物命运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据《纽约时报》报道,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学者通过一名西方官员呼吁提供帮 ...
西汉南越王龙钮金印、珍贵罕见的丝缕玉衣、见证广州建城史的“蕃禺”铜鼎、颇具岭南特色的炊食器具……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通过广州近年考古发掘的代表性文物,系统展现了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西汉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 杜建坡摄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公元前203年,秦将赵佗趁天 ...
2021年7月,中央民族大学彭菲副教授在水洞沟遗址临时驻地实验室为参加2021年发掘的队员做了《水洞沟遗址发掘2014-2020》、《水洞沟发掘方法与技术》及《石制品组合分析》的3次讲座。 《水洞沟遗址发掘2014-2020》报告中,彭老师介绍了水洞沟遗址2014年以来在第2地点和2018年开始在第1地点的工作。就发掘的背景,学术目标,组织规划和已有收获进行了 ...
2021年7月27-28日,受发掘领队高星研究员邀请,北京大学王幼平教授莅临水洞沟考古工地,在驻地临时实验室为发掘队员进行了3次精彩的讲座。 27日下午的《考古新发现与旧石器理论与方法再思考》的讲座中,王老师以最早石器的发现与影响、初出非洲的人类及文化、考古学视角下的尼人、石器类型学的作用与局限、中国旧石器新发现与思考几部分展开。王老 ...
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获悉,中外考古学家对2020年发现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例北魏时期(公元386年-534年)“拥抱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生物考古学研究,该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权威考古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steoarchaeology》上。男性墓主与女性墓主拥抱在一起,姿态自然、动作舒展。(资料图)图片来自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供图 据介绍,该墓葬是 ...
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侯马发现14座古代墓葬,其中两座金代砖室墓再现了当时小富之家的丧葬风俗。M12出土的瓷枕。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2016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山西省侯马市东庄村北环路和晋珠街相交东南侧的建设区域内发现的14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两座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编号M12、M14)保存完整,装饰精美。M1 ...
敦煌文化,不论数百个石窟、磅礴大气的壁画还是藏经洞出土的丰富文书和周边大量历史遗存,反映着一千年多年间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的生动历史。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文化成为全球关注。多年来,敦煌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不断致力于敦煌艺术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壁画临摹品和数字化技术,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文明,助 ...
奈良法隆寺,据传是公元607年,由日本皇族中最早皈依佛教的圣德太子(574—622)创建,法隆寺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虽然几次遇火,但仍保存着起始于飞鸟时代的遗产。1993年成为日本第一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寺庙。去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曾计划推出“法隆寺金堂壁画和百济观音”大展,以纪念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订立70年,但因为疫情终无缘与 ...
“国宝·圣林寺十一面观音——三轮山信仰之神”目前正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她曾给人摆脱灾厄的信仰,恰与当下被新冠病毒折磨的人类产生共鸣。在博物馆展厅,无论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十一面观音”严厉而温柔的注视。日本东洋文化学者和辻哲郎将其描述为“显现出神的威严和不为人知的美”。8世纪的“圣林寺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被认为日本雕塑的最 ...
2021年7月29日,中宣部在北京召开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表彰会。中宣部有关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和有关中央主管部门领导、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代表等约130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对全国获奖的期刊、图书、出版单位及个人进行了表彰。《敦煌艺术大辞典》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 ...
2021年8月13日,由敦煌研究院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和佛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期“丝路与敦煌文化艺术——《敦煌石窟全集》专题悦读会”在院小报厅进行。本期悦读会的主题是“敦煌石窟中的山水画”,领读专家为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研究员。 赵老师首先介绍了《敦煌石窟全集》编撰的缘起,并从亲历者、编撰者的角度为在场的听众简述了《敦煌石窟全 ...
