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汉唐考古研习会(第一期)•汉唐陵墓”会议纪要
2021年3月28日,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四川大学汉唐考古研习会”(第一期)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517会议室举行。此次研习会属于“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区域历史与考古文明”系列学术活动,以汉唐陵墓为焦点,旨在对近年西汉及唐代陵墓的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学习、研讨。研习会分上、下午两个半场,共持续约6个小时,由四川大学 ...
2021年3月28日,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四川大学汉唐考古研习会”(第一期)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517会议室举行。此次研习会属于“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区域历史与考古文明”系列学术活动,以汉唐陵墓为焦点,旨在对近年西汉及唐代陵墓的最新考古发现与研究进行学习、研讨。研习会分上、下午两个半场,共持续约6个小时,由四川大学 ...
2021年4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老师在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教室,为我们带来了题为《考古百年的几点启示》的精彩讲座。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初心使命、中国学派、北大范式三大部分。 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适逢建党百年 ...
2021年3月1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建忠老师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教室,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水下考古与中国实践》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在介绍了“水下考古”的定义后,宋老师以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水下考古产生的背景及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历程,最后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水下考古重要案例。主讲人宋老师 一.水下 ...
4月1日晚,“浙大东方论坛·文明之光”中国考古一百年系列讲座第一讲“百年考古寻根,百年中国逐梦——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在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一楼报告厅顺利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留根先生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 ...
2019年3月20日上午,文化遗产学院“博望论坛”第七十四期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莅临我院,举办“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三讲:《中国冶金术的起源:考古学的观察》。本次讲座由钱耀鹏教授主持,全院师生及相关大专院校200余人参加本次讲座。李水城教授李水城教授主讲,钱耀鹏教授主持讲座现场 讲座内容回顾 “讲座梳理了冶金 ...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根据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其中,17.7%保存状况较差,保存状况差的占8.43%,总体来说,不可移动文物现如今已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如何实现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风险成因的要素 ...
12月4日下午,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防灾专家、西南交大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冈田健先生到访中心,并就日本的文化财保护与制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讲座现场 讲座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日本文化财的相关概念。冈田健先生以博物馆的资料如何进行保护作为引言,从而过渡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应保护什么的重要问题。冈田先生特别提出,文 ...
12月6日下午,日本文化遗产保护与防灾专家、西南交大世界遗产国际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冈田健先生以《历史建筑的防灾》和《唐代佛教艺术的宝库——四川》为题分别介绍了日本历史建筑的防灾方法和80-90年代调研的四川现存的阿弥陀五十菩萨像、毗沙门天王像等佛教文化遗产。 在《历史建筑的防灾》的讲座中,冈田先生首先以日本的美术工艺品的防灾为例,介 ...
2017年6月17日,由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主办的“历史考古青年沙龙(第六期)”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者、师生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沙龙海报 本期沙龙主题为“观朝于野:都城、城市、市镇遗址与古代社会”,旨在从相关城市遗存出发,探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 ...
2020年10月15日10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学术周末”系列讲座在院楼127会议室举行。本场主讲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龙国研究员,题目是《西汉铸钱遗址研究》。讲座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刘尊志教授主持,四十多位师生到场聆听并参与讨论。主持人:刘尊志主讲人:徐龙国铸钱是中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的铸造生产活动,与社会政治 ...
今天,文博山西破例,发一条纯纯的的新闻报道。因为,这条新闻,就是在文博山西自己身上发生的。11月20日上午,山西晚报·文博山西“一坛一库两盟”成立大会在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一层多功能厅举行。山西省体育局局长赵晓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占鹰,山西晚报社社长、总编辑尹长虹,文博大家、山西 ...
课程介绍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五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2018年11月23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学者王炳华先生以《沧海桑田吐鲁番》为题,围绕吐鲁番盆地的历史、地理、考古发现等 ...
课程介绍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四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2018年11月9日,王炳华先生以《楼兰考古断想》为题,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介绍了楼兰的出现、衰亡、历史地位及其变化原因,阐述了过 ...
课程介绍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一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2018年9月2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学者王炳华先生以《换一个视角认识新疆》为题,围绕新疆的地理、历史等方面,分享近 ...
课程介绍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二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2018年10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文研院邀访学者王炳华先生在考古文博学院为师生带来《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二讲——《孔雀河青 ...
课程介绍本次讲座为王炳华先生《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课程的第三节,属于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文研课程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讲座课程。课程教授方式采用讲座形式,鼓励到场同学针对讲座内容参与讨论。2018年10月12日上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学者王炳华先生在考古文博学院为师生带来《新疆考古与西域文明》系列讲座的第三 ...
史地研究云讲堂 第四期2020年12月16日下午,本刊“史地研究云讲堂”第四期在线上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郭物研究员作为第四期主讲人,为我们带来了题为《最早的游牧王国与草原丝路的开启》的精彩讲座,本刊编辑部主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杨伟兵教授担任主持。讲座伊始,杨伟兵教授对郭研究员进行了介绍 ...
