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版译后记

  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上海世界考古论坛上,前来参会的缪丹女士告诉我,上海古籍出版社准备引进2020年最新第八版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希望我能够帮助翻译新一版的修订本。鉴于我手头正在翻译另一本教材《人类的过去》,分身乏术,所以特地邀请了董宁宁、薛轶宁和郭璐莎等几位青年才俊帮忙,以便能够按时交稿。本来以为,修订本的主体已有中译 ...

•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版中文版自序

  很高兴迎来了第八版《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文版的出版。近年来,在航拍的帮助下,发现考古遗址的步伐无疑在加快,于是可供考古学家研究的材料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用来对遗址及遗物进行研究和断代的各种方法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就像在第四章回顾的那样,放射性碳断代仍然是史前期晚段采用最广的一种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考古研究的进步, ...

• 《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英文第八版序

  本书自1991年首次出版以来,我们已对其修订了7次。新版《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是对当下考古学方法和理论最全面的介绍。它不仅在考古学方法与理论的导论课程上被教师和学生采用,而且也在田野方法班、考古科学班和许多其他课程中被采用。  本书为世界考古学提供了一种全新而准确的综述。贯穿整书的框式专栏用图解说明发掘项目的特定案例,解释 ...

• 中华传统文化是敦煌文化的根和魂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敦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敦煌这个特殊的地域,吸收了东传的佛教等外来文化后而产生的地域文化。因此,敦煌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其地理条件的特殊。研究敦煌文化,不仅要聚焦敦煌在丝绸之路上的“咽喉”地位,还要关注敦煌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河西史地、五凉文化。敦煌文书 资料图 ...

• 琢磨成器:中国史前石器的考古学观察

  《论衡·量知》云:“切瑳琢磨,乃成宝器。”“琢磨”一词是古代先民进行玉石器加工的专业称谓。石器时代在人类发展演化的漫长过程中占有的时间达99%以上,这期间的石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始终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根据考古发现可知,石器是人类最早使用且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之一,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载体,使用跨度超过三百万年,贯穿了整个史前时期。 ...

• 中国考古团队助力欧亚大陆史前人种容貌“再现”

  鼻背凹陷、棕色眼睛、鼻头略微翘起……日前,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团队向记者展示了运用数字化三维人像复原技术,依据旧石器时代遗址特希克—塔什洞穴出土的尼安德特人男孩头骨化石,复原出的“小男孩”形象。  这是该头骨化石首次进行计算机三维复原,也是中国与俄罗斯首个考古领域的国际联合实验室——“欧亚大陆环境演变与人类适应生物考古国际联合实 ...

• 小麦等4种作物传入我国的时间早于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互相沟通,推动了东西方的双向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对农业方面产生的影响同样十分深远,绵延至今。  数千年来,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作物交流,一直是一个重要而迷人的科学问题。各种作物是如何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迁移传播的,也一直存在争议。  近日,基于考古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证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 河泊所遗址——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西南缩影

  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高原地区,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而滇中湖区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的稳定聚居;至青铜时代发展出高度文明的“石寨山文化”;汉武帝时期,这里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在此过程中各民族不断融合,使得这里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前沿地带。  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 ...

• 欧洲青铜文化谱系的形成

  公元前3000年前后,巴尔干半岛率先叩开欧洲青铜时代的大门,在此后的1500年间,欧洲大部分地区陆续迈入青铜时代的门槛。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境内的青铜文化也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大致可分为南欧、东欧、中欧与西欧内陆、西欧沿海以及北欧五个区域。  南欧青铜文化  希腊半岛及其周边海岛是欧洲迈入青铜时代最早的地区之一,在青铜时代早中期, ...

• 甲骨文研究的重要作用

  殷墟甲骨在中华文明史上的价值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它直接证实了古史记载中“商”王朝的存在和安阳小屯为殷商王朝的都邑,将我国信史的上限提早了1000余年,也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字学的革新与发展。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甲骨,卜辞记载了商王田猎时发生了车祸。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在邂逅考古学之前,已经有学者为甲骨学的创立贡献了非凡智慧。1903年,刘鹗 ...

• 科技考古助力中华文明探源

  农业经济的复杂化和生业技术的多样化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和推动了中原地区社会发展进程。二里头石钺装柄时的捆绑及防滑加工痕。图片来自邓聪  交通工具的发展,拓展了王国经略的地域范围,加强了内部的政治经济联系,也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  外来物种、技术与知识等生产力要素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本土化之后,在中原地区社会发展 ...

• 南佐“古国”:黄土高原上最早的国家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什么是“文明”?现在一般所说的“文明”,多指对“Civilization”等西文词语的意译,可以理解为国家管理下物质、精神和制度创造的总和。“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固然不等同于“文明”,但要称得上“文明”,则必须进入国家阶段。恩格斯曾提出国家产生的两个标志,一是“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 ...

• “考古中国”实施200余项考古发掘:探寻文明源流 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共批准立项夏文化研究等18个重大项目,批复各地实施200余项主 ...

• 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工作总方针是以田野考古工作为中心,以多学科联合攻关方式开展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自2020年开展以来,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考古与多学科研究工作。各团队围绕辽宁建平牛河梁,山西兴县碧村、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延安芦山峁,河南新密新砦、偃师二里头,山东章丘焦家,四川新津宝墩、大邑高山、广汉三星堆,湖北天门石 ...

• 引领炎黄学高质量发展

  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其学科发展的标志是炎黄学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确认、研究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提出。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的《炎黄学概论》就是上述“学科标志”的文字版,亦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落实之作。  该书由李俊和王震中共同主编,内容分为序、绪论、上中下三编十五章与后记。其中,由王震中先生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