今天下午,随着展览“文艺复兴至十九世纪——意大利卡拉拉学院藏品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中山东一路一号)开幕,一场从文艺复兴至19世纪的艺术史之旅如期而至。展览呈现了意大利卡拉拉学院的54件重要馆藏作品,包括拉斐尔的《圣塞巴斯蒂安》、皮萨诺的《廖内洛·德·埃斯特肖像》、曼特尼亚的《锡耶纳的圣伯尔纳定》、 鲁本斯的《圣多米提拉》等。在接受澎 ...
著有《玉篇》的顾野王(公元519年-581年)是南朝梁陈间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曾居于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历朝历代到亭林(亭林湖)寻访野王遗迹的文人墨客、名士高官,都留下了不少凭吊吟咏的诗句。顾野王墓在苏州市职业大学校园内,之前恢复的神道上立有顾野王铜像,底座镌有介绍顾野王 ...
澎湃新闻获悉,“遇见古埃及黄金木乃伊”将于8月15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本次展览将以世界级收藏品中的木乃伊为中心,探讨埃及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统治时期关于来世的信仰。此次展览将分为 7个单元,共计展出107件古埃及稀世珍品,其中6具黄金木乃伊为首次在国内大规模展出。所有展品均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本文为策展人为即将开幕的“遇见古埃及 黄金 ...
象岗南越王墓是岭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年代最早的一座彩画石室墓,是中国汉代考古中的重大发现之一。南越王宫遗址是考古发现的中国早期宫苑典型实例之一,对探索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尤其研究岭南地区的古代城市史、建筑史、工艺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两千多年前岭南历史文化真实风貌如何?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
澎湃新闻获悉,在青铜重器盂克双鼎合展于上海博物馆落幕不久,“纸本里的盂克双鼎”前天在上海闵行开幕,展览以大盂鼎和大克鼎为主题,分为“文献资料”、“潘氏朋友圈的金石艺术”、“盂克双鼎全形艺术”三个部分,展出金石拓片及名人手札近百件。重点展品包括吴湖帆题、朱梅邨绘大盂鼎全形,潘祖荫旧藏周大盂鼎全形及铭文拓本,端方旧藏魏中尚方造铜香炉 ...
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8月9日消息,“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将于8月1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9日。蕃禺铜鼎——广州城市建设史的重要物证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供图 该展览是首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广州考古成果专题展,共展出广州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精品文物332件(套),包括一级文物38件、二级文物 ...
2021年7月30日上午,和风细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班主任、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研究员带领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暑期实践班学生一行17人参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董新林研究员依托各展陈单元,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实物、文字、影像等资料,分类介绍辽代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信仰 ...
2021年7月9日至7月10日,水洞沟考古队领队高星研究员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锋研究员为参加2021年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考古发掘的30余名队员做了题为《野外发掘与室内整理基本操作规范》、《石制品观测、绘图与三维扫描简介》、《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设计——以水洞沟遗址研究为例》的三场学术讲座。讲座由发掘现场负责人,中央民族大 ...
刀形墓、双耳陶罐、开元通宝、铁镰铁斧……山西省考古人员在运城新绛县发现的唐代墓葬,出土一批距今千余年的唐代文物,为研究盛唐时期的平民葬俗提供了研究资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日对外发布消息称,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
2021年7月28日至8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组织四名本科生和两名研究生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遗址考古发掘工地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辽上京考古队已经持续工作11年。自2017年,辽上京遗址成为国家文物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 ...
金上京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上京城是金王朝修筑的第一座都城。金上京城由毗连的南、北二城组成,平面略呈曲尺形。二城周长约11公里,总面积约6.28平方公里。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金上京遗址开展连续考古发掘勘探工作。通过考古勘探勘查,上京城外城现存马面83座,城墙拐角及南北两城隔墙连接部位建有角楼,共计7座。发现 ...
2019年8月至9月,为配合新绛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新绛县文物保护技术中心联合对新绛县侯庄村西北的一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图一)。该项目地点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龙兴镇侯庄村西北,距离县城仅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5°38′28″,东经111°13′57″,海拔440米。墓地周边地势较平坦,南偏西2.7公里即为绛州大堂 ...