2020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主办、贺西林教授承担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项目自主课题团队承办的“汉唐陵墓视觉文化学术研讨会”于中央美术学院北区礼堂和线上腾讯会议同时举行,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的40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研讨会围绕“陵墓空间的视觉建构”、“陵墓图像的思想意涵”、“陵墓物质文化及交 ...
中韩城市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学术会议于11月12日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召开。会议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市考古与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韩国文化财厅国立中原文化财研究所共同举办。 背景 ·2012年,为促进中韩两国古代冶铁文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韩国文化财厅国立中原文化财研究所签订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合 ...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学研究中心、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合编的《交流与融合:隋唐河西文化与丝路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正式出版发行。该论文集主要收录了会议开幕式上中共武威市委书记柳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所长田波的致辞,以及来自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及武威市文史研究者撰写的论文26篇。根据研究方向,这些论文大致可以分为四组。 ...
第一届国际丝绸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 点击此处观看直播 时间:11月24日-11月2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个 上一篇下一篇
2017年11月9日下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徐天进教授在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做了题为“商周王朝的更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的解读”的演讲,历史学院徐少华教授担任主持,校内近百名师生共同参加。内容回顾文献中“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的记载和青铜器利簋的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揭示了商周王朝更替的历史,近年来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对商周 ...
2020年11月6日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研究馆员应我院邀请,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公众考古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做了题为《成都考古发现与文化遗产保护“成都模式”》的学术讲座。这是我院“考古广州·名家讲坛”2020年第3讲。讲座由易西兵院长主持,我院全体业务人员以及部分文博同行、暨南大学等高校师生和社会热心人士聆听了讲座。成都是长江上游古代 ...
11月13-1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隆重举行了十五周年院庆系列活动。其中,“首届古代知识与文明的产生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是本次院庆的主要活动之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近六十名专家学者与会,分为“思想、制度与历史”、“文献、语言与文学”、“西域、文本与宗教”三个分会场发表报告并进行了深入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 ...
2020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查群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A座101教室,带来了题为《永乐宫迁建工程解析》的精彩讲座。讲座从永乐宫迁建选址、总体格局、五座主体建筑的迁建、壁画迁移保护、碑碣迁移前后位置的变化、工程管理、保护理念和原则等几个方面,全面真实、客观地解析了永乐宫迁建工程。主讲人查群老师讲座开始,查群老师 ...
10月2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石窟寺岩体稳定性预测及加固技术研究项目”北石窟加固技术示范现场工作推动会在庆阳召开。 会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组织,敦煌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兰州大学、长安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参加 ...
2020年9月17日晚,“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研讨课第二节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会议室进行。本次研讨由两位学员——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征宇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高振华主讲。 王征宇主讲的题目为《走进衣锦之城——浙江临安吴越国衣锦城址考古的主要收获》。衣锦城位于今杭州市临安区锦城街道,是一座晚唐五代时期始建、沿 ...
敦煌与丝路文明专题论坛 · 议程第二届敦煌与丝路文明专题论坛暨敦煌学视阈下的东北西北对话议程主办单位:中国宗教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敦煌研究院承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中外关系史料的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时间:2020年10月9-13日地 ...
2020年8月16日晚,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主办的长风论坛(鳌山020期)暨山东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暑期学校系列讲座之“二里头都邑的布局与演进新识”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海涛副研究员担任主讲嘉宾,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青教授主持。 赵海涛老师的讲座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位于洛阳盆地 ...
讲座纪要||《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 2020年8月16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带来了题为《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发掘与收获》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七场,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2016年,中国与沙特两国国家元首会晤,在文化交流方面达 ...
2020年8月13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周立刚带来了题为《龙出漠北: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墓地发掘与初步研究》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四讲,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2017年至2019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组成的中蒙联合考古队,在蒙古国 ...
2020年8月12日上午10点,应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李新伟研究员带来了题为《中美地区古代文明概述和科潘考古记》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世界考古系列讲座”第三讲,由张良仁教授主持。 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等旧大陆原生文明不同,孤悬海外的古代美洲发 ...
讲座纪要隞都沧桑——郑州小双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认识主讲人:李宏飞时间:2020年5月14日2020年5月14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宏飞老师主讲的“隞都沧桑——郑州小双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认识”讲座顺利举办,讲座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侯卫东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由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黄 ...
曾国贵族墓地为近10年来两周诸侯国墓葬考古的重大发现。考古学家通过长期的追踪性工作,将传世文献不曾多记载的国家——曾(随),一步步揭示在世人面前。而2019年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的发掘,更是填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贵族墓葬的空白,荣获了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荣誉称号。2020年5月22日上午,我们有幸邀请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郭长江 ...
2020年5月17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长风论坛(鳌山005期)之“石气与土气——石峁与陶寺近年新发现之比较研究”讲座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江涛担任主讲嘉宾,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王芬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高江涛老师对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和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强调这两个遗址不仅均 ...
