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 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成功落下帷幕

  11月7-8日,为期两天的第七届“中国公共考古·桂林论坛”在广西桂林召开。此次论坛的研讨环节共包括1场主题发言及3场专题发言,31位学者围绕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中国考古新发现及保护利用、城市考古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考古遗址博物馆与公共考古等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近几年来,桂林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国际旅游胜地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探索和 ...

• 讲座通讯|赵晓星: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

2019年9月26日下午,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馆员赵晓星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川大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敦煌莫高窟第361窟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张延清副教授主持,董华峰副教授担任评议人。讲座同时吸引了川大藏学研究所以及西南民大的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伊始,赵晓星老师从“洞窟的概况和研究史”讲起,第361窟面积并不大,为8.99平

• 推荐|2019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回顾

图/与会人员合影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9 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于2019年10月28日-31日在京举办,活动主题为“北京中轴线的突出普遍价值与遗产构成”。国际国内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北京中轴线相关遗产点遗产现状、遗产保护工作;在研讨环节听取关于中轴线申遗文本修编情况的汇报,并就“北京中轴线的比较研究”与“北京中轴线的遗产构成”两个议题展开充分讨论。专家团队还

• 在2019建博会石窟保护技术及新数字应用论坛上的发言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文物保护处姚 丞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上午我们举办石窟保护技术及新数字应用论坛,石窟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石窟保护,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石窟寺石刻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分布广泛,规模庞大,内容丰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石窟寺石刻就有268处,石窟寺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物质遗存,具有非常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 讲座回顾 | Svetlana Shnaider:《中亚西部地区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的考古学综合体》

10月24日下午四时,在文化遗产学院二楼会议室,“博望论坛”第九十五期邀请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民族学与考古学研究所Svetlana Shnaider研究员为大家带来第二次学术讲座,题目为“中亚西部地区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的考古学综合体”,本次讲座由马健副教授主持。主讲人Svetlana Shnaider研究员主持人马健副教授本次讲座Svetlana Shnaider研究员围绕中亚西部地区(这里所说

• “继往开来的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纪要

  迄今为止,将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运用于考古研究,在中国已开展了35年。虽然研究整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反思。为更好地总结以往研究的经验、反思不足,展望未来、提出规范,2019年10月18-19日,于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华北饭店举办“继往开来的中国舌尖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学术会议”。与会学者合影  会议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考古与文博系主办,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 ...

• 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与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学术会议纪要

  2019年10月20日至22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19蒙古、贝加尔西伯利亚与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研究学术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主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英国、比利时、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各主要考古教学与科研机构的60余位杰出学者参会。 ...

• 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主旨发言摘要

    中秘文化中心主任爱德华多·扬·莫塔  在秘鲁,被破坏的遗址让人扼腕叹息;在墨西哥,高科技让遗址焕发生机……在第二届世界古都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都保护与城市生活”这一主题,谈到不少成功的古都保护案例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举措。如果您感兴趣,就跟记者一起看看吧!  探寻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结合点  去年首届世界古都论坛发布的《洛阳宣言》让我很受启发,我认为,论坛建立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各国 ...

• “巴蜀符号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3讲)讲座纪要

  2019年10月14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13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刘国祥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严志斌研究员带来了题目为“巴蜀符号概说”的学术讲座。主讲人 严志斌研究员  严志斌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巴蜀符号的定义。在四川、重庆地区的战国秦汉时期的器物上,常见一些图形符号。这类符号,学界多称为“巴蜀符号”。巴蜀符号的

• “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二届)”纪要

  2019年9月26日至28日,由陕西省文物局指导,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第二届)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建院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西安曲江宾馆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 ...