8月10日,“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协办。这是广州考古成果第一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专题展出。本次展览也是广州文物部门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考古成果传播、丰富全社会历史 ...
2021年7月30日上午,和风细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班主任、辽上京考古队队长董新林研究员带领城市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暑期实践班学生一行17人参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董新林研究员依托各展陈单元,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实物、文字、影像等资料,分类介绍辽代政治、军事、农业、手工业、信仰 ...
2021年7月1日至4日,水洞沟考古队领队高星研究员为2021年参加水洞沟考古发掘的包括“第一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研修班”9名学员在内的30余名队员讲授了题为《旧石器考古概述》、《旧石器考古基础——分类与描述》、《水洞沟遗址的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的系列讲座。并邀请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为学员和队员们也做了《水洞沟遗址的重要性与学术 ...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须弥山文物管理所联合编著的《须弥山石窟考古报告·圆光寺区》,已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报告是第一部系统呈现石窟寺数字化的考古成果,是探索数字化技术介入条件下石窟寺考古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方法论的范例。 2012年4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成立了“须弥山石窟数字 ...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要上溯至辽南京析津府。五代后晋的皇帝石敬瑭认契丹首领为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出,直接便宜了北方草原民族踏过太行山,一举占领了居高临下、坐看华北的京畿一带。宋朝初兴,曾先后统一南方、降服北汉,气势如虹,本欲顺势而上夺回幽云十六州,未料在今日北京西直门外高梁河惨败给辽军,自此士气大挫,以致后来只能与之签订澶渊之盟 ...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千百年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各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玻璃艺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玻璃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并在东方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象征之一。澎湃新闻获悉,8月8日,“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
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通道,千百年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西方各国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玻璃艺术是人类智慧创造的成果之一,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玻璃从西方传入了中国,并在东方的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成为多元文明交流的象征之一。澎湃新闻获悉,8月8日,“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 ...
在过去两周,一场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突袭文物大省河南,造成严重洪涝灾害的同时,也给河南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据悉,河南全省共有四百余处文博单位不同程度遭受暴雨灾害影响。对此,河南文保人展开了一场生死时速的紧急救援。最终,河南文保人们守住了文物。而历经千年风雨的北宋皇陵石像生等文物,再一次经受了大自然的“洗礼”。狂风暴雨中,文 ...
8月8日,由敦煌研究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日本黄山美术社协办的“琉光溢彩——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古玻璃珍品展”在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一楼展厅揭幕。展览共展出西起罗马东至日本,横跨欧洲、西亚、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25件古玻璃器,全景展示出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11月10日。展览分为“玻璃的 ...
工作交流座谈会现场8月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与敦煌市在莫高窟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院长苏伯民,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石琳,敦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军等领导出席座谈会,交流工作情况,共商协同发展事宜。座谈会上,苏伯民首先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的基本概况及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事业的发展情况。双方紧紧围绕学习贯彻 ...
6月29日,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专业委员会、旧石器时代人类演化与遗传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协办的首届旧石器时代考古高级研修班在宁夏水洞沟遗址顺利开班。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 ...
2021年7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李孝聪先生以视频会议形式进行题为“历史地理学方法在城市考古中的应用”的专家授课。讲座由班主任董新林老师主持。 李孝聪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历史城市地理学基本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将历史城市地理研究的 ...
2021年7月25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届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师生利用雨休间隙,开展学术研讨。本次讨论课由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学员侯知军主讲,介绍了2016年以来达勒特古城的考古发掘工作。 达勒特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地处天山西段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该古城于2013年 ...
2020年11月,济南市高新区一工地发现一座古墓葬,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墓葬编号M1。该墓虽经盗扰,但墓葬形制保存较好,且出土了一些时代特征明显的遗物,其年代应为西晋时期。墓葬航拍照墓室M1为双室砖室墓,平面呈“刀”形,残长13米,方向173°,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室、过道、后室等部分组成。由于墓室曾遭盗扰,出土遗物较 ...