文研讲座1502019年11月13日下午,“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五十期在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举行,主题为“从日本吴乐‘师子’和唐乐‘苏莫者’看西域乐的东渡和演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主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玉才主持。葛晓音教授讲座的第一部分聚焦于日本吴乐中“师子”的传渡。公元612年,百济人味摩之来到日本,将从吴国习得的伎乐舞传 ...
2020年3月29日下午,长风论坛(鳌山001期)之“存亡之际——二里头都城的尾声”讲座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嘉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海涛副研究员,王青教授主持了讲座。 赵海涛老师主要分享了他关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存的研究成果。二里头遗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是研究夏商文化的 ...
2019年9月21日至22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共神木市委、神木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神木市委宣传部、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承办的“石峁皇城台考古新发现暨口簧国际研讨会”在陕西省神木市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匈牙利、日本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皇城台考古新发现和口簧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会议由主题演讲、遗址考察、分组讨论等部分组成。孙周勇、 ...
文研讲座1562019年12月6日下午,“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五十六期第三场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报告厅举行,主题为“阿尔泰山区巴兹雷克文化”。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文研院特邀访问教授维亚切斯拉夫·莫洛金(Viacheslav I. Molodin)主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 ...
“文明之间”系列·文研讲座1362019年9月17日晚,“文明之间:交融与再造”系列讲座暨“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三十六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报告厅举行。主题为“从《五族谱》看波斯人对欧亚诸民族的认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一丹主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付马主持,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帆评议。文研院特邀访问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教 ...
1月1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9年度业务成果汇报会继续进行,本日汇报的重点项目分别来自域外考古、商周、隋唐西藏、文物保护等几个方面。 Part 1 域外考古、商周考古 域外考古、商周版块由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丁岩研究员主持。汇报项目有:哈萨克斯坦拉哈特遗址、澄城刘家洼芮国墓地、杨官寨遗址、丰镐遗址、沣西新城曹家寨遗址、沣西新城西马坊 ...
“文明之间”系列·文研讲座158 2019年12月6日晚,“北大文研讲座”第一百五十八期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举行,主题为“最后的斯基泰人——追溯于阗王国社会宗教文化变迁”。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段晴主讲,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萨尔吉主持。段晴教授谈起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人们似乎首先习惯想到物质文化交流,如多民族之间的贸易,或是思 ...
2019年9月1日下午,中国丝绸博物馆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物老师作客“经纶讲堂”,为“丝路岁月系列讲座”带来最后一讲。 引言二十世纪中期发现的俄罗斯阿尔泰山巴泽雷克墓地,由于在冻土墓葬群中发现了中国的丝绸、铜镜、漆和中国式木车,吸引了中国学者的高度关注。这是中国最早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传出去的一套标志性物件,草原丝绸之 ...
2019年12月14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赵西晨研究员,以《遗迹、遗痕与保护——从横水西周墓地“荒帷”的保护说起》为题,在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这是“考古学是什么”系列讲座的第六讲。开始,赵西晨老师通过对 ...
2019年12月26日,“新时代边疆考古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原考古研究所八楼会议室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承办。来自国内外的各位代表聚焦边疆考古,紧紧围绕“近年来的边疆考古新收获与研究进展”、“边疆考古研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国际视野下的边疆考古研究”三大主题展开研讨。会议现场 “自中国考古走出去,10余年来涉外项目已近50
2019年11月21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孙华教授以《交通遗产与交通考古——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东线为中心》为题,为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博系杜晓帆教授主持。孙华教授杜晓帆教授讲座伊始,孙老师就讲座主题做了简要说明,交通遗产和交通考古是遗产学和考古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交通考古我们可以从视觉、物质形态、保存状况等方面对交通遗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延伸到交通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在近日召开的“皇家园林与城市发展论坛”上,介绍了西安在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上的一些做法,探讨了大遗址保护区的构想。这次论坛是“北京皇家园林文化节暨第五届北京公园节”的系列重要主题活动之一,来自八个国家的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了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名园与现代城市高速发展之间矛盾与和谐共生的关系。西安文物局局长郑育林在论坛上发言 以下为郑育林局长的发言 ...
澎湃新闻记者 于淑娟2019-12-16 15:05来源:澎湃新闻2019年10月13-14日,首届“环境史与边疆史研究的对话与互鉴”高级学术论坛在兰州大学举办,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兰州大学主办,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以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 ...
2019年12月5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八楼报告厅继续进行,汇报会分别由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主任丛德新研究员、综合处负责人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主持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董新林研究员汉长安城兆伦铸钱遗址2019年考古勘探与发掘汇报人:张建锋 近四年的考古工作基本确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并根据文献记载和出 ...
2019年12月4日,为期两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田野考古汇报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八楼报告厅举行。考古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夏商周考古研究室、汉唐考古研究室、边疆民族考古研究室的30位学者对2019年度30余项田野考古发掘项目进行了汇报。本次汇报涉及的遗址覆盖面广、时代跨度大,同时包括三项国外发掘工作,田野考古成果丰硕。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在聆听报告的同时,提出问题,相互探讨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