• 纪要 |【文研论坛95】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与物种传播

文研论坛|第95期 2019年6月12日下午,“北大文研论坛”第九十五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丝绸之路上的民族迁徙与物种传播”。与会学者包括文研院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文研院工作委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文研院邀访学者、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冯培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葛承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永平,中

• “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会议议程

3距离会议开幕还有3天开幕式10月12日上午地 点: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08:00 入场、会场签到09:00 上半场 致敬苏公 颁奖仪式 领导讲话 揭像仪式10:00 下半场 严文明先生致辞 王

• 探索欧亚大陆黄金交流传播之路:第一届“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9年9月4日至6日,“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科技、艺术与考古——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与西北工业大学主办,西工大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西工大国际合作处和西工大科学技术研究院协办。会议以“古代黄金制品中的中西交流”为主题,旨在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从跨学 ...

• 纪要 |【文研讲座141】林梅村:柔然与阿瓦尔考古调查——兼论6—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

  “文明之间”系列·文研讲座1412019年9月24日晚,“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四十一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举行,主题为“柔然与阿瓦尔考古调查——兼论6-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主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倪润安主持。林梅村教授柔然和阿瓦尔的历史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东西方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极 ...

• 资源、贸易与社会——第一届洛杉矶中国考古论坛纪要

曹洋来源:澎湃新闻资源的开发、运输、贸易及其与古代经济、环境、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一直是考古学家关注的重要内容。为促进相关研究领域学者在上述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筹备、组织了以“资源、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一届洛杉矶中国考古论坛。与会学者主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和亚洲语言文化系李旻副教 ...

• 凰家大讲堂| 从起源到未来 听邵振宇讲丝绸之路那些事儿

8月28日下午,西安旅游协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分院院长、西安市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研究会专家委员邵振宇做客凤凰网陕西频道知识共享栏目《凰家大讲堂》,与频道核心骨干、媒体人员共话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从西行长安海上陆上丝绸之路到玄奘《大唐西域记》,从世界文化遗产宝藏到东西方丝路文化交流,两个小时的分享中,邵振宇用文化解读丝 ...

• “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为进一步深化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的研究课题,并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供学术支撑,由甘肃省文物局、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政府、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甘州区文物管理局、甘州区黑水国遗址保护管理所、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协办的“丝绸之路与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8月9日至13日在甘肃张掖召开。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

• 讲座讲谈 | 纪要:公元前二千纪至前一千纪的伊朗

伊朗考古课程第十二讲公元前二千纪至前一千纪的伊朗○讲座纪要“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设的课程,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法兹里教授(Hassan Fazeli Nashli)主讲。课程主要在介绍伊朗概况、环境及伊朗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序列,系统介绍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500,

• 国家文物局就进一步加强考古管理提出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切实加强考古管理,不断提升考古工作质量和水平,近日,国家文物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考古发掘资质单位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考古工作是文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 ...

• 观于四裔:汉唐边疆与民族考古——历史考古青年沙龙(成都)第九期纪要

  2019年5月11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主办的“历史考古青年沙龙(第九期)”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者、师生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期沙龙主题为“观于四裔:汉唐边疆与民族考古”,旨在从考古发现出发,在广泛的历史联系中讨论汉唐时期边疆 ...

• 讲座讲谈 | 纪要:伊朗东部的青铜时代:吉罗夫特文明(3,000-1,200BC)

您的授权已达上限1000篇,请续费再试 :(如需要续费或购买授权,咨询QQ:58389886 ---------优惠活动--------------------- 按量计费体验价,50元1000条 ---------联系我们--------------------- 销售咨询QQ:58389886 如有安装使用问题请发送网址和截图到邮箱onexin@qq.com ONEXIN

• 讲座︱徐卫民:秦都城咸阳和秦公帝王陵的发展演变

唐梦瑶 张亚伟2019-05-10 10:04来源:澎湃新闻字号2019年5月6-7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徐卫民教授分别做客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讲座第37期和华中科技大学“国故新知”系列讲座第18期,系统地介绍了秦都城咸阳和秦公帝王陵的发展演变。徐卫民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华大古史论坛”现场一 秦都城咸阳秦人的崛起过程就是其东进的过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秦人的政治中心整体上不断东移,从最早的西垂,到汧邑、“汧渭之会”、 ...