尽管2020年全球因疫情影响而处于封锁期,但考古学家们却在希腊挖掘出非凡的考古新发现。希腊的许多古迹每天仍有访客前来参观。以下是自疫情爆发以来,在希腊境内挖掘出的十大重要考古发现。1. THEOPETRA CAVE, THESSALY 西奥佩特拉洞穴,色萨利THEOPETRA CAVE位于希腊中部的色萨利,距今已有130,000年历史。从该洞穴中曾挖掘出一副保存完好的少女遗骸,她 ...
《山东邾国故城遗址的田野考古收获》讲座纪要2021年6月15日晚,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应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之邀,在吉林大学匡亚明楼第二报告厅做了题为《山东邾国故城遗址的田野考古收获》的报告。讲座由王立新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井中伟、王震、林森等老师及数十名研究生。王青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1999年毕业于吉 ...
2021年7月19日,北京时间15:00-16:30,由韩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办的“纪念与和解的遗产阐释与展示“主题边会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召开。边会共邀请到三位主讲嘉宾:南非旅游局遗产与旅游部门主任Thabo Manetsi博士、台湾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黄舒楣和韩国外国语大学研究教授李贤京博士;两位对谈嘉宾:圣托马斯大学Eric Zerrudo教授和 ...
新荒学术讲座系列本讲坛系由山西大学吉家庄考古队主办的田野考古工地系列讲座。“新荒”取自吉林省大安市后台木嘎遗址西北方向新荒泡。同时,“新”有新学生、新工地之意,“荒”则寓意“拓荒”,“新荒”一方面指每年高校的田野考古实习时由新的同学组成考古队进行考古工作,另一方面则在表达考古人在工作中面对新的遗址、新的材料时的积极探索与无尽学习 ...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游客接待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敦煌研究院结合莫高窟文物保护需要、旅游开放特点以及当前疫情防控总体形势,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对莫高窟旅游开放方案做进一步调整,并于2021年8月6日起开始执行,现将具体事宜公告 ...
一年前的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爆炸摧毁了历史悠久的苏尔索克博物馆(Sursock Museum)和一些珍贵的艺术品。但一年后,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博物馆之一正在恢复之中,其部分区域已对公众开放。对于博物馆所在的华丽建筑来说,这将是与贝鲁特港百年关系的新阶段。爆炸前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当走廊里的工人们操做着建筑设备时,苏尔索克博物馆馆长Zeina Arida打开了 ...
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地将通天洞遗址的土样进行浮选。只见沙网上不断出现一粒粒炭化的植物种子颗粒,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在显微镜下仔细观看,发现它们是炭化的黍、青稞和小麦颗粒。 ——这一时间定格在2020年对通天洞遗址考古期间。日前,通过对这些颗粒进行碳14测定,研究人员发现,小麦、青稞竟然是距今5200年前的作物。黍出土的地层与小麦、青稞相 ...
近年来,以化德裕民遗址、四麻沟遗址,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展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面貌,为冀蒙晋交界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为了深入探讨这种新文化因素内涵、形成与发展及其与周边新石器文化的交流、互动,2021年7月29日——3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 ...
2021年6月17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图县文物管理所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两江镇白河屯西南约520米的山脚下,发现一方石碑,发现时这方石碑大部分埋于地下,地下积水严重,土质均为黑垆土淤泥,夹杂大量枯枝烂叶及植物根系,未见明显的文化堆积,除石碑外,还在淤泥中发现了部分青砖。图1 发现石碑地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 青砖残块石碑为白色大理石 ...
8月2日,长三角区域高校修复培训成果展在浙江杭州举行。据悉,此次展出的45件高规格器物大多出自宋代,其中以杭州德寿宫遗址、密渡桥工地出土的居多。杨紫怡在修复。 徐天赐摄 此前,长三角区域部分高校修复培训工作在杭州开展。在一个多月的学习中,来自长三角高校文物修复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考古实践、修复理论学习、窑址现场研学和修复实践,并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