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中亚观——粟特文明,连接丝绸之路的一曲赞歌

摘要: 中亚观——粟特文明,连接丝绸之路的一曲赞歌2016-11-25孙绿吐鲁番旅游吐鲁番旅游中国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以汉唐之际为最盛,其间的经济、文化、宗教、人员交流空前繁荣。而在这条漫长的国际道路上,有一个民族在周边各文明之间穿梭缀合游刃有余,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被称为“粟特人”,而他们在中亚的故乡则被称为“粟特 / 索格狄亚那”。(Sogdiana)粟特壁画昭武九姓与粟特人的故乡古代的粟特人现如今已经 ...

中亚观——粟特文明,连接丝绸之路的一曲赞歌

2016-11-25 孙绿 吐鲁番旅游 吐鲁番旅游

 

中国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以汉唐之际为最盛,其间的经济、文化、宗教、人员交流空前繁荣。

而在这条漫长的国际道路上,有一个民族在周边各文明之间穿梭缀合游刃有余,对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被称为“粟特人”,而他们在中亚的故乡则被称为“粟特 / 索格狄亚那”。(Sogdiana)

粟特壁画

昭武九姓与粟特人的故乡
古代的粟特人现如今已经与亚洲众多民族相融合,而中国作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市场,也历史上也融合了众多的粟特移民,最著名者如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史、穆、毕、火寻、戊地、东安、沛捍、那色波、乌那曷、漕等。不止九个,《魏书》、《隋书》、两《唐书》等说法不一,亦可见其时间跨度之大

昭武九姓亦被称为九胡姓,不同姓氏的胡人大都来自中亚的不同的国家,有些姓氏为汉族古已有之,有些则始于胡人,如:康、米、石等,其著名人物如:米芾、安禄山、史思明等。(安禄山、史思明得以进入唐军一方面为胡人的大量入唐,一方面为唐人的府兵制之废弛、兵源之枯竭。安禄山的胡旋舞似乎跳得很好。)

这些粟特人在中亚的故乡位于新疆西侧,即今日的中亚五斯坦,这里是从陆路出中国前往西亚的必经之路。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脉为这块干燥的亚洲内陆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冰雪融水,由此形成的一条条流域、一块块绿洲成了众多中亚古国的立国之本。


粟特-索格狄亚那地形图

其中河流与绿洲最密集的地区位于阿姆河-泽拉夫善河-锡尔河之间,该地亦被称为河中地或索格狄亚那,粟特人的国家大都分布于此,尤其集中于泽拉夫善河流域。


粟特-索格狄亚那卫星图

沙漠中的绿洲文明
中古时代操纵着东亚、南亚、西亚之间贸易的粟特人,积攒了巨额财富,并形成了成熟的商团,他们远离家乡,沿着贸易路线不断开辟自己的贸易节点,如碎叶城、喀什噶尔(史载康国栗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

同时,粟特人也透过他们的财力和军力来影响和联结当地的政治势力,为自己谋取更长远的政治安全甚至商业垄断权。如隋末唐初对李唐王朝的支持。而唐王朝统一中国后亦以粟特首领-被称为萨宝-来控制和管理粟特人商团与聚居地。粟特群体区别于汉人,内部享有一定自治权,并利用自身胡人身份的优势垄断对外贸易(隋唐王朝实行胡汉有别、对汉人重农抑商的政策。)

凉州萨保史君墓俯视图
撒马尔干壁画上的唐朝使者

粟特人的商业属性商团组织一方面由于异域生存的实际需要,一方面缘于其故乡的地缘环境。虽然中亚地区面积广大,但大部分为沙漠所覆盖,依赖河流点缀其间的绿洲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以至一个绿洲即可形成一国。而不同流域的绿洲国家之间往往隔着广阔的沙漠,相互征服并有效控制相对较难。由于绿洲物产有限,以及位置上的优势,这些丝绸之路上的小国无不大力发展跨国贸易


中亚沙漠、农业区、城市分布

由于中亚地区巨大的蒸发量和广布的沙漠,中亚河流很少能够最终流入里海,各河流中下游之间往往隔着广阔的沙漠,唯有阿姆河-泽拉夫善河-锡尔河(河中地)地区由于充沛的水源和山地的保护可以形成更密集的农业区,如泽拉夫善河最大的两块绿洲:撒马尔罕、布哈拉,即是康国、安国的旧地,米国、曹国、何国也位于附近。

其他几国则散布在其他流域的优良地段,如阿姆河三角洲的火寻国、穆尔加布河三角洲的穆国、锡尔河流域塔什干的石国等。

阿姆河三角洲——火寻国旧地
穆尔加布河三角洲——穆国旧地
布哈拉绿洲——安国旧地
费尔干纳盆地-卡拉库姆水库-锡尔河

丝绸之路的担当者
虽然恶劣的环境限制了中亚国家的发展空间,但也使得东西方的陆上通道屈指可数。控制重要绿洲和通道的中亚国家得以占尽优势、垄断多边贸易

这些绿洲中,索格狄亚那起到枢纽性的作用,向外连接的各个次板块则是通向欧亚各主要文明的钥匙。这些次一级板块与索格狄亚那一样依托于周边山地的庇护和滋养(阿姆河下游除外),这一个个盆地、半盆地成为了穿过干旱的中亚腹地所不可或缺的中继站。