• 座谈︱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的墓主是谁?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杨炎之2019-05-17 14:41来源:澎湃新闻5月11日,由郑州大学、洛阳市文物局主办,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牌文字专家座谈会”在古都洛阳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博系统等十余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对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刻铭石牌作了不同角度的论述,就该墓的墓主身份、铭文释读、名物考证等方面展开热烈讨论。本文择要概述部分报告内容,以 ...

• 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综述

来源:《中国文物报》2019年5月5日第6版 作者:杜玮 4月20日至21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青海段)考古调查成果论坛在西宁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和西藏、四川、云南、甘肃、新疆五省(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青海省各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员150余人参加论坛。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红安参加论坛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省文物局副局长郭红主持 ...

• 讲座纪要∣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有效途径及发展趋势

“预防性保护”概念是1931年在罗马举行的国际保护会议上正式提出的,但这个理念在中国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2006年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对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出了科研支撑计划,国内文博行业,预防性保护的工作方向偏向于博物馆内的藏品,对于不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一直停留在理论基础,尚未完全落地。目前情况发生了变化,不管是敦煌还是大运河等区域,在相关科技企业的参与下,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 洛阳铲下对话丝路文明——“海上陶瓷之路”中斯联合考古记

  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一隅,静静伫立着一座石碑。数百年岁月磨平了石碑上的许多字迹,但一行字仍清晰可辨:“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  这块“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由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随船带至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石碑用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镌刻着对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颂扬和敬献。  时光荏苒。六百年前,郑和船队沿海上丝绸之路造访这个“印度洋上的明珠 ...

• 纪要 ∣ 松尾恒一讲述中国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主讲人:松尾恒一2019年3月29日,由日本学者松尾恒一教授演讲的北京大学人文讲座第201讲《唐代佛教的东渐及日本护国佛教的仪礼与国土统治——日本药师寺花会式影像与解说》、以及北京大学佛教文献、历史与哲学工作坊第38讲《中国佛教的东传及其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成功举办。松尾恒一教授现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教授、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千叶大学等教育机构担任兼职

• 讲座回顾 | Maksudov Farhod:《粟特考古的最新发现》

2019年3月29日下午,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马克苏多夫·法尔霍德(Maksudov Farhod)研究员做客西北大学“侯外庐学术讲座”第一百七十期暨“博望论坛”第七十五期,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进行了题为《粟特考古的最新发现》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王建新教授主持,热娜博士翻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科研院所 ...

• 纪要: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

  2019年4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第四讲在红五楼教室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岩石研究员以“大宛王国城市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以乌兹别克斯坦明铁佩古城为中心”为题,带来精彩讲座。朱岩石老师以明铁佩古城为依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合作考古发掘的收获以及对相关工作方法的思考 ...

• 2018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侧记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开幕式上致辞  ▲ 与会代表和听众认真听会  ▲ 评委提问  ▲ 终评会现场  ▲ 颁奖仪式//  巧思奇想 不断创新——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的新奇展示//本报记者 贾昌明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语言没有修饰,就不能流传很远。同样的道理,作为以学术为根本的重大考古发现,如果能以生动、直观、易于理解甚至有趣味的形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4讲)《德国考古研究院在非洲的考古工作》讲座纪要

  2019年3月29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4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考古所综合处负责人刘国祥研究员主持,德国考古研究院波恩考古所(非欧洲文化考古)副所长约克•林施塔特(Jörg Linstädter)博士带来了题目为“德国考古研究院在非洲的考古工作”的学术讲座。  主讲人 Jörg Linstädter副所长  约克•林施塔特(Jörg Linst ...

• 费尔干纳盆地联合考古座谈会纪要

费尔干纳盆地联合考古座谈会 时间: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地点: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会议室 实录内容 马朝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早上好,在这个洋溢着鸟语花香,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美好季节,各位专家欢聚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让古城西安洋溢起青春的律动。特别感谢各位远道而来的考古专家,你们不辞辛劳,跨越万里,共襄国际联合考古的盛举。你们的到来进一步让西北大学这座古老而美丽的校园熠熠生辉,欢乐 ...