索格狄亚那与周边各大区——卫星图
索格狄亚那与周边各大区——地形图
旅途间隙托钵数钱的粟特商人——席勒风格?
壁画驿站一景
敦煌莫高窟45窟“胡商遇盗图”

由于粟特—索格狄亚那与周边板块组合成了亚洲内陆的十字路口,自然也控制了西亚、南亚、东亚、粟特本土之间的贸易,甚至穿越南俄的草原丝绸之路,都有着粟特人的身影。(北方通向游牧世界,费尔干纳通向中国、犍陀罗通向印度、东伊朗通向西亚,粟特人本身与东伊朗人同源)

而丝路上的商品当然也不止是东方的丝绸,其贩运的商品覆盖了当时的主要奢侈品,如丝绸、宝石、珍珠、奴隶等。(丝绸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吐鲁番出土粟特文买女婢契约

这一贸易地位亦使中亚得以吸收周围文明的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绿洲地区辅之以发达的灌溉技术,农业即可支撑较大的城市人口,辅之以工业技术的传入,武器、珠宝、丝织、造纸业得以长足进步。(当时运往西方的丝绸已有很多是产自新疆和中亚,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自产出口)

丝绸之路中的粟特

消失在历史中的粟特
尽管粟特人有着如此大的商业成就,但其地缘潜力是有限的,权势也是脆弱的,需要在各方强权之间维持平衡以保护自身。这么一种弱小的文明,依附于某一方甚至被征服总是难以避免。在其历史中,周边的固有势力以及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轮番统治这一地区,如第一波斯帝国、突发逆天的压力山大帝国、贵霜帝国、白匈奴人、萨珊波斯、西突厥人等。

而当唐朝的权势达到顶峰之时,也成为了中亚粟特人国家的保护者。与此同时,已经征服萨珊波斯的阿拉伯帝国也进入中亚,并与唐帝国争夺这一地区,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后,唐朝由于灾难性的安史之乱永久性得退出了这一地区。(安、史皆是粟特人血统)

虽然由于地缘条件的限制,这些绿洲始终有着较强的独立性,但接踵而至的伊斯兰化(同时带来了“剑与古兰经”与突厥化最终使粟特文化(一种以伊朗文化为底本的混合文化,首要宗教为祆教,即拜火教)几近于消失,而由于中国的势力在唐之后的三百余年中退出了西域,陆上丝绸之路趋于低潮,中亚国家的重要性亦相对降低。

现如今,我们去索格狄亚那,见到的依然是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粟特人的遗迹也只是遗迹了:

撒马尔罕雷吉斯坦广场——曾经的康国

在宋元之际这段混乱的时期内,新疆的汉化王国相继被伊斯兰化喀什、于阗、高昌王国的被征服与伊斯兰化),而后西迁的西辽成为中国文化在中亚的新的代表。当此之际,一个个突厥人王国也在中亚与伊朗纵横博弈,外来的民族和文化,与当地的民族和文化相碰撞,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新的民族-文化-宗教组合关系,而这一切最终都受到蒙古帝国的猛烈冲击。

鄙人以前讲草原帝国的截图,这段较为复杂

在对付了花刺子模苏丹之后,成吉思汗于1221年春渡过阿姆河,开始从花刺子模残军手中夺取阿富汗的呼罗珊。 他占领巴里黑,巴里黑的投降者未能保住该城,城市受到全面的摧毁(居民被杀,城市被烧)。在呼罗珊,他派幼子拖雷去夺取莫夫[马里],莫夫城投降,城中居 民也几乎是全部遭到屠杀(1221年2月底)。拖雷坐在安放于莫夫平原上的一把金椅上,目睹了这次集体屠杀。男人、女人、小孩被分开,按类别分配到各个军 营中,然后把他们砍头。“只有400名工匠幸免于死”。
。。。
东伊朗再也没有从成吉思汗的破坏中完全恢复过来。像巴里黑这样的城市仍然残留着蒙古破坏的痕迹。15世纪时,在沙哈鲁、兀鲁伯和速檀·忽辛·拜哈拉统治下,这些地区发生的帖木儿文艺复兴运动都未能使它们完全恢复过来。
。。。
在他身上具有统治者和游牧者的双重性:作为统治者,他从不赞成宗教战争;作为游牧者,他不完全了解定居生活,喜欢破坏城市文明、废除农业(在离开东伊朗时,他破坏了东伊朗的产粮区)和把农田变成草原,因为草原适合他的生活方式,便于管理。
——《草原帝国》勒内・格鲁塞 
蒙古风暴对中亚-东伊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其农业基础可能遭到了不可逆的退化,尽管短暂的元朝复兴了陆上贸易,但明朝的内向以及海洋运输连接起了全新的世界,使得粟特人的祖地-索格狄亚那,再也未能重获曾经的地位。

即使如此,古代留下的遗迹也足以令我们想象出粟特人曾经的富有与辉煌:

苏联考古学家绘—片治肯特古城遗址—曾经的米国
片治肯特遗址——粟特壁画

敬我们的祖先
宽恕他们的残忍
感激他们的劳作

END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作者:孙绿

更多信息...

雷吉斯坦广场

库尼亚乌尔根奇-花刺子模

巴里黑城址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