• 古保论坛│詹长法"国际语境下古籍保护修复学科的发展趋势"课程概要

编者按:2019年3月28日,“第四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管理人员研修班”在天津师范大学正式开班。研修期间,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以“国际语境下古籍保护修复学科的发展趋势”为题向学员们授课。现将课程概要整理发布,以飨读者。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詹长法詹长法教授在第一部分“理念之转变”中向学员介绍了自古至今古籍保护理念的转变。中国自古就有崇古的风

• 讲座回顾|李水城:《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

2019年3月18日下午,西北大学名家讲坛暨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二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在我院博望报告厅举行了“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一讲:《世界体系下的边际效应:中国西北与欧亚草原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互》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钱耀鹏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相关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主讲钱 ...

• 讲座回顾|李水城:《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扩散与演进:以甘肃为中心》

2019年3月19日下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三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二讲:《中国西北地区史前文化的扩散与演进:以甘肃为中心》。本次报告由陈洪海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200余人聆听了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内容 ...

• 纪要 |【考古学研究】魂瓶与早期海上丝路

2019年3月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韦正老师在《考古学研究》课程上与大家分享了“魂瓶与早期海上丝路”的相关研究。在讲座的前半部分,韦正老师介绍了佛教海路来华说的基本内容,并将战国晚期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出土的域外文物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探讨“佛教海路来华说”的可能性。由于魂瓶涉及佛教范畴,为“佛教海路来华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因此韦正老师在讲座后半部分以“吴晋魂瓶性质初探——兼谈五联罐的性质”为题

• 从“一带一路”到“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2019城市考古和敦煌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外交部、商务部正式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肇始于2013年9月,而其所对应的路线恰是从两汉时期开始就已将东西方文明连接起来的陆上贸易的文化交流通道,并被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为“丝绸之路”。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第38届大会通过决议将“丝绸之路:长安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复合的骑马文化与佛像变化的考古学研究”讲座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1讲)

 2019年3月15日下午14: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1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福冈大学人文学部(考古学)桃崎祐輔主讲,讲座题目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复合的骑马文化与佛像变化的考古学研究”,朱岩石副所长主持,东京大学研究生院亚洲史专业田熊敬之博士担任翻译。主讲人 桃崎祐輔教授  桃崎祐輔教授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装骑兵装备 ...

• “中国古代王朝和马”讲座纪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第2讲)

  2019年3月20日下午14:0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研究系列学术讲座2019年度第2讲在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举行,袁靖研究员主持,日本学术振兴会海外特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访问学者菊地大树带来了题目为“中国古代王朝和马”的学术讲座。主持人 袁靖研究员  菊地大树博士讲到,随着商代车马与养马技术的引入,在中国也正式开始了家马的利用。商王朝以后,对马的利用以及包括养马技术等成熟于周王 ...

• 讲座分享|"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荣新江《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

点击上方“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关注我们2019年3月4日14:00,"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在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二楼圆桌会议厅举行。会议由"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主任、北京服装学院刘元风教授主持,由北京大学历史系荣新江教授发表专题讲座。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学术讲座第4期——《粟特胡人的东来与中古中国的胡化》主持人刘元

• 讲座纪要| 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的创新思考

2018年1月2日晚,清华同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中心副总工、遗产展示与利用研究所所长张谨应邀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文化遗产展示利用的创新思考》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杜晓帆主持。图1 张谨老师一、关于土地与人民 我们主要是做遗产保护的规划、设计和咨询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占地面积比较大的遗产地,最近几年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主

• 讲座纪要:何处是伊朗——伊朗概况

“伊朗考古:从旧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是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开设的课程,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德黑兰大学考古学系法兹里教授(Hassan Fazeli Nashli)主讲。课程主要在介绍伊朗概况、环境及伊朗考古学史的基础上,按照时间序列,系统介绍旧石器时代至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500,000 - 330BC)的考古学研究现状与基本认识,涉及当地最早的人类与其文化、农业的出现和 ...

• 讲座纪要:重建东亚新石器时代的食物文化与社会:“社会”的植物考古学前沿

2019年2月28日,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副教授细谷葵(Leo Aoi Hosoya)博士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做了一场题为“重建东亚新石器时代的食物文化与社会:“社会”的植物考古学前沿”(Reconstructing Food Culture and the Society in Neolithic East Asia: The Frontiers of ‘Social’ Archaeobotany)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邓振华助理教授主持,吴小红教授、张海副教授等参加了讲座讨论。

• 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一)| 纪要:从长安到撒马尔罕——丝绸之路考古遗迹巡礼

2019年3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以《从长安到撒马尔罕——丝绸之路考古遗迹巡礼》为题,开启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丝绸之路考古系列讲座的首讲。荣教授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介绍了从长安到中亚撒马尔罕之间丝绸之路沿线上的诸多重要遗址点,对华夏文化与西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了阐述。在讲座正式前,荣教授特别提到研究考古,尤其是地方考古,需要同时照顾使用文献材料与考古材料,而如何做到两 ...

• 会议纪要 |左江花山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纪要左江花山岩画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广西花山岩画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9处世界遗产。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项目的空白。作为岩土类文物,其所在岩体的保护一直备受关注。2018年12月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石窟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邀请岩土类文物(尤其是石窟寺)保护的中外专家

• 纪要 |【邀访学者论坛】罗丰:胡风汉化——北魏漆棺画墓研究

主讲人罗丰研究员邀访学者论坛2018年12月19日,文研院第五期邀访学者内部报告会(第十二次)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111会议室举行。文研院邀访教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罗丰作主题报告,报告题目为“胡风汉化:北魏漆棺画墓研究”。文研院院长邓小南、常务副院长渠敬东、院长助理韩笑,第五期邀访学者陈映芳、郭永秉、贺照田、黄纯艳、刘成国、刘静贞、鲁西奇、王炳华、邢义田、薛龙春、周颖出席并参与讨论。一、墓葬

• 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论文征集公告

  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ICOM-CC)将于2020年9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ICOM-CC第19届大会。会议主题为“跨越界线: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方法”(Transcending Boundaries: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Conservation)。    ICOM-CC是国际博协下设国际专业委员会中规模最大的委员会,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交流和推广。其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大会,是国际藏品保护人员、专家学者及机构重要的学术和技术 ...

• 纪要 | “祭天与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2018年12月29日至30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祭天与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望报告厅召开。  一、主办方致辞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 段清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首先代表学院欢迎与会代表的光临,随即谈到举办此次会议的缘由。他认为祭天不是帝王们的“个人秀”,天的概念深深固化在每个人心中,它是中国文明的核心要素

• 讲座通讯|陈粟裕: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中的观音图像与信仰

  2018年12月21日晚,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讲座”第二十五场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举行。此次讲座的题目为《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中的观音图像与信仰》,主讲人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陈粟裕副研究员。此次讲座由嘎尔让副教授主持,杨清凡博士评议,卢素文、李志英等老师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此次讲座也吸引了近30名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众多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陈粟裕老

• 【观摩考察】山南水北,霸上鹿原

“秦汉考古与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0日圆满闭幕。研讨会期间,近40余位代表围绕“都城·城市·聚落·遗物”、“帝陵诸侯王陵列侯墓·墓葬·墓仪·文化”几大主题,做了精彩的发言,展示了秦汉考古的广阔研究领域、丰富的研究内容,使研讨会成果颇丰。研讨会结束后,代表们分批参观了我院“发现与探索”考古陈列、霸陵遗址与秦都咸阳城遗址考古现场。参观“发现与探索”考古陈列王小蒙副院长给与会嘉宾介绍陈